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教案+实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习作教案+实录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活动分析:本次作要求创编一个故事,这属于虚构作文。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本单元我们所学的课文都是小说,篇幅或长或短,但都体现了小说的特点——情节曲折,有悬念,有形象鲜明的人物,能引发读者的思考。
所以,本次创编故事,也要引导学生融入所掌握的小说的体裁特点,想象时要注意情节生动,要能吸引人,最好能适当设置悬念;同时也要注意人物形象生动有趣。
本次作虽然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创编故事,但其实也有限制,如果选择课本上的环境和人物,那么环境和人物都是确定的,要在所给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创编,这也就避免了天马行空,毫无章法地胡思乱想;如果是自己确定环境和人物,也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想象也源自生活,学生必须明确这一点。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作。
2.学生能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能比较流畅地记叙想象内容,要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相互评改和修改作的良好惯。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2.学会构思情节,情节要围绕首要人物展开,人物形象要生动、饱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筹办课堂游戏中要使用的词语卡片。
学生:提前熟知作请求,构思情节。
课时安排:2课时一、开门见山,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阅读作要求,交谈激发学生的兴趣,介绍想象和虚构。
(1)学生阅读作请求的前两个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写作话题是“笔尖流出的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人人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奋笔疾书的作家,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从他们的笔尖流溢出来。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三位作家的三篇小说,这些故事都是虚构的,都是作家的创造,但读起这些故事的感觉,正如课本上所说,“却像在糊口中发生过一样,因为这些故事都能从糊口中找到影子”。
人人平常在写作文时,是否是也都使用过虚构的手法?想创造出精彩的虚构的故事,就要启动我们想象的开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第四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主要由《桥》、《穷人》两篇精读课文和《在柏林》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桥》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穷人》记叙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
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在柏林》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小说。
单元主备人:。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 优质版教案
正面描写: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侧面描写:曹军闻之,尽皆股栗。这些描写都能感受到张飞的神勇。(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二、“交流平台”的教学
过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是怎样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呢?结合课文说一说。(出示课件4)(板书:交流平台: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怎样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先以《穷人》为例来谈一谈。(出示课件5、6)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错事,想认错又不敢,或想做好事又不好意思做的经历?写一写内心经历这些事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出示课件16)
示例:路灯亮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糟了,这回又晚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一路上,爸爸黑边眼镜后面那双严厉的眼睛,不时出现在我眼前。我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像揣着一只小兔子似的。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可是我刚遵守了几天,就又忘记了。这回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说不定还要揍我呢。(出示课件17)
4.朗读并背诵《回乡偶书》,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片段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试着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课前准备】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本单元习作是笔尖流出的故事。
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语文园地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
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
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
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12.桥…………………………………………………………………2课时13.穷人………………………………………………………………2课时14*在柏林……………………………………………………………2课时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1课时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2课时语文园地一…………………………………………………………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12 桥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产生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三本小说,了解小说内容。
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小说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等感受人物形象。
3.能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感受不同的人物形象。
2.体会这些小说作品中表达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购买相关书籍,了解主要内容,熟悉目录,可以提前阅读一部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导读活动。
(一)激发阅读兴趣。
1.谈话激趣。
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这两组词语能让学生产生许多联想。
因为十一二岁的孩子虽然阅历尚浅,但也经历过不少事情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肯定有笑有泪,有苦有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也渐渐成熟起来,虽然还是孩子,但已经站在童年的尾巴上了。
所以,对于同龄人的成长经历,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
尽管这三部小说描述的年代离现在有些遥远,但孩子那份纯洁的童心,童年生活的种种滋味,学生只要用心阅读这三部书应该都能体会到。
所以可以从本次阅读的主题入手,引导学生谈谈他们童年生活中的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再自然过渡到对本次“快乐读书吧”中三部小说的介绍与阅读。
2.利用电影片段激趣。
《童年》《小英雄雨来》和《爱的教育》这三部小说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片段,激发学生了解原著的兴趣。
学生可先读原著,再去看完整的影片,可以把影片情节和小说对比,看看电影主要展示了哪些内容,又忽视了哪些内容。
3.跟着名家读名著。
可以出示一些名家对这三部小说的点评,了解这三部小说的文化价值,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在俄罗斯的文学中,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
——[法国]罗曼·罗兰只有读过高尔基的《童年》的人,才能正确地评论高尔基惊人的历程——他从社会的底层上升到具备当代文化修养、天才的创作艺术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样一个阳光普照的顶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小说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三篇课文,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及阅读小说的方法;知道小说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因此既有写实的一面,也有虚构的一面的特点。
三篇课文分别是《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小说都有感人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独特的社会环境。
其中作者在《桥》一文里,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穷人》一文则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在柏林》一文篇幅虽然短小,却从侧面深刻地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肉体痛苦和对人民心灵的沉重打击。
“口语交际”以说服别人支持自己为主题,要求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说服他人并对他人的反应能够恰当应对。
“习作”部分则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根据给定的场景、环境等创编故事。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快乐读书吧”则是通过介绍名著《童年》中一个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笑与泪,从而获得成长。
1.学会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4.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5.习作时发挥想象,联系身边实际,创编故事。
6.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成长的故事,体验成长历程中的快乐、痛苦等情感。
重点1.学会生字,会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小说具备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学习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
难点1.口语交际中,学习说服别人,取得别人的支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凡人不凡故事会》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任务群教案第4单元《凡人不凡故事会》人文主题分析“小说大多是虚构的 ,却又有生活的影子”,单元篇章页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本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 ,分别是谈歌的《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和杨旭的《金色的鱼钩》。
三篇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 内容生动感人。
除此之外 ,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 :请你支持我”“习作 :笔尖流出的故事”“语文园地”和“快乐读书吧”,从阅读到表达 ,从回顾到运用 ,既加深了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 ,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 同时培养了学生迁移运用课内学到的小说阅读的方法的能力 ,培养阅读的兴趣。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读小说 ,关注情节、环境 ,感受人物形象”。
关于“感受人物形象”这一范畴的阅读要素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作出了循序渐进的安排。
从四年级开始 ,有关人物描写的学习增多 ,从“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到“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 ,体会人物的内心”,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
本单元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尤其是这次专门编排小说单元 , 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交流平台”通过回顾课文 ,梳理、总结了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发挥想象 ,创编生活故事”。
“编写故事”训练贯串小学阶段 ,关于“想象”和“创编故事”学生已有基础 ,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在于创编的是“生活故事”,并且要根据给定的环境和人物设计情节 ,把故事写完整 ,这与之前的续写故事、编童话、编神话故事就大为不同了。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 , 已经具备了阅读文本、品鉴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师要把握好创编故事的适切度 ,习作要求是以生活故事为主 ,虽然和阅读要素有关联 ,但并不等于要求学生创作短篇小说 ,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 习得小说阅读的方法后 ,再结合具体文本 ,通过梳理情节 , 留心环境描写 ,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1)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
①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 穷人 优质版教案
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
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8)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
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
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
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9)
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海明威
贫穷造成了饥饿,也造成了英雄。
——莫扎特
七、课堂演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0—42)
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43)
我们今天深入学习了小说《穷人》。
尽管小说的题目是《穷人》,
但这些所谓的穷人却给了我们许多美好的感动,在他们心灵的深处
永远闪耀着人性善良的光辉。
穷人,不穷!
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44)
(1)修改完善自己的小练笔。
(2)寻找并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小说作品。
(选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穷人》这一课,首先参照目标重点,也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浏览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并能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这一课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学。
我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默读了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初步通过故事情节体会到了主人公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品质,并借梳理文章,使学生掌握如何快。
202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内含教学反思,板书设计,教材分析)
13. 桥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4.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并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初读了解梗概描述导入,蕴含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课件1、2:出示课题】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课件3】生字:咆哮嗓淌哑揪呻废词语:势不可当狞笑拥戴放肆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二)谈话导入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三、初步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课件4】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学目标1.回顾、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2.感受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并仿照示例,写出自己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
4.朗读、背诵《回乡偶书》,大致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学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故事,了解关羽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
1.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交流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2.阅读名著中的经典情节,感受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体会小说情节对突出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一、交流平台1.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明确要求。
2.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回忆小说人物。
过渡:同学们,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小说,里面有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请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吧!(学生回忆,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呢?(课件出示)4.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和其他学生相机给予肯定和补充。
5.小组合作探究:这个人物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教师提出小组讨论的要求:(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物,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也给其他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6.全班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说与之相关的精彩语段,教师做好记录。
交流示例:生1: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桥》中的老汉。
他像一座山,坚不可摧,誓死保卫着村民的安全;他又那么大公无私,不准自己的儿子破坏规则。
我觉得这段话写得很精彩: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里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教师可板书:老汉——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生2:《穷人》中的桑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特别是她那种从犹豫、担忧到下定决心的心理过程,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她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教案
二、自由发言,畅谈体会1.相互说一说,你最近读了什么书?把它介绍一下吧。
2.有谁读过关于成长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成长,都经历过成长的苦恼和困惑,当然更有成长的快乐和收获。
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记叙成长经历的书籍伴随我们成长。
今天,老师就像你们推荐成长的故事。
4.老师最近正在读书,书名是《我想受欢迎》。
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在阅读中获得成长。
我给大家出示其中的一个故事,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课件2-4】把梳子推销给和尚——积极做每件事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公司。
那是大象的公司,它是从一家小店一步步发展成今天这样壮大的。
大象为人厚道,对待员工也十分大方,所以有很多小动物都想要进大象的化妆品公司。
“你们听说了吗?大象的公司在招聘业务员呢!”“那可是大新闻,森林里谁不知道啊!就连恶狼兄弟都去应聘了。
”“但是我听说,好像那么多人去应聘都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2“那是为什么呢,真的有那么难进吗?”“那是因为有许多人都去应聘,大象为了选取有能力的业务员,就出了一个题目。
许多人都无功而返了。
”“是什么题目,让大家都无能为力?”“大象让大家用一天的时间向和尚推销梳子。
很多小动物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都放弃了。
”“这怎么可能,和尚是没有头发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小兔、小熊和小狐狸就拿着梳子去寺庙推销去了。
”面对大象的考验,许多动物都放弃了,但是小兔、小熊和小狐狸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他们几个决定要去试一试。
小兔在去往寺庙的途中,看到一个小和尚,坐在一旁使劲地挠头。
“小和尚,你怎么了?”“我的头上生了许多虱子,十分痒。
”听到小和尚的话,小兔灵机一动。
“你的头痒的时候,用梳子梳一梳,是不是很省力?而且,梳子也可以帮助你抓虱子。
我这里正好卖的有梳子。
”小和尚听了小兔的话,急忙买了一把。
小兔在卖了一把后,就没有再卖出去一把梳子,因为不是所有的小和尚都有虱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积月累》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以及其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2. 掌握“睡前阅读”的好处及实践方法;3. 掌握“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技巧;4.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坚持下去;三、教学重点:1. 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掌握其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2. 掌握“睡前阅读”的好处及实践方法;3. 掌握“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养成固定的好习惯;2. 让学生认识到“日积月累”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讲授法、板书法、互动式教学。
六、教学流程:1.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出如何成为一件好事情。
2. 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我们经常做的一些小事情,对日后的学习、生活会起到什么作用呢?”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日积月累”的含义。
3. 上台讲述“睡前阅读”的好处及实践方法。
在讲述好处时,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进行演示。
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睡前阅读”的好处。
在讲述实践方法时,可以举例出口胡子、挑困、拒家务等常见的睡前行为。
并告诉学生这些行为的危害,进而激发学生行动的积极性。
4.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习惯的概念,并告诉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并带领学生寻找身边的习惯的体现,进而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性。
5.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习惯养成”的过程。
教师可以用玩具、游戏等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习惯与规则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总结出习惯养成的过程。
6.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问题导入、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和实践操作等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日积月累”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对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
教师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了“睡前阅读”对于身体和学业方面的好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穷人》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穷人》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穷人》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
(倾听你的内心)1.交流阅读体验。
1.导入:小说都是虚构的,但都有生活的影子,印象深刻的地方往往都能打动我们,让我们的心情随之起伏,心灵为之震颤。
我们学习了《桥》《穷人》,谈谈你的阅读体验吧! 生能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复习导入,对阅读方法进行回顾,小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节二:总结学法,练习提升。
(倾听你的内心)(指向目标1)1.生交流分享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
2.生自读“交流平台”第2-4自然段,勾画、批注、总结学法,交流汇报。
3.师生共同梳理结果。
4.以课文《穷人》为例,小组合作整理成表格。
5.展示成果。
6.练习巩固,生自行用表格的形式梳理《桥》。
1.过渡: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桥》中的老支书,《穷人》中的桑娜。
你在阅读小说时,一般会怎样理解人物形象呢?2.出示“交流平台”第2-4自然段,组织生阅读探究、交流汇报。
3.梳理结果并板书。
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①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
②关注小说情节。
③借助小说的环境描写。
4.引导学生以课文《穷人》为例,小组合作整理成表格。
5.师相机指导。
6.师组织理,展示,评改。
能自主阅读“交流平台”2-4自然段,并梳理出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梳理。
能尝试运用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梳理《桥》进行人物形象分析。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首先通过小组合作从人物语言描写、小说情节、环境描写三面对梳理《穷人》一课,理解人物形象。
然后,尝试运用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梳理《桥》,并在分享中修改、完善自己的梳理。
环节三:朗读片段,品悟人物。
(倾听你的内心)(指向目标2)1.倾听,并说说语段中的故事情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8个生字的写法和正确发音,能够正确理解和朗读“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积累有特色的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对老支书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感受老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当时的形势危急以及人们紧张的心情,找出描写雨、洪水、桥的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桥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些图片上画的是什么。
2.回顾之前学过的与桥有关的课文,让学生分析不同课文的内容。
3.介绍本课要研究的《桥》课文,让学生设想一下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学过的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预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圈画生字生词,并研究正确发音。
2.理解生字词汇的含义。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4.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
5.根据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给课文分层。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感知,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为后续的细读、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1.出示课件9,自学提示(一)1)浏览课文,用“”画出有关老汉的语句,圈出关键词,说说从这些词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2)边读边想这些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交流并汇报。
出示课件10:①老汉的脸色很平静,但眼睛里却闪着坚定的光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本单元以“小说人物形象”为主题,包含《桥》《穷人》《在柏林》这三篇课文,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本单元所选的3篇文章都要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及环境、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形象。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注意把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突出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口语交际”教学要关注“说”,清楚地阐述自己的理由。
本单元的“习作”提供了写作材料,学生要充分发挥想象,在学习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上创编生活故事。
“语文园地”则是通过系统性总结、人物分析,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形式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
“快乐读书吧”回忆读书经历及收获,引导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形象,帮助学生读懂故事,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桥 2 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1.学会写“咆、哮”等23个生字,会写等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快速默写课文。
3.了解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小说穷人 2 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在邻居西12 桥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语句。
3.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4.领悟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表达特点,使学生对小说的体裁有初步的了解。
重点1.品析词句,体会老支书高尚的精神品质。
2.关注小说情节、环境描写的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学习课文在情节设置、环境描写上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字词教学本课8个生字的学习,要结合词语进行教学。
比如本课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里共出现5个口字旁的生字,分别是“咆”“哮”“嗓”“哑”“呻”,要结合“咆哮”“嗓子”“沙哑”“呻吟”4个词语进行学习,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利用语段学习词语“惊慌”“跌跌撞撞”“废话”“吞没”“猛然”,感受环境描写突出的人物形象;“拥戴”“搀扶”可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利用偏旁相同的词语进行识记,比如“咆哮”“搀扶”“惊慌”。
汉字的书写特别强调表音部分,如“哮”表示读音部分的是“孝”;“淌”中尚字头部分的书写变化。
2.阅读教学教学中,可以抓住环境描写以及描写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关键语句进行品味,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形象。
特别是文本中对雨、山洪和桥的描写,要把恶劣的天气、咆哮的山洪、窄窄的木桥和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紧紧结合,让学生抓住其中关键的词句反复领悟,反复品味,将文字描绘的情景在头脑中还原成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抓住老支书在危机时刻,面对乱哄哄的人们,他“沙哑喊话”“冷冷地说”“冲上前”“揪出”等一系列的神态、语言、动作所表现出来的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品质。
3.表达运用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针对本课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环境描写渲染的紧张气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现力等特点,学生能学会用新颖的想象设置故事情节;学会用言简意赅的环境描写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能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1.预习提纲(1)收集汶川地震中共产党员英勇抗震救灾的例子,整理好后和同学交流感受。
(2)初读课文,自学课后要求的会写字,对会写字进行生字归类。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3)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本课的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4)用“_______”画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做批注,写写你的感受。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咆、哮、嗓”等8个生字,会写“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唤发情感1.(播放歌曲《为了谁》)导语:这首歌是1998年长江抗洪后写给人民子弟兵的,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
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2.(课件出示2008年汶川大地震图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汶川地震中共产党员无私无畏、抗震救灾的例子。
3.每年我们国家都会评选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每年都有那么多感人的故事发生,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4.板书课题,感情读题。
【设计意图】“一出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课要有好的开端。
”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引用汶川大地震中优秀共产党员的例子唤起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情感道德教育,引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识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读本课生字,正音。
课件出示:咆哮嗓淌哑揪呻废3.(课件出示词语)学习本课词语。
课件出示:咆哮惊慌嗓子跌跌撞撞拥戴沙哑党员呻吟废话吞没猛然搀扶(1)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正音。
(2)突出显示课件中“咆哮、惊慌、呻吟、搀扶、跌跌撞撞”这几个词语,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在组成上的特点:偏旁相同。
(3)指导书写词语“咆哮”。
提示书写要领: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哮”字右边为“孝”,右边上面为“耂”,右边下面为“子”。
它是口字旁,“口”在此处表示发出声响,“咆哮”形容声音巨大。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和词语学习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了从字到词的学习过程。
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进行书写指导,既巩固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印象。
4.指名3名学生接龙读课文,结合预习思考: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课件出示: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沉着镇定、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教师对下一环节学习目标的校正。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了解故事情节,从感情上对老支书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印象。
三、再读课文,感受环境描写1.(课件出示词语)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咆哮狞笑放肆没腿深2.说说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
(师相机板书:洪水)请你们在每个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一读,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预设:这是一场可怕、凶猛、咆哮的洪水。
3.师:黎明时,一场灾难悄然无声地降临到了小村庄,让我们穿越时空,和村民一起去经历那个特殊的黎明。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课件出示: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在文中用“__________”画出,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4.汇报交流所画句子。
(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老师指导:“像泼。
像倒。
”四个字,两句话,句子虽然简洁,却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下得很大,大得就像水从天上泼下来,而且很急,急的就像水从天上倒下来。
看来简洁的语言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朗读指导:①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这是一场大雨。
指名读。
②雨很大!很急!全班读。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感受到了洪水的什么特点?预设:猛烈、疯狂。
朗读指导:①想象一下,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的画面,指名再读一读。
②这洪水不仅猛烈,而且疯狂。
一起读:“山洪咆哮着——”③想着画面,身临其境齐声朗读这一句。
(3)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读一读,同桌间相互交流。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课件出示: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4)这些句子都有什么特点?①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②这些句子的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
像倒。
”学生反复诵读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谈谈感受,师生评价;男女比读,互相评价;齐读。
5.小结写法,读出感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有描写洪水的句子,让学生自由谈感受,学生通过抓“像泼、像倒、咆哮、受惊的野马、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跳舞、狞笑”等重点词语,感受当时洪水的肆虐与形势的紧急。
体会比喻、拟人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铺天盖地而来的肆虐的洪水,感受到洪水的疯狂,为老支书的人物形象塑造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学习了8个生字和12个词语,感受了洪水的凶猛、疯狂,面对这样可怕的洪水,故事怎样发展?人们是怎样的表现?故事中的主人翁老支书又是怎样做的呢?下次课我们接着品读。
【设计意图】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以三个连续的问题为学习人物形象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2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情境创设,品味语言,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形象。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使学生对小说的体裁有初步的了解。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1.揭示课题,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桥。
2.听写检查,复习词语。
3.出示词语,指名读。
课件出示: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清瘦沙哑豹子胸膛4.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洪水来袭,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板书:洪水老汉)5.出示句子,分组读,再次感受洪水的凶猛。
课件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过渡:多么可怕的洪水啊!从这几句描写洪水的句子中,我们仿佛看到洪水在不断地——上涨,灾情在不断地——加重。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
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设计意图】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在学习开始时,教师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
二、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一)抓住人们的表现,体会群众内心的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