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生日习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生日习俗)
经过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

而一个人的生日也在这一刻确定了。

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一个人出生时的“生辰八字”被赋予无比重要的意义,它甚至关系着这个人一生的前途命运,如婚姻、仕途、财富、死亡等等。

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孩子在出生后的几天要做“三朝”。

孩子在出生后,大都是紧闭着双眼的,总要到第三天(古代习俗称为“三朝”)或三天以后才睁开。

按照习俗,孩子睁开眼后要先看父亲,后看母亲,然后再看其他亲友,以示永远孝顺父母。

民间还流传一种说法:孩子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这个孩子以后就会长成什么样子。

这时来探望的亲戚朋友往往馈赠给孩子鸡蛋、红糖、小孩衣物等礼物以表示祝贺。

其中,鸡蛋多染成红色,称为“红蛋”。

因是贺喜,所以也称为“喜蛋”。

中国古代黎民百姓过生日,称为生辰。

我国的生日习俗历来比较注重老人和孩子两头,对成年人的生日则没那么讲究。

老人把生日叫寿辰,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这么叫,寿分三种:上寿、中寿、下寿,上寿百岁、中寿80、下寿60。

也就是说,你最少要有六十岁才能为自己做寿,也才能把自己的生日称为寿辰。

做寿的人还有一个称呼,叫寿星。

寿星
一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指南极老人,为民间神话中司长寿之神,其典型形象为龙钟老态,慈眉善目,手捧仙桃,身边有鹿鹤相随,所以后来也把做寿之人称为寿星。

中国民间的祝寿活动非常盛行。

寿辰那天,要设寿堂,挂寿联、寿图,摆宴庆贺。

寿联上写“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吉祥话。

寿图有《寿星图》、《王母献寿图》、《八仙庆寿图》、《麻姑献寿图》等。

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女仙,《抱朴子》说,她能指米为珠,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古代寿宴所用食物中不可缺少的是面条和寿桃。

《新唐书·后妃传》记载,唐玄宗的王皇后怕皇帝冷落了自己,另立新宠,一天对玄宗说:“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可见唐人过生日是吃汤饼的。

“汤饼”也叫做“水引”,就是面条,生日汤饼既然是长寿之意,寿宴上自是不可缺少的。

据说,吃寿面这一习俗来源于汉代东方朔答汉武帝的一句话:古代的彭祖能活到八百岁,是因为他的脸面长的原因。

“脸”即“面”,脸长即面长,“长寿面”的寓意便由此而生。

如今,过生日吃寿面这一习俗依旧流行。

在传统观念中,桃是长寿果。

《汉武帝内传》里说,西王母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送给汉武帝。

《西游记》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孙悟空偷吃蟠桃而长生不老的故事,更使“寿桃”之说家喻户晓。

民间庆寿的寿桃,一般用白面制作,尖部染上悦目的红色。

中国人的生日习俗经千百年相传至今,出现了很多说法。

如每年一次的生日中,只有满10,如30、40等叫做“整生日”,差1年满十称作“逢9年”,其它生日则称为“散生日”。

在中国农村,十分重视老人的60与66大寿。

60大寿也称花甲寿,人们认为,活满了一个甲子,相当过完了天地宇宙和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因此礼仪比普通寿礼更为隆重。

另外民间还有“年过66,阎王要吃肉”的说法,所以老人过66大寿时,儿女要买猪肉回来祝寿。

在许多地方,还流行一种“做9不做10”的风俗,因为民间认为“10”意味着“满”,“满”又意味着完结,所以许多地方不在整10周岁时做寿,而是提前到头一年满虚岁60岁时做寿。

但是,许多地方又流行所谓逢9之年是厄年的说法,所以不少地方在老人生日逢9之年,一般都提前做寿,并做大庆,叫做“过九”。

届时主人向亲友赠桃,同时加赠饭碗一对,俗称“寿碗”,民间以为受赠者可以借此沾老寿星的光,有延年益寿之福。

不但59岁、69岁、79岁等所谓“明九”之年需要忌讳,有的地方还要忌所谓“暗九”,即为9
的倍数的年份,如63岁、72岁、81岁等。

在“明九”和“暗九”之年做寿时,不但需要提前做寿,还要穿红衣服。

小孩可穿在外面,大人则穿在里面,还要系上红腰带。

在小说《红楼梦》的第八十七回里还比较详细地写到了这种风俗,小说中的人物鸳鸯说:“老太太明年八十一岁,是个暗九,许下
一场九昼夜的功德,发心要写三千六百五十零一部《金刚经》。


除了为老人做寿,从古至今,为小孩过生日也产生很多风俗。

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称为“弥月”。

在传统习俗中,这是给孩子理胎发的日子,俗称“剃头”。

家里还要摆一次“满月酒”,宴请亲朋好友前来庆贺,主人要向宾客分送“红蛋”、“红花生”等礼物。

“做满月”通常是在婴儿满月的那一天,但有的地区也将满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即在“三朝”时),这是因为从古以来“三”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也有将“满月”放在新生儿出生的第十二天,称为“十二朝”,因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齐全。

另有未满月而设宴庆贺的,叫做“偷满月”,其用意是为了不惊动天地,避免生辰的凶相,悄悄庆贺一番。

在古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有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不久便夭折。

人们普遍认为,婴儿在满月时基本上就度过了初生后最危险的时段,能够茁壮成长,所以对于满月非常重视。

婴儿出生一周年,家里要给孩子做“周岁”,有的地区孩子出生百日也予以庆贺。

届时,亲朋好友纷纷送来贺礼,主人家设宴款待,并向亲朋好友和邻里分送“周岁面”或“长寿面”。

这天婴儿会穿着一新,特别是“周岁鞋”要制作精美,鞋上绣有“葱”、“蒜”和“菱”形的图案。

意思是祈愿孩子日后聪明,会算(蒜)和玲(菱)珑乖巧。

周岁宴中,“抓
周”是最重要的仪式。

讲究一些的家庭都要摆上印章、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帐册等物品,如是女孩还要加摆铲子、剪子、尺子、绣线、花样子等等。

抓周时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任其挑选,看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

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长大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手锦绣文章;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长大善于料理家务。

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而是认为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福,善于及时行乐。

总之,抓周是一种长辈们对小孩前途寄予厚望的方式。

在现代,一般家庭对孩子的周岁普遍还是比较重视的。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要给小孩拍照留念,并做新衣服,吃鸡蛋、面条以示祝贺。

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会办生日酒,款待亲戚朋友。

在江南农村,还有包周岁粽子的习俗,这种粽子包得比一般的粽子长,寓意孩子福寿绵长。

有些地方的习俗讲究孩子的“周岁”不能拖延到十三个月。

比如,某个小朋友生于四月初八,本年中有闰五月,那么他的周岁就要提前到三月初八来过。

在古代,男子到虚龄20岁时,一般会在二月选择一个吉日敬请宾客,由父亲在宗庙里主持冠礼,以表示成年。

也有选
在生日前后的。

女子则在15岁时行笄礼。

冠礼和笄礼的举行表示孩子已经成年,可以结婚了。

所以到了清代,冠礼和笄礼往往在婚前举办,变成了婚礼的一个组成部分。

到了近、现代,比较讲究习俗的人家还是会在孩子年满20岁时隆重地庆贺一下,如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会举办生日酒,宴请亲戚朋友;而一般人家也要略备酒菜,吃鸡蛋、面条,举家相贺。

对于成年人的生日,我国民间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以及“男做进,女做满”等生日习俗。

“男不做三,女不做四”是指男子进30岁时不大搞庆寿活动,而妇女到了满30岁这年要大庆30岁生辰。

因为民俗认为,30岁的男子才进而立之年,正是事业起步期,尚属年轻,这时候做生日大寿会被人们嗤笑。

而女子满30岁时,由于生儿育女、家务劳动拖累,出现未老先衰迹象,应趁年轻时享受一下生日的快乐与亲友的祝福。

不过,如今在江浙等地区也流传着“30不做,40不发”的说法,不论男女,30岁生日都要大办一场,否则40岁时也不能发达。

另外,一些地区还流行“男子做进忌做满”的说法,也就是男子生日要“做进”,即按虚岁过。

这种说法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因为自古以来汉民族的传统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按虚岁做寿——即所谓的“男做进”,意味着一家以男子为主的生产(生意)天天有长“进”,月月年年
都会“招财进宝”。

在中国,除了给人过生日,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另类”生日习俗。

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在这天忌食米饭,否则就会导致谷子减产。

江苏南京等地则以正月初二为“米娘娘”生日,认为这一天是值得庆祝的日子。

在传统观念中,也有很多人认为生命周期的节点是农历新年,也就是春节,而非生日。

在除夕之夜要守岁,过了子夜,新的一年来临,岁数也要随之增加一岁。

近年来,随着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国人过生日的习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生日会倾向选择朋友聚会、吃蛋糕等西方过生日的方法,但诸如吃面条等传统生日习俗依然流传不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