社交礼仪第一部分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语境又可以分为言外语境、言伴语境、现场语 境、言内语境。言外语境是指语言交际双方涉及到 的认知背景,如时代、社会、文化背景;言伴语境 是伴随语境,指交际双方的个人因素,如年龄、性 格、风格、性别、职业习惯、文化修养、副语言手 段等;现场语境指交际的具体时间、地点、场合、 境况、话题、事件、目的、对象;言内语境是指交 际话语特征、语篇特征、句际语境、具体的上下文 。
2
语言不同于文字。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 符号规则系统,文字是由字形、字音、字义组成的 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语言属于听觉符号,文 字属于视觉符号;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 的,即语言产生在先,文字产生在后;语言是用来 记录思想的,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因此,语言 是思想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也可以说,文 字是思想的符号(语言)的符号。一个民族肯定有 自己的语言,但不一定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受时 空的限制,可以借助特定手段传到异地,但不能留 于异时。文字克服了语言的时空限制,能传到异地 留于异时。文字扩大了信息传播,增加了文化积累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wk.baidu.com11
(三)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性与非规约性 奥斯汀在《论言有所为》中多次指出话外行为 是规约性的,是受规则制约的,但他只是提出了一 种笼统的概念,而没有解释清楚话外行为规则的实 质和具体表现。塞尔对话外行为作了深入研究后提 出,话语的话外行为功能不仅决定于意图,而且决 定于规约。他将间接言语行为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 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 规约和非规约之分,主要是着眼于主要话外行为和 次要话外行为之间的联系性。
3
言语是对语言规则的具体运用。如果说语言是 象棋的棋谱,那么,言语就是运用棋谱下象棋。言 语包括言语活动、言语作品、言语能力。 言语活动又称言语过程。一个人对小张说:“ 你好。”小张听到了,没有回答。这个交际过程包 括五个阶段:想说—说出—传播—接受—理解。在 这五个阶段中,下列五个因素分别起作用:心理— 生理—物理—生理—心理。
4
言语作品包括话语和篇章,话语是口头言语作 品,篇章是书面言语作品。 言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 听、说是口头言语;读、写是书面言语。说、写属 于表达;听、读属于接受。译有口译、笔译、互译 。互译分为母语与外语的互译、母语中的文白互译 。 语言规则的运用离不开语言环境。语言运用的 环境就是语境。语境分为大语境和小语境,又可以 分为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大语境包括语言运用的 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小语境包括语言运用的具 体时间、地点、场合、交际双方、话题、具体情景 等。
第一部分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第一单元 语言和言语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一字之差,意义迥
然。 语言又称为有声语言、民族语言、自然语言。语 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组成 的符号规则系统。语言就像一张纸,一面是语音,一 面是语义,这张纸不论怎样剪裁,不论剪裁成多少个 单位,它始终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素、词、词 组、句子、句群,这五级语言单位,就是从语言这张 纸上剪裁出来的由小到大的单位,它们始终是语音和 1 语义相结合而成的。
12
(四)话外行为的适切条件 为了进一步研究话外行为的规约性,寻找发话 人的话语意图、受话人了解发话人意图的规律,塞 尔提出每一种话外行为都必须具有适切条件。他将 适切条件分成四类:一是先决条件,二是真诚条件 ,三是命题内容条件,四是基本条件。每一种话外 行为都具备这四种条件,并根据条件的差别区别出 不同的话外行为。如“请求”的话外行为必备的四 种适切条件是:
(二)话语行为、话外行为和话后行为 《论言有所为》是奥斯汀后期思想的实录,也 是他思想的精华所在。奥斯汀在《论言有所为》中 提出,人们说一句话总涉及三种不同的行为:话语 行为、话外行为、话后行为。我国语言学界对这三 种行为有不同的译法,有人译作表现行为、非表现 行为、收言后果行为,也有人译作言之发、示言外 之力、收言后之果,还有人译作本体行为、意向行 为、效应行为。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一字之差,意 义迥然。 语言又称为有声语言、民族语言、自然语言。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 组成的符号规则系统。语言就像一张纸,一面是语 音,一面是语义,这张纸不论怎样剪裁,不论剪裁 成多少个单位,它始终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 素、词、词组、句子、句群,这五级语言单位,就 是从语言这张纸上剪裁出来的由小到大的单位,它 们始终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而成的。
8
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提出了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塞尔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分校,1969年 出版了《言语行为》一书,该书发展了奥斯汀的言 语行为理论。
9
(一)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塞尔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话外行为研 究的深入和发展,话外行为应该首先区分命题和话 外行为功能,同一个命题可以表示不同的话外行为 功能。如: ①她果真美丽。 ②她果真美丽? ③她果真美丽!
6
第二单元
言语行为
一、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一)行动性话语和表述性话语 奥斯汀在《行为话语》一文中第一次提出“说 某事就是做某事”。他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 的“一个句子只有在具有真假价值时才有意义”的 观点。他认为许多极为平常而有意义的句子,既不 真也不假。他根据传统语法中陈述、疑问、祈使三 种方式,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功能,即:陈述一 件事实;获得信息;使别人做某事。奥斯汀把话语 分为两种类型:行动性的和表述性的(又译作“有 所为之言”和“有所述之言”)。他认为话语能言 7 之成声、言之成词、言之传意。
10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主与次 间接言语行为同时体现着两种话外行为,塞尔 称之为主要话外行为和次要话外行为。如例①字面 上体现为“发问”,例②中乙的答话直接体现为“ 陈述”。这种间接言语行为中由字面直接体现的行 为是次要话外行为。而在间接言语行为中,间接体 现出实际话外功能的则是主要话外行为,如例①实 际体现为“请求”,例②实际体现为“拒绝”。主 要话外行为是通过次要话外行为来间接体现的,主 要话外行为和次要话外行为共同组成间接言语行为 ,两者互为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转化为直接 言语行为。
语境又可以分为言外语境、言伴语境、现场语 境、言内语境。言外语境是指语言交际双方涉及到 的认知背景,如时代、社会、文化背景;言伴语境 是伴随语境,指交际双方的个人因素,如年龄、性 格、风格、性别、职业习惯、文化修养、副语言手 段等;现场语境指交际的具体时间、地点、场合、 境况、话题、事件、目的、对象;言内语境是指交 际话语特征、语篇特征、句际语境、具体的上下文 。
2
语言不同于文字。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 符号规则系统,文字是由字形、字音、字义组成的 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语言属于听觉符号,文 字属于视觉符号;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 的,即语言产生在先,文字产生在后;语言是用来 记录思想的,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因此,语言 是思想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也可以说,文 字是思想的符号(语言)的符号。一个民族肯定有 自己的语言,但不一定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受时 空的限制,可以借助特定手段传到异地,但不能留 于异时。文字克服了语言的时空限制,能传到异地 留于异时。文字扩大了信息传播,增加了文化积累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wk.baidu.com11
(三)间接言语行为的规约性与非规约性 奥斯汀在《论言有所为》中多次指出话外行为 是规约性的,是受规则制约的,但他只是提出了一 种笼统的概念,而没有解释清楚话外行为规则的实 质和具体表现。塞尔对话外行为作了深入研究后提 出,话语的话外行为功能不仅决定于意图,而且决 定于规约。他将间接言语行为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 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的 规约和非规约之分,主要是着眼于主要话外行为和 次要话外行为之间的联系性。
3
言语是对语言规则的具体运用。如果说语言是 象棋的棋谱,那么,言语就是运用棋谱下象棋。言 语包括言语活动、言语作品、言语能力。 言语活动又称言语过程。一个人对小张说:“ 你好。”小张听到了,没有回答。这个交际过程包 括五个阶段:想说—说出—传播—接受—理解。在 这五个阶段中,下列五个因素分别起作用:心理— 生理—物理—生理—心理。
4
言语作品包括话语和篇章,话语是口头言语作 品,篇章是书面言语作品。 言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 听、说是口头言语;读、写是书面言语。说、写属 于表达;听、读属于接受。译有口译、笔译、互译 。互译分为母语与外语的互译、母语中的文白互译 。 语言规则的运用离不开语言环境。语言运用的 环境就是语境。语境分为大语境和小语境,又可以 分为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大语境包括语言运用的 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小语境包括语言运用的具 体时间、地点、场合、交际双方、话题、具体情景 等。
第一部分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
第一单元 语言和言语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一字之差,意义迥
然。 语言又称为有声语言、民族语言、自然语言。语 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组成 的符号规则系统。语言就像一张纸,一面是语音,一 面是语义,这张纸不论怎样剪裁,不论剪裁成多少个 单位,它始终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素、词、词 组、句子、句群,这五级语言单位,就是从语言这张 纸上剪裁出来的由小到大的单位,它们始终是语音和 1 语义相结合而成的。
12
(四)话外行为的适切条件 为了进一步研究话外行为的规约性,寻找发话 人的话语意图、受话人了解发话人意图的规律,塞 尔提出每一种话外行为都必须具有适切条件。他将 适切条件分成四类:一是先决条件,二是真诚条件 ,三是命题内容条件,四是基本条件。每一种话外 行为都具备这四种条件,并根据条件的差别区别出 不同的话外行为。如“请求”的话外行为必备的四 种适切条件是:
(二)话语行为、话外行为和话后行为 《论言有所为》是奥斯汀后期思想的实录,也 是他思想的精华所在。奥斯汀在《论言有所为》中 提出,人们说一句话总涉及三种不同的行为:话语 行为、话外行为、话后行为。我国语言学界对这三 种行为有不同的译法,有人译作表现行为、非表现 行为、收言后果行为,也有人译作言之发、示言外 之力、收言后之果,还有人译作本体行为、意向行 为、效应行为。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一字之差,意 义迥然。 语言又称为有声语言、民族语言、自然语言。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 组成的符号规则系统。语言就像一张纸,一面是语 音,一面是语义,这张纸不论怎样剪裁,不论剪裁 成多少个单位,它始终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 素、词、词组、句子、句群,这五级语言单位,就 是从语言这张纸上剪裁出来的由小到大的单位,它 们始终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而成的。
8
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塞尔提出了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 。塞尔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贝克分校,1969年 出版了《言语行为》一书,该书发展了奥斯汀的言 语行为理论。
9
(一)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塞尔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话外行为研 究的深入和发展,话外行为应该首先区分命题和话 外行为功能,同一个命题可以表示不同的话外行为 功能。如: ①她果真美丽。 ②她果真美丽? ③她果真美丽!
6
第二单元
言语行为
一、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一)行动性话语和表述性话语 奥斯汀在《行为话语》一文中第一次提出“说 某事就是做某事”。他不同意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 的“一个句子只有在具有真假价值时才有意义”的 观点。他认为许多极为平常而有意义的句子,既不 真也不假。他根据传统语法中陈述、疑问、祈使三 种方式,提出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功能,即:陈述一 件事实;获得信息;使别人做某事。奥斯汀把话语 分为两种类型:行动性的和表述性的(又译作“有 所为之言”和“有所述之言”)。他认为话语能言 7 之成声、言之成词、言之传意。
10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主与次 间接言语行为同时体现着两种话外行为,塞尔 称之为主要话外行为和次要话外行为。如例①字面 上体现为“发问”,例②中乙的答话直接体现为“ 陈述”。这种间接言语行为中由字面直接体现的行 为是次要话外行为。而在间接言语行为中,间接体 现出实际话外功能的则是主要话外行为,如例①实 际体现为“请求”,例②实际体现为“拒绝”。主 要话外行为是通过次要话外行为来间接体现的,主 要话外行为和次要话外行为共同组成间接言语行为 ,两者互为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就转化为直接 言语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