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1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一些基本的图形。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特征和区别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观察图形的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图形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比较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图形的特征和区别。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几何图形卡片、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卡片、操作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知识。
同时,提问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几何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和总结不同图形的特征,如圆形无角、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找出所有圆形物体”、“用正方形纸片拼出一个大的正方形”,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图形属于哪种几何图形?它们的特点是什么?通过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10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10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篇11教学目标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使学生感知“面来自于体”。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辨别这几种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重点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感知“面来自于体”。
3难点体会“面”在“体”上,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4教学准备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活动平行四边形、纸张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认识图形一、由立体图形导出平面图形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城堡)谁住在城堡里面呢(出示王子公主,学生回答)你们想住在城堡里面吗(想)瞧,小精灵飞来了,他来帮大家实现愿望了,为大家搭建了一座城堡,你们喜欢吗(喜欢)其实这座城堡就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组成的,你们能说出这些图形的名字吗(先齐说,然后根据回答情况指名说)注意咦,这是什么图形呢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图形呢(出示图片)你们看,我们的屋顶像这种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叫做三棱柱。
这些图形都叫做立体图形。
但在图形城堡中,除了立体图形,还有平面图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二、新授(一)正方形1、出示正方体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四种立体图形,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叠卡片,这些图形都在美美的睡着觉,你们可不要随便乱动,打扰它们休息哦!请同学们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找出正方体,找到了吗2、动手操作这个正方体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有个面是红色的)我们来把正方体这个红色的面给撕下来,注意要慢慢的撕,撕下来了吗3、引出正方形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正方形)回答得真准确!你们真了不起!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和老师一起叫醒正方形吧!(齐读正方形,出示动画)正方形醒了吗(醒了,它在摇身体呢!)4、找正方形,摸一摸你能在这一叠卡片中找出正方形吗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正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呢(四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出示手势1条,2条,3条,4条)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呢(每条边都相等)5、认识各种正方形我们的正方形小朋友可调皮了,总喜欢滚来滚去,它还是正方形吗(是,只是转了几圈)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正方形呢(出示图片,生说过年的时候,墙上贴的福字)6、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正方形的物体呢(二)长方形1、出示长方体请同学们放下手中的正方形,在立体图形中找出长方体,你找对了吗动手操作这个长方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有一个面是红色的)请小朋友把红色的这一面撕下来,这又是什么图形呢(长方形)长方形也在睡觉,我们来叫叫它吧!(齐读长方形,出示动画)它醒了吗(醒了,它在伸懒腰呢!)找长方形,摸一摸你能在你手中的卡片中找出长方形吗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长方形,它有几条边呢(四条)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出示手势1条,2条,3条,4条)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呢(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上面的边和左面的边不相等)4、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长方形的物体吗(三)圆1、由圆柱学习圆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图形呢(圆柱)请同学们找出圆柱。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精品教案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备课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过程备注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老师手里的玩具吗?(如下图)教师:其实,老师手里的风车是由很多三角形彩纸组成的,不仅风车是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这些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板书:平面图形的拼组)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长方形的拼组。
(1)出示课件例2。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请同学们拿出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自己动手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
(3)学生独立拼组,同桌相互交流。
通过学生都见过的风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更大的或其他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剪刀。
第3课时七巧板教学过程备注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教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么制做的吗?(课件出示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图形),这节课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拼一下这些有趣的图形。
(板书:七巧板)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七巧板的组成。
(1)出示课件例3。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由什么平面图形组成的吗?(出示整套七巧板)教师引导:可以先确定有哪些平面图形,然后在数出相对应的个通过动画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同学观察七巧板,了解它的构成。
课题七巧板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3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1 《认识图形》(二)教案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图形”展开,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基本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能力,帮助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识别和分类。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准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2.能够区分不同的基本几何图形。
3.能够描述和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能够准确说出几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
2.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分类。
难点:1.区分不同形状的图形。
2.熟练描述和绘制基本几何图形。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各类基本几何图形的图片。
3.学具:几何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老师呈现不同的几何图形图片,请学生认真观察,尝试说出图形的名称。
2.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图形的特点,帮助他们区分各种图形。
新知呈现1.老师介绍各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点,比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老师用图形模型示范如何绘制不同图形,让学生跟随练习。
活动设计1.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描述一种几何图形,其他小组猜测被描述的图形是什么。
2.学生自行绘制一个包含多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图片,然后向同学解释每个图形的名称。
拓展应用1.让学生找寻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并记录下来。
2.学生用沙子或橡皮泥模仿制作各种基本几何图形。
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图形的认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不同形状的图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1 第3课时用七巧板拼图形教材第4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1.让学生会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加深对七巧板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交流及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PPT课件,每个学生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新知导入一、欣赏图案,新知导入PPT课件依次展示这些由七巧板拼出的图案,让学生认一认都是什么。
(学生辨认)师:这些图案是由什么拼出来的呢?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PPT课件演示小鱼图案慢慢转化成一套七巧板的过程)这是七巧板,其实这些图案都是由这样一套七巧板拼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用七巧板拼图形。
(板书课题:用七巧板拼图形)二、初步感知七巧板1.介绍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被称为“东方魔板”。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生:由七块组成)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它能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很神奇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奥秘吧。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中的七个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有哪些平面图形?谁来说说?(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师:仔细观察自己手中七巧板里的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有2个大三角形,2个小三角形,1个中等的三角形,并且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也一样大)三、动手操作七巧板1.拼平面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 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三、观察图形特征
1.教师分发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图形的特征,如边的数量、角的数量和形状等。
2.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描述组内图形的特征。
3.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四、比较不同图形
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图形之间的异同,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不同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的发现。
五、图形的应用
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建筑、制作物品等。
2.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组合,创造出一个新的物品或图案。
3.学生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设计。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
2.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总结和作业布置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教学延伸:。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 认识图形(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 认识图形(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1 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增强对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简单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不够清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类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图形的特征,并能进行正确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认识图形。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
2.准备教学课件,展示各种图形的特征和分类。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4.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生活中的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黑板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认识它们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图形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图形,用彩纸剪出该图形,并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成一个具象的物体。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包括点、线、面等基本概念。
《认识图形(二)》这一教案主要是在对基本几何图形进行巩固的基础上,引入更加复杂的图形,如圆、椭圆等,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图形的特性和属性。
二、教学目标1.掌握圆、椭圆、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性;2.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3.能够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拼图,锻炼学生的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4.热爱数学,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1. 圆和椭圆•圆是具有旋转对称性的闭合曲线,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椭圆是拉长的圆形,曲线没有旋转对称性。
2. 正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是四条边相等、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长方形是两对边相等且各自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
3. 怎样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几何图形的边和角,进行描述和比较;•可以用图形拼图游戏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 导入•利用教具或图片展示圆、椭圆、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几何图形,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兴趣。
2. 讲解和示范•介绍每种几何图形的特性,示范如何辨认和描述各种图形。
3. 练习•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图形卡片,进行分类和比较练习;•设计简单的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4. 总结和反思•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和反思今天的收获。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游戏活动,观察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区分能力;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评估学生对今天课程的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完成几何图形的绘制练习;•自己寻找身边的几何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七、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寻找不同几何图形的活动,或设计简单的图形绘制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几何图形的魅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版(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1)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六节《认识图形(二)》。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能够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2. 能够辨别和命名这些基本几何图形;3. 能够描述和说出这些基本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能够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并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描述和说出这些基本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够辨别和命名这些图形。
3. 动手操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每组学生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绘制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尝试描述和说出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4. 随堂练习(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认识图形(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特征:1. 圆形:边界为一个完整的圆,中心有一个点。
2.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 三角形:三条边相交于三个角。
1认识图形(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1 认识图形(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认识图形(二)年级:一年级下册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77页的例题和第78页的练习。
例题是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各种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练习部分则提供了多种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以及如何运用图形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认识和区分各种平面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哪些物品是平面图形,并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
2.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认识和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互相纠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三角形:三条边相交于三个角。
4. 圆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标明它们的名称。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画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四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正确标明它们的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触摸实物,让学生认识和区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平面图形。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空间观念得到了提高。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五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五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预习要求: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一、游戏中梳理回顾(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
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
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
2.能正确辨认并描述这些几何图形。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认识这些几何图形。
4.能够简单描述几何图形之间的特征和区别。
二、教学内容1.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和辨认。
2.不同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重点1.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和特征。
2.几何图形的辨认和描述能力。
四、教学难点1.区分各种几何图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将所学的几何图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练习册和课堂活动材料。
3.知识点总结和梳理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 学习几何图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特征,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并归纳出每种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 辨认和总结通过游戏、练习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各种几何图形的辨认能力,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4. 实际运用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并找出其中包含的不同几何图形,培养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5. 总结和展望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几何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运用和拓展方面还需加强。
下节课可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未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二》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第二课时:拼一拼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4.应用平面图形:学会在生活情境中发现和运用平面图形,培养几何图形的应用意识。
5.感悟图形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如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三角形有三条边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提高对图形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平面图形,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这个方法很有效,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用更多有趣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掌握得不够扎实。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两个图形的对比讲解,可以通过更多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了整体的认识。但我也意识到,对于难点的掌握,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需要在课后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加强对重点、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扎实掌握。
3.设计更多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认识平面图形》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和圆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的图形,圆形是所有点到中心点距离都相等的图形。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交通标志、硬币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三角形和圆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认识图形二》这一节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三角形和圆形的认知有着很高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操作,逐渐掌握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应用。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组合与分解掌握不够熟练。在实践活动环节,他们不知道如何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或者将基本图形组合成新的图形。针对这一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组合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图形的认识: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三角形、圆形这两种新图形,同时巩固对已学图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
-例如: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片,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强调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2)图形的组合与分解:培养学生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的能力,以及将基本图形组合成新图形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和圆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2.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
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知道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工具:1.黑板、白板或者幻灯片2.识图卡片3.磁性图形学生需要准备以下学习工具:1.笔和纸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外形和特征。
二、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1.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外形。
2.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教师可以用黑板或者白板来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并在上面标注出它们的特征。
三、学习如何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1.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话语来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2.教师可以在黑板或者白板上整理出学生描述的关键词,并请学生自己根据关键词来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四、练习1.让学生通过识图卡片来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2.让学生用磁性图形组合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形状。
五、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对正方形和长方形进行总结。
2.教师可以设计小测验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描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2.完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同时,我还设计了多种练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加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2.能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图案,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图形。
3.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从给定的图形中找出并标识出特定的图形。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2.区分不同的图形,能够正确辨认图形的特征。
3.从给定的图形中找出并标识出特定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观察学习三角形的形状特点。
–活动1: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形状的认识。
2.正方形和长方形: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分辨它们之间的异同。
–活动1: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认识。
3.圆形:介绍圆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理解圆形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之处。
–活动1:展示圆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圆形,加深对圆形形状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2.操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绘制和标识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出示多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2.呈现:展示三角形的实物和图形样式,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形的特征并给出命名法则。
3.练习: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三角形,并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检查。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形知识,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特征及命名方法。
2.新知: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让学生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3.活动:让学生观察并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第三课时1.复习:检测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二)10-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认识图形(二)10人教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10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六节“认识图形(二)”,具体内容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操作、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卡片,直尺,圆规。
2. 学具: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卡片,直尺,圆规,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自主学习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拓展: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包含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画。
六、板书设计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三边不等,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圆形: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用尺子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
(3)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形。
2. 答案:(1)生活中的正方形:桌面、纸牌;长方形:课本、黑板;三角形:三角板、风筝;圆形:硬币、圆规。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图形(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简单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在分类和归纳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体验,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了解它们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图形的特点。
2.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图形的教具和学具,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2.准备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3.准备教室环境,如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图形,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图形进行操作,如拼图、折纸等,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图形的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体验,共同总结图形的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图形的思考题,如“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吗?”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二)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节“认识图形(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并能够区分它们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命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能够理解不同图形的特征和区别。
3. 能够运用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图和组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不同图形的特征,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和命名基本几何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教学课件:包括不同图形的图片和例子。
2. 实物模型:包括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模型。
3. 练习题:包括不同图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圆形的水果、三角形的房子等,引起学生对图形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 讲解:我使用教学课件和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4. 互动: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使用实物模型进行拼图和组合,增强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不同图形的名称和特征,以及一些例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要求学生描述和命名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
这道题目既能够巩固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了解基本图形
2、过程与方法:理解图形的基本形状并清楚图形的名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图形的深入认识与形状的探究,提高数学认识图形能力与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回顾生活中的简单图形
1、正方形
2、三角形
3、平行四边形
4、圆
二、新课引入
5、认识一些基本图形
、6用基本图形形成其他的图形
7、认识了解七巧板,并用它来做一些拼图小游戏
三、例题讲解:认一认例1 认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面:2例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例3: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的多。
生1:用两个这样的三角形可以拼一个新的三角形
生2:我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3 生:4 生总结归纳基本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
由这些基本图形可以组成立体形状,比如说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可以把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拆开,来观察形状。
四、例与练
1、课本第三页的做一做的1、
2、3题和动手拼一拼
练习:连线游戏
2、课本第四页的关于七巧板的认识,和用七巧板拼三角形和长方形练习:数一数小游戏
四个长方形三个三角形
两个平行四边形、讲解练习一的习题3 五、课堂小结圆。
平行四边形,比如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很值得表扬。
这堂课我们收同学们课堂很积极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并且已经完全认识了这些图形,获很大,也算是圆满结束了。
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并且继续发扬学习的优良品质。
六、拓展延伸、写出下面的图形名称。
1
) (菱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长方形)
、将一张长方形纸剪开,你能发现什么?2
3、填空题
①②③④
⑧⑦⑥⑤
)是正方形(⑥①⑦()是长方形
⑧)是圆)是三角形③⑤((七、家庭作业1、完成练习一的题目、观察我们身边有哪些平面图形,并且都构成了什么其他形状2 、利用七巧板和伙伴玩拼图游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