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并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并亲自尝试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会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小马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2.揭示课题。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马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请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小马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生找找相关的句子。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该”。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5.了解小马的特点。
(遇事不动脑筋)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四段。
2.小马是怎么问的?老牛是怎么回答的?3.理解小马有礼貌。
4.学习多音字“没”。
5.指导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理解“立刻”的意思:马上、连忙……,引导学生用“立刻”说一句话。
2.理解松鼠为什么要拦住小马以及松鼠的心情。
3.教师指导朗读对话。
4.指导学生理解老牛和松鼠说的为什么不一样。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1.小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2.指导理解“连忙”。
六、学习第七自然段1.指导理解“难为情”。
2.理解小马说话为什么断断续续。
3.师生分角色朗读句子。
4.理解老马说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5.拓展:生活中什么事情能试一试,什么事情不能试。
七、指导学习第八自然段1.松鼠又说了什么?小马是怎样说的?2.小马过河后发现了什么?3.老牛和松鼠对小马说谎了吗?3.出示图片,理解小马为什么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八、课文总结1.总结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读课文。
3.复述故事。
九、布置作业把故事讲给家人听!十、板书设计小老牛:水很深马松鼠:水很浅遇事要动脑筋过老马:试一试河教学反思本课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图文结合,主要抓住文中三处对话,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小马从开始的不动脑筋、不敢尝试,到听了妈妈的教育后,懂得了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思考,还要勇于尝试的道理。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案完整版

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
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
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
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大象的耳朵》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
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
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
教学时,注意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似、扇”,会写“痛、扇、遇”4个生字,会写“头痛、扇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能借助小兔和小羊的问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改变的缘由。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大象改变的缘由。
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2、能找出文中问句,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
(打一动物)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
(ppt)你最喜欢大象的什么,为什么?你看,人家有人家的喜欢,我有我的喜欢。
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大象的耳朵的课文。
3、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齐读课题)二、自主识字,梳理文章。
1、请同学们静静边聆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文中围绕大象的耳朵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把语文书翻到第86页,先拿出你的小铅笔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只有聪明细致的小朋友才能把所有的自然段数对,你们能做到吗?看谁标的又对又快,标完坐好,好谁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自然段?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强调实践的意义,使学生懂得做事要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头饰、课件、生字卡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马)小马:同学们好。
生:小马好(二)复述课文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发生在小马身上的一个故事。
大家还记得吗?生:我记得,我来……生复述故事: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它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回家问妈妈。
后来它自己去试一试就过了河。
(在此板书:小马、老牛、松鼠的简笔画:动物大小要有区别)师:讲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
(板书课题)(三)复习生字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到学习乐园去把昨天学的生字复习一下。
出示生字卡。
(随机抽读)师:大家记得真不错。
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能学得更好。
有信心吗?(有)好,开始吧。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师:请同学们和小组里的同学读一读课文。
2、让学生自主地说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马有两次想过河。
(读得可真仔细)生:我知道了小马第一次没过成河,第二次才过了河。
师:为什么小马第一次没过河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播放课件2、师提问:①小马在去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难题?(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②他觉得……(很为难)③当时它又是怎么想的?(他想:这条河我能不能过去呢?要是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多好呀!)3、指导朗读①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我觉得她读得很好,把小马难为情的心情都读出来了。
(你这位小评委评得真不错)②全班同学齐读这句话。
师:我们一起像…那样读读。
4、学生讨论:小马为什么没过河。
师:小马很为难,它是请谁来帮忙的呢?(老牛和松鼠)在老牛和松鼠的帮助下,小马过河了没有?(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前后桌讨论一下。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8篇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8篇《小马过河》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使小读者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
学习本课,要启发孩子们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努力亲自去实践,这样就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懂得于是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
头饰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
”(出示课题)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4).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儿童特有的好奇心走进文章。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文章脉络的清晰,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1、(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2、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3、(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4、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小马过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小马过河》故事书籍。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故事中的关键场景和角色。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一张关于马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询问学生对马的认识和了解。
阅读故事(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小马过河》故事书籍,让学生静读故事。
2. 教师辅助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难句。
讨论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哪些困难?小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来描述。
2.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选择的场景或角色,可以借助图片或幻灯片进行辅助。
3.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问和回答有关描述的问题。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2. 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其他与故事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故事时的表现,包括注意力集中、阅读流畅性等。
2. 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参考资料1. 《小马过河》故事书籍。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下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下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 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进行相关的创作和想象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掌握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运用阅读策略回答问题;- 进行口语表达和创作活动。
教学准备- 《小马过河》下册教材;- 教学课件;- 单词卡片;- 学生练册。
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马,面对一条宽阔的河流,需要想办法过河。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研究课文1. 阅读课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2. 听读课文:教师逐段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3. 分段理解: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逐段进行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4. 词汇研究:教师通过课件和单词卡片,教授生词和重要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学生可以进行单词拼写和造句练。
5. 阅读理解:教师提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并回答问题。
6. 口语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口语表达练。
拓展活动1. 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者改编课文中的情节进行创作。
2. 想象活动: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小马过河后发生了什么,或者想象他们自己是小马,如何过河。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练册中与本课相关的练;2. 阅读其他类似的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想法;3. 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阅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
2.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懂得深浅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比较对象的改变而改变的,理解深浅的相对性3.积极思考,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乐于倾听故事,感受故事生动、有趣的情节,能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初步认识深浅的含义,理解深浅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场地准备:幼儿坐成半圆形经验准备:幼儿学会律动《马儿跑》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小动物头饰(人手一个),玩具小马,录音机磁带“√”“ⅹ”标志牌各一个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学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2.出示玩具小马教师:刚才我们学什么动物跑到这里来的?我这儿也有一匹小马,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模仿马的动作进入场地坐下。
教师特意安排的,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开门见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1.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分段、分情节)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至“小马连忙收住脚本,不知道怎样做才好”体验小马当时矛盾的心情。
提问:①故事中有谁?②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③牛伯伯是怎么对小马说的?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说的?⑤小马会怎么想呢?它会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继续边操作课件边讲故事至“没┉没想过”提问:河水到底是深是浅?引导幼儿讨论。
(意图: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设置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目标:得到落实,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引导幼儿体会深浅的相对性。
提问:①为什么说牛和松鼠说的都对?②小马后来怎么做的?它发现河水到怎样?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幼儿理解、感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再赏故事拓展经验放故事录音,运用多媒体课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马过河》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马过河》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词语。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回答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研究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要词语。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小马过河》的教材。
2. 学生课本、练册和笔。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小马过河》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研究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并标记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重要词语。
2. 教师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小组进行课文的合作阅读,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解释不懂的地方。
研究重点词语和生字词1. 教师依次介绍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学生跟读和书写这些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阅读理解1. 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 学生个别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澄清理解。
合作活动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重新演绎《小马过河》的情节。
2. 小组之间相互观看演绎,进行评价和意见交流。
总结1.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提醒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自我总结今天的研究收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小马过河》故事的读后感或自己的想法。
2. 完成练册相关练。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阅读、课文解读、角色扮演等,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合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时间控制上要更加合理,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质量和研究效果。
部编版《小马过河》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小马过河》人教(部编版)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4小马过河一、教学目标: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
会写“愿、意”等8个生字,“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示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①学习生字。
②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抓住关键词、联系图片,读好老马、小马、老牛的不同语气、心理。
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2、难点:①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遇事情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
②能用课后提示的词语讲故事。
三、教学准备:课件、板贴四、教学设计课前交流: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你听过什么故事?是啊,我们都是听故事长大的,有的故事不仅有趣而且能告诉我们道理,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下上课的准备。
(一)、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来,齐读课题(读的真好,你们声音真洪亮,干脆整齐,真不错)。
同学们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你们一定不陌生?读过的同学举手。
这么多同学都读过,你在哪读过?预设①:爸爸妈妈给讲过。
(跟大人一起读书是最快乐的时光)预设②:课外书上读过。
(你可真爱读书)预设③:幼儿园读过。
(幼儿园你就能读这么长的故事了,真不错)是啊,这是个很经典的童话故事,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有新的收获。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课前我们已经借助自主学习单读过了课文,也已经自学了生字词,那这些词语你能读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了,敢挑战吗?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都完了吗?1.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吗?出示词语:驮到挡住深浅立刻突然前蹄既然马棚磨坊伯伯试试预设①:有读错的情况。
谁来纠正?(你真善于倾听,听了他的建议你再来读一读。
同学们,在听和说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预设②:都读对。
(课前你自学的真充分,读得既准确声音又洪亮。
)2.同学们“磨坊”得“坊”是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多音字,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fāng”,“坊”读二声时在字典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同学们看看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再看看“磨坊”这个词,那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磨坊指的是?预设①:直接读字典中的解释。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优秀版

《小马过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
3、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学习或生活中你们碰到过困难吗?(有)你们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呢?预设:A 问老师 B 问同学 C 问父母2、你们都有自己解决的办法,(出示小马过河图)有一匹小马它也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这一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的河?结果怎样?5、下面跟着老师一起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一)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读完课文,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的河?结果怎样?(二)检查生字词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生: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2、去掉拼音读(生自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3、写字(先观察汉字的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的结构,师范写“愿”字,生先书空再描红,练习写2个)4、出示问题图片: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怎样过的河?结果是什么?三、精读课文(一)、1、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段落能找到答案?(1)生读课文。
(2)让生说一说,问题分别在哪些自然段中。
(二)、小马过河的原因生读课文(1-2)自然段(1)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说说从文中还体会到了什么?(连蹦带跳)(三)、过河经过师:课文哪些段落写了小马过河的经过?他在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先后都问了谁?1、让学生找出和问题相关的自然段。
2、让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三篇】

【导语】这课是⼀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马驮麦⼦去磨坊,路上要过⼀条河,⽼⽜说⽔很浅,可以过,松⿏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去试⼀试。
⼩马⼜回到了河边,⾃⼰过了河。
原来河⽔既不像⽼⽜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设计理念: “语⽂教学是⼈⽂性和⼯具性的统⼀,应致⼒于学⽣语⽂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记得“回归⼈⽂关怀”。
低年段的课⽂都是⽣动活泼、充满童趣的诗歌或故事,通俗好懂,孩⼦们⼀般读了⼏遍甚⾄⼀遍就能领悟要义。
我们⽆须过多地深⼊讲解下去,他以后还会接触很多这样的⽂章,会有更深、更⼴、更独特的体会。
本⽂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孩⼦感受到读书真有趣,越读越有味,让他们体会到做什么事都要⾃⼰试试才⾏这个道理。
教学⽬标: 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说,⾃⼰⼀定要去试⼀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朗读课⽂,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师:同学们,今天⽼师给⼤家带来了⼀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张⼩马的图⽚)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个故事,想听吗? 问:你们想知道⼩马是怎样把麦⼦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起学习《⼩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 ⼆、新课: (⼀)初读课⽂,整体感知: 学⽣齐读课⽂,读准字⾳,想⼀想:⼩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 (⼆)学习第⼀、⼆段: 1、⼩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知道的? 2、通过朗读来表达⼩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学习第三、四段 1、⼩马驮着麦⼦、唱着歌⼉王磨坊⾛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马遇到了什么困难?⾃由读3、4段。
小马过河-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马过河-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理解小马的行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内容小马过河-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 P39-P40教学重点1.理解小马为何能成功地过河;2.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1.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也需要像小马一样面对问题勇于解决;2.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开拓的乐趣。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讨论引入、图画教学、课件展示。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单词等让学生猜测课程主题;2.传授小马过河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Step 2 学习(30分钟)1.通过快乐体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马过河故事情节;2.学生互动讨论,分析描写小马的动作和行为,思考小马为什么能成功地过河。
Step 3 巩固(10分钟)1.设计相应的场景让学生行动起来模拟小马;2.引导学生反思过程,提高本课所体现的探究意识。
Step 4 总结(10分钟)1.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2.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小马过河的故事画一幅图或写一篇短文。
教学评估1.学生掌握了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2.学生能够思考小马为何能成功地过河;3.学生培养了勇于探索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自我反思本课使用情景教学、讨论引入、图画教学、课件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也十分高,效果不错。
但在巩固环节还需要下更多功夫,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小马过河》: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

《小马过河》: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小马过河: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传统民间故事的特点和魅力。
- 培养学生对于友情、勇气和亲情的情感体验和认识。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情节和主题。
- 掌握词语和句子的基本意义和用法。
-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小马过河》课文及相关教学素材。
- 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教学卡片引导学生讨论过河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过河的兴趣。
研究2. 师生共同朗读《小马过河》课文,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理解故事情节。
3.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解释和理解词义。
4. 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探讨每个角色的特点和行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5. 进行课文理解练,让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相关任务,检验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
拓展6.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传递的友情、勇气和亲情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探讨和分享。
7.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展示。
课堂总结- 总结研究内容,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 提醒学生进行课后复,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完成相关的课后题,巩固对于课文的理解。
- 阅读其他类似的民间故事,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参考资料- 《小马过河》课本及相关教学素材。
- 教学卡片和图片素材。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马过河》这个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能够正确朗读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3. 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意思并进行简单的情节复述。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的理解和复述。
2. 生词和句子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本《小马过河》。
2. 单词卡片和图片。
3. 教学课件和投影设备。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教具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故事《小马过河》的兴趣。
和讨论(15分钟)1. 请学生跟随课本,朗读故事《小马过河》。
2. 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情节复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拓展(1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巩固和评价(15分钟)1. 分发单词卡片,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朗读并理解卡片上的单词。
2. 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和生词的理解程度。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故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进步。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并进行情节复述和讨论。
2. 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表演和想象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小马过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及时引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使得教学效果良好。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小马过河》: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

《小马过河》: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小马过河: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二年级学生理解并掌握《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课文导读本课将一篇名为《小马过河》的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马雪儿想过河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小马雪儿坚持不懈、勇敢向前的品质。
课文1.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2. 培养语感:通过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3. 理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含义。
4. 分角色朗读:分成小组,学生轮流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朗读对话部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生应能够:1. 理解《小马过河》的故事情节;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4.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小马过河》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按照上述的课文内容,逐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朗读课文。
3. 拓展活动: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
4. 总结:对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 个人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马过河》的读后感。
教学资源- 《小马过河》课文- 课堂黑板/白板- 教学图片/绘画工具备注本教案为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适用于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课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第1篇】二下14课《小马过河》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
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设计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及头饰。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小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4.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设计意图:出示小马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
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吧!(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准备班级展示。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优秀教案板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优秀教案板书设计14 小马过河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尝试的道理。
2.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过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预习要求)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学生试说:小马准备过河,松鼠说水太深不能过,黄牛说水很浅可以过。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把书端好,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识读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这些生字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yuàn yì mài ɡāi kè tū diào mìnɡ愿意麦该刻突掉命同桌互读生字,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生字,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重点指导:“愿、意”是整体认读音节,“命”是后鼻音。
(课件出示)tuó mò fánɡ dǎnɡ bó qiǎn lǐāi tí jì驮磨坊挡伯浅哩唉蹄既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优质教案(2课时)

14 小马过河【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指导,体会人物内心,以生为本,以读促悟。
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审美创造: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课前解析】《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巧妙设置悬念,富有童趣,能够引发儿童思考各角色的身份,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更是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气的好文本。
课文围绕“过河”展开故事情节,也是本文的线索。
本文的对话最为精彩,尤其是对话前面的提示语鲜明的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老马、小马、老牛、松鼠四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且富有变化。
本课“愿、意、该、刻、突”的点画较多,要注意点画的不同方向,还要注意不要漏写。
“愿、麦、突”有撇捺的笔画,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位置和轻重,撇捺要写舒展。
注意辨析“该、刻”两字的的异同。
多音字“坊”在“磨坊、乐坊、作坊”中读二声,在“街坊、牌坊、坊间”中读一声。
【教学目标】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重难点】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
2.初步了解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怎么解决?(出示课件3)2.教师提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下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小马过河》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理解故事中的一些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于情节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故事书《小马过河》下册。
2. PPT或黑板。
3. 卡片或图片,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词汇和情节。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故事书封面或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如“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什么有趣的故事?”。
2. 介绍故事:简要介绍《小马过河》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期待故事的发展。
3. 阅读故事:分段阅读故事《小马过河》,每读完一段,对学生进行简要的问答,确保他们理解故事的情节和细节。
4. 词汇:选择故事中的重要词汇,使用卡片或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和正确发音。
5. 情节推理:提出一些与故事情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推理和思考,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口头表达: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故事的感想和想法,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7. 小结:通过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学生的表达,总结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方面的进步。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在故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加深对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可以参考《小马过河》的情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故事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辩论,训练他们的口头表达和思辨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上的问答,检查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和词汇的理解情况。
2. 学生表达:评估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的表现,包括发言的流利程度、逻辑性和表达意见的能力。
参考资源- 《小马过河》下册故事书- PPT或黑板- 卡片或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四、拓展实践
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你
遇到的困难?说一说自己会是怎么解决困难的。
(出
示课件16)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为难的事的时候,不能只听别
人说得对不对,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
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
决,事情做好。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理论”联系了
“实际”,对学生个性
健康发展有帮助。
板书
内容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汉字。
yuàn yì yí kè xiǎo mài tū rán
è
2.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 _____()难没
_____() _____()3.选字填空。
半伴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课是一篇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他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作者介绍】
《小马过河》是一篇语言优美,含有深刻哲理的童话,一直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
《小马过河》发表于1955年,30多年来,多次被选入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十几种文字。
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讲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
但《小马过河》的作者在哪里?评奖单位大费周折,反复寻找才在浙江瑞安农村找到他,当时他正在一所农村中学当代课老师,彭文席在中学时代就喜爱文学,高中毕业后到一所小学任教。
他写过十多篇童话,《小马过河》是他在29岁时发表的。
《小马过河》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早在宋代诗人陆游就写下了一首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yuàn yìmài zi yīng gāi lìkè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ómò
1.他正琢磨.()着去磨.()坊的路怎么走,就看见一位老人走来,于是,他赶紧走上前去问路。
jíjì
2.你既()然不想留在这里,那就请你立即.()走吧。
阅读能力大提升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
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
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
1.为什么牛伯伯说河水很浅,松鼠却说河水很深?
2.读“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愿意麦子应该立刻
二、1. mómò 2. jìjí
三、1.因为老牛个子高,所以觉得水很浅,松鼠个子小,所以觉得河水很深。
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还要自己去试试。
四、示例:遇到难题,我首先要想办法,不能退缩。
实在不行,就去找人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