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用学的角度看翻译

一、引言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语用科学的研究发展迅速,学派纷起,新论迭出,这些新的语言学理论运用于翻译领域,对翻译这一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视,使翻译理论研究也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最近形成的语用翻译观便是其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语用翻译观的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翻译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语用学与翻译随着社会的广泛发展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加深,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译者若想翻译出使人赞服的文章,真正体现出原作的思想和意图,只停留在作者表面的言语上去实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已经远远不够。可以说,缺乏语用知识的翻译是失败的翻译,至少是不完美的翻译。所以,译者一定要走出文字表面,渗入到原作的字里行间,借助于各方面的语用知识来完成原文向译文的等效转换。

1.语用学及其语用功能。何自然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997)中指出“语用学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可见,交谈者要达到真正的理解,必须明白对方隐含的交际意图,这主要靠语言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及习惯来体现。

2.翻译及其理解过程。翻译同样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通

常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而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这一活动中最关键、最基础的一步。语用知识可以帮助翻译者透

彻理解原文,为翻译的转换和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仍然需要靠语用知识。文学作品的潜在接受者通常是本民族的读者,作家在写作时并没有考虑到文化接受者的语用背景,因此,最容易因缺乏语用知识而导致译者的误解与误译。

3.在翻译中传达语用意义的重要性。早在20世纪70 年代,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就注意到语用学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并把它运用于翻译研究。他在《语言与翻译》(1975)中提出了语用意义的传达问题,并把“语用意义”分为四种类型:1)词的修辞特征;2)词的语域;3)词的感情色彩;4)交际功能任务。巴氏指出:“在对比不同语言的词汇单位时,语用意义的差异比所指意义的差异更为常见。”因此,在翻译中传达语用意义至关重要。

三、语用翻译

近十年来语用学与翻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以至出现了“语用翻译”这样一种翻译新论。

由Leo Hickey 主编的论文集《翻译语用学》(1988),收集了13 位作者从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文章,包括言外功能、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用前提等,几乎囊括了语用学的所有方面。文中,他们涉及到的翻译问题包括原文译文的意图及达到的手段;译者如何与读者合作,跨文化差异与克服的途径;翻译中的礼貌与关联,等等。

1. 语用翻译观的基础。语用翻译观的基础是把翻译看作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用翻译是在对原作语句中交际意图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用“功能对等”的方法在译语中再现原作的语用作用力,它是超越某一层次对等的翻译。是从宏观上把握原文接受者与译语接受者语

用知识的差距,并采用适当的手段在译语中弥补这一差距,达到语用上“等值”的翻译。

语用翻译是一种强调语用等效的翻译理论。它不仅为各种翻译技巧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还可有效地解释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一些翻译悖论,如规化与异化、直译和意译等问题。但在翻译这个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传播也是翻译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再现原文文化特色应该始终是翻译的头等大事。

2. 语用翻译的策略。语用翻译的策略,是指在语用翻译的过

程中,为使译文达到最好的效果,译者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因文化、习俗、思维方式等带来的各种障碍,造成原文的不可译性,这就需要译者开放思路,灵活应变,根据具体情况,仔细分析,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获得最佳效果。

(1)语用分析 ( pragmatic analysis )。所谓“语用分析”,是指通过语用学的思考,对语言的交际意义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之一,旨在了解和确定讲话人与所讲话语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旨在把握语言符号与使用该语言符号的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常常表现为讲话人的感情、态度、情绪、意念等。对这种无形的、软性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的把握和了解,在翻译时也至关重要,理解原文的过程中要加以注意。

(2)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应该以原作者的交际意图的正确传达和译语接受者正确的理解为准。将语用潜力再现出来是语用翻译的最终目标。柯米萨罗夫在对翻译的结果― 译文的质量进

行评价时,把译文接近原文的最高等级叫做“对等翻译”,这是指满足所有指定等值翻译。译者必须在译文中做些改进以进行补偿:1)为译文加入欠缺的背景知识信息;2)把原文的情感作用力传达到接受者,即特殊的联想意义的成分;3)

针对具体接受者或在具体情景下力图保障期望的语用作用力;4)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完成所谓的“超翻译任务”。

四、语境关联在翻译中的应用

近年来,语用学领域里对翻译影响较大的是关联理论,关联理论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关联理论认为,对交际者意图的理解,即是搜索话语的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 ),即满足两个条件:1)推理所得结论即不耗费不必要的努力;2)又能够产生足够的语言效果。

赵彦春在《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一文中用下面的公式说明了三者的关系:关联性(R)=语境效果(C)/推理努力(E)可见,在同等的条件下,语境效果好,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越差,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大,关联性就越弱。译者的任务就是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行为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受体,即把译者自己的理论传送给受体。

关联理论强调语境效果,翻译也可以通过关联来获得最佳语境效果,译者找出原文与语境的关联,对相关信息进行合理推理,从而正确理解原文的用意,用明确的方式再现出来。

五、结语

语用翻译观已超出以往研究纯语言意义的翻译观点,而把语用翻译纳入跨学科研究与跨文化交际这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从语用学角度来认识翻译的社会功能,并以语用对等为原则进行翻译转换,是克服文化障碍的有效途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考虑原文,特别是要把语用的各种知识运用到翻译的全过程,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