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3 声音的变化-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教科版
《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探究”活动,在观察、体验、实践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到声音高低的变化。
2、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现象,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活动,知道物体的大小、粗细、松紧和长短影响着声音高低的变化。
3、通过数字化仪器声波测试仪,领略我国科技的发展,激发探索求知的欲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声音高低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亲耳听出声音高低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两只三角铁、声波测试仪、自制卷萧小组:(每组一个)吉他(尤克里里)、木琴、锣、导管、钢管、铝片、钢尺板、橡皮筋、铁棒;(每组均有)尺子、小木块、预测单(每人)、实验任务单(每组)、信封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平日里你们爱听歌爱唱歌,所以今天我特意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静静地享受这净化心灵的时刻吧!(播放《Where are you Chrisitmas 》)2、师:这首歌曲的音调非常柔和,女孩的音色很柔美,听着真让人心情舒畅呀!二、声音的高低1、师:听了这么委婉动听的音乐后,徐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听力咯?(暗箱敲击音高不同的三角铁)哪位细心的同学听到声音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声音)生:学生作答。
2、师:那在音乐上,你能用哪个词语描述这个变化呢?师:高低。
——板书(高低)3、师:正是因为声音有高低的变化,才让我们的音乐变得如此美妙动听,是不是这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
——(板书: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三、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板书:物体、振动)2、师: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声音的高低变化可能跟物体的什么因素有关呢?先来瞧瞧刚才徐老师暗箱敲击的物体(出示三角铁),仔细听并推测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造成的?生:三角铁的大小。
3、师:(演示敲击三角铁)大的发出的声音……?小的发出的声音……?生:大的低,小的高。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但对于声音的三个特性和影响因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声音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让学生掌握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声音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声音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毛巾等。
2.教学课件:声音特性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叉、尺子等器材,让学生听一听、摸一摸,感受声音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有哪些特性?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让学生了解每个特性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声音的变化。
实验内容包括:a.音叉实验:观察音叉振动幅度对声音响度的影响。
b.尺子实验:观察尺子振动频率对声音音调的影响。
c.气球实验:观察气球振动对声音音色的影响。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总结声音变化规律。
5.拓展(5分钟)讨论:声音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声音特性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和影响因素。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声音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声音,但对于声音的三个特性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声音的这三个特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描述声音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音响设备、实验器材(如尺子、气球等)。
2.学具:实验记录表、作业本。
3.教学资源:教材、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特点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实验内容包括:a.尺子实验:让学生用尺子拨动桌面,观察音调的变化。
b.气球实验:让学生吹气球,观察响度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教案2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这三个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三个特性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并能用声音来描述一些物体。
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认识不够清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让学生能够区分和应用这三个特性。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三个特性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振动的物体(如尺子、鼓等)、音叉、声音接收器(如耳塞等)、录音机、音调变化器等。
2.课件:声音特性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声音的特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声音的特性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观地感受这三个特性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
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声音的三个特性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如:为什么电话里的声音听起来比较闷?为什么高声说话会使人感到耳朵痛?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三个特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声音的三个特性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教科版科学四上3.3《声音的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3.3《声音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探究声音的变化,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教材通过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声音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对于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实验和活动为主,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变化。
此外,结合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声音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声音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声音的特性: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3.运用知识解释现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些与声音有关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声音的基本知识,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如何改变这些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学会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的变化。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声音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水杯、尺子、气球等。
2.课件: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让学生对这三个特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感受声音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这些特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方式,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和理解声音的变化?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总结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声音变化的实验报告,要求有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板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理解这些特性。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10分钟总计:50分钟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一. 教学情境在教学《声音的变化》这一课时,我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1.实验情境: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声音》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并且能够被人的耳朵接收。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声音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等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声音的规律,并通过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简单的声音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声音现象,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原理。
2.难点: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声音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3.参考资料:与声音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声音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振动。
例如,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用手触摸桌子,感受音叉的振动。
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声音的传播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声音的传播现象。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docx20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标准教案声音的变化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认识音量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变化。
教学准备为每一组准备:四个啤酒瓶、3份实验记录单。
一把吉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课件演示:播放音乐西班牙斗牛士,学生欣赏。
2启发思考:听了音乐后有什么感受3交流体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4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二、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1先来听听我拍手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师:刚才我的拍手声有什么特点(强弱不一样,由弱变强,又由强变弱。
)(板书:“声音”、“强”、“弱”)2归纳:声音有强有弱。
3追问:为什么声音会有强有弱呢这和什么有关呢(提示:声音是靠物体的震动产生的)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
1.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演示实验1: (1)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
(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2理解“幅度”:学生试着有用手比划“幅度”,比划幅度的大小。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全单元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全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全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控制等。
本单元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知道声音的控制方法。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声音的控制方法。
2.难点: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的控制技术。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控制。
2.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耳机、麦克风、音叉、玻璃杯、水、气球等。
2.教学课件:声音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
3.学习资料:声音的相关文章、实验报告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敲击音叉,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产生。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介质?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声音的传播过程,让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水和固体中的传播情况。
同时,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为什么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如何控制声音的大小、高低和清晰度?4.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解答同学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四上3.3《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3.3《声音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区分它们。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声音的基本概念,对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性认识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让学生能够区分声音的三个特性。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变化规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
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声音的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声音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声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什么,声音有哪些特性。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让学生用尺子敲击桌面,观察尺子振动的频率对声音音调的影响。
(2)响度:让学生用气球吹气,观察吹气的力度对声音响度的影响。
(3)音色:让学生用音叉敲击桌面,观察不同物体对声音音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进一步巩固声音的三个特性。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问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三个特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总计课时:40分钟以上是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提供的《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声音的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声音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让学生知道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声音特性的理解和掌握上,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知道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三个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2.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的认知。
3.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发现和思考。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问题和实例分析中,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了解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并发现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等。
3.实例材料:生活中声音应用的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声音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用PPT呈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声音的这三个特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的变化。
实验内容包括: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尺子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气球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3声音的变化》教案
新2024秋季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音高和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决定的。
2.学生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音高和音量变化的原因。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筋等,来展示声音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音高和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和幅度决定的。
•能够描述并比较不同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三、教学难点•准确理解振动频率和幅度对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音叉(不同频率)、橡皮筋(不同长度)、吉他弦(可调节松紧)、水槽(装有不同量的水)、小鼓、鼓槌、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演示不同频率的音叉和橡皮筋的振动,让学生观察声音的变化。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音高和音量变化的原因。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和想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拓展。
六、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播放不同高低和强弱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不同?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变化。
•揭示课题:《声音的变化》。
2.新课学习•(1)音高和音量的概念•讲解音高和音量的定义,并举例说明(如高音调的笛子和低音调的钢琴)。
•提问:你们知道音高和音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2)探究音高的变化•演示实验:使用不同频率的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的振动并比较声音的高低。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音叉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高低也不同?•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橡皮筋或吉他弦进行实验,探究音高变化的原因。
•小组内讨论并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并解答疑问。
•(3)探究音量的变化•演示实验:使用同一音叉,轻轻敲击和用力敲击,让学生比较声音的强弱。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于学生来说好像是很熟悉的东西。
但学生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呢?有没有思考过他们经常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为了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认识情况和引发学生关于声音问题的思考,设计了“听听周围的声音”的活动。
在这一课,每一组学生将用两种不同型号的音叉(或大小不同的铁钉)做实验,两种音叉(或铁钉)会产生明显不同的音高,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从中真切地感受到声音的不同,并进行真实的描述。
这一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讨论他们已有的声音知识的机会。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产生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几课对声音问题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把听到的声音分类。
过程与方法:借助各种声音的录像,知道声音是各种各样的并理解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声音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倾听物体发出的各种声音,体验到声音的多样性,感受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从而思考更多的关于声音的问题。
【教学难点】描述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各种声音的视频围栏、硬币、勺子、尺子、木块儿、橡皮等学生身边的物体大小不同的音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一)倾听周围的声音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变化》教案
《声音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的认识声音和利用声音。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3.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一个小鼓、1张“尺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谁会敲鼓?听一听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师:今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仅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鼓,谁会敲鼓?让我们听一听鼓发出的不同声音。
师:敲鼓用到的力度不同,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声音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1.探究声音的变化师:敲一敲我们带来的鼓,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组敲鼓(1)轻轻敲鼓师:你有什么发现?(汇报感受:振动产生声音)(2)用力敲鼓我们每个人再体验一次,请仔细观察鼓面的变化,做好记录。
师:你有什么发现?(汇报感受:鼓发出的声音和前一次的不同)师:有什么不同呢?(汇报感受:鼓发出的声音有强弱之分,用力大,声音强:用力小,声音弱。
)师:物体发出的声音强弱我们可以用音量的高低来描述。
同一面鼓,为什么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小组讨论师:请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优秀代表讲一下自己的理解。
(得出: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2.师: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关系呢?师:为了更清楚的观察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下面我们再进行一个实验。
请拿出我们课前准备好的1把钢尺或塑料尺,以及1张“尺子声音高低的实验记录单”师:怎样让尺子发出声音?(提醒学生拨动尺子时要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在本课中,需要学生弄明白的是两个问题:①声音的强弱和发声物体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②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之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先要解决什么是声音的强弱,什么是声音的高低。
教材针对前面提到的两个问题,设计了三个实验:一是分别轻轻拨和重重拨钢尺,来观察钢尺的振动,研究声音的强弱和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二是敲击水位高低不同的水杯,听辨声音的高低;第三个是用皮筋弹拨时声音的高低来研究声音的高低和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但是实际实验中发现,这三个实验,其实并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的效果:钢尺轻轻拨动振动时,几乎是听不到声音的,因为我们通常所说人耳对声音的识别能力是在20——20000赫兹之间,但是生活中,往往因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能够识别的声音大概是最小不低于50赫兹的,而钢尺在轻轻拨动时的振动,频率有可能会低于这个数值,有的学生可能会得出“轻轻拨动钢尺,虽然振动了,但是并不能产生声音”这个错误的观点;第二个,敲击水杯,虽然很有乐趣,也比较好分辨声音的高低,但是并不能很好的建立声音高低和振动快慢的关系;而皮筋作为做声音高低实验研究的实验材料,本身的声音高低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在拨动过程中,皮筋的长短和粗细都在发生变化,作为研究对象并不合适,其次,教材选取皮筋作为实验材料,应该是从学生对材料的熟悉程度以及振动快慢的现象比较明显来选材的,而作为学生来说,振动次数超过每秒60次,振动的快慢就很难用肉眼来区别了,所以,用皮筋的振动来观察振动的快慢本身是一个不太合理的实验设计。
基于以上考虑,将上述实验材料做了一定的调整,通过对不同实验材料的观察,得出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的粗细、长短有关系这一“表象”,然后通过运用音频测试软件,测得音频数据,从而将声音的高低和发声物体振动快慢之间相应的关系这一“实质”联系起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变化∣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声音的变化∣教科版教学目的1.在探求活动中,能对研讨进程和结果停止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迷信的看法声响和应用声响。
2.情愿协作交流,体验到协作交流可以更好地完成认知;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议的,振动幅度越大,声响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响就越弱。
3.使物体收回强弱不同的声响,对听到声响的不同停止描画,对物体在收回不同声响时的振动形状停止描画,把物体的振动形状和收回的不同声响联络起来。
教学重点声响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教学难点了解声响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协作探求课前预备1把钢尺或塑料尺、一个小鼓、1张〝尺子声响上下的实验记载单〞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谁会敲鼓?听一听鼓收回的不同的声响。
师:明天我们也来玩玩具,我们不只要比一比谁玩得有水平,还要比一比谁在玩的进程中取得的知识多。
明天教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鼓,谁会敲鼓?让我们听一听鼓收回的不同声响。
师:敲鼓用到的力度不同,鼓会收回不同的声响,这是为什么呢?那么这节课我们一同来探求声响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1.探求声响的变化师:敲一敲我们带来的鼓,你有什么发现?先生分组敲鼓〔1〕悄然敲鼓师:你有什么发现?〔汇报感受:振动发生声响〕〔2〕用力敲鼓我们每团体再体验一次,请细心观察鼓面的变化,做好记载。
师:你有什么发现?〔汇报感受:鼓收回的声响和前一次的不同〕师:有什么不同呢?〔汇报感受:鼓收回的声响有强弱之分,用力大,声响强:用力小,声响弱。
〕师:物体收回的声响强弱我们可以用音量的上下来描画。
同一面鼓,为什么会收回强弱不同的声响呢?我们一同来探求。
小组讨论师:请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优秀代表讲一下自己的了解。
(得出:声响的强弱与振动的幅度有关系)。
2.师:声响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什么关系呢?师:为了更清楚的观察到声响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下面我们再停止一个实验。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参考教案
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杯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表格2: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教案 (2)
教科版科学四上《声音的变化》教案 (2)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声音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其中的变化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他们在生活中对声音有过一定的体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知道影响它们的因素。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自主探究声音的变化规律。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音叉、尺子、气球、布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变化。
提问:你们知道声音有哪些变化吗?2.呈现(10分钟)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解释影响这三个特性的因素。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特性的变化。
实验一:用尺子探究音调的变化;实验二:用气球和布料探究响度的变化;实验三:用音叉探究音色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特性的变化规律。
提问: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分别是什么?5.拓展(10分钟)讨论:声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利用声音的变化发明新的产品?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特性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变化教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描述听到的声音(声音的强弱变化)第1次实验轻轻拨动钢尺用力拨动钢尺第2次实验轻轻拨动钢尺用力拨动钢尺用力拨动钢尺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表格2:1号杯2号杯3号杯4号杯发声预测
第1次实验第2次实验第3次实验发现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
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
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