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
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特尔菲法工作步骤:
a) 确定预测的问题,选择征询的专家组;
b) 制定和分发第一轮问卷;
c) 第一轮问卷回收后,整理结果;
d) 将第一轮问卷的统计总结附在第二轮问卷上寄给第一轮征询的专家组,各个专家自己第一轮回答的问卷
也复印附上作为参考;
e) 回收第二轮问卷并整理结果;
f) 将第二轮问卷的结果和意见综合进行第三轮,问卷的说明与第二轮相似。主要的不同之处是加上了部分
专家不同意预测结果的意见;
g) 第三轮问卷的结果出来之后,要决定是否需要做第四轮问卷调查以获得进一步一致的预测;(最后一轮
预测之后出来的结果包括中位数,内四分位数范围,还要确定有哪些事件没有一致性。)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
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旅游地的分类
一般认为,旅游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类:
自然风景旅游地
文化旅游地
历史古迹旅游地
娱乐旅游地(游乐园为主体)
运动型旅游地
产业旅游地(如以园艺业为主体)
综合性旅游地
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含义+特点
1)概念:是着眼于旅游地之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开发价值评估。
2)特点:
a)评估的范围包括现有的(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和潜在的(未开发的)旅游头资源(旅游地);
b)评估的目的是着眼于对不用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做开发价值比较,或规划与管理意义上的重要度排序;
c)对于某一类型(以所适宜的旅游活动类型分类)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体系,有着确定的评估标准;
d)评估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
e)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最早是德国的克里斯泰勒于1964年在其论文《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中提出的,
他将旅游地生命周期分别为三个阶段:发现期、成长期、衰落期。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地理学家巴泰勒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概念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系统综述,运用“S”型曲图示,分为六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探查阶段(初始阶段,零散游客,无特别设施),
参与阶段(人数增多,旅游规律化,本地居民提供设施),
发展阶段(广告宣传,市场成熟,投资骤增,现代化设施),
巩固阶段(游客增长率下降,但超过常住居民),
停滞阶段(游客量最大,旅游环境容量饱和),
衰落(市场衰落,无法与新旅游地竞争)或复苏阶段(旅游地吸引力变化:人造景观、未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势)。
第七章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为目的地的旅游活动,及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RBD:游憩商业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