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人工繁殖动态
鳗鲡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是外源性卵黄物质合成的场所,在外源激素的作用下,肝 细胞内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其代谢也 相应地发生变化,从而合成外源性卵黄物质,肝体系数增 加。
激素及环 境 因 子 对 日 本 鳗 鲡 卵 巢 发 育 的 影 响,结 果 显 示 789 和 @D 诱 导 鳗 鲡 卵 巢 发 育 成 熟 的 效 果 非 常 明 显,而 E7F7GH# 和丙酮睾丸素( DI@ ) 等其他外源激素则效果不 明显。作用方式则以注射为主,注射时间间隔在 " 2 $5 J 范 围内,只要剂量保持不变,对鳗鲡的催熟效果并没有影响。
[ #% ] 岳松等人 还研究了埋植包膜型雄烯二酮( HPNP ) 硅橡
,但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的过渡捕捞,降海
亲鳗的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无法满足人工繁殖试验的需 要。因此,最近几年,我们在开展鳗鲡人工繁殖时,主要
[ $# ] 利用池塘养殖鳗鲡作为亲鱼 。
胶药条诱导雌性日本鳗鲡性腺发育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 埋植包膜型药条 & 次( )% J Q 次) ,塘养雌性日本鳗鲡平均 性腺成熟系数( 9NO ) 达到( )%L 5 M $4L $ ) 6 ,部分鳗鲡的
[ $( ] 邓岳松等 研究了注射含雄烯二酮的明胶 ’ 羧甲基纤维素
#! 亲鱼的来源鱼培育
! ! 目前,在进行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时,所采用的亲 鱼主要有 # 个来源:一是来源于天然捕捞的降海鳗,另一 是来源于池塘养殖的商品鳗鲡。在过去的研究中,主要是 天然降海鳗
[#, &]
钠微囊( H98K) 对日本鳗鲡催熟的影响。制成的微囊囊 径平均为 &%L : "1,载药量为( $"L %: M %L 5$ ) 6 。每隔 #5 J 注射 H98K $ 次,共注射 & 次,可诱导 ")L &6 的雄鳗达到 性成熟。每隔 #5 J 注射 H98K $ 次,共注射 ) 次,可诱导 雌鳗的平均性腺成熟系数( 9NO ) 达到 &%L :6 。同时,邓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最新进展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最新进展
乔振国
【期刊名称】《海洋渔业》
【年(卷),期】2007(29)4
【摘要】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人工繁殖是至今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2001~2003年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在实施政府资助研究专项“生态保护型增养殖体系建设一种苗生产、放流技术开发”期间,对已有40余年研究历史的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涉及的亲鱼选育、催熟、催产、优质卵判别、仔鱼培育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经过270d培育,于2003年首次成功获得日本鳗鲡白仔鳗苗(体长52.6mm)。
本文在主要介绍这一研究成果的同时,概要介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能为我国的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360-364)
【作者】乔振国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223
【相关文献】
1.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的研究进展 [J], 丘继新;方彰胜;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刘邦辉;高晓阳
2.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II.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的探讨 [J], 谢开恩;李瑞
莺
3.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J], 张森;谢仰杰;黄良敏
4.澳洲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J], 刘美剑; 赵子明; 刘明; 陈苏南; 郑翔隆; 林阿朋; 宫庆礼
5.软枣猕猴桃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J], 刘悦;徐彪;邢金月;矫春晶;刘德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鳗苗全人工繁殖不可轻言放弃
与日本相比,中国鳗鱼养殖技术研究并不落后,但是人工繁殖始终没有成功,研究水平已远远落后于日本。中国科研人员从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展鳗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首先是对河鳗进行人工促熟,突破了雌雄鱼成熟不同步和精卵质量低等技术难点,成功诱导了河鳗自然产卵,获得初孵仔鱼约90万尾。但是这些仔鱼没有完成开口即死亡,在较低温度下,依靠卵黄囊存活了21天。“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安排了鳗鱼养殖研究课题,经过3年的研究,在鳗鱼养殖、病害防治、人工饲料等方面取得了不少了成果。之后再没有新的研究课题和经费,目前除集美大学还在自筹资金艰难从事研究外,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针对中国鳗鱼繁殖存在的问题,应根据鳗鱼的生物学个体差异,对鳗鱼进行个性化催熟,提高亲鱼催熟率;优化鳗鱼的孵化装置及孵化条件,探索仔鱼养殖的合适生态条件;利用鲨鱼卵冷冻干燥粉末、磷虾提取液等研究仔鱼的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建议选择有研究基础的单位长期列题支持,最终实现鳗鱼苗种的全人工繁殖。
养鳗业陷入“无苗可养”的困境
鳗鱼养殖完全依赖天然苗种。主要品种是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日本鳗鲡生长快、抗病力强、加工品质好,是最好的养殖品种。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过量捕捞,日本鳗鲡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据日本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野生成年日本鳗鲡的年捕捞量2000吨,80年代降为1000吨,90年代降为850吨。进入21世纪之后,年产量只有300吨左右。20年间,捕捞量减少85%。亚洲地区日本鳗鲡苗年产量1990年~1999年10年间平均为92,6吨,2000年~2009年10年间平均为93.9吨。尽管某些年份因厄尔尼诺等气候原因造成减产,但翌年一般都出现补偿性的增产。以此说明,亚洲地区的鳗苗产量基本维持在90吨上下。但从2006年出现产量高峰之后,鳗苗资源每况愈下。近三年来,中国大陆地区鳗苗资源量和价格波动明显。2010年,上海市鳗苗产量3吨左右(产值1.5亿元)、2011年4吨左右(产值3亿元)、2012年2吨左右(产值5亿元)。自2006年,福建省鳗苗生产已无法形成规模,2012年产量为1.93吨。
人工诱导池塘养殖鳗鲡成熟产卵以及胚胎和仔鱼发育
人工诱导池塘养殖鳗鲡成熟产卵以及胚胎和仔鱼发育谢骏;余德光;王广军;刘晓春;朱宏友;林浩然【期刊名称】《水产学报》【年(卷),期】2005(29)5【摘要】降海鳗鲡一直是作为研究鳗鲡人工繁殖的材料,由于降海鳗鲡的资源衰退,选用池塘养殖鳗鲡作为亲本的研究成为热点.尽管人工诱导野生降海鳗鲡获得的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已报道,但人工诱导池塘养殖鳗鲡的胚胎及仔鱼早期发育未见报道.本文应用池塘养殖日本鳗鲡取代野生降海日本鳗鲡进行人工繁殖,2002年的孵化批次共80次,其中大部分为人工授精卵(60次),一部分(20次)为自然产卵.受精率为(44.03±21.99)%,孵化率为(65.76±19.48)%,共计获得苗种349.9万尾.连续记录了鳗鲡的胚胎和早期仔鱼的发育过程.在水温为20.5 ℃时,胚胎发育需要时间为49 h,所需积温1005 ℃·h;在水温为22.5 ℃时,胚胎发育需要时间为39 h,所需积温878 ℃·h;在水温为24.5 ℃时,胚胎发育需要时间为34 h,所需积温833 ℃·h.【总页数】7页(P688-694)【作者】谢骏;余德光;王广军;刘晓春;朱宏友;林浩然【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广州,510380;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暨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17【相关文献】1.自然产卵的赤点石斑鱼胚胎及仔鱼形态发育研究 [J], 刘付永忠;王云新;黄国光;刘晓春;林浩然2.人工诱导花鳗鲡卵巢发育成熟及相关激素和组织的作用 [J], 林浩然;齐鑫;周雯伊;尹绍武;黄海;张勇;刘晓春;陈国华3.人工条件下日本鳗鲡胚胎及早期仔鱼发育的生物学特征 [J], 柳凌;张洁明;郭峰;张涛4.人工诱导花鳗鲡的精巢发育成熟及其精子的生物学特性 [J], 周雯伊;黄海;尹绍武;齐鑫;张勇;刘晓春;陈国华;林浩然5.人工诱导圈养鲥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和受精 [J], 王汉平;魏开金;姚红;麦家柏;林加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鳗鲡人工繁殖动态
THANK YOU
柳叶鳗
玻璃鳗
黑线鳗
• 鳗鲡由江河游向海洋的降河洄游过程
• 日本和中国的学者投入了巨额财力、人力和 物 力研究日本鳗鲡产卵场。经过几十年的 调查研 究终于发现了相对准确的位置。日 本于 2009 年在 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以西 水域附近成功采捕到一 尾产卵前的日本鳗 鲡,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入海繁 殖的成熟鳗 鲡,进而通过后续调查确定了日本鳗鲡的产 卵场是在马里亚纳群岛西侧、北赤道流北侧 边缘海域,测定了产卵场表层水温为 26 ~ 26. 4 ℃、盐度为 34. 8 左右,可见日 本鳗鲡产卵对水温和盐度都有特殊要求,该 推测与日本科研人员确定的位置相吻合。日 本最近研究结果证明,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 确实存在一个日本鳗鲡的产卵场。日本鳗鲡 不论是从日本、我国大陆或台湾地区下海, 都需要经过2 000海里以上的洄游才能到达 这个产卵场。
即便网络关于日本实现鳗鱼全人工繁殖的报 道是真实的,其繁殖率还不稳定 ,还不能能 培育出 能够供人工养殖的大量优质鳗苗。故其人工繁殖 技术尚未真正成熟,还有不少 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 研究。 一是鳗鲡整个生活史的研究。目前人们只是 了解了鳗鲡生活史的一部分,还有相当多的 问题尚待研究。首先鳗鲡的整个洄游路线尚未完全探明, 包括洄游期间在海水中的深度 及洄游所需时间等。 二是亲鳗的培育。从产后亲鱼的 2 次繁殖效果来看,催熟率 和性腺发育情况远远低于野 生鳗,而催产率和幼苗 发育情况则略好于野生鳗。虽然产后亲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够 完成从海水回到淡水的过程,但 并不能说明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完成这一过程。 三是鳗鲡催产率和受精卵低的问题。目前完全解决了鳗鲡人工催熟和催产的问题。但 是雌鱼卵巢的最后成熟和雄鱼的排精的同步性是一个十分难控制的难题,催产率和受 精率偏低。 四是卵子质量。卵子的受精率、胚胎发育和仔 鱼的发育均与卵子的质量密切相关。卵 黄提供仔 鱼早期的营养。因此,需要进行催产鳗鲡的生理学和仔鱼发育物质需求的研究。 五是仔鳗的存活率问题。仔鳗孵出后数天就大量死亡。大多数学者认为仔鳗大部分不 能存活的原因是在于生态条件的不满足所致,如水质、水压、水温、光照、盐度和开 口饵料等。也有学者认为,人为诱导性腺成熟的过程中导致卵子质量不良,使仔鳗不 可能变态。
日本鳗鲡人工催产后亲鱼恢复培养与再催产效果
日本鳗鲡人工催产后亲鱼恢复培养与再催产效果柳凌;张洁明;郭峰;鲁大椿【期刊名称】《中国水产科学》【年(卷),期】2004(11)1【摘要】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产后亲鱼的恢复培养全过程包括:产后亲鱼的海水淡化、诱导开口以及亲鱼培育.对2种不同淡化方式的结果比较发现,日本鳗鲡亲鱼的海水淡化方式以缓慢连续的方式较好,即每天换水1次,每次淡化量为总盐度的3%~4%,总淡化时间为1个月.淡化后的亲鱼存活率分别为:自然产卵的产后亲鱼达到100%,人工授精的产后亲鱼为86.3%,而难产的产后亲鱼则为81.5%.在各种开口驯养方式中,以水蚯蚓为开口饵料的驯养效果较好.诱导亲鱼开始摄食所需时间最短,为18 d;摄食量也最大,达到平均体重的2.5%.从水蚯蚓逐步转为全人工饵料后,进行日常亲鱼培育.经18个月的恢复培养后,使产后亲鱼的平均体重雌鳗330 g、雄鳗150 g分别恢复到765 g和470 g.但2次繁殖的各项指标中,催熟率、成熟系数和性腺发育情况远远低于野生鳗,而催产率和幼苗存活率则略高于野生鳗,其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总页数】5页(P54-58)【作者】柳凌;张洁明;郭峰;鲁大椿【作者单位】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223【相关文献】1.鲟鱼人工催产用装置及其效果分析 [J], 周洲;蒋晓红;张龙涛;杨兴2.花(鱼骨)人繁子代亲鱼的人工催产试验 [J], 潘立新;郭水荣;李智强3.白斑狗鱼亲鱼培育及人工催产试验 [J], 时春明;李林;焦飞;杜劲松4.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四)大口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亲鱼培育与人工催产 [J], 王佳喜5.催产亲鱼密度对锦鲤催产效果的影响 [J], 张晓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最新进展
综述 ・
日本鳗 鲡 人 工繁 殖 技 术研 究最 新进 展
乔 振 国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 究所 , 上海 关键词 : 日本鳗鲡 ; 雌性化处理 ; 催产 ;卯质判别 ;白仔鳗 ; 仔鱼饲料
中 图 分类 号 :¥6 .2 9 52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209) 00 0
Th a e tp o r s n t e t c n c ls u y o h r i ca e l t s r g e s o h e h i a t d ft e a tf i l i
p o a aino n ul p nc e r p g t f g iaj o i T mmic o A l a a n k& S he e c lg l
维普资讯
第2 9卷第 4期
20 0 7年 1 1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 洋 渔 业
M n e
Vo . 9. N . 12 o4
NO .. 2 0 V 0 7
Fih re s e is
文章编号 :10 2 9 (0 7 0 0 6 0 0 4— 4 0 20 )4— 3 0— 5
K yw rs n ul p nc ; e n e et et n u e p w ig v m’ u ly le; ed f le e od : g ia a o i f i dt am n;i c ds a nn ;ou S ai ;e r feso e r A lj a mi z r d q t v v
维普资讯
第 4期
乔振 国 :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最 新进 展
31 6
在鱼 、 、 虾 蟹类种苗生产中, 一般采取在亲体性腺发育 阶段进行营养强化的方式提高卵子 和幼体的
人工孵化鳗苗成活创19天新记录
人工孵化鳗苗成活创19天新记录
宋承芳
【期刊名称】《淡水渔业》
【年(卷),期】1979(000)010
【摘要】厦门水产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开展的河鳗人工繁殖研究工作,于今
年4月19日第一批亲鳗获产,产卵44万余颗,至4月21日晨孵化得苗10万余尾。
将这批鳗苗采用几种饲养方法培育,喂饲贻贝担轮幼虫,轮虫,金藻,海洋酵母及蛋黄等饵料。
鳗苗于孵出后的第4天开口摄食,第12天时还有大批鳗苗成活,这是几年来未曾出现过的可喜现象。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死亡,
【总页数】1页(P48)
【作者】宋承芳
【作者单位】厦门水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
【相关文献】
1.提高鳗苗成活率——把好开食关 [J], 黄永进
2.提高白仔鳗苗种放养期成活率的措施 [J], 樊海平
3.鳗苗的自然孵化试验有新突破成活期达十八天 [J], 屠华福
4.鳗苗运输成活率99.5%主要技术 [J], 刘源泉
5.鳗苗捕捞成活率因子分析 [J], 王兴国;陈连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科学家成功实现鳗鱼的全人工养殖
日本水产综合研究 中心为了促使子一代鳗苗 发育 , 开发
出了一 种含有鲨鱼卵 的特 殊铒 料 , 并在用这 种铒 料培育 子一
代鳗苗 2~5年后给养殖 中的鳗鱼注射激素 , 结果 使雌 、 雄鳗 鱼均发育 到了成熟阶段 , 并分别 产生 了卵子 和精 子。今年 3
月2 6日, 研究人 员利用子 一代 鳗鱼 的精液 和 卵子进 行人 工
时, 植株完全 正常 , 如果 只有一个基 因在运作 , 但 就会显 现杂 交 优势 。当 ST基因的运作 速度 减半 时…… 整株 植物 的生 F
长 会重 新达到新 的平衡 , 使得产量增加 。
这是科学家在世界上 发现 的第 3种 以水果 为食 的蜥 蜴 。由 于 肉质鲜美 , 这种颜 色鲜亮的巨蜥经常遭 到人类的捕杀 。
李普曼及其 同事从 50多个 杂交西 红柿 品 种 中筛 选 出 0 了基因突变体 , 并对其作 了试 种 , 结果发现不论 土壤类 型 、 灌 溉情况 及所 用 肥料 种类 , 能使产 量提 高 6 % 左右 。李普 总 o
曼说 , 增加产 量的能力 来 自一 种名为 ST F r的基 因 , 该基 因能 够控制作物 的开 花时间 。当正常基 因 和变异 基 因都起 作用
生物 学教 学 21 年( 5 9 00 第3 卷) 期
种 走 出 非 洲 的古 人 类 的 后 裔 。
・
6 ・ 9
李普曼及其 同事在 《自然 ・ 传学》 志上 发表 文 章 , 遗 杂 介绍 他们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统作物育种技术证明 , 基因突变能使 杂交西红 单 柿 的产量 提高 6 % , 5 并使果实 变得更 甜。
研究 人员表示 , 3年 内, 些为线 粒 体性 遗 传疾病所 在 那
日人工饲养鳗鲡柳叶状幼体成功
日人工饲养鳗鲡柳叶状幼体成功
于莲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9(000)024
【摘要】日本水产厅下属的水产研究所,于1999年5月27日宣布,世界首次人工饲养的鳗苗前阶段的柳叶状体已成功。
该所于去年从鳗鲡受精卵孵化出来的柳叶状幼体,使用冻结干燥鲨鱼卵粉末作为饵料进行饲养。
经一个月后,成功地将柳叶状幼体饲养到10mm,今年在原有饵料的基础上,添加能够从肠内吸收营养素的大豆的寡肽约20%,强化纤维素和矿物营养素,在其上再掺入磷虾提取液而成的饵料。
在饲养方法上将水温定为21.5℃。
投饵料次数从4次增至5次,投饵后停止注水1小时,然后
【总页数】1页(P9-9)
【作者】于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2
【相关文献】
1.波纹龙虾人工繁殖及早期叶状幼体培育的初步研究 [J], 陈昌生;纪德华;吴坤杰;周海荣
2.中国龙虾的人工繁殖及早期叶状幼体培育的研究 [J], 陈昌生;纪德华;刘俊明
3.日本鳗鲡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饲养技术 [J], 郑建平
4.日本鳗鲡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饲养技术(一) [J], 郑建平
5.日本鳗鲡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饲养技术 [J], 郑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高中生人工孵化鳗鱼成功
日本高中生人工孵化鳗鱼成功
据最新的《下野新闻SOON》消息:2011年12月22日,在前辈们经过9年研究的基础上,日本的马头高中水产科几个年仅17、18岁的学生成功地人工孵化鳗鱼。
2010年实现世界首次鳗鲡全人工繁殖的水产综合研究中心增养殖研究所(三重县)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准确把握促排卵的注射时机非常困难,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真的是一项高水平的研究。
”
鳗鱼在南太平洋深海产卵,孵化的仔鱼在海中成长,到了鱼苗阶段则被捕捞,进行养殖,然后出售。
受去年开始的鳗苗渔荒影响,养殖鳗鱼的收购价格上涨。
人们对于人工孵化和人工受精的完全养殖寄予极高的期望。
在马头高中,该课题研究始于2003年,每届学生们都相继进行研究,2008年采卵成功,2009年人工受精失败,耗了近10年的时间才取得了成功。
负责本次研究的学生为:三年级学生塚原涼太君(17岁)、岡島将太君(18岁)、石田侑哉君(17岁)、大島康嵩君(17岁)。
学生们每周给鳗鱼麻醉一次,注射促成熟的荷尔蒙。
一边测量体重一边观察鳗鱼的成熟情况,直到一尾野生鳗鱼怀孕。
第19次实验时注射了排卵诱发剂。
12月16日,采卵9g(约1万8千粒),进行人工受精。
18日孵化约20尾幼生。
仔鱼通过卵的养分成长了约一周。
学生们说:“老师出差不在,四个人讨论后进行采卵、受精、孵化成功。
终于第一次见到鳗鱼仔鱼的样子。
这是历届前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希望后辈们以此为参考,孵化更多的鳗鱼。
”。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的研究进展
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的研究进展丘继新;方彰胜;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刘邦辉;高晓阳【摘要】对鳗鲡繁殖生物学的生殖生理、繁殖生态条件、人工催熟催产及孵化等关键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人工繁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摆脱单纯依赖天然鳗苗、保护鳗鲡资源和全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参考.【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34【总页数】4页(P13269-13272)【关键词】日本鳗鲡;人工繁殖;研究进展【作者】丘继新;方彰胜;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刘邦辉;高晓阳【作者单位】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20;广东省海洋工程技工学校,广东广州510320;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2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广州51032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亚热带水产资源利用与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8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10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223日本鳗鲡俗称白鳝、河鳗、鳗鱼、青鳗,为溯河洄游性鱼类,隶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
鳗鲡属共有16个种和3个亚种,在我国淡水水域分布有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双色鳗鲡(Anguillabicolor)和云纹鳗鲡(Anguillanebulosalabiata)和花鳗鲡(Anguillamarmorata)等4种,其中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是我国鳗鲡养殖的主要品种。
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养鳗业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鳗鲡养殖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养殖所需的苗种全部依靠天然捕捞,这种掠夺式的养殖方式致使天然鳗苗资源逐年下降。
海鳗的繁殖与繁殖行为观察
海鳗的繁殖与繁殖行为观察海鳗(Anguilla)是一种长而蛇状的鱼类,属于鳗鲡科。
它们独特的繁殖生活史以及繁殖行为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海鳗的繁殖方式、繁殖行为以及人类对其繁殖的影响。
海鳗的繁殖方式可概括为远洋性洄游。
成年海鳗会从淡水环境中迁移到大洋中,寻找一个适合繁殖的区域。
它们游到大洋中的某个特定地点,这个地点被称为繁殖地,往往是位于斜坡上的海底深渊或大陆架边缘。
一旦抵达繁殖地,海鳗通过释放性激素和化学信号来吸引异性。
这种交流过程发生在水下,而我们很难观察到。
雄性海鳗聚集在这些繁殖地点,等待雌性的到来。
雌性海鳗在这些繁殖地点选择合适的伴侣进行交配。
交配时,雄性海鳗会紧紧地缠绕在雌性身上,形成一个浑然一体的结构。
这称为“交配束”,持续的时间可以长达几小时。
在交配完成后,雄性海鳗会释放精子,雌性则会释放卵子。
受精卵形成后,它们会漂浮在海水中,成为一个透明、片状的鳗鱼幼体,被称为“黑顶花虫”。
这些幼体会随着洋流漂向近岸海域,并进入淡水环境。
在淡水环境中,它们通过靠近河流入口的河口生态系统逐渐生长。
海鳗的繁殖行为在一些方面与其他鱼类相似,但也存在一些独特之处。
其中一个独特之处是海鳗的性别转变。
海鳗通常以雄性形式出生,但在成长过程中,一些个体会转变为雌性。
这种雌性性别转变被称为雌性化。
雌性化的个体具有获得繁殖成功的优势,因为它们在繁殖地点能够更容易地找到适合的伴侣。
研究表明,海鳗的繁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光照、食物可获得性以及寄生虫等。
例如,水温的升高可以影响海鳗的性成熟时间和迁徙行为,进而影响其繁殖成功率。
此外,过度捕捞和水污染也对海鳗的繁殖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海鳗种群数量的减少,从而对生态系统和渔业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海鳗的繁殖和生存环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限制捕捞、建立保护区、改善水质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等。
例如,日本采取了控制渔业捕捞数量的措施,以保护海鳗的繁殖。
鳗鲡的繁殖习性
鳗鲡的繁殖习性
鳗鲡是降河洄游性鱼类,在每年春季,幼鳗自海进入江口,雄鳗通常就在长江口成长,而雌鳗则逆流上溯进入长江干、支流与江河相通的湖泊中,有的甚至上溯到凢千公里的长江的上游各水系中生活。
此鱼虽生活成长于淡水中,但产卵繁殖于海洋。
它们在江河湖泊中生长、肥育,成熟年龄约5一8龄。
鳗鲡的性腺在淡水中不能很好地发育,只能停留在早期阶段,在2一4月间,体长达45公分以下的鳗鲡往往连精、卵巢也难以区别。
性腺即将成熟的鳗鲡于秋冬季节顺水降河而下,进入大海后才逐渐成熟起来,体色变为蓝黑色,体侧有一层金黄色的光泽,胸鳍的基部变成金黄色,呈现所谓的“婚姻色”。
性成熟的雌、雄鳗鲡成对地到达产卵场,在那里进行产卵繁殖。
但亲鳗产卵后,已是精疲力竭直至死亡。
孵化出凢日的幼鳗经过变态,并长出长而锐利的锯齿,称“白仔鳗”,因其体透明亦称“玻璃鳗”。
到出生后的第三天它们游进沿岸河口。
通常在5一6月间在沿海-带可发现这种白色柳叶状透明的小鱼,随波逐流,此即幼鳗。
这些成群的幼鳗进入河口时,已由扁平叶状变成圆筒状,在淡水里开始生命的第二阶段。
当鳗鲡进入淡水约两周左右,体色变黑,已初具成鳗形态,称“黑仔鳗”。
它们继续逆流而上,到达内陆各地的江、河、湖泊和池塘中。
以水生昆虫和螺等为食,一般在淡水中生活5一lO年,育肥长大,体内储备了大量脂肪,多者达体重的2O%以上。
在天然环境中,鳗鲡雌雄性比为6:4,雌性个体较
长,可长到lOOOg,最大体长达75公分,雄性个体较小,最大个体长达6l公分。
鳗鲡苗种人工繁育的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鳗鲡苗种人工繁育的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谢刚
【期刊名称】《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16)001
【摘要】扼要回顾了数十年来水产工作者对鳗鲡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鳗鲡生殖洄游和产卵生态的调查;人工诱导鳗鲡性腺发育与排卵的研究; 仔、幼鳗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人工孵化仔鳗的培育研究和鳗鲡生殖生理学的研究。
另外还就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并对今后继续研究提出浅见。
【总页数】7页(P42-48)
【作者】谢刚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223
【相关文献】
1.日本鳗鲡人工繁育研究的进展 [J], 蒋天宝;刘利平;高晓阳;吴嘉敏;陈文银
2.花鳗鲡和太平洋双色鳗鲡混合苗种循环水高密度培育的研究 [J], 赖晓健;关瑞章;罗鸣钟;杨方圆;徐继松
3.循环水养殖系统培育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苗种的研究 [J], 徐继松;关瑞章;陈学豪;赖晓健
4.中美洲原产地鳗鲡苗种对几种生态因子的耐受性研究 [J], 周立红;关瑞章;陈学豪
5.人工繁育与中间育成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辽宁丹东杂色蛤苗种不再依赖南方市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天然条件下,鳗鲡卵巢发育时间为 150 ~ 180 d,因此很多学者推断在外源激 素有效范围内,尽量延长卵巢的发育时间,可能对鳗鲡幼苗的发育更有利。日本 科研工作者在 1973 年冬首次对日代初期开始对日本鳗鲡的人工繁殖进行了研究。 1994 年上海水产学院等单位在国内首次成功人工催产日本鳗鲡并获得仔鱼。此 后又经过许多年的研究,相继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其中以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 水产研究所以及天津水产生物技术中心对雌性鳗鲡催产把握较大,并且比较稳定, 一般催产率为 30% ~40% ,并且可以使亲鱼在水池内自行交配排精、自然受精。 但是受精率一般比较低。鳗鲡的产卵时间十分有规律,一般在注射催产剂 18 ~ 24 h 后。Tsukamoto 等相继提出了“海山假说”、“盐界假说”和“新月假 说”,基本上确定了日本鳗鲡的天然产卵地环境、条件及产卵时间。人工诱导鳗 鲡产卵要注意卵子的成熟程度,把握好催产时间、催产药物的种类及注射剂量。 现在日本学者观察发育情况,计算鳗鲡的授精率,孵化率等都沿用 Unuma( 2004) 方法。由于人们没有发现过产完卵的亲鱼再返回到生长区觅食的 现象,因此过去都普遍的认为鳗鲡产卵后亲鱼就死亡。然而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人 工催产研究发现,产卵后的亲鱼并不会死亡,而且还可以再次达到性成熟。鳗鲡 亲鱼一般是选用捕获的降海鳗鲡,而近年来用池塘养殖鳗鲡催熟也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低龄人工养殖鳗鲡也能在不影响卵质条件下作为繁殖亲本。上述研究发现 为鳗鲡人工繁殖亲鱼的来源寻找到一条新的路径。
林浩然等发现外源激素诱导性腺发育过
程中雌鳗脑垂体 Gt H 细胞处在活跃的合 成与分泌状态,对日本鳗鲡多次注射雌二 醇能刺激脑垂体Gt H 细胞的合成活动,使 脑垂体 Gt H 含量明显增加。日本鳗鲡在 临产前注射外源激素可使血清的 Gt H 显 著上升,从而导致排卵现象发生。排卵24 h 后 Gt H 又有一个明显的下降。而排卵 失败的雌性鳗鲡,垂体 Gt H 细胞的变化 没有排卵鳗明显,说明排卵失败的鱼垂体
Furuita 等发现 n-3 和 n-6 脂肪酸饲料的强化培育对鳗鲡亲鱼的繁殖非常重要。许多研究证 实,日本鳗鲡始终在淡水中养殖性腺不能持续发育; 在自然界中也从未观察到性腺发育成熟 的日本鳗鲡及其产卵行为; 在淡水中到达性成熟年龄以后其性腺发育程度很差。雌鱼性腺成 熟系数仅为 1% ~2% ,卵母细胞处于卵黄发育初期,雄鱼的精母细胞处于未形成阶段,需 要经过降海洄游过程性腺才能逐渐发育成熟。其生殖规律还没有完全被人类所掌握,因而鳗 鲡人工繁殖是鱼类繁殖生物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之一。亲鱼个体体重一般在 240 ~ 800 g, 有些试验用的亲鱼达1 000 g。许多科研工作者对达到性成熟年龄的下海鳗鲡进行了人为催 熟,经过一段时间外源激素的诱导性腺发育,雌鱼的性腺成熟系数高达 50% ~ 60% ,雄鱼 也可达到 20%左右,此时的精卵都完全成熟。同一种催熟激素不同剂量的比较结果证实, 外源激素剂量越高,卵巢发育成熟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但是外源激素剂量太低,就会对总催 熟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注射激素和剂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注射针距越短,卵巢发育成熟 所需要的时间也越短。柳凌等研究证明,针距为 12 d 的催熟率最高,但当针距为 18 d 时, 除卵巢成熟时间向后推迟外,其催熟率急剧下降。鳗鲡的精巢属于壶腹型沿体腔背面、鳔的
据相关文献的报道,鳗鲡的受精卵属于多油球类型,在 28 以上盐度的海水中,大多数浮在水 面; 盐度在 26 以下且静止时沉在水底,盐度为 34 ~ 35 条件可能会减少死亡率和畸形率。随 着人工育苗技术的深入,对人工养殖条件下日本鳗鲡胚胎和早期发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其胚 胎发育的过程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上相同。比较特殊的是囊胚腔形成以后,渐渐到胚盘顶部, 以后随着胚楯的内伸而移动到胚胎的腹面,一直到出现 20 对体节之后,才慢慢缩小进而消失。 受精卵孵化的过程中随着胚胎发育时间延长,其耗氧量逐渐增加,其中原肠胚期和出膜期是受 精卵对水中溶解氧含量最为敏感的时期。初孵仔鱼的耗氧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升高,在遮光条件下耗氧率比自然光条件下低。近年鳗鲡繁殖生产试验中,在孵育水 体中添加 10 ppm卵白能提高孵化效率。采用 Unuma 等的方法区分卵子可以获得质量较高的 受精卵。
Gt H 细胞分泌颗粒的合成和释放遇到了障 碍因而导致排卵失败。说明鳗鲡和其他硬 骨鱼类一样,Gt H 是诱导卵子最后成熟和 排放的重要因子。
鳗鲡的人工繁殖离不开研究其的激素分泌,那么和鳗鲡繁殖有关的 内分泌重要的因子是什么?
脑垂体
中腺垂体 生长激素 促性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神经垂体 催产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性腺 雄性和雌性激素
两侧纵向排列。从雄鳗精巢的组织学观察表明,精巢小叶里面各个包囊之间精细胞的发育不 一致,生精包囊是最小的生精单元,是精子的诞生地。有的包囊内精细胞早熟,而有的包囊
内精细胞晚熟,精子头部为新月型。因此,在人工催产过程中,雄鳗可以多次使用。一般使
用的催熟激素多为鲤鱼,孵化出一批仔 鳗。我国也在 20 世纪 70 年、睾丸激素等,部分使用鲑鱼脑垂体或性类固醇激素等。注射 次数、剂量和间距都有不同。
01 02 鳗鲡繁殖生态学研究
鳗鲡生殖生理学研究
03 鳗鲡催熟和催产研究
04 05 鳗鲡人工孵化和培育研究
鳗鲡人工繁殖存在的问题
福州鳗鲡
柳叶鳗 玻璃鳗 黑线鳗
花鳗鲡
日本鳗鲡 欧洲鳗鲡
• 鳗鲡由江河游向海洋的降河洄游过程 • 20 世纪末,日本东京大学研究船对太平洋进
行了 7 次大规模的调查,前 3 次是在台湾以东 的海域,3 次共捕获鳗鲡成体 56 尾,全长 47. 3 ~60. 2 mm,但是从这些调查结果中 很难判断日本鳗鲡产卵的真正位置,第 4、5 次越来越接近其产卵场,第 7次调查用潜水艇 深入到预定产卵场想观察亲鳗产卵的情况,但 最终未能实现。我国海洋局从 20 世纪 80 年 代开始对日本鳗鲡的产卵场进行了调查,到 1993 年 3 月为止共采集到80 粒鳗鲡鱼卵,其 中 19 粒是日本鳗鲡卵,已经发育到 2 细胞和 神经胚后期阶段。进而通过后续调查确定了日 本鳗鲡的产卵场是在马里亚纳群岛西侧、北赤 道流北侧边缘海域,测定了产卵场表层水温为 26 ~26. 4 ℃、盐度为 34. 8 左右,可见日 本鳗鲡产卵对水温和盐度都有特殊要求,该推 测与日本科研人员确定的位置相吻合。日本最 近研究结果证明,在马里亚纳群岛以西确实存 在一个日本鳗鲡的产卵场。日本鳗鲡不论是从 日本、我国大陆或台湾地区下海,都需要经过 2 000海里以上的洄游才能到达这个产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