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契约问题的一些感悟
心理契约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心理契约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心理契约是一个源于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它指的是个体之间在潜意识中形成的关于彼此期待和责任的不成文协议。
在教育过程中,心理契约不仅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果和整体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价值观、情感与社会技能的培养,因此理解心理契约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心理契约帮助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教师是知识和文化的传递者,同时也是学生人格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若能明确其期望,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便能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好的心理契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契约不仅通过语言与具体行为而形成,还涉及到情感交流及道德伦理的认同。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及个人背景,通过建立心灵的链接,促进学生更深地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支持和理解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并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在教育环境中,教育者与教育接受者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也在潜意识中对教师形成心理契约,期待教师能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对教师来说,理解并满足学生的期望是一项关乎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与此形成对应的,是当教师未能履行自身在心理契约中的责任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失望、愤怒,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心理契约还在学生同伴之间的互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教育中,学生不仅是知识的获取者,也是形成同侪关系的重要参与者。
同学间的心理契约往往体现在彼此的支持与合作上,这种支持体系可以加强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在团队项目和共同学习中表现更加突出。
当学生感受到来自同伴的积极反馈与鼓励时,往往能够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投入。
在教育过程中,心理契约的形成与维持与多种因素相关。
心理契约管理浅析
心理契约管理浅析心理契约管理浅析摘要:拥有独特的人力资源,成了现在众多公司所追求的任务之一。
如何才能拥有和维持人力资源的优势,企业对心理契约的管理成了不可缺少的焦点。
一旦心理契约受到了违背,公司参与竞争的基础将消弱或消失,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的损失。
本文立足于对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结合公司实例的基础上试图心理契约的管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心理契约违背;企业管理;心理契约管理一、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在这种技术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进程中,世界经济环境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企业在面临这种不确定性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尤为的重要。
而塑造自身独特的人力资源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对于当今的很多员工来说,短期的物质激励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心底渴望自身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挑战,如果企业不能了解员工这些“看不见”的真实想法的话,他们就不能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和满足感,甚至会认为自身价值未被实现,紧接着会给企业带来各种不能预期的负面影响。
本文以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从心理契约管理的角度来研究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实例,并以此为基础找出对策,改进和提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从而展现心理契约,对组织的影响,并找出合理利用心理契约的方法。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正式提出的。
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虽然这不是有形的契约,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
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与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其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
员工关系管理:心理契约
员工关系管理:心理契约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
做好人力资源,企业无忧1、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
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
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我们会在南充销售招聘了解更多类似信息,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
上海培训的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很多关于类似的信息湘潭销售招聘有介绍,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
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2、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
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
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心灵契约读后感
心灵契约读后感
电影里的角色,每一个都像是真实生活中的某类人。
我特别喜欢主角,他身上那种对信念的执着,真的让我特别佩服。
有时候,我们在生活里总是容易放弃自己坚持的东西,但是主角就不一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就死死地守着自己心里的那份契约。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有他这么坚定就好了!
其中有一个情节,主角站在那个空旷的地方,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他自己和他心里的声音。
那画面,看起来特别孤独,可又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我当时就被震住了,感觉时间都停止了一样。
这个情节真的太震撼了,我还在回味,真的,太让人印象深刻了!我在想,导演为啥要这么安排呢?是想告诉我们,在追求心灵契约的道路上,很多时候就是要独自面对吗?你看了这个情节会不会也有同样的想法呢?
不过呢,这部电影也有些地方让我觉得有点难懂。
比如说电影里那些穿插的回忆片段,感觉像是在暗示什么,但又不是很明确。
我个人觉得可能是和主角的成长经历有关,可又好像没那么简单。
也许导演想表达的是某种复杂的情感,但我感觉还是有点难解。
我认为这个部分的处理有点开放,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呢?
电影的结尾也很有意思。
我看完之后就在想,这个结局到底是意味着新的开始呢,还是另一种形式的结束?我觉得这个角色的结局其实有点开放,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呢?这就像生活一样,充满了各种可能性,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
浅谈心理契约
浅谈心理契约企业经营管理论文浅谈心理契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摘要:心理契约是维系组织和成员关系的。
理纽带,是维持和发展员工与组织关系的内在力量。
充分发挥心理契约的作用,重视心理契约的构建,对于创建充满活力的企业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契约;员工;管理;期望;激励一、心理契约的内涵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名词。
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它虽然不是一种正式的契约,但它却发挥着正式契约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当一个员工加入企业时,同企业实际上签订了两份合同,一份写在纸上——雇佣合同,一份写在了心里——心理契约。
虽然“心理契约”只存在于员工的心中,但它的无形规约却能使企业与员工在动态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稳定的关系,使员工视自己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将个体的发展充分整合到企业的发展之中。
所以,只有充分把握心理契约、参与员工EAR循环过程的始终,企业才能创造出永远充满活力的组织。
二、心理契约的特点(一)可预测性a.可预测性是心理契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在人际交往中,双方行为的可预测性,是建立在信任关系之上的。
只有建立了信任关系,双方才能对彼此关系的走向进行预测,也才能真正建立心理契约。
b.心理契约的建立使这种可预测性得到强化。
心理契约的达成乃至实现是一个员工和企业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双方可能达成较多的心理默契,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也越来越近,工作中也更容易达成默契。
c.心理契约的危机是可预测的。
在与企业关系上,员工往往要求企业制度规则保持一定的公平性和连续性;在与领导的关系上,员工往往期望领导是值得信赖的,如果员工认识到自己对企业和领导的期望是不现实的,往往容易出现心理契约的危机。
企业可根据预测作好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以防止心理危机的出现或减少损失。
(二)主观性心理契约没有正式的文字记录,而是以心理期望的方式埋藏在契约双方的内心深处,期待着对方去理解、估测。
宿舍心灵契约活动感想
宿舍心灵契约活动感想作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宿舍生活是每个大学生都会经历的。
而宿舍生活中的心灵契约活动,更是在宿舍里展开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通过签订心灵契约,明确了在宿舍中的行为规范和相互承诺,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宿舍环境。
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我对宿舍心灵契约活动的感想。
宿舍心灵契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良好的寝室氛围,提高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宿舍成员需要共同商讨并签订一份心灵契约,规范宿舍生活中的行为和互动,以提升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队合作意识。
这样的活动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够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宿舍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力。
在签订心灵契约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宿舍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在大家商讨制定心灵契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且在经过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后,我们最终达成了一份共识,签订了一份我们都认可的心灵契约。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宿舍成员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放下自己的一些小私心,为了整个宿舍的和谐共处而努力。
此外,宿舍心灵契约活动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宿舍成员之间的需求和问题。
在签订心灵契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困扰,也能够倾听其他人的想法和需求。
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我们不仅更加理解了彼此,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有些人对于宿舍卫生的要求更高,有些人可能更加注重宿舍的安静和学习环境,那么在心灵契约中我们可以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协调出一个对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而且,宿舍心灵契约活动也帮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宿舍生活习惯。
在签订了心灵契约后,每个人都会更加自觉地遵守自己承诺的内容。
比如每个人都会定期打扫宿舍环境、保持宿舍整洁和安静等。
而且因为有了心灵契约的约束,大家都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共同营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宿舍环境。
浅议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浅议员工心理契约管理摘要:知识经济下,企业核心员工是组织的战略性资源,现阶段愈来愈多的企业在管理核心员工方面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由于核心员工是组织的特殊群体,对其不仅要重视传统劳动契约的管理,更应加强心理契约的管理。
关键词:员工心理契约管理一、心理契约及其特点心理契约管理就是引导组织和员工之间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达到一种平衡和吻合或者比较平衡和吻合状态,从而形成合理心理契约的过程。
心理契约有如下特点:1.主观性。
心理契约的内容是组织代理人和员工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或者说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相互责任这一事实本身。
心理契约可能与雇佣契约的内容不一致,也可能组织代理人的期望与认知与员工的期望与认知不同。
2.动态性。
正式的雇佣契约一般是稳定的,很少改变,心理契约却处于一种不断变更与修订的状态。
任何有关组织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心理契约产生影响。
人们在一个组织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在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中,相互期望和责任的隐含内容也就越多。
当心理契约被违背时,员工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感反应和后续行为,其核心是一种愤怒情绪,员工感到组织背信弃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讲,员工抱着一定的期望加入组织,希望借助于组织来满足自己物质的和精神的多层次需要;同样,组织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也有特定目的,力图最好地利用人力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因此,心理契约中既包括员工对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也包括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与认知,只不过它是以组织代理人的期望与认知来表现的。
二、核心员工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的后果结合核心员工的特点与心理契约的作用,不难看出核心员工对组织的期望更多地来自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将导致核心员工更加重视与组织的心理契约,而心理契约的作用模式也使得维护组织与核心员工的心理契约、防止心理契约破裂与违背尤显迫切和重要。
心理学认为员工感知到心理契约破裂到违背会经历复杂的动态过程,一般须经历三个阶段:承诺未履行→契约破裂(breach)→契约违背(violation)。
心理契约的知识点总结
心理契约的知识点总结心理契约的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契约的形成1. 沟通和互动:心理契约的形成通常是在人际互动和沟通中产生的。
双方在交流中建立了一种默契和理解,约定了彼此的行为规范和期望。
2. 隐性协商:心理契约常常是在潜意识中或者在非正式场合中形成的,双方并没有明确地进行协商和达成协议,而是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约定。
3. 双向的影响:心理契约的形成是双向的,双方在互动中都会对对方产生影响,最终形成一种共识和默契。
二、心理契约的特点1. 默契性:心理契约常常是以默契的方式形成的,双方并没有明确地进行协商和达成共识,而是在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约定。
2. 隐性性:心理契约通常是隐性的,双方并没有明确地将约定写出来或者说出来,而是在日常的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有时候双方对于心理契约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3. 动态性:心理契约是动态的,它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重构,因此在维系关系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沟通和协商。
4. 稳定性:心理契约在一定程度上是稳定的,它可以成为双方在关系中的行为准则和约束,帮助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
三、心理契约的作用1. 建立信任:心理契约可以帮助双方建立起信任和理解,因为双方都知道在关系中应该如何行为,能够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2. 规范行为:心理契约可以约束双方在关系中的行为,帮助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避免过度的侵犯和伤害。
3. 促进沟通:心理契约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促进发展:心理契约有助于双方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它规范了双方在关系中的行为,有助于双方将精力集中在自我成长上。
四、心理契约的维护和调整1. 沟通和协商:心理契约的维护和调整需要双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如果发现心理契约出现偏差或者不足,双方需要进行调整和重构。
2. 适时调整:心理契约需要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重构,因此需要双方不断地进行沟通和协商,保持心理契约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心理契约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
心理契约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摘要】心理契约是指雇主和员工之间的非正式、隐含的信任和责任关系。
本文探讨了心理契约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心理契约的定义,说明其是员工与雇主之间的隐性约定。
接着分析了心理契约与员工工作投入的关系,指出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
还阐述了心理契约的构成要素,说明了信任、互利和责任感在心理契约中的重要性。
破裂的心理契约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投入降低,而建立健康的心理契约则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水平。
心理契约对员工工作投入具有重要影响,建立健康的心理契约是提升员工工作投入的关键。
【关键词】心理契约,员工工作投入,构成要素,破裂,建立,重要性,健康,促进,提升1. 引言1.1 研究背景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对组织的期望和义务,以及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义务之间的心理约定。
它不仅涉及工作内容和待遇,还包括了工作环境、发展机会、人际关系等因素。
心理契约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和绩效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心理契约的定义及其与员工工作投入的关系,有助于组织更好地管理员工,并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水平。
心理契约的破裂会导致员工对组织的不满和离职意愿,影响组织的稳定发展。
建立健康的心理契约对于组织和员工都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心理契约的定义心理契约是指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上的契约,即员工对于组织的期望和承诺。
这种契约并不是明确的书面合同,而是一种隐含的心理约定,包括员工对组织的期望、对组织提供的回报的期望以及对组织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的期望等。
心理契约是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驱动力,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工作表现。
心理契约的建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雇佣阶段、适应阶段和持续发展阶段。
在雇佣阶段,员工会形成对组织的初步期望和承诺,而在适应阶段和持续发展阶段,员工会不断调整和修正这些期望和承诺,与组织之间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契约关系。
心理契约是员工与组织之间一种互动关系的体现,体现了双方的期望和承诺。
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对于组织或雇主的期望和承诺的心理构建。
这种契约基于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并涉及到员工工作范围、报酬、发展机会、承诺和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这一契约,员工期望得到组织的承认、奖励和发展机会,而组织则期望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并积极地参与工作。
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
当员工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诚意和尊重时,他们往往会对工作产生更高的满意度。
比如,当组织兑现承诺、给予员工合理的报酬和晋升机会时,员工会感到被认可并对工作产生满足感。
相反,如果组织违背了之前的承诺或没有提供预期的支持,员工会感到失望和不满,从而影响到工作满意度。
因此,心理契约对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其次,心理契约对于工作满意度还存在着间接的影响。
心理契约不仅影响员工对组织的整体评价,还会影响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同事之间关系的感受。
一个积极的心理契约可以促进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和承诺,增强他们对工作环境的融入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另一方面,一个消极的心理契约会导致员工对组织的失望和怀疑,降低他们对工作环境和同事之间关系的满意度。
因此,心理契约不仅在表面上影响工作满意度,还通过影响员工对组织整体的态度来间接地影响工作满意度。
最后,心理契约的满足程度也会影响员工的情感和情绪状态,间接地影响工作满意度。
当员工感到心理契约得到满足时,他们通常会感到满足和愉快,从而提高工作满意度。
相反,当心理契约无法得到满足或者遭到破坏时,员工会感到沮丧和不满,从而降低工作满意度。
因此,心理契约的满足程度也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的来说,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一个积极的心理契约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而一个消极的心理契约则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因此,组织在与员工建立心理契约时需要认真对待,兑现承诺并提供必要的支持,以促进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表现。
浅谈如何让加强心理契约管理论文
浅谈如何让加强心理契约管理论文第一篇:浅谈如何让加强心理契约管理论文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又是契约经济。
近年来,笔者在员工管理工作中发现,独生子女政策下的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进入劳动力较为密集的电解岗位;民企或竞争对手高薪挖人的现象,使人才和劳动力会变得越来越稀缺,用工成本将会越来越高。
因此,处于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市场,导入与应用契约化管理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当前,在强化劳动合同、商业秘密保密合同、竞业禁止合同等契约化管理的同时,笔者认为还应该加强心理契约管理。
心理契约作为非合同的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共同签订的隐性经济契约,它属于情感契约,前提就是让员工满意,对企业认可,心理契约是留住员工、形成凝聚力与忠诚度的重要手段。
一年多来,山西华圣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圣铝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尝试。
2015 年11 月,总经理薛亮民刚到华圣铝业就提出了“要尊重员工”要求,开展一系列关爱员工、提高员工幸福感的举措,如为一线员工送夜餐、给劳模家属报喜、修建停车场、组织华圣全体员工撰写《我的华圣梦》等。
了解大家的诉求和愿望,同时积极完善和拓宽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在三支队伍建设方面完善了干部管理制度、五级工程师管理办法,目前加强心理契约管理提高员工忠诚度和责任心正着手搭建技能员工发展通道。
这些举措,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效率,形成了员工把工作当事业做的氛围,激发了员工把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有机地结合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奉献的凝聚力。
通过强化心理契约管理,既能提升管理效率,又能大大降低制度契约的成本。
2016 年1 ~ 9 月份,在中铝股份经营业绩预考核中,华圣铝业得分107.9,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在电解铝企业中排名第一。
所以说,心理契约是一种情感契约,也是一种形成凝聚力、团队精神、忠诚度和责任心的有效手段。
在强化劳动合同、商业秘密保密合同、竞业禁止合同等契约化管理的同时,加强心理契约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契约精神读后感
契约精神读后感《契约精神》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罗伯特·卡洛斯所著的心灵成长类图书,它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视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契约精神的讲述,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态度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契约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书中对契约精神的定义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契约精神并不仅仅是一种合同或协议,更是一种心灵契约,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默契和信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都源于缺乏契约精神。
只有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契约精神,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其次,书中对契约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契约精神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可能会对我们好,有的人可能会对我们不好,但是只有当我们保持契约精神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契约精神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责任,只有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契约精神的时候,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最后,书中对于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契约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书中,作者给出了很多关于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契约精神的建议,比如要保持诚实、要尊重他人、要承担责任等等。
这些建议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让我对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契约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去践行这些建议,努力去保持契约精神,让我的人际关系更加健康、更加和谐。
总的来说,读完《契约精神》让我对契约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去践行契约精神,努力去保持诚实、尊重他人、承担责任,让我的人际关系更加健康、更加和谐。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心灵契约活动感想
心灵契约活动感想回首这段时间参与心灵契约活动的经历,我深深感到收获颇丰,不仅在生活上获得了许多启发和帮助,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心灵契约活动中的所思所感。
首先,我要感谢心灵契约活动给予我的机会。
这是一个集聚了许多关心心灵成长的人们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得以以一种更加有意识的方式来关注自己内心的需求,并且和他人一起分享对生活的感悟。
在这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的故事和经历都让我深受启发。
我们相互分享、倾诉,一起成长。
这种交流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它给予了我很多正能量和鼓舞。
其次,通过心灵契约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心灵成长的知识和技巧。
在活动中,我们不仅可以听到来自心理专家的分享,还可以和其他参与者们一起探讨生活中的难题,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这些知识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让我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更加从容和坚定。
另外,心灵契约活动也给了我一个分享自己经历和感悟的平台,通过分享,我可以释放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这里,我学会了倾听他人,学会了包容和理解。
这些都是我在生活中非常宝贵的财富,它们让我更加开阔和成熟。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觉得这都是成长的过程。
通过和其他参与者们的交流和鼓励,我懂得了如何去应对这些挑战,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内心。
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和改进的地方,但我相信在心灵契约活动的陪伴下,我会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最后,我要感谢那些陪伴我一起成长的人,感谢心灵契约活动给予我的帮助和启发。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心灵成长的道路前行。
我也希望在未来的心灵契约活动中,能够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分享彼此的成长和收获。
总之,心灵契约活动的经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体验,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可贵的朋友。
我会珍惜这段宝贵的经历,好好铭记在心,让它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动力和支持。
华为员工心理契约总结
华为员工心理契约总结回溯历史,任正非最开始想写的是《华为基本法》,目的就是从企业家管理到职业经理人管理过渡,后来花了几百亿聘请IBM、合益等全球各类咨询公司来改善企业的管理,好像华为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最严谨的管理系统来进行公司的运营。
其实,华为公司从这第1步的《华基本法》的目的,还是首先为了让大家思想统一,形成统一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的意思,就并不是说先形成一些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
文化与管理,在华为都重要任正非表达过,华为公司的管理哲学就是灰度,就是并不是非白即黑,非黑即白。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看任正非的讲话的语言,首先就是要明白他说说话时的语境外,了解其内在的真正思想基础是很重要的。
所以我们不要去怀疑人家,一时候讲文化是最重要的,一时候讲科学管理是最重要的……但在《华为基本法》这套大纲出来以后,就开始聘请IBM来进行改善公司的管理,向科学管理升级,并且达到了后来外界所总结的十大管理平台。
从这来看,文化跟管理,在华为公司都是非常非常同样重要的。
外在呈现于管理,内在精耕于文化其实经过综合分析,华为就是外表管理,内在文化。
并且通过二者的融合,使管理产生最大的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为什么说华为内在金刚与文化呢?据早期员工张建国提到,最开始只有一二十人的时候,任正非就嗯在工作见习经常到员工的工作地点来聊天谈谈的梦想以及谈38军等等如何有战斗力。
并且张建国认为这就是华为公司企业文化的萌芽。
最近几年爆火的任正非在进行全球的一些业务拜访时的一句话:我若贪生怕死,哪来你们的艰苦奋斗,无形中激起了每一个华为人的斗志,以及华为外派到其他国家的员工所写的《一人一厨一狗》……都是内在文化与精神的一种突出体现。
这些文化的潜移默化的建设与成长,与华为那些始终在持续打造的科学管理体系,相得益彰。
华为其实不是在用管而是在用爱建设企业任正非说:华为的员工不是管出来的是爱出来的。
这句话在一些文献中所见不多,但是我个人觉得是真的说出了华为公司发展的精髓。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契约”的浅析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契约”的浅析一、师生心理契约及其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会比存在一系列的心理承诺和期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能够感受到对方心理承诺和期望并且默认接受,这样心理契约也就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了。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契约具有诸多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内容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构建成的心理契约没有形成文本资料,是微妙并且含蓄的,隐蔽性非常强。
这种契约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它常常表现得十分随意,常以非正式的方式出现。
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错误地认为,教学仅仅是教师的“教”或者学生的“学”,而没有从学生和教师对于彼此之间心理期望和心理承诺的吻合角度进行教学过程的考虑和实践。
2.师生之间的心理契约内容差异性明显首先,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个人的学习愿望以及对职业规划、就业方向的认知的不同,就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期望不同。
另一方面是学习基础存在差异。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必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同时,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获得知识也存在千差万别。
3.心理契约内容的动态性师生心理契约的形成之初,学生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师的水平、授课风格等或者是一无所知,或者是所知不多。
教师对学生状况、课程内容等则有所了解,因此,在此条件下建立的心理契约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
心理契约的形成、深入是随着师生对双方的信息的逐渐了解、熟悉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就使心理契约表现出动态性。
4.心理契约功能的关键性教师传递的是思想和知识,而思想和知识都具有模糊性,只有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教学的效果才能得以检验。
教师和学生在不可能搭建书面的心理契约的情况下,非书面的心理契约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对双方的行为和义务起奖励和约束的作用。
5.教师角色的双重性心理契约是涉及师生双方关系的,教师和学生一样,也是一个个体,这是教师在心理契约中所扮演的第一个重要角色,而心理契约个体角色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之间构成良好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平等的,公平的交流的关系。
试析心理契约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_人力资源管理
试析心理契约对员工忠诚度的影响_人力资源管理
心理契约是指员工对雇主不成文的、基于经验的预期和承诺的
总和,它在雇佣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契约不同于正式契约,它不是明确规定双方义务和责任的文件,而是隐含在双方交流
和互动中的一种理解和共识。
心理契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诸多因
素的影响,如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员工期望、职业发展等等。
心理契约对员工忠诚度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心理契约为员工
提供了安全感和信任感。
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和认同是忠诚度的前提,而心理契约的存在可以增强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和认同,从而提高员
工的忠诚度。
其次,心理契约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如果员
工感觉雇主没有履行心理契约,他们会感到不满和失望,从而影响
其工作满意度。
反之,心理契约得到认可和实现,可增加员工的工
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心理契约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承诺感。
员工感受到雇主的尊重和认可,会更加愿意为组织与团队付出
努力和时间。
然而,由于心理契约的隐含性和多样性,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心理契约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员工就会感到失望,并且可能会
转而寻找其他工作机会。
此外,当组织或管理层变化发生时,心理
契约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破坏员工的忠诚度和信任感。
因此,组织应该认真对待心理契约,注意与员工保持沟通和协商,以确保组织和员工之间的理解和共识,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和工作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心理契约问题的一些感悟关于心理契约问题的一些感悟xxx摘要:在当今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心理契约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的对雇员进行管理和预估,还对组织系统内部协调稳定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心理契约的一些问题着手,阐述心理契约的基本理解,研究现状以及研究价值,并以公务员中心理契约为例,实际说明心理契约研究的重要作用。
这也是作者在阅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案例》一书时对于具体问题探究的一些结论的综述。
关键词:心理契约公共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组织近期阅读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案例》中的部分章节,在这本书中,通过一些著名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学家的一些选文,从各个方面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进行讲解。
虽然是针对美国的一些管理实例,但是对我们公共人力资源中的一些问题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我自己尤对第十一章:公共部门的人士监督中的心理契约问题感兴趣。
心理契约作为雇主和雇员中的“隐形契约”,在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协调,雇员与组织的关系,以及雇员的工作态度等方面发挥了中大的作用。
以下我将对心理契约问题提出一些我的感悟和体会。
一:关于心理契约的一些基本理解: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的最早使用者是组织心理学家阿吉里斯所著的《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并在20世纪六十年代引入到了管理学领域中。
强调员工和组织除了正式订立的契约合同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隐含的,非正式的,为公开的期望。
他们同样是决定员工态度,行为,工作方法等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案例》一书中,唐纳德.克林格勒和约翰.纳尔班迪提出:“心理契约的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雇员和雇主相互期望与义务之间的作用或影响关系——这其中包括可触及的,也包括不可触及的因素。
这个概念将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组织生活中雇员和雇主之间形成的关系,而不只是关注雇员这个方面或雇主的那个方面。
雇员和雇主将他们的期望和义务带到了他们彼此的关系中——这种关系随时间和工作阅历而逐渐地模式化,同时,新的契约关系则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着。
”①可见心理契约因素对于组织和员工的发展影响深远。
美国著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定义如下: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提供的一种配合。
广义上,心理契约为组织中每个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领导之间存在的一系列的没有书面规定的期望总和。
它包括两个层次:个体层次的期望和组织层次的期望。
狭义的心理契约为:在聘用关系背景下,员工个体对自身与组织之间的责任和义务的信念系统,是建立在员工个体的主观认知上的一种双向的关系,强调了员工个体对组织应承担的责任和自我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认知。
心理契约虽然不是一种有形契约,但是它又确实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作用和影响。
概括的说:心理契约就是组织和个人彼此对对双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心里约定。
约定的核心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
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差异性,社会性等特点。
二:关于心理契约研究的基本现状:虽然各个研究者对于心理契约的内容和纬度等具体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但是都已经认识到了心理契约影响的重要作用。
在国内,心理契约研究还相对松散,关于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契约的违背及破坏过程,心理契约的维持,心理契约在组织中或者其他领域中得推动作用等诸多方面还没有作为一个系统领域进行研究。
尽管心理契约研究中早已发现个体差异在心理喜悦研究中的重要性,但是一直以来以个体差异在心理契约中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研究甚少。
关于组织中的非雇员研究问题上,在张昕的《基于心理契约的文献综述》中也指出:“心理契约从最初提出直接应用在雇用双方的关系中,这种应用大部分关注的是企业的普通员工,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高层技术人才对组织的心理契约的专项研究很少。
”②并且,除了在雇用双方进行对心理契约的研究,在其他更广阔的领域仍有应用和扩展。
并且,在现在的研究中,①唐纳德.克林格勒,约翰.纳尔班迪:《组织的正义》,选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案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242~243页。
②张昕:《基于心理契约的文献综述》,《企业导报》,2011,年1月(上),第28页人们对于心理契约在企业和企业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关注甚多,而在行政组织和行政文化建设中的研究却很少见,很多理论也是针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出的,对于公共部门缺少针对性。
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契约研究身日进行,对于实现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动态平衡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心理契约在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心理契约作为维系组织和员工关系的心理纽带,是维持和发展员工和组织关系的内在力量。
组织与员工之间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就能为员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维持团队的高昂士气和精神状态,是组织充满活力,超越逆境,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这样,员工必然会自觉地把自己视为组织的主题,将每个人的前途融合到组织中去。
反之,则会导致员工在组织中的归属感下降,组织活力懈怠,最终阻碍组织的集体进步和全体的飞跃。
这里我们将心理契约的作用和影响概括如下:1.减少雇用双方的不安全感,心理契约正好可以填补正式契约中不能覆盖的空白。
2.规范员工行为:“员工以组织对自己所负的责任来衡量自己对待组织的每一行为,以其作为调节自己行为的标准。
”①3.使员工对发生在组织中的时间做出感性评价。
雇用双方心理契约的一致性越高,员工对组织的满意度越大。
4.构建心理契约能使员工在动态条件下不断保持与其所在行政组织的良好关系,增强主人公和责任感,将自我的进步充分整合到组织的发展中。
5.有利于实现员工的自主能动性的开发,避免行政组织与员工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工作效率低下。
6.有利于开发员工的潜质,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的平台。
更有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和谐关系的建立。
当然如果组织和员工间的心理契约出现问题,也会导致很多不良的影响,①张淑敏:《心理契约理论以及在行政组织中的应用探究》,《管理世界》(月刊)2011年第1期,第80页。
具体表现在:员工会表现出较高的不满,会产生极大地负面情绪和情感反应。
“契约中的交易成分被强化,而关系成分却被削弱,行政人员更多关注经济利益,对组织的情感投入减少,尤其会产生玩世不恭的态度”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关注心理契约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四:以公务员管理中心理契约应用为例的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我国公共行政管理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要求政府变革在宏观层面要系统思考,战略决策;在微观层面要正视政府变革对公务员心理状态的影响,加强对公务员“心”的管理,提高公务员在变革环境下捕捉机会、迎接挑战的应对能力。
因此,从微观的角度,探讨重构和维护公务员心理契约的管理策略,促使公务员积极地面对变革、迎接变革,进而提高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益、效能和效率,成为一个有重要价值的课题。
加上当今我国正处于政府体制建设的完善时期,因此即使调整公务员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心理契约关系则变得十分重要,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重要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中,由于多种原因,往往会在公务员中产生以下的不良影响,例如.:预期不明确,缺少稳定感:“变革会打破传统干部人事管理体制下公务员以忠诚、遵从和努力为条件换来工作连续性、薪酬稳定性和社会地位崇高性的传统心理契约,使得一些公务员感到命运难测,前途未卜,并在心理上产生负面的暗示,导致工作敷衍了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出现了“最后的疯狂”,报复性地以权谋私,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②信息不对称,危机感加深,在实际实施变革中,公务员常常不知道变革要变向何方甚至为什么要变革,只能被动地接受所谓“一刀切”的方案,从而使得公务员长期处于信息的“真空状态”,“这一方面使公务员在变革中角色模糊,危机感加深,甚至个别公务员会产生“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导致部分公务员怀疑上级“黑箱操作”,要么是带着心理伤害被动地接①张淑敏:《心理契约理论以及在行政组织中的应用探究》,《管理世界》(月刊)2011年第1期,第81页。
②赵琛徽:《失衡与重构:变革环境下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及管理方略》,《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2期,第97页。
受变革的结果,要么是对变革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质疑,甚至反对和破坏变革。
”①利益不公平,公正感扭曲, 任人唯亲,甚至借机把变革变成自己获得权力、排斥异己的机会,还有一些地方在政府变革过程中只分流一般干部,不分流职位高的干部,其结果必然是利益格局的再扭曲,基层公务员进而全社会公民怀疑变革、抵制变革,导致政府变革失去微观基础,成效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因此,在公务员中,更应该对心理契约的作用加以重视。
在旧的心理契约可能很快被打破,而新的心理契约如果没有尽快重新构建和维护,就会很容易产生心理契约的扭曲。
因此,想要在政府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必须从公务员的需求、动机、行为、结果等多个角度考虑,不能只是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年龄杠杆、职务杠杆甚至性别杠杆来武断地进行,要利用人本化、愿景式、参与式和激励式等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来对公务员实施,“心的管理”,从而重构和维护公务员与政府组织之间的心理契约,夯实政府变革的微观基础。
”②沟通在其中很是重要:如果公务员能认同政府改革的原因、目标和程序,就会积极投身变革之中,与政府维持良好的心理契约;如果政府与公务员间的沟通和解释程序均告失败,则政府必须考虑对公务员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以保持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平衡,并通过一定的管理策略来重构和维护心理契约。
在构建心理契约的过程中,应该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构筑心理契约,以“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构筑心理契约,以互动的方式来维护心理契约,最终促进政府组织与公务员团体间心理契约关系的和谐统一。
心理契约理论在当今的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十分显著。
只有当组织中产生了良好和睦的关系,雇员雇主相互信任协调,组织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因此,重视心理契约的影响和作用也是十分必要的。
①赵琛徽:《失衡与重构:变革环境下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及管理方略》,《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2期,第98页。
②赵琛徽:《失衡与重构:变革环境下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及管理方略》,《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2期,第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