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_9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_9

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内容】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含义及性质,会化简比和求比值,会解比例。

2.经历比和比例的复习,体验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比和比例、求比值及化简比等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你知道比和比例的哪些知识?学生逐一说出一些知识后,教师揭示课题。

【归纳整理】1.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出示表格,通过提问进行填空。

引导提问: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

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

(1)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举例说明,并进行集体评议。

(3)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表格。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指名学生回答。

2、练习:解比例:X : 320 = 1 : 10 一人板演,其余做在草稿本上。

3、复习比、分数、除法的关系。

提问: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出示表格: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组织学生认真填写表格,并议一议,相互交流。

用投影仪汇报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教师举例:5∶6==()÷( )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做在练习本上。

4、复习求比值和化简比。

出示习题:化简下面各比并求比值。

请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后集体订正,请同学们说一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方法。

出示表格。

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之处(1)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填写表格。

(2)学生互相议一议,互相交流。

(3)指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教师板书:5.复习比例尺。

(1)什么叫做比例尺?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图上距离 =比例尺实际距离(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

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②比例尺20:1表示③比例尺表示组织学生先想一想,同桌相互交流。

新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并能够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整理和复习中积累整理知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4.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厘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1.展示思维导图。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比例的知识进行了梳理。

下面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

然后每组推荐出一份比较好的,小组合作进行展示汇报。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并记下每组的情况,确定汇报顺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一个小组同学展示完后,问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

(关注学生不同的整理方法和知识点的互相补充。

)随着学生的讲解,教师适时追问并用课件展示关键点。

2.要点复习。

(1)复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师: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强调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两种方法:(1)根据比例的意义(即比值是不是相等)判断;(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2)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师: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预设: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正比例的量,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

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追问:那怎么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呢?预设: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首先判断两种量是否是相关联的量,如果不是相关联的量,则不成比例。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内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难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

现在请拿出你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不能再完善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

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意义、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问题、正、反比例(板书) 师:同学们的整理能力真不错。

(二)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原来,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内容。

比例跟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比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叫做比呢? 师:比例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比和比例的意义) 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基本性质不同) 师:比的基本性质怎么说的?这可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还记得这么清楚,真不错。

再说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师:形式上也有不同,比a:b,比例a:b=c:d (三)复习比例尺 师:看来,比和比例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这里有一个1:40000000,请你判断一下,他叫什么? 生:比。

师: 1:40000000在地图当中你知道又叫什么吗? 生:比例尺。

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板书) 师:在这幅地图上,如果告诉你们,从浙江到风景如画的四川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你会求出什么? 生:图上距离。

师:在这幅地图中,测得浙江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你又会求出什么? 生:实际距离。

师:拿出我们刚才发的练习纸,写在反面。

(表格出示) 图上距离 3.5厘米。

(人教新课标2023秋)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2023秋)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式子,它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打折、图形放大缩小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解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例尺和图形放大缩小的关系。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能运用比例关系进行图形的变换。
以上重点内容需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2.教学难点
-比例的应用:学生往往在将比例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时感到困难,如实际情景中的比例计算。
-比例尺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在地图等图形中的应用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解释。
-图形变换中的比例关系:在图形放大与缩小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比例因子与原图形和新图形之间的关系。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应采用直观教具、实际操作、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并提供丰富的变式练习,以促进学生突破难点,深化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比例整理和复习》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按比例分配物品或计算距离的情况?”(如分配零食、计算地图上的距离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比例的奥秘。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还不错,但我发现部分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考虑在以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和展示技巧的指导。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对《比和比例》这一单元进行复习,包括比的意义、性质、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有更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比与除法的关系。

2. 解比例。

3.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回顾比和比例的知识。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比和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的意义、性质、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应用。

2. 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

2. 提高题: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比和比例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1.4《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1.4《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1.4《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复习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比和比例的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意义、比的性质、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以及求比值的方法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比和比例的知识,对相关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提高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和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和比例的知识;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和运用比和比例;3.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比的定义、比例的定义、比的性质、比例的性质等。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应用进行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巩固(10分钟)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1~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能够正确判断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知道它们的区别与联系;能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归纳整理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1.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

师:关于“比和比例”你想起了哪些知识点?课前已经给学生布置了梳理知识点的任务,有梳理提示,所以知识梗概学生能快速的回答。

预设: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正、反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实际运用。

师:我们今天主要从这四条主线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部分内容。

先看第一部分——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拿出你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由于学生前不久在学比例的知识时就已经对比过这一部分的知识,因此能完整地整理出这部分知识。

学生展示时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并在适当的时候以提问的形式强化重点,把没有提到的属于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补充。

师:比和比例都有基本性质,它们分别有什么用途呢?预设:比的基本性质是化简比的依据,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的依据。

师:说到化简比,你还想到哪个概念?(求比值)对于这两个概念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预设:化简比和求比值在计算方法上是可以互相通用的,只是要关注最后结果,求比值最后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而化简比最后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只能是比的两种形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

《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3.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4. 比例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问题,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合比、分比等。

(2)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介绍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平面图等。

(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举例说明正比例和反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单价与数量等。

(4)比例解决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寻找身边的比例现象,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比例中的两种重要关系,它们反映了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1.4《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1.4《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6.1.4《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复习和整理已学过的比和比例知识,加深对相关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的理解,提高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比和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感到困惑。

因此,在复习和整理比和比例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关键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相关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提高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

2.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比和比例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和比例的相关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

2.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比和比例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内容,为新课的复习和整理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比和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比和比例的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通用15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通用15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通用15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篇1教学过程:知识整理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

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基础练习1填空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

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

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5/x=10/3 40/24=5/x3 、完成26页2、3题综合练习1、A×1/6=B×1/5 A:B=():()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实践与应用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比例的意义比例比例的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正方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应用体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篇2学情分析: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旧知识。

- 问题引导: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5分钟)-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 性质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5分钟)- 练习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 个别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第四阶段:小组讨论(10分钟)- 问题提出: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第五阶段: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一)-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一)-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 (一)人教新课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复习第六单元的比和比例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比例的定义、比例尺的应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和比例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比和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数学教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

例如,假设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5小时,问它行驶了多远?2. 讲解: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3. 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运用比和比例进行计算。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比例: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和比例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比是两个数相除的结果,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4:6和2:3是相等的比例。

2. 有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5小时,问它行驶了多远?答案:汽车行驶的距离为60公里/小时× 1.5小时 = 9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和比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比例尺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因此在课后,我将会加强对比例尺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构造比例。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3. 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引入比例的概念。

2. 学习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5分钟)-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 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如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3.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 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 指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求解。

4. 课堂练习(10分钟)-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提问:你们认为比例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例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分。

2、使学生能正确地、娴熟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驾驭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推断。

【教学重点】用比例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依据实际状况运用比例的学问解决问题。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关于比例的学问,通过你自己的整理和复习,谁情愿来说说,比例单元有哪些学问?2、哪些是你学得很精彩的?哪些学问你还有缺憾?二、比和比例的意义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分?三、解比例1、什么叫解比例?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3、解比例。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题。

过程要求:(1) 学生独立练习活动。

(2) 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依据是什么?(3) 请学生上台板书。

(4) 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

四、正(反)比例的意义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4、你是如何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通过沟通,概括出“一找、二想、三推断”。

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

听课随想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改变状况,写出关系式。

三推断:联系关系式,看商肯定还是积肯定,推断成什么比例。

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

过程要求: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推断”三步骤进行练习。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一说两种量的改变状况,写出关系式。

(3)这里哪一种量肯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五、巩固练习1、推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改变的量成不成比例?若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3)因数×因数=积(4)因数×因数=积2、完成课文练习十第1~3题。

六、共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思与体会:《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张鸿森供稿【教学内容】《义教课标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4页练习十。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介绍比例的定义,解释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对称性、比例的等比性等。

2. 比例的运算:讲解比例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比例的运算。

3. 比例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计算比例尺、解决比例分配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比例的概念与性质,比例的运算方法。

2. 难点:比例的应用,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引导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运算方法。

3.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的概念。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3.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运算方法。

4. 应用拓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知识。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例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1. 书面作业:布置比例的运算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比例的应用实例,并写成小报告。

七、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结果评价:通过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评价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包括比和比例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具体章节包括:5.1 比的意义,5.2 比的计算,5.3 比例的意义,5.4 比例的计算,5.5 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理解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将比和比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难点是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计算器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简单的购物问题引入本次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比和比例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通过PPT和黑板,我将会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每个知识点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将比和比例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进行详细的展示和解释。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和比例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答案: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一个量,通常用分数表示。

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例如,如果有两个数分别是6和8,那么它们的比是6/8,可以简化为3/4。

如果有一个问题,要求我们找到两个数,它们的比是3:4,那么我们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9和12,因为9/12=3/4。

2.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答案:假设一家商店将一件商品的价格降低了10元,现在的价格是80元。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弄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进一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谁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第一小组男同学、女同学、全组人数的关系?板书出各组比,师:你能再说一个比和黑板上的比组成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

板书:比和比例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比和比例联系与区别。

1、知识梳理。

你能归纳总结出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吗?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归纳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交流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大家都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整理完后,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我们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4、出示让学生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的题。

(1)指名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做。

(2)集体评价。

5、(1)师: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一回事吗?(2)通过计算让学生说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不同。

(3)教师总结:求比值根据比的意义用除法,化简比则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而化简比是一个比,它的前后项是两个互质的整数,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二)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1、师:同学们想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比、分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我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整理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1、观察上表(1)( )这个比还能写成其他的形式吗?(2)学生说,教师板书出。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以及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何正确找出相关项并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购物场景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商品的打折后价格,引出比和比例的概念。

2. 知识回顾:回顾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复习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以及比和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挑选几个典型的例题,讲解比和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已知两个数的比为3:4,求这两个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和解说他们完成的练习题,鼓励其他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解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两个数的比为4:5,求这两个数。

答案:第一个数是8,第二个数是10。

2. 题目:一家电器店进行打折促销,原价为2400元的电视机打8折后售价是多少?答案:2400 0.8 = 1920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的确定在本次复习中,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

难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如何正确找出相关项并进行计算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找相关项的方法,并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和掌握这一技能。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复习不仅仅是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更是一个深化理解、巩固记忆、提升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准备《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时,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比例》进行。

这部分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计算和应用,难点则是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在讲解比例的应用时,我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另一部分则是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题目:已知两个数分别是4和8,求它们的比例。

答案:1:22. 题目:一家超市将某商品的价格降低了20%,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案:原价的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对比例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不仅能复习和巩固比例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其中,PPT上会展示一些动态的比例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84及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会判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2. 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 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判断两个相关联的两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教学难点:时间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等,条件许可时最好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课本例3)
①指名学生读题。

②出示相关练习题
师:上面的题目大家能不能独立解决?(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2.导入:
同学们真了不起,把所有的题目都处理完了。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的相关
知识。

【板书课题:比和比例】
二、自主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
我们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下面就请同学们对常见的量的知识进行整理。

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

(2)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3)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成果,教师提出要求:
(1)把你整理的方法告诉同学
(2)讲解清楚,语言简洁
(3)在别人讲解时要认真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质疑。

3.汇报展示。

师选定几个小组,分别上台汇报展示本组所整理的内容。

要求:(1)汇报时先说一说自己是用哪种方法整理的。

(2)说一说自己都整理了哪些内容。

(3)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把自己的作品进一步的完善。

小组代表汇报完毕后,可让下面的同学对他的汇报做适当的评价,如有遗漏,可做相应的补充。

4.优化再建,完善知识结构。

根据刚才的交流汇报请同学们再次完善自己整理的内容。

教师把学生完善后的作品选几份张贴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并根据学生的完善,做简要板书: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1.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可用字母表示。

a∶b=a÷b=(b≠0)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也可用字母表示,便于比较、区别。

=k(一定) xy=k(一定)
3. 求比值与化简比学生容易发生混淆,可通过举例辩析。

通常,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除法,化简比则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方法比较灵活。

但求比值有时也可写成分数形式约分,化简比有时也可用除法。


求比值:96∶24==4
化简比:∶=×=
因此,这里只需强调: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后项是最大公约数为1的两个整数。

当然也可以把比写成分数,但不要写成整数或小数。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课本练习十七的所有题目)
(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校对,同桌互评)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
作业设计:
基础:
1.填空。

(1)4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2)行同样长的路,甲车用了8小时,乙车用了6小时,。

甲、乙两车的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它们的比值是()。

(3)如果a:4= 0.2:7,那么a=()
(4)()÷25= =24:()=()%=()(小数)
综合:
2.求比值。

45:72 11.2 : 56
3.化简比。

1.2:3 1/4 :1/5 45:15
4.解比例。

2:8=9:X 1.25:0.25=X:1.6
拓展提升:
5.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20平方米要320块,如果铺42平方米,要用多少块方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