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粮间作模式
林粮间作的认定标准

林粮间作的认定标准林粮间作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林粮间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林粮间作的认定标准,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林粮间作是指在林地或果园中种植农作物的一种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由于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林粮间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将林地或果园中的农作物视为非法种植,而有些地方则没有明确规定林粮间作的范围和标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明确的林粮间作认定标准。
本文认为,林粮间作的认定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性质:林粮间作的土地应该是林地或果园,而不是基本农田。
这是因为基本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必须严格保护。
2. 种植方式:林粮间作的农作物应该是直接播种或移植到林地或果园中,而不是在原有的树木或果树上进行攀爬或搭架。
这样可以避免对原有树木或果树造成损害。
3. 种植种类:林粮间作的农作物应该是适合在林地或果园中生长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花生等。
不应该种植对树木或果树有害的农作物。
4. 土地利用时间:林粮间作的土地利用时间应该合理安排,避免对树木或果树造成影响。
一般来说,在树木或果树生长的关键时期,应该避免种植农作物。
5. 土地利用面积:林粮间作的土地利用面积应该适度,不应该超过一定的比例。
具体比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应该避免过度利用土地资源。
制定明确的林粮间作认定标准可以促进林粮间作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也有助于规范林粮间作的管理,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对林粮间作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林粮间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认定标准的落实。
对于违反认定标准的行为,应该依法进行处罚,并加强执法力度,以保障林粮间作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林下种植模式及效益分析

林下种植模式及效益分析作者:冉启国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4期(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贵州铜仁565300)摘要院林下经济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业的效益,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论述了不同的林下种植模式及其效益,以期和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为林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院林下种植;模式;效益在实际的情况中,林下种植模式具有多种类型,其所获取的效益也不相同。
所以,作为林业的承包经营人要合理分析林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林下种植模式,确保林下种植模式的效益。
1 林下种植模式的类型1.1 林粮间作林粮间作经济收益快,因而是普遍使用的林下种植模式。
林粮间作可选择的农作物有:大豆、花生、红豆等,在树林初始阶段的1~3年可选择林粮间作的种植模式。
此外,需要注意林粮间作不可选择玉米等高秆作物作为种植物。
1.2 林药间作林药间作的种植药材主要包括:板蓝根、平贝、人参和黄连等,不同类型的药材种植的条件也不一样。
例如:在树木初始阶段的1~3年可种植板蓝根、平贝药材,种植区域为林间套种,且套种的行距距离要超过2m;但是人参、黄连等属于喜阴类药材,因此需要在树林成长后3~5年种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所种植的药材。
1.3 林(果)菜间作林(果)菜间作,一般指林菜间作,通常会运用露地栽植技术种植蔬菜,可种植的蔬菜主要有:大葱、青椒、圆白菜等。
林(果)菜间作也可采取2 茬倒作,即根据蔬菜和水果植物的不同特点,在树林的上下茬种植不同的植物,从而提高林(果)菜间作林下种植模式的效益。
1.4 林苗(花)间作林苗(花)间作的种植模式,所选择的育苗要具有耐阴性较强、成长较慢的特点,以适应树林种植密度和行距的特点。
具体选择的植物种类有:云杉、丁香等绿化苗木,也可选择树种进行育苗,例如:玫瑰等,从而充分发挥林苗间作的优势。
1.5 林草间作在树木初始阶段的1~3年,可选择林草的林下种植模式。
林下经济种植作物有哪些

林下经济种植作物有哪些
一、林粮模式
1、林粮模式是指在经济林、用材林行间进行林粮间作,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相结合,从而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土壤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
2、林粮模式中,适宜种植作物有小麦、棉花、花生、大豆、绿豆、甘薯等,不宜种植玉米等高杆作物。
二、林菜模式
1、林菜模式是根据树林间的光照程度以及不同蔬菜的需光特性来选择不同林木和蔬菜进行间作的种植模式。
2、林菜模式中,适宜种植作物有大葱、洋葱、大蒜、菠菜、青椒、茄子、卷心菜、蒲公英、蕨菜、薇菜、酸模、苋菜、落葵、乌塌菜、荠菜、山芹菜、荆芥、紫苏、树番茄、酸浆、菊花脑、紫背菜、刺菜蓟、苦荚菜、金丝瓜、香椿等。
三、林药模式
1、林药模式是指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耐阴能力较强的药材的种植模式。
2、林药模式中,适宜种植作物有人参、灵芝、天麻、田七、黄连、金银花、天门冬、水飞蓟、枸杞、百合、细辛、大黄、甘草、半夏、天南星、柴胡、元胡、砂仁、巴戟、草果、益智、石斛、青天葵、
灵香草、苦草、千年健、黄姜、薄荷、白术、黄芪、桔梗、党参、芍药、刺五加、白芷、茯苓等。
四、林菌模式
1、林菌模式主要是利用林木郁闭后,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食用菌。
2、林菌模式中,适宜种植作物有平菇、鸡腿菇、香菇、黑木耳、毛木耳、草菇等。
三调林粮间作的认定标准

三调林粮间作的认定标准
1. 林地适宜性评价,首先需要对林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包括土壤肥力、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因素的综合评估,以确定该林地是否适合进行粮食作物种植。
2. 林地保护要求,在确定适宜性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林地的保护要求,确保种植粮食作物不会对林地的生态功能和植被覆盖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3. 种植技术标准,对于三调林粮间作的认定,还需要考虑种植技术标准,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粮食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 综合生态效益评价,除了考虑粮食产量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该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效益,包括土壤保护、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5. 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最后还需要考虑该种模式对当地农民收入、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粮食生产的贡献。
总的来说,三调林粮间作的认定标准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该种模式在实践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效
益并得到可持续发展。
林区林药间作模式探讨

L i n y e y u a n y i林药间作即在林间树行空地种植中草药。
通过整地、除草、松土等,对于抚育幼林、促进林木迅速生长有好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培育了后备森林资源,又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新模式。
林药间作既保证生态效益,又实现经济效益,让职工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品种选择1、造林树种沙棘又可称为黑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
因起具备较强的固土防沙优势,常被种植在生态条件薄弱区,沙棘树种也可适当改善水土环境,故而属于一种具有卓越生态价值的一类珍贵树种。
沙棘喜光,耐寒,耐旱。
棘是为药食同源植物。
深秋红大果沙棘生长健壮,抗逆性强,能耐-40℃以上低温。
深秋红大果沙棘根系发达,成活率高,一般情况下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深秋红大果沙棘冬季挂果,可进行冬季采果作业,工作效率高,节约劳务开支,不用冷库贮存,成本低、效益高。
冬季深秋红大果沙棘树上金果灿灿,可做绿化树种,用于街道绿化、居民区美化、公路绿化等。
深秋红大果沙棘果营养成分含量高,可用于加工果汁(浓缩)、果酒、果油。
同时,沙棘在许多保健品中也常出现。
2、间作药材沙棘还具备突出的药用价值。
不但能够清热解毒、化瘀祛痰,而且对于胆固醇偏高患者也有着一定的缓解作用。
故而可将沙棘作为药材引入到相关药材种植产业中。
比如桦南县,因其当地气候适宜,且环境优美,因此十分适合种植沙棘。
一年生主要有板蓝根;二年生主要有蒲公英;三年生主要有关防风、柴胡、桔梗、白鲜皮、白芍、苦参。
二、间作模式驼腰子林场将林药间作作为发展林业的一个模式,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总结出一些经验。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展林粮间作,分别在新立经营区老于参地、半场子、暖泉子等长白落叶松造林地块,从造林第一至三年采取撇沟子方式间作大豆,间作面积达到三千余亩,达到了林茂粮丰的效果。
1、间作原则其一,种植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道地中药材;其二,在与药材一同种植时还应进一步优化田间结构。
林下种植——林阴下的生态种植模式

,i妻策澍.种植
林下种植——
林阴下的生态种植模式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 业。林地内单一的种植和培育林 木并不能满足人们对林地资源的 最大化利用。而林下种植则是充 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 发展种植业,是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的生态农业,也是国家大力推广 的生态种植模式。林下生态种植 模式生产的产品绿色、无公害, 符合现代人的消费要求,保证了 “舌尖上的安全”,市场前景广
xINJIsHu/农村新技术
万方数据
林下种植——林阴下的生态种植模式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黄世恒
农村新技术 New Rural Technology 2014(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cxjs201402002.aspx
光照强度低的环境种植食用菌。 林下种檀的常见模式 1.林粮问作模式。林粮模式是在经 济林造林初期,以密度为3米×4米的行 间进行林粮间作。林下可种植小麦、棉 花、花生、大豆、甘薯、绿豆等作物。 林粮间作期于植树的前l一一3年进行, 第4年后树木郁闭就不能进行间作了。 也可在林间进行甘薯、大豆的倒茬种 植,第1年和第3年种大豆,隔年种一 茬甘薯倒茬。该种植模式可以为林地增 绿肥,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还有助于 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林粮间作模式技 术简单,当年就有效益,容易被种植户 接受。但林粮间作严禁种植玉米等高秆 作物。 2.林菜间作模式。平地经济林根据 林间光照强度和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 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或根据林间 光照和蔬菜需光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 类。如利用林间的光照种植大葱、青 椒、茄类、油菜、冬瓜、甜瓜等作物, 第2和第3年也可在行间种植一些常规 露地上可以生长的蔬菜,但不要种植萝 卜、白菜生长期较长且后期需水量大的 品种。山地经济林以人工培育蕨菜、薇 菜、紫苏、山芹菜为主,即在阳坡稀疏 的柞木林内以培育酸模、苋菜、番杏、 落葵、香椿、树番茄等为主;在半阴坡 稀疏杂木林下以黄花菜、蒲公英、马齿 苋等为主;在阴坡稀疏硬阔叶林内以蕨 菜、刺嫩芽等为主;在柞、杂木采伐迹 地、林间空地及林地边缘以蕨菜、山芹 等为主。 3.林药间作模式。树木定植后3年 间,在行距2米以上的林间套种板蓝
浅析林(果)粮间作模式的特点及优势表现

2℃ ,提 高 相 对 湿 度 6 ~1%。林 粮 间作 与纯 种 % 1 小麦相 比,一般 能使小麦 增产 1% ~2 %。 0 0 22 林 粮 立 体 种 植 , 充分 利 用 光 、热 、水 等 自然 . 资源 。林粮 间作打 破 了传 统种 植制 度对 自然 资源 的 利 用 规 律 , 在 新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了更 高 层 次 的 光 、 热 、水 利用 系统 。为林 果及 农作 物 创造 了一 个 良好
它的特点是林果与粮食作物进行立体种植充分利用空间植物年生长周期长充分利用光热自然资源根系于不同土层分布充分利用不同的土壤养分有利于改善田问小气候使林果与农作物生长良好从而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浅 析 林 ( ) 粮 间 作 模 式 的 特 点 及 优 势 表 现 果
林 ( ) 间作 是 指在 同一土 地 管 理 单元 上 ,人 果 粮
的生长环 境 ,从而 达到 林茂 粮丰 。
为地 把 多年生 木本 植物 与 农作 物 ,在 空 间上 按一 定
的顺 序安排 在 一起 而进 行 管理 ,使 土地 总 生产 力得 以提 高 的持 续性 土地 经营 系统 。 1 林 ( 果)粮 间作模 式 的特 点 林粮 间作 是 改善 田问 小气 候 ,促 进 林 果 生产 、
利 。生产 实 践证 明 ,林粮 间作 的生态 效益 ,要 比其
它类 型 的农 田防护 林大 得多 。
2 林 ( )粮 间作模式 的优 势表 现 果
利用 率 为 21 .%。 因此 ,枣 粮 间 作 的 全 生 育 期光 能 利 用 率高 于其 它种植 形 式 。
222 积温 利 用 。积温 是 重要 的气 候 资源 ,是 作物 .. 生 长发 育必 不 可少 的条 件 。合 理 的种植 制度 能够 充 分 利用 积温 ,减 少 热量 资源 的浪 费 。林 粮 间作是 能
浅析林粮种植模式的开展

浅析林粮种植模式的开展【摘要】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战略的深入推进,林粮争地矛盾日渐突出。
为突破这一困局,在充分调研借鉴基础上,在林业中推广“林粮间作”模式。
本文就如何开展林粮种植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林粮;种植;开展0.引言林粮种植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林果生产,粮食丰收的双维种植结构。
它以立体种植,充分占用空间;植物年生长期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根系于不同土层分布,充分利用不同的土壤养分,从而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
近年来,随着绿色生态战略的深入推进,林粮争地矛盾日渐突出。
为突破这一困局,在充分调研借鉴基础上,在林业中推广“林粮间作”模式。
本文就如何开展林粮种植谈几点粗浅认识。
1.开展林粮种植的重要意义1.1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1.1.1对光照的利用林粮间作,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量的过程。
由于实行立体种植,错季生长,其对光能的利用率优于其它各种种植形式。
例如,小麦与夏玉米在同一块地上,上下茬产量之和为1000公斤,全生育期的光能利用率为1.7%。
而在同一块地上生长的小麦—夏玉米—枣树的产量各500公斤,光能利用率为2.1%。
小麦的光饱和点低,玉米是短日照作物,所以在间作地内能同时满足作物对光照的需要。
这就加大了对光照的利用率。
1.1.2对积温的利用积温,是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它是重要的气候资源,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条件。
合理的种植制度能够充分利用积温,减少热量资源的浪费。
例如,小麦、夏玉米、枣树的间作,小麦全生育期225天,需要积温2050℃;夏玉米全生育期90天,所需积温2175℃;枣树年生长期180天,需积温3875℃。
枣、小麦、玉米重复利用积温8100℃,热量重复利用率166.7%,明显高于各种种植制度。
若农田单纯种植小麦、玉米,则减少了枣树3875℃有效积温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1.1.3对水资源的利用林粮间作,虽然有相互间争水的一面,但树木对农作物也有保水的作用。
林粮间作处罚依据

林粮间作处罚依据
林粮间作是指在森林中种植林木的同时,种植粮食作物。
这种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够使农民增加收入。
但是,如果不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就可能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所以,需要制定一些处罚依据,以保护森林资源。
1. 未经批准擅自进行林粮间作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罚款,并责令恢复原有森林面积。
2. 未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和种植,导致森林资源浪费或者损害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罚款,并责令改正。
3. 违反相关规定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森林环境污染或者病虫害扩散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罚款,并责令清理污染物或者采取措施控制病虫害。
4. 在林粮间作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定进行采伐、砍伐、烧荒等行为,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罚款,并责令恢复原有生态环境。
5. 未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林粮间作情况,或者虚报、隐瞒信息的,应当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罚款,并责令补报真实情况。
以上是针对林粮间作的一些处罚依据,旨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同时,也提醒广大农民在进行林粮间作时要遵守相关规定,自觉维护生态环境,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 1 -。
几种林间高效套作模式

几种林间高效套作模式1.林粮间作。
在造林初密度为3米x4米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
农作物品种选择:大豆、花生、甘薯、绿豆等。
林粮问作期于植树的1-3年进行,4年后树木郁闭就不能进行间作了。
也可林间甘薯、大豆倒茬种植,第1、3年种大豆,隔年种一茬豆薯倒茬。
这种种植方式可以为林地增绿肥。
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而且使造林当年就有收益,亩纯收入150-200元。
林粮间作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容易被农民接受。
但林粮间作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林木行间严禁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
2.林药间作。
树木定植后第1~3年,在行距2米以上的林间套种中药材板蓝根、甘草、半夏、柴胡等。
树木长到3-5年后,树体比较高大,可种植一些喜阴中药材,如黄连、天南星、元胡、灵芝、天麻,或种耐阴的品种如贝母、白术、薄荷等。
林间套种板蓝根。
试验证明效益也是非常显著。
在杨树行间平播板蓝根,全年施肥2次(基肥1次,追肥1次),浇水1次,喷药1次(防治菜青虫)。
秋后板蓝根收获时主根3厘米粗,侧根1厘米粗,亩产量达450~500千克,按照市场价10元:克。
每亩收入5000元。
而且板蓝根叶子也是药材,每年可采2次,干叶回收价格为4.5元,千克,每亩可收入450多元。
林药间作板蓝根,每亩纯收入5000元,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林间套种模式。
在林下发展药材种植,是一条生态保护和兼顾农民长期效益和近期效益的双赢途径。
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林地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和土地生产效益。
在管理药材的同时林木也得到了管理,有利于林木生长。
3.林(果)菜间作。
就是在树木行间种植蔬菜。
可选择的蔬菜品种有:大葱、青椒、茄子、油菜、圆白菜等,种植技术同一般露地栽植技术。
以栽植大葱为例,亩可出葱2000千克左右,按1.5元,千克计算,平均亩纯收入3000元,且管理简单。
第2、3年也可在行间种植一些常规露地上可以生长的蔬菜,但最好不要种植萝卜、白菜生长期较长且后期需水量大的品种。
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

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篇一: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
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种植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林菜模式。
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
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二)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
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三)林菌模式。
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
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四)林药模式。
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
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五)林油模式。
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
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篇二:最佳林下经济组合种植】问:林下适合种什么一年生经济作物?答:张宝海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百万亩大造林,有很多林地,所以林下经济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一大课题。
发展林下经济可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地力、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进行,比如可以种植药材、粮食、蔬菜或者食用菌等。
林下经济是以林为主,林下种养为辅。
因为树体是不断成长的,所以,林下种养也是有变化的。
江西省林粮间作发展探讨

江西省林粮间作发展探讨打开文本图片集关键词:林粮间作;模式;对策;可持续发展;江西省0.引言林粮间作是林农间作(又称农林间作)中的一种典型方式,指在幼林幼果地里,利用行间、株间空隙土地,间作低杆农作物、药材、蔬菜等,以耕代扶,疏松土壤,消除杂草。
这样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土地,以短养长,保证林粮双丰收,还可减轻水土流失。
它是一种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良性循环的特点。
发展林粮问作在森林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占有主体作用,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甘薯、芝麻、绿豆、油菜和各种蔬菜等种植于林下,由于对农作物的管理比对林木的管理更精细、投入更大,种植作物的山地更容易熟化、肥沃,有利于片林、林带或林网中的木本林作物的生长,一些研究表明,林粮间作不仅能够减少水土流失,降低风速,显著改善林下系统小气候条件,促进林果生产,粮食丰收,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不仅能够充分提高对土地、空间、阳光、温度、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还可保持水体和能源等生态效益,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生产力,实现农林的可持续发展。
陈静等认为在林中冠下套种森林野菜,保持森林野菜的清脆、嫩绿、可口等自然品质,提高了森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Reddy等指出,与单一作物种植比较,2种不同作物种植在一起可以形成互补并且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
还有些学者认为,发展林粮间作不但能够增加短期收入,而且还可增加长期收入,因此,这种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林粮间作是一个可循环的产业群,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
万福绪等研究表明,泡桐与农作物间作形成桐一粮间作人工生态系统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抵御灾害性天气的能力,促进农业稳产高产,既可缓解木材短缺矛盾,又增加农民收入,调整林业布局不平衡的状况。
徐红梅等通过连续3年试验监测,对5种典型杨粮间作模式(杨树+玉米,杨树+大豆,杨树+西瓜+小麦、杨树+棉花+小麦和杨树+玉米+小麦)及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杨树幼林农林间作不仅能促进杨树生长,还可以获得明显经济效益。
林下种植——林阴下的生态种植模式

既表 ,防止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肥力 。同
时 ,还可发展林药模式 ,即在林 间空地
上 间 种 较 为 耐 阴 的黄 连 、独 活 、金 银 花
苋等 为主 ; 在 阴坡稀疏 硬阔叶林 内以蕨
菜 、刺嫩芽等 为主 ;在柞 、杂木 采伐迹
地 、林 间空地及林地边缘 以蕨菜 、山芹 等为主 。 3 . 林 药 间作模 式 。树 木定植 后 3 年 间 ,在 行 距 2 米 以上 的林 间套 种 板蓝
绿肥 ,同时提 高土地利用率 ,还有 助于 达到 以耕代抚 的 目的。林粮 间作模式技
事物 。它是充分利用林下 土地 资源 和林
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 、养殖等立体 复合
生产经营 ,从而使农林牧诸业实现 资源
共享 、优势互补 、循环相生 、协调发展 的生态农业模式 。而林下种植 的模式异 常 丰富 ,包 括林 粮 、林 菜 、林 药 、林 草 、林 菌等 ,市场庞大 ,并且 随着市 民
需 多 年 后 才 能 收 获 或 种 后 不 必 连 年 翻
耕 ,地面绿 色植被保 持时 间长的作物 , 如芍药 、薄荷 、猪苓 等 中药 材。总之 , 在林 地 ,特别是在退耕还林地 ,不能套 种与林业 政策有 冲突的当年生地下根茎 类作 物。 3 . 注重市场变化 。林下套种作物时 , 在种类选择 、种植 布局 、栽 培技 术 、收 获加工 、包装储运等方面 ,要按 市场要 求运作 ,既要发挥地方优势 ,又要注重
术简单 ,当年就有效益 ,容 易被种植 户 接受 。但林粮 间作严禁种植玉米 等高秆
作物 。
2 . 林 菜 间作 模 式 。平 地 经 济 林 根 据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市场对绿色 、无公
害的土特产 品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 林 下种 植可通 过对农 作物 的管理 ,
造林后造林地林粮间作的初探

历 代 国 学 思想 家 认 为 好 行 , 行才是结果 。 他倡导体验 、 实践 。 所谓 “ 行 躬 力究 ” “ 、体用浑然” 的就是这个 道理 。 讲 南宋 理 学家朱熹讲“ 博学之 、 审问之 、 慎思 之、 明牟之 、 笃行 之” 的方法论说 。 、 思 、 讲 的是道德 学 问、 牟
一
第三, 选择作物种类 时, 必须考 虑到树种的 特性和年龄 , 应选择与幼树矛盾较小 的作物进 耕 , 了林地卫生条件 , 改善 致使病虫失去了擎 生 行间种, 以免妨碍幼树生长 。 间种应以豆类和矮 场所 。 秆作物为主 ,严禁间种有害林木生 长的藤本作 1 进幼林生长, . 5 增加短期收益 。问作合 理 物、 高棵作物 。在水土流失地 区, 不宜选用块根 的幼林 ,一般 可提高 幼林生 长量 1 0~3%以 ( ) 0 茎 类作物进行间种。 问种年限不宜 过长, 以造 上。 林粮间作 的上述优点 , 只有在间作合理的情 林 后 2 ~3年 为 度 。 况下 , 才能反映出来 。 第 四, 在间怍过程 中, 必须严密注意保证幼 2在进 行林粮 间作 时应 着重 注 意下 列 各 树在整地 、 中耕以及收获时不受机械损害。 进行 点: 农作物中耕除草时 , 必须同时在幼林 的株行间 第 一 , 间作 , 林粮 必须强调在 以林 为主 , 林 中耕除草 。 农作物与幼树 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
-
28 5-
一
“ 言必 信, 必果 ” 并认 为对 一 个人 的观察 必 行 , 须看他的行为 ,听其言而 观其 行 ” “ ,将行 为作 为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 。 这对今天 思想政治教 育的启迪意义无疑是深刻 的。 总之 , 秀 的国学思想 浩瀚 而深 远 , 高 优 是 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文 化基础 。 思想政 治教育必须植根于这一深厚 的土壤 , 从中汲取 精华 , 将继承的优秀 国学思想 内涵赋予 时代 并 主旋 律 , 从而真正发挥 国学思想 在高校思想 政 治教 育中的时代价值。
果树旱粮林粮间作模式

果树旱粮林粮间作模式
果树旱粮林粮间作模式是一种在果树园内同时种植旱粮(如小麦、玉米等)和林木(如柚子、苹果等)的农业生产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并提高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果树旱粮林粮间作模式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
首先,通过在果树园内种植旱粮,能够充分利用果树下方的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
同时,旱粮作物也可以为果树提供一定程度的防风保护,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果树的生长环境。
其次,林木的种植可以为果树园提供一定的阴荫,调节气温和湿度,有助于果树的生长和果实的品质。
同时,林木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净化空气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此外,果树旱粮林粮间作模式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通过在果树园内种植旱粮,农民可以在果实成熟之前就收获旱粮作物,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和产量。
同时,林木的种植也可以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来源,如林木的销售和木材的加工利用等。
然而,果树旱粮林粮间作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果树和旱粮作物对土壤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养分的供给和调节土壤水分的管理。
其次,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会对果树的生长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果树旱粮林粮间作模式时,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种植结构和管理措施,确保各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果树旱粮林粮间作模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
高农民收益并改善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模式。
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种植结构和管理措施,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林粮间作模式范文

林粮间作模式范文林粮间作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指在林地中种植粮食作物。
林粮间作模式具有农林互利、节约资源、生态环保等优势,已经在很多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就林粮间作模式展开论述。
首先,林粮间作模式能够实现农林互利。
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中,林地往往被削减,在充分利用农田资源的同时,忽视了林地的价值。
而林粮间作模式有效地利用了林地资源,可以在保持林地面积的前提下,种植粮食作物。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计划,林地与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例如,可以在林地中种植高大乔木作为防风固沙的林带,同时种植粮食作物在林地中间的空旷地带,使得农作物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的生态优势,得到更好的生长。
其次,林粮间作模式有助于节约资源。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大量的农田资源被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而不是充分利用林地的生态功能。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田资源的逐渐减少,如何科学、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
而林粮间作模式通过将粮食作物种植在林地中,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农田资源,还可以利用林地的生态功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林粮间作模式还具有生态环保的优势。
在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而在林粮间作模式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林地可以充当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起到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作用,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林粮间作模式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总结起来,林粮间作模式是一种充分利用林地资源的农业生产模式。
它可以实现农林互利、节约资源、生态环保和农民增收致富等多重优势。
在当前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推广和应用林粮间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实施好这种种植模式,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农民的合作和意识,以及科学的技术支撑。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林粮间作模式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林粮间作”模式全解

“林粮间作”模式全解第一篇:“林粮间作”模式全解“林粮间作”模式全解涵义:在幼林幼果地里,利用行间、株间空隙土地,间作低杆农作物、蔬菜等,以耕代扶,疏松土壤,消除杂草。
树种的选择:法桐、银杏、白蜡、杨树等冠形小的经济树种。
农作物的选择:花生、地瓜、大豆、棉花,绿豆、豌豆等小杂粮;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蔬菜的种类和品种,种植蔬菜;在一年生的树木之间种植西瓜、甜瓜等。
作物选择的四个注意:第一、要选择矮秆作物(玉米、小麦都不适合进行间作);第二、要选择耐阴的作物(大姜、西瓜、甜瓜、花生等作物);第三、要根据土质的不同作正确选择(区分沙质土壤还是粘性土壤);第四、选择时要注意随着树势的生长,选择不同的作物的品种(因为随着树木的增长,林间空地逐渐被树冠遮挡,因此,间作作物也需要进行相应改变)。
提倡:种植豆科作物。
豆科作物具有良好的固氮特性,能够促进丰产林的生长。
田间管理注意:1、尽量少中耕、少铧锄。
经常铧锄容易破坏树木的根系。
2、农作物距离树根至少一米。
间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作物紧紧地种在树木的周围,要给树木留出至少一米的生长范围,否则会影响丰产林的正常生长。
3、不能使用对树木有害的除草剂。
不能使用封闭、24D等一些对树木生长有害的除草剂。
4、间作作物注意及时换茬。
效益:一、套种农作物之后的管理中,耕翻、施肥、防病治虫等措施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
二、若秋冬季套种蔬菜时采用双膜覆盖,还能提高地温,促进林木地下部分的生长,有利于树木翌年早发。
三、通过实施林间套种农作物生产技术,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率,有效地节约利用土地,减少育林经费,缩短林木采伐周期,又能从林木的种植上获得种植效益,还可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通过粮食增加短期收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减少杂草的生长,具有控制树林火灾发生的生态效用,林粮套作是一项良好生产管理方式。
第二篇:林粮间作模式林粮间作模式近年来武威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把“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重点,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牢固树立“不栽林果无出路、多栽林果有新路、栽好林果是富路”的思想,切实抓好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工作。
几种林间高效套作模式

怎 认与 解 癜 的 防治 么 识 了白风 预 及疗
白癜 风 预 防和 治 疗 有 了新 的进 展 ,从而解 决了这—难题 。现我 院 引 进 黑 色素 种 植 仪 治疗 白癜
特 点是 充 分 利 用 l 色变白,不痛不痒。主要病灶分 长 期研究和 床的实践 总结 ,对
板 蓝根 .试 验证 明效 益也 是 非 常 显 著 。 杨 树行 间平 播 板 蓝根 , 年 施 在 全 肥 2 ( 次 基肥 1 , 肥 1 ) 浇 水 次 追 次 ,
左 右 。从 菌 棒 入地 到 开 始 出菇 需 要 半个 月 的 时 间 .整 个 生 产 时 间为 2 个 月 . 济效 益 非 常高 。 经
0 5 0 河 北 省 大 厂 县 林 业 局 6 30
距 , 间不 宜 进行 杨 、 等 高 大 乔 木 行 柳 的育 苗 , 选 择一 些 耐 荫性 较 强 、 可 植 株 生 长 较慢 如 云 杉 、 柏 、 柏 等绿 侧 桧 化苗木 。也可行间进行月季 花 、 桧
期 回收 , 定合同 有意 者请来本 中心 学习, 签 节假 日不休 地址 (001北京 市丰 台区丰管路 4 10 7) 8号大从大 厦 36厅 联 系人 : 冬香 1 盂 北京 中农鑫地金技术研 发中心 电话 :1- 5273 52 3 34 168 161743 网址: 00 2106 2105 13 1508 35 59 7 2 my n gcG
麓隧
瓣
_8 6
…
但 林 粮 间 作要 掌 握 一 个原 则 ,即林 木 行 间 严禁 种 植 玉 米 等高 秆 作 物 。 2林 药 间作 。 木定 植 后 第 l 3 . 树 ~
年 ,在 行距 2米 以上 的林 间 套 种 中
林下粮(油)产业套种新模式

林下粮(油)产业套种新模式
一、林下粮油作物选择
在林下粮(油)产业套种新模式中,选择合适的粮油作物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应选择对光照和水分需求较为适中、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粮油作物。
此外,考虑到林下环境的特点,应选择耐阴性较强、能在林下生长良好的粮油作物。
二、套种技术
套种技术是林下粮(油)产业套种新模式的核心。
根据林下环境和粮油作物的生长特性,采用适宜的套种方式,如行间套种、带状套种等,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同时,要注意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间距和光照,促进粮油作物的生长。
三、高效施肥方案
为了提高林下粮(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合理的施肥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粮油作物的需肥特性,制定高效的施肥方案,包括基肥和追肥的施用。
同时,要注重有机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四、节水灌溉措施
在林下环境中,灌溉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灌溉效率,应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如滴灌、喷灌等。
同时,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以满足粮油作物的生长需求。
五、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影响林下粮(油)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
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六、粮油作物轮作制度
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应建立合理的粮油作物轮作制度。
根据不同粮油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轮作顺序和轮作年限,以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粮间作模式
林粮间作模式
近年来武威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重点,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牢固树立“不栽林果无出路、多栽林果有新路、栽好林果是富路”的思想,切实抓好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工作。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将特色林果产业培植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强农民的收入来源。
力争到“十二五”末,农户户均1亩设施农牧业、2亩特色林果业,全市特色林果基地总规模达到100万亩以上。
但是特色林果在栽植后的两年内不能挂果,基本没有经济收益,而这期间特色林果正不断的需要肥、水等的投入,通过对特色林果基地的土壤、气温、行间距适应性等一系列考证后,采用特色林果套种豆类等农作物的方式实现种植多元化,以
弥补农民在特色林果栽植期间人力、财力的投入和特色林果短期内没有收益的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特色林果种植生长期内的投资压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林粮间作就是在幼林幼果地里,利用行间、株间空隙土地,间作低杆农作物、蔬菜等,以耕代扶,疏松土壤,消除杂草。
林粮间作具有:林果带距小,对农作物的防护作用优于其它防护林;林粮立体种植,对光、热、水等自然利用充分的特点,能够改善果园小气候,也可改善果园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这对果树、间作物授粉结实极为重要。
依据林粮根系分布的不同,可以全面利用土壤养分,做到林粮优势互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林粮间作除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按每株树木平均冠幅2米计,每亩林木覆盖面积就是60平方米,折算成林木覆盖率就是9%是提高林木覆盖率的有效途径;林粮间作还可改善农田小气候,增加湿度、减缓风速、防止强光高温,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遇有干热风的年份可有效防止干热风危害;林粮间作可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冬季防风、夏季降温,鸟语花香、气候宜人,使农民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一、间作物的种类:
根据特色林果生长特性、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农作物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适合我区气候特点的
农作物有:棉花、啤酒大麦、马铃薯、黄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藤本豆等小杂粮;番茄、辣椒、大蒜、韭菜、洋葱、南瓜等蔬菜;西
瓜、甜瓜、打瓜等瓜类;甜叶菊、金盏花、甜菜等经济作物;毛苕子、三叶草等牧草。
二、间作物选择
第一、要选择矮秆作物(玉米、葵花都不适合进行间作);
第二、要选择耐阴的作物(瓜类、豆类等作物);
第三、要根据土质的不同作正确选择(区分沙质土壤还是粘性土壤);
第四、选择时要注意随着树势的生长,选择不同的作物的品种(因为随着树木的增长,林间空地逐渐被树冠遮挡,因此,间作作物也需要进行相应改变)。
提倡和建议:
种植豆科作物黄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藤本豆等。
豆科作物具有良好的固氮特性,能够促进经济林的生长。
三、田间管理
1、尽量少中耕、少铧锄。
经常铧锄容易破坏树木的根系。
2、农作物距离树根至少一米。
间作的时候一定不要把作物
紧紧地种在树木的周围,要给树木留出至少一米的生长范围,否则会影响林的正常生长。
3、不能使用对树木有害的除草剂。
不能使用一些对树木生长有害的除草剂。
4、间作作物注意及时换茬。
四、间作效益
(1)套种农作物之后的管理中,耕翻、施肥、防病治虫等措施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
(2)若秋冬季套种蔬菜时采用双膜覆盖,还能提高地温,促进林木地下部分的生长,有利于树木翌年早发。
(3)通过实施林间套种农作物生产技术,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率,有效地节约利用土地,减少育林经费,缩短特色林果种植周期,又能从特色林果的种植上获得种植效益,还可充分利用
地力和光能,通过粮食增加短期收益,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
还能减少杂草的生长,具有控制特色林果火灾发生的生态效用,
林粮套作是一项良好生产管理方式。
五、林粮间作模式
1枣树、梨树、苹果、核桃与小麦、啤酒大麦、棉花间作。
枣树等树体高大可起到麦田防护林的作用,能够防止干热风对小麦抽穗灌浆的影响;而小麦施肥浇水不仅给枣树补充了肥水,小麦蒸腾蒸发的水分到枣树的冠层,也为枣树生长创造了湿润的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枣树和小麦生长,提高枣树单株产量与品质,还可提高果园总产出和综合效益。
2、梨树、苹果与番茄、辣椒、大蒜、韭菜、洋葱等蔬菜间
作。
将这类植物与其它作物间作时,可以驱避害虫。
大蒜、韭菜、洋葱的气味对果树害虫亦有驱避效果,可减轻蚜虫等的危害。
可大大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既降低成本,节约用工,又为生产绿色
有机果品奠定基础,开拓了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新途径。
3、枸杞、葡萄与南瓜、打瓜等瓜类和甜叶菊、甜菜等经济
作物间作。
枸杞、葡萄行距一般2-3米,幼苗期行间较宽,遮光
小,种植蔬菜可有效利用光热、土地、水资源。
4、经济林与豆类间作。
在经济林幼林果园中套种豆类,除
可以抑制杂草、保温保湿、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园利用率,增加前期收入外,还可利用豆类的固氮作用,采摘完豆荚后,可将豆秧深翻入土,既可增加土壤空隙有可增加土壤的肥力。
5、林草间作。
一年或多年生牧草与经济林间作,牧草封闭
了果树下85%勺地面,不但涵养了水分,减少了泥土裸露,还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等的含量,改善了果园小气候,提高了果品质量。
经比照测算,种草果园比清耕地块增加湿度1%- 7%提高果品产量11%- 25%减少管理费用50%早熟苹果可以提前3〜4天上市。
,在田间防风林或幼林下种植牧草,即可放牧,又可刈割青干草,增加经济效益。
六、间作缺点
因间作作物布局的改变,田间原有生物群落的生存环境及各
生物之间的食物链亦发生相应变化,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发生相应变化,增加了防治难度。
如苹果、红枣、香梨及山楂等果树与棉花套种,因红蜘蛛的杂食性危害,导致该虫害的交叉传播。
成为制约特色林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