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小说中的旧式文人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封建科举的毒害,愚昧不悟的旧式文人 (2)

(一)《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2)

(二)《白光》中的陈士诚 (3)

二、维护封建制度假道学的旧式文人 (3)

(一)《肥皂》中的四铭 (4)

(二)《高老夫子》中的文化流氓高尔础 (4)

三、封建制度下挣扎反抗的旧式文人 (5)

(一)《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5)

注释 (6)

参考文献 (7)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旧式文人形象(提纲)

摘要(略)

关键词(略)

一、封建科举的毒害,愚昧不悟的旧式文人

(一)《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二)《白光》中的陈士诚

二、维护封建制度假道学的旧式文人

(一)《肥皂》中的四铭

(二)《高老夫子》中的文化流氓高尔础

三、封建制度下挣扎反抗的旧式文人

(一)《孤独者》中的魏连殳

参考文献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旧式文人形象

德宏师专中文系许双丽 20110131113

摘要:鲁迅作为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思想是中国20世纪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20世纪是中华民族觉醒的世纪,民族文化的觉醒首先是从“人的觉醒”开始的,即鲁迅所指出的,“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①他比较关注的是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②他所写的小说塑造了众多鲜明而活现的人物形象,尤其以小说中的旧式文人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心灵感触的震动。他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改革和变迁的启蒙者和先锋,所以他对当时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责任给与了更为热切的注释和思考。他所写的这些旧式文人有备受封建教育摧残的——孔乙己和陈士成,表面道貌岸然,实际却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四铭和高尔础,挣扎反抗封建礼教的消沉人物形象——吕纬甫和魏连殳,他们最终以失败者的身份沉沦一生。所以说,鲁迅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较全面的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现实关系,真正做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人物与环境的统一,“真正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关键词:鲁迅;旧式文人;封建礼教

鲁迅,是我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独特鲜明的旧式文人形象人物,鲁迅小说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道德观念、封建的等级观念是怎样窒息人的心灵、戕害人的肉体。揭示了中国社会思想的冷酷和虚伪、愚昧和麻木、沉滞和落后。他一反视小说为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闲书”的传统认识,更新了小说观念,确立了“利用小说”的“力量”“来改良社会”的创作目的。在他的小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献血”,在小说的取材上,努力描写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③纵观鲁迅小说中的旧式分子形象,按其特征可以分为三类:一、受封建科举的毒害,愚昧不悟的旧式文人;二、维护封建制度假道学的旧式文人;三、封建制度下挣扎反抗的旧式文人。揭示了特殊时期人们思想中的劣根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痛苦的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

命运的辛辣讽刺和深刻同情,向国民发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呐喊,用讽刺等手法批判了整个社会的腐朽、落后,让人们的思想在阅读其作品时得到了发人深省的洗礼。

一、封建科举的毒害,愚昧不悟的旧式文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阶级,由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有本身就是统治阶级和极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有靠自己劳动自食其力的知识分子;但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和劳苦大众一样处在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这些知识分子中大多数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这类人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就是典型的代表。通过孔乙己和陈士诚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他们一心只想求得一功半名,但命运却都十分凄苦,最终在贫困和屈辱中悲惨的度过了一生,作者对他们既有批判也有同情。

(一)《孔乙己》中的孔乙己

孔乙己在思想上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清末的中国已经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在新旧两种文化的夹缝中使他的性格变得极为复杂。像孔乙己这样徘徊在新旧秩序之中的读书人,说起话来“之乎者也”,在小伙计面前吹嘘“回”字的四种写法,时刻不忘显示读书人的身份,在封建教育的熏陶下,看不起体力劳动者,在短衣帮面前唯一可以炫耀的就是他读书人的身份。他好吃懒做,最后为生计不得已做些偷鸡摸狗的事。他既没有勇气,也没有力量更没有机会投身到社会变革的大潮中去。他深信“唯有读书高”抱残守缺,死要面子。像孔乙己这类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旧式文人只能是社会变革的落伍者,变革大潮的牺牲者。封建科举制度无情的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自己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可悲的地方。

鲁迅一步步地剥开了孔乙己这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旧式知识分子虚伪性格的面纱,他的虚伪既可恶又可怜。另一方面也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纯真善良的性格,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他撕去了虚伪的面具,袒露出隐去的心灵。他喜欢和孩子们玩耍,用指甲蘸了酒教酒店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多乎哉?不多也。”流露出天真、质朴、善良的本性。

孔乙己的悲剧固有他自己的责任,他不该去偷,但归根结底把他毒害吞噬的

正是当时罪恶的社会。作者最后写孔乙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去”,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悄然离开了人生的舞台。在这里作者表现出了淡淡的哀愁和压抑着的愤怒,显然是在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而对被吞噬的孔乙己充满了同情。

鲁迅着力塑造在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生存、挣扎的中国文人的典型性格,把解剖中国文人灵魂和改造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对文人性格中的愚弱、麻木和落后的批判,导向对造成这种性格的社会根源的揭露和批判。

(二)《白光》中的陈士诚

陈士成,他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功名利禄的下层知识分子,由于祖上曾巨富过,又是书香门第便妄自尊大,他的利欲之心在一次次失败的考试中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膨胀。他的性格完全被封建社会所扭曲了,他醉心仕途,十六次考试场场落选导致心理变态,封建科举的毒害使他无一技之长,最终穷困潦倒。有着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和由此滋生出来的瞧不起下层劳动人民的傲慢心理。他把十六次落第都归于考官有眼无珠,毫不自省。陈士成是令人厌恶的,他追求富贵功名奢靡享乐的疯狂,贪婪卑鄙的无耻,他梦想发财,。他修破书,擦古瓶,甚至翻肮脏的墙根,开空虚的抽屉想发现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宝贝,来救这无法可想的贫穷最后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致完全精神失常,他是在发财梦的驱使下、在神志不清中失足坠入万流湖中的,在想象中的财宝的白光的诱惑下淹死在河里,他死的活该。陈士诚的一生除了可悲之外,就只能看到封建思想渗透下的封建文人的心理变态了。

他和孔乙己一样都是封建社会可怜的祭品,作者结尾时有一段关于万流湖里的浮尸的描写,表面上十分客观冷静,实际上是显示出作者对“病态社会”的愤懑和对死者的同情。

对于他们这类知识分子,鲁迅希望他们能觉醒。作者写这类知识分子的目的不仅于此,鲁迅反复写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奚落,揭示短衣帮这样不幸人的痛苦,说明要救的不止孔乙己这类知识分子而是整个社会,作者抨击的是整个吃人的封建制度,目的是唤醒这类处于封建愚昧中的人们的觉悟。

二、维护封建制度假道学的旧式文人

《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就是这类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