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3.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
3、运用联系观,结合实例,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能力目标培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正确分析和把握自身发展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学习重点难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前预习案】(20分钟)一、阅读与思考: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4—P57,在教材找出并勾画以下知识,初步识记自主探究结合自己对课本的理解,自主完成所列问题一、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二、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2、方法论要求:3、联系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三、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1、思考判断:联系的普遍性是说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2、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吗?3、思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课堂探究案】(25分钟)【背景材料】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探究点一:人类的生态环境为什么恶化?探究点二:地球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有着怎样的关系?探究点三:人们如何处理好追求经济利益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拓展探究】材料一丝绸之路自古以来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5日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标要求】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核心素养】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定文化自信。
(政治认同)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科学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公共参与)【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难点: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达成共识。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3.中华传统文化的评价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情境探究】探究一:《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
今天,我们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
当然,《道德经》里诸如“道法自然”“无为无执”等理论用在生命修养上是大智慧,但用于解决现实的、时代性的问题便不契合,这需要我们辩证地区分不同层面来看待。
分析材料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探究二:某村原是空心村,土地闲置多,村民收入低,村容村貌差,但是它与拥有5 000年历史的半汤农耕文化渊源深厚,农耕文化元素丰富。
该村在认真分析村情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打出组合拳:成立合作社,让闲置土地成为花海;成立免费电商培训中心、农创基地,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元素,辅之以现代元素改造村居,形成独特的村落景观文化;开发农耕工艺品,修改村规民约、家训家规,建立二十四节气馆;等等。
这些措施使该村面貌一新,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高二政治必修4导学案 编制人
高二政治必修4导学案编制人:张晓萌审核人: 高二政治学科组领导签字:导学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预习案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敢于展示【学习目标】1.知道辩证否定观的含义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3. 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4.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培养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十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涉及的重点内容。
2.自主完成检测案,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案及相关的学习难点。
3.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预习自测】(大约在10分钟)【课前预习填空】1.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的基础。
(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
(3)辩证的否定观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
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解放思想,,与时俱进.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4)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时代和条件来说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5)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6)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关系: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要创新就要有。
(8)辩证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论,要求我们。
【我的疑惑】(将在预习中不能理解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处理)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探究案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二、合作探究1. 下列观点能体现辩证否定观的有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B.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C.百头竿尺,更进一步D.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E.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F.看到洗澡水脏了,就连同盆中的小孩子一起倒掉2.材料: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我们的改革,并不是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否定,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高二政治导学案 第三单元第七课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导学案)一、时事讨论日前,秋粮丰收的喜讯传来,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1.1万亿斤,实现连续8年增产。
然而,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在许多地方,老年人成了种地的主力军,老龄化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隐忧。
年轻人都不愿种粮了,也不会种粮了,这不禁让人担忧,明天的粮食谁来种?进城还是务农?这是个由来已久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经历了两次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
1949年至1958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新中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各大中心城市经历了第一次扩容,城市经济蓬勃发展了起来。
当城市的承载能力超负荷后,城市的管理者冻结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1958年户籍制度建立,城乡二元结构正式确立,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渠道被阻断。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是不可逆转的。
1984年以后,以改革开放为号召的现代化进程中,先是东南沿海,以后又波及各大中城市,加工产业、轻工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户籍及票证制度的松弛是不可避免的了。
粮票等各种票证的废除让农村青壮年向城市流动成为可能,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加入了进城的行列。
现在有许多“二代农民工”,他们很小就随进城打工的父辈生活,现在已经和所在的城市水乳交融了,他们熟悉城市胜过农村,土地对他们来讲已经很陌生。
他们工作在城市,居住在城市,消费在城市,也艰难地在城市的学校里学习;但一纸户口,让水还是水,乳还是乳。
在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迎来了连续八年粮食大丰收。
然而,连年的丰收是否增加了农民的收益?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国家最根本、最基础的战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实现自给自足意义重大。
近几年,我国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但是,随着种粮成本的增加,物价的上涨,让农民种粮收益打了折扣。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附答案)
第八课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导学案涉及的重点内容,独立完成探究案。
2.突出落实的重点知识有: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实质。
【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预 习 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先通读一遍课本,再研究预习案,在课本上规范的勾划并标注以下知识)(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2.发展的意义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注: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三)原理总结: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全册)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主备人:【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含义2.理解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使学生初步具有用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的能力。
【知识结构】【课堂预习】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
2、哲学源于人们对 的追问和对 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一门 的学问。
2、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自主探究】(判断)1.哲学很高深,离现实生活太遥远。
( )2.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堂检测】1.恩格斯说过,“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 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主要强调()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3. 哲学的本义是指( )A. 智慧B. 聪明的人C. 真理D.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4. 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此可以这样理解()A.哲学在世界之内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学习哲学可以使人更聪明5.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同步导学案:第1单元 第2课 第2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情景导入学习目标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吗?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其根本分歧是什么?要廓清这些迷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识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重点]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正确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重点]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能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坚决反对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教材“探究问题1”提示不同意上述观点。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教材“探究问题2”提示 (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2)上述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 量变与质变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导学案:量变与质变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设计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二《思想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第二节《事物发展的状态》第一个框题《量变与质变》。
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量变与质变”阐述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它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即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从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来说,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联结第一节“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第三节“事物发展的趋势”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节“事物发展的状态”而言,本框“量变与质变”是第二框“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哲学依据。
本节课的学习在于引导学生把握其内在联系,有助于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但是高二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能力还较低,个别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存有畏难情绪。
所以,在学习哲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尤其是理论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哲学就在我们生活当中,进一步提高学习哲学的兴趣。
(三)教学环境分析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需要选择多媒体教学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所需借助的电脑图画、投影、音响、网络等设备,学校都可以提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识记量、质变的含义,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
能以正反两种实例,说明为什么必须重视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这样事物才有可能发展。
(二)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政治必修4人教版:精品教案导学案(含教案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
【教学设计】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教材分析作为世界观,辩证法昭示我们,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辩证法要求我们以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
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辩证法的本质;理解辨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辨证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和权威思想的关系,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2、能力目标:学会用辨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辨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辨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辩证否定观[教学难点]: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四、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有差距。
哲学是抽象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哲学术语、今本概念、原理、方法论学生理解不透,容易混肴。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的社会生活并不丰富,只是单一的学习生活,对于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的哲学术语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讲解、记忆,待学生有一定的哲学知识基础后,需要教师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变化并借助哲学思维,才能有直观的认识。
总之,哲学不是靠几个哲学术语、几个哲学原理就能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的。
更重要的靠他自己的社会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五、教学方法1.课前浏览讨论法:本课的知识结构、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初步把握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课前准备区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2)理解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3)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的发展2、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道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3)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学生为理想奋斗的人生信念,增强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三、温故知新1、发展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都是永恒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__________的产生和__________的灭亡。
四、新知思考1、下列事物中,哪些是新事物?(在属于“新事物”后的“□”打“√”)APEC部长会议通过的《反腐宣言》□新霸权主义□新近出现的恐怖组织ISIS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科学算命□尚不成熟的4G技术□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3、为什么说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五、疑难反馈课堂探究区合作探究一:观看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的视频片段,思考以下问题:1、结合视频信息,判断中国电子商务的前途,并阐明判断理由。
2、结合视频信息,指出中国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合作探究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其困扰也越来越多:2012年,阿里巴巴原CEO卫哲在媒体上公开表示,自己并不看好平台类电商的前景,认为搞平台类电商是九死一生,矛头直指淘宝。
高中政治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学习目标:1、理解运动定义、静止定义、规律定义。
2、明确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理解规律相关知识,明确应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学习重点: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学习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3、规律的含义学习过程:【任务一】阅读并分析材料,探究哲学上运动的含义。
有些事物的运动是明显的,如奔驰的汽车,流动的河水,划破夜空的流星等。
有些事物变化是缓慢的,泰山在100万年间升高了几百米;珠穆朗玛峰在50万年间升高了1 600米。
再比如恒星看起来是不动的,其实,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以每秒14公里和26公里的速度飞奔.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基本粒子也在不停运动,许多粒子从出生到“衰变”,只有几百亿甚至几万亿分之一秒,运动速度非常之快。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我们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什么意思?(2)如果星球停止运动,它还存在吗?(3)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任务二】阅读材料探究哲学上静止和运动的关系.古希腊两位著名哲学家的两种不同观点: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高中政治导学案 必修4:3.1 真正的哲学
真正的哲学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解并说出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这一原理2、运用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这一原理对时代问题作“理论解说”3、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增强时代感和使命感【学习重点与难点】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预习提纲,通读课本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熟记基础知识梳理中的重点知识。
一、问题导学1、知识回顾:文化和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2、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什么哲学道理?二、知识梳理(一)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来源于时代)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哲学属于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
注意:面对着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诸多内容,哲学家可能正确的进行反映,也可能错误和歪曲的进行反映。
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
3、今天,称得上我们“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真正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反作用于时代)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解放人的思想。
(批判功能)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提出社会发展的,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塑造引导功能)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推动时代的,指导社会的变革。
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必修四(人教版)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 导学案
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制作人:张正梅使用班级:高二五班一、学习目标1.描述与分类:理解人民群众的含义。
2.解释与论证: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因及表现。
3.预测与选择:把握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4.辨析与评价: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二、素养目标1.尝试用唯物史观分析时政热点,全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科学精神)2.理解并认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及要求,理解社会生活,增强对国家现行政策的认同。
(政治认同)3.培养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国家、感恩人民的时代青年,激发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公共参与)三、关键能力知识点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的历史,是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1)含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的人们,主体部分是。
(2)范围: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的范围。
3.表现(1)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的决定力量。
知识点2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全心全意,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群众,一切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地位。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四
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课标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明确文化互鉴的途径和意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要求;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核心素养】认同在发展中华文化中,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这两种错误观点(政治认同)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加强交流借鉴,博采众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科学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公共参与)【学习重难点】重点: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难点:文化交流中发展本民族文化【自主学习】——仔细阅读教材,解决下列问题,并在小组中讨论达成共识。
1.对待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2.对待外来文化的心态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情境探究】探究一: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因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好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加强对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探究二: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结合“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高中政治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政治学案
第2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各自的分类;(2)懂得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2.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具备识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形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预习检测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认为,①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②。
2.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③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④,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⑤,因而具有⑥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⑦,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⑧,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认为,⑨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⑩。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把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2)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总是附属于的哲学体系之中。
(2)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的独立派别。
(3)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共处。
【答案】①物质②物质决定意识③物质④具体的物质形态⑤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⑥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⑦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⑧世界观和方法论⑨意识⑩意识决定物质人的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辩证法或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知识拓展一、如何理解和评价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全册精品】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全册教案及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全册教学案目录✓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0.1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1.1社会发展的规律✓11.2社会历史的主体✓12.1价值与价值观✓12.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1时代精神的精华✓ 3.2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4.1世界的物质性✓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5.1意识的本质✓ 5.2意识的作用✓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8.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一、教材分析《美好生活的向导》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1章第1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本义和任务理解:(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举例说明生活中存在的哲学思想,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教学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四、学情分析本框题的内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但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哲学还没有树立用哲学的思维认识问题,所以教师要对课堂上的举的生活中的现象及时从哲学的角度概括。
五、教学方法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生活处处有哲学》的具体内容,初步概括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全册)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主备人:【学习目标】1.识记哲学的含义2.理解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使学生初步具有用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的能力。
【知识结构】【课堂预习】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
2、哲学源于人们对 的追问和对 的思考。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是一门 的学问。
2、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自主探究】(判断)1.哲学很高深,离现实生活太遥远。
( )2.哲学能启迪智慧,使人聪明,学好了哲学就会使人聪明起来。
(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任何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堂检测】1.恩格斯说过,“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 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
”这句话主要强调()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C.哲学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3. 哲学的本义是指( )A. 智慧B. 聪明的人C. 真理D.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4. 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此可以这样理解()A.哲学在世界之内B.哲学就在我们身边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学习哲学可以使人更聪明5.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 )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6.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 )①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②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③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④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7. 海地、智利、中国玉树接连而来的几次大地震,使人们不可回避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地震为什么会发生?人们能否准确预报地震?如何把地震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 )A.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B.哲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C.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8. 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9. 活处处皆哲学。
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B.哲学是生活之外的高深智慧C.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每个人生活中都在自觉运用哲学10.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
除此之外,哲学没有别的开端。
”这说明( )A.惊讶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B.惊讶是人的一种情绪和心理活动C.哲学开端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第一课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课时数:1 主备人:【学习目标】一、高考考点: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小高考考点: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知识结构】【自主研修】(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2、自发的世界观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区别、联系:区别: 联系: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方法论的含义: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 哲学的研究对象:2、 是哲学的基础, 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的指导。
【自主体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自发的世界观与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区别、联系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世界观的含义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 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就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2.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4.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5.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 哲学很高深,是科学之科学。
()【课堂巩固】1.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关于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的世界观都是正确的B.世界观受方法论的支配C.人们不可能认识复杂的世界D.它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
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3.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B.世界观人皆有之C.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4.“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说明()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B.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5.(2014金华高二检测)与航天航空等空间技术相比较,地震预测仍是世界性难题。
要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需要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发展地震科学,深入研究地壳运动规律。
这是因为()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哲学是具体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C.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D.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正确的指导6.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③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数:1 主备人:【学习目标】一、高考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二、小高考考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知识结构】【自主研修】(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和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 ,反之就是3、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标准.(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二是2、和的关系,贯穿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和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自主体验】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
3、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的派别。
【课堂巩固】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的问题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3、下列说法中体现存在决定思维的是()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B、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存在即被感知4、“你最好接受你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坚持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主观主义D、教条主义5、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6、“世界没有不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 )A、可知论B、不可知论C、主观主义D、唯心主义7、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有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8、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A、唯物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 、唯心主义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 、所有哲学必然遇到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D 、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第二课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时数:1 主备人:【学习目标】一、高考考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二、小高考考点: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B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A )【知识结构】【自主研修】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P122.唯物主义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 P12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②近代形而上学的观点:③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P122.两种基本形态:P13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3.哲学史上存在的“两个对子”: P14两大阵营:P14【自主体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三种形态根本观点两种形态 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