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实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1938~ )、沃特·阿比什(1931~) 、雷蒙德·卡弗等。首先,德国女作家安娜·西格斯就指出,20 世纪的作家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危机时代,这样一种变化了的现实就要求作家“塑造新的基本体验,开创我们时代的艺术”。德国作家克蕾斯特·沃尔夫文艺观的核心,也是强调在创作过程中主体 ( 主要是作者主体) 的存在和作用。她认为,人的主体意识是艺术创作的灵魂,而作者——叙述者的真实存在则是人的主体意识得以贯彻的前提。沃尔夫还提出了“主观真实性”和“第四维”的概念。她认为,‘叙事文学的空间有四维:虚构人物的三个假定坐标及第四个,即叙述者的‘真实'存在,这是深度、时代感、介入现实的坐标,它不仅决定素材的选择,而且也决定作品的色调,自觉地运用它是现代散文的基本手法。”不仅德国作家如此,美国作家欧茨也认为,作家和作品在本质上是分离的,读者从作品中了解到作家是“私下的自我”,而现实生活中的作家则是“公开的自我”,创作过程就是从“公开的自我”到“私下的自我”的演变过程。由于大数人的外部自我都是以伪装形式出现的,因此,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自我则潜藏在人的灵魂之中。这种对作家、作品与现实间相互关系的独特认识和处理,形成了欧茨创作的最明显特点,即评论界所谓的“心理现实主义”。

其次,现夹主义文学观念的变化导致了现实主义的内涵大大拓展。当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发生、发展于“人们变得被动、冷漠和四分五裂”的当代西方社会,这个“忧虑时代的消沉”、“缠绵不愈的灵魂疾病”、“繁荣掩盖下的心神不宁”使当代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家们逐渐染上存在主义色彩或纳入现代心理学因素的倾向。这也从一个大的文化氛围表明,此时的现实主义作家再企图完全坚持传统意义的现实主义实际上已不可能。20 世纪后期的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融进了包括现代主义的非现实主义成分,有的作家甚至写出近似现代主义的作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文学史家将他们的创作通称为“耩新现实主义”小说。这也可以说,新的现实主义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变革之间达速成了一种衔接与递进,并赋予其开放性。例如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1938~ )、沃特·阿比什(1931~) 、雷蒙德·卡弗( 1938~ )等人的创作中,就将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心理探测、性格刻画、环境写实与某些象征、怪诞手法融为一体,被称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也可归属于“新现实主义“小说之列。再如,如果我们将魔幻现实主义也看成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话,那么,这种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在于它非同寻常的现实观,它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感觉,而且是拉丁美洲独特的社会生活本身的映照。正是为了表现这种神奇的现实,作家们广泛借鉴欧洲现代主义,尤其是超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技巧,常用谈神说梦的方式,打破主客观世界的界限,力图把“习以为常”和“神秘离奇”两方面融为一体,从总体上更好地反映拉美的现实,达到以鬼揭其凶,以神鞭其恶;以怪诞、象征、意识流、寓言等手法,追求神奇的艺术效果。它的主体还是对现实的“汇集、评价和批判”。

因此,虽然在外观上极相似于现代主义,实质上却仍然是现实主义的,这二者有重大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