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高考《茶馆》名著阅读
江苏2013届高三语文加试 《茶馆》背诵资料
![江苏2013届高三语文加试 《茶馆》背诵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208d96c27d3240c8447ef82.png)
《茶馆》阅读资料《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王利发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善于应酬。
在剧中,他巧于应付巡警的敲诈,耐心倾听崔久峰的牢骚。
作为商人,他还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
他对社会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是个旗人,但他对腐败的清朝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
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
剧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不服软,为正发愁的王利发送来了咸菜和鸡。
他的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爱国精神。
刘麻子,这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有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
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
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
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
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
眼看着工厂的废墟,秦二爷痛心疾首,怨气冲天:“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他的人生结论比王利发的还惨:“……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秦仲义有过比王利发大得多的生存能力,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
何况,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
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茶馆》赏析矛盾冲突《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
专题15戏剧的矛盾冲突《茶馆》
![专题15戏剧的矛盾冲突《茶馆》](https://img.taocdn.com/s3/m/476204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6.png)
《茶馆》---戏剧矛盾冲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茶馆(节选)老舍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
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
“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
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
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
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
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
“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
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
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
《茶馆》阅读答案
![《茶馆》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480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7e.png)
《茶馆》阅读答案1. 题目:《茶馆》阅读答案2. 内容:(以下为阅读《茶馆》的一些问题及答案)Q1:《茶馆》是谁写的?A1:《茶馆》是由老舍(骆宾王)所著的一部话剧作品。
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和话剧家,其作品多以社会现实主义为主题。
Q2:《茶馆》讲述了什么故事?A2:《茶馆》是一部以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一家茶馆中生活和命运的变迁为背景的戏剧作品。
通过茶馆内的各种角色和对话,展现了中国社会历史上的各个阶层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Q3:《茶馆》的主题是什么?A3:《茶馆》主要探讨了社会的不公正、贫富悬殊和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表现不同层次人物的生活境遇和对话,老舍传达出对社会不平等、人性之恶和家国命运的思考与抨击。
Q4:这部作品的意义是什么?A4:《茶馆》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和人性启示的作品。
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刻画和故事背景的设置,它有力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历史中存在的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品呈现了对社会现实的直书直言,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Q5:《茶馆》中哪些角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A5:《茶馆》中的角色众多,各具特色。
但其中一些备受关注的角色包括:王利发,一个曾经富有却沦落到茶馆做小角色的人;王珍珠,茶馆老板娘,代表了中国妇女在封建家庭中的压迫和奋斗;招妓李白花,代表了社会底层人士的无助和困境。
3. 结论:《茶馆》作为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以其深刻社会批判和人性启示的特色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通过阅读和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人性的多面性。
《茶馆》是老舍(骆宾王)先生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和人性启示的话剧作品。
作品以北京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生活在茶馆中的人物,揭示了中国社会历史上各个阶层与个人命运的交织,展现了社会的不公正、贫富悬殊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作为整个剧本的主线,茶馆的角色和故事为观众展现了社会的矛盾和困境。
在这里,社会底层人士困顿于生存的边缘,而上层人士却因有钱有势而纵横捭阖。
《茶馆》阅读答案
![《茶馆》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d465b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d.png)
《茶馆》阅读答案
《茶馆》是现代⽂学家⽼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初载于巴⾦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编在此整理了《茶馆》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茶馆
⼩⽜⼉搀着庞太监⾛进来,⼩⽜⼉提着⽔烟袋。
庞太监哟!秦⼆爷!
秦仲义庞⽼爷!这两天您⼼⾥安顿了吧?
庞太监那还⽤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您聪明,⼆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提!
庞太监太客⽓了吗!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爷!您⽐做官的还厉
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不能那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仙过海,各显其能吗!哈哈哈!
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语)哼,凭这么个⼩财主也敢跟我逗嘴⽪⼦,年头真是改了!(问王利发)刘⿇⼦在这⼉哪?
王利发总管,您⾥边歇着吧!……
《茶馆》阅读题⽬:
8、如果请你⽤⼀个短语来概括这个选段的内容,你会⽤。
9、品读画线句,想象⼀下庞太监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并⽤⼀两个词语概括出来。
10、请分析在这场对话中,秦仲义的台词所反映的这个⼈物的性格特点。
《茶馆》参考答案:
8、秦庞交锋(意思正确即可)
9、盛⽓凌⼈;有恃⽆恐(词语可不同,概括准确即可)
10、不卑不亢、针锋相对。
高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727f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e.png)
高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第一篇:《茶馆》散文题目:《茶馆》中的主题和意义茶馆,作为王朔先生的《茶馆》的主要背景,是一个庸常而又生活鲜活的场所。
在这个特殊的空间中,通过茶馆老板王胖子和茶客们的对话与争论,展现了对历史、政治、社会现实等众多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主题: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探寻《茶馆》以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深刻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动荡。
茶馆里的茶客们是具有不同身份、不同阶层背景的人物,他们在茶馆中用他们各自的故事和命运,勾勒出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
茶馆是一个时间节点,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人们是如何靠近和远离的,同时也凸显了历史进程中那种强烈的变迁感。
与此同时,散文还通过茶客们的对话揭示出人性的真实和复杂。
每个茶客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命运,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各异,有的追求权势和利益,有的憧憬自由和平等,有的犹豫不决,有的悲观失望。
这种对人性的多元展现,使得散文更具深度和思考的空间。
意义:探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茶馆》这个散文作品意在通过茶馆这个特殊的场所,展现出社会与个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茶客们在茶馆中的对话往往是锋利而扎心的,他们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冷漠的态度都显露无遗。
茶馆的主人王胖子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沉默的见证者,他通过观察和倾听,掌控了故事中的中心。
这种探讨社会与个人关系的方式,让读者不仅仅看到了茶客们的命运,更能体验到他们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
茶馆成为了一个微观的社会,通过这个小小的茶馆,读者能够对整个社会进行思考和反思。
第二篇:《记忆的秋千》散文题目:《记忆的秋千》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记忆的秋千》这篇散文,以作者彭天奇的回忆为线索,展现了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时间的感慨。
在作者的故事中,秋千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着美好的过去,以及不可逆转的时间流逝。
主题:记忆的珍贵和时光的流逝《记忆的秋千》中的主题体现了对记忆的珍贵及时间的流逝的感慨。
作者通过童年时和兄弟一起玩耍的记忆,表达了自己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2013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包括《茶馆》)考前强化训练(选择题)
![2013江苏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包括《茶馆》)考前强化训练(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9aec96125c52cc58bd6bed9.png)
高三语文名著阅读考前强化训练(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
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
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
(《家》)B. 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
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
”各路诸侯共讨董卓。
董卓派华雄迎战。
华雄连斩两员盟军猛将。
关羽毛遂自荐,愿取华雄性命。
袁术、曹操对此反应不一,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二人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C. 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
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她悲痛欲绝。
(《欧也妮·葛朗台》)D. 华雄被关羽斩了之后,吕布亲自出马,无人能敌。
关羽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张飞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
刘备也上来助战,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
吕布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
(《三国演义》)E. 葛朗台推门进来,一眼就盯住了那闪亮的东西。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欧也妮同情堂弟的破产,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他作去印度的盘缠,查理回赠给他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
守财奴葛朗台看到金子就发狂。
(《欧也妮·葛朗台》)2.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A. 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
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
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58c466011ca300a6c3907c.png)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想看答案点审阅--显示所有批注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 言简意赅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选择: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选择: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答案:4. 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
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茶馆阅读题及答案
![茶馆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24ff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5.png)
茶馆阅读题及答案茶馆这篇文章主要是说老百姓爱国,可是代表国家的政府却不爱老百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茶馆》阅读原文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茶馆》阅读原文秦仲义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
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知怎么又变成了逆产。
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王利发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
卖茶不行啊,开公寓。
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常四爷盼哪,盼哪,只盼谁都讲理,谁也不欺负谁!可是,眼看着老朋友们一个个的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我呀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松二爷,我的朋友,饿死啦,连棺材还是我给他化缘化来的!他还有我这么个朋友,给他化了一口四块钱的棺材;我自己呢?我爱咱们国家呀,可是谁爱我呢?看(从筐中拿出些纸钱)遇见出殡的,我就拣几张纸钱。
没有寿衣,没有棺材,我只好给自己预备下点纸钱吧,哈哈,哈哈!秦仲义四爷,让咱们自己祭奠祭奠自己,把纸钱撒起来,算咱们三个老头子的吧!王利发对!四爷,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喊喊!《茶馆》阅读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戏的内容和意义。
2.概括归纳秦仲义、王利发、常四爷这三个人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3.对这一幕所反映的时代和三个人共同的思想情绪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解放前夕,三人都充满了绝望情绪。
B.抗战刚刚胜利,他们充满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C.日本投降不久,三人都充满了绝望情绪。
D.解放前夕,他们充满了不平、懊恼和愤慨。
4.“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不叫我活着呢?”对这句话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王利发自己的自白是对国民党统治的愤怒控诉。
B.这是王利发对自己悲惨命运的生动概括。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https://img.taocdn.com/s3/m/291806fde009581b6bd9eb72.png)
《茶馆》一、主要内容【主题立意】1.《茶馆》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一部茶馆,埋葬了三个时代2.反映人民与旧社会的矛盾冲突。
3.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4.如果像王利发这样一个一心想当社会的顺民的人都不能存活在这个社会,说明这个社会也没有再存活下去的理由了。
【故事情节】(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岁的庞太监当老婆。
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工”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茶馆地点未变,只是前半部分卖茶,后半部分却改成了出租的公寓;茶座也今非昔比,一律是小桌和藤椅,桌上还铺着漂亮的桌布。
此外,那时装美人的外国香烟的广告画,已经取代了前清时代醉八仙画轴和财神龛,……这一切都显示出茶馆主人力图通过“改良”来振兴茶馆的愿望。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李三因为多年来工钱不涨,事情越来越多而埋怨;宋恩子、吴祥子已经换了庄家,但仍然不断来勒索钱财;刘麻子这次来做一个专卖,就是帮逃兵老林与老陈买一个共用的老婆,但是没有成功,因为先是康顺子来找他算账,正在刘麻子识破他们是逃兵要分他们的现洋的时候,来了大令,三人被怀疑为逃兵,全部被杀头。
茶馆(选场)阅读答案
![茶馆(选场)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b09617376baf1ffc4fadae.png)
茶馆(选场)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茶馆王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唐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你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您贵庚是……王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掌柜向他们打招呼。
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
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
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
他们自带茶叶。
茶沏好,二位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
】松您喝这个!常松好像又有事儿?常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德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德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常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德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
王掌柜急忙跑过来。
】王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
德爷,您后边坐!【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
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你要怎么着?德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马二德子,你威风啊!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马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德【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
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注释】《茶馆》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作品从1898年戊戌政变写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茶馆的兴衰描写了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鞭挞了旧社会三个不同时代的罪恶,同时也为新社会的到来透露出了信息。
该剧人物语言质朴、简洁、生动、含蓄,极富于性格化和幽默性。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https://img.taocdn.com/s3/m/7442ed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e.png)
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茶馆》一、主要内容【主题立意】1.《茶馆》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了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一部茶馆,埋葬了三个时代2.反映人民与旧社会的矛盾冲突。
3.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4.如果像王利发这样一个一心想当社会的顺民的人都不能存活在这个社会,说明这个社会也没有再存活下去的理由了。
【故事情节】(1898年)戊戌变法那一年。
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年轻力壮为人正直的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说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二德子之流在营里当差的.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吴恩子和宋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15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岁的庞太监当老婆。
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则杀气腾腾地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工”这表明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
茶馆地点未变,只是前半部分卖茶,后半部分却改成了出租的公寓;茶座也今非昔比,一律是小桌和藤椅,桌上还铺着漂亮的桌布。
此外,那时装美人的外国香烟的广告画,已经取代了前清时代醉八仙画轴和财神龛,……这一切都显示出茶馆主人力图通过“改良”来振兴茶馆的愿望。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李三因为多年来工钱不涨,事情越来越多而埋怨;宋恩子、吴祥子已经换了庄家,但仍然不断来勒索钱财;刘麻子这次来做一个专卖,就是帮逃兵老林与老陈买一个共用的老婆,但是没有成功,因为先是康顺子来找他算账,正在刘麻子识破他们是逃兵要分他们的现洋的时候,来了大令,三人被怀疑为逃兵,全部被杀头。
高中语文茶馆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茶馆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517fe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2.png)
高中语文茶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茶馆》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曹禺答案:B2. 《茶馆》的背景设定在哪个历史时期?A. 清朝末年B. 民国时期C. 解放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B3. 以下哪个角色不是《茶馆》中的人物?A. 王利发B. 常四爷C. 祥子D. 秦二爷答案:C4. 《茶馆》中,王利发的茶馆经历了几次变迁?A. 一次B. 两次C. 三次D. 四次答案:C5. 《茶馆》中,常四爷的最终结局是什么?A. 被杀B. 自杀C. 病死D. 被流放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茶馆》中,王利发的茶馆最初是开在_________。
答案:北京城7. 《茶馆》中,秦二爷的绰号是_________。
答案:秦二世8. 《茶馆》中,王利发的儿子名叫_________。
答案:王大栓9. 《茶馆》中,常四爷的孙子名叫_________。
答案:常贵10. 《茶馆》中,王利发的茶馆最终被_________所取代。
答案:人民公社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茶馆》中王利发的性格特点。
答案:王利发是《茶馆》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
他精明能干,善于经营,但同时也胆小怕事,不敢得罪权贵。
他对于茶馆的经营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但面对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他显得无能为力,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茶馆被时代所淘汰。
12. 请简述《茶馆》中常四爷的形象。
答案:常四爷是《茶馆》中的一个关键角色,他是一个正直、善良、有骨气的老人。
他曾经是清朝的一名官员,但因为不满清朝的腐败和无能,选择辞官回家。
他对于茶馆中的各种人物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评价,他对于社会的不公和黑暗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批判。
他的形象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反抗。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茶馆》中,王利发的茶馆经历了三次变迁,请论述这三次变迁分别代表了什么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
2013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
![2013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https://img.taocdn.com/s3/m/7a37fbd926fff705cc170a18.png)
2013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一、《茶馆》梗概《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
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
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
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
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
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二、人物形象分析《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73fd4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e.png)
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老舍《茶馆》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茶馆(节选)老舍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
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
“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
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
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
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
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
“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
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
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
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几个打炮,明几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a9ac54cee06eff9aef807d2.png)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语文Ⅱ(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19.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20. 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2分21.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
(2分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 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 《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 《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 《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23. 简答题(10分(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2013江苏高考名著阅读 《茶馆》解析
![2013江苏高考名著阅读 《茶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24d4c56f1aff00bed51e51.png)
2013江苏高考名著阅读《茶馆》一、《茶馆》阅读检测题第一幕中,_______曾做过国会议员,现在裕泰茶馆天天念经。
康顺子和康大力是_______关系。
3、常四爷因为_______而坐了一年多的牢房。
4、唐铁嘴后来不抽大烟,改抽_______。
5、王利发的妻子是_______。
6、裕泰茶馆的门面房的所有者是_______,后来投身实业救国。
7、第一、第二、第三幕时间分别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8、烂肉面是第_______幕出现的面食9、刘麻子是_______而死的。
10、第三幕中,假若有什么突出惹眼的东西,那就是“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了,在这些条子旁还贴着_______的新纸条。
11、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 。
下列人物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⑤吴祥子⑥刘麻子⑦宋恩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巡警⑾老林⑿老陈A、①②④⑤/⑦⑨⑾/③/⑥⑧/⑩⑿B、①②③⑨/④/⑤⑦⑩/⑥⑧⑾⑿C、①②③/④⑾/⑤⑦⑧⑩/⑨⑿D、①③/②/④⑾⑿/⑤⑥⑦/⑨⑩⑧12、裕泰茶馆惟一没变的是什么?王利发为什么对此不加以改变呢?13、《茶馆》中,王利发为了让茶馆生存下去,进行了哪些改革?《茶馆》检测答案崔久峰母子大清国要完白面王淑芬秦仲义7、1898 年戊戌变法袁世凯倒台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第一幕逃兵就地正法10、茶钱先付11、B12、“莫谈国事”的纸条没变。
在黑暗统治下,老百姓没有言论自由,王利发怕惹火上身。
13、(1)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2)用小桌和藤椅替代以前的茶座或铺上了桌布,用美国的广告画替代了醉八仙大画(3)用唱戏来招揽客人(4)打算请女招待(5)增加了“茶钱先付”的字条。
二、简答题:1、简析《茶馆》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王利发是个继承祖业的小业主。
其性格特征是胆小自私、谦恭周到。
江苏高考 名著茶馆复习资料
![江苏高考 名著茶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ceb9ef941ea76e58fa044b.png)
名著《茶馆》导读情节梗概《茶馆》三幕剧的内容分别发生在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晚清末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胜利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
剧本通过茶馆的兴衰和经由茶馆反映出来的人情世态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揭露了旧中国的腐败没落,它所埋葬的不只是王利发等人毕生追求的事业,而是三个腐朽的时代。
第一幕描写了戊戌变法失败后,社会日趋黑暗,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茶馆掌柜王利发是剧中主要人物。
父亲早亡,年纪轻轻就接替父亲作了茶馆掌柜。
他精明能干,为人处事始终按父辈们遗传下来的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尽量讨人欢喜。
可是,到了也没能落个好。
那时,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乡下人难以糊口,只好卖儿卖女。
在公共场所没有言论自由,人们连大气都不敢出。
常四爷虽说身为旗人,但生性耿直,胸怀一片爱国之心,他看到晚清末落,朝廷黑暗,便说了一句“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就被衙门办案的人抓去,冤坐了一年多的大牢。
而那些依附于帝国主义的洋奴和清末封建势力的走狗却春风得意,骑在人民头上胡作非为。
刘麻子品行恶劣,专靠贩卖良家妇女大发横财。
吴祥子专充特务打手。
庞太监仰仗宫中势力,狐假虎威,一些地痞、特务也都惧怕他三分,甚至不惜代价对他巴结奉承。
他发了财后,一心想娶个老婆,刘麻子花十两银子从乡下买来一个大姑娘,40岁的庞太监娶了15岁的康顺子。
这个庞太监凶狠毒辣,对康顺子百般虐待,不打即骂。
第二幕描写袁世凯死后的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府更加腐败,黑暗的统治使人民陷入深重灾难之中。
由于帝国主义支持军阀混战,战乱中的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茶馆王掌柜也难逃厄运。
他总想改良,目的是想让自己的茶馆更加兴旺起来。
他觉得光靠卖茶水是发不了财的,就在后院出租公寓。
可是好景不长,公寓被迫停租。
又添评书,但并不叫座,他又想方设法招进女招待,结果还是没给茶馆带来一点运气。
经过一番“改良”,茶馆还未开张,侦缉特务、巡警、兵痞就接踵而至,敲诈勒索,历来胆小怕事的王掌柜深知惹不起他们,有气只能往肚子里咽,表面还得笑脸相迎,甚至还给北洋军阀的大兵、巡警送钞票,给特务递腰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茶馆》阅读材料《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
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在西欧的一些国家演出时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人物形象分析一、《茶馆》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
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表现了旧中国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
1.王利发这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
他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时,正值年富力强,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经营茶馆的生意,也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
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我们在看第二幕中他对巡警的敲诈巧于应付,对自己公寓的房客崔久峰,能很耐心地倾听他的牢骚,尽管他不一定懂,但也不时地说些逢迎的话。
作为商人,王利发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
比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也同情,但是很有限度。
在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面前,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的王利发尽管善于经营、善于改良,也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
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的却十分含蓄,比如当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
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事的小商人,最终也没有逃脱自己破产的命运,当茶馆被人霸占后,他悬梁自尽。
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的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他揭露了旧制度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时代的不合理。
2.常四爷常四爷是旗人,在清朝时能吃官家钱粮。
但他对腐败的清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
第一幕中因说一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监狱。
出狱后曾参加义和团,后靠卖菜为生。
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
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们不服软。
当王利发正愁要关城门了,还没买菜时,是他送来了咸菜和鸡,第三幕中他还为松二爷化缘买棺材。
但最后自己也穷困潦倒,拣来别人撒剩的纸钱,作为对自己将来的祭奠。
他绝望地喊道:“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绪。
3.松二爷他是旗人,胆小而懒散。
清朝灭亡前过着游手好闲的生活,整日喝茶玩鸟。
民国时期“铁杆庄稼”的待遇没有了,但又不愿自食其力,仍旧留恋过去的生活,宁愿自己挨饿,也要喂鸟。
最后终于饿死。
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刘麻子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第一幕中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太监庞总管。
第二幕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
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5.秦仲义他是个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财大气粗,自命不凡,对穷苦人很少同情,考虑着多赚钱,想搞实业救国。
他对清王朝的统治存在着阶级本能上的对立,在与庞太监的对话中,软中有硬,绵里藏针,表现了新兴阶级的一种挑战和锐气,从而真实地揭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
二、《茶馆》表现了特殊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茶馆》的“新尝试”还在于它所采用的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
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的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
剧中人物仿佛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道必然地运行。
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
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守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过于追究他们个人品质的某种邪恶之处,老舍把矛盾的焦点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在第二幕中,李三抱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而刘麻子、唐铁嘴等人也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产物。
这种近乎“无事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三、《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和巧妙的衔接与穿插茶馆这一幕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口中说着他们自己的事情。
比如松二爷的上场表现封建遗老的败落。
刘麻子的出场表现地痞流氓的交易。
就是起贯穿作用的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场戏,只是在茶客的交往中表现自己。
因此,该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
这无数个横断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渐展开。
人物众多,分散的人物、分散的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关键是衔接得巧妙。
在第二幕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
例如一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长,可话越来越多,引出了王淑芬与王利发的口角。
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要关城门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铺垫。
这样环环相扣,使每一个情节线索既清楚又连贯。
四、戏剧语言戏剧的文学性还表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老舍不仅是语言大师,而且是语言艺术理论家。
他论戏剧的文章几乎每篇都讲到语言问题。
他对戏剧语言的要求首先是性格化。
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而不应该变成剧作者的广播员,这就是性格化。
性格化对剧作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剧本不像小说那样有叙述人的语言,而只有人物语言。
人物语言必须符合说话者的身份、经历、地位、性别、年龄特征、个性习惯。
老舍写北京市民,由于对人物了如指掌,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十分熟悉,所以通常只有寥寥数语,就让观众不仅了解说话者的身份,而且了解他当时的心态和环境,真所谓是“话到人到”,闻其声如见其人。
老舍对戏剧语言的第二个要求是通俗易懂,而又富有诗意。
戏剧语言不能过分文雅。
因为小说中的语言还可以容人细细去揣摹、体会,而舞台上的语言要立竿见影发生效果,所以戏剧语言既要俗(通俗易懂)又要富于诗意,才是好语言。
老舍自己写的戏剧所用的几乎均是清浅明白、自然流畅的北京人日常语言。
别人嫌弃“大白话”,他却“充分地信赖大白话,即使是去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运用术语与名词”。
当然,他运用“大白话”时,并非全部照抄,而是经过加工提炼,所以才显得念出来就能被听懂,同时又富有诗的魅力。
老舍对剧本语言的第三个要求是“必须有味道,令人越捉摸越有意思,越有趣”。
可是这种生动风趣的语言,在舞台上很难遇到,当时人们只求说得对,而不太要求说得既对又精彩,既正确又风趣。
这个特点在老舍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五、茶馆情节概括《茶馆》主要写的是中国历史社会生活,旧社会人们的生活,他的社会背景是从戊戌维新后写起的,直到抗日胜利,历时近半个世纪。
作品通过北京一个大茶馆的兴盛和与有关人物的升沉变化的叙写,侧面反映了这段时间的中国社会现实,并揭示了黑暗腐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必然要被推翻被埋葬的历史规律。
其中三幕话剧,每一幕都承担了一个“埋葬”任务,作者也巧妙的应用了“埋葬三个时代”,刚巧与当时的三个统治时期相一致——中国所经历过的清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三个统治时期。
剧本第一幕写的是戊戌政变后的清朝时代。
剧本通过政变后的一天在茶馆中发生的人和事,体现出这个时期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状况:特务、打手任意打人捕人,栽赃诬陷;就连太监都是一幅盛气凌人的样子,甚至荒唐的要娶老婆;帝国主义者在大肆倾销货物、贩卖鸦片、在幕后操纵封建官吏。
一些经济上困难的老百姓沦落到卖儿卖女。
政治上毫无人身权力就要挨打受辱。
这个时代就如剧中人所说的“你完啦!”剧本的第二幕的开始时,是经过十几之后,中国进入了更悲惨的第二个时代,也就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剧本第二幕反映的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辛亥革命虽然将清朝帝国送进了坟墓,但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因此安定和进步,胜利果实落入了反动军阀手里。
帝国主义列强趁袁世凯刚死,群龙无首,政局混乱之际,各各支持自己的代理人,大打内战,形成互相乱打、不讲理的局面,而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
特务、走狗比早年更加猖狂。
同样在于路茶馆里,照样有大批的人在战祸中流离失所,男女难民乞食街头,无辜的学生被抓走。
连那曾经生意兴隆的王掌柜,现在也厄运临头。
茶馆“改良”后还没开张,巡警、特务、散兵游勇就接二连三的趁火打劫。
都说明这个社会是恶人的天堂,人民的地狱。
它与满清一样注定要被埋葬。
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统治下的北京城里的惨况。
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
可是前门赶走了狼,后门又进了虎。
日本侵略者刚走,国民党就接踵进了北京城。
它们经济上已接受“逆产”为名,大肆搜刮人民财产,掠夺民脂民膏;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疯狂反共反人民。
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剧本以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了以沈处长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水火不相容的阶级矛盾。
剧中的沈处长是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委员、宪兵司令部的处长。
它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条凶恶走狗,是一个集官吏、流氓、强盗与医生的恶棍。
它作为管理、强盗,既可以接受秦仲义的“逆产”,又可以抢夺王利发的茶馆;作为流氓,他除了本人花天酒地外,还是“花花联合公司”的董事长,专门经营北京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买卖青年妇女的勾当。
从这个人物可以看来,当时的社会的黑暗。
此外,剧中写了大批特务、打手、流氓、地痞之类的人,虽然他们的身份职业不同,但无一例外不是统治阶级的走狗和奴才。
他们虽然都是社会残渣,但比当时社会上任何善良正直的人生活得都好,也比他们的父辈更有“出息”。
正如小唐铁所说;“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在群魔乱舞、鬼蜮横行的同时,广大人民以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更加灾难深重。
学生无端遭受毒打;教师穷得吃不饱肚子;名厨师找不到工作,只好去给人满为患的牢狱里做饭;名艺人混不到饭吃,好东西都失传了。
尤其是茶馆主人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这三个同病相怜的老朋友碰在一起,他们一腔悲愤无处发泄,为了悲悼自己的不幸,三个老人异常悲伤地自撒纸钱,自唱葬歌,来了一个自奠自葬。
这个场面含义也非常深奥,作者在让他们埋葬自己的同时,也埋葬了万恶的时代。
在这一幕里,作者除了“埋葬”之外,还通过康顺子、王大栓、周秀华等人投奔游击队等情节,展现了中国人民不愿做奴隶的光明前景,中国将走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戏剧舞台上首屈一指的杰作,其突出之处在于,在与时代“共名”契合的同时,作家调动了丰富的生活资源,展现出了一副旧北平社会的浮世绘,通过“茶馆”这样一个小小的角落,表现了五十年来中国历史的变迁。
在当时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中,它是将《死水微澜》式的民间叙事模式发挥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六、情节赏析《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赴,在这三个场赴中,一方面描绘了北平风俗的变迁,另一方面三个旧时代共同表现出政局混乱、是非不分、恶人得势、民不聊生的特点,黑暗势力越来越蔓延,整个社会表现出不断衰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