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方法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一步
谁是谁非毫不重要
7
谁是谁非毫不重要
思考是决不应被成见左右 对不同的观点作客观的衡量 学术上没有权威或宗师这回事 任何高手都可以错,不可以尽信 高手与低手之分,主要就是前者深入而广
泛,后者肤浅而狭窄
8
问题要达、要浅
第二
9
问题要一 针见血
问题要 问得浅
学会问 问题
要断定 问题的 重要性
“思考的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能在工作生活上带来什么样的帮助?
如何学习“思考的方法”?
具体的做法有哪些?
3
“思考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思考的方法”指 1. 为了实现特定思维目的所凭借的途径、手段 或办法; 2. 是思维方式具体而集中的体现。
4
“思考的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完成组织目标。
17
第 五步 Biblioteka Baidu子远胜 符号 18
例子远胜符号
推理时可用例子,也可用符号
有科学性的思考,用例子是远胜用符 号的
以善用数学而负盛名的经济学者,都 是以例子帮助思考的
以数学求证是得了大要之后的事
19
用例子有几个基本的法门
一 例子要简而贴切
以例子辅助推理,理论的重要特征是 要全部包括在例子之内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陷入“无事忙”,“忙无果”或是“给 他人制造麻烦”这三个怪圈中而无法挣脱。
而正确的“思考方法”就是同时让我们学会“想正确的事情” 和“ 把事情想正确”的能力,能够高效的完成组织目标和个人 目标。
5
如何学习“思考的方法”?
第一步:谁是谁非毫不重要 第二步:问题要达、要浅 第三步:不要将预感抹杀 第四步:转换角度可事半功倍 第五步:例子远胜符号 第六步:百思不解就要暂时搁置
通常的办法就是将例子内的枝节删去 ,使重点突出,务求在重点上例子与 理论有平行的对比
20
用例子有几个基本的法门
二 例子要分真假
所有可用的例子都是被简化了的。以 严格的准则来衡量,没有一个例子是 真实的。
少知世事的人可先从假例子入手,其 后再找实例辅助;实证工夫做得多的 人,往往可省去这一步。
21
用例子有几个基本的法门
23
用例子有几个基本的法门
五 要试找反证的例子
思考要找支持的例子;但考证是思考 的一部分——考证就要试找反证的例 子了。
可靠的理论,是一定要有可以想象的 反证例子的——但若反证的是实例, 理论就被推翻了。
24
第 六步 百思不解就 要暂时搁置 25
百思不解就要暂时搁置
拼命想时想不到,不想时答 案却走了出来,是常有的事
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 间并没有白费。将问题搁 置一旁,过些时日再想,
可有奇效。 等待是思考的一个重要步骤
26
《思考的方法》
原文网址二维码
27
读文笔记
张五常
张五常总结的六条实用思考方法
1
张五常
(1935—)
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 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 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 学系,是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 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 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2
读前三问
“思考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思考的方法”就是高效地思考吗?
任何推理所得的一个暂定的答案,都 一定可以找到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衡量 。若不同的角度都不否决这个暂定的 答案,我们就可对答案增加信心。
16
转换角度可事半功倍
三 角度有远近之分
在思考的过程中,细节与大要是互补 短长的,无论细节想得如何周到,在 大要上是有困难的见解,思考者就可 能前功尽弃。
但在大要上是对了的思想,细节的补 充只是时间的问题——就算是错了细 节也往往无伤大雅。
13



转换角度可 事半功倍
14
转换角度可事半功倍
一 茅塞可以顿开
茅塞(Mental Block)是一个很难解释 的思想障碍,是每个人都常有的。
想不到的答案,大多数不是因为过于 湛深,而是因为所用的角度是难以看 到浅的一面。
15
转换角度可事半功倍
二 角度可以衡量答案
从一个角度看来是对的答案,换一个 角度却可能是错了。
三 例子要新奇
众所周知的例子缺乏吸引力 在思考上,较新奇的例子会较容易触 发新奇的思想。
22
用例子有几个基本的法门
四 例子要一般化
将多个不同的例子归纳为同类,加以 一般化,是寻求一般性理论的一个重 要方法。
过于一般性的理论,因为没有例外的 例子,所以也没有解释的功能。因此 之故,例子既要归纳,也要分类。
10
不要将预感抹杀

三步 11
不要将预感抹杀
平衡逻辑和预感的关系 逻辑保证了团队沟通的效率,也有助
深入地了解问题和构建思维框架 但是,过于倚重逻辑也会抹杀预感 逻辑必须辅以感觉,或称预感
12
不要将预感抹杀
纯以预感而起,加上想象力去 多方推敲,有了大概,再反覆 以逻辑证实,是最有效的思考 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