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社会学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

分层(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最初是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分层现象是我们分析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时必然要涉及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现实社会中,面对同样的社会现象,人们常常持有不同的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价;在同一社会情境中,面对同一事态,人们的行为表现也常常出现很大差异。社会学认为,造成上述差异的一个重要根源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即人们在各种社会地位上的分布状态及这些地位之间的关系模式之中。社会成员间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两大类型:自然差别与社会差别。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做社会地位,指的是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通俗地说,社会地位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中的各个纽结。

个人社会地位具有多重性,这建立在社会地位与个人之间相互区别的基础上,指的是个人的社会地位通常不是唯一的,个人可以占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换句话说,个人社会地位多重性是指个人社会属性的复合性。

社会差别的历史动因是社会分化。分化的最一般涵义是指事物从同质性向异质性的变化。社会分层研究所说的社会分化特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分化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社会学正是从社会分化的角度考察社会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区分社会分化的类型,有助于我们把握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大体上可以把社会分化区分为两大类型: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分层研究借助阶级、阶层的范畴把视角集中于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方面。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既是一种稳定的地位结构,同时又是具体的群体关系,涉及地位和人两个基本层面,这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状态确定着社会学考察社会不平等的两个理论视角,其中每个视角都由一对既区别又联系的范畴构成。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

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社会学对社会不平等的研究有两大理论渊源,从而形成两个理论传统:一个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另一个是以M.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这两大传统在理论目标上是有重要分歧的。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更多地强调了社会冲突的方面;反之,出于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维护的目的,.韦伯三位一体分层论更多地强调了社会协调的一面。

在社会分层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从所处历史条件出发,详尽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结构与阶级斗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简要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阶级的涵义;第二,阶级产生的条件;第三,阶级的内部关系和发展;第四,私有制社会的阶级斗争;第五,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第六,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具体化。根据形势的变化坚持和发展阶级理论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分层现象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西方社会学者也认识到其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而过度的冲突和斗争会引起社会动荡,形成社会运行的障碍。出于维护的目的,他们对社会分层现象也十分重视,进行了长期研究。作为这一研究的结果,他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分层理论和模式,用以描述社会差异,把握各个社会层次上人们的社会表现,预测不平等现象的发展趋势,干预和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

对西方分层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源头之一当属德国社会学家M.韦伯创立的三位一体分层模式。韦伯承认,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把经济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但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个多层面的统一体,除了经济地位之外,至少还有两种同样重要的分层属性,在造成社会不平等方面具有突出影响力,这就是声誉和权力。由此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

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是开创西方社会学分层研究的另一个先驱,他用以说明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精英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界也深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帕雷托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层成员和下层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凝固不变的。稳定的等级结构是稳定的经济状态的产物,因而仅仅是静止的农业社会的典型结构。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创新、竞争、变革基础上的动态性工业社会,因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存在终身的或世袭的阶级。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决定的,即基于自然差别。

应该看到,西方分层理论有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对于这些理论不要盲目照搬。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有选择地借鉴西方分层理论,为我所用的。

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社会学的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分层的标准有两类:第一,以外显地位为划分标准。例如,以人们所从事的正式职业为标准。第二,以潜在地位为标准。例如,收入、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等。前一种划分主要是为了描述人口在社会垂直分层中的分布状况以及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后一种划分则是为了了解人口内在素质的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对各层次内部人们一致性程度的研究是分层定性研究中的一个主题。这一研究包括:同层次内部成员之间是否具有共同意识,其特点是什么,成员之间的交往情况、交往频率及交往性质(包括友谊、婚姻等持久的社会联系),同层次内部成员是否经常聚会,是否为了某项共同目标而采取共同行动,层次内部组织化程度如何,等等。对这些情况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及时把握各社会层次的意愿、动向和行为能力。

层间关系的性质是定性分层研究的另一重要方面,这方面的研究包括:第一,各层次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第二,各层次之间的沟通方式、交往状况和频率,相互之间的基本态度;第三,各层次之间的冲突状况。

现代社会学运用统计方法对社会分层结构进行数量分析,从而有效地补充了单纯定性分析的不足,开拓了一个新颖的研究角度和研究领域。一个社会的主要分层属性构成了这一社会的分层空间构建性维度,换句话说,社会分层空间是以该社会的主要分层地位为座标轴而确立的。比如,韦伯的收入、声誉、权力三种分层地位就构成了三维社会分层空间。社会多元分层结构指的是由社会成员在社会分层空间中的具体分布确定的各分层地位之间的关联状态。可以由统计学的相关系数对其加以测定和描述。

在统计学意义上,可以把结构弹性定义为社会成员的一种分布状态,在这种分布中各分层地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零。这就是说,分层属性之间的相关性越强,则结构弹性越低;反之,相关性越弱,结构弹性越高。根据结构弹性的高低可以区分出两个极端类型的分层结构:刚性结构与弹性结构。刚性结构是一种极具脆性的冲突性结构,各层次之间的社会整合度很低。刚性结构的社会必然经常处于不稳定的运行状态。

宏观角度的多元分层结构与微观角度的个人多重分层地位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个人多重分层地位之间的关系不仅对人际交往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与宏观分层结构有着密切联系:它既受制于宏观结构,又反过来影响或改变着宏观结构。个人多重分层地位间关系可区分为两大类型:地位一致与地位相悖。尽管地位相悖是根据客观标准确定的,但人们对地位相悖在主观上的感受强度、情绪反应、行为取向却是受宏观结构状态制约的。进一步说,并非任何地位相悖都会导致冲突,只有在一定的宏观结构背景下,地位相悖才会引起当事人强烈的情绪感受,才可能导致冲突。

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