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合集下载

麻疹11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分析

麻疹11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分析

麻疹115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病例分析摘要2008~2010年收治麻疹患者1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发病特点临床表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施行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多,各地麻疹病例呈上升趋势。

现将近年来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2010年收治麻疹患者11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传染病学》麻疹临床诊断标准[1]。

住院病例行常规血、尿、便、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等检查,并抽血送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麻疹IgM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115例患者中,男60例,女55例,男女之比为1.2:1.1;年龄1个月~48岁,其中1~8个月者16例(13.9%),8个月~5岁为56例(48.7%),5~14岁为14例(12.2%),14~18岁10例(8.7%),18岁及以上者19例(16.5%)。

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22例,未接种者例69例,接种史不详者24例。

1~3月份24例,4~6月份74例,7~9月份10例,10~12月份7例。

发病到入院天数1~12天,平均3.1天。

临床特征:115例住院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大部分38.2~40.5℃,热程3~10天。

其中104例(90.43%)患者有咳嗽、流涕、打喷嚏、咽部充血等其他症状。

Koplik斑阳性62例(53.91%)。

所有患者均出现充血性斑丘疹(100%),其中109例(94.78%)患者有典型出疹及消退顺序,出疹时间平均为4.8天,皮疹消退后均有浅褐色色素沉着。

发热2天内出疹14例,4天出疹98例,发热5天后出疹3例,97.39%的患者在发热的4天内出疹。

退疹时间4~11天,平均5.42天。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计数>10.0×109 /L者29例,<4.0×109 /L者11例,余正常。

2014年中国麻疹的流行病学和四种麻疹病毒基因型H基因特征分析

2014年中国麻疹的流行病学和四种麻疹病毒基因型H基因特征分析

2014年中国麻疹的流行病学和四种麻疹病毒基因型H基因特征分析目的对2014年全国麻疹报告确诊病例流行病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全国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对2014年全国麻疹报告确诊病例进行空间分析,了解麻疹发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空间面积单元(省为基本单元)间疹发病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和探索热点;分析2014年全国麻疹病毒野毒株基因型特征分布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2013-2014年引起中国大陆4起麻疹暴发疫情的四种基因型(包括H1, B3, D8, D9)麻疹野毒株的血凝素蛋白(H)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特征,为预防控制本土和输入性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分析中国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流行病学数据。

ArcGis软件导入省基本单元的shp地理数据,属性表通过地理行政编码连接相关外部excel数据表,导入病例数,发病率等分析指标,再导出该图层所有要素;使用Geoda软件创建权重矩阵,利用单变量分析指标分析面积单元的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使用SatScan软件以市为地理单位,天为时间单位,进行时空扫描,探索热点区域。

麻疹病原学常规监测数据分析方法,按照用于基因型鉴定的450bpN羧基末端模板目的片段,使用sequencher软件对测序的麻疹野毒株原始序列进行剪切。

再用WHO推荐的26株A-G基因型毒株序列和Shanghai-191及4株中国H1基因型共31株作为参照株,再用Mega5.0软件对2014年全国31省分离到的麻疹毒株构建亲缘性关系树进行基因型鉴定和挑选2014年毒株库中具有时间和空间代表性的29株Hla基因亚型代表株及输入基因型(B3.D8、D9和G3)的N基因羧基末端450bp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了解全国麻疹毒株2014年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选择2013-2014年中国大陆本土麻疹病毒流行株H1基因型和三株输入性基因型麻疹病毒株D8,D9和B3各一株,提取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出H基因编码区全长基因片段(1854bp),并对扩增出的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

沈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沈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维普资讯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 0 0 8年 2月第 2 2卷第 2期( 总第 2 6期) 6
沈河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分析
常 虹 ① 唐 岩②
关 键 词 麻 疹 流行特征 接 种 发 病 率
[ 图分 类 号 ]R 1 . 中 5 1 [ 献 标 识 码 ]C 2 文 [ 章编 号 ] 10 — 6 X(0 8 0 — 0 3 0 文 0 15 8 20 )2 0 5 — 2

目前 社 区卫 生 服 务 中心 正 积 极 开 展 社 区 卫 生 全 科 团 队 建 设 ,在 “ 以条 为主 ” 向 “ 以块 为 主” 的 工 作模 式 转 换 过 程 中 . 必 然 会 遇 到 各 种 问题 。建 议 继 续 加 强 团 队 人 员 综 合 培 训 . 提 高 公共 卫 生人 员 的综 合 防 治素 质 和全 科 医生 、社 区护 士 、防保
抓 手 ,将 “ 以人 为本 ” “ 防为 主 ” 的理 念 在 传 染 病综 合 防 、 预 治 工 作 中充 分体 现 出来
3 . 继续 加 强 爱 国 卫 生 工作 4
信 息 的透 明度 。建 议 政 府 对 流 动 人 E弱 势 群 体 给 予 更 多 的 健 l
康 促 进 支 持 ,加强 财 力及 物 力 的投 入 同时 建议 人 大 、政 协 定 期 视 察 ,监 督管 理 .针 对 流动 人 E的传 染病 控 制 等 工作 .按 照 l
为进 一 步 了解 沈 阳 市 沈 河 区 麻 疹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探 讨 流 行 因素 ,研 究 麻疹 防治 策 略 ,我 们 对 15 - 2 0 9 8 0 6年 麻 疹 疫 情
资料 进 行 了 分 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疾病,本文将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探讨。

一、慢性荨麻疹的定义与诊断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每天发作或间歇发作,持续时间超过 6 周。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风团的出现、消退时间、伴随症状等。

同时,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荨麻疹性血管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

二、慢性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一)发病率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儿童发病率相对较低。

然而,近年来儿童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二)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女性患者的比例略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三)年龄分布慢性荨麻疹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但在中青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会有所降低,但老年人也可能患病。

三、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和诱因(一)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是慢性荨麻疹的重要病因之一。

患者体内可能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风团和瘙痒。

(二)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可能诱发慢性荨麻疹。

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

(三)食物和药物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蛋类等,以及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慢性荨麻疹的发生。

(四)物理因素压力、摩擦、冷热刺激、日光照射等物理因素也可能是慢性荨麻疹的诱因。

(五)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影响免疫系统,从而诱发或加重慢性荨麻疹。

四、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一)风团风团是慢性荨麻疹最典型的表现,通常为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

风团一般在数小时内消退,但容易反复发作。

麻疹(全)

麻疹(全)

传播途径
• 病毒随飞沫排出,主要经呼吸道直接传播。 病毒进入易感者鼻部而感染,经眼结膜也 可能侵入。麻疹病人住过的房间,病人迁 出后,经开窗通风半小时后即无传染性。 麻疹间接传播机会极少,但如被病人污染 的手巾、衣物等,在几分钟内接触易感者 (特别是进入鼻腔)仍可被传染。与麻疹 病人接触过的双手可能携带病毒,在短期 内仍可传染易感者。
典型麻疹
• 其他 可有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呕 吐、腹泻等症状。此外,胸背部可见 到类似风疹、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的皮 疹,数小时即消退的前驱疹。前驱疹 可能是一种病毒血症的表现。但有无 前驱疹,与出疹期的临床表现的轻重 和预后无明显关系。
典型麻疹
极期(出疹期) 从出疹到退疹一般3~5日。主要表现为 出现特殊皮疹,体温增高,全身症状 加重。
非典型麻疹
异型麻疹(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 异型麻疹,是出疹型麻疹的一种非典型麻疹,它不同于轻型和重型麻 疹,但又具有轻型和重型麻疹的部分表现及某些特殊表现。异型麻疹 潜伏期基本同一般麻疹(7~14日):临床主要特点有:①前驱期卡他 症状轻或无,发病突然和全身症状(全身乏力、肌痛、头痛、腹痛) 明显,预后良好;②无麻疹粘膜斑;③出疹期皮疹不典型,如皮疹出 现的顺序与正常相反,常为多形性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疱疹、 瘀点或瘀斑,偶见荨麻疹)伴四肢水肿;④肺部受损较常见,肺炎症 状轻重不一,肺部X线检查可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和/或胸腔积液, 双肺可见到小叶性、大叶性或节段性浸润等改变,病变可持续数日或 数周,甚至更长时间;⑤出疹期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沉增高,偶可 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现象;⑥恢复期血清血凝抑制抗 体明显增高可确诊,异型麻疹一般抗体达1:1000以上,而典型麻疹抗 体一般在1:160。 • 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再感染自然麻 疹。接种疫苗到发病时间,一般为6个月至6年,曾有报告相隔长达16 年者。

临沂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临沂市2004~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
q ai o t ei u ly ru i mmu i t n a r ig o titn ie acn t n t ey te g h nn h h c so et i t n nz i ,c ryn u n e s i v c iai i l ,srn t e ig t e c e k n cri — ao fd o m f
多, 6 . %(5928 )其次 为农 民和 民工 , 1 . %(6 /3 3 。结论 保 持 高质 量 的麻疹 疫 占 7 1 19 /3 3 , 占 12 2 72免疫 工作 ; 强儿 童入 学、 托查验 接种证 及补 种工作 ; 高监测 水平和 适 加 入 提 质量是 防控 麻 疹发病 的有效措 施 。 关键 词 : 麻疹 ; 流行 病 学特 征 ; 制措施 控 di1 .99ji n 17 —9 72 1 .40 1 o:0 36 / s .6404 .00 0 .3 .s
Ct f m 20 09 T e ni nei 2 0 a 1 .515 w i a t i e ep t 0y r i o 04t 2 0 . h c ec n 0 8w s 2 6/0 , h hw s h h hs i t a e s yr o i d c e g tn h s 2 a .
中图分类号 : 1 . R5 1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40 4 (0 0 0 —3 20 1 7 —9 7 2 1 )40 1 —3
EPI DEM I OL0I I G CAL HARACTERI TI F M E LE C S CS 0l AS S AND CoNT ROL EAS M URES I LI N NYICI ROM 0 4 TO 0 9 TY F 2 0 2 0
t n o al y 2 1 M eh d l h aao h pd mi e o t n u v y fme s si n i i rm i f o me se b 0 2. to sAlt ed t f ee ie crp rsa ds r e so a l Liy t f s t e n C y o 2 0 o2 0 r n lzd b ecit ee ie oo y Reu t 2 8 a e fme l r e re n Liy 0 4t 0 9 we ea ay e yd sr i pd milg . s l 3 3 c sso a e weer p td i n i p v s s s o

麻疹126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麻疹126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药饮 片治疗 。 在节约药物 资源降低医疗费用上 , 同样具有极为 重要 的意义口 】 。( 3 ) 加强 中药 注射剂使用的管理 , 医院定期对 中药注射剂 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临床药师要加强 中药注射剂 临床使用的指导 , 确保用药安全。
参 考 文 献
[ 1 】 唐镜波. 4 0 0 种注射剂安 全应用 与配伍. 郑州 : 河南 科学技术
中药注射剂 的有效成分及不 良反应与禁忌证有关 。
『 2 ] 吴永佩 , 焦雅辉 . 临床静 脉用药配伍与使用 指南. 北京 : 人 民
卫生 出 版社 , 2 0 1 0 :3 4 7 — 3 8 4 .
[ 3 】 彭晶玮 . 参与 临床会诊促 进合 理用 药的 实践与体 会 . 中国药 ) 加 强 中医理论 知识的学 习 , 特别 是西 医医师 ,
3 . 4 骨科不合理使用活血化瘀类 中药注射剂较多 : 如舒血 宁 注射液 、 丹 红注射 液 、 红花注 射液等作 为促 进骨折 愈合患 者 的常规用药。活血 化瘀 法在治疗骨科疾病 中的临床应用范围
用医技杂志 2 0 1 3 年5 月第 2 O 卷第 5 期
c a lMe J o u m l a o f P r a c t i d i c a l T e c h n i  ̄ u , 丛皇 Y 1 3 ,y Q ! : 2 Q
— —


4 9 9・
现象。临床使用时 , 溶剂 的选择要 以该 中药注 射剂 的使用说 明书为准。
师, 2 0 1 0 ,1 3 ( 2 ) : 2 7 2 — 2 7 3 .
3 . 6 其他 : 肿瘤科 不合理使用 活血化瘀 药 , 形 成 了症 与用药

麻疹12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麻疹128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临 床 研 究

麻疹 1 2 8 例 流行 病 学 与 临床 特 征 分 析
李廷 东, 肖迎军
【 摘
据 。方法
要】 目的 探讨麻疹流行病学的特征和临床特点 , 为认识麻疹和控制麻疹 的疫情 工作 提供科学 的理论依
对我市传 染病 医院 2 0 1 0年 1月 一 2 0 1 1年 1 月收治的 1 2 8例麻疹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分析其
【 关键词 】 麻疹 ; 流行病学 ; 临床特征 【 中图分类号 】 R 5 1 1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3 2 9 6 ( 2 0 1 3 ) 0 7 B一 0 1 0 4 — 0 2
麻疹是 由麻疹病毒引起 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 是 儿童最 常 存在显著差异 ( P< 0 . 0 5 ) 。 2 . 1 . 4 居住环境分 布 : 1 2 8例 患者 中 , 为本市 常驻人 口 1 3例 ( 1 0 . 1 6 %) , 流动人 E l 1 1 5例 ( 8 9 . 8 4 %) 。不 同居住环 境分 布 率存在显著差异 ( P< 0 . 0 5 ) 。 2 . 1 . 5 职业分 布 : 1 2 8例患 者 中, 散居 儿童 5 9例 ( 4 6 . 0 9 %) , 幼托儿童 4 1 例( 3 2 . 0 3 %) , 学生 l 5例 ( 1 1 . 7 2 %) , 农 民工 3例
2 . 2 . 2 病毒学检测 : 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学检查 , 其中免疫球
蛋白I g M 阳性 1 2 0例( 9 3 . 7 5 %) , 阴性 8例( 6 . 2 5 %) 。
2 . 2 . 3 皮 疹: 1 2 8例 患 者 中, 共 出现红 色斑 丘 疹 8 7例 ( 6 7 . 9 7 %) , 疹间皮肤可正常也可成片 , 自面部开 始至躯干 、 四

麻疹

麻疹

总结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见于8月-5岁儿童。病人是唯一传染源。
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将麻疹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典型 麻疹根据病程进一步分为三期。
麻疹粘膜班是麻疹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
出疹期重点是皮疹的形态、分布、及发热与皮疹的关系。恢 复期重点是观察色素沉着。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
预防
被动免疫:
• 体弱/未接种者,接触后5天内 IVIG 0.25ml/Kg im • 维持3~8W,应采取主动免疫
控制传染源:
•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 隔离期: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10天 • 接触麻疹的易感儿隔离检疫3W+被动免疫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 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出疹前后的5天 存在并发症者:出疹后10天
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 流行形式:周期性发病→散在发病
发病机制
麻疹 病毒
呼吸道上皮细胞 淋巴组织 血液 (2~3d) 单核巨噬系统 并发症 喉炎 支肺炎 TB恶化 脑炎 抑制细胞免疫
血液 (5~7d)
肝脾肾 胸腺 皮肤 消化道 黏膜 肺
结膜
• 患者停留房间通风并紫外线消毒半小时 • 患者衣物肥皂清洗、阳光暴晒 • 轻症患儿居家隔离
预防
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
• 了解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
效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 对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及时报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隔离观察
• 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麻疹典型皮疹
麻疹皮疹在
(出疹第三天)
手掌、脚掌的分布
临床表现:典型麻疹

麻疹监测培训

麻疹监测培训
上皮细胞。 (4)把拭子放入有外螺旋盖并装有2ml病毒运输
液的冻存管中。 (5)病毒运输液有商业成品可用。 注:合格病原学标本的基本要求:出疹后5日内采
集,冷藏运送,-70℃以下保存。
(三)尿标本
1.麻疹采集出疹前5天至出疹5天内的尿标本20~ 30ml。
2.尿中的脱落上皮细胞含有麻疹病毒,通常应在 24小时内离心。4℃,转速500g(约1500 rpm), 离心5分钟。
3.弃上清,并用2~3ml病毒运输液悬浮沉淀,置 于有外螺旋盖的冻存管中。
4.在离心悬浮沉淀前不要冷冻尿液。 5.尿液应收集在灭菌容器中,48小时内送达,送
达前应在2~8℃保存。 6.如果有风疹CRS患者(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采集
尿液。
50 ML ML
0 标本采集管(尿液、咽拭子)
离 心 管 ( )采 集 尿 液
• 注: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 日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 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二)病原学标本。 • 咽拭子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如下: (1)出疹当日至出疹后5日内采集。 (2)使用的棉拭子和试管等应灭菌。 (3)用无菌棉拭子适度用力在咽喉部擦拭,获得
•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以最快方 式快速报告,城市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24小 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病例报告
• 所有符合麻疹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均需网络直报。 • 完整、规范填报传染病报卡,不许缺项。现住址
、联系电话、发病日期、出疹日期一定要记录准 确,防止病例失访。
清。如果没有离心机,在室温下凝固分离血清, 或冷藏条件下放置,直到血清完全析出。 3.在无菌条件下,将血清移至外螺旋盖带垫圈的 无菌管中,避免吸到红血球。 4.血清标本运送前应在2~8℃保存,如果7日内 不能运送的,应置-20℃以下保存,避免反复 冻融。全血标本不能冻结。

麻疹(measles)病理改变及流行病学

麻疹(measles)病理改变及流行病学

【病理改变】麻疹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广泛的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即一种称Warthin-Finkeldey巨细胞,其大小不一(15~100μm),内含数十至百余个核,核内外均有嗜酸性包涵体,尤以胞浆内为多,电镜下包涵体内有排列整齐的病毒核壳体。

此种巨细胞广泛存在于全身网状内皮组织内,如淋巴结、扁桃体、胸腺等处;另一种称上皮巨细胞,主要存在于呼吸道上皮,也具有核内外嗜酸性包涵体。

这种巨细胞常可从上皮表面脱落,故可在分泌物中找到。

除全身淋巴组织增生外,呼吸道病变也甚为突出,自鼻咽至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肿胀、充血、淋巴细胞浸润,可找到上皮多核巨细胞,管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

肺呈间质性肺炎,肺泡壁细胞增生、浸润、水肿,出现多核巨细胞等,严重者可形成麻疹巨细胞肺炎。

继发细菌感染则呈大片支气管肺炎。

皮疹切片可见真皮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水肿、单核细胞浸润、血浆和红细胞渗出等,引起色素斑,继而表皮细胞变性,有多核巨细胞、细胞间水肿,形成空泡、坏死,而后角化脱屑。

口腔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的病变与皮疹相似,有粘膜及粘膜下水肿,但多核巨细胞数目更多,含核也较多,水肿重于炎症。

并发脑炎者脑组织可有充血、水肿、血管周围炎性浸润,甚至有脱髓鞘改变。

严重病例肝、心、肾也可伴混浊肿胀及脂肪变性。

【流行病学】(一)传染源麻疹传染性极强,人类为唯一自然宿主。

急性患者为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

一般认为无症状感染者及麻疹病毒携带者数量少,传染性很低。

(二)传播途径和方式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从潜伏期末到出疹期初,患者口、鼻、咽及眼部粘膜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患者讲话、咳嗽、打嚏时,病毒可藉飞沫小滴散布到周围空气中,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密切接触者也可藉手的污染而传播。

本病的传染期一般为出疹前5日至出疹后5日,有潜伏期第七日起已具传染性,但以潜伏期末到出疹后1、2日传染性最强。

患者若并发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日。

135例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35例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35例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通过研究,对慢性荨麻疹(CU)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掌握。

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份—2014年5月份接诊的CU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利用软件处理,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在135例患者中,诱发因素中物理因素为62例,药物因素为11例,食物因素为22例,精神因素为14例,工作压力13例,蚊虫叮咬12例。

在临床分型中,比较常见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53例,其次皮肤划痕49例,临床中未发现震动性以及运动诱发性荨麻疹。

CU伴有血管性水肿的患者52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3例。

自體血清皮肤测试中总阳性率高达50%。

结论:CU发病的年龄段以青壮年为主,在临床中的表现形式非常多,并且常常伴有血管性水肿,因此,关注CU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因素。

标签: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1-07638-01所谓的慢性荨麻疹(CU)主要以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近几年,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荨麻疹的发病率得到提高,并且国内相关的报道非常少。

[1]因此,笔者通过对2013年7月份---2014年5月份所接诊的135例慢性荨麻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同时,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进行了解与掌握。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选取于2013年7月份---2014年5月份我院所接诊的135例慢性荨麻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患者入选的基本标准为:(1)临床诊断患有慢性荨麻疹(病程>5周);(2)患者的年龄、性别不限;(3)患者自愿参与调查。

排除的标准为:(1)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不宜参加;(2)无法进行合作的患者不宜参加;(3)其它原因。

[2]1.2 方法本文参选WAO作为设计标准,对其设计慢性荨麻疹临床流行病调查表。

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论文

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论文

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了解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的探讨控制策略。

方法:对1999~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结果: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4591例,确诊3033例,年均发病率为3.17/10万。

病例呈散发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3~5月份病例占全年的68.13%,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和未到免疫年龄人群转移的趋势,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24.58%、38.15%、37.27%。

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

应在加强mv初免和复种的同时,在重点地区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高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预防接种【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55-01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涌入。

保定市麻疹发病率有所回升,为了解保定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预测麻疹流行趋势,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现将保定市1999~2007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麻疹监测资料来源于保定市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和实验室检验结果;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资料来自所辖25个县(市、区)接种率报表。

1.2 实验室检测方法麻疹血清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由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供,保定市cdc检测。

1.3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流行概况1999~2007年全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疹疑似病例4591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303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2457例,临床确诊4例,临床诊断572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7/10万2.2 流行病学特征2.2.1 地区分布保定市所辖25个县(市、区),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市区。

218例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218例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 s at Obet e T vsgt tem tos f rvni es s pdmi pee t .Meh d E ie o gcltd Abt c] r jci oi et a e d eet gm al i c rsnl v n i eh h op n ee e y to s pdmioia s y l u
【 关键词】 麻疹 ; 流行病学 ; 院内感染 ; 疫苗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 1. 5 11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 142 1)1 0 4 — 2 0 7 8 3 (0 20 — 0 0 0
Ep de i l g c lf a u e f2 8 m e se te s i m o o ia e t r so 1 a lspa int
wa o d c e n 2 8 h s i l e ain swi a l si n e io eo l ai u i r m c. 0 7 t y 2 0 . s l sc n u t d o 1 o p t i d p t t t me se a p s d fma o rct f az e h n n y o O t 2 0 Ma 0 8 Re u t o s
b f c dfrh eo dt . E f i ns a a w r ⑦ T enscmi net nrt w shg e i c i ai t l s ea et tescn me ⑥ a yda oi rt w sl e. h ooo a i ci a a i r n hl pt ns e e o i l g s e o l f o e h d e s ta er o e C n ls n ① V ci t ni temot fci a f rvnigm alseie i. V ciao r d — h n3ya f g . o c i s s a uo ac ai h s e et ew yo e et es p m c ② ac t nf o n o s f v p n e d n i oa

麻疹

麻疹

(二)对症治疗
1、高热:
治疗
“麻疹不怕天火烧,不烧更让人心焦” 所以在疹子未出或正出时,不可强行退热,过早服用退热药,使疹出艰 难,疹毒透不出反而内陷。体温超过39.5℃,可酌用小剂量退热药物 或头部冷敷,但不能降的太快、太猛。
(二)对症治疗 2、其他症状:
咳嗽用祛痰止咳药
治疗
烦躁不安者可用少量镇静剂
1.血凝素(H),是表面主要蛋白,在病毒粘附于宿主细胞时起作用。 2.融合蛋白(F),在病毒扩散时使细胞与细胞融合。
3.基质蛋白(M),它与病毒繁殖有关。
病原学
麻疹病毒体外抵抗力弱
不耐热,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很敏感 耐寒及耐干燥,低温中能长期保存。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2.出疹期:
全身症状
呼吸道症状加重,全身中毒症状达峰。 重者可有谵妄、抽搐 全身浅表淋巴结与肝脾可轻度肿大 肺部常有干湿性啰音 可出现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3.恢复期:
出疹3~5天后,皮疹出齐出透 全身情况迅速改善,皮疹随之消退 皮疹消退按出疹顺序依次进行 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是麻疹所特有的 无并发症者整个病程为10~14d
形态:直径约0.5~1mm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发展:1天内很快增多,互相融合,有时融合扩大
成片,2~3天内消失
意义: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麻疹黏膜斑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2.出疹期:
出疹时间: 于发热第3~4d开始出现皮疹。(一水风,二猩红,三天 花,四麻疹,五斑疹,六伤寒。) 出疹顺序: 皮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 下至胸、腹、背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3d播及全身。

麻疹

麻疹



1.邪犯肺卫(初热期) 证候 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目赤胞肿,畏光羞明,泪水汪汪,倦怠 思睡,饮食不振,或大便稀溏。发热第2—3天, 口腔两颊粘膜红赤,出现麻疹粘膜斑,舌苔薄 白或微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本证以邪犯肺卫,肺失宣发见发热、咳嗽、 目赤、流泪、麻疹粘膜斑为证候要点。 治法 辛凉发表,宣肺透疹。 方药 宣毒发表汤加减。
方药 宣毒发表汤加减。 方中升麻、葛根、浮萍辛凉发表透疹; 荆芥、防风、薄荷疏风解表以助透疹; 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前胡、牛蒡子、 桔梗、甘草宣肺化痰、利咽止咳, 恶寒无汗者,加麻黄、苏叶发散风寒; 发热较高者,加金银花、大青叶清热解 毒;咳嗽痰多者,加杏仁、浙贝母化痰 止咳;恶心呕吐,大便稀溏加藿香、佩 兰解表化湿。本证也可用银翘散加减治 疗。


2.麻毒攻喉 证候 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咳如犬吠, 声音嘶哑,喉间痰鸣,甚则吸气困难、 胸高胁陷、烦躁不安、面唇青紫,疹点 稠密紫暗,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指 纹紫滞。 本证邪毒上攻咽喉,闭阻气道见咽喉 肿痛、吸气困难、声音嘶哑为证候要点。 治法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 清咽下痰汤加减。

逆证 1.麻毒闭肺 证候 高热不退,咳嗽气促,喉中痰鸣, 鼻翼煽动,甚则摇肩撷肚、面唇青紫、 烦躁不安,疹出不畅,或疹稠紫暗,舌 质红,舌苔黄,脉数,指纹紫滞。 本证以邪毒内陷,郁闭于肺见高热、 咳嗽、喘促、鼻煽为证候要点。 治法 清热解毒,开肺化痰。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味。

概述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感受麻毒时邪,从口鼻而入, 侵犯肺胃(脾),肺胃热炽,外透肌肤 而发病。按不同阶段,又有邪犯肺卫、 肺胃热炽、肺胃阴伤等不同病机变化。 其中肺胃热炽为病机演变中心。 若正不胜邪,麻毒炽盛,则可见麻毒闭 肺、麻毒攻喉、毒陷心肝等逆证,尤其 麻毒闭肺最多。

麻疹发病年龄流行病学分析

麻疹发病年龄流行病学分析

麻疹发病年龄流行病学分析了解乐山市麻疹发病的年龄分布特征,探讨麻疹强化免疫对该市麻疹发病控制效果。

方法对1996-2008年乐山市麻疹年龄别发病率进行分析。

结果乐山市麻疹流行呈周期性特征,0~4、5~9、10~14岁组麻疹发病的周期性明显,与全市麻疹总体发病周期性特征一致,3~5年出现1个流行周期。

实施强化免疫后,2008年麻疹总发病率、0~4、5~9、10~14、15~19岁组发病率出现明显下降,分别与1996-2007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4、5~9岁组病例构成分别由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40%下降到2005年后的30%,20~24岁组发病构成由20世纪90年代的不到10%上升到2005年的28%,实施强化免疫后达到34.55%。

结论1996-2008年乐山市麻疹低年龄段易感人群麻疹发病呈周期性流行特,强化免疫可快速降低低年龄段人群麻疹发病率。

麻疹是一种呼吸道传播的出疹性疾病,在实施计划免疫前,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周期性分布。

四川乐山市从20世纪80年代初,将麻疹纳入计划免疫接种,1996年达到以县为单位基础免疫接种率85%的阶段目标。

此后,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仍时有局部暴发或流行。

为实现2012年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于2008-03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工作,对8月龄~14岁人群实施强化接种。

为评价麻疹强化免疫对各年龄段麻疹发病的控制效果,将1996-2008年麻疹发病年龄别分布情况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1996-2007年的疫情资料来源于疫情信息报告系统,2008-04/2009-03为网络报告疫情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乐山市统计年鉴》。

1.2 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2.1 麻疹发病率乐山市1996-2007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4.12/10万,最高发病率年份为2007年,报告发病率为13.86/10万,最低发病率年份为2005年,报告发病率为0.72/10万。

儿科学:出疹性疾病

儿科学:出疹性疾病
切断传播途径:紫外线、通风;晒洗 增强免疫: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
被 动 免 疫 ( 静 脉 丙 球 0.25ml/kg ; 接触麻疹5天内)
风疹
风疹病毒经飞沫传 播或经胎盘传播的 传染病。其临床特 征:发热、斑丘疹 、耳后及枕部淋巴 结肿大并触痛。妊 娠早期的风疹可引 起先天性风疹综合 征。
致死原因为脑干脑炎及 神经源性肺水肿;
手足口病
重症前期:持续高热 不退;精神差、呕吐 、易惊、肢体抖动、 无力;呼吸、心率增 快;出冷汗、末梢循 环不良;高血压;外 周血白细胞计数、血 小板计数明显增高; 高血糖。
荨麻疹
皮肤瘙痒; 红色风团样皮疹, 压之褪色,反复发 作; 消退后不留痕迹;
湿疹
出疹性疾病
麻疹(Measles)
由麻疹病毒引 起的急性出疹性呼 吸道传染病。临床 特征:发热、流涕 、结膜炎、咳嗽、 麻疹黏膜斑、全身 斑丘疹、疹退后糠 麸样脱屑并留有棕 色色素沉着。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传染源
• 患者(眼鼻咽分泌物、血) • 出疹前5天-出疹后5天 • 并发肺炎:出疹后10天
出疹期出疹顺序:
耳后及发际 昼夜间 整个脸部、颈部及 上胸部 次日 躯干及四肢近端 三日 全 身、手掌、脚心
皮疹特点
皮疹初为红色斑丘 疹,呈充血性,疹 间可见正常皮肤, 不伴痒感。
以后部分融合成片 ,色加深,呈暗红 色。
麻疹恢复期
若无并发症,出疹 3-4天后发热开始减 退,食欲、精神等 全身症状逐渐好转 ,皮疹按出疹的先 后顺序开始消退, 疹退后皮肤留有棕 褐色色素沉着伴糠 麸 样 脱 屑 , 一 般 710天后消退。
幼儿急疹
皮疹特点:红色细 小密集斑丘疹,头 面部及躯干部多见 ,四肢较少,一天 出齐,次日开始消 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遂宁市2005-2010年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遂宁市2005-2010年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遂宁市2005-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3139例,暴发病例占24.72%,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13.98/10万。

麻疹流行以冬春季为主,但春季较冬季更为明显。

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共2458例,占78.35%。

无免疫史病例1410例,占44.91%。

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

流动人口病例为85例,占2.71%。

结论加强基础免疫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增加育龄期妇女麻疹IgG抗体,降低<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继续做好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及时控制暴发疫情是降低麻疹发病的重要防控策略。

[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免疫
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要求“到2012年,全国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近年来,遂宁市麻疹发病水平呈明显下降趁势,但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并巩固成果,任务仍然艰巨。

为进一步控制麻疹,实现消除目标,现将遂宁市005-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遂宁市麻疹监测系统麻疹个案调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 病例诊断标准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制定的诊断标准。

1.3 统计方法用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遂宁市2005-2010年共报告麻疹3139例,死亡1例,实验室确诊419例,临床诊断272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
3.68/10万,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4
4.70/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0.05/10万(图1)。

2.2 地区分布遂宁市辖三县两区,2005-2008年各区县均有麻疹发生,大英县平均发病率最高为20.22/10万,安居区平均发病率最低为9.69/10万。

2009大英县年无麻疹病例,2010年安居区、蓬溪县、射洪县和大英县无麻疹病例。

2.3 时间分布2005-2007年全年每月均有发病,2008-2010年部分月份没有病例,2005-2010年麻疹发病集中在冬春季,呈现两个波峰,春季较冬季更加明显。

2.4 人群分布麻疹主要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共计2458例,占78.35%(表1),其中8月龄以下121例,占总病例
3.85%,且2005-2009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表2)。

10~19岁541例(17.23%),20岁及以上139例(
4.42%)。

;病例中常住人口3054例,占总病例数97.29%,流动人口85例,占总病例数2.71%。

2.5 免疫史情况所有病例中有1410例无免疫史(44.91%),有免疫史的426例(1
3.58%),免疫史不详1303例(41.51%)。

本地人口无免疫史1375例,有免疫史419例,免疫史不详1260例,分别占45.02%、13.72%和41.26%。

流动人口无免疫史35例,有免疫史7例,免疫史不详43例,分别占41.18%、8.24%和50.58%。

2.6暴发疫情2005-2010年共暴发麻疹疫情26起,累及三县两区,共计776例,占麻疹总病例24.72%,疫情规模最小5例,最多172例。

暴发形式小学为主,共计24起763例,占暴发总病例98.32%,幼儿园1起8例,中学1起5例子。

在暴发病例中,实验室确诊124
例,占16.25%。

3 讨论
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发病的有力措施[1,2]。

近年来遂宁市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率达95%以上,及时对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进行补种,同时在2007、2008、2010年分别开展了麻疹疫苗或含麻疹成份的联合疫苗强化免疫,分别接种了16万人份、51.7万人份、11.8万人份。

全市麻疹发病率由2006年44.70/10万下降到2010年0.05/10万,麻疹发病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调查显示,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其中36.8%的儿童是5~9岁,且36.97%无免疫史。

麻疹暴发疫情在小学发生24起,发生病例数占总暴发病例98.32%。

5~9岁儿童主要集中在小学,加强儿童入托入学时严格贯彻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尤其重要[3,4]。

学校是人口聚集的地方,免疫空白人群接触到传染源后易引起暴发,所以在学生入校时开展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及时对漏种麻疹疫苗的儿童进行补种,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阻断麻疹传播。

同时做好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使麻疹疫情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例占13.58%,这与我们平时疫苗的冷链运输、储存不规范,接种人员接种不按技术要求导致无效接种密切相关。

应加强疫苗冷链环节,提高接种人员专业技术[5]。

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建设,确保儿童接种信息完整,有利于提高麻疹监测质量,为防控麻疹提供更科学决策。

2005~2010年麻疹病例中,免疫史不详的占41.51%。

大部分儿童家长未保管好儿童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卡保存时间不长,导致调查时无从判断麻疹病人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干扰了麻疹疫情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决策措施。

2005~2010年小于8月龄儿童麻疹发病121例,占总病例数3.86%,且不同年份之间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资料表明麻疹胎传抗体从<1月龄的100%下降到8月龄的15.36%,易感儿童主要集中在4~8月龄[6]。

目前可通过育龄期妇女婚前复种麻风二联疫苗,可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IgG水平,从而有效保护婴儿免受麻疹病毒感染,同时还可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还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减少<8月龄儿童暴露机会,同时国家是否能将麻疹疫苗接种初始月龄提前到6月龄,还值得探讨[7]。

8 -12月龄麻疹发病数占总发病数6.91%,提高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也很重要,从而减少小年龄组麻疹发病率[8]。

我市2005~2010麻疹病例97,29%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仅占2.71%,说明我市要控制好麻疹疫情,在抓好流动人口的同时,重点应加强对常住人口麻疹疫苗接种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