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兴趣而精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因兴趣而精彩

【导语】李开复说:“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当一个人升入高校时,当一个人择业时,往往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兴趣与人生定位结合起来。是的,有益而积极的兴趣,会编织出绚丽的人生蓝图。同学们,请审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启你的精彩人生。

聪明的青蛙不上楼

文/张军霞

从童年开始,她就是个兴趣广泛的女孩,什么都想尝试。但是,大学毕业那年,她却十分茫然。闷闷不乐的她,时常会躲在宿舍里,叫外卖来解决一日三餐。一天,好友丽莎来玩,惊讶地说:“你脸色很差……”她站到镜子前,果然如丽莎所言,不禁忧心忡忡地说:“我这副模样,将来怎么找工作?”一向乐观的丽莎,笑着拉起她下楼:“明天的事情,上帝自有安排!现在,你跟我回家,保证你大饱口福!”

丽莎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从未做过饭的她,跑过去帮忙。面对丰盛的菜肴,早就厌倦了快餐味道的她,开始大快朵颐。

就从这天开始,她突然发现,自己对烹调有着浓厚的

兴趣。于是,她天天泡在图书馆里,研究各种各样的菜谱,又买来各种食材,利用宿舍里简单的厨具尝试着做菜。

让她惊喜不已的是,舍友们对菜肴的味道赞不绝口。于是,怀着满满的自信,她到一家大酒店去应聘厨师的工作。被录取以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师傅却只允许她切水果和端盘子,根本没有机会动手做菜!

这时,有位同学成立了广告公司,想拉她去跑业务,薪水十分丰厚。她想要改行,又舍不得放弃对烹调的热爱。

一天,她回家休息,郁闷地打开电视机,无意中看到一部动画片。有只青蛙出来散步,遇到一只急匆匆赶路的蚂蚁。蚂蚁指指前面一幢高楼说:“同伴说那里有美味的食物,我要上楼!”

青蛙跟着蚂蚁蹦蹦跳跳爬到六楼,正好有一扇门开着。青蛙跟着进去一看,却大失所望:所谓美味的食物,原来是地板上几粒可怜的剩饭。这时,一阵风吹来,门“啪”地一下被关上,蚂蚁叼起米粒,从容地顺着门缝爬走了,青蛙却根本没办法出去。

不知饿了几天几夜,门终于被主人打开了,奄奄一息的青蛙赶快逃了下来,回头望望高楼,若有所悟地说:“一只聪明的青蛙,绝对不应该盲目去上楼,我还是更擅长待在池塘边捉虫子呀!”

这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她忽然想到自己最擅长的只是

烹调,而不是到处拉广告。回到酒店,她虚心向师傅请教,扎扎实实从切菜等基本功开始学习。三年以后,厨艺精湛的她,被一家星级酒店高薪聘走。1995年,听说美国白宫要招聘厨师,她果断报名,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400多名候选厨师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白宫的女御厨。2005年,她得到时任第一夫人劳拉?布什的赏识,升任总厨。

她的名字叫克里斯特塔?科默福德,在白宫“掌勺”多年,为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三位总统服务过。闲暇的时候,回忆往事,她偶然会想起那个动画片的故事,然后为自己是“一只不上楼的聪明青蛙”而庆幸。

(选自《百姓生活》2015年第3期,有删改)

【技法赏析】白宫女御厨克里斯特塔的成功源于发现并坚持自己的兴趣,她的成功故事再次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构建情节,曲折跌宕。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要做到情节曲折多变才能吸引读者。人生时时充满矛盾,作者善于抓住这一点来架构情节。最初,克里斯特塔兴趣广泛却在大学毕业时感到前途茫然,此一折;好友家中帮厨时,她发现自己的兴趣――烹调,开始琢磨菜谱并成功应聘大酒店厨师,但并未得以施展才华,此二折;朋友想拉她跑业务,她想改行但不舍得放弃,此三折;从动画片中得到启发,意识到坚持兴趣的重要性,由此开始努力学习,最终取得成功,这样的结

局,因前文几次波折的铺垫蓄势,而显得水到渠成,更好地突出了本文的主旨。

2.塑造人物,活灵活现。叙事性的文章中,塑造人物形象依然是重中之重。本文塑造克里斯特塔的形象,一是将人物置身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其性格,如在大酒店当厨师,半年没有机会炒菜,此时又逢朋友需要她帮忙,她内心很犹豫,这一情节既表现其对烹调的喜爱,也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二是多处采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如“这个有趣的小故事,让她忽然想到自己最擅长的只是烹调,而不是到处拉广告”,写出了“她”从故事中顿悟而不再进退维谷的心理。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文/冯唐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我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小时候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没有游戏厅、没有夜总会、没有旱冰场、没有保龄球馆。我对体育运动也没有任何兴趣,只剩读书,于是我就读书。

那时候我上的小学和中学有图书馆吗?不记得了,很可能没有。第一次体验到图书馆的美好是在北大。北大图书馆离我住的28楼不远,早点去,如果运气好,能有个靠窗的座位。窗外有很多很高大的白杨树,有很绿的草地。七八页书看过,人一阵恍惚,掉进书里,周围的人消失,周围的

墙消失,周围的窗户全部打开,周围的一切变软,从固体变成液体,再变成空气,混沌在四周,不知今夕何夕。时间变得很短,一个恍惚,又憋得不得不去撒尿了;一个恍惚,又饿得不得不去吃饭了;一个恍惚,日落月升,宿舍、图书馆要锁门、熄灯了;一个恍惚,白杨树的叶子落光了,草忽然变黄了。

有了在北大培养起来的对图书馆的热爱,协和五号院北侧的两层小楼就是又一个可以不知今夕何夕的“洞穴”。从两百年前的原版医书到两周前的外文期刊,那里都有。

16年前,我去美国读MBA;16年后,我去美国休长假。读书都在马桶上、枕头上、车上、飞机上,把包里的Kindle 阅读器勉强算作图书馆。长假中,不设手机闹钟,在风铃声中自然醒来,忽然想到,可以再捡起多年前的爱好,再去泡泡图书馆。

开车去距离住处最近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我就大摇大摆地进入图书馆。我在地下一层的一个角落里坐下,中庭泻下来的阳光很猛,松树很老,草很嫩。人很少,一切很静,走路、搬开凳子、掏钥匙、挪挪屁股,都会发出大得吓人的声音。坐下,吸口气,满鼻子纸张和油墨的味道。看书看到被尿意憋醒,去一层上洗手间,我沿着宽大的楼梯往上走、往上看,明晃晃的阳光,一架架的纸书。每本纸书仿佛是一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里都有一个不死、不同、不吵的灵魂,进进出出、自由自在、无始无终。一切都是一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