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权谋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世凯的权谋人生
纵观袁世凯这一生,无不为权谋二字所左右。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面临着5000年未有的大变局,各种矛盾和冲突都交织在一起,袁世凯四起四落,饱尝了政治的辛酸苦辣。可是这位悬崖之虎却毫不畏惧,认为不能谋,就不能成就大事,他总是在各种政治漩涡里不停的思量,苦苦地思谋者锦囊妙计,不断地权衡利弊,这才杀出重围,走出一条独特的人生路。
从一介武夫到位极人臣,从前前清忠臣到洪宪皇帝,袁世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驾驭天下风云。
而计谋好比一把无形的“刀”,隐藏在人的心里,只有在使用时,才会露出锋利的刀尖,而袁世凯就把它在政治上运用的随心所欲,让人叹为观止。
出生富裕之家的袁世凯是一个早年失意的纨绔子弟,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从此他对科举制度恨之入骨,并咬牙切齿的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于笔砚间,自误光阴耶!”若干年后,袁世凯掌握了大权,便带头提议废除了科举制度,然而袁世凯却是个官欲旺盛的人,便报捐了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从一个区区一个七品小官到一代权臣,在这从权之路上,有两个人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一个是始终陪伴左右的徐世昌,另一个则是一代名臣“伯乐”李鸿章,而人生恰恰需要伯乐的指引,所以袁世凯在做朝鲜监国时就已露出锋芒,并死死地抓住这棵大树李鸿章,从一个小小的中枢科中书到监司大员,并赏加二品官衔,其速度之快,非常人能望其项背,究其原因,除了他办事认真,手腕灵活外,还有就是从权伯乐李鸿章。
一代枭雄往往能认清形势,并以其手腕一刀致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大清帝国上下人心大乱,许多人都在思索:今后中国何以自强,中国要以何处去?督军办务处尽管非常重要,但袁世凯认为:身居乱世,有兵就有权,必须亲训一支军队。所以他四处钻营,运用贿赂,拜老师,托请等手段,打通军门路,并最终打造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新建陆军”,随身居小站,却为袁世凯后来以北洋军阀控制中国奠定了基石。袁世凯已经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他清楚的知道:如果在尔虞我诈中一步步爬上去,一要有靠山,二要有资本(特别是军队)
在慈禧发动政变,宣布重新训政的前一段时间,维新派和守旧派都在争夺他这枚砝码,要是换成别人面对呼啸而来的政治风暴,恐怕早已躲之不及,但是,袁世凯对风云变幻总会产生莫名奇妙的冲动,他要仔细权衡利弊,在做抉择,在他的人生天平上,权力始终是最重要的筹码,所以他将维新派的计划全盘托出,就因为这一告密,他立了一大功,取得了慈禧的信任,为他的扶摇直上打下了基础,而不得不提的是正因为袁世凯这一告密,戊戌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
后来在甲午战争后,袁世凯又因在镇压义和团中得利,在伯乐李鸿章病故时,袁世凯正式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与他任山东巡抚间隔不到两年,就已经爬上了天下第一总督的高位了。
后来随着光绪慈禧相继离世等一系列事件,袁世凯遭到了罢官,然而这并不是权力之路上的终点,在他自号“洹上钓叟”期间,虽然表面上一幅闲云野鹤的样子,其实朝廷内外袁世凯的暗探密布,北京有什么动静袁世凯都了如指掌,只等皇帝请他回来。
后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朝廷却不得不“请”回袁世凯,而袁却半推半就给予朝廷大压力,就这样由于内忧外患等多种原因,清廷被迫于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而袁世凯却成了最终赢家,临时就任大总统,夺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但是,袁世凯赢了一世,而他的错恰恰是从权之路的最后一段所犯,也是他人生巅峰时最大的错误,那就是称帝,他已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这也是与曹操最大的区别,以“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借口复辟帝制,也正是因为这样弄得他众叛亲离,四面楚歌,在一片讨袁声中
气绝身亡,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一代枭雄的“权谋”之路就此终结,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