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袁仄
中国服饰史归纳
中国服饰史归纳一、远古时期:服饰的起源与演变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先民为了抵御寒冷和遮羞,开始利用自然资源制作简单的衣物。
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动物皮毛、植物纤维为原料,款式简单,功能单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民们逐渐掌握了编织、染色等技艺,服饰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二、夏商周时期:礼制服饰的确立夏商周时期,我国服饰进入了礼制阶段。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丝绸为主,款式丰富,色彩斑斓。
服饰成为等级制度的重要标志,不同等级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
例如,贵族阶层穿着丝绸衣物,图案精美,色彩鲜艳;而平民百姓则穿着粗布衣物,款式简单。
三、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的多元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服饰风格各异。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宽松舒适,注重实用性。
男性服饰以深衣、短衣为主,女性服饰则以长裙、对襟衣为主。
各国服饰还受到地域、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四、秦汉时期:服饰的统一与规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服饰进行了统一规范。
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服饰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这一时期的服饰以交领、宽袖为特点,男女皆可穿着。
官员服饰分为朝服、公服、常服等,等级分明。
民间服饰则更加注重实用性,款式简约。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下的服饰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促进了服饰的创新发展。
这一时期的服饰特点为宽松、舒适,流行对襟衣、褶裙等款式。
受北方民族影响,男性开始穿着裤褶,女性则流行穿着窄袖衫、长裙。
佛教的传入也为我国服饰带来了新的元素。
六、隋唐时期:服饰的繁荣与开放隋唐时期,国家强盛,文化交流频繁,服饰进入了繁荣与开放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服饰色彩丰富,款式多样,女性流行穿着胡服、襦裙、高腰长裙等,体现出女性的婀娜多姿。
男性则以圆领袍、宽袍大袖为时尚。
同时,唐代还出现了“品色衣”制度,以服饰颜色区分官员等级。
七、宋元时期:服饰的简约与民族特色宋元时期,服饰风格逐渐简约,注重实用性。
宋代流行直身衣、对襟衣,女性喜欢穿着窄袖衫、褙子。
中国服装史 袁仄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00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远古服饰概览如果说山顶洞人的骨针史利用了自然,而纺轮和织机的发明,则表明人类开始能运用自然纤维,开启了布帛、服装时代的到来《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袁仄谈49后中国人服饰的演变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袁仄谈49后中国人服饰的演变新中国之后虽然没有对服装做什幺特殊限制,但从领导人的穿着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不同于民国时期的穿戴。
我们可以从开国大典上主席的穿戴给全国人们一个很合适的样板。
开始人们都以中山装、干部装、列宁装、人民装这样的装束穿戴。
新中国人们解放以后,在服装上表现出解放的喜悦。
他们愿意脱险华丽的服装,穿上表示新中国成立的服装。
列宁装通常是灰颜色的,双排扣,有一个要带。
男女都穿。
干部进城之后把它带到城里,这也成为新中国成立早期的一个表示进步人们的穿戴。
后来成为女性专用服装。
它的特点明显。
我三岁左右和两个哥哥全部穿着列宁装,特别好玩。
服装代表了社会的导向。
虽然这种服装并不时尚也不华丽,但却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当时很多要求进步,要求改造的人们都穿上这样的服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把民国时期的服装完全改掉了。
但是我不认为西装和长衫它本身是一种旧社会的象征。
但在当时进入新中国以后,领导人给国民做了个示范就把原来的服装改掉了。
在56、57年的时候,大家都穿花布,女孩子穿布拉吉。
当时国家也提倡女同志要穿的好一点。
要表现出我们新中国人们生活的繁荣、幸福。
有一部电影的歌曲叫《让我们荡起双浆》,那个时候这首歌是比较贴切的反映了有这幺一段时期人们的心里。
在新中国的经济状况还比较困难的时候。
有这样一个丰富服装样式。
显示了我们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是1999年04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华梅。
本书按时代顺序,系统介绍了中国自原始社会至现代的服饰艺术发展演变史,包括服饰制度、服装形式、服装面料、服饰纹样、首饰配饰等。
华梅同志编著的《中国服装史》,运用了大量古代服装资料,系统地揭示出我国历代服饰的艺术风貌和时代特色,取得了可喜的学术成果。
“从艺术出发,从美学出发,分析了服饰的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把握服饰的发展规律,使我们从服饰艺术中看到了一个美的世界”。
本书特别注重考古科学的成果,与历史文献图籍相印证。
附有插图1036幅,内容丰富,史料确凿。
看看古代服装的大胆前卫,再看看今天人们着装色调与款式上的保守单调,阅读者必然会感慨万千。
目录:第一章先秦服装第1节概述第2节中国早期服饰第3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第4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第5节小结第二章秦汉服装第1节概述第2节男子袍服与冠履第3节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第4节军事服装第5节小结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第1节概述第2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第3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第4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柄裆第5节小结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第一节概述第2节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第3节女子冠服与妆饰第4节军事服装第5节小结第五章宋辽金元暇装第1节概述第2节汉族官服与民服第3节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装第4节小结第六章明代服装第1节概述第2节男子官服与民服第3节女子冠服与便服第4节小结第七章清代服装第1节概述第2节男子官服与民服第3节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第4节太平天国服装第5节小结第八章20世纪前半叶汉族服装第1节概述第2节男子长袍与西服第3节女子袄裙与旗袍第4节小结第九章20世纪前半叶少数民族服装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一、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民族服装(1)朝鲜族服装(2)满族服装(3)鄂伦春族服装(4)迭斡尔族服装(5)鄂温克族服装二、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装蒙古族服装三、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服装回族服装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服装(1)维吾尔族服装2)乌孜别克族服装(3)柯尔克孜族服装(4)塔塔尔族服装(5)俄罗斯族服装(6)哈萨克族服装(7)塔吉克族服装(8)锡伯族服装五、甘肃省与青海省民族服装(1)裕固族服装(二)保安族服装(3)东乡族服装(4)撒拉族服装(5)土族服装六、西藏自治区民族服装(1)藏族服装(3)珞巴族服装七、四川省与贵州省民族服装(1)羌族服装2彝族服装(3)苗族服装(4)水族服装(5)侗族服装(6)布依族服装八、云南省民族服装(1)佤族服装(2)景颇族服装(3)纳西族服装(4)基诺族服装(5)德昂族服装(6)傣族服装(7)白族服装(8)独龙族服装(9)阿昌族服装(10)拉祜族服装(11)布朗族服装(12)僳僳族服装(14)普米族服装九、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服装(1)壮族服装(2)京族服装(3)仫佬族服装(4)毛南族服装(5)瑶族服装(6)仡佬族服装十、福建、广东、台湾、湖南等省民族服装(1)畲族服装(2)黎族服装(3)高山族服装(4)土家族服装第三节小结第十章20世纪后半叶服装第1节概述第2节列宁服与花布棉袄第3节全民着军便服第4节时装的多元化第5节职业装的兴起第6节小结第十一章21世纪初期服装第1节概述第2节时尚的进程第3节小结结语附录一、历代服装沿革简表二、服饰专用名词集释。
服装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服装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服装设计概论英文名称:学时: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选□专业限选□专业任选□公共必选□公共任选□其它必选前修课程:造型基础1、2 色彩基础1、2 形式基础1、2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先导课。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服装设计的概念,明确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学习体系,为进入专业学习打下较为系统地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一、服装基础知识1、服装的基本概念及基本性质2、服装发展的基本脉络及社会功用3、了解服装的基本分类及形态特征二、服装造型设计1、服装设计的概念及其造型特征2、服装设计造型要素及形式美原理3、服装设计方法分析。
(包括设计条件、设计过程、设计思维)三、服装的流行和美学原理1、服装流行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服装美学的范畴及基本特征3、服装流行的原理和规律四、服装设计师职业与职业素质1、了解服装设计师的职业特点及基本素质2、国际著名服装设计师设计历程及风格授课方式:■理论授课□技能指导□作业点评□其它考核方式:□开卷□闭卷■作业论文□技能测试■其它作业与考核标准:完成一篇1500字左右的课程学习小结。
成绩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记分。
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自编教材《服装设计概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服装教研室编《服装设计概论》刘晓刚主编东华大学出版社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2008年1月第1版参考书:《服装学概论》李当歧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1998年7月第1版《服装设计学(第三版)》袁仄等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服装设计》杨永庆,张岸芬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服装效果表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服装效果表现英文名称:学时:学分:课程类别:■专业必选□专业限选□专业任选□公共必选□公共任选□其它必选前修课程:服装设计概论服装制图与工艺基础1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学习服装效果图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达到掌握多种工具、材料的表现技法,并获得多种服装设计表现效果的训练,能逐步熟练运用。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在清代服饰中,既可以看到满族文化的影子,也可以看到 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交融体现了满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06 近代服装
近代服饰变革背景
西方文化的传入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政治运动的推动
近代以来,一系列政治运动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对服饰变 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服饰与等级制度
唐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等 级的人穿着不同的服饰,体现了尊卑 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观念
服饰与外来文化
唐代服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如波 斯、印度等国家的服饰元素在唐代服 饰中有所体现,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包 容性。
唐代服饰注重表现人体美,追求华丽 、鲜艳的审美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 的审美观念。
服饰与礼仪
02
明代服饰在礼仪场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同场合穿着的服饰也
有所不同,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观念。
服饰与审美
03
明代服饰在审美上追求自然、和谐,注重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
05 清代服装
清代服饰特点
服饰等级制度森严
清代服饰严格遵循等级制度,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穿着的服饰有 明显差异,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明代男女服饰
男子服饰
男子服饰以长袍为主,搭配马褂、直裰等。官员服饰根据品级不同,图案、颜 色等有所区别。
女子服饰
女子服饰丰富多样,包括袄裙、背子、比甲、霞帔等。发饰也极具特色,如发 髻、发簪等。
明代服饰与等级制度
服饰与身份
01
明代服饰是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穿着的服饰在颜色、图
案、材质等方面有严格规定。
内蒙古大学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085201机械项目<专业学位)
080400仪器科学与技术
测试技术:《测试技术基础》,韩峰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第1版.
085203仪器仪表项目<专业学位)
085236工业项目<专业学位)
《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程国全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电力系统自动化
①王葵、孙莹,电力系统自动化<第3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②李先彬,电力系统自动化<第5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第二模块:
1.自动控制原理
①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5版),科学出版社,2007
2.电力电子技术
①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085213建筑与土木项目<专业学位)<--06道路桥梁方向)
125600项目管理<专业学位)
建筑项目经济与管理:《建筑项目经济与管理》,郑连庆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版).
009轻工与纺织学院
082103纺织化学与染整项目
染整工艺学:《纺织品染整工艺学》,范雪荣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第2版.
通信原理樊昌信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六版或信号与系统郑君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或微机原理及应用郑学坚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版或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著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第四版任选一门
2018内蒙古大学考研复试参考书目
专业代码、名称
复试测试科目、参考书目
001机械学院
080200机械项目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服装史 第四讲
朝服、方心曲领、蔽膝
穿朝服、方心曲领、 戴通天冠、佩蔽膝 的皇帝
宋大袖圆领襕衫
戴直角幞头、穿宋大袖 圆领襕衫的皇帝
大 宋 提 刑 官 剧 照
宋大袖圆领襕衫戴直角幞头
课件内容选自 袁仄《中国服装史》
二、宋代男子服饰特征
(1)宋初建国大部分承袭唐代,衣冠服饰也袭晚唐五代遗制,无大变化。官员的公 服由袍衫,幞头、革带、革履组成。其革带是官职的标记之一。
课件内容选自 袁仄《中国服装史》
谢
谢
(4)半臂、背心:基本承晚唐五代服饰,半臂和背心两者样式相近,通作对襟,唯 半臂有袖而短,背心无袖。宋代称半臂的缺袖者为背心,背心为裲裆演化而来。背心 长及腰部,宋出土的背心程长方形,对襟,下摆开衩。
课件内容选自 袁仄《中国服装史》
三、宋代女子服饰特征
(5)裙:宋代女裙多承唐制,唐的裙式和色彩依旧盛行。自隋唐后,裙幅增加, 裙裥增多,谓之“百叠”、“千褶”等百褶裙。女子的裙料以罗纱为主,装饰方式
元男子服饰
元皇后命服
元代的纺织业水平及服饰纹样的基本特征
(1)元代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元代中后期, 棉花已在全国广泛种植。松江是元代棉纺织业的中心,松江织出的“乌 泥泾被”远近畅销。 (2)棉布的提花和印染工艺水平很高。贡献最大的是黄道婆。从海南 黎族带回先进的棉纺织技术。缕金织物被大量应用。
(7)花冠:宋女子首饰除传统的簪、钗、步摇等装饰,还盛行戴花冠。
(8)帔帛:帔帛发展到宋代已为霞帔,宋代霞帔不似唐代飘逸。
(9)缠足:至宋时,女子缠足已为儒家礼教倡导的一部分,后小脚成为衡量女子
仪容的重要标志。
课件内容选自 袁仄《中国服装史》
为传统文化拨打110访北京服装学院袁仄教授
袁老 师接
抢救 工 作
,
受 了 本 刊 记 者 的专访
。
北 京市 教 委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研 究 项
目
,
属 于 北 京 服 装 学 院 课 题 项 目研 究 组
记
。
者 : 项 目 的 研 究 对 象主 要 是 什 么 呢
:
?
袁仄
主 要 是 指 历 史 上 直 接 继 承 者 的服
袁仄
:
作
。
更 多商 业 资 本 的介 入
是这样的
,
重 要 的是 我 们 今 天 对 待 文 化 的 态 度
是的
,
,
我们 走 访 了瑞蚨
你 知道 要 培 养手 工 艺人 是 很 不 容易
的
,
传统 文 化作为 源 头给我们 的启发
我们对待传统缺乏 关怀
艺术又 缺乏 了解
。
,
。
祥
,
内联 升
,
盛锡 福 等服 装服 饰老
,
活 习 性 造 成 了 北 京 民 间服 饰 特 点
蓄 内敛 不 够
向前 迈 进 的也 不 够
。
,
有 北 方 对 御 寒 保 暖 功 能 的特 殊 需 要
其三
。
还 不 足 已 成 为 如 今 的 国服
记 么
失 了 很 多宝 贵 民族 财 富
的寻 找
,
我们 努 力
北 京经 历 近 三 千 年 的满 清 统 治
你可 以不 从 事
清 华美院黄能馥 教 授
家钟漫 天 先 生
,
,
鞋 类研 究专
亚
他 们对 技术 的掌握 程 度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走进中国服装历史★★1服装服装,俗称“衣裳”、“衣服”。
它不仅起着遮体、护体、保健、御寒、防暑等作用,而且还起着装饰、美化、标志等作用,通过衣质、色彩、裁制和造型等的变化,能够充分显示人的体态和仪容的美感,或表现人的社会地位、职业和个性。
服装是一种带有工艺性的生活必需品,在一定生活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民族和时代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以及社会风尚面貌的重要标志。
2服装的整体特点中国服装的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
3服装的民族性特征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这些服饰都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征。
4服装的发展历程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衣冠王国”,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易·系辞下》)中可见中国服饰与文明同步。
(1)一千万年前,古猿人用树叶兽皮御寒、蔽体遮身。
(2)几十万年前,氏族公社时期,人们用骨针简单缝纫而初具服装轮廓。
(3)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氏族人和大汶口人已开始广泛种麻、养蚕,男耕女织、缝纫初兴,衣裳(服装)初步形成。
比较原始的服装是无袖、无领、无裤的裙衣式。
(4)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的各个朝代的服装:开始讲究的商代服装;服饰齐全的春秋战国服装;分类定名的汉代服装;工艺精湛的唐代服装;品目繁多的元代服装;等级严明的清代服装;以及品种齐全、绚丽多彩的现代服装等。
考点二: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中国的服饰文化是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服饰文化。
中国服装史读后感
中国服装史读后感中国服装史,就像是一部超级酷炫的时尚大片,只不过这个大片跨越了千年的时光,每一个朝代都是一个独特的“时尚季”。
读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古代的衣服就是那种宽袍大袖,千篇一律的样子。
但读完才发现,我真是大错特错,这里面的门道可太多了。
咱先说说先秦时期吧。
那时候的衣服就像是从神秘的祭祀仪式里走出来的一样。
特别是深衣,看着简单,其实是把天地乾坤都给穿在身上了。
上衣下裳连在一起,象征着天地相连,这哪是衣服啊,简直就是古人把哲学穿在了身上。
而且那时候的衣服颜色还有特殊含义呢,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穿的,感觉就像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色彩密码”,不同身份的人得对号入座,穿错了估计就像现代人穿错了礼服去参加婚礼一样尴尬。
到了汉朝,衣服就开始变得大气起来了。
曲裾深衣和直裾袍服就像是汉朝的“时尚双骄”。
曲裾那弯弯绕绕的线条,就像汉代人含蓄又深沉的性格,走起路来衣袂飘飘,感觉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仙人。
而且汉代的服饰图案也是超级精美,云纹、动物纹啥的,感觉每一个图案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
这时候的衣服,已经不仅仅是遮羞保暖的东西了,更像是一种文化的展示牌。
唐代可就不得了了,那简直就是中国古代服装界的“时尚巅峰”。
唐代的服装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
女性的衣服那叫一个开放啊,低胸襦裙都出来了,和之前朝代的保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且色彩那叫一个鲜艳,红的像火,绿的像翠玉,感觉唐代人把彩虹的颜色都穿在了身上。
各种配饰也是琳琅满目,什么金钗、玉佩,走在路上估计是叮当乱响,就像自带背景音乐一样。
我都能想象出唐代的女子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长安的大街上争奇斗艳的场景,那场面肯定比现代的时装周还热闹。
宋朝的服装呢,就像是从一首宋词里走出来的。
风格变得简约、淡雅了。
和唐代的华丽相比,宋代更像是一个低调的文艺青年。
衣服颜色也没那么浓烈了,大多是淡色为主。
而且宋代的衣服很注重实用性,看起来规规矩矩的,但却有一种别样的精致。
就像宋代的瓷器一样,虽然没有唐代那么绚烂,但却透着一种高雅的气质。
各朝代的中国色卡够高级
各朝代的中国色卡够高级华夏衣冠,是华夏文明的缩影。
传统服装色彩受“阴阳五行说”影响,分青、红、黑、白、黄五色。
不同朝代崇尚的不同颜色,反映了其朝代特点。
社长选取了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六个朝代:汉、唐、宋、元、明、清,分析了它们流行的服饰颜色。
下面就请大家随着社长的介绍,来看看这些流行色都有什么吧~汉特点:质朴自然流行色:玄、赤、白、绿公元前206年,汉朝建国。
受汉初推崇的道家黄老之术,以及汉武帝时期及以后推崇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代服饰追求浑然一体的“本质美”。
东汉壁画汉代的服饰颜色以单色和独色为主,且崇尚暗淡系的颜色,显得端庄大气,质朴自然。
汉代服饰承载着“礼治、道统”的思想,布料染色遵从阴阳五行信仰,深色尊贵、浅色低俗。
这一时期的服饰流行色是明度偏低的玄色、赤色、绿色和白色。
卜千秋墓中的伏羲图- 玄 -汉灭秦后,根据五行学说,取秦灭周、水克火的含义,崇尚水德。
水德为玄色。
在汉初,玄色是最为高贵的颜色。
汉代直裾深衣在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中,玄色被上升到“天”的地位,是众色之母。
在道家的思想里,这种学说被进一步发展:万千世界发自于“道”,“道”表现为玄黑之色,因此万千世界的色彩斑斓都从玄黑中生长出来。
东汉壁画- 赤 -自汉武帝时期以后,考虑到上古五帝时期,朝代更迭顺序为五行相生,于是改水德为火德,以赤色为上服。
因此,赤色就成为了汉朝最流行的颜色。
汉代的礼服也因此呈现出赤、玄相间的特点。
赤色还寄托了汉人对于得道成仙的渴望。
汉朝皇帝多热衷于寻求成仙不老之术,以服饰仿仙人就是最为典型的表现形式。
仙人服饰,以炎、赤两色并重,以其展现神气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汉代贵族喜欢穿着赤色服饰,试图以此来仿拟仙人风姿。
汉代襦裙- 绿 -汉代壁画中的人物,无论男女,有接近半数都是身着绿色衣服,这体现出绿色在汉代的流行。
汉代壁画《诗经》之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诗句。
“衿”为衣领,“青青子衿”正是指“穿着绿色衣服的那个人”,可见绿衫在人们心目中,是美好形象的代表。
袁仄《中国服装史》教材配套练习题库
袁仄《中国服装史》教材配套练习题库袁仄《中国服装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第二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原始社会服饰第三章先秦服饰第四章秦汉服饰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服饰第六章隋唐服饰第七章宋代服饰第八章辽金元服饰第九章明代服饰第十章清代服饰第十一章民国服饰第十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服饰•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蔽膝[武汉纺织大学2016、2015年研]答:蔽膝是古代中原地区一种男女皆用的服饰,属于古代下体之衣,是遮盖大腿至膝部的服饰。
蔽膝是古代遮羞物的遗制,其与佩玉在先秦时都是别尊卑等级的标志。
江淮之间谓之棉,自关东西谓之蔽膝。
蔽膝,又称绂、祎、韨,是遮盖大腿至膝盖的服饰,形似围裙而狭长,下成斧形,象征着权威,用不同质料、色泽花纹分别等级。
2襦裙[武汉纺织大学2017、2015年研]答:襦裙是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
上衣为襦,一种短衣,长至腰间,有里,除交领外也有直领出现;下裙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
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3胡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研]答:胡服是古代诸夏汉人对西方和北方各族胡人所穿的服装的总称,与当时中原地区宽大博带式的汉族服饰,有较大差异。
后亦泛称汉人服饰以外的外族服装。
胡服一般多穿贴身短衣,长裤和革靴。
衣身紧窄。
古代常见胡服有圆领袍、曳撒等服饰。
胡服,流行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装扮的特点是着翻领、窄袖长袍,戴浑脱帽,穿长裤,足踏高皮靴。
4直掇[武汉纺织大学2014年研]答:直掇是古家居常服、僧袍,起源于唐朝,是宋朝开始就有的一种汉服服饰。
直掇是男子的常用服饰,对襟大袖,后背中缝直通到底。
长衣而无襕者称直掇,亦称直身,宋代僧寺行者也穿这种式样的衣服。
而到了明朝时期,直掇的款式发生变化,在文人、士大夫中流行。
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龙纹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龙”是一个产生于心物之间,游移于造型之间的神物。
在远古时代,由于不能科学地、本质地认识自然界,先民们认为它是一种“超自然力”主宰着整个物质世界和人的命运的神物,龙与生俱来便被赋予了一种超越自然的神性而被加以崇拜。
因此,中国的龙,是远古先民们创造的臆想中的灵物,是一种观念性的产物,是一种具有人文特征的龙。
随着岁月的流转,龙的文化和形式越来越丰富,由于龙并非某一具体物象,而是某种特定观念赖以寄托之形骸。
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什么形象来更好地表述龙的观念,成了龙形演变的重要原因,也正是它的艺术生命力所在。
在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龙纹形态也随着年代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龙角和形体。
经过上千年的演变,龙纹的形态已趋完善。
到了现代,国内外一些服装设计师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将这些形态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服装设计中。
随着现代面料、缝纫技术的发展,龙纹在现代服装中的更加现代和实用,体现时尚魅力。
龙纹的图案装饰手法多样化,以及刺绣、织锦、印染等技艺配合运用,尽显中式元素的工艺美感。
刺绣服装上的龙纹多以彩线、金线、银线、孔雀羽、珍珠等绣制而成细致精美的龙纹,其表现方式有十字绣、平金绣、打子绣、缉线绣等,使现代刺绣突破了传统刺绣的平面格局,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
具有龙纹刺绣的服装显得华丽而高贵,既突显了浓郁的“东方情调”,又不失时尚气息。
在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中,作为东道国的代表,中国小姐(MISSCHINA)关琦身着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中国红”礼服,手工刺绣的龙纹图案跃然其上,栩栩如生。
用传统工艺金线刺绣的龙纹,向人们展现了典型的东方情调[1]。
“锦”是我国传统高级多彩提花丝织物,其织造工艺繁复,产品质地坚实,花纹美观,工艺精湛,用料讲究。
当前,用织锦龙纹设计制作的“唐装”像浪涛一样冲击着我国服装界,掀起了一阵阵民族服装热。
分析织锦“唐装”流行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织锦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深深地扎根于民众心底,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穿着织锦唐装既显示充满自豪感的民族精神,又显示民族的团结、富足和祥和;第二,织锦纹样配色与服装款式的巧妙结合迎合了消费者猎奇心理的需求。
唐朝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完整版
唐朝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时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从出土丰富的唐代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服饰的丰富和华丽,它对外来衣冠服饰的广为吸收,使这一时期服饰大放异彩,更富特色。
唐人的服饰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
由此可见,唐朝服饰对现代服装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效果,众多唐朝服饰元素仍被广泛的应运用现代服饰设计中。
文章从服饰图案、面料、款式、色彩、工艺五方面着手,分析唐朝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唐朝服饰;元素;现代设计;应用ABSTRACTTang dynasty was the most developed in Chinese feudal society .National unity ,Economic prosperity .From the Tang Dynasty unearthed rich in historical data can be seen when the rich and gorgeous costumes ,it's costume is widely absorb,and it make this period costumes more characteristics.The Tang costume the West fusion alien costume culture, and bold innovation, so it is the most colorful Chinese clothing history moment, and the most abundant period .Thus, dress of Tang Dynas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garment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so ,many Tang Dynasty costumes element still is widely applied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This article from the dress design, fabric, style, color, process five aspects in tang dynasty, analysis apparel element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fashion design .KEYWORDS:Tang dynasty accessories; Elements; Modern design; application目录摘要 (1)ABSTRACT (1)目录 (2)第一章绪论 (3)1.1研究目的及意义 (3)1.1.1研究目的 (3)1.1.2研究意义 (3)1.2国内外研究状况 (3)1.2.1国内研究状况 (3)1.2.2国外研究状况 (3)第二章唐朝服饰 (3)2.1男子服饰 (3)2.1.1 圆领袍衫 (3)2.1.2璞头 (4)2.2女子服饰 (4)2.2.1 襦裙 (4)2.2.2 半臂 (4)2.2.3 披帛 (4)2.2.4 胡服 (4)第三章唐朝服饰元素以及运用 (4)3.1服装纺织工艺 (4)3.1.1织 (4)3.1.2绣 (4)3.1.3绘 (4)3.1.4颉 (4)3.1.5贴 (4)3.2.1 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5)结语 (5)致谢 (5)参考文献 (5)第一章绪论1.1研究目的及意义1.1.1研究目的研究唐朝服饰元素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是为了能让唐朝服饰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让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
秦代和汉代兵马俑的特点比较-雕塑论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秦代和汉代兵马俑的特点比较-雕塑论文-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秦汉兵马俑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成就大, 影响深, 同时也是研究秦汉社会历史的重要载体。
本文对秦汉兵马俑进行对比研究, 主要包括秦始皇兵马俑、汉代的咸阳杨家湾与徐州狮子山兵马俑, 又将秦汉兵马俑分为兵俑、马俑、整体风格三部分, 对其各自的艺术体现与背后的社会历史进行对比探讨。
关键词:兵马俑; 艺术表现; 历史解释;一、秦汉兵俑分析从兵俑上看, 秦汉兵俑的异同集中体现在形体面貌、造型姿态和服饰这三个方面。
从兵俑的形体面貌上来看, 秦俑较汉俑更为庄严肃穆, 汉俑较秦俑更显轻快活泼, 而汉俑又受地理因素影响, 不同地区的汉俑具有不同的面貌。
从俑体身高上看, 秦俑的平均身高在1.75-2米之间, 体形高大, 而汉俑的身高较低, 最低为持械小步兵俑, 身高在44.5厘米左右, 最高的大骑马俑也不过68厘米, 这就导致了秦兵马俑看上去更显威严, 汉俑更显平民化。
同时在汉俑内部, 也因地域性而风格不同, 在这方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和徐州狮子山兵马俑。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表现了关中人的面貌, 面方而圆, 额阔而唇厚。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则展现了东夷人的外部体形, 清秀体盈, 面部上宽下窄。
同时, 咸俑受关中朴实自然的风俗影响, 风格较为明快, 而狮俑受西汉楚国丧葬习俗影响, 较为阴郁沉重。
从兵俑的造型姿态上来看, 秦兵马俑主要反映了秦朝阵容, 步兵骑兵身健体魁, 站姿端正, 汉兵马俑包含立俑骑俑还有百戏俑, 造型更加丰富, 姿态更具有线条美。
秦兵马俑在个体表现上, 旨在表现秦兵雄健有力、骁勇善战的军士形象, 在集体表现上, 着眼于展现秦军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的官兵士气。
而西汉咸阳杨家湾三千兵马俑则更多体现了一只训练有素的状态。
从俑的侧体观看, 咸俑有丰富的曲线, 更显柔和。
兵俑整体线条运用了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的手法, 刚柔并济。
大袖衫在服装艺术美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Li Yiyao1,2 (1.School of Fine Art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2.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Minnan Science and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玄学思想对佛教的篡解。因此,笔 者认为玄学美学带有强烈的功利性,是预设的、抽象的审 美,而大袖衫就是在这种玄学、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 独特的语言特色。 3 大袖衫的美学理念在现代服装品牌中的运用
在现代设计师中,有很多服装品牌的创始人也采用 了这种大袖衫的美学理念。笔者以“盖娅传说”和“例 外”两个品牌为例,介绍了大袖衫的美学理念在其服装品 牌中的运用。 3.1 “盖娅传说”品牌创始人—熊英
大袖衫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双大袖。春秋战国时 期,武将穿着单大袖,文臣帝王穿着双大袖。《诗经·秦 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这里的“泽”便是 衫,而当时的 衫只是 作为内衣 穿着,不 可外穿。大 袖 衫 流行于东汉末年,但在汉朝出土的歌舞伎服饰中便发现 了大袖 衣,此 时的服 装 形 制 称为“舞女 大袖 衣”,这 种 大袖衣一般都会在大袖里藏着伸缩自如的“水袖”。汉 朝的“舞女大袖衣”为魏晋南北朝大袖衫的呈现奠定了 基础。
正如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漫步》中提到:“汉末魏晋
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 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 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4]这是一个 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探索与追求都达到了秦汉以来 一个新高度的时代,人们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客观自然、 社会和人本身,肯定了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对美的追 求不同于先秦两汉时期,以儒家重善轻美为主导的社会服 饰审美是一个追求纯粹的、以个人为主的服饰审美,大袖 衫应运而生。因此,从大袖衫的人文角度来讲,大袖衫作 为魏晋时期服饰的象征,呈现出自由且具有独立人格的状 态,与现代人所表达的个性化思想诉求一致。 2.2 社会价值—自然的体现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清代服饰)【圣才出品】
袁仄《中国服装史》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清代服饰10.1复习笔记考点一:历史背景★★1.时间清代,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君主集权制王朝。
2.历史进程(1)中国进入了一个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文化都比较繁荣的时期。
(2)19世纪,中国与西方各国在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方面拉开了距离。
(3)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服饰进程满族统治者运用政治手段,压迫汉民族改装,包括剃发、蓄辫、着满装。
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的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也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考点二:清代文化与繁缛风格★★1.清代的保守思潮(1)保守思潮开始取代明中期以后曾经盛行的浪漫主义思潮,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成为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
(2)中国文化日趋保守,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盛极一时。
2.清代的市民文艺(1)市民文艺中弥漫着感伤主义。
(2)《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等小说体现了清朝表面繁荣宁静、实则颓唐没落的现象。
(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以浓重挽歌色调描绘古代社会世态百相,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3.清代的繁缛风格(1)受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审美趣味的影响,建筑、瓷器、雕塑等风格越来越注重技巧和装饰。
(2)审美趣味受到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由于技术革新、技巧进步,艺术品呈现出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矫揉造作等风格。
考点三:丝绸和洛可可文化★★1.洛可可文化(1)西方洛可可风格受到中国的丝绸与瓷器影响。
(2)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柔和、妩媚、细腻、繁琐。
(3)洛可可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爱好纤细轻淡的色调和婉转的曲线。
2.丝绸对洛可可文化的影响(1)丝绢的大量流入是洛可可风格的产生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00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远古服饰概览如果说山顶洞人的骨针史利用了自然,而纺轮和织机的发明,则表明人类开始能运用自然纤维,开启了布帛、服装时代的到来《韩非子•五蠹》:“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饰。
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
由此,揭开了中国服装。
史的序幕1:中华服饰文化史的发端:山顶洞人的骨针(旧石器的晚期)2: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磨制的骨针和饰品是目前关于中国服饰最早的实物证明。
3:如果说山顶洞人的骨针史利用了自然,而纺轮和织机的发明,则表明人类开始能运用自然纤维,开启了布帛、服装时代的到来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5:四个纺织文化圈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夏商周服饰概览“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易。
系辞下》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总论:1.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
2. 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明确的等级制特点。
3.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明显地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礼”与“德”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
4.一般是上衣下裳的配套,或襦裤深衣下裳配套;后者裳穿于襦裤深衣之外。
裤为不加连裆的套裤,两只裤脚管套在胫上,也称胫衣,穿这种服装款式行动不便,尤其不能适应战争骑射夏朝服饰文化及其特点:首先,表现出明显的对天地崇拜的文化特点。
其次,服饰已初具水平,基本确立了最初的上衣下裳形制,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三,初步形成了以五色作服,以等级为核心的冕服制度。
第四,服饰制作原料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
商朝:(1)殷商时期已有冕服等阶级等别的服饰。
(2)上衣下裳,是当时主要服饰形制。
上衣多为交领右衽,上衣在商代为窄袖短身;下裳即裙,下遮开裆裤,宽带束腰。
(3)蔽膝,又叫绂、袆、韨。
是遮盖大腿至膝盖的服饰,形式围裙而狭长,下成斧形,象征权威,用不同质料、色泽花纹分别等级。
(4)商代人可能已经穿裤子。
(5)上衣下裳在西周之后成为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之一。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二、先秦服饰及特点周朝01周朝(西周、东周):1:上衣下裳依然保留这样的服装形制,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袖身比商代宽博。
3:深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上下连成一体(据说是衣裳分裁后再相连)的“深衣”,西周时用途最广泛的衣服,男女皆服。
特点:①交领即大襟、右衽②有曲裾和直裾③小口大袖④领口和袖口有宽缘⑤腰间束丝织物大带、流行佩玉⑥面料纹样有楚国文化风格。
3:冕服,由冕冠、玄衣、纁裳等组成。
1.冕冠,是帝王祭祀典礼时的礼冠。
2.玄衣,即黑色上衣;纁裳即绛色围裳。
3.“十二章”,十二章纹依次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4: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势,“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服饰变革5: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
西周男子服饰西周女子服饰冕服:冕冠、玄衣、纁裳等组成1: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
2: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二、先秦服饰及特点周朝03赵武灵王与服饰改革(1)改去下裳,即废去下裳而着裤,所谓上褶下裤说。
褶即一种短袍。
可在膝部系带,改穿靴。
(2)带钩,初期只限甲服,后袍服也用,汉代成为风尚。
(3)服饰变革的意义:推行“胡服骑射”,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服饰的改革对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革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步。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秦汉服饰概览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牛额。
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乐府诗集》的一首《城中谣》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三、秦汉服饰及特点秦汉时期虽不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瑰丽的一页,但绝对是最有力度的一页,它的很多风格都给予后世以重要影响,而它本身又是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
只有从汉代开始,中国的民族交流才开始大规模发展。
中国的服饰,包括服饰质料乃至图文,才更丰富更融入多民族的文化内蕴和艺术精神。
概括起来,秦汉服饰的主要特点有:秦汉的文化背景:(1)秦统一了思想,改革了政治、经济、文字等,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及基于共同文化之上的共同心理素质。
(2)汉承秦后,多因其旧。
汉乃是形秦神楚。
汉代文化继承的是楚文化的精髓。
(3)汉武帝和秦始皇都致力于从思想上统一中国。
道家的政治哲学迎合了汉初的政治需要。
休养生息之后,汉武帝扶植儒家,使其成为正统。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三、秦汉服饰及特点秦代袍服袍服:右衽底坦,常露出内衣,大袖为多,袖口收紧三品以上绿袍、深衣。
庶人白袍皆以绢为之。
汉代男子:1:以袍为朝服,袍就是深衣制,为主要形制2:曲裾深衣多见于西汉,东汉多以直裾,但是曲裾深衣依然是正式礼服3:檐谕:直裾单衣,是禅衣中较长者,男女通用之服。
有直裾和曲裾,直裾为多,不作正式礼服。
东汉时,直裾取代曲裾成为礼服。
4:裤:汉时着裤,古代裤子无裆,只两只裤管,又称“胫衣”。
裨是短裤,由胫衣发展而来,两股之间以裆相连。
汉女着裆裈,曰“穷裤”,上达于股,而且将裤身拉长,上连于腰。
直裾曲裾汉代女服1: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
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汉代妇女1:襦裙。
襦裙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
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
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
其Array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
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2:袿衣,一种长襦,类似于诸于,以缯为缘饰。
是汉衣冠中古老的服制,可追溯到殷商时期,是模仿玄鸟燕尾所制。
汉代妇女3:舞女大袖衣:衣袖宽博,内有伸缩自如的“水袖”,下为打褶裙,内着阔边大口裤。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丝绸之路的作用系影响(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陆路文化、经济交流通道的泛称。
源于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明代郑和下西洋后逐 渐退出历史舞台。
(2)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文明连接在一起。
(3)使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大大加强,并促进了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
(4)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更新和发展。
(5)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
(6)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
(7)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
三、秦汉服饰及特点西汉素纱禅衣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魏晋南北朝服饰概览“凡一袖之大,足断为两,一裙之长,可分为二。
”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四、魏晋南北朝服饰及特点总论1: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2:“人的觉醒”-展示的是内在的智慧,高超的精神,脱俗的言行,漂亮的风貌;而所谓漂亮,就是以自然景物的外观,体现出人内在的智慧和品格。
3:人和人格本身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不再如两汉那样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辩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尊敬和顶礼。
3:以老庄学说为基础的魏晋玄学和佛教反映在服饰上,则是文人儒士开始追求“精神、格调和风貌”的体现,宽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风格。
最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竹林七贤”。
褒衣博带、宽衫大袖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
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4:魏晋的艺术风格核心是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著,颓废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对人生命运的强烈欲求和留恋,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成为当时历史前进的音响。
5:有两种形制:一承接汉制,一是少数民族服饰,袭北方习俗6: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
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汉族穿著胡服(特点是紧身、圆领、开叉)成为时尚。
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
鲜卑族北魏迁都洛阳后推行华化政策,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
1:衫子:秦汉袍有个收紧的袖口,魏晋无需施袪,敞口,素雅居多2:裤褶:上衣为短身大袖或小袖,圆领对襟,衣长不过膝,加沿;下衣喇叭裤,膝弯处长带系扎。
3:裲裆:源自北方民族,流行于南朝齐梁间。
一般为前后两片,其一挡胸,其一挡背,比半臂短小,肩部用皮制搭襻连缀,腰部用皮带系扎。
一直沿用到唐宋,男女皆服。
1:深衣制:依然有穿,和秦汉大不同,下摆加饰物(上宽下窄如三角),走起来如燕飞舞2:襦裙为主:上衣短小,下裙宽大,左袵交领3:晋代出现帔,是始于晋代的女之衣物,形似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