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政治效应的观点
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政治效应的观点
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
科学技术政治效应的观点
陈振明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卷),期】1997(19)2
【摘要】本文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控制形式的观点。
作者指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存在种种不足,但是他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一种独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政治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7页(P24-30)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政治效应;法兰克福学派
【作者】陈振明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9.1
【相关文献】
1.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当代阐释——评《科学技术知识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J], 周珊珊; 张立
2.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评《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J], 司丽静
3.正确看待当代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关系的观点 [J], 陈振明
4.“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评哈贝马斯的观点 [J], 陈振明
5.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观——兼评西方政治学的政治文化观和“中国政治文化西方化”的主张 [J], 邵德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批判思想的源起及其主要思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批判思想的源起及其主要思想作者:周晓敏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1年第01期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晚期资本主义中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给予了深刻的批判。
这一思想源自于马克思在19世纪科技发展初期对科学技术的远见卓识。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我们理应重视且深入研究这一理论。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批判;源起;发展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1-0000-01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推动下迅速完成了工业化和社会现代化,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功用被发挥到了极致,但科技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显现。
二十世纪,西方许多思想家对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进行了批判。
在这些思想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对科技的批判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然而,这些思想很大程度上源于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批判思想的源起霍克海默曾指出:“人类已经被科学抛弃了,……反过来人类为科学服务,并且作为外在于科学的东西从属于科学。
”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是人类通过自身智慧创造的,但却在现实中异化为危害人的事物。
这和马克思的思想是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在逻辑上应该减轻人的劳动,但恰恰相反,机器却带来了饥饿和疲劳,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贫困。
这一事实的揭示,为人们正确地看待科学技术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科技批判思想打下了基础。
19世纪对推进发明和生产的狂热程度,恐怕比今天有过之而无不及。
科技的蓬勃兴起,使人看到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惊人改变,许多人都对科学技术抱着近乎疯狂的崇拜和盲目乐观。
当人们为科学技术的到来而狂喜时,马克思却指出:“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愈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下闪耀。
科学技术在马尔库塞理论中的批评
科学技术在马尔库塞理论中的批评科学技术在马尔库塞理论中的批评马尔库塞是20世纪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于当代社会学、哲学和政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科学技术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受到了批评和质疑。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科学技术在马尔库塞理论中的批评,并分享一些个人观点。
一、深度评估1. 科学技术的压迫性质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对个体具有压迫性质。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性。
科学技术的专业化和高度分工导致了人们生活的碎片化和失去意义的危机。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对生态平衡造成威胁。
2. 科学技术的控制和操纵马尔库塞指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被用作控制和操纵的工具。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权力和利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能够通过科学技术来掌握和操纵整个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大规模监控和数据搜集变得可能,进一步加强了对个体的控制。
3. 技术理性的支配马尔库塞批评科学技术的理性支配。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追求的是目的性和效率,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和情感需求。
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人们更加追求效率和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
技术理性的支配使得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机械和单调,缺乏意义和目标。
二、广度评估1.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科学技术在马尔库塞的理论中被批评具有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社会变得越来越专业化和分工化,导致了社会关系的冷漠化和人际关系的断裂。
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加深了社会等级和不平等,使得少数人掌握了更多的资源和权力。
2.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破坏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破坏性被马尔库塞看作是一种紧密相连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同时也破坏了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科学技术的破坏性使得人们面临着文化的流失和社会的动荡,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挑战。
三、观点和理解科学技术在马尔库塞理论中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
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效用分析【论文】
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效用分析一、科学精神孕育民主气质科学探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尽管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科学求实性要求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公布于众,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实现科学探索的终极目标。
这种求实的精神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大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平等、自由的精神。
在求实精神的指导下,基于科学探索的结论,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加深,人们对民主政治的实践深入,民主政治建设观念深入人心,推广进度得以加快。
二、科学技术提高民主化水平科学技术提高民主化水平主要是通过提高公民智力水平、公民认知力和公民德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物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
一种是改变生产工具,另一种是通过心灵教育。
”本文中的科学技术范畴是非垄断性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本身是满足所有人类的需求为目的的。
(一)科学技术提高公民智力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公民受教育程度,从而普遍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增强公民对民主政治价值理念的理解和信仰。
随着教育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高级人才加入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队伍中,甚至部分科学家投身其中,民主政治建设鼓励科学精英参与到政治中,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提高政治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推动民主化进程。
(二)科学技术提高公民认知力科学研究的结果会帮助公民形成博识的认知力,科学实践过程中产生大量、丰富的信息,通过公共传播途径来提高公民的认知水平,比如科学对人类未知世界的探索,为人类揭开不解之谜的过程。
如若没有科学研究,人类对复杂的现实世界的许多问题都会茫然无所知,更不用说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与规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公民全面认识现实问题提供了可能。
而这种对问题的认知力有利于提高公民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参与度与参与决策意见的科学性,从而推动民主化水平的提高。
(三)科学技术提高公民德行约翰•杜威认为“:每个普通人都拥有的民主能力或民主潜力的,并且赋予这种能力以极高的重要性。
论马克思的科技创新效应观
论马克思的科技创新效应观有关科技创新效应的观点和见解是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既论述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分析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资本主义应用对于工人生活水平、身体健康、智力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指出了科技创新活动的连锁效应。
标签:马克思;科技创新效应;创新驱动马克思在其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世界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阐发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思想,其中有关科技创新效应的观点与见解是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
所谓科技创新效应,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成效与影响。
研究马克思科技创新效应观,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科技创新作用进而更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纵观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发展轨迹可知,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即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
关于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的论述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对科技创新生产力功能的论述相对比较间接,也极少使用“科学”“技术”等术语,需要我们透过字里行间去领悟。
例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资本家利用“制造业秘密”[1]132可以减少生产费用从而获得较多利润。
联系上下文可以理解,这里的“制造业秘密”主要是指制造技术上的创新成果。
又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曾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2]36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成就,而这些表达中也体现了科技创新的生产力功能,因为轮船、铁路、电报都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产物。
随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他有关科技创新作用的论述也越来越直接和明朗,到他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例如:他在这部手稿中论述固定资本时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3]94;继而在谈到财富的创造问题时又强调,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更多“取决于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作用物的量,而这种作用自身……取决于科学的一般水平和技术进步”[3]100。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启示论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启示论文随着科学发展观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发展与科学技术导向的关系问题也被提到意识日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在这方面的探讨尤其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科学技术导向观对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加以合理导向有启示意义。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启示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启示全文如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论述,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的论点值得重视。
对于科学技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二、科学技术履行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本文从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功能的论述和批判出发,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分析,并阐述在当今社会应该如何看待和利用科学技术。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早起源于匈牙利、德国和意大利共产党内少数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异议,这些异议在西方社会引起极大反响并快速成为一股世界性的学术潮流。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它并不单纯只是理论情趣的相异所导致,而是新的历史条件和理论背景的产物,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新出现的革命形势、革命条件或文化境遇的转变促使一些理论家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革命策略。
[2]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作为一种极具典型意义的科学技术观,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独树一帜。
一、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对这一观点提出论述最多的主要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他在其著作《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中,明确提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晚期,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哈贝马斯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主要有两点:首先,哈贝马斯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开始相互依赖并渗透,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了第一生产力。
职前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探析
[ ]技 术决定论 的三个 方面 [ BO ].t :/ lg c ne e. 2 E / L h p / o. i cnt t b se
c /o .h mo = p c &ud 05 9 0 lg d 1 65 nh mep p? d s a e i=1 48 &d =bo &i=3 3 2,2 193 01 ..
处理传统 的学术性与师范性 之争?对这些 问题 的正确认识
[ ]李芒 . 育技 术 的 “ 4 教 工具理 性 ”批 判 (] . 育研 究 , J 教
2 o 5 :5 — 1 o 8 f) 6 6 .
( ]陈 昌曙 . 术 哲学 文集 [ 5 技 M]. 阳 :东北 大学 出版 社 , 沈
2 1 .3 0 9. 1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8 M]. 北京:人 民出版社 ,19 . 95 ( ] (O ( 1 9 1 ] 1 ]陈振明. 走向一种科学技 术政 治学理论——
评 “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 学技术政治效应的观 点 [].自然辩 J
证 法通 讯 ,1 9 () 4 3 治的 双向 互动 [].学术论 坛 ,20 3 技 J 05
() 5 7 . 8:7 — 9
( 谢
娟 :山东师范 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济南
20 1 504
责 任 编 辑 :张海 新 )
1 2
0 0 0 0
构 成有 效 开 展 教 师 教育 改 革 的 观 念 和理 论 基 础 。
6l 6 . 一 4
注释 :
[ ]卢彪. 出政 治的技 术理 性化误 区 [ ]. 技 咨询 导报 , 7 走 J 科
2 0 (3 :5 - 8 0 7 1) 7 5 .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技术导向_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导向观及其启示
发展观论坛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技术导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导向观及其启示3何 林(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随着科学发展观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发展与科学技术导向的关系问题也被提到意识日程。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在这方面的探讨尤其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科学技术导向观对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加以合理导向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技导向;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9)02-0001-06 随着全球经济的腾飞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成为21世纪人类实践的主旋律和全人类面临的最重要而紧迫的世纪性课题,对发展问题的观照和对发展实践的理性反思也随之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主题。
而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所带来的影响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如何运用人类理性的力量来规约科学技术即科学技术发展的导向问题,成了一个关乎科学发展观能否实现的问题,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科学发展观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在西方,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技术发展导向问题的探究随着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逐步展开,它既构成了欧陆哲学的主导线索,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中,法兰克福学派从社会视角对科学技术的理性批判和导向探讨是其研究的主旋律,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又从生态学视角对这一研究做了进一步地展开。
他们的理论成果虽然有其特定的局限,但对当代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不无启示意义。
一、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技术11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及其基本要求发展观主要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发展观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第一阶段,唯经济增长论(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以前),形成了以追求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理念。
它将社会发展的实质理解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因此又被称为GDP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与创新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与创新的理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与创新的理论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科学技术与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科学技术与创新的理论进行探讨,并探索其在当今社会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定义与背景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生产力,而创新则是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和推动力。
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发展不仅涉及到经济领域,还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重要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定义不仅关注其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还关注其在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
二、科学技术与创新在生产力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与创新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应用,能够推动工业化进程,实现生产方式的革新与优化。
三、科学技术与创新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生产关系,也对社会关系和阶级矛盾产生深远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新的生产关系,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此外,科学技术对社会分工、劳动组织等方面也产生重要影响,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
四、科学技术与创新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意识形态。
五、科学技术与创新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当前,科学技术与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和兴起,尤其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对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等产生重大影响。
在应对科学技术与创新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评析
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第三,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四,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 基础和标志之一; 第五,科学技术是人类(摆脱愚昧,更新观念)向文明发展 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之一; 第六,科学技术应该服务和造福于人,而不是控制人和奴役 人;
中国思想界的“科玄论战”
• 科学派认为:
他们从科学的泛化与实证论化前提出发,强调 科学与哲学的联系,并将哲学引向科学化。 他们认为,说科学是万能的,不是说科学的材 料和科学的结论是万能的,而是指科学的方法在 各个领域都是普遍适用的。既然科学方法是万能 的,因此,只要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生问题,科 学的人生观就是可能的。有学者曾经指出,过分 渲染的“科学主义”其实是把科学当作宗教来崇 拜。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评析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科学技术异化和 消费异化的批判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缘起 第一:技术理性主义(即工具理性) 第一:技术理性主义(即工具理性)的出现 及其肆虐 第二: 第二:对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及其技术理性 批判思潮的兴起 批判思潮 第三: 第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批判思想的登场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科学技术异化和消 费异化的批判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在带来繁荣的 同时也带来的一些负效应。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主要阐述 的就是对科学技术所表现出的异化倾向和 非人性化倾向的分析与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评析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科学技术异化和消 费异化的批判
•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科学技术异化和消费异 化的批判
1.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述 其三,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其三,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总体而言: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先进地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观察社会现象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态度。
本文将复习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并探讨其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贡献。
一、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重视马克思主义视科学技术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新发明和新的生产方式,使一切国际关系都受到了根本改变,强迫各民族以社会主义的调整来适应。
”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变革中的积极作用的认可。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二、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它同时也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服从于人类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被资本主义的利益所驱动。
马克思主义关注科学技术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中的推广和应用,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应该成为人民群众改变自身命运的工具,而不是被资本家用来加剧剥削和压迫。
三、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指导和动力,推动了科学技术革命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避免科学技术产生剥削和压迫。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发展方向,使科学技术成为人民群众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有力工具。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相结合,鼓励人们加强对科学技术的思考和批判,避免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与政治
• • • • •
这种状况会带来一定的恶果: 这种状况会带来一定的恶果: 一是学科发展的畸变; 一是学科发展的畸变; 二是造成科技主体角色的扭曲; 二是造成科技主体角色的扭曲; 三是政治腐败与学术腐败恶性循环; 三是政治腐败与学术腐败恶性循环; 四是导致科技活动效益受到影响。 四是导致科技活动效益受到影响。
(2)技术统治论或专家治国论 )
• 技术统治论主张由科学精英或技术专家 进行统治。一般认为, 进行统治。一般认为,技术统治论的诞 生主要与两条历史线索有关:第一, 生主要与两条历史线索有关:第一,随 着劳动分工的增加, 着劳动分工的增加,产生了一大批高级 技术专家, 技术专家,他们被专门用于组织大型的 社会一技术团体的工作。第二, 社会一技术团体的工作。第二,对作为 整体的技术集合体集中控制的要求。 整体的技术集合体集中控制的要求。
2、政治意识形态对科学研究的干涉 、
• 纳粹的优生学; 纳粹的优生学; • 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 前苏联的李森科事件; • “文革”期间对爱因斯坦的批判。 文革”期间对爱因斯坦的批判。
3、政治意识形态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
• • • • • 曼哈顿工程; 曼哈顿工程; 前苏联和美国的军备竟赛; 前苏联和美国的军备竟赛; 中国的核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 中国的核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 中国芯” “中国芯”; 中国纳米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技术。 中国纳米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技术。
• 案例 1 :如果人们熟悉美国的高速公路以及它的过街桥 的话, 的话,他一定会对纽约长岛 (Long Island )的公路上的过 的公路上的过 街桥感到吃惊——它是如此低矮,只有 9 英尺高。 原来, 它是如此低矮, 英尺高。 原来, 街桥感到吃惊 它是如此低矮 这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效应:只容许小轿车通过, 这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效应 : 只容许小轿车通过 , 而 限制公众汽车的通过。这里,作为技术产品的桥, 限制公众汽车的通过 。 这里 , 作为技术产品的桥 , 显示 了其政治倾向:那些拥有小汽车的资产者可以自由通行, 了其政治倾向 : 那些拥有小汽车的资产者可以自由通行 , 但却将那些无产者拒之门外。 但却将那些无产者拒之门外。 • 案例 2:20 世纪 40 年代末,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研 年代末, : 制出了一种机械化的土豆收割机, 制出了一种机械化的土豆收割机 , 它可以一次一行地收 获土豆,把土豆从地里翻出并拣选出来, 获土豆 , 把土豆从地里翻出并拣选出来 , 然后自动装入 大塑料吊椅以备集中送往加工厂。 大塑料吊椅以备集中送往加工厂 。 但这种大型机器只能 适合于收割大片土地上的土豆。由于这种机器的推广, 适合于收割大片土地上的土豆 。 由于这种机器的推广 , 加州的土豆种植者从 60 年代初到 1973 年由近 4000 家下 年代末, 降为约 600 家。到 70 年代末,土豆种植的机械化实际上 份工作。 削减了近 32000 份工作。但大型的种植主则由于效率增 加而大获其利。 加而大获其利。
马克思主 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进程。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为我们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作用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深邃且富有洞见的视角。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人类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比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出现,让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创造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
从传统的制造业到现代的信息技术产业,从农业的机械化到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的创新引领着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变革。
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使得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导致了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在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治理模式,推动着社会向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孤立的,而是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应用往往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的不平等。
例如,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采用落后的、污染严重的生产技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以满足人民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我们能够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利用科学技术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还关注到科学技术对人的影响。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效用分析
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效用分析提纲:一、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二、科学技术对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三、科学技术对政府决策的支持作用四、数字化技术对政治透明度的提升五、科技进步对国际合作的推动作用论文报告:一、科学技术对民主政治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主政治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人民的知识普及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的知识普及程度,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使得民众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能更好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
2.促进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科技进步使得政府更加便捷高效地与群众进行沟通,提升了政府的管理效率,为民主政治的实施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科技创新可以降低一些权力集中,改变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在现阶段完美地保护知情权限,增强公众对政策的监督能力,提高了公共决策的质量。
二、科学技术对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科技进步对民主参与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方便快捷的在线参与方式。
在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和完善的大环境下,人们可以利用电脑和手机等科技手段,轻松随时随地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
2.完善的公共参与机制。
科技进步促进了政府公开透明的发展,也为公众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参与机会。
通过开展网络投票、公听会等形式的政治参与,人们的政治参与权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3.促进社交网络的发展。
科技进步促进了社交网络的发展,提升了公民的社会组织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使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民主政治的深入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技术对政府决策的支持作用科学技术对政府决策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通过利用科技成果和数据分析,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提高政策质量和科学性。
2.加强政策实施的管理。
利用科技手段追踪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对政策实施进行科学化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政策执行效果。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
马克思主义对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指导性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理论,对于科学与技术的态度与观点具有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对科学技术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不断地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才能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长期繁荣。
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其次,马克思主义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应该为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以人为本,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鼓励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再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与道德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与道德原则相统一,科学技术的应用必须符合道德规范。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不断强化道德约束,确保科学技术的应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避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最后,马克思主义主张科学技术的进步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核心和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驱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要求科学技术服务于整个人类社会,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科学技术与道德的统一,主张科学技术应当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影响,根据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我们应积极利用科学技术成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也应适当利用科学技术,避免科学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人来教育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适当利用科学技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中得到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走到了历史的前台,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分析了科学技术的利弊得失,并进行了精彩的论述。
恩格斯说:“如果像你所断言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状况却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2]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早期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创造出比以往历史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就是依靠了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简言之,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人类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而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越大,对客观世界改造地越深入,人类也就越能获得发展。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相关的。
政治学理论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政治学理论论文题目一、最新政治学理论论文选题参考1、当前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2、传统、经典与阐释-对50、60年代西方政治学理论论争的分析3、论德国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4、拉斯韦尔及其政治学理论5、高考制度改革的政治学理论思考6、借鉴政治学理论分析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管理的基础7、我国政治学理论研究的继承与发展研讨会综述8、政治学理论与政治制度研究9、本土化:通往持续繁荣之路——2004年中国政治学理论发展回眸10、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的流派分析11、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政治学理论的发展1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13、创新发展政治学理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4、试论政治学理论的类别构成15、政治学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政治学理论——《广义政治论》评析16、总结经验创新发展——“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交流会”纪要17、“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理论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综述18、新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概况(上)19、一部汇集政治学学科各种定律和理论的宏篇巨作——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0、新书速递:西方政治学理论二、政治学理论论文题目大全1、民本与 :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话语重建2、刑事审判话语之标记语探究3、《政治学理论》学术化教学模式探析4、《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5、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研究6、西方政治学理论的人才学解读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8、社会矛盾突发期的理论导向——以政治学理论为视角9、国际能源合作的政治学理论述评10、全球视域下中国政治学理论的转型11、浅谈政治学理论的类别构成12、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以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为例1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与探索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15、论国家理论复兴的必然性——“中国梦”的一个政治学理论思考16、政治学理论指导下的科层管理模式探究17、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架构分析18、政治学理论名篇选读: 英文19、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20、全国高等院校政治学理论研讨会纪要三、热门政治学理论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朱迪斯·巴特勒身体政治学理论研究2、浅谈政治学理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3、政治学理论中的制度与行为研究4、利用政治学理论知识做好学生工作5、中国军事政治学理论6、政治学理论对地区主义的解释述评7、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行8、近年来国内政治学理论若干热点问题研究述略9、女性主义政治学理论初探10、论公共政策的本质——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为分析工具11、对达赖集团分裂祖国行径的政治学理论分析12、浅析政治学理论模型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应用13、政治学理论学科建设坚持为地方政治社会发展服务——关于我院省级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14、权力对自由的法律控制——福柯的生命政治学理论解读15、“三种执政方式”的政治学理论思考16、关于政治学理论研究三个重大前沿问题的思考17、东方编译所译丛·政治学理论与方法18、政治学理论硕士点19、政治学理论与方法20、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论Q&A四、关于政治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1、政治学理论2、观念、制度与经济绩效——中国与印度经济改革的政治学理论价值3、解读侵权法的政治学理论4、政治学理论与方法5、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政治效应的观点6、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指导我国新的政治建设实践7、重构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一点设想8、本土化构想: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政治学理论面临诸问题9、朱迪思·巴特勒后现代女性主义政治学理论初探10、政治学理论中的隐喻在知识产权制度调适中的运用11、城市政治学理论12、生产力标准与政治学理论研究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14、建设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所面临的三大任务15、性政治学理论(上)16、国家─社会关系:变迁与发展的政治动力之谜──政治学理论模式转换及其对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意义17、关于重建中国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思考18、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论纲19、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流派分析20、欧洲绿党绿色政治学理论评析五、比较好写的政治学理论论文题目1、建构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思考2、讲政治学理论保持清醒头脑——学习江总书记《讲话》的体会3、性政治学理论(中)4、性政治学理论(下)5、若干政治学理论问题驳议6、鲍波尔和批判理性主义的政治学理论7、辩证的和批判的政治学理论8、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点简介-政治学理论专业9、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新世纪新拓展--政治学理论研究概观11、中国独特的政党和政府关系——以布隆代尔政治学理论为维度12、创新乡村治理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襄樊学院省级重点学科政治学理论建设暨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自治与治理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13、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进政治学研究,办好《政治学研究》——“学习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学理论与现实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14、“无能意见”与“金质纽带”--论法律在柏拉图政治学理论中的不同地位15、“无能意见”与“金质纽带”——论法律在柏拉图政治学理论中的不同地位16、社会矛盾突发期的理论导向——以政治学理论为视角17、女, 1981 年生, 硕士, 党校政治学理论博士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00732.18、江苏省委党校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9、泰国乱局与政治学理论界的集体失语症——泰国政治危机的共和主义视角20、法律的合法性危机及哈贝马斯的法政治学理论——解读《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3 期
辛爱梅 :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3 9
从对 自然 的完全依赖 中解放 出来 , 但不 可忽视科学技 术 与商品经济联姻时表现出来 的负面作用 。 在 马克思 看来 , 资本主义商 品经济试 图把一切有 生命 的事物转 化 为一个齐一性的物的体系 中。 人的生命表现为僵死
则把科学技术 的推动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 作为研究 资本主义 和社会 历史 的专家 , 马克思 不可能绕开科学 技术 。与唯心主义相对立 , 马 克思运 用历史唯物 主义 辩证地分 析了科学技术 的利弊得 失 , 并就科学技术 与
加深人类对对 象世界 的改造程度 ;优 化生产力结构 , 提高生产力水平 。简言之 , 科学技术 能帮助人们更有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G 4 1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9 7 4 9 ( 2 0 1 3 ) 0 3 — 0 0 3 8 — 0 4
科 学技术发 展及其 创造 出的新 条件为 思想政 治 教育 的发展提供 了新 的机遇 , 但是 , 另一方 面 , 由科学
动, 相 应地 , 矗立在 经济基础 之上 的上层 建筑必 然会 发生相应 的变化 , 由此 , 社会历史不断趋 向前进 。 在此 社会历史结 构模 型中 , “ 科学技术是 生产力” ,属于生 产力范畴 。 这是 因为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能促进劳动 分工 , 改善生 产方式 , 提高劳动者 的劳动技 能 ; 改进 劳
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 早期资本 主义所 以能在不 到一 百
年 的时 间内创 造 出 比以往历 史时代 所创 造 的全部 生 产力还要 多 , 无疑离不开科学技术 的推动作用 。而人
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
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政治效应的观点【摘要题】本文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控制形式的观点。
作者指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存在种种不足,但是他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一种独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政治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政治效应【正文】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问题是科学技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国外,围绕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即科学技术政治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较早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着力研究当代科学技术的消极政治效应方面,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有影响的观点,即当代的科学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政治恐怖手段而变成一种新的统治或控制形式。
下面我们将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这方面观点。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涉及科学技术的社会政治效应问题。
他认为,当科学认识的观念被应用于自然时,它只是推动科学的进步,当它被应用于社会时,它反转过来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1]现代科学越发展、越复杂,它的方法对自然理解得越好,就离人本身越远,越成为片面的、封闭的、与人无关的东西。
技术的情形也一样,“技术的专门化破坏了整体的形象”,“它把现实世界撕成碎片,使整个世界的梦幻烟消云散”。
[2]卢卡奇实际上把科学技术当作物化的形式来加以批判,认为资产阶级一方面将科学技术当作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将它们变成人对人统治的有效手段;科学技术成了资产阶级的帮凶,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越发展,工人受剥削受压迫就越厉害,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矛盾异化现象的一个祸根。
在这里,卢卡奇显然注意到了资产阶级将科学技术变成统治工具的事实,分析了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的社会研究- 科学社会学: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政治效应的观点文章来源: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702加入时间: 2003-12-26阅读次数:2059 次走向一种科学技术政治学理论——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政治效应的观点陈振明【作者简介】陈振明,1959年生,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哲学博士。
邮编:361005。
【摘要题】本文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当代科学技术是一种新控制形式的观点。
作者指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存在种种不足,但是他们较深入地探讨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一种独特的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当代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政治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政治效应【正文】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问题是科学技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国外,围绕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已形成了一门新学科,即科学技术政治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较早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着力研究当代科学技术的消极政治效应方面,提出了一个独特而有影响的观点,即当代的科学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政治恐怖手段而变成一种新的统治或控制形式。
下面我们将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这方面观点。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涉及科学技术的社会政治效应问题。
他认为,当科学认识的观念被应用于自然时,它只是推动科学的进步,当它被应用于社会时,它反转过来成为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1]现代科学越发展、越复杂,它的方法对自然理解得越好,就离人本身越远,越成为片面的、封闭的、与人无关的东西。
技术的情形也一样,“技术的专门化破坏了整体的形象”,“它把现实世界撕成碎片,使整个世界的梦幻烟消云散”。
[2]卢卡奇实际上把科学技术当作物化的形式来加以批判,认为资产阶级一方面将科学技术当作征服和控制自然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将它们变成人对人统治的有效手段;科学技术成了资产阶级的帮凶,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越发展,工人受剥削受压迫就越厉害,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矛盾异化现象的一个祸根。
在这里,卢卡奇显然注意到了资产阶级将科学技术变成统治工具的事实,分析了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问题。
法兰克福学派沿着卢卡奇的思想传统,对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这成了其科学技术观的一个主题。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了,但这种控制最终是以人对人的统治作为代价的,即科学技术既是人控制自然的工具,反过来变成人对人统治的手段。
在他们看来,在当代社会,统治的原则已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那种基于野蛮力量的统治让位给一种更巧妙的统治,即借助科学技术手段,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命令被内化为一种社会及个人心理,技术已经成为新的控制形式。
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提出的基本论断是“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统治的基本原理”,因为人运用理性工具不断征服自然,以技术的进步、效率的提高作为合理性活动的准则,这本身就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统治欲。
而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由于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的直接联结,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工具越来越复杂、精确,反过来导致对人的奴役和控制能力的增强,人日益变成机器操纵的对象,因而科学技术体现了人对人的统治欲。
这种人对自然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充分说明技术合理性又与政治统治结下不解之缘,技术的合理性变成了统治的合理性。
马尔库塞在他不同时期的著作特别是《现代技术的某些社会内涵》、《马克斯·韦伯著作中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单向度的人》、《反革命和造反》等都涉及了这个问题。
他不仅明确提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的命题,而且对此作了详细的分析论证。
马尔库塞把发达工业社会定义为“工艺装置”,定义为在技术概念和结构方面自身发挥作用的统治制度。
他认为科学技术已经从特殊的阶级利益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并成为统治的体制,抽象的技术理性已经扩展到社会的具体结构,成为组织化的统治原则。
非人的管理和操纵感染了整个社会系统,这不仅在技术应用的具体目标上,而且甚至在技术起源上(在基础研究水平上)都是如此。
自动化的技术理性的出现则是一种独特的统治形式,对自然的理性控制和对工作过程的官僚控制,或者通过整合,或者通过对偏离的有效压制,构成了实际上不会遭到反对的社会“幸福意识”的基础,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层次上发生了需求的管制和进步思想的消除。
在《现代技术的某些社会内涵》(1941)一文中,马尔库塞讨论了技术和技术理性是如何变成统治工具的,分析了现代工业组织是如何要求对效率和绩效的服从的。
在《马克斯·韦伯著作中的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一文中则通过对韦伯关于资本主义、合理性和统治之间关系思想的分析,发挥他的技术本质上是一种统治手段,技术合理性就是统治合理性的观点。
他说:“不仅技术的应用而且技术本身,就是(对自然和人的)统治——有计划的、科学的、可靠的、慎重的控制。
统治的特殊目的和利益并不是…随后‟或外在地强加于技术的,它们进入技术机构本身。
技术总是一种历史一社会工程:一个社会和它的统治利益打算和对人和物所做的事情都在它里面设计着。
这样一个统治…目的‟是…实质的‟,并且在这个范围内它是属于技术理性的形式。
”[3]“机器不是中性的;技术理性是统治着一个特定的社会的社会理性。
”[4]在《单向度的人》(1964)特别是导言和第一章(标题是“控制的新形式”)中,马尔库塞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他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技术进步扩展到控制与调节系统,并创造出一些生活和权力形式,这些形式调和与这个系统对立的力量,击败或驳倒为摆脱奴役和控制而提出的所有抗议。
[5]在工业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技术手段不是作为可以与社会和政治分开的纯粹的仪器的总和,而是作为先验地决定着这些手段的生产及使用和发挥这些手段的操作系统在运转;生产的技术手段不但决定社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态度,而且决定着个人的需要和志向。
技术的“中立”的传统已不再适应,技术本身与其应用已无法分开。
因此,技术趋向于变成一个极权主义者,技术社会是一个政治系统,它已经在按技术的思想和结构运转。
作为技术世界,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政治世界,是一个独特的规划,它塑出论说与行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整个世界形态。
在技术的中介中,文化、政治和经济溶合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系统,这一系统同化或者排斥所有的替代,它的生产力和潜在的增长稳定了这个社会,同时把技术进步适应于其统治的框架中,技术的理性变成统治的理性。
在日益增长的生产力的日益提高的生活标准的双重基础上,发达工业社会用技术,而不是恐怖手段征服社会的离心力量。
[6]马尔库塞因此断言,在发达工业社会,“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7]今天,政治权力的运用突出地表现为它对机器产生程序和国家机构技术组织的操纵,发达工业社会和发展中的工业社会的政府,只有当它们能够成功地动员、组织和利用工业文明现有的技术、科学和机械生产率时,才能维持并巩固自己(的统治)”[8]。
这种新的控制形式的显著特征是,使用科学技术手段,对人的心理进行系统的操纵或控制,形成对人的本能的一种“补充的心理压抑”。
也就是说,它从生产、消费、政治、人际关系、文化艺术领域乃至人们的私生活、休闲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工业——心理学”的操纵或控制,从而把人们整合到现有的制度中。
这就造成了“不合理的合理性”、“舒舒服服、平平稳稳、合理而又民主的不自由”的悖谬状况。
在马尔库塞看来,技术成为控制的新形式也就意味着技术的异化。
他说,机械化的技术过程本应使人超越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使人类生存的结构往合理的方面发展,使人从外界强加给他的各种古怪的需要或可能性中解放出来,使个人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本来是发达工业社会的目标,技术理性的终点。
然而,实际上却是相反的趋势占上风,技术手段把它的经济和政治要求强加给自由和劳动时间,强加给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造就了单面社会、单面人及单面思维方式,技术成了极权主义者、控制的新形式和发达工业社会异化的主要根源。
在《反革命和造反》(1972)一书中,马尔库塞又涉及这一问题。
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资本主义进步的法则等于这样一个等式:技术进步=社会财富的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奴役的扩展”。
[9]他认为,从广度上看,技术合理性组织控制了社会的生产程序、国家机构和个人的劳动时间、闲暇时间,并且剥削对象已不局限于工厂、商店和蓝领工人,而是扩大到广大的知识分子和白领阶层;从深度上看,人受到越来越专业化的有学问的经理、政治家和将军们的控制,整个人——包括肉体和灵魂——都变成了机器或机器上的零件,仅仅在履行部分的技术操作职能,而情感和理智都变成了管理对象。
因此,他断言:“在技术和民主政治的帷幕背后,呈现出这样一个现实,即全面的奴役,人的尊严的丧失。
”[10]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的政治效应的看法与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等人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他同样将科学技术看作政治统治工具。
在《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一文中,他分析了科技进步与政治统治合理化的问题,特别是用韦伯的“合理化”观点来说明他关于科学技术使资本主义统治合理化的观点。
他说:“合理化的意义首先是使社会服从合理决策的范围;其次,它使社会劳动工业化,结果是工具性的活动渗入生活中的其它领域。
”[11]韦伯已用这种合理化说明:统治者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可以组织一些手段、进行新的选择,达到合理的、有目的活动,因而,科学技术就渗入到社会组织中,改变旧的社会制度,使资本主义合理化。
但是,哈贝马斯并不满足韦伯的观点,尤其不同意韦伯对“合理化”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分析,认为必须注意到科学技术对人和社会的控制作用。
他说:“韦伯所说的这种合理化并不是合理性的实现,而宁可说是用合理性的名义来实现没有公开承认的政治制度的一种特别形式”。
[12]根据老一代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关于资本主义文明以人对自然的统治和人对人的统治这两种相互联系着的统治作为基础的观点,哈贝马斯认为,这种合理的有目的活动就是实现控制,既控制自然,又控制人。
关键的问题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对人的统治“合理化”。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技术也使人的不自由变得非常合理,并证明技术使人不可能成为自主的,不可能决定自己的生活。
这个不自由既不表现为不合理的,也不表现为政治的、倒不如说是表现为服从技术机制的”。
[13]既然人的受控、不自由以服从技术机制的形式出现,那么,这种受控、不自由就变得“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