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合集下载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策略

科教文 化 』 j l
中学 生逆反 心理 的表现及疏 导策略
安 妍

( 犁师范学院奎 屯校 区, 伊 新疆 奎 屯 83 0 ) 32 0
摘 要: 由于生理和心理 的不断成熟, 中学生的 自我意识 不断增强, 逆反心理尤为 突出, 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诸 多的不 良影响和 负面效应 , 因此 , S- i #界应给 予关注和重视 , t 并能正确地识别 中学生逆反心理, 分析原因, -  ̄4 有效地疏 导, / - 从而促进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 O  ̄T中学生 t B - 逆反心理的表现、 因, 家庭 、 成 从 学校、 社会、 中学生 自我教 育等方面探讨 了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关键词 : 中学生; 逆反心理 ; 心理疏导 鼻, 甚至故意作对。 导 中学 生 的逆 反心 理 。 1 禁 止 逆 反 心理 . 5 213 _创造和谐 的家庭氛围 禁止逆反心理是指 由于这种禁止不仅 引起 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 人 的 注 意 , 且 诱 致 人 的 注 意 力集 中 到 “ 止 ” 康成长,每个家庭都应努力创造这样 的家庭氛 而 禁 上。简单而未说 明充足理 由的禁止可能诱发禁 围 , 尊重孩子的思想观念 , 真诚地与他们 沟通 。 止 逆 反 。中 学生 由于 不想 信 种 种禁 止有 充 分 理 避免反复机械地批评职责孩子,沟通越直接越 由 , 会 对 它 的正 确 性发 生 怀 疑 , 而 产 生 犯 禁 好;夫妻之间,各家庭成员之问要互 相关心爱 便 从 的 意 向。 父母 和老 师 强 烈禁 止 中学 生 谈 恋 爱 , 护, 如 家庭分工明确 , 给予孩子合理的经济支持和 长。 而禁止理由不充分 ,反而使q学生早恋现象增 营养搭配; 】 家庭功能越完善,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l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多; 学校禁止 中学生 装异服, 但是没有充分 的 就 越 弱 。 1 超 限逆 反心 理 . 1 理 由, 学生反而变本加厉地 “ 武装” 自己, 明目 2 . 2学校教育 超限逆反心理是 指客观要求 超出了主体 张 胆 与校 规 作 对 。 221 .. 形成健康向上 的校园文化 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 , 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 1 . 衡 逆反 心 理 6平 学校要重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 般认为,机械地无时间间隔的反复容易导致 平衡逆反心理是指初 中生的态度与认知失 化建设 , 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 。 要增加对图 逆反现象; 同样的刺激物在强度过大 , 时间过长 衡 而 造成 逆 反 的一 种 心理 。 当教师 与学 生 之 间 书馆、 体育馆、 多媒体设备 的资金投入 , 给中学 时容易引起逆反现象。如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 情绪 比较 x 立 时 , l f 即使教 师 所 持 的 立场 、 点 与 生提供 良好学习环境; 观 要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 , 子学习成绩不好 , 指责孩子各种不 良习惯 , 从而 中学 生 一致 , 他 们 却故 意 表 现 出相 反 的 态 度 , 调动 中学生 的热情和积极性,缓解他们的学习 但 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学习成绩 日益下降 , 良 以显 示 自己 与教 师并 不 一 致 ,从 而 维 护 心 理 平 压力 , 不 陶冶他们的情操 , 潜移默化地规 范他们的 习惯越来越多;老师没有弄清楚 问题的性质和 衡 , 就是由平衡心理造成的逆反 。例如 , 老师在 行为 , 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 ; 要形成 良 缘由。 就主观臆断、 严厉地批评学生 , 给学生 “ 贴 选班级干部时 ,原来大多数学生也认 为这些人 好的校风 、 学风 、 班风 , 这种健康、 和谐 、 乐观、 向 标 签” 小题大傲 , 。 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 故意违 是最合适的人选, 由于师生情绪较对立 , 但 他们 上的校 园文 化可 以减 少中学生逆 反心理 的出 反课堂纪律和校纪校规。以上现象都是 中学生 就会持相反态度, 以抵制教师 , 教师所 引导 的人 现 。 故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 相反的言行举止 。 选成为逆反心理 的牺牲品。 222开展青春期教育 - . 1 自主 逆反 心 理 . 2 1 . 定逆 反 心 理 7评 青春期是每个人身心发展 的“ 第二个” 高峰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 主体地位 、 尊严受到威 评 定 逆 反心 理 是 指 教师 或 家 长列 学 生 不 恰 期 ,生 理 发展 的 成 熟和 心 理 发展 的相 对 不成 熟 胁时 。 为了维护 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 当外 当 的 评价 而 引起 的 逆 反心 理 。 过分 地 表 扬 会 使 使 l学 生 的逆 反 电不断 增 多 。学 校 该 开展 青 春 } l 界的压力使中学生 的自 尊心受到伤害时 ,他们 学生认为言过其实 , 别有用心 ; 过分地批评会使 期教育 , 如情感教育、 人格训练 、 法制教育、 性教 就会反其道而行之。 因而, 我们可以把这种放弃 学生认为吹毛求疵、 故意刁难。 有许多老师总是 育等 , 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中学 的逆反心理 。 对于荣誉的争取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看作 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 ,这样会使其他同学产生 2 3开展 心 理 健 康 教育 . 2 为是一种“ 自主逆反” 现象。如中学生在课堂表 逆反心理; 同时过分批评那些不 中意的学生 , 这 学校应开没心理健康课程 , 使学生 了解心 现和参与集体活动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 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 ,而且班内的其他 同学 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 ; 自 通过心理 讲座等活动使 暴 自弃 , 不屑一顾 , 这些都是 自主逆反心理的表 会打抱不平 , 产生逆反心理 。 中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 、宣泄 苦恼 、发泄愤 现, 究其原 因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和挑战 , 逃避 2中学 生逆 反 心 理 的疏 导 策 略 怒、 克服 自卑 、 会交往 、 学 树立 自信心 的心 理调 责任 ,避免失败和挫折,从而维护 自己的 自尊 2 1 庭教 育 .家 节手段 , 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 促进其人 心。 21 .. 立 正 确 的教 育 理 念 I树 格 和心 理 的健 全 发展 。 13 境逆 反心 理 -情 每个家长都应树 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重视 22 ..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情境逆反心理是指 客观环境要求 与主体 孩子 德 智 体美 劳 全 面发 展 ,不应 只重 视 孩 子 的 中学 教 师 先 应 具 备 扎 实 的 专 业 理 论 知 需要不符合时, 所产生逆反心理。 即使是对于应 学习成绩,更不能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 识 , 应 不断 拓 展 自己的 知识 面 , 还 了解现 代 的主 要 对 该接受的引导信息 , 但是 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 标 准 , 善 于发 现孩 子 的 闪 光点 , 孩 子 的期 望 流文化和时 尚潮流,真正地接纳中学生 的思想 的不适宜, 对象也会予 以抵制。如有些老师占用 和要求要合理 ;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内容要 观念 , 用关爱去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 系, 尊重、 理 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和 自 习时间,给他们辅 导功 致 , 以身作则 , 起到榜样作用 ; 避免用暴力等 解 、 信任学生 , 公平地对待学生 ; 同时还应 具备 课 ,有些老师经常延迟下课时间 ,在这些情况 严厉措施惩罚孩子 ,避免过度地溺爱 和保护孩 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善 于与 中学生沟 下 ,中学生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 ,如故意不听 子 ,而要用适度 的爱和宽容融化中学生 的逆反 通 ,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 和学习上的各 讲, 交头接耳 , 心不在焉 , 左顾右盼 , 摆弄 拈包等 心 理 。 种 问题 和 烦恼 , 为 他 们 的 良师益 友 。 实 际行 成 用 以示 不 满 。 21 采 取 民主 的 教养 方式 .. 2 动去融化他们的逆夏心理。 1 . 4信度逆反心理 家 长 要采 用 民 主 型教 养 方式 ,给 予孩 子 E j 23社会 教 育 _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 经验积 累的基 由的发展空间 , 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 , 对孩子所 礼会环境无时不刻地影响着 _学生的身心 } 1 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 的怀疑 、否定的一种 取得 的成功绐 予及时的鼓励 ;当家长与孩子在 发展 ,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可以减少青少年 的 逆反心理 。如教师和家长为 了鼓励 巾学生好 好 出现分歧的u 蜈, 1 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 逆 反心理 。社会各组织团体 以及个人应为 中学 j 给 用 民 引 生 的 健康 成 长 创造 良好 的 环境 ,政 府 机关 单 位 学习 , 经常答应给予各种奖励 , 但是最终常常没 法 , 孩 子 表 达 内 心 的 机 会 , 和 平 、 主 、 有兑现, 此后中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 , 对于教 导 、 平等的方式解决矛屑冲突; 重孩子的兴趣 应大力兴建各种文化设施 , 尊 如体 育馆 、 文化宫 、 师 和 家长 的各 种 言 行表 示 怀 疑 和否 认 ,��

如何正确对待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如何正确对待初中生的逆反心理

如何正确对待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安达市昌德镇中学李方祥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教师,不单单在教学上做得好,关键是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尤其逆反心理特征。

在心理学中,逆反心理指的是一种比校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

学生要具有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必须掌握。

因为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

逆反心理还容易造成感情失控,与家长、教师感情疏远、关系僵化,甚至对立,学生就会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会造成大错。

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抖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经过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其实,每个初中生都具有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和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不断拓宽,他们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

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

他们希望自己能象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独立,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是家庭的因素。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老师,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大于其他人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

孩子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很长,约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父母对子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相容忍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正确对待及疏导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正确对待及疏导
文 化教 育 lI}

中学 生逆反 心理 的正确 对待 及疏第十一 中学, 浙江 温 州 3 5 0 ) 2 82
摘 要: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 中存在 的一种普遍现 象, 也是教 师在 平时教育过程 中必须重视 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着重在逆 反心理的界定、 具体表现 以及如何正确对待逆反心理并加以疏导等几个方 面谈谈 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 : 逆反 心理 ; 触 ; 理 健康 抵 心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 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 ,对于思想 政治教育 满危机的时期 。由于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 内 十分 冷淡 ,认为 思想政 治教育 大而空 、形式 在需要 与其实际能力 、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 化 ,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 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 ,这 一时期 的个体往往 政治教育采取应付 、抵制 、消极对抗 的态度 。 经历较为激烈 的内心和外部 冲突的磨练 ,情感 3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两极化明显 ,也易出现挫折感 、悲观等心理不 逆反心理是一 种现实且普遍存在 的现象 。 平衡 现象 ,因此这一时期常称为 “ 暴风骤雨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与家长的抵触更为尖 期” 。然而这种心理 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 年 锐 ;中学生处于成 长发展阶段 ,可 以说 中学生 时期 必然要经过的 ,成为青少年 的某种心理发 既是成熟的儿童 ,又是幼稚的青年 。逆反心理 展阶段特征 ,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 出。这也是 在很多中学 生身上 表现 出来 ,尽管方式和程度 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现就 有差异 ,但 给中学生健康成长构成障碍 ,给教 中学生 的逆反心理谈谈个人 的看法 。 师开展 思想 品德教 育工作 和教学 工作造 成阻 1什 么 是 逆 反 心 理 力 ,甚 至影 响 教学 目标 、教 学计 划 的实 施 。要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 产 明确 ,在教育 过程 中,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 生的逆 向反应情绪。形象地说 ,就是 “ 叫我 观存 在的 ,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 你 这样 我偏那样” 。其表现 多是怀疑 、抵触 和不 现象 。尤其要 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 的分析 , 满。如我们在教育实践 中常会遇到教师表杨一 既 不 能 全盘 肯 定 ,也 不 能 全 盘否 定 。 个学生 ,却引起一些 同学 的不服气 ;教师批评 首先 ,对 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 ,教 个学生 ,反而引起一些同学的同情和辩护 。 育者 要 能够 容忍 、肯 定 、鼓 励 。 2 中学 生 逆 反心 理 的表 现 因为一定意义上讲 ,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 青少年历来 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 科 学发展 、社会 进 步、个体健 康成 长的催 化 家长 的特殊关注。在这个阶段 ,由于生理成熟 剂 。 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 ,受 自我意识觉醒等 因 其次 ,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 ( 如 素的影响 ,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 、矛 主体 对 正 确 、科 学 的 客 观环 境 要 求 表 现 出 的抵 盾 重 重 的 局 面 ,逆 反 心 理 的 表 现 十分 突 出 。具 触情绪 及相反行为) 教 育者要 敢于否定 ;同 , 体有 以下几个方 面: 时要 善 于 说 服 、劝 告 ,减 弱 以至 纠 正 这种 逆 反 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心 理现象 ,以达 到坚持 真理 、修正错 误之 目 有 的青少年对学校 、领导 、教 师的宣传 , 的 。 第三 ,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中,正确 表现出一种不认 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们 往往 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 以偏 合理的与不 良的因素兼 而有之 、混淆不清 ( 如 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 ,也有一些青 主体连同不端的人格 与正确的信息 、或 良好 的 少年不能从全局 出发 ,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 动机 与生硬的态度一并逆反) ,教育 者本身并 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 的某些可取之 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 处 ,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 二是 对 榜 样 及 先 进 人物 的无 端 否 定 。 逆 反 指 向 的 主 流 与支 流 ,不 能 以点 代 面 、 以偏 在教育过程 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 概全 、以现象代替本质 ,学会客观 、公正 、全 通 过 先 进 人 物 的感 人 事 迹 来 教 育 感 染 青 少 年 , 面、发展的看待 自我与非我 ,从而不断完善健 唤起他们的热情 ,以期达 到激励 后进的 目的。 康 向 上 的 心 理 素质 。 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 成 教师在平 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待学生的逆反 是沽名钓誉 的 “ 投机 家”或 “ 傻子” ,无端 怀 心 理 应做 到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善于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 1 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 ,进 而否定他们的先 进 事迹。 自古 ,为人 师者便 是 “ 道授业 解惑 ” 传 , 时至今 日,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要 三是对不 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 , 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 培养跨 世纪的一代新人 。教师应是 出色的指挥 胆量 ;与老师 、领导公开对抗 被视为有本事 ; 家 ,他所 指挥 的不是学生的形体 ,而是学生活 哥们义气等不 良的行为倾 向却赢得了很多人 的 蹦乱跳 的思维 。因此 ,教师应具有穿透力的 目 认同 。而对于乐 于助人 、爱护 集体 、爱护公 光和洞察秋毫 的机敏 ,通过学生的 言行举止甚 物 、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 刺、挖 至每一个眼神 ,来 洞察每一个学生 内心世 界 , 苦, 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 ,正不 从而及 时捕捉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 ,以便 压 邪 的局 面 。 及 时进 行 引导 。 四是对思想教育 、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 () 明辨学生逆反心理的性质 。 2 抗。 发 现学生产生逆 反心 理后 ,要冷静对 待 ,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措施
理 问题 。 反 心 理 的产 生 逆
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地 “ 以情动
其心 , 理导其行, 心诚意教育感 化” 以 诚 。用 诚 心 激 励 还 要 善 于 发 现 他 们 身 上 的 闪光 点 , 怕 是 微 弱 的 、 哪 潜伏 的 , 要 也 扬 善 而 救 失 , 其 看 到 “ 望 之 光 ” 形 成 发 展 良好 品德 的 使 希 ,
对她很少关心。 初一 、 在 初二 的 时候 这 个 孩 子 就 特别 难 管 ,
“ 听话 ”作 为教育者不 不 ,
能 着 急 , 不 能 简 单 粗 暴 更 地 处 理 , 冷 静 地 分 析 并 要 进 行 适 当的 疏 导 。

经 常 打架 逃 学 , 学 校 就 是 以一 种 “ 大 王 ” 在 女 的姿 态 自居 , 老 师 跟 她谈 话 , 也 满 不 在 乎 。 了初 三 , 者 刚 开 始 给 他 她 到 笔
们上课就跟她发生 了战争 。 后来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在她又

次犯错误被班 主任批评时 ,心 理 的成 因
她进 行 了情 感 教 育 , 想 到从 此 她 对 笔 者 的态 度 发 生 了很 没
逆 反 心 理 是 学 生 心 理 成 长 过 程 中 的 一 种 情
感体验 它存在于各个年
龄 、各 个 阶 层 的人 群 中 , 不 过 在 中 学 生 身 上 表 现 得 最 为 突 出 。其 主 要 表 现 为思 想 情绪 上 对 师 长教 导 、要 求 和 行 为 准 则 反 感 、 服 气 , 言 行 上 采 不 在 取 对 立 、 触 、 抗 , 一 抵 反 是 种 具 有 反 向性 、偏 执 性 、 极 端 性 甚 至 破 坏 性 的 心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威、规则和社会期望表现出的一种抵触和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少年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的表现,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逆反心理的表现:1.对权威的挑战:中学生可能会对父母、老师或其他权威人物的指导和建议产生抵触情绪。

2.违反规则:他们可能会故意违反学校规定或家庭规则,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

3.对抗性沟通:在交流中,中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顶撞或忽视对方意见的态度。

4.自我中心:他们可能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忽视他人感受,表现出自我中心的倾向。

5.情绪波动:逆反心理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大,易怒、沮丧或冷漠。

对应措施:1.理解和尊重:家长和教师应理解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有效沟通:与中学生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避免命令式的语气和态度。

3.建立信任:通过一致的行为和公平的对待建立信任,使中学生感到被理解和尊重。

4.设定合理的期望:家长和教师应设定合理的学习和生活期望,避免过高的压力导致逆反。

5.提供选择:给予中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做决定,增强他们的自主性。

6.积极引导:通过角色模型、团体活动、辅导等方式,引导中学生学习社交技能、自我管理和情绪调节。

7.专业帮助:如果逆反心理导致严重的行为问题或心理健康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中学生更好地处理逆反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建立更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却不容忽视。

逆反心理指的是中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接受外界观点时持反对态度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所导致的:一、自我认同感不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对自我产生了新的认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面临到对自我的质疑和迷茫。

他们可能在这个时期感觉自己无法被别人确认和接纳,因此表现出排斥和反抗的行为。

二、成长环境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过于压抑的环境或者是过于放任的成长环境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中学生感到压抑和束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宠溺的教育方式则会让他们缺少自律和责任心。

三、同伴群体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同伴关系非常重要。

当中学生身处某种特定的同伴群体中,由于集体心理的作用,他们往往会采取与集体一致的态度。

当中学生自身的观点与群体观点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逆反,以显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

针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源于对自我认同感的不足。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提升自我认同感。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给中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往技巧。

二、改善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宽松活泼的教育环境。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合理的自主决策权。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尽可能听取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三、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背后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注重情绪管理教育。

中学生在青春期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情绪管理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如何对待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如何对待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

如何对待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从短期的阻碍看,逆反心理没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轻则对老师和家长的肺腑之言置之不理,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刻,失去了升入更高级别学校深造的机会,重则学生被推到社会的另一面,对非法犯罪行为产生认同,对学生的一生带来不可挽回的阻碍。

二、逆反心理的辅导策略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想一想: "假如我是学生,我期望老师对某个问题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隔阂往往是因为互不明白得造成的,假如教师能够经常做到"心理换位",就能明白得学生,就能永久保持一颗"童心",一颗明白得学生的心,就能体会学生的苦恼,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需要。

教师只有与学生同乐、同忧、同悲,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靠近,乐意听从教诲,如此教育成效就会倍增。

2、沟通、交流与信任。

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任时,学生就情愿同意教师的教育。

专门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

家长、教师应学会明白得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亲子、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3、心理教育与辅导。

学生之因此产生逆反心理,要紧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

“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多渠道向学生介绍有关怀理方面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调剂好心理状态,改善心理环境使他们心理品行有所升华。

心理卫生学这门学科假如学校有条件的话,学生应该选学,让学生明白自身生理、心理变化特点,可通过自查、自治,从而达到内化健康人一辈子心理的作用。

4、主动倾诉与宣泄。

引导学生将内心矛盾、不良情绪利用感情倾述、自娱自乐、体育活动等方式,将其开释出来,以求得心理平稳,缓解或排除不畅。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中小学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权威、规则或期望产生的一种抵触或反抗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可能表现为对家长、教师或学校规定的抗拒,对学习的消极态度,或对同伴压力的盲目服从等。

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引导和解决,可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逆反心理的原因: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意识,追求独立和自主,对权威产生质疑。

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或缺乏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社会影响:同伴压力、媒体影响等也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行为。

个人性格:一些学生可能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独立性和挑战权威的性格特质。

对应措施:1.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开放式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2.理解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避免过高的压力。

3.积极的引导和教育:通过正面强化和鼓励,培养学生的积极行为和态度。

教育学生理解规则和权威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不满。

4.提供自主性和选择: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责任,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5.情绪管理和冲突解决:教授学生情绪管理技巧,帮助他们以健康的方式应对压力和冲突。

提供冲突解决的策略,如冷静下来、寻求帮助、协商和妥协等。

6.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家长和教师应当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和规则设定。

家长应当支持学校的教育措施,同时提供温暖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7.专业支持:对于逆反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帮助。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发展更健康的应对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逆反心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沟通策略。

班主任该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班主任该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有的 虽斑驳 透空 , 受到重重 阻力却奋力 向上。 此段 落指 尖发 力除旋
律 中的重音 以外 , 力度要 均 匀 , 量 用指 尖的 自然 力 , 可弱 不可 尽 不 强, 这样梅 花洁 白芬 芳、 花蕊 临风 飘逸般 的 “ ” 静 中景 象, 豁然 跃 于
通化
●宋 文 凤
等 。教师要具备 良好 的教育心态 , 要把关心 、 重 、 尊 爱护学 生放在首 位, 把学生置于 与自己平等 的地位 。在学 生出现 过激行为时 。 教师要 学会制怒 。 善于运用教 育机 智和教 育策略 。 巧妙化解 师生冲突。 合理利 用学生逆 反心理 的正效 应。教 师要大 胆利用 青少年 学 生逆 反心 理的积极 因素 。 养其创新意识 和能 力。 向学生进行思 培 在
针对 青少年 学生逆反心 理 的不 同成 因 .教 师在 教育过 程 中应 注意 以下 几个方 面的 问题 :确立适 合青少 年实际 的教育 目标 和要 求。过高 的教育教 学 目标 。 重的学 习负担 , 学生产 生逆反心 理 过 是
的重要原 因之一。 对学生进行 品德 行 为指导 时 , 在 要认真分析 学生 的思想状况 和心 理 要求 . 准确把 握学 生品德发 展阶段 和水平 , 在教 育策略上要 循序渐 进 ,切忌急 躁 ,尽 可能避免 师生对抗 情绪 的产
步强化梅花 随风摇 曳的形 象。 演奏二弄 旋律时 , 在 泛音 在 中音 区演
奏 , 音 宜用无名指 或小拇 指弹奏 , 求 浑厚 、 力 ; 低 要 有 与泛音 同 时演 奏, 能取 得 清亮 、 浑厚 的效果 , 一 步展 示出梅 花 不畏严寒 、 霜凌 进 傲 雪不凡的 气质 : 的弯曲有 致 , 柔相济 ; 的好似 石木 坚硬 如铁 ; 有 刚 有

孩子逆反心理期家长怎么对待

孩子逆反心理期家长怎么对待

孩子逆反心理期家长怎么对待?1、多沟通。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相处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容易爆发冲突,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需要一定的技巧。

到了青春期,是个人价值完善的时候,孩子会迫切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家长不能过度的念叨孩子。

当孩子面临各种问题时,不能直接告诉孩子如何怎么做,应该积极的引导,并且让孩子自己作出选择。

2、要尊重孩子。

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尊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以及建议,当孩子出现疑惑是不能着急给予否定,有想法的时候要耐心的倾听,即使不合理也是孩子用心的想法。

另外,要尊重孩子在家庭里面的地位,当家庭做决策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来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3、要充实自己。

青春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每个人都不能避免。

家长多学习关于青春期的一些知识,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内心特点,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家长要主动学习相关的经验,不妨和同龄孩子的父母商量,多参加一些亲子关系的讲座。

孩子逆反心理期的表现:1、挑战规则和底线。

孩子们在“逆反期”往往会去挑战规则和底线。

事实上,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中,规则和底线都是不允许被打破的,一旦规则和底线被打破了,那么关乎的就是道德问题了。

2、喜欢推卸责任。

孩子在叛逆期会经常犯错误,而孩子犯了错误之后,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即使被家长逮个正着,但孩子还是会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孩子变得喜欢推卸责任,不想为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而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举动,会更加生气,无法心平气和去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变得更加叛逆,进入死循环当中。

3、爱和父母唱反调。

孩子们在“逆反期”最爱的一种行为就是和父母唱反调。

父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偏不做,不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反而一个不落下。

更严重时,甚至不理睬父母,对父母冷暴力,宁愿自己做一些承担不了的事情,也不要父母的帮助。

孩子进入逆反心理期的原因:1、说教。

很多父母很喜欢说教,总是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你要怎么怎么样。

这种当众指挥和控制,只会更一步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

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

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阶段,他们逐渐成长为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开始在追求自由、探索新事物等方面表现出逆反心理。

当他们认为家长或老师的规矩过于死板或强迫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逆反性。

如不及时得到及时调整的话,有可能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给他们的生活造成深远的影响。

1.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对于小学生的逆反行为,我们应该先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通过耐心倾听解决问题。

如果发现学生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你要帮助学生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建议解决问题,以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

2.正面引导儿童情感的表达。

孩子的可塑性较强,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一定成熟,有时他们难以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班主任可以从鼓励儿童正常表达个性的特点入手,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防止情感沟通不顺畅而让逆反情绪加剧。

3.注重常规与规矩的建立。

孩子心境善变,有时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的常规生活很不舒服。

但家长和老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对孩子的规范和引导,因此班主任需要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准确而有权威地制定常规和规矩,并要求学生执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创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

4.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孩子往往因为缺乏关注和支持而出现逆反情绪。

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性、科学性的考察,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科学化、富有趣味性的教育资源,建立积极的情感关系。

5.将学生释放出来。

有时候,孩子的逆反行为是由长期被束缚过於疲劳而引起的。

班主任可以尝试一些方法弥补学生的心理缺失,如开展一些有主题、有文化艺术体验、生活交流等的课外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孩子的每个个性得到完善与发展,减少逆反情绪的产生。

总之,班主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教育与引导,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慢慢引导孩子适应自我成长,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教育班主任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育班主任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育班主任如何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因为学生生活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家庭影响以及其它方面的因素各不相同,往往对某种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即逆反心理。

其表现为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感到不满,很不服从。

你要他做什么,他不做;你不让他做什么,他偏要做。

针对这种情况就怎样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谈谈我的做法。

一、理解成因、准确引导学生的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水平,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而外在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造成的。

比方: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家长对学生过多的要求和限制都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还有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故意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所以,在对学生实行品德行为指导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对其行为,准确引导,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

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发生。

二、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对老师不满,甚至在老师做工作时,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作为教师要学会制怒,切不可采用压制和服从的办法,对这类学生要有耐心地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

记得有一次,一个爱调皮的学生用小刀划破了手,我急忙从医务室找来药品和纱布,为他包扎好。

学生嘴上没说什么,但眼睛里却流露出了感激的目光。

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变了,老师不但仅关心好的学生,对他们这样的差生也一直关心着,这个学生由躲着老师走变成了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师生关系融洽多了。

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提升了工作的实效。

向逆反心理,班主任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制服从的办法,要认真做好疏导工作。

学生产生负向逆反心理,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水平,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吉林省桦甸市横道河子中学应玉国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在一次作文讲评中,面对着全体学生念着一篇写得较差的作文,没想到作者……一位女学生竟冲上讲台,要夺回她的作文本。

教师一怒之下,将作文本扔了过去。

她捡起本子,冲出教室……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区别于小学阶段低年级儿童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成人感的产生。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增长和在人际交往中地位的变化。

他们都有上进的欲望与获得自尊、自信的心理需求以及对声誉的向往。

他们特别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关心自己在别人尤其是教师心目中的印象和地位。

愈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愈是如此。

所不同的是,这类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处于压抑状态,有时以扭曲、反常的形式发之于外;要么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要么引发出种种顶撞教师的“越轨”行为。

而我们有的教师又往往对这类学生缺乏起码的信赖和尊重,甚至把他们列入“黑名单”,稍有“风吹草动”便横加指责、讽刺以至于惩罚,致使他们因不堪失败的刺激和无力摆脱困境,而把仅存的一点学习积极性泯灭殆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褒扬每个儿童的优点,正是满足他们自尊、自信的心理需求的客观体现。

只有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尊重他,在和他平等相处,真诚相待,他才会向教师敞开自己隐秘的内心世界。

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满腔热情地及时指出每个学生的优点及其在学习上的每一微小的进步,给予真诚的尊重和鼓励。

当然,强调尊重学生,并不排斥必要的批评,更不是要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一味姑息迁就。

问题在于,即使在极其严厉地批评学生时,也必须保持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否则,善意的批评便失去了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往往教师表扬一个优秀的学生,却引起一些学生的不满;批评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反而引起不少学生的同情和辩护。

“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的情绪,在心理学上称为“逆反心理”。

这是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的情绪,其表现,大多是怀疑、抵触和不满。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应对措施指导教师:课题成员:一、研究背景:“叛逆心理”是当下许多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如果是轻微的叛逆,我们可以视其为正常,但是如果是严重的、不适当的叛逆问题,我们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严重的叛逆心理可能会导致犯罪等严重后果。

本课题旨在找到引起学生叛逆的原因,尤其是学生叛逆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并寻找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叛逆期的对策。

二、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利于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初中生安全度过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积极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1.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强现象的调查研究。

2.结合课堂内外,在分析学生逆反心理强的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预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在对问题进行梳理,寻找相应的对策,并对制定的对策进行论证,最终形成有效措施,纠正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通过此方法探讨学生逆反心理发生的原因,找准针对这种心理反响的有效解决方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形成原始材料。

五、课题研究历程:1、课题准备①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②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手段,了解学生逆反心理强的原因,找一些典型事例,制定出逆反心理强的对策。

③准备一些前期研究的相关数据,每天坚持搜集相关资料。

2、课题研究①确定调查的对象范围,探究学生逆反心理强的原因,制定出学生逆反心理强对策,控制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初中生安全度过中学阶段。

②及时积累整理并上传资料。

③中期调查问卷,研究了解研究的情况并进行适当调整。

对经常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④撰写研究阶段小结。

3、课题总结①整理各个阶段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如何化解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

如何化解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

如何化解中学生逆反心理问题现象描述: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在学校和家中往往“不听话”“不受教”、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

长此以往,就会对个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否定性的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从而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所以,合理化解、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有以下现象。

1、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这部分学生对学校、家长、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以偏概全,否定正面宣传。

2、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学生,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的作用,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3、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

在这些学生心目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而对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肆意讽刺、挖苦。

4、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消极抵制。

这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甚至仇视,因此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产生的原因:(一)主观因素初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虽然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

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有时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

部分学生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批评和家长的指点、提醒、等看成是“管”、“卡”、“压”,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不听从管理和教育。

(二)客观因素1. 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人生中最先接受教育的地方。

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

首先,教师教育方法上的不当。

主要是部分教师没有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

班主任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班主任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说 中学 生 既是 成 熟 的儿 童 ,又 是 幼稚 的青 年 。逆反 心 理 在 很 多 中
Hale Waihona Puke 解 ,其 中就 包 括 青 少 年 的 逆 反 心 理 。

学 生身 上 表 现 出来 ,尽管 方 式 和程 度 有 差异 ,但给 中学 生健 康 成

什 么 是 逆 反 心 理
长 构 成 障 碍 , 给教 师 开 展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工 作 和 教 学 工 作 造 成 阻
四 、教师 在 平 时 的 教 育过 程 中对 待 学 生 的逆 反 心 理应 做 到 以 下几个方面 :
局 面 ,逆 反 心 理 的 表 现 十 分 突 出 。具体 有 以 下几 个方 面 :
1 、是 对 正 面 宣传 作 反 面思 考 有 的青 少 年 对 学 校 、 领 导 、教 师 的宣 传 ,表 现 出一 种 不 认 同 、不 信 任 的 反 向 思 考 。他 们 往 往 以 社 会 上 某 些 个 别 的 不 公 正 的事 实 来 以 偏 概 全 地 全 盘 否 定 正 面 宣 传 。 同样 ,也 有 一 些 青 少 年 不 能 从 全 局 出发 ,片 面 地 夸 大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的某 些 不 完 善 和
力 ,甚 至影 响教 学 目标 、教学 计 划 的 实施 。要 明确 ,在 教 育过 程
逆 反 心 理 是 指 人 们 对 某 种 事 物 或 结 论 所 产生 的 逆 向 反 应 情
绪 。形 象 地 说 ,就 是 “ 叫 我 这样 我 偏 那样 ” 你 。其 表 现 多是 怀 疑 、
抵 触 和 不 满 。如我 们 在 教 育 实 践 中常 会 遇 到 教 师 表 杨 一个 学生 。 却 引起 一 些 同 学 的不 服 气 ;教 师批 评 一 个 学生 。反而 引 起 一些 同 学 的 同情 和 辩 护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开家长会时,常常听到家长反映:小孩读了初中后,越来越不听话了,甚至还可能与家长对着干。

你要东,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东。

这一现象,我在工作中也常遇到,如我表扬一个学生,却引起一些同学的不服气;我批评一个学生,反而引起一些同学的同情和辩护。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真反思,认为这是学生的逆反心理。

学生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诲来意一点也不会起作用,“防患于未然”的种种措施,就会失去力量,“恨铁不成钢”的意愿,也就不被谅解。

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正确认识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是了解其成因,其次是采取恰当方法拔除这种消极心。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变化。

与童年相比,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学生感到自己不再是孩子,像个大人了。

因而他们从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一切信赖成人的状况,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活动。

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但是,不少教师却看不到这些,仍然认为学生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教师认为学生不听话,学生也认为教师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第二,家庭因素影响。

从小学进入中学,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
孩而是大人了随着接触范围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有时与父母的价值观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对了,得不到父母的理解。

如果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于是就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父母也就变得不那么亲近了,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

第三,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误。

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了中学生原有的个人需要,在学生还没有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需要,否则势必为他们接受教师的要求造成困难,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的态度,中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不要认为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又合情合理,那么不论怎么样向学生提出,学生总是应该而且也是能接受的。

其三是由于教育者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学方法的生硬、呆板。

教师没有因材施教,而是一刀切。

第四,中学生主体内部综合心理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过分强调自我,好奇心盛,偏激固执等,它是产生逆反心理的直接原因,中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折,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番,对于越是禁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当然,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是因时因地
而改变的,我们要一分为二去看。

排除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是什么呢?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为了防止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教育者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的教育。

首先,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

因为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教育者要敢于否定; 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

要教育中学生努力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对待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第三,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教育者本身并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学生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