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人物绘画作品赏析
南宋时期刘松年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南宋时期刘松年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待诏画院,历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1163—1224)为御前画师,宁宗时因进献《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
擅画人物、山水,师从宋英宗女祁国长公主驸马张训礼(本名张敦礼),而名声盖世,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
刘松年也是位爱国画家,曾苦心孤诣画《便桥会盟图》,希望朝廷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
后人把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这里介绍刘松年绘画,他的主要作品有《四景山水》《天女献花图》《罗汉图》《中兴四将图》《醉僧图》《雪山行旅图》《青绿山水》《斗茶图》《瑶池献寿图》《秋窗读书图》《雪溪举网图》《博古图》《秋林纵牧图》《唐五学士图》《补衲图》《十八学士图》《溪亭客话图》《花园村图卷》《九老图》等。
刘松年(约1131-1218),号清波,南宋画家,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宅口人。
刘松年与刘龟年兄弟随父亲宦居钱塘清波门,以住地自号刘清波,因清波门又称南“暗门”,故外号宋“暗门刘”。
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南宋时期刘松年《四景山水图》赏析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绢本设色共四段,每段均纵41.3厘米横69.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景山水图》为四段,分别绘有当时杭州春、夏、秋、冬四时景象,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勾描庭院台榭,4段均无款印。
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
春景画堤边庄院。
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夏景画湖边之水阁凉亭。
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秋景画老树经霜,朱紫斑烂。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
浅析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而宋代美术作品也是具有独特风格和特色的。
宋代美术作品在继承唐代遗风的基础上,融合了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对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宋代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儒雅含蓄的审美情趣宋代是一个以文人为主导的社会,文人儒雅的审美情趣在宋代美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宋代绘画以文人画为主导,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强调画意和情趣的抒发,追求“以墨写意”的审美追求。
画家们通过寥寥几笔,通过山水、花鸟等元素的抽象表现,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新意境。
这种审美情趣体现了宋代社会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
二、追求精神超脱和理想境界宋代美术作品体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精神超脱和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画面表现上,常常通过山水、松石、竹影等元素的运用,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
宋代文人画家们通过描绘山水的邈远,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和追求。
三、崇尚自然、注重写实宋代人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生活的追求都得到了艺术的表现。
宋代绘画追求写实的表现方式,画家们在创作中注重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力求尽可能地还原客观现实。
宋代绘画以儿女情事、山水花鸟、饮食器物等为题材,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宋代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绘画和工艺品制作两个方面:一、绘画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文人画成为时代主流。
文人画强调个性表达,追求拟写神理,有泼墨、写意之风,每位文人画家所追求的不再是形式上的绘画技法,而是对禅宗、道教、儒学思想的领悟与表达。
代表人物有米芾、文同、范宽等。
二、工艺品制作宋代工艺品制作水平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代青瓷在釉里纹饰的精湛以及青白的色泽,全部表现出以文风为主导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宋代风俗画代表画家
宋代风俗画代表画家一、张择端1.代表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
2.作品赏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品,该卷为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
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
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
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
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
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
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
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二、李嵩1.代表作品:描述农村生活的风俗画作品《货郎图》。
2.作品赏析:《货郎图》是宋宫廷画家李嵩仅存的一幅农村生活的风俗画,纵25.5厘米,横70.4厘米,绢本淡设色,是一副工笔白描淡设色的国画风俗人物手卷。
画家借助货郎这一题材表现了南宋市井生活的一个侧面,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物品,虽然今天有很多已不明其用途,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南宋百姓的生活方式,是民俗学家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南宋时期三朝元老著名画家李嵩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南宋时期三朝元老著名画家李嵩二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
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
南宋退至杭州以后,宗室子弟也随之退至杭州,宗室子弟多具艺术兴趣、禀赋、修养。
南宋虽偏安江南,但在绘画上却依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宫廷绘画仍是当时绘画发展的主流,江南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南宋绘画别具自己的特色。
山水画从北宋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变成了用笔简括、章法谨严、高度剪裁的边角特写。
人物画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
花鸟画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
而千姿百态的西湖画更显示了南宋画的特色。
此时的文人士夫画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亦有较大的贡献。
夏圭、马远、李唐和刘松年并称南宋四大画家。
我们在前面已经介绍完了,这里介绍我们再分享南宋李嵩大画家绘画作品。
南宋时期著名画家李嵩绘画作品有:《花篮图》《骷髅幻戏图》《货郎图》《货郎图团扇》《市担婴戏图》《月夜观潮图》《听阮图》《水殿招凉图》《焚香祝圣图》《西湖图》《钱塘观潮图》《赤壁图册页》《柏溪蝶影图页》《明皇斗鸡图》《观灯图》《罗汉图》《龙骨车图》《汉宫乞巧图页》《瑞应图》《桐荫对奕图》《齐眉携老图》《水墨孤亭图》《夜潮图》《秋葵图》《林亭高逸图》等。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南宋著名画家李嵩绘画作品李嵩(1166—1243),中国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时曾为木工,后成为画院画家李从训的养子,绘画上得其亲授,擅长人物、道释,尤精于界画,后历任光宗赵惇、宁宗赵扩、理宗赵昀三朝画院(1190一1264)时期画院待诏。
解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附高清全卷)
解读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附高清全卷)《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品。
关于他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位北宋画家,生卒年代不详。
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后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得到亲传。
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
工山水,作品罕见。
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
时年仅十八岁,惜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青年才俊。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
王希孟则凭借《千里江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
作品为长卷形式,全卷画面表现了绵亘山势,幽岩深谷,高峰平坡,流溪飞泉,水村野市,渔船游艇,桥梁水车,茅蓬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活动。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
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
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
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北宋有过两幅鸿篇炬迹,一幅是《清明上河图》,一幅就是《千里江山图》。
有人说,这两幅画,一个现实,一个理想。
一幅是中国古代社会全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一幅是中国文人理想世界的缩影。
《千里江山图》即中国古代文人理想梦境中永恒的青绿色幻影。
当年,宋徽宗为了培养绘画人才,创办了一所专门培养画学生的学校——“画学”,相当于官办美术学校,王希孟就曾是这儿的学生。
那些从画学里出来的尖子生可以顺利进入翰林图画院,王希孟毕业后则被分配到了文书库去抄账、编目。
年少气盛的他自然心有不甘,频频作画进献,希望引起徽宗注意。
或许是被希孟的执着勤奋打动,徽宗便对其亲自教授。
宋代两幅《墨兰图》之比较
宋代两幅《墨兰图》之比较宋代是中国绘画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宋代,绘画风格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人画”风格。
墨兰图是宋代著名画家赵干所绘的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宋代两幅《墨兰图》进行比较,探讨其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两幅《墨兰图》的背景和作者。
第一幅《墨兰图》是赵干的代表作之一,绘制于北宋时期。
这幅画精致细腻,富有灵气。
第二幅《墨兰图》则是南宋时期的赵干所作。
南宋时期处于宋代中后期,社会经济十分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两幅《墨兰图》虽然出自同一位画家之手,却分别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文化气息和艺术特点。
第一幅《墨兰图》以北宋时期的清新朴素的风格为主,画面简洁流畅,色调以墨色为主,运用淡墨、浓墨、点染、扫摹等技法,表现出淡淡的墨香气息。
整幅画布上只有一支墨兰,它细长的茎,修长的叶子,细小的茎,透过表现手法极为灵活地展现出来,这株墨兰仿佛在风中摇曳。
画家以一个墨兰为题材,对墨兰的形态、线条和结构进行了红定义规划,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了一幅寥廓淡雅,空灵脱俗的寄情作品。
一如赵干的性格一样,他在画作中把矜持处事的性情表露无遗。
这幅画不长于物写和写意,寄情山水,寄情万物,具体的生活的陈列只是构成这份心情的一种方式和手法,画家心中更在追求对天地的映射。
画风简约而不简单,那并非因为画家缺乏书写技巧,而是因为画家对墨兰的理解,对生活的端详与体察,以及对宇宙的浩然,全都融入那一笔一墨的点染中。
与第一幅《墨兰图》相比,第二幅《墨兰图》在表现手法和画面构图上有了明显的变化。
南宋时期的社会文化相对北宋时期更为繁荣,这在画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第二幅《墨兰图》以南宋时期的繁华气息为主,画面更加精致华丽,色彩更为丰富多样。
画家在这幅作品中通过运用深深的墨色和浓烈的笔触,力图表现出更加立体丰满的墨兰,让人感觉仿佛可以嗅到墨兰的清香。
写山写水,这南宋四大家经典长卷不能错过!
写山写水,这南宋四大家经典长卷不能错过!南宋马远《溪山无尽图》长卷局部南宋四大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简称:“李、刘、马、夏。
”四家中李唐略早,刘、马、夏继承发展李唐的画法,成为南宋画院的主流。
四家的风格特点是:李唐之画刚劲犀利,气魄雄伟;刘松年之画受李唐影响,而又工整方面更为突出。
马远、夏圭师李唐笔直法刚劲简括,水墨淋漓,构图书馆多向特写,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请在WIFI下把手机横过来开始欣赏:一、李唐长卷山水1、南宋李唐(传)《四季山水图卷》2、南宋李唐(传)《归去来兮图卷》34.6×566.4厘米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藏3、南宋李唐《江山小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4、南宋李唐《长夏江寺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5、南宋《李唐清溪渔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6、南宋李唐《濠濮图》天津博物馆藏二、刘松年长卷山水1、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每幅纵41.3厘米横67.9至6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
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
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可以看出与李唐的渊源关系,而秀润过之。
2、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卷绘宋代雅士高僧苏轼、黄庭坚、米芾、圆通大师等盛会于王诜西园。
十六人分四组:王诜、蔡肇和李之仪围观苏轼写书法;秦观听陈景元弹阮;王钦臣观米芾题石;苏辙、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郑靖老观李公麟画陶潜归去来图;刘泾与圆通大师谈无生论。
3、刘松年《渭水飞熊图》早稻田大学图书馆4、刘松年《兰亭除垢图卷》5、刘松年(传)《千里江山图》6、明清佚名(传刘松年)《花园村图卷》36.5 x337.8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7、明清佚名(刘松年款)《雪山图卷》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三、马远长卷山水1、马远《溪山秋爽图》2、马远《溪山无尽图》马远《溪山无尽图》卷,构图布景与《溪山秋爽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范宽高雅精湛十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范宽高雅精湛十五幅传世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宋代绘画峰峦深厚的气势,气象萧疏的景象,构图大气逼人,用笔自然严谨,气势磅礴,带给人无尽的遐想。
——题记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共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柴宗训被逼禅位于赵匡胤,宋朝建立,定都东京开封府(河南开封),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国军队兵临汴梁,次年灭亡。
北宋建立以后,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绘画内容极为突出。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设立画院,一批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应运而生,包括帝王宋徽宗在内的诸多画作,使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山水画家较多,杰出代表有齐鲁画派李成,关陕画派范宽。
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最为著名。
还有李公麟、郭熙等人,他们擅长用多层烘染和画点点的排列,使积墨、破墨等技法,达到云山蒙笼,烟雾缭绕的效果。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范宽主要绘画作品有:《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烟岚秋晓图卷》《金碧峰图》《溪山独钓图卷》《江村草阁图》《临流独坐图》《雪山楼观图》《雪山萧寺图》《秋山清穆图》《群峰秀岭图》《秋林飞瀑图》《云山秋霁图》《万山飞雪图》等。
下面我们一起赏析北宋著名画家范宽绘画作品。
范宽(950—1032),宋代绘画大师,又名中正,字中立,汉族,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性疏野,嗜酒好道。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一百幅宋画,带你领略国画之美
一百幅宋画,带你领略国画之美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人物、山川、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宋人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极致。
宋人画家深入自然,以自然为师,写生之专注之仔细,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严谨求实,凝笃精神,常常是物我两忘、自由无羁的忘我精神状态。
宋人对待写生是主体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心灵完全释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养;宋人画宁静肃穆,没有一点燥气,作画时心平气和,静心滤照,胸有成竹。
宋人搜书搜画,对物象刻画精工细致、巧妙,有笔有墨,技艺高超,观宋画,使人舒意、畅神。
一苦心孤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
《富和画谱》有写生事迹:“当于长沙所居之舍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最篮,梅菊霞苇,多驯养水禽山兽,以伺其动静游息之态,以资于画笔之思致,故写动植之状.无出其右者。
”《图画见闻志》对专志于写生,欲友造化,藉资演创天下奇艺之凝笃精神,则也有描写:“易元吉始以花果专门,及见赵昌之迹,乃叹服焉。
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驰其名,遂写璋猿。
当游荆湖间,人万守山百余里,以占猿狄掩鹿之属,逮诸林石景物。
“人物卷《槐荫消夏图》宋佚名小品册页,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原载《历代名笔集胜册》第一册(见《虚斋名画录》)。
签题王齐翰作。
按《宣和画谱》(卷四),齐翰,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为翰林待诏。
“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无一点朝市风埃气。
”《二祖调心图》宋石恪纸本水墨35.5cm×129cm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石恪,五代末宋初画家。
字子专,成都郫县(今属四川省)人。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
慧可为禅宗二祖。
画卷中,双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画丰干坐于温驯如猫的老虎的背上。
【下图请横屏查看】《纺车图》宋王居正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6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居正,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
工仕女,师法周昉,得闲冶之态。
北宋时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赏析
北宋时期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赏析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
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北宋著名画家。
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
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中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尚存,是《东京梦华录》、《圣畿赋》、《汴都赋》等著作的最佳图解,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不只继承发展了久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风俗画,尤其继承了北宋前期历史风俗画的优良传统。
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
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关于“清明”二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指入画时间为清明时节,还有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
南宋四大家的绘画特点
南宋四大家的绘画特点《谈谈南宋四大家的绘画特点》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南宋四大家的绘画特点。
这四位可都是绘画界的大腕儿呀!先说说李唐吧,他的画那是相当有气势。
就好像他画里的山水都有着自己的脾气,山是高大威猛的,水是奔腾汹涌的,感觉随时都能从画里蹦出来似的。
他的笔法那叫一个犀利,一笔下去就像是在纸上砍了一刀,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看着他的画,我就感觉自己像是站在悬崖边,被那宏伟的景象给震撼到了。
再说刘松年,这哥们就比较讲究细节了。
他画的那些亭台楼阁啊,精致得不得了,连柱子上的花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感觉他就像是个超级细心的建筑师,一点点地把那些建筑给搭建起来。
而且他的人物画也特别有意思,一个个都栩栩如生的,就像是真的穿越到画里去了一样。
马远呢,那是真的会玩“省略”。
他的画常常只画一角或者半边,给人留下好多想象的空间。
就好像他在跟你说:“嘿,剩下的你自己去脑补吧!”不过这还真就有味道,让人忍不住去琢磨那画面之外的世界。
有时候我看着他的画,就在想,这没画出来的地方到底是啥样呢?最后是夏圭,他的风格和马远还挺像的,也是爱搞这种“局部展示”。
但是他的画更有一种空灵的感觉,就像是一阵清风拂过,让人心里特别舒畅。
他的笔墨用得那叫一个妙,淡淡的,却又恰到好处,把那种意境烘托得完美极了。
要说这南宋四大家啊,真是各有各的绝活儿。
他们就像是四个武林高手,各自有着独特的招式和风格。
李唐是那刚猛的拳法大师,刘松年是那细致的暗器高手,马远是那诡异的轻功达人,夏圭则是那飘逸的内功大师。
每次欣赏他们的画作,我都觉得自己像是在一个奇妙的绘画世界里遨游。
一会儿被雄伟的山水震撼,一会儿又被精致的细节吸引,一会儿又陷入那无边无际的想象之中。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啊,能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到不一样的精彩。
反正我是被南宋四大家彻底征服了,他们的画就像是一道道美味佳肴。
宋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艺术特点宋代是中国画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人物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人物的神韵宋代人物画中,画家更注重描绘人物的神韵,以及人物心理和情感的表现。
宋代画家主张以真实的形象描绘人物,尽可能地捕捉人物的神态和情感,通过精细的筆觸和色彩表現人物身心,强调画中人物的生命力和情感 resonance。
例如,宋代画家文同的《洛神赋图》,画面中的洛神神采奕奕,身姿挺拔,神韵独特,充分体现了宋代画家注重人物神韻的特点。
二、强调线条的精细宋代人物画的另一大特点在于注重线条的精细,精准的线条赋予了画面更加精细的细节表现和极佳的整体效果。
宋代画家使用细笔勾勒人物面部和衣纹,描绘出绵密、清晰的线条轮廓,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例如,南宋画家马远的《十八羅漢像》中,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羅漢们的面部、手指和肌肉,传递出周密、清晰的神韵。
三、重视色彩的对比宋代人物画在色彩运用方面注重对比,常常使用明暗度和色相上的对比来营造画面的氛围和节奏。
宋代画家们将自然景色和人物描绘得十分真实的同时,也通过色调的运用使画面更具意境。
例如,北宋画家阎立本的《聊斋志异图》中,他用淡色营造出灵异的神秘感,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人物与自然景物的鲜明对比,使画面充满变化与想象力。
总之,宋代人物画着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注重线条的精细和色彩的对比,这些特点成为宋代画家们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艺术风格,为后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资源。
艺术概论常考作品赏析图文
艺术概论常考作品赏析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
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
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
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清明上河图2、《洛神赋图》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
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
《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洛神赋图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
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
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游春图4、《步辇图》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
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
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
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步辇图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
宋徽宗赵佶的10幅传世名画
宋徽宗赵佶的10幅传世名画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皇帝,他不仅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还对绘画艺术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传世名画,今天我们来介绍其中的10幅作品。
第一幅是《溪山行旅图》。
这幅画描绘了一位文人背着书包,手持拐杖,沿溪而行,身后是起伏的群山和流动的溪水。
整幅画色彩鲜明,笔触细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突显了徽宗皇帝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闲逸生活的向往。
第二幅是《清溪带石图》。
这幅画以水墨为基调,画面以清澈的溪水和嶙峋的奇石为主要内容。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现了他对于自然山水的独特见解和对石头的痴迷。
画面精心安排,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如同亲临其境的感觉。
第三幅是《唐宫春色图》。
这幅画绘制了一幅极具气势的唐宫春色,画中有花团锦簇、楼阁亭台的繁华景象,给人一种豪华壮丽的感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他对唐代文化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溯。
第四幅是《鹿鸣图》。
这幅画以景物为主,在画面中描绘了数只鹿在林间田野中奔跑嬉戏的场景。
徽宗皇帝以生动的线条和细致的描绘,将鹿的自然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幅是《木兰诗卷》。
这幅画描绘了木兰从军的英勇事迹,在画中可以看到木兰骑马穿行在战场上,英姿飒爽。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赞颂了木兰的英勇和女性的的坚毅。
第六幅是《云岭图》。
这幅画以云岭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风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以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安逸的向往。
第七幅是《冰轮图》。
这幅画以冰轮为主题,描绘了冰雪覆盖的湖泊上游人戏冰轮的景象。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对冬季景色的独特审美和对寒冷气候下的人们娱乐活动的关注。
第八幅是《双鹤图》。
这幅画以两只白鹤为主要内容,画面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和谐平静的感觉。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示了对白鹤的喜爱和对和平、祥和的向往。
第九幅是《桃花源图》。
这幅画以桃花为主,描绘了一幅桃花盛开的乡村田园景色。
徽宗皇帝通过这幅画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乡村的喜爱。
宋代人物画无可争议的巨擘——李公麟笔下的《龙眠山庄图》赏析
宋代人物画无可争议的巨擘——李公麟笔下的《龙眠山庄图》赏析《龙眠山庄图》纸本水墨 28.9cmx364.6cm 现藏台北故宫《佩文斋书画谱》说《山庄图》用王维《辋川图》的画法:“而行笔细润,乃有超越之意”。
苏轼为之记,苏辙为之赋诗。
《山庄图》不仅是一幅远离尘嚣的山村风俗画卷,更体现了庄主思想倾向和生活情致。
苏轼在《题李伯时〈山庄图〉后》说,李公麟在龙眠山,并非留意一草一木,然而《山庄图》“其神与万物交,其智与百工通。
”所以他称李公麟为“有道有艺”的画家。
龙眠山庄李公麟晚年归隐龙眠山所建,背倚高山,面临平畴,视野旷阔,龙眠河绕西侧南流,明末桐城文士孙中作《过李公麟山庄旧址》诗:“居士庄犹在,园林看转移。
山川浑日旧,花鸟自今时。
月散花椒影,烟沉墨竹枝。
闲来搜胜迹,登眺客心悲。
”《龙眠山庄图》全图赏析注:因为画作年代久远,原图色彩暗淡,本刊做了修图处理,以便观者更清晰的感受原作风貌!《龙眠山庄图》局部分解图赏析李公麟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北宋画的代表人物。
他是安徽舒城县人。
宋神宗熙宁三年时中得进士,他博学好古,擅长做诗书画,对鉴别古器物颇在行。
尤以绘画著名,所画题材众多,无所不精,被誉为“宋画中第一人”。
后李公麟得了风痹之病而辞官隐居。
他的白描画在当时已达到登峰造极,北宋《宣和画谱》中对他有着极高的赞誉。
苏东坡称他“其神与万物交,智与百工通”。
他一生勤奋好学,他一生作画无数,画风有吴道子,王维,韩干等集诸家之长,融汇贯通,自成一家,后人尊称其为第一大手笔,百代之师有唐以来,可以说吴道子代表的是人物画的最高成就。
而到李公麟,他则是宋代人物画无可争议的巨擘。
而也正是以李公麟开始,唐宋人物画的审美之分野始开。
邓椿道:“郭若虚谓吴道子画,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观之,伯时既出,道子讵容独步耶。
”本刊用多天、用多期篇幅综合展示了,一代大家魁首,开先河的的宋代白描大师李公麟的相关画作,以便于当今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前人所创造的文化艺术财富,便于书画爱好者和收藏者观摩学习,李公麟画作展示本期是最后一集,如需其他相关资料,请翻阅本刊前期资料。
北宋第一神品——范宽《溪山行旅图》赏析
/
铁 梅子两位旅行者一前一后前面这位一边拿着鞭子一边正不放心地回头看后面的驴子据说范宽正是用这个人物形象象征那些在尘世间放不下包袱的凡人们
北宋 第一神
范宽《溪 山行旅 图》赏析
高卫燕
中 国古 代 绘 画 作 品 品 论 的 最 高 荣 誉 是 “神 品 ”, 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就是这样一幅千年 已 成 定 论 、毫 无争 议 的神 品 。
《溪山行旅 图》充分体现 了“外 师造 化 ,中得 心 源 ”的 中 国绘 画 理 论 ,画意 表 现 了画 家 个 人 身 心 与 自 然 融 合 一 体 的理 想 境 界 ,下 笔 雄 浑 ,墨 色苍 劲 ,峰 峦 高 峻 ,气 势逼 人 ,具 有 摄 人 心 魄 的魅 力 。
范 宽 感 悟 “吾 与 其 师于 人 者 ,未 若 师诸 物 也 。 吾与其师于物者 ,未若师诸心。”于是常流连在终南 、 太华等北 方大山间 ,危坐终 日,默与神遇 ,所 以世 人 皆称 范 宽 “善 与 山水 传 神 ”。 可 见 范 宽 作 品 并 非 凭 空 想 象 ,乃 取 法 自然 。
站在 巨作 前 ,一种雄伟 的气势扑 面而来。 能带 来 这样 感 受的 ,首 先应该 归功于 画面 的空间布 局。 耸 立 在 画面 中 央 的 是 占据 画 面 三 分 之 二 面 积 的 主 峰 ,它 像 鼎 一 样 屹 立 在 那 里 ,这 种 中正 、平 衡 的 构 图 即是 “中峰鼎立 ”。 画面 中景 ,一 座座 寺庙建筑 隐约 可见 ,在左侧 的树林 后面 ,正走 出一位 穿着 僧衣 、挑 着 扁 担 的 人 。 位 于 画 面 前 景 的 ,是 四 头 驮 着 货 物 的 驴 子 ,两位旅 行者 一前一 后 ,前面 这位一 边拿着 鞭 子 ,一 边 正 不 放 心 地 回 头 看 后 面 的 驴 子 ,据 说 ,范 宽 正 是 用 这 个 人 物 形 象 象 征那 些在 尘 世 间放 不 下 包 袱 的凡 人 们 。 人 物 与 主 山 的 比例 反 差 流 露 出范 宽 对 大 自然 谦卑 恭敬 的态度 ,这 正是 北宋 山水 画的精 神 所 在 。
国画精赏南宋 李唐《采薇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清详解
国画精赏南宋李唐《采薇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清详解【国画精赏】南宋李唐《采薇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清详解南宋李唐采薇图卷绢本27.2x90.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李唐《采薇图》卷共出现过两件。
一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另一件是保利2011拍品。
二者无论是画作还是题跋都极为相似。
保利公司在拍卖说明中强调“本件作品与故宫本在形制上非常相似。
引首均有明代李擢公所书“首阳高隐”四字。
引首所用的笺纸略有不同,故宫本所用为洒金笺,而本作为山水树石背景的花笺。
”也就是说,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作品。
问题在于,如果题跋的字体、用笔、印鉴都相似,就必有一伪。
何者为真何者是伪,不好说。
本文主要展示的是绘画艺术,不在真伪上纠缠。
因保利拍品未能找到大图,且在形制、内容是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大同小异,故不再列出作品,仅对故宫博物院藏品进行解析。
作品鉴赏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
初以卖画为生,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
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
擅长山水、人物。
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
晚年去繁就简,用笔峭劲,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画水尤得势,有盘涡动荡之趣。
兼工人物,初师李公麟,后衣褶变为方折劲硬,自成风格。
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
这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
李唐所画的《采薇图》,即着力刻画了古代这两个宁死不愿意失去气节的人物。
图中描绘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伯夷双手抱膝,目光炯然,显得坚定沉着;叔齐则上身前倾,表示愿意相随。
伯夷、叔齐均面容清癯,身体瘦弱,肉体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饥而受到极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
李唐采用这个历史故事来表彰保持气节的人,谴责投降变节的行为,在当时南宋与金国对峙的时候,可谓是“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宋代人物画的风格与人物形象描绘考察
宋代人物画的风格与人物形象描绘考察引言人物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宋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宋代人物画以其细腻的笔触、精湛的人物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宋代人物画的风格与人物形象描绘进行考察,并揭示其中的特点和意义。
一、宋代人物画的风格特点1. 技法精湛宋代人物画在绘画技法上有着独到之处。
画家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精细的描摹技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具体。
例如,画家通过勾勒人物的线条,运用墨色的精妙变化来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体态和服饰细节,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 重视形象塑造宋代人物画非常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画家通过深入观察和细致描绘,力求还原人物的真实面貌。
他们通过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精神气质,通过细腻的表达手法传达出人物的个性和内在情感。
这种注重形象塑造的精神在宋代人物画中得以充分体现,并为后世人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以写意为主宋代人物画以写意为主要风格,画家更注重形象的概括和表现,追求笔墨与气势的完美结合。
他们追求“用笔从容不迫,直观而逸间”。
这种写意的风格,使得人物画更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宋代人物画家往往运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轮廓,通过一笔一画的构成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二、宋代人物画的人物形象描绘1. 表达人物的性格特点宋代人物画强调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
画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摹,表现人物的丰富内心和复杂心境。
他们注重表达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心理变化,如喜怒哀乐、愤慨和内敛等。
通过细节描绘,画家能够将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氛围深入展现,给观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2. 描绘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宋代人物画还注重描绘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画家通过绘制人物的服饰、饰品和造型等细节来表达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特征。
例如,他们会根据人物的阶级地位和身份背景,精心描绘其衣物的款式和质地,以及佩戴的饰品等。
这种细致的描绘使得观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身份和社会背景。
3. 表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宋代人物画还注重表达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宋代两幅《墨兰图》之比较
宋代两幅《墨兰图》之比较《墨兰图》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通常以枯草、墨笔等单色为主要表现手法,以描绘树木、花草、山川等风景为主题。
宋代是中国绘画的高峰期,因此宋代时期的《墨兰图》堪称经典之作。
本文将针对宋代两幅《墨兰图》进行比较,以探究其艺术特色和价值。
一、王蒙《枯木怀古图》王蒙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的《枯木怀古图》是宋代著名的《墨兰图》之一。
这幅画的主题是枯木,这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宋代的墨兰画中非常流行。
画中的枯木,经过王蒙巧妙的表现,给人一种忧郁、寂寥的感觉。
枯木的纹理、裂痕、凹凸等细节处理十分清晰,画面的构图简洁、端庄。
王蒙在绘画中十分注重笔墨的运用,他善于运用水墨的浓淡变化和笔触的轻重变化来表现画面的灰暗、明亮、湿润等不同的质感和气氛。
尤其是他的笔法,非常细腻而准确,一字一画地勾勒着每一道笔墨,有一种极富艺术感的韵味。
二、李唐《枯藤图》李唐是宋代另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枯藤图》也是一幅著名的《墨兰图》作品。
这幅画以枯藤为主题,描绘了一串干枯的藤蔓,在画面中流淌着一股静谧、朴素的感觉。
整个画面构图简单自然,但每一笔都准确无误,塑造出了枯藤的形态特征、纹理和质感。
李唐的画面色调非常明亮,而线条非常细腻,给人一种精致、细腻的感觉。
他采用了“淡墨浓色”和“淡色重墨”等多种表现手法来处理画面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呈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机、流淌着朴素之美的画作。
三、总体比较虽然两幅墨兰图的主题不同,但都运用了枯草、墨笔等单色表现手法,彰显出墨兰画的基本特色。
王蒙和李唐的画作都以朴实自然为特征,画面整体风格大气端庄、清新宁静,表现出了一种沉静、淡泊的信仰和情感。
从技术层面来看,王蒙和李唐的笔墨运用有所不同。
王蒙注重笔法描绘,用精细、准确的线条勾勒出画面,渲染出枯木的形态特征和质感。
而李唐注重淡墨浓色和淡色重墨的运用,创造出层次感和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四、结论两幅宋代的《墨兰图》都是非常优秀的画作,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展示出墨兰画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人物绘画作品赏析北宋时期发达的社会经济,为宋代绘画提供了许多前无古人的新的绘画题材。
风俗画是宋代人物画的一个特色,以表现村童闹学、耕织、货郎、七夕夜市等题材的作品,生动记录了宋代社会生活中的平民生活,拓宽了以帝王、圣贤、贵妃为主的人物画格局,并被后世固化为中国人物画的永恒题材。
同时,宋代画院为宋代绘画的发展聚集了人才,一大批画院画家将用于表现山水的水墨画法用于人物画的创作中。
题材的扩大、形式的增多,为这时期人物画的^ 发展开阔了前景。
蕃王礼佛图蕃王礼佛图宋赵光辅绢本设色纵28.6 X横103.5匣米(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赵光辅,生卒年不详,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宋太祖时为图画院学生,擅画佛像、人物、鞍马。
此图表现了各少数民族番王、首领朝拜佛祖的场面。
画面左边为端坐莲台之上的佛祖,诸番王作朝拜状。
画面气势宏大,人物安排疏密有致,表情各不相同,生动形象,是宋代人物画的优秀作品。
朝元仙杖图朝元仙杖图宋武宗元绢本墨笔纵44.3X横580匣米(美)纽约名德堂王季迁藏武宗元(?-1055),河南白波(今河南孟津)人。
擅画佛道鬼神,学吴道子。
此卷是北宋年间道观壁画的粉本,描写道教传说中的众仙去朝谒元始天尊的行列。
全卷应为八十八名神仙,但缺失最后一名神将,故计八十七名(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八十七神仙卷》与此卷构图相同,但缺失最前一名神将,故也是八十七名神仙)。
此图用“铁线描”,劲挺流利,深得唐代吴道子的遗韵。
绣栊晓镜图绣栊晓镜图宋王诜绢本设色纵212 X横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诜(1037-约1093),字晋卿,太原(令属山西)人。
官驸马都尉、定州观察使。
喜好书―画,其画风受李成、王维影响,被称为“不古不今,自成一家”。
图中描绘一妇人对镜沉思,仪态端庄,一侍女手捧茶盘,另一妇人正仲手去盘中取食盒。
用笔细膩圆润,设色芙妍丽清秀,景物表现细致,画面有一种安逸、闲适的气息。
宋仁宗皇后像宋仁宗皇后像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72 X横16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宋仁宗时期曹皇后画像。
图中皇后坐于正中,左右各一侍女,一捧长巾,一捧唾盂,人物安排有序,符合惯例。
皇后头戴釵冠,身着硃宝及环佩。
人物造型准确,神态肃然,设色华丽、优美,是宋代人物肖像画的优秀作品。
浴婴图浴婴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35.8 X横35.9厘米(美)弗利尔美术馆藏此图表现了古人为婴儿洗澡的一个生活细节。
画面气氛活泼、欢快、温馨、亲切,所画妇人慈祥、婴孩天真无邪,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世俗情调。
图外“周文矩”题款系后添。
此图应为宋人作品。
白莲社图白莲社图宋张激纸本墨笔纵35 X横849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张激,生卒年不详,因图上题款而判为张激所作。
此图绘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虎溪东村寺结盟白莲社的故事。
作品用笔宛转流畅,山石用皴法,衬托出人物的清隽。
采薇图采薇图宋李唐绢本墨笔淡设色纵27.2 X横9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唐(1066-1150),北宋末南宋初画家。
字唏古,河南三城(今河南孟县)人。
宋徽宗赵佶朝补入画院。
擅画山水、兼工人物,为“南宋四家”之一。
此卷画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
画中正坐一人为伯夷,他面带忧愤,注视着叔齐。
叔齐则一手按地,似正在与伯夷说着什么。
图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简劲爽利,衬托出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
村医图村医图宋李唐绢本淡设色纵68.8 X横58.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的是村医为村民治病的情形。
图中病人袒露上身,双臂被人紧紧抓住,张着大嘴正声嘶力竭地叫喊着,露出极其痛苦的表情,给人以深刻印象。
作品手法轻巧,造型准确生动,显示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
妆靓仕女图妆靓仕女图宋苏汉臣绢本设色纵25.2 X横26.7厘米(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苏汉臣(1094-1172),开封(今属河南)人。
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
师刘宗古,工道释人物,尤擅画婴孩。
此图描绘了一正在梳妆打扮的仕女。
画家巧妙通过镜面表现其面部形象:仕女神情娴静,略带忧伤。
画面清丽,用色柔美,体现出作者的绘画凤格与特点。
杂技戏孩图杂技戏孩图宋苏汉臣绢本设色纵20.4 X横20.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杂技艺人正表演绝技,两个孩童被其吸引,驻足观看的情景。
杂技艺人口中唱词,双手击节敲鼓。
人物神态刻画真实自然,反映出画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轻松自如的艺术表现力。
货郎图货郎图宋李嵩绢本设色纵25.5 X横70.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嵩(1166-1243),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为木工,颇远绳墨,后为画院待诏李从训养子,随从习画。
擅画人物、佛道像,尤擅界画。
此图绘货郎来到农村,众多妇女儿童争购围观的热闹场面。
画中以“钉头鼠尾描”和“铁线描”结合使用,构图疏密有致,高矮错落,动静结合,是一幅风俗画的传世杰作。
骷髅幻戏图骷髅幻戏图宋李嵩绢本设色纵24X横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表现的含义至今仍是一个谜。
图中一大骷髅,提线操纵小骷髅,正在引诱—个小孩。
画面奇诡、怪诞,用线严谨且宙于交化,设色古朴,有宋代院体画的特色。
罗汉图罗汉图宋刘松年绢本设色纵117 X横5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刘松年,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工画人物、山水、界画,后人把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家”。
传世作品有《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此画是作者人物画中的一幅。
人物造型准确,面部表情颇具神韵,笔法工细而具力度,背景对人物起到很好的衬托作用。
中兴四将图中兴四将图宋刘松年绢本设色纵26 X横90.6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图描绘南宋中兴四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
每像旁有清乾隆帝的楷书题字。
此画所绘南宋爱国将领诸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人物刻画或咸武、或庄重、或深沉、或平静,形象个性各异。
副将身姿挺拔、劲健,是南宋人物画中的佳作。
斗茶图斗茶图宋刘松年绢本设色纵57 X横60.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在宋代,从宫廷到民间盛行一种评比茶质优劣和技艺的习俗,称为“斗茶”。
此图中所绘四人,二人已捧茶在手,一人正提壶倒茶,一人正扇炉烹茶。
画中人物用线轻爽细致,以皴擦法画山石、松树,淡墨渲染地面,对比鲜明,人物生动传神。
补衲图补衲图宋刘松年绢本设色纵141.9 X横5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画为屏条,估计有多幅,今仅存其一。
画一老僧穿针引线,正在补衲,表现了节俭的生活方式和禅家的信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天女献花图天女献花图宋刘松年绢本淡设色纵40 X横5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天女手捧花篮,边舞边散,姿态婀娜,对面菩萨正微笑观看。
其余罗汉则被天女舞姿所吸引,面露欣喜之色。
图中除菩萨从服饰和装饰仍保持传统造型特色外,其余形象均接近凡人。
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刚柔相济,设色沉稳,动静结合。
秋江渔隐图秋江渔隐图宋马远绢本设色纵141.9 X横59.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马远(约1170-1260),南宋画家,字遥文,号钦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辈四世为画院恃诏。
擅画山水,构图多取“一角”之景,故人称“马一角”,兼画人物、花鸟,为“南宋四家”之一。
此图画面单纯,一老渔翁抱桨伏在船头酣睡。
老渔翁的头部处理很见功力,目须发用传统线描法,但对面部的晕染却富有体积感,这在古代绘画里很少见。
另外,他还以线条的变化表现出物像的不同质感。
这幅作品体现了马远人物画创作的造诣。
西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宋马远绢本水墨淡设色(美)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藏此图画米芾、李公麟、黄庭坚、苏弒兄弟等十六人于驸马王诜宅邸西园集会时的情景,米芾挥毫作书,诸人围观欣赏,或坐或立。
此长卷共分四段,此为其中一段。
人物动作自然,神态生动,景物与人物的安排疏密适宜,错落有致,是集山水人物为一体的佳作。
孔子像孔子像宋马远绢本淡设色纵27.7 X横2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的绘画以山水成就最高,但其画人物也不甘于前人的程式。
此图中的孔子神情肃穆,衣纹简括挺拔,寥寥数笔,形神毕现,达到了简洁生动的效果。
夏禹王像夏禹王像宋马麟绢本设色纵249 X横11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马麟,生卒年不详,马远之子。
传家学,工画人物、山水、花鸟。
此图绘夏禹双手持笏,身披龙袍,头戴王冠,生动地表现了其慈样和善的形象和内在性格。
用线流畅、连续,造型准确,形象生动传神,设色富贵华丽。
四美图四美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4.1 X横20.3厘米(美)私人藏此图描绘了四个盛妆仕女,仕女形象、衣着、饰物都仿唐制,但人物少了一些丰腴的唐人体态。
用笔精工秀丽,设色鲜妍。
面部采用额、鼻、颏的“三白法”烘染,别具特色。
维摩诘像维摩诘像宋佚名绢本水墨纵89.7 X横51.5厘米(日)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此描绘维摩诘坐于榻上,似处于病中,与其他所绘外貌健壮、结实、雄建的形象有较大差异,其表情凝重,目光严肃。
画面笔墨渲染得当,用线自如流畅,形象生动传神,笔法细致入微,刻画出维摩谁超凡脱俗的气质。
蕉荫击球图蕉荫击球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25 X横24.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中绘芭蕉树下,两小儿正玩槌球游戏,他们的母亲和姐姐在一旁观看,四人的视线都集中在球体上。
剎那间的动态和表情刻画很生动,画面清新秀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十八学士图十八学士图宋佚名绢本设色纵174.1 X横103.1匣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李世民为秦王时,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网罗四方文人。
馆内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号“十八学士”。
此图画面只画其中四学士,这四人正在品评画卷。
四学士神态各异,僮仆也各具姿态,用笔工整,描绘细致.树木、桌椅、栏杆也描绘细膩,且有不同质感。
六祖斫竹图六祖斫竹图宋梁楷纸本墨笔纵73 X横31.8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梁楷,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
祖上为东平(今属山东)人,罟钱塘(令浙江杭州)。
贾师古弟子。
工画人物、佛道、鬼神,兼善山水、花鸟。
有出蓝之誉。
官至画院待诏,并赐佩金带。
性格豪放不羁,不耐画院规矩,人称“梁风(疯)子”。
其画分两体:一曰“细笔”,宗法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 衣褶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转折劲利,称“折芦描”;一曰“减笔”,继承五代石恪,寥寥数笔,概括飘逸。
对明清的许多画家有很大影响。
此图表现了佛教禅宗的六祖慧能斫竹的情景。
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后为佛教禅宗六祖,并把禅宗发扬光大,为禅宗南宋开创者。
图中六祖在一株古树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杆, 正砍伐枯竹。
用笔刚劲锋利,节奏分明,极为简练地用笔勾画出六祖的生动姿态,气势非凡。
太白行吟图太白行吟图宋梁楷纸本墨笔纵81.2 X横30.4厘米(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此图是梁楷减笔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
以寥寥数笔表现出了“诗仙”李白洒脱傲岸、纵酒飘逸、卓然不群、才思横溢的风度神韵。
画家没有琐碎的细节刻画,而是通过诗人典型的精神状态和瞬间动作来突出诗人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