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记忆(第一节-第四节)
第五章 学习和记忆
G-蛋白相关的受体家族
单独条件刺激——后膜兴奋(去极化)——造成适量 钙离子从膜外流入细胞膜内,促使腺苷酸环化酶分子 轻度活化——产生少量第二信使(c-AMP) 单独非条件刺激——前膜末梢释放大量神经递质5-TH, 与后膜上的G-蛋白相关性受体蛋白分子结合,腺苷酸 环化酶激活,合成较多的(c-AMP) 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以一定时间间隔呈现,就会引 起腺苷酸环化酶的高度激活,合成大量(c-AMP)
脑等位论与脑机能定位论同时存在与学习和记 忆过程中,两者是脑功能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二、暂时联系和异源性突触易化
暂时联系—宏观表现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证明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运 动具备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对兴奋灶之间的 强度十分敏感,总是以强兴奋灶对弱兴奋灶的 吸引实现暂时联系的接通
异源性突触联系
尝试与错误学习:
桑戴克(E.L.Thorndike) 问题箱、迷津箱(T与Y迷津) 学习行为形成的指标是动物通过尝试与错误的 经验积累,使正确反应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
操作式条件反射 (instrumental conditioned reflex)斯金纳 (B.F.Skinner,1938-)
A. 脑等位论
拉什利(Karl Spencer Lashley, 1890-1958)。
均势(equipotentiality)原理
总体活动(mass action)原理
我们如何理解 Lashley的实验结果呢?
B.机能定位论 加尔(Franz Josef Gall 1758-1828):颅相 说。 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20世纪40-50年代,定位说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
第五章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ppt课件
在丰富条件下饲养的大鼠在解决问题方 面的能力,较其它两组动物为强。
丰富环 境
枯燥环境
二、学习记忆与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
(一)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TP)
帕帕兹环路 : 三突触回路 : 长时程增强(LTP):
(二)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压抑(LTD)
长时程压抑(LTD): LTD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功能)
帕帕兹环路
1937年,神经生理学家J.W.papez提出 即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
核→扣带回→海马
三突触回路
三突触回路:
穿通纤维
内嗅区皮层
海马齿状回
苔状纤维
CA1区
CA3区
长时程增强
Lomo(1966)
在内嗅区皮层给出一串连续性或电紧张性刺激,则可在齿 状回记录到场电位或细胞外电活动,刺激停止后5-25分 钟,再次记录齿状回的电反应,不但未衰减,反而增强 2 倍以上,象这种长时程的突触传递效能改变(易化)的现象 称之为“长时程增强LTP) 。
“丰富化、贫乏化环境”养育实验
21天的大鼠分成三组,饲养在不同的生 活环境
丰富环境
枯燥环境(即隔离环境)
标准饲养条件
结果:
丰富环境下:脑皮层较重较厚,特别在 枕区,而且皮层比脑其它区域增加的重 量,按比例计算较重,脑内神经元大,树 突分枝多,脑内乙酰胆碱脂酶和胆碱脂 酶 的 活 动 水 平 较 高 , RNA/DNA 的 比 值 增高。
RNA假设
RNA的重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RNA与长时记忆痕迹的关 系问题,自然包括含着蛋白质合成与记忆关系问题。即长时记 忆痕迹的形成,合成新的蛋白质是必需的。
(三)记忆痕迹的脑形态学基础
第五章记忆优质获奖课件
第三节 记忆旳加工过程及其规律
(一)识记旳规律
1、识记是辨认并记住事物,取得知识经验旳过 程 2、分类: ①根据有无目旳,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分为:
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②根据材料有无意义及是否了解分为: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12365 AM与PM
3、影响识记效果旳条件(识记旳规律)
提出明确旳识记目旳和要求,记忆效果好。 以了解为基础旳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 材料旳数量和性质对识记旳影响 主体旳情绪状态、需要、知识经验等对识记旳
你看到什么了
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刚刚旳图片? 地板是什么材质旳? 室内有几盆植物? 窗外有几栋楼? 沙发上旳靠垫有几种,是什么颜色旳? 电视是开着旳吗? 墙上有几幅画? 天花板上有多少个灯?
教学目旳
1、掌握记忆旳基本概念、记忆表象旳定义和特征。
2、了解记忆旳基本过程,掌握记忆每一过程旳内容 和特征以及各过程之间相互联络。
怎样使短时记忆中旳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机械复述并不会将信息很好地转入长时记忆。要精细 复述。将短时记忆中旳信息进行分析,与已经有旳经 验建立起联络。 -主要旳密码、纪念日,把数字人为地赋予意义。 -在平时旳学习中,精细地复习。把课堂上学旳知识 与已经有旳知识结合,长久保存。 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旳条件:复述,尤其是精细旳 复述。
2、记忆表象旳种类:
听觉表象 触觉表象 运动表象
3、记忆表象旳特征:
形象性(直观性):与感知觉一样具有形象旳特征。 概括性:与思维相同 可操作性:能够被智力操作。
四、记忆表象
4、记忆表象旳作用:
记忆表象旳积累和丰富,对个体认知和社会 发展具有主要作用。 是认识过程旳一种主要环节。 在人旳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不可缺乏。
基础心理学—记忆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 体。
(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 练习过的动作)
2.记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也有重要作用。 (积累经验、形成经验,促进心理由低级向高级
发展;促进个性的形成) 3.记忆联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
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请你读一遍下面的一行随机数字,然后按照原 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
17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
7 18 6 3 9 4 52 8 4 9
HJMROSFLBTW
返回
18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
18511921183919371935 1851,1921,1839,1937,1935 EARTVCIAFBTGMGEUSA EAR--TV--CIA--FBT--GM--GE—USA
小实验:组块化(练习)
组块是短时记忆信息加工的单位。它可以是字 母、单词、句子甚至更大的单位。每一个单位 的内部是由非常熟悉的内容组成。
短时记忆的容量实际上取决于组块的大小。也 有人(如Simon,1974)认为,如果组块较大, 则短时记忆的容量只有4 — 5个组块。短时记 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就进入了长时记忆。如 果得不到复述就会随时间而自动消退。
31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再认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 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影响再认的因素:再认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时间间隔、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个体的期待、人格 特征。
回忆 --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 们的头脑中曾经出现的过程。 --回忆的策略和条件:联想是回忆的基础、定势和 兴趣直接影响回忆的方向和效果、双重提取、暗示 回忆和再认有助于信息的提取、与干扰作斗争。
心理学记忆
精选课件
39
第三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人类的遗忘
遗忘(forgetting):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 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精选课件
40
第三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遗忘的种类
暂时性遗忘:是对记忆过的材料一时不能再认和回忆,但 在适当条件下还可以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记忆过的材料永远不 能回忆或再认。
精选课件
29
六.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 定位论
–人物:布洛卡、鲁利亚、麦克高夫 –观点:
• ①布: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 也不例外。
• ②鲁: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损伤时,病人的短 时记忆出现明显障碍,对材料的叙述凌乱而不连贯。
• ③麦:人脑左半球言语运动区受损伤,将造成言语记忆的 缺陷,能记住别人的面貌,但记不住单词。
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是以体验过的 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word-logical memory):是以 概念极其文字、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
精选课件
7
四.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及贮存时间划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是指当感觉刺激 停止作用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
精选课件
12
–局部报告法:按4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 呈现12个英文字母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 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要 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一排 的字母作出报告。→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 9个。→感觉记忆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暂。
–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 道相同。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四节记忆的保持和遗忘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一、记忆的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一)什么是保持?就是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它在记忆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就没有记忆。
(二)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由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这里涉及到表象和表征两个概念。
1、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可以分为具体表象和符号表象两种。具体表象就是形成的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主要是大脑皮层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符号表象是运用语言、文字或其它符号所形成的客观事物的象征性形象。如“苹果”一词在头脑中的形象,它是大脑第二系统的活动,研究认为,儿童1岁以后就可能产生最早的符号表征能力。
第五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一节记忆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记忆与知觉的发展
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比如,幼小的婴儿经常用奶瓶吃奶或喝水,当他只看到奶瓶的一个侧面时,就“知道”那是可以给他提供食物的东西,马上做出吃奶或喝水的反应;婴儿听见妈妈的声音就安静下来或兴奋起来,这些对奶瓶的知觉或对妈妈声音的知觉,已经与经验发生了联系,而他之所以能够和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还有前面我们提到过的婴儿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也反映了婴儿记忆的发展。
(三)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二、记忆发生的时间——新生儿期是记忆发生的时期。
5第五章 记忆的提取与遗忘解析
二、提取的过程
• 编码提取范式
• 提取模式 • 提取体验 • 重复提取
两种编码与两种提取 方式交互作用 有意与偶然提取 记得和知道范式
实验范式
– 首先,呈现两个不同颜色的字母(启动刺激)。 要求被试识别其中一个字母(目标字母),而 忽略另外一个字母(忽略字母)。 – 然后,呈现探测刺激,也是两个不同颜色的字 母。
• 在目标重复启动条件中:启动刺激中的目标字母与 探测刺激中的目标字母是一致的; • 在忽略重复条件中,启动刺激中的忽略字母与探测 刺激中的目标字母是一致的; • 在控制条件中,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没有任何关系。
直通模型
• 直接通达所要提取的项目。 • 强度、痕迹对提取的影响。
双重模型
• 直通模型:用于很熟悉和很不熟悉
– 判断标准对记忆提取的影响。 – 对sterberg实验的理解。
第三节 内隐记忆
• 一、概述
– 定义 案例 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 二、内隐记忆现象的理论解释
第五章 记忆的提取与遗忘
• • • • • •
第一节 提取 第二节 记忆的提取模型 第三节 内隐记忆 第四节 记得和知道 第五节 错误记忆 第六节 记忆的遗忘
第一节 提取
• 一、提取的概述 • 二、提取的关键因素
一、提取的概述
• • • • 提取的概念 提取的测量 提取与信号检测论 提取的原则
提取的原则
• • • •
– 记忆提取的障碍:记忆七宗罪 保持短暂 心不在焉 阻断 张冠李戴 易受暗示 偏向性强 固执
第五章短时记忆
四、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双重模型
第四节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一、 遗忘进程 L.R.Peterson和M.J.Peterson的实验表明,短时 记忆保持信息短暂,若得不到复述将迅速遗忘。
不同 时距 延缓 回忆 测验
第四节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遗忘进程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组块
Chase和Simon (1973),象棋大 师 、一级棋手和 新 手。看实际棋局(中 盘、终盘)复盘,记 录扫视和复盘时间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组块
给象棋大师 、一 级棋手和 新手呈 现包含25个棋子 的真实棋局,5s, 根据记忆复盘。
第一节 短时记忆容量
组块
Chase和Simon(1973)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组块 计算。他们认为,通过对被试复盘时,一个个地摆棋子的 时间间隔可以计算出组块来。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二、对Strnberg 研究的批评
三、 直通模型与双重模型 直通模型,Wickelgren(1973) 认为信息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人可直接 如果结合能量有限的 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臵。 观点呢? 短时记忆项目的 熟悉值或痕迹强度 直通模型还可解释系列位臵效应, Theios等(1973) Baddeley等(1973) 但它不能解释反应时为什么会随着记 发现,常见词的反 发现,重复出现的项 忆集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 应时快于非常见词。 目反应时减小。
3、完全系列扫描与自我停止扫描
9
是
5 7 9 3 5 6
9
是
5 7 9 3 5 6
一、Strnberg 的经典研究
第三节 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
普通心理学 记忆
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的动态变化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 格外关注:记忆恢复,即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搭配 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高。这种现象在儿童中较为 普遍,随着年龄的成长,会逐渐消失。
(二)长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方法
声像记忆长
听觉
于图像记忆
视觉
图像记 忆大于 声像记 忆
时间 容量
短时记忆 注意
分类 储存
转换
感觉
记忆 短
内涵
一般 概念 作用 分类 系统
主要 方式
听 觉
次 要
编码
短时 记忆
中
1分钟
视觉
提取
神经 机制
影响因素
觉醒
储 存遗
长
长时记忆 编码
组块
加工 深度
简单
复述 忘 压抑
衰退
遗 忘
储 提存 取
过程
整合论
第五节 长时记忆(LTM)
编码 储存 提取
一、编码
(一)编码方式
1、按语义类别编码 2、按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3、主观组织
(二)影响编码的因素
1、意识状态 2、加工深度
二、长时记忆的存储
(一)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变化:随时间而逐渐下降 2、质的变化:① 内容简略和概况,不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
③ 压抑说
④ 提取失败
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之所以 会发生遗忘,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提取线索。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概念
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短时记忆
2. 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的作用在于减少适时记忆中的刺激单 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人的 知识经验越丰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越 多。
Smith(1954) 二进制数字实验
如果以每一个二制数为记忆单元,则可产 生18个组块,如果以5个为一个记忆单元, 则可产生4个组块。如果要记住这一长串数 字,可以记20、9、25、6这个几个数字即 可,也可以记10、2、7、3、1,复述时可 以迅速地还原为二进制。
输入的信息变成头脑可接受的形式,这就是编码。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有不同形式。 编码是一个展开的过程,包括对信息的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 操作。
储存(storage)是把信息以一定形式保持在人脑中。
知识的存储也叫知识的表征(representation)。 这种表征可以是事物的图象,也可以是一系列概念或命题。 存储是记忆过程的中间环节。
1974)
无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 (Carballis,1972;Morin,1976) “是”反应的拟合线的斜率与“否”反应的 不相等(Theios等,1973)
Townsend(1972)平行加工观点
二、直通模型
系列加工模型和平行加工模型都以比较或搜索 为核心,它们都认为,短时记忆是通过比较或搜 索过程而实现信息提取的。 Wickelgren (1973)认为短时记忆中的各个 项目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直接通往所要 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 (Direct Access Model) 。
前摄抑制释放实验 (Wickens,1972)
采用前摄抑制设计进行了研究,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对 继后学习和再现的干扰,先后学习的材料相似的干扰作 用最大。
前摄抑制释放实验 (Wickens,1972)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记忆》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五章记忆知识点汇总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记忆(选、填)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二、记忆的过程(选,多选)(※简述记忆的环节)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保持是指以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环节。
记忆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
没有识记就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回忆或再认。
因此,实际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三、记忆的种类(多选)(一)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与运动记忆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多选)。
1.形象记忆。
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3.逻辑记忆。
它是人类所特有的。
4.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一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
(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记忆。
2.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再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第二节记忆的加工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上说,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感觉记忆。
在记忆系统中,感觉记忆会对感觉信息初步登记。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一、记忆发生的指标
记忆发生的指标——习惯化、条件反射、重学记忆。
(一)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 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
(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 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
幼儿的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在不断发展。
(三)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概念:形象记忆:指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记忆各种材料。整个幼 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是通过语词的形式来识记材料, 随着语言的发展,语词记忆也逐渐发展。
2、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的效果。
3、幼儿的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三、记忆与语言的发展
儿童学习语言也要靠记忆。首先,儿童必须记住某个声音所 代表的语义,才能理解词语;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在听别 人说完一句话之前,要把这句话前面那部分暂时记住,才能和后 面所说的词联系起来理解。
四、记忆与情感、意志的发展
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其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 童对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 起来。
4、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 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
▼ 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识和活动动 机。幼儿在三种不同动机下有意识记的效果
年龄 完成实验任务 游戏 完成实际务
3—4
0.6
1.0
2.3
4—5
1.5
3.0
3.5
5—6
2.0
3.3
4.0
6—7
2.3
3.8
4.4
(二)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 短时记忆
支持实验: Theios等(1970)发现,常见词的反应时快于 非常见词. Baddeley和Ecob(1973)也发现,如果识记项 目表中有重复出现的项目,即同一项目几次 出现,则该项目的反应时少于非重复项目. 四,双重模型 Atkinson和Joula认为,短时记忆过程中信息 的提取既包含扫描方式,也存在在直通方式, 简言之就是两头直通,中间扫描.
二,容量有限的性质
1.Waugh,Norman和Atkinson等倾向于从贮 存空间及其有限的槽道来说明 2.Baddeley等(1975)认为短时记忆的容量 取决于人在2秒钟内能够复述的信息的数 量. 3.Klatzky(1975)木匠工作台原理.木匠工 作台既要放料又要工作,二者必然存在一 个权衡关系,短时记也是如此,它既要贮 存,又要加工,实际上是一个工作记忆.
一,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Sternberg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是 通过系列扫描以从头至尾扫描方式来实现的. 可以将之理解为扫描模型(Scanning Model). Saul Sternberg的实验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研究范 式.其实验假设为,如果被试要对短时记忆集 中所有识记项目进行全部扫描后才能进行测试 项目进行"是"或"否"判断的话,那么,被 试进行正确判断需的反应时不应随记忆集的大 小而变化(图1所示).而实验结果却如图2所 示,被试的反应时会随短时记忆集的增大而延 长.这说明,短时记忆是的扫描不是进行全部 的扫描,而是进行有序的系列扫描.
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 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再认,都是短时记忆 的信息提取.由于短时记忆只贮存少数几个 项目,而且立即可被提取出来.因而使人感 到,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机制是很简单的. 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情况远非如此.实 际上,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 它涉及许多问题,并且引出不同的假说,迄 今没有一致的看法.
心理学第五章记忆
第五章记忆〖导学提示〗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本章着重介绍认知心理学对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研究,分析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记忆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
例如,从前见过的人,现在不在面前,我们能想得起他的姿态相貌;见到他时能认得出来,这就是记忆。
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头脑中,而且思考过的问题、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做过的动作都能保持于头脑中。
在生活实践中见过、学过、做过的事情以及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他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
这些都是记忆。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识记具有选择性。
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识记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
这一过程通常是自动的迅速的,因而未被意识到。
进一步的编码过程是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储存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例如学过的诗歌,我们不看书而把它背出来,就是回忆。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识记,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也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回忆或再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结构与记忆加工一、多重记忆系统说(一)理论内容属于派别,记忆不是单一系统,它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每一个记忆系统在编码、加工、特性、功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
含盖了对记忆结构100多年的看法。
(二)理论发展史1.两种记忆系统说(1965,Wavgh & Norman)秉成詹姆斯1890年分类(1)内容:记忆不是单一的系统,存在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不同系统的记忆,二者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信息先进入短时记忆,它是长时记忆的缓冲器和加工器。
若利用复述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或一直在短时记忆中保持,而长时记忆可长期储存大量信息。
最大区别是保持时间差别。
(2)实验依据①逆向性遗忘②生物学部位、海马部位③心理学验证:系列位置效应2.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1)内容:一个完整的记忆系统,不仅包含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而且还包含感觉记忆,外部信息最先输入感觉登记,其中有些信息进入短时贮存,有些信息可立即进入长时贮存,而另一些信息会很快消失。
在短时贮存中的信息,有些可借助复述而进入长时贮存,而另一些也要消失。
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相对来说是永久性的,但也可因消退、干扰或强度减小而不能被提取出来。
长时贮存中的信息,提取出来后就转入短时贮存,以上三种贮存有共同的功能,各自对信息进行特定的加工。
(2)实验依据:证明感觉记忆的存在,部分报告法经典实验。
最早从视觉做的,Sperling(1959)听觉部分报告法“四耳实验”、“三耳人实验”3.当代多重记忆系统说(1)理论内容:记忆存在着不同的子系统,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分别代表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可把外显记忆代表记忆的系统称为语义记忆系统,而把内隐记忆称为知觉表征系统。
知觉表征系统又可分为结构描述系统、视觉词形表征系统、听觉词形表征系统、概念、语义系统等亚系统。
(2)可能表现①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②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③陈述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④前瞻性记忆与非陈述性记忆(3)实验依据间接测验——任务分离范式——加工分离,证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不同。
启动效应:先进行语言知觉,然后再进行,发现成绩提高了,证明内隐记忆。
二、加工水平说(一)基本内容:加工说认为不存在独立的记忆存储器,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不同的记忆效果依赖与不同的加工深度和加工方式(二)理论发展史1.加工层次模型(狭义的,传统的,最早的)(1)内容Caik&Lockhart①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记忆系统,它只是不同加工深度的反映,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较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的时间,因此,信息并不能通过机械的复述而转入长时记忆。
复述可分为简单的保持性复述和精细的整合性复述,前者是指简单的复述,后者是指将复述材料加以组织,并与其他的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层次上进行加工,只有后者才能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
②这种由浅到深不同水平的加工是以编码的侧向扩散形式存在的,即虽然感觉分析必然要在语义分析之前,但其他加工并不是按上下级组成一系列水平,而是在某一水平上加工在横向扩散开来。
③除加工深度外,记忆结果还依赖于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
当项目与上下文加工一致时,会形成整体贮存,因而记忆效果好。
上下文越丰富,对项目的加工就越精细,否则,即使进行了语义加工,记忆效果也未必提高。
(2)实验依据①不随意学习实验(无意学习实验),Craik ,1975②社会心理学实验例证③自我评定实验④复述分两种实验依据(3)评价2.传输适当加工理论(迁移适当加工理论)80年代(1)内容①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并不说明记忆系统存在着机能上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的子系统,外显记忆测验要求概念驱动加工,即要求进行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印象的过程,而内隐记忆测验要求材料驱动加工,因此更多地依赖于学习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②后期发展观点:适当迁移加工表现出编码的特异性,即最初学习或编码材料时所用的认知过程与提取时的认知过程存在着交互作用。
因此,最好的编码方式建立在与提取时所使用的认知加工类型最匹配的认知过程上。
换句话说,如果需要借助押韵进行提取最佳编码方式,就应该涉及到语音。
如果需要语义加工来提取材料,那么编码时最好使用语义加工。
(2)实验依据①被试大声阅读32个句子,浅加工;②回忆优于再认实验3.神经网络模型第二节感觉记忆一、定义二、类型1、声像记忆2、图象记忆三、容量1.图象记忆几乎无限2.声像记忆10~13个,比短时记忆多些四、保持时间1.视觉保持短一些,通常1S以内,也有0.5S2.听觉长些、维持在2S左右,有的4S左右五、编码:感觉代码、维持事物原貌,视觉和听觉已经验证六、影响条件:逆向掩蔽第三节短时记忆一、编码(一)感觉代码形成或ALV单元存在的证据(二)语义代码存在的证据——“自前摄抑制释放实验”二、信息提取方式(一)从头到尾系列扫描说1、理论内容(1)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实现再认,需要将再认项目与当前记忆集中的项目进行比较,并且判断是否与之匹配;(2)这种比较过程是逐个进行的系列扫描过程。
即再认项目与记忆集中的项目一个个的相继进行比较;(3)这种系列扫描又是从头到尾进行的而非自我停止。
即将再认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每个项目都按顺序比较一遍。
然后再判断是否有匹配。
而不是遇到匹配项目就停止搜索。
2、实验依据(二)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说1、理论内容(1)与斯腾伯格中第一点完全相同,第二点完全相同(2)这种系列扫描是从项目系列的两端开始的,搜索到所需的项目后即可停止。
即这是种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
2、实验依据(1)增加数量(2)加快速度。
(3)“是”和“否”的反应,斜率不同。
(三)平行扫描说1、理论内容(1)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实现再认,需要将再认项目与当前记忆集中的项目进行比较,并且判断是否与之匹配;(2)再认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是同时进行比较的,由于加工能量有限,当记忆集中项目多时,平均分配给每个项目比较的能量就少些。
因而比较进行的就慢些,所以反应时就会出现随项目数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2、实验依据:没有实验(四)直通模型1、理论内容(1)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的。
人可以直接通往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
(2)短时记忆中的各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
人有一个内部的判断标准,当熟悉值高于这一标准则做出“是”反应,低于则做出“否”反应。
(3)当熟悉值越高或越低则反应也越大。
2、实验依据(1)用词做实验,常见词反应时间快于非常见词(2)增加熟悉度方法-重复①常见词快于非常见的;②重复项目大于非重复的。
3、评价:(五)双重模型1、理论内容(1)刺激有不同的激活水平或熟悉值,而人内部有两个判断标准,一个是高标准C1,一个是低标准C0.如果再认项目熟悉值达到或高于C1,则可迅速做出“是”反应。
如果低于或达到C0,则可迅速做出“否”反应。
即表现为直通过程。
但如果熟悉值低于C1而高于C0,则要进行系列扫描,此时需时较多。
(2)人在实际做出反应时,既受到熟悉值的制约,又依赖于判断标准。
首先,熟悉值的强度或大小依赖于该刺激是否经常受到激活和新近是否受到激活。
其次,判断标准也是可变的,它们取决于人在当时所接受的速度。
2、实验依据、评价不用实验,人们也能信服。
该理论没有斯腾伯格的理论著名,但也开创了短时记忆研究的新理论。
三、容量(一)大小:7±2个或4~5个,如果做实验,项目不超过5个(二)单位:1、组块的分类①意义组块:运用长时记忆中已贮存的知识形成的较大的有意义的单元。
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意义组块有长时记忆的参与,但有人认为存在语义代码,进行自动加工,二者均认为?②时空组块: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目分为主观的几组,叫分组,分组后形成的组块就是时空组块。
没有意义的东西,把项目人为分组,电话号码每人分组的情况不同,是不自觉进行时空组块,没有意义的情况,人们也有分组的趋势。
2、组块形成的原因①存贮说:②加工说:(三)影响有限容量的因素1、组块大小:2、组块类型:3、知识经验:4、不同性质的材料:(四)容量有限的原因1、存贮有限说:2、复述回路说(加工说):3、贮存与加工权衡说:四、保持时间(一)长短: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可保持15-30秒,甚至可能更短。
但若有复述可一直保持下去。
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1分钟;10-20S;15-30S,没有固定的值。
(二)影响因素1、所需记忆项目的难度2、阻止复述作业的难度(三)保持时间短暂的原因1、痕迹消退说:2、干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