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各流派观点比较
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课件
![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7a54a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a3.png)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过于强调认知过程而忽视情感因素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认知过程,而对情感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学 习者的情感状态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度的焦虑、压力等负面情感会 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难以完全复制和量化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难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评 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完全复制和量化该理论的应 用效果。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 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自主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 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 习能力。
问题解决学习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过于强调主观建构,忽视知识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水平会影 响他们的建构过程,容易出现误
教学机器
行为主义理论还被应用于教学机器 的设计中,通过模拟教师的教学模 式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1 2
忽视内在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只关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 关系,忽视了个体的内在因素如认知、情感等对 行为的影响。
缺乏对行为的内部机制的解释
行为主义理论只关注表面现象,即行为的表现和 结果,缺乏对行为的内部机制的解释和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 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教学理论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影响
提供理论指导
教学理论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 指导和实践框架,帮助教师更好 地理解和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策 略。
促进实践创新
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可以促进 教学实践的创新和变革,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果。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f1964c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3.png)
现代教学论的主要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论行为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行为的变化,通过外界刺激和反馈来促进学习。
行为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接受刺激和反馈,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行为模式。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角色,强调教师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强调学习者的行为和结果。
在行为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控制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执行者。
二、认知主义教学论认知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通过个体的思维、记忆和理解来建构知识。
认知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整合,形成新的理解和意义。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强调学习者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在认知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则是积极思考和探索的主体。
三、建构主义教学论建构主义教学论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通过个体的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共同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参与具体的实践和情境,共同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促进,强调学习者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在建构主义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成员。
四、社会文化教学论社会文化教学论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通过个体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知识。
社会文化教学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者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逐渐掌握和运用文化工具和符号系统。
这种教学理论注重教师的引导和塑造,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化认同。
在社会文化教学论中,教师通常是学习的伙伴和指导者,学生则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参与者。
五、个性化教学论个性化教学论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个体差异的过程,通过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和支持来促进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
![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b9e429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1.png)
无忧PPT整理发布
.
1
经验自然主义
主 要
永恒主义和要素主义
流
派
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2
.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产生背景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与教学观的形成 与进步教育运动及儿童中心主义息息 相关。19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 教育家认识到,学校课程的问题症结 在于课程中已积累了许多没有用的东 西,于是就有人开始尝试删去在儿童 年生活中不重要的、不中肯的学习材 料,开始重新确定选择课程的标准。
主
活动方式”,是着眼于儿童经验发展而对社会生
动 作 业
活中得典型职业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而获得的 各种活动方式,如烹饪、纺织、缝纫等。
它体现了杜威关于儿童、学科知识、社会相统
一的课程开发理念,是其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
的具体途径。它强调密切联系社会活动,使学生
获得一定的直接经验,重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25
.
3、以“永恒学科”为核心
永恒主义者从“永恒真理”中引申出“永恒 的学科”是训练学生理智的最好办法,因此 他们强调学校课程的确定是教育家和教师考 虑的问题,不能听凭学生的兴趣自由选择。 教育家和教师应该以“永恒学科”为核心为 学生设计和确定课程。
在永恒主义者看来,所谓“永恒的学科”主要是历 代伟大哲学家、思想家的伟大著作,尤其是古代伟 大人物的著作,因为“一种良好的教育包括对真理 的探求和理解……真理能在文明的伟大作品中找到。 因此,永恒主义者特别强调学习古人的伟大作品的 重要性。
经验界定
8
.
哲学命题
9
.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
四大流派
![四大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6258a0d776a20029bd642ddb.png)
2、学习的人本理论
(328)
3、学习动机
(333)
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基本观点:
(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心理表征的过程
(2)教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322)
(3)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理论
(324)
5、学习动机
(333)
人本主义
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罗杰斯
基本主张:
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教育的目标务必是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人。
(3)教学方法:学习过程依赖三个条件小步子呈现学习材料;对学习者任何反应立即予以反馈;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
2、学习的联结理论
(1)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A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狗的条件反射实验
B华生对经典条件作用的发展
C经典性条件作用对教育的应用(319)
(2)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A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猫)
行为主义
(刺激——联结)
1、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程序教学
基本观点: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都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好,与精确越好,突出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2)教学过程:学生的行为是受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因此,该理论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等的系统安排和控制,即强调形成相倚的教学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理论十大流派及启示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理论十大流派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090c7685dd88d0d233d46afd.png)
一、赫尔巴特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之所以能够引进并在中国产生深刻的影响,既与这一理论学派的特征与价值倾向性有关,也与中国当时的现实需要密切相连。
这些原因的存在使我们在引进和借鉴世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之时必须要注意到:1.现实需要是一种教学理论之所以得以引进并能够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2.文化取向是影响一种异域教学理论影响力发挥的重要因素3.教学理论的操作性关乎一种理论在实践中的生命力二、进步主义理论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教学上,以克服传统教育所带来的缺陷为出发点,力图使课程与学生的可实现的需要和当前的兴趣结合起来。
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儿童”。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进步教育运动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自发的群众性教育运动。
这就决定了它与教育实践的密切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3、强调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任何形式的教育改革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吸引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参与。
否则,任何良好的改革愿望和策略都会在实践中遇到种种障碍。
三、要素主义理论要素主义者的观点是针对当时美国教育偏激、教育质量下降的讨论而发的,因此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对立,是与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相对立的,也正是如此它没有超出“二元对立”的怪圈,因而也免不了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儿童作为“人”的一面关注的太少,太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而忽视了学习时情境的变异性等。
时至今日,世界范围内进行着新的教育改革,教育的思维模式已经走出了“单一对立”的局面,在“超越二元”的光环中,重新回味要素主义的教育观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我国教育如何在保留传统教育有价值内容的基础上稳步前进而有新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1.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教育与现实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的矛盾关系。
2.要素主义教育观代表的是狂热的改革浪潮中的另一种声音。
3.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文明遗产和教师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
4.学习方式(包括教学形式)的变革:综合化与走向另一“变异”的矛盾。
教学论流派
![教学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3a48f62daaea998fcc220ea6.png)
教学流派一、发展性教学理论——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苏联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强调教学要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认识能力的发展;要求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强调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注重研究学生的兴趣、动机等内部诱因;主张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等。
1.代表人物:赞可夫2.教学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难度”:克服障碍。
克服困难和学生做出努力的程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过程中障碍的排除,应该是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努力地结果,而不应是受旁人暗示的结果。
当然,难度要注意分寸,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那种难度上。
如果超出学生的理解力,高难度反而从一种正面的因素变成反面的因素。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指的是教师讲的东西,只要学生懂了就可以往下讲,不要原地踏步。
高速度也要有分寸,以能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为标准和依据。
(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要注重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要求学生理解的是学习过程,掌握知识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5)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3.教学目的: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1.代表人物:布鲁纳2.主要观点(1)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早期学习(学习准备观念的转变)(3)发现学习三、范例教学1.代表人物:瓦根舍因2.基本原则(1)基本性原则。
强调教学应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和基本规律等,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2)基础性原则。
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本质性和根本性,要求教学内容符号学生生活实际,适应其智力发展水平,难度适中。
(3)范例性原则。
要求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地传授学生知识,而应传授经过精选的、基本性的和基础性的知识,是能够起示范作用的知识。
通过这些“范例”的教学,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方法。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1da9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f.png)
现代教育学流派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实践的学科。
现代教育学流派是指在现代教育学领域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同观点和理论体系。
这些流派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目标和理论框架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现代教育学流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行为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强调对学习过程中的可观察行为的研究和分析。
该流派认为学习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改变过程。
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理论认为,通过强化和惩罚的方式,可以改变和塑造个体的行为。
行为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强调通过反馈和奖励来增强学习效果。
二、认知主义流派认知主义流派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知识结构。
该流派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意识的过程,个体通过思考、感知和记忆来构建新的知识。
认知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其理论认为,学习者在适应新信息时,会通过吸收、组织和转化知识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强调问题解决和概念形成的过程。
三、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社会构建主义流派强调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进行的,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建构知识。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俄国心理学家瓦列里安·列欣。
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的理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的对话和协作中进行的,通过与他人共同构建知识,个体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社会构建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强调学习环境的社会性和情境性。
四、人本主义流派人本主义流派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
该流派认为学习应该关注个体的整体发展和个性特点。
人本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其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层次依次由低到高,只有满足了较低级的需求,个体才能追求更高级的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流派的教学方法注重个体的兴趣和需求,强调学习者的情感和创造力。
五、建构主义流派建构主义流派强调建构意义和理解的过程。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
![教学理论流派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dc86467f5335a8102d220ed.png)
•
•
•
•
目标教学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硝 酸的性质” 教学目标的制定:
•
认知目标:了解硝酸的挥发性、不稳定性,理 解并掌握硝酸的强氧化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以硝酸的实际用途培养学生理论联 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以化学家玻尔(N.Bohr, 1885-1962)用“王水溶解金牌”的故事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
•
课堂教学的组织
• •
以多种方式引入课题。 要求学题(即不同层次的教学目 标),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有重点地再 次阅读教材。主要思考题如下:
•
了解硝酸的主要物理性质、王水的组成, 并能正确写出硝酸分解及其与铜、碳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释浓硝酸发烟、发黄的原因,并说明 硝酸的存放方法。 鉴别盐酸、硫酸、硝酸的稀溶液。 从元素化合价的观点说明硝酸在与铜、 碳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或实验验证等 方法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交流,逐步达到以上四 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初次反馈信息,教师作出适当的总 结、归纳,并布置课堂形成性练习。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形成性进行恰当的分析 ,对 个别“吃不了”或“吃不饱”的同学进行适当 的个别辅导。
二、分层次教学法
一个人从社会得到了什么,以及给予了社会什 么,这两者之间应保持一种严格的和谐。 重视智育,认为智育具有双重任务,即掌握知 识、发展智力。 把劳动教育看成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劳动是“一般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 不可缺少的途径。
八、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有两项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具体讲: 要求教师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耗费更少的时间取得 更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达到教育内容最优化 组织教学时要把学生分班、组、个人并将其有机地结 合起来实行教学形式最优化。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特定的 时间,特定的内容遵守最优的教学原则,选择最优的 教学方法。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fc1353b7bb68a98270fefaa8.png)
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流派一,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主张1,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张,2,教材中心,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3,课堂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派:杜威,主张1,学生中心,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及兴趣,2,从做中学,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3,活动课程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体价值为中心,应主要依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两种方式均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应当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教育目的的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建构主义理论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可以概括为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六个方面四,道尔顿制:教师不在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或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后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五,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人的需要由低层向高层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前四种定义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健康很重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三者为生长的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须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b2fcc3175f0e7cd1842536e8.png)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一、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的教育学家与心理学家,他从1957年后,在小学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试验,“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他所指的学生的一般发展,不等同于智力的发展,它包括了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而心理的发展,他认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力、思维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来实现。
在教学理论方面,他主张教学应推动发展前进,“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赞科夫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学生已经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
他认为教学应为学生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然后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它的现有发展水平。
他认为“教学结构是学生一般发展的一定过程发生的原因”“教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是果。
这种因果联系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学生的发展进程”。
为此,赞科夫经过长期的教学实验和理论总结,提出五条教学原则:①高难度进行教学高难度含义之一是,加大教材难度,更新教学内容,体现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望和认识的可能性。
因为“儿童的智力也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
”即是说,教学要为儿童的精神成长提供足够的食粮,不要使他营养不良。
高难度的另一含义是要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把精神力量发动起来,促进一般发展。
教学应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儿童努力思考,经教师的指导,由现有水平而发展到“最近发展区”。
②高速度进行教学“以知识的广度达到知识的巩固性”,要求教学“不断地向前运动,不断的以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能为学生越来越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创造条件,因为这些知识被纳入到一个广泛开展的体系中。
现代教学理论三大流派
![现代教学理论三大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14b5e00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0.png)
现代教学理论三大流派发展性教学、结构主义教学、范例教学并称为现代教学三大流派,其思想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而且影响着当代教学的理论和实践。
因此,比较其教学思想,对我国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学改革是有价值的。
本文试从左右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效果的目的、内容、方法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经过20年的持续研究于1975年总结形成的。
其理论的教学目的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这句话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是“一般发展”,即“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
”他提出的“一般发展”不仅是某个领域的发展,或某个特殊方面的发展。
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是认知和情感的交互作用,离开整体,一般发展只能变成一句空话,同时还会影响着相关领域的发展。
其二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一般发展。
在赞可夫看来,教学效果并非仅指“掌握知识”,因为他极力反对关于“掌握了知识,能力就自然得到发展”的观点。
为改变学生死记硬背,能力受到忽视这一现状,他提出了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辩证关系。
因此,“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实际指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分发展能力;其三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他期望的教学不是“等待”学生的发展,而是应积极主动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必须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这一思想是对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借鉴。
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S·Brunner1915~)1959年完成的。
他认为智力的开发,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是教育、教学最一般的目的。
教学在“帮助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的同时,必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知识,即知识的基本结构。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获得良好的知识结构,但实现这一目的不是无条件的。
相反,他十分强调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上述三大流派关于教学目的虽有着各自的看法,但有三点是相似的:发展性教学理论针对前苏联教育中死记硬背,学生的一般发展受到影响;结构主义理论针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的不足;范例教学针对教材雍肿,学生负担重的现象。
教学理论 -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86bc5b92b0717fd5360cdc73.png)
教学理论-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
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1957)、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1982)和王策三的《教学论稿》(1985)。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是:(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优点与缺点:见P182)?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0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878---1958)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
他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
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和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和方式。
?其中以B·F·斯金纳(BurrhusFredericSkinner,1904---1990)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
他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和预见有机体的行为。
根据行为主义原理,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的特定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a41d16dcaaedd3383c4d3d2.png)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学理论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1)鉴于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那么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如何控制与强化教学的过程,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的传授是可以控制和强化的,这是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2)鉴于重视强化对学习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回去,使学生得到相应的强化。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其典型代表就是美国学者斯金纳(Skinner, B.F.)提出的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指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按照逻辑变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流派,它应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的规律,很多方面直到今天都对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提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强化等。
但是,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提出的心理学观点,有些很难直接迁移到人的身上。
它强调外显行为的变化,无视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内部心理过程;它可以解释低级学习活动,但不能解释人的高级思维过程。
因此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受到诸多的批评和挑战,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开始出现并成为主导的理论,这就是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认知心理学对教学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1)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学习;(2)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是学习的基础,强调原有知识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作用;积极的学习心向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在这些影响之下,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主张。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知识结构。
跟行为主义心理学不同,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61992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1c.png)
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典型的课程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1.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对学科中心课程的确立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之一是德国的赫尔巴特。
课程教学论之课程各流派
![课程教学论之课程各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455d7483b9d528ea81c7791b.png)
课程流派整理一、夸美纽斯的课程理论·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一生致力于民族独立、消除宗教压迫以及教育改革事业,曾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校长。
在欧洲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他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成果,总结了自己四十余年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他所著的《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他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夸美纽斯的课程论:夸美纽斯主张泛智教育,即人人应该掌握各种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但也应该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夸美纽斯在他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关于课程的比较系统的理论。
1.课程分类夸美纽斯把课程分为三类:主要课程、次要课程和第三类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宗教神学等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体育、音乐、游戏等。
主要课程包括智慧、辩才、正直行为和笃信宗教的本质、核心和内容。
次要课程主要是指为主要课程服务的辅助性课程。
第三类课程主要是指增进健康和换发精神的娱乐游戏等课程。
2.课程体系夸美纽斯提出和论证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课程体系。
他提出,在国语学校,除了当时普遍开设的读、写、算和教义问答外,增加了几何测量、自然常识、地理、历史、唱歌和手工技艺等;在拉丁学校,除了当时普遍开设的七艺之外,主张增加物理、地理、历史,还要学习拉丁语、希腊语、本民族语和一门现代外语课程。
3.教科的编写夸美纽斯在教科书的编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认为教科书应当是简明扼要的,内容排列应当是有系统的,而且应当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明白简单的语言来阐述。
4.课程论的特点:(1)扩大了学校教学科目的门类,突出了自然学科的地位,重视语文工具学习。
(2)确立了学校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1.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9259dae1dd3383c4bb4cd28f.png)
课程理论流派1.经验主义课程论经验主义课程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经验主义课程的主要观点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第三,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第四,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评价:经验主义课程看到了学科中心主义的不足,看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作用,对于现代课程的改造起到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它过分注重经验,强调心理逻辑,重视实用性,以至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学科自身的逻辑性、学术性照顾不够,具有浓重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2.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等。
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知识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第三,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第四,以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为目标;第五,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从其基本观点可以看出,学科中心主义看到了学科知识的发展价值,看到了现代社会知识剧增所带来的社会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个体知识增长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学科结构的掌握来解决这一问题,有其积极意义。
但是,由于学科中心主义过分注重知识,强调学科逻辑,重视学术性,以致于对于经验、心理逻辑、实用性有所忽视,且具有浓厚的精英主义色彩。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弗莱雷等该课程流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第二,学校课程应以建造新的社会秩序为方向;应该把学生看作社会的一员;第三,课程知识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课程的价值既不能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来判断,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来判断,而应该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反思,唤醒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第四,社会问题而非知识问题才是课程的核心问题;第五,吸收不同社会群体参与到课程开发中来。
社会改造主义树立了一种新的课程观念,开辟了课程研究的新方向。
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三大课程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39622fa2804d2b160a4ec04d.png)
三大课程理论流派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是教育学中课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样,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也是我们辽宁招教考试教育学理论需要重点准备的部分。
一般来说题型多为客观题。
在本文中,将结合常见的考题,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被称之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以英国斯宾塞、德国赫尔巴特、美国布鲁纳为代表,这一理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自"二战"后,这一课程理论主要来源于"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以巴格为代表的本质主义强调课程内容应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并提出课程设置原则的首要考虑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学校课程应为学生提供有区别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最有效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主体课程。
这门课程的重要特点是它由几个主题组成,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的特定组织。
也就是说,要素注重传统学科课程和系统的知识传授。
永恒主义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强调具有理智训练的传统永恒的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理应成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主要包括经验主义课程理论和存在主义课程理论。
经验主义课程理论以杜威为代表。
他认为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是不可取的,应代之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
此外,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应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次序,充分关注儿童现有的经验和能力。
否定以学科主体为中心的观点,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并且脱离生活实际。
认为课程应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导向,强调学校与社会相联系,使得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课程应以儿童的社会活动为中心,让儿童能够更好地接受课程内容。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a4217f6bee06eff9aff80746.png)
教学理论- 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这种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又就是通过知识积累自然形成的。
为了实现道德目的,知识就成为教学的一切,依次便演绎出一种偏于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与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
这种理论的代表作有: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 1957 )、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 1982 )与王策三的《教学论稿》( 1985 )。
这种理论的基本主张就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
( 2 )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就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
优点与缺点:见 P182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J、B、Watson , 1878---1958 )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
她在《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中指出,心理学就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它的理论目标在于预见与控制行为。
因此,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
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自我教学单元、个别学习法与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式。
其中以 B · F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1904---1990 )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 1 )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反应概率的变化;“理论”就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解释;“学习理论”所要做的,就是指出引起概率变化的条件。
她还认为人类与动物的行为可能取决于前提性事件,也可能取决于结果性事件,所以我们可以安排各种各样的反应结果,以决定与预见有机体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
代表人物
教育目的
培养完人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五种道德观念:内心自由,完善, 仁慈,正义,公平 六种兴趣:经验,思辨,审美,同 情,社会,宗教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王策三(《教学论稿》)
知识-道德本位
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理论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 华生、布卢姆、桑代克
预期行为结果
语言呈示为主(讲授 法) 程序教学 小步骤进行; 呈现明显反应; 及时反馈; 自定学习步调; 减少错误率
知识授受
学科知识
相倚组织 (具体说明最终行为
发现法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 (四条原则:动机,结构, 序列,强化) 五阶段: 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 →形成见识→计划和抉择→ 整合
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
布鲁纳(《教育过程》)、 奥苏伯尔、皮亚杰
理智发展(培养科技精英)
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教学内容
教育手段
教育过程
历史 语言常识 自然科学 技术知识
管理 教学 训育
四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科目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