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的研制

合集下载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

目录1选题背景 (1)1.1雷达车的特点 (1)1.2 国内外高机动雷达发展状况 (2)2 方案论证 (4)2.1 主要技术指标 (4)2.2 技术可行性 (4)2.3 升降天线车的液压系统说明 (5)2.4 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6)2.5 主要技术难点分析 (8)2.6 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对比分析 (8)2.7 推广应用价值 (8)3 过程论述 (8)3.1 雷达举升机构的力学分析 (8)3.2 缸的设计 (12)3.3 缸的连接及材料 (16)3.4 塔架的设计 (23)3.5 机动式车载雷达稳定性设计分析 (24)4 结论总结 (31)5 致谢 (32)6参考文献 (33)1 选题背景1.1雷达车的特点现代高技术战争对雷达的越野作战与战场生存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达到战时快速组网及补充战损的目的,高度的机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军事雷达的必备素质;因此,对于雷达设计师来说,在考虑整机电性能指标、可靠性、可维性、可保障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及加工工艺性等因素的同时,还须从结构上对其机动性作出精心构思。

总的来说,雷达的高机动性须保证雷达具有这样一种能力,即组成雷达的诸多功能环节能够共同形成一种良好的应变能力,在保证性能可靠的前提下,使其在遭到敌方打击之前,能够方便、迅速地撤收,并且转移到新的阵地上重新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以达到保护自己、克敌制胜的目的;因此,在结构总体上须重点考虑下列问题。

运输行驶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越野能力:战时雷达整机将面临复杂恶劣的地理环境情况,如土路、泥泞路等,此时仍然要求雷达能够以一定的速度可靠地行驶;雷达载车的性能对整机的运输行驶能力有直接影响,因此,载车的越野能力是选型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基型车必须满足《军用越野汽车机动性要求》的各项规定:一般来说,机动型雷达载车选型的原则是优先选用国产列装的越野载重基型车辆。

整机各运输单元机动、越野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各运输单元重量、行驶速度、最大爬坡度、接近角、离去角、涉水深度、越坡沟宽度、最小转弯直等参数。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及设计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及设计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及设计作者:余航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18期摘要:对国内车在装卸装置进行比较和分析,对整体车载电动升降装置进行设计,通过对结构的调整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

根据国际雷达车发展的整体趋势,对整体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进行大幅度的提高,确保将结构进行不断的简化。

关键词:厢式车;车载;电动;控制系统引言在部队运载体系当中,在许多领域和方面箱式车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器材运输、通信、军事电子对抗,在这些方面厢式车辆以及方舱的高机动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

为了提高野外工作时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需要对装卸货物的方式进行调整,普遍装卸货物主要有传统的车载挂梯、车后端车载液压升降台。

整体的人工操作效率比较低,在装卸的整体过程当中,如果碰到了重大设备,就会给整体装卸带来比较高的危险。

一、升降天线车的液压系统说明(一)举升伸缩油缸单元与塔架锁紧单元举升单元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油缸、单向调速阀、液控单向阀、压力继电器和电液换向阀。

通过油泵可以打出压力油,此时应该将电液换向阀切换到适宜的位置,此时整体的压力油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整。

如果油缸整体的油位已经达到了极点,这时就需要对缸内的整体压力进行调整,为了确保继电器当中所有的动作设定,需要将三位四通电磁阀控制在一定的位置。

当伸缩油缸下降时,一定要将三位四通电磁阀切换到右位,此时四油缸需要全面控制,并且在整体运转的过程当中对于继电器需要内部结构的调整。

合理的对三位四通电液阀进行控制,可以使油缸整体的位置下降缓慢,对塔架重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减缓液控单向阀对整体油缸的压力。

(二)中支腿与索拉液压单元如果车载装置做了长时间的工作,这时为了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对风力较大的区域设置中支腿。

对中支腿设置进行大范围展开式,需要对驱动油缸进行及时的收合,整体的设备在运转过程当中,人工螺旋都是经过固定调节了。

为了保障索拉单元整体的工作质量,需要采用阀控马达系统,可以有效地对马达输出进行力量均衡,需要对整体定位塔架上升。

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的研制

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的研制

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的研制摘要:由于班组目前面临老龄化、缺员等问题,因此,一些登高测量、调试、操作任务成为班组难以分配的工作之一。

现研制一种多用途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以克服班组登高作业人员占比少等不利因素。

关键词:车载式升降平台液压系统引言近年来随着公司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电网装备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配电自动化建设项目在我们公司实行全覆盖,这对人才的专业水平和人员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基层班组缺员、缺技术情况较为普遍,加之配电运维专业如今涉及的专业技术较广,工种划分越来越模糊,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班组今后培训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针对班组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困难,公司积极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新进大学生充实班组新生力量、从其他相关专业抽调人员充实到班组来,加之主多分离时一些老同志转岗到生产班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等措施以减轻班组负担。

但一线班组人员老龄化、缺员等问题,仍然制约班组核心业务的开展。

1、概述1.1. 术语和定义车载式:装置与车辆可进行快速装拆,并可随车移动。

电磁阀:电磁阀是用来控制流体控制的自动化基础元件,控制液压流动的方向,机械装置液压传动都由液压缸控制,所以都要用到电磁阀。

1.2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依赖人力登高作业主要手段是,采用绝缘斗臂车,高空作业车,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进行高空作业。

因带电工作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安全风险大,再加之生产班组缺员严重等因素,目前我公司尚不具备配备绝缘斗臂车的条件;高空作业车投资大,车辆综合利用率不高,而且配备专职驾驶员;配网运维工作作业地点变动频繁,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移动运输较为不便,因此在配电运检工作中未受到大家的青睐。

1.3研究目的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研制主要的目的是有望实现班组人人都参与到杆变检修及柱上设备操作等高空作业任务,从而克服班组老龄化和登高作业人员占比少的问题,同时就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降低运维成本支出等方面进行探索。

车载复合式高精度升降平台设计研究 陈计军

车载复合式高精度升降平台设计研究 陈计军

车载复合式高精度升降平台设计研究陈计军发表时间:2019-06-05T17:06:42.7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期作者:陈计军[导读] 摘要:为了举升车载侦察设备,需要设计一套车载升降平台。

(桂林长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广西桂林 541001)摘要:为了举升车载侦察设备,需要设计一套车载升降平台。

本文是采用液压马达与丝杆组合复合式升降平台的设计研究,它是一种升降可靠,同步一致性好的举升设备。

此平台的设计思路是采用四根丝杆进行升降平台举升/下降操作;采用液压马达同时驱动四根丝杆转动从而实现平台运动;关键词:液压马达;丝杆;升降平台;离合器;1概述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升降平台大多数为液压缸升降平台,纯电动丝杆升降平台,剪叉式升降平台等。

在升降平台的使用上存在控制精度不高、升降同步一致性差等缺点。

针对目前这些升降平台的不足,开发了一种液压马达与丝杆组合的复合式升降平台。

此平台采用四根丝杆进行升降平台举升/下降操作;采用液压马达同时驱动四根丝杆转动从而实现平台运动。

每根丝杆设置独立的离合装置,避免导致丝母同丝杆发生自锁紧现象;2 总体布局设计升降机构是整个升降系统中主要安装件和承力部件,是实现任务设备从舱底和舱顶之间转换的关键构件。

见图1所示。

5结论本文通过对目前车载侦察系统升降平台几种常用升降方式的分析,针对车载侦察系统出现的问题,在增加升降平台单元升降高度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论述了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案。

采用液压马达与丝杆组合的复合式升降平台,它是一种升降可靠,同步一致性高,精度高的举升平台。

这种升降平台适合在包括低温的各种环境下使用,将逐步在车载化技术中得到应用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使车载侦查系统能够升得更高,“看”得更远。

参考文献:[1] 张利平.液压传动系统设计与使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液压传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 刘大为,谢方平,卢颂等.小型果园升降作业平台液压系统的设计[J].时代农机,2015(10).[4] 史永革.液压升降台下降同步问题的研究[J].液压与气动,2009,(4):3-4. 作者简介:陈计军(198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机械传动。

车载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

车载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
车载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
1.2高空作业机械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
高空作业车发展起步较早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研制,发展历史久远,生产技术也很成熟,具有生产技术水平高、作业车的作业高度大、规格齐全、结构型式丰富、功能多样等优点。总体来看,技术和市场均已很成熟,产品能够进行高空作业、抢险、救援、消防等复杂工作,作业平台的最大载荷可达500kg,最大作业高度已经超过100m,这是我国目前无法设计达到的高度,同时具有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很好的保障了工人的安全。大型产品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研制与生产周期较长、投资大、市场容量有限,但市场竞争相对较少,产品的利润相对较高。如美国Genie公司、JLG公司和法国HAULOTTE公司在高空作业平台产品都形成了系列化,与此同时,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明显缩短。这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我国实际工作过程中,人们对于安全性和劳动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空作业中,原始的脚手架、吊篮等安全系数较低的工作方式将会越来越少,而对于高空作业机械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多[8]。另一方面,中国造船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对于大型车载式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急剧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造船行业在2009年约需六七百台
1.3.2
工作装置由回转台、工作臂架、伸缩软链等组成。回转台通过回转支承安装在车架上,由回转机构驱动,可实现360°全回转。回转机构包括行星减速机、常闭式制动器、液压马达等构成,与回转支承采用外啮合传动方式。
1.3.3
三维全旋机构设备或系统的安装位置一般由标高和方向2个参数确定。由于要求被举升物体在空间相互垂直的3个方向可以进行独立旋转,使物体可以获得任意安装角度,因此设计了三维全旋机构,即在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90°。旋转机构俯仰方向转角可以通过臂架变幅进行,微调由调平油缸实现,不再设单独机构,从而减少机构设置。

车载液压升降平台系统设计

车载液压升降平台系统设计

于车厢内部,升降平台处于低位 ;雷达装置工作时,军
车由液 压 支 腿 撑起, 升降 平台将雷达 装 置 举升到需要
的高度。雷达重 1.5T,工作过程中做变速旋转,重心
会发生偏移。
升降平台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
1)承载 2T,举升行程 400m m,举升平稳,不允
许出现颤动现象,多根油缸举升不同步量≤ 3%。 2)全行程时间要求 :上升≤ 50s,下降≤ 35s。
产品 ● 技术 Product & Technology
车载液压升降平台系统设计
Design of the Vehicle Mounted the Hydraulic Elevating work Platform
长安大学 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 光/CHEN Guang 王宝刚/WANG Baogang 线 晨/XIAN Chen 赵鹏华/ZHAO Penghua
要求,对其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推导出执行元件的负 障碍物。
载和速度,拟定出该液压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5],计算
各元 器 件的 额 定参 数并 确定其型号, 对 液 压 系统 进行
检验,确定其满足设计要求。
1 液压平台系统设计要求
本课题讨论的车载液压升降平台是某军车配备的,
用于举升某雷达装置。通常在行车过程中,雷达装置位
图1 设计尺寸
3)控制方式 :手持式按钮盒,要求上下能够自动 2 液压缸工作速度负载计算
停止。
2.1 运动分析
4)低位是可靠限 L = 400m m, 上 升 时 间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20e1s7.e08r建v设e机d械.技术与管理 67
产品 ● 技术 Product & Technology

车载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

车载式高空作业平台的结构设计

本课题首先对国内外高空作业车的发展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发展中的不足,简要介绍了高空作业车的组成,然后对目前国内生产技术不完善的混合臂和伸缩臂式高空作业车的关键结构进行了设计,同时对工作斗调平技术和液压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重点研究了伸缩臂的结构、运动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强度校核。

根据高空作业车安全性要求高,工作幅度大,结构复杂等特点,提出了工作臂、副车架以及工作斗调平机构的研究设计方法。

该课题以混合臂式高空作业车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伸缩臂的结构设计、变形研究;副车架结构设计、工作稳定性分析;高空作业车的工作斗调平系统的研究分析;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课题采用积分法对伸缩臂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变形分析。

最后,对研究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和验证,将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对于同类型高空作业车研究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空作业车;结构设计;调平系统研究;液压缸This paper arranged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is th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erial working platfor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 forward some shortag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There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mponent parts of the aerial working platform.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design proposal of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mixing arm and telescopic arm aerial working platform. Meanwhile, the analysis can also be seen in the working bucket leveling, hydraulic systems and other key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telescopic structur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strength check.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aerial vehicles because of the high security, large in range and the complicated structure, the special design was used in the working arm, subframe and bucket leveling institutions. The subject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mixing arm of aerial working platform. The subject describes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elescopic boom in detail, and analysis the design of subframe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job stability. The aerial working platform bucket leveling system analysis and hydraulic syetem design are also mentioned here.the subject adopts integration method on the telescopic structure stress analysis and deform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are also compared in this part. The new design method is created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it is an useful guideline for the same type of aerial working platform.Key words: Aerial working platform; Structure design; The research of leveling system; The hydraulic cylind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V)1 绪论 (1)1.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1.1.1课题研究背景 (1)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1.2高空作业机械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1.2.1高空作业机械的国外发展状况 (1)1.2.2高空作业机械的国内发展状况 (2)1.3高空作业车的组成 (2)1.3.1专用底盘 (2)1.3.2工作臂架 (3)1.3.3三维全旋机构 (3)1.3.4电气与液压系统 (3)1.3.5安全装置 (3)1.4课题研究的内容 (4)2伸缩臂结构分析 (5)2.1伸缩臂的结构 (5)2.2工况分析 (6)2.3伸缩臂强度计算分析 (6)2.3.1 危险工况1计算 (7)2.3.2 危险工况2计算 (7)2.4伸缩臂变形计算 (8)2.4.1 力学模型的建立 (8)2.4.2 弹性位移的计算 (9)2.4.3 计算结果 (12)2.5伸缩臂强度校核 (12)2.5.1计算基本臂臂的截面尺寸 (14)2.5.2对下臂进行正应力校核 (15)2.6本章小结 (16)3副车架结构及分析 (17)3.1副车架结构 (17)3.2支腿反力的计算 (17)3.3转台回转系统 (21)3.4本章小结 (22)4工作斗调平机构的研究 (23)4.1工作斗调平结构模型 (23)4.2调平机构液压系统 (25)4.3本章小结 (26)5液压油缸的设计计算 (27)5.1伸缩变幅油缸的结构 (27)5.2伸缩变幅油缸的设计计算 (27)5.2.1确定液压缸类型和安装方式 (27)5.2.2确定液压缸的主要性能参数和主要尺寸 (27)5.3本章小结 (31)6结论与展望 (32)6.1结论 (32)6.2展望 (32)致谢 (33)参考文献 (34)附录 (35)1 绪论1.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1.1 课题研究背景现如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逐渐增大,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汽车改装式升降台设计

汽车改装式升降台设计

摘要汽车改装式升降台是一种应用前景很广的机械设备,它是以液压元件为动力部件,以支撑杆为主要承载部件,通过在二类底盘上改装的高空作业及运输的专用设备。

汽车改装式升降台可用于工厂、自动仓库、停车场、市政、码头、建筑、装修、物流、电力、交通,石油、化工、酒店、体育馆、工矿、企业等的高空作业及维修。

升降平台升降系统,是靠液压驱动,也被称作液压升降平台所以发展前景很好。

本设计应用CATIA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在将各零部件通过CATIA与ANSYS建立的接口导入ANSYS软件中进行受力分析,最后再将整体装配图导入到ADMAS软件中进行运动仿真及干涉校核。

利用上述三种软件进行汽车改装式升降台虚拟设计及仿真分析,可以发现并更正设计缺陷,完善设计方案,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支持。

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够大大缩短设计周期,也一定是以后机械行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升降台;液压;承载部件;二类底盘;专用设备;受力分析;干涉分析ABSTRACTModified car lift station is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which is based on hydraulic components for the power unit to the main rod bearing parts, chassis modified by second-class high-altitude operations and transport of special equipment. Car modification can be used for factory-style lifts, automatic warehouses, car parks, municipal, port, construction, decoration, logistics, power, transportation, petroleum, chemical industry, hotels, stadiums, industrial and mining enterprises and other high-altitude 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Lifting platform lifting system is driven by hydraulic pressure, also known as hydraulic lift platform, so the development of good prospects.The CATIA software application designed its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in the various component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ATIA and ANSYS interface into ANSYS software for mechanical analysis, the final and then the overall assembly drawing into ADMAS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the intervention school exercise nucleus. Using the three software modified car lift virtu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you can find and correct design flaws and improve the design and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improve design quality and efficiency,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ctual production. A variety of software applications can greatly shorten the design cycle, it must be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industry.Keywords: Lift; Hydraulic; Bearing parts; II Chassis; Special Equipment; Stress analysis; Interference analy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 设计主要内容 (4)1.2.1设计的基本内容 (4)1.3 研究采用的技术流程图 (5)第2章汽车改装式升降台举升机构设计 (6)2.1汽车改装式升降台车体选择 (6)2.2升降台整体结构形式及基本组成 (6)2.3举升机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7)2.4确定剪刀式举升机的各结构尺寸 (8)2.4.1剪刀式举升机已知的主要技术参数 (8)2.5举升机各部分尺寸 (8)2.5.1支撑平台尺寸 (8)2.5.2举升臂尺寸 (8)2.5.3举升机升高到6000mm时尺寸变化 (9)2.6举升机在车板上安装尺寸 (10)2.6 确定汽车改转式升降台各结构尺寸及材料 (10)2.7汽车改装式升降台各部件重量 (10)2.7.1平台的质量 (10)2.7.2滚道质量 (10)2.7.3举升臂的质量 (10)2.8初定电机功率 (11)2.9 本章小结 (12)第3章汽车改装式升降台机构建模 (13)3.1汽车改装式升降台机构力学模型 (13)3.1.1 汽车改装式升降台力学模型建立与分析 (13)3.2汽车改装式升降台处于最低位置时的受力分析 (14)3.2.1对举升臂进行受力分析 (15)3.2.2对举升臂(II)进行校核 (16)3.2.3对臂(I)进行校核 (17)3.2.4活塞杆顶端支承轴的强度校核 (19)3.2.5连接举升臂销轴的强度校核 (20)3.3 本章小结 (20)第4章液压系统的选择与计算 (21)4.1明确设计要求 (21)4.1.1主机的动作要求 (21)4.1.2主机的性能要求 (21)4.1.3液压系统的工作环境 (21)4.1.4其他要求 (21)4.1.5液压系统的选型 (21)4.2 液压系统方案的确定 (22)4.2.1 举升处液压缸行程的计算 (22)4.2.2 举升处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计算 (22)4.3 液压系统的计算 (23)4.3.1 举升处液压缸行程的计算 (23)4.3.2 举升处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计算 (23)4.3.3 支腿处液压缸行程的选择 (24)4.3.4 支腿处液压系统工作压力的计算 (24)4.4 液压动力元件的选择 (24)4.4.1 液压泵的选择 (24)4.4.2 计算液压泵的最大流量 (25)4.4.3 液压泵规格的选择 (25)4.4.4计算液压泵的驱动功率并选择电动机 (25)4.5液压执行元件的选择 (26)4.5.1液压缸的选择 (26)4.5.2液压马达的选择 (26)4.6液压控制阀的选择 (26)4.7液压辅助元件的选择 (26)4.7.1油箱的选择 (26)4.7.2油管和油管接头的选择 (27)4.7.3蓄能器的选择 (28)4.7.4液压工作介质、过滤器和压力表的选择 (28)4.8本章小结 (29)第5章 CATIA三维建模与整机装配 (30)5.1 CATIA软件简介 (30)5.2 利用CATIA进行三维建模 (31)5.2.1车体建模 (31)5.2.2与车板固定的大工字钢设计 (32)5.2.3支脚钢建模 (33)5.2.4其他零部件的建模 (34)5.3 整机装配 (34)5.4 本章小结 (35)第6章主要零部件有限元分析 (36)6.1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36)6.2 ANSYS与CATIA接口的建立 (36)6.3利用ANSYS对主要零部件进行分析 (38)6.3.1滑轮处连接销有限元受力分析 (38)6.3.2加强杆的有限元受力分析 (42)6.3.3液压支撑杆有限元分析 (46)6.3.4剪差杆有限元分析 (49)6.4本章小结 (53)第7章运动仿真及干涉校核 (55)7.1将Pro/E装配模型导入ADAMS中 (55)7.2 设置模型属性及加约束 (56)7.2.1给模型设置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56)7.2.2给模型加载运动副约束 (56)7.2.3给模型加载平移驱动 (57)7.3仿真结果分析 (57)7.3.1对横支腿液压缸的运动进行分析 (58)7.3.2对竖支腿液压缸的运动进行分析 (59)7.3.3对上车板运动进行分析 (61)7.4本章小结 (63)参考文献 (64)致谢 (66)附录A (67)附录B (73)第1章绪论1.1选择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升降台是一种多功能起重装卸机械设备、是一种将人或者货物升降到某一高度的升降设备。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开题报告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开题报告

车载装置升降系统的开发课题背景现代高技术战争对雷达的越野作战与战场生存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达到战时快速组网及补充战损的目的,高度的机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军事雷达的必备素质;因此,对于雷达设计师来说,在考虑整机电性能指标、可靠性、可维性、可保障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经济性及加工工艺性等因素的同时,还须从结构上对其机动性作出精心构思。

为了减小树木、民房等地高度近距离障碍物对雷达天线的遮蔽,通常应采取措施将雷达举高架设,例如将雷达架设在一定高度的铁架上,但这些办法存在架设速度慢、作业强度大、需要吊装等辅助设备等缺点,尤其对于要求架撤时间短的野外机动型车载雷达来说,这些缺点就显得更加突出。

因此必须设计一种自动架高装置,以实现快速便捷的架高雷达天线的目的。

结构设计要求对于单车野外作业的雷达来说,在结构设计上主要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由于设备质量高度集成,装载空间有限,如何在不超运输界限的前提下实现合理高效的利用空间;二是选用何种举升机构来完成雷达的举升。

而我现在要设计的就是解决第二个问题。

因此,自动举升系统作为整个雷达天线系统的支撑平台,其设计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功能性:即系统能在一定的外界载荷(如风力)的作用下,把规定的重量载荷在短时间内以一定的姿态快速平稳的举升至一定高度并锁定位置,使雷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安全可靠的工作。

2.自动化:即系统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使举升过程实现自动化。

这样,一方面降低操作人员的作业强度,另一方面能够可靠的缩短作业时间。

3.运输通过性:由于车身装载空间有限,聚生系统必须与雷达其他部分一体化设计,以达到优化空间尺寸、确保各种运输状态的通过能力。

4.高比刚度、比强度结构形式:由于车辆装载能力与设备外形尺寸、重量等因素的矛盾,举升系统还必须对其自身的结构形式和重量进行优化,以达到用最小的自重承受最大的外载荷的目的。

5.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及良好的环境适应和可维性。

几种升降系统1.单桅柱式液压升降系统,见图1特点:1).单组铝合金桅柱升降,液压力举升,整机重量轻、机动性好;2).结构紧凑,缩合后外形尺寸小,直立状态下能进入一般客梯的桥洞和门洞;3).双重保护的支腿结构,安全可靠,且能保证平台贴近墙面升降作业;4).独特的桅柱间导轮装置,使平台升降平稳;5).标准配置为220V,50Hz,10A单相电源,也可以按用户要求配置为直流电源或采用手动驱动;6).该结构对工作的地点有较高要求,不适合在野外工作,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如果遇到大风等因素,其工作稳定性不好。

智能车辆升降平台设计方案

智能车辆升降平台设计方案

智能车辆升降平台设计方案介绍智能升降平台是一种可以提升车辆高度的平台,常用于汽车保养、维修或停车场中。

传统的升降平台需要人工控制升降,操作繁琐、效率低下。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新型升降平台设计方案,旨在实现自动化控制、提高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设计方案硬件设计智能升降平台的硬件设计需要选用高质量的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来保证平台的升降性能。

具体的硬件设计方案如下:1.选用高功率电机:为了保证平台的升降速度和承重能力,在选用电机时需要考虑转速、功率、额定电压等参数。

根据平台尺寸和载重要求,可以选用单相、三相异步电机或直流电机等。

2.选用先进的控制器:平台控制器是一种性能强大的设备,能够实现精准控制和保护。

控制器需要具备多种输出信号和输入接口,如开关量输入、模拟量输出等,以实现对电机、传感器等设备的控制和监测。

3.装备多种传感器:升降平台需要多种传感器来实现自动控制和监测。

如需求范围内,可以选用称重传感器、限位开关、光电传感器等。

软件设计智能升降平台的软件设计包括控制程序和用户界面两部分。

1.控制程序:平台控制程序是指按照一定程度的规则来实现对平台升降的控制。

平台升降过程中需要实现启动、安全控制、运行、停车等多个过程的控制和处理,因此需要编写控制程序。

2.用户界面:用户界面设计需要考虑方便和易用性,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远程控制等方式进行控制和监测。

同时,需要为升降平台编写网页端界面,以方便用户对升降平台的远程控制、查看数据等操作。

总体架构智能升降平台的总体架构如下:1.传感器及控制节点:采集传感器数据,控制升降平台的运动和停止。

2.通讯节点:负责升降平台与用户的通讯,包括控制面板及网页端的交互。

3.服务器节点:主要用于处理用户交互数据,并控制前端界面显示内容。

系统流程智能升降平台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用户界面、电机、控制程序、数据存储和处理等多个模块组成,其流程如下:1.启动:用户启动升降平台。

用于车载方舱的升降平台发明专利

用于车载方舱的升降平台发明专利

用于车载方舱的升降平台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断层扫描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车载方舱的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目前,方舱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自己走楼梯上下车子,然而对于老年人或残疾人的而言,上下楼梯十分困难,容易在上下楼梯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现有技术中,患者是通过CT车自带的梯子进行上下车子的,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1.CT车自带的梯子都比较陡,且梯子两边没有扶手,对于一些年老或年幼的、身体有残疾和疾病的人要独自走楼梯上下车子是相当困难的,而且存在安全隐患;2.对于一些坐轮椅的病人则完全无法上下楼梯。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患者上下CT车安全性的升降台,就显得十分必要。

例如,申请号为CN202010164662.8的中国发明专利所述的用于方舱的可升降折叠的患者输入装置及输入方法,装置包括分别安装于车载方舱CT出入门两侧的两根升降滑轨、分别与两根升降滑轨滑动连接的两根立柱、连接两根升降滑轨顶部的横梁、分别安装于两根立柱外侧并与横梁固定连接的两根驱动推杆、以及安装于两根升降滑轨之间并与升降滑轨转动连接的翻转底座;驱动推杆的缸体和立柱均固定于方舱上。

虽然可以使患者进入扫描室,不需要上台阶,对于传染病患者配合隔离转运车,可以隔离后自动进入;对于普通行动不便患者,可以配合普通转运车进入;对于轻症一般患者排查,也能提高效率,满足大批量应急连续检查扫描需求;但是其缺点在于升降装置无法拆卸,合拢时只能装配在方舱的外部,在车子开动的过程中,容易对升降装置造成磕碰和损坏,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浪费成本。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的CT车自带的梯子较陡,且梯子两边没有扶手,对于年老、年幼、身体有残疾和疾病的人,尤其是坐轮椅的病人要独自走楼梯上下车子十分困难而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方便老幼和患病人群上下方舱且安全性强的用于车载方舱的升降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用于车载方舱的升降平台,所述车载方舱包括安装于车板上的方舱,所述方舱设有方舱门,升降平台包括升降台、分别连接于升降台两侧的升降杆、固定安装在方舱上的升降杆座和液压油缸;所述升降杆穿过升降杆座与液压油缸的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油缸位于升降杆的上方;所述升降台两侧边缘均固定安装有折叠式扶手;所述方舱门两侧均设有用于收纳液压油缸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方舱门底部与车板之间设有用于收纳升降杆座和升降台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升降杆、升降杆座和液压油缸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的研制发表时间:2016-06-20T14:28:26.28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6期作者:殷远东杨伯乐[导读] 由于班组目前面临老龄化、缺员等问题,因此,一些登高测量、调试、操作任务成为班组难以分配的工作之一。

(扬州市江都供电公司 225200)摘要:由于班组目前面临老龄化、缺员等问题,因此,一些登高测量、调试、操作任务成为班组难以分配的工作之一。

现研制一种多用途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以克服班组登高作业人员占比少等不利因素。

关键词:车载式升降平台液压系统引言近年来随着公司电网建设步伐加快,电网装备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配电自动化建设项目在我们公司实行全覆盖,这对人才的专业水平和人员配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基层班组缺员、缺技术情况较为普遍,加之配电运维专业如今涉及的专业技术较广,工种划分越来越模糊,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班组今后培训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针对班组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新困难,公司积极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新进大学生充实班组新生力量、从其他相关专业抽调人员充实到班组来,加之主多分离时一些老同志转岗到生产班组,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等措施以减轻班组负担。

但一线班组人员老龄化、缺员等问题,仍然制约班组核心业务的开展。

1、概述 1.1. 术语和定义车载式:装置与车辆可进行快速装拆,并可随车移动。

电磁阀:电磁阀是用来控制流体控制的自动化基础元件,控制液压流动的方向,机械装置液压传动都由液压缸控制,所以都要用到电磁阀。

1.2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依赖人力登高作业主要手段是,采用绝缘斗臂车,高空作业车,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进行高空作业。

因带电工作专业性要求比较高,安全风险大,再加之生产班组缺员严重等因素,目前我公司尚不具备配备绝缘斗臂车的条件;高空作业车投资大,车辆综合利用率不高,而且配备专职驾驶员;配网运维工作作业地点变动频繁,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移动运输较为不便,因此在配电运检工作中未受到大家的青睐。

1.3研究目的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研制主要的目的是有望实现班组人人都参与到杆变检修及柱上设备操作等高空作业任务,从而克服班组老龄化和登高作业人员占比少的问题,同时就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降低运维成本支出等方面进行探索。

其次就是一些附属功能:1、随车工具柜是解决每日准备零星工器具的麻烦,减少工具、器材混装相互卡压造成的损坏,实现备品备件常态化管;2、作业平台应急照明装置,实现灯光照射方向能够灵活控制,装置做到防震、防雨,保证夜间抢修工作有足够的照明;4、当工作人员在作业平台上活动范围与带电体安全距离不足时,近电报警器随时发出报警声,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做出调整,确保升降平台上作业人员的安全。

2、研究内容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的研制主要任务是解决四个方面问题,即车上配备小型化工具柜、剪叉式升降作业平台、抢修照明和近电报警装置。

2.1 车载式工具柜是将运维、抢修所需的常用零星工具、器材分类定点存放。

解决了报修接单后准备工具、器材的麻烦,并避免了工具、器材混装相互卡压造成损坏的现象。

具体做法是综合考虑配电运维、抢修工作所需必备工具、器材,根据作业平台控制箱外形及材料、工器具外形尺寸,做好工具柜的结构设计,采用覆铝锌板制作。

2.2 升降平台采用液压传动,通过液压锁来控制升降平台的升高和降落,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具体做法是加工制作独立钢架结构与车厢底盘连接固定,在车厢右侧的独立钢架结构设计一个可供快速连接底座,以便于安装支撑腿,连接形式采用轴加定位销,可实现快速装卸。

支撑腿依靠液压传动装置控制,人在升降作业平台上工作时必须依靠支撑腿增加支撑点,这样一来就能有效的防止作业平台向右侧移动作业时重心偏离造成不稳定的安全问题。

独立钢架的四个角采用四个立柱贴住车厢挡板内侧引出,与剪叉式升降作业平台进行可靠连接。

作业平台的升高降落和平行移动采用液压传动装置,液压锁与高压油管采用快速旋转接头连接,液压泵驱动电机采用24直流电动机。

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除满足作业高度要求,同时作业平台应能向右移动,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使平台向右侧升展,升展的幅度控制在1.5米左右。

2.3 抢修照明装置安装在升降平台上,随着升降平台升高、降落,便于作业人员在升高平台上就地控制。

作业平台应急照明装置的设计,灯光照射方向能够灵活控制,能够防震、防雨。

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塑铜线穿管敷设,在弯折部位用金属软管进行过渡,确保作业平台频繁升降不会损伤导线,蓄电池蓄组配备充电装置。

2.4 在作业平台上安装近电报警装置,工作人员与带电体安全距离不满足2米时,即发出警报声,及时提醒作业人员与带电体注意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考虑作业平台配有接地装置。

3、技术原理及总体技术要求3.1 技术原理简述3.1.1产品型式本机器的型号是SJY,名称:移动式高空作业平台。

自行式(代号为Z)固定式(代号为G)车载式(代号为C)车载式高升高业平台电源方式的选择,我们本次采用蓄电池组,电压为24V。

额定荷载为300公斤、升高降落行程为4、5米,最大升高距离地面为6米、工作平台规格0.9×1.8(米)。

3.1.2作业平台的主要结构和系统说明作业平台主要由四个部件构成,即机械结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车载装置部分。

3.2 主要结构及其原理3.2.1机械结构作业平台的机械结构一般由底座、臂架、工作台和护栏四部分组成。

底座采用相应强度钢板焊接而成;臂架为剪叉铰链式垂直升降,采用高强度无缝矩形管制作,强度高外形美观;工作台载重满足要求,采用钢板、槽钢和高强度无缝矩形管制作;安全护栏和低压操纵屏,具有地面和平台上作业操作两种操作方式,设置紧急停止按钮,安全可靠。

3.2.2液压系统功能从油泵吸油,推动油缸中的活塞,顶升交叉臂架垂直上升、下降时,压力油压节流阀的监控,通过电磁阀(安全阀)流回油箱,配置防裂装置。

油管破裂时,防裂阀锁住油缸,工作台停止动作。

油缸中的液压油通过应急电磁阀排除,工作台缓慢下降至地面。

如图2。

24V起升电气原理图24V电气接线图3.2总体技术要求3.1.1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的研制主要是将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固定到货车车厢上,实现作业平台快速随车移动。

3.1.2解决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平移后重心偏移受力问题,为了防止车辆发生侧向翻车,必须加装支撑腿支撑,确保车辆受力的稳定性。

3.1.3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测试、质量符合JG/T5100-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要求。

4、使用方法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并使本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使用前应先进行外观性能检查。

4.1检查内容a.电源线是否完好,是否已接地保护。

b.各按钮是否有效。

c.输油管等有否漏油现象。

d.检查行程开关是否失效(用手将行程开关推进,确认开关的动作)。

e.臂架上各交叉点螺母是否紧固。

4.2操作步骤a.将支撑腿液压顶起,保持车身右侧偏高一点。

b.接通电源此时指示灯亮,按上升按钮,即可进行工作。

4.3使用须知a.直流电瓶为动力源在使用后必须关闭电瓶电源,否则电能耗尽,影响下次使用及电瓶寿命。

b.按规定载荷工作,严禁超载使用。

C.平台上安全围栏必须设置到位,否则严禁载人工作。

d.在操作过程和处于上升位置时,不得移动车辆。

e.升降平台工作时,必须撑开支腿。

f.严禁在工作台上进行任何带电作业。

g.发现升降台工作压力过高或声音异常时,应立即停机检查。

以免升降平台受严重破坏。

5、维护保养5.1安全须知a.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得随意拆装电气,以防触电或误接。

b.需要进入升降台工作平台下面检修时,必须吊起升降平台,以防升降台突然下降,造成人员伤亡。

C.不得任意调整溢流阀。

若任意调整溢流阀后,可能会造成液压系统非正常运行,可能会使升降台升不起来,也可能会使油管破裂对人、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若需要调整溢流阀请与专业人员联系)。

d.拆卸液压系统任何部位之前,必须首先先卸压,以免压力油喷出,工作台突然下降。

5.2每月保养a.检查滚轮、中间轴及轴承,油缸销轴及轴承,臂架较轴及轴承等有无磨损。

b.以上各部位均加注一些润滑油,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c.检查液压油的油质和油位。

升降台全程升起,在这位置时,液压油面应高出箱底40-50毫米。

检查液压油是否变暗、发粘或有沙硕等异物,如有发现应及时更换(32#液压油)5.3年终保养a.检查所有的液压管和接头,管道不得破损接头不得松动。

b.卸下并拆开支撑阀,用压缩空气将柱塞吹净,然后装入,重新按上。

c.把液压油放尽弃掉,拧紧接头取出油过滤器,洗清后,用压缩空气清理干净,然后放回邮箱,并连接好管路。

d.换上新油,不要继续使用就油以免系统中的运动部件加速磨损。

6、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7.结语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成熟的技术,安全可靠性大,操作简捷,控制准确度高,能切实解决当前班组老龄化和登高作业人员占比少的问题。

同时,由于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还具有强大、多元的附属功能,能实现备品备件常态化管理,能有效满足防震、防雨、应急抢修等作业需求。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车载式升降作业平台能够有效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多环境平稳作业,而且运维成本很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