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 爱心的传递者 人教新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十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爱心传递者,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传递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但如何有意识地成为爱心传递者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可能对爱心传递有抵触情绪,认为这样做会让自己受到伤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认识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心。
3.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克服自私心理。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心传递的过程。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爱心传递的看法和经验。
3.实践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爱心传递,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爱心传递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提前通知家长,让学生在家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个爱心传递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是不是爱心传递者?为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爱心传递?爱心传递有什么好处?”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爱心传递的看法和经验。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爱心传递者。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人教新版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重难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教学过程:一、雷锋精神同学们,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助人为乐)下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他。
(出示课件)介绍雷锋生平这就是雷锋做的其中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出示课件:雨中送母子)请一位同学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这个故事。
师:老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去搜集雷锋助人为乐的事了,你们搜集到了吗?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助人为乐的事呢?生1:雷锋帮大嫂买火车票。
生2:雷锋背残疾人过河。
生3:雷锋为赵家村修桥。
生4:雷锋为战友修补鞋子。
帮助失学儿童,背老人过马路,帮助孤寡老人。
……师:“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
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新时代的活雷锋。
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二.身边的爱.时代的进步让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变,但奉献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们看:这是老师和一部分同学搜集到的一些美丽的瞬间(课件出示:美的瞬间。
)接下来,我们就请这些照片的搜集者和亲身经历者来说一说当时发生的事。
(生在讲述时同时说自己获得帮助和帮助人后的心情)这些美丽的瞬间其实都蕴含着同一个字,那就是——爱,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板书:爱心)这些爱心我们用图片把它记录下来了,而更多的爱心行动,爱心的表现是我们来不及用相机捕捉的,但是,我们已经把它记在心里了。
现在,进入我们的“爱心飞扬”现场会,我们坐在一起就敞开心扉地把他们都说出来,让爱心在我们教室里飞扬起来。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学情简述本教学设计是针对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课程设计。
本教学设计的主题为《爱心的传递者》,该课程通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爱心,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别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关爱他人的态度。
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
2.了解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别人。
3.了解爱心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发掘自身的爱心特质。
2.用真心、耐心、细心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表达关爱。
3.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到有意识地传递爱心。
3.情感目标1.培养感恩、关爱他人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爱心的定义和重要性2.爱心的体现和传递方式3.爱心的实施和体验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教师播放一段视频短片,介绍上世纪的爱心传递者——朱自清。
该影片以朱自清的名字来讲述他的人生经历、行为、思想和有关爱心的做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概述本节课的重点。
2.学生讲述家中是否有爱心故事,班内3-4个学生分享并引导其他同学发言,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与思考。
2. 讲授环节1.讲解爱心的定义和重要性,包括什么是爱心、为什么要有爱心、爱心的价值等。
2.讲述爱心的体现和传递方式,形式可以采取漫画、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形式,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爱心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并看到这种美好的情感是如何转化为实际行动的。
3.通过口述、课件或配合其他辅助手段,给学生讲解爱心的实施和体验,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做法和技能,让学生了解那些精神和文化内涵。
3. 实践环节1.分组活动:老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5-6个人,并分配任务让学生在班内、家庭、社区或其他场所发掘爱心,寻找爱心的案例,或者寻找其他方式让学生互相积极地传递爱心。
2.学生搜集爱心案例的方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采访、绘画等形式,以搜寻到的实际情况为材料,创建一个短小精湛的爱心信息集,以及一份爱心案例的展示册,以便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体会。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传递者》教案
《爱心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懂得帮助他人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2.情感与态度真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3.行为与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关心和帮助他人,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明白帮助他人之前需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重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自己会更快乐的道理。
2.难点帮助他人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小笑脸。
2.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雷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师:同学们,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是啊,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希望同学们学完后.都能做“爱心的传递者”。
二、共同回忆,体验爱心1.(课件出示公益献血活动.抗震救灾活动、给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奉献爱心的图片)师:同学们,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观看图片.分享感想。
3.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4.学生在班级内跟同学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5.师:听了大家的讲述,我能感受到大家在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动和感激之情。
那大家有没有主动帮助过别人呢?6.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7.全班投票,评选“爱心大使”,给帮助别人最多的同学送上小笑脸。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激发孩子们的爱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的经历,使学生学会感恩和奉献。
]三、自主行动,传承雷锋精神1.师:刚才,我们把小笑脸送给了爱心大使。
下面,我们来看教材66页的-组图片,它展现了雷锋权权“雨中送母子”的事迹,你还知道雷锋权叔哪些乐于助人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2.学生积极发言。
3.教师课件出示雷锋事迹。
4.学生代表发言,讲述雷锋事迹,并且倡议同学们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十课的主题。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观念。
但他们对于如何具体地去关爱他人,以及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爱心的传递过程,并鼓励他们付诸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关爱他人的快乐。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影响周围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爱心传递的意义,并付诸实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爱心。
2.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用具体行动去传递爱心,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包含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道具:如爱心卡片、贴纸等。
4.小组讨论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如关于一个孩子如何关爱身边的人的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心?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他们是如何将爱心传递给周围的人的?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去关爱他人,如互相帮助、关心弱势群体等。
【精品备课】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课 爱心的传递者 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版)
【精品备课】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人教版(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爱心2.了解周恩来的爱心事迹,感受爱心传递的力量3.学会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爱心,懂得关爱他人,并且坚持传递爱心二、教学准备1.课本、教学课件、配有周恩来爱心事迹图片的PPT2.乒乓球、清洁用具、小插秧工具等实物,以及纸质材料等3.制作ppt课件、备课笔记和其他课堂所需学生资源4.视频材料:《周恩来与雷锋》、《爱心传递》等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在课堂开始,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并以引导学生了解爱心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
2. 学案布置教师先将学案在课桌上分发给每个学生,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知识点和注意事项。
同时提醒大家听好课、积极合作。
3.视频短片展示播放有关《周恩来与雷锋》、《爱心传递》的视频,学习爱心相关的知识。
约给学生观看十分钟后,向学生提出与之有关的问题,例如:周恩来如何化解菜市场的纠纷?请谈谈你心中的感受。
4. 学生活动(1)pictures-and-words:预期效果为学生要能将‘爱’字涂上彩,贴上表象有关的图片,如心、眼泪、笑脸等,然后再将纸单翻过来,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后面写一句话表达对爱心的看法和感受。
(2)插秧活动:将学生分为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组造型各异的小插秧工具和固定它的挂钩,学生先学习如何利用小插秧工具种植秧苗,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比赛,看哪个小组种植得最好,最快。
教师引导,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领悟爱心的重要性,也能够用实际行动发扬这种美德。
5. 课堂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小组活动,学生们已经对“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周恩来的爱心事迹,学会了关爱他人,并且坚持传递爱心,培养了自己对他人奉献的能力,希望他们将这些美德实践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在课后反思自己今天的表现,并在学案上填写相关的学习记录。
2.明天之前拍摄学生种植小插秧工具的照片,并发到班级微信群中,作为一次课堂的记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品教案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课题: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他人对我们的关系,积极营造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
能力目标:能够从细节处发现和感受他人的爱心。
知识目标: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能从细节处发现关爱,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重点:知道生活处处有爱心。
难点: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爱的奉献》。
2.小小分享会:1) 你从这首歌当中听懂了什么?2)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你愿意献出这点爱吗?讲授新课【我们都有爱心】:1.寻找微尘:什么是“微尘”?“微尘”在哪里?2.“微尘”简介。
3.总结:“微尘”是一个个热爱公益、传递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我们每个人都是“微尘”。
4.过渡语: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这些细如“微尘”的爱心了吗?5.爱心小镜头:1) 说一说,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当时有何感受?2)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
6.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曾对他人伸出援手。
我们每个人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分享爱心故事:通过“微尘”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爱心,生活处处有关爱和温暖,并鼓励学生也成为一粒“微尘”,贡献自己爱的力量。
阅读角:7.他们在偷懒吗?1) 他们在偷懒吗?2)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8.小小分享会:你也曾经得到过这样不着痕迹的关爱吗?或者你也曾经这样不着痕迹地关爱别人?还是你曾见到别人这样不找痕迹地关爱别人?是怎样的故事呢?9.小提示: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细节处体验和感受他人的关爱。
XXX精神永流传】1.提问:你认识他吗?2.XXX故事:雨中送母子。
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说课稿)一、教材概述本篇故事选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是让学生认识关注他人、团结互助的品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公民。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关注他人的品质;•了解团结、互助的品质;•了解身体残疾人的生活现状以及帮助他人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学习培养学生更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心、关爱他人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各种人际关系的温暖。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身体残疾人的生活现状;•学习如何关注他人、团结互助。
2.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身体残疾人帮助的方法;•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本教学是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探究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以达到知识和情感的融会贯通,形成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习惯。
2.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过程,在扮演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身体残疾人的生活现状和需要。
3.小组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静态思考、动态交流,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热情洋溢地向学生介绍一位身体残疾的人,并谈谈身体残疾造成的生活不便,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和同情心。
2.启发式创设教师自己铺垫故事,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猜想接下来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为故事打下基础,吸引学生注意力。
3.故事阅读以小组形式阅读故事《爱心的传递者》,同时进行点读,明确故事中的生词、重点句子。
4.归纳总结在学生自己的理解基础上,教师对故事进行点评、补充,归纳出爱心、团结、互助等品质的含义和作用。
5.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残疾人和身边人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尝试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
6.小组讨论教师要求同学们对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深入探究,并组织学生基于故事的主题和情感提出有关维护他人权益、帮助他人的措施或建议。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爱心的传递者》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认知,但对于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会遇到需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去做。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将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关爱他人。
2.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爱心传递给他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实践演练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引起学生对爱心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爱心传递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关爱他人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将爱心传递给他人。
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10《爱心的传递者》(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爱心,并了解分享爱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行善的美德。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爱心。
2.培养学生分享爱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心中发掘爱心,学会分享爱心。
2.让学生认识到行善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中。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师生互动:老师和学生互相问候,拉近师生关系。
2.看图片:老师呈现一张充满爱心的图片,向学生简要介绍图片背后的故事。
3.导入问题:老师带着问题向学生导入本节课主题,“什么是爱心?”步骤二:探究1.定义爱心: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爱心》一词代表什么?老师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详细解释爱心的含义和作用。
2.爱心传递:切入实际故事,让学生听取分享爱心的故事、传递爱心的心情。
3.课外作业:以小组形式,跟家人讲述一个曾经见过的爱心故事。
步骤三:交流1.分享故事:老师安排学生分享各自的故事,让学生利用种种方式,表达和传达这些爱心故事。
2.组织讨论:针对性提出教育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看法。
步骤四: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爱心概念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爱心对人和社会的意义。
2.回答问题:以课堂问答形式,引领学生总结关键点,例如:如何分享爱心、如何让爱心像病毒一样快速传染等。
步骤五:作业1.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写下一个爱心故事。
2.找出自己身边的活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
教学评价1.以小组讨论形式,让学生参与和分享,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和互动教学,帮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和学会表达自己。
3.引导学生以书写、口语交流等不同的方式,展现和表达自己的爱心,同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区、学校和其他公益事业。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爱心的传递者》(部编版):本节课主要围绕“关爱他人”这一主题,结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关爱他人的意识。教学内容包括:
1.关爱他人的意义:讨论关爱他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积极影响,以及关爱他人对社会的作用。
-公民素养的内化:将尊重他人权益、遵守法律法规等公民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举例: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时,可以设置模拟社区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社会角色应有的责任和行为。在讲解人文关怀时,可以通过分享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他人的温暖和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激发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2.人文关怀:引导学生从关爱身边的人做起,培养他们具有人文关怀的品格,尊重、理解、关心他人。
3.沟通与合作: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4.道德判断与选择:培养学生面对道德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关爱他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关爱他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教学设计】《爱心的传递者》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美好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但对爱心的理解和实践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在生活中经历过关爱他人和被关爱的情境,但如何主动成为传递爱心的人,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爱心的重要性,认识到传递爱心是一种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爱心,学会感恩。
4.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爱心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传递关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关爱他人,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体验关爱他人、传递关爱的情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爱心传递给身边的人。
4.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总结自己的表现,反思如何成为传递爱心的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导入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道具,如爱心卡片、礼物等。
3.准备教学PPT,包含教材内容、图片、动画等。
4.安排课后小结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爱心传递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爱心的重要性。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爱心传递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爱心传递的案例,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家庭等。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精美教案(含习题)
10、爱心的传递者一、教学目标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2.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学会将关爱他人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3.树立乐于助人,善于助人的价值观。
4.能够换位思考,表达关爱时了解他人的需要,维护他人的自尊。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2.学会关爱别人;懂得在关爱别人的过程中,要正确且有智慧地表达。
三、教学用具教师:1.准备活动卡片学生:1. 准备卡片、彩笔或者颜料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寻找微尘反馈指导: 1.课件展示《寻找微尘》故事,请同学们在阅读故事之后谈一谈在自己的认识里“微尘”是什么?“微尘”在哪里?随后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微尘”是一个个热爱着公益、传递着爱心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尘”。
教师总结: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断章,不仅是为它所助的朋友,还有数以百计千计为它所感染的人。
设计意图:本课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故事的引入能让其沉浸其中的同时,能思索爱的含义,初步树立传播爱心的观念。
活动二:处处有爱心反馈指导: 1.课件展示教材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爱心,教师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说一说自己曾得到过别人什么样的关心或帮助,又给过别人什么关心和帮助?在分享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些爱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材料,找一找材料中的同学们把爱心藏在了哪里?播放视频《韩红的七年公益之旅》,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自己还知道哪些隐藏的爱心?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在默默的关心着我们,默默给予我们帮助,我们也要默默的去传递爱心,因为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东西,也是唯一丢不起的财富,爱就在身边,学会爱,理解爱,传递爱吧!设计意图:从关爱他人和背他人关爱后的情感体验入手,让学生体会关爱他人是一件让双方都会快乐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传递爱心的信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心的传递者》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10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们应该关心他人,传递爱心,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感染身边的人。
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关爱他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帮助他人、分享、同情心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
2.培养学生传递爱心、参与公益活动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关爱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公益活动方案,学生参与。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关爱他人的场景,如帮助他人、分享、同情心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关爱他人?为什么我们要关爱他人?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爱心的传递者》,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操练(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4.巩固(10分钟)针对实践活动中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爱心的传递者》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爱心”的含义,认识到爱心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发现并模仿身边的爱心行为,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传递爱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成为爱心的传递者,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 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爱心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其重要性。
-难点内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爱心行为,并使其成为习惯。
3.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身边的爱心故事,激发共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爱心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爱心付诸实践。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吸引力。
4. 教学资源-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多媒体资源:相关视频、图片、PPT课件5. 教学过程6. 课堂管理-小组讨论管理:设定讨论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发言机会,鼓励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采用表扬和提醒相结合的方式维持纪律。
-激励策略:设立“爱心之星”评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积极性。
7. 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布置与爱心传递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记录一周内的爱心行为”。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一定比例关于爱心传递的题目,检验学习成效。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记录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反应和参与度。
-分析教学效果,识别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总结教学经验。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教案
《爱心的传递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得到帮助和给予帮助都是幸福的,都能收获快乐。
2.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3.通过回忆亲身经历、小组交流汇报、分析情境故事等形式,感受获得帮助以及提供帮助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生活中不同的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难点:明白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不分大小的。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寻找最美瞬间1.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画面经常一瞬而逝,所以老师常常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张的图片。
(播放五张图片)哪张图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回答(捡垃圾、擦栏杆、推老人、抱孩子、志愿者)。
2.这些美里都蘊含着一个字叫做一―爱。
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在帮助别人,你们看(出示雷锋图片)你们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吗?4.同学们,“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的代名词。
毛主席曾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现在每年的3月被定为学雷锋月。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最美图片和了解雷锋,初步感受爱心。
】二、身边的爱心(一)雷锋的足迹1.如今有人却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一找浩浩身边出现的雷锋足迹。
(播放视频《浩浩与雷锋》:阿姨借手机、朋友借笔、同学捡卡、摔倒扶起)2.在浩浩的一天中你发现了雷锋的足迹了吗?(生回答)3.从同学们的交流之中,我们知道浩浩的一天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
现在如果还有人说:“雷锋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你会怎么回答呢?看来雷锋叔叔是走了,可雷锋叔叔乐于助人的精神并没有消失,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4.同学们,当你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是否有人向你伸出过援助之手?有谁愿意说说你得到过的帮助吗?(生回答,师相机追问感受)(相机板书:开心、幸福、快乐、温暖、感激)5.根据板书小结:看来大家都得到过帮助,在得到帮助时你的心里有(手指板书)开心、幸福、快乐、温暖、感激是啊,生活因爱而温暖,爱就在我们身边。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0爱心的传递者 人教新版
10、爱心的传递者教学目标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爱心,爱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懂得帮助别人不仅温暖别人,而且自己也能收获快乐的道理;知道生活中隐藏的爱;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生活中隐藏的关爱,学习雷锋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爱心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师:“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更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心的传递者》。
二、身边之爱爱是志愿者们无偿献血;爱是发生地震时,人民团结起来抗震救灾;爱是为贫困地区捐赠善款。
1、无偿献血、抗震救灾、为贫困地区捐款。
(课件播放相关图片)师:除了这些大事件外,生活中的小事上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得到过什么帮助呢?翻开书64页我们来看看你是否也遇到过这些情况。
生1:我遇到过,有一次放学下大雨,是班上的一个男同学拿着大伞把我遮回家的,那时候他衣服都湿了。
生2:上美术课,我好几次都忘记带卡纸,都是同桌送卡纸给我的。
生3:二年级的时候,我不会绑鞋带,上体育课鞋带老是松掉,我又不会绑,是班长帮我绑好的。
……2.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也应该关心、帮助他人。
回想一下,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吗?①同学生病了,好几天没来学校。
当他身体恢复健康回到学校后,我把自己的笔记本借给他,主动帮他补课。
②捡到钱包,归还失主。
师:看同学们在讲述自己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都很感动和开心;在讲述自己帮助他人的时候,也很开心幸福。
可见,助人为乐不仅能温暖他人,也能带给自己幸福。
【设计意图:本活动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体会自己得到帮助后内心的温暖以及帮助他人后内心的快乐和充实。
】三、无声之爱1.关爱就在我们身边。
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来读一读第65页的《他们在偷懒吗?》找一找,他们的爱心藏在哪儿?一场车祸让徐阿姨架起了双拐。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 教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0爱心的传递者(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和掌握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2. 能够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内在地愿意去帮助他人。
3. 能够形成关爱他人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教学内容:1. 给学生讲述故事“10爱心的传递者”。
2. 通过讨论和自己的经历,帮助学生了解帮助他人的方式,提高关爱他人的能力。
3. 通过“小爱心传递”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提高自我关爱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以“春天到了,枝头已经出现了嫩芽,我们能看到一些花开了吗?”为题开启一个课堂互动,让学生回答问题。
2. 故事背景介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我们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0爱心的传递者》。
第二步:展示故事,学习重点1. 请同学们认真听故事,并注意故事中的每个小细节。
2. 请孩子们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讲的是什么?(2)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3)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4)大家的表现如何?(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第三步:讨论帮助他人的方式1.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可以帮助他人的场景?2. 请学生发表自己想到的帮助他人的方式,并让大家一起讨论。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带领同学们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的方法,如爱心小卡片、捐物、献爱心等等。
第四步:感受关爱他人的喜悦,实践小活动1. 在讲解小卡片的使用方法后,教师请大家互相给对方发送小卡片。
2. 请每位同学捐赠一些物品,然后把物品集中到一起,拿到社区或学校的有关部门,尽我们的一份力气去为社会做些微薄之力。
3. 带领同学们做“献爱心”或“送温暖”主题的手工活动,将自己的心意传递到对方手中。
4.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学生前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第五步:展望未来,总结课堂1. 请学生们思考:为什么要帮助他人?2. 班主任总结课堂: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作为学生要做到关心他人,互相帮助,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爱心的传递者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重难点: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教学过程:
一、雷锋精神
同学们,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雷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助人为乐)下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他。
(出示课件)介绍雷锋生平
这就是雷锋做的其中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出示课件:雨中送母子)
请一位同学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雷锋的这个故事。
师:老师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去搜集雷锋助人为乐的事了,你们搜集到了吗?
你还知道雷锋叔叔的哪些助人为乐的事呢?
生1:雷锋帮大嫂买火车票。
生2:雷锋背残疾人过河。
生3:雷锋为赵家村修桥。
生4:雷锋为战友修补鞋子。
帮助失学儿童,背老人过马路,帮助孤寡老人。
……
师:“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的代名词。
有一句话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我们要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助人为乐的新时代的活雷锋。
做一个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课题)
二. 身边的爱
.时代的进步让雷锋精神的表现形式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变,但奉献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雷锋其实哪儿也没去,他就在我们的身边。
你们看:这是老师和一部分同学搜集到的一些美丽的瞬间(课件出示:美的瞬间。
)
接下来,我们就请这些照片的搜集者和亲身经历者来说一说当时发生的事。
(生在讲述时同时说自己获得帮助和帮助人后的心情)
这些美丽的瞬间其实都蕴含着同一个字,那就是——爱,是的,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是我们爱心的体现。
(板书:爱心)这些爱心我们用图片把它记录下来了,而更多的爱心行动,爱心的表现是我们来不及用相机捕捉的,但是,我们已经把它记在心里了。
现在,进入我们的“爱心飞扬”现场会,我们坐在一起就敞开心扉地把他们都说出来,让爱心在我们教室里飞扬起来。
生1:有一-次我生病了,老师送我上医院。
我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生2:我摔倒了,同学连忙扶我起来,我感受到了同学的爱。
生3:每天早上,妈妈为我做好早餐,送我上学,这是妈妈对我的爱。
生4:妈妈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
生5:同学生病了,我帮她值日。
生6:奶奶总是给邻居阿婆送上一些自家种的蔬菜。
生7: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与同学嬉戏,走到了马路中间去,有一位陌生的伯伯提醒我,要走在路边才安全,我体会到了陌生伯伯的爱。
生8:有一次忘了带钥匙了,放学回家时爸爸妈妈又不在家,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叫我先去他家然后再打电话给我的妈妈。
(遇到合适题材相机进行情境表演)
主持人: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着急,焦虑)那你得到帮助的时候心情又如何呢?(很开心,很感谢帮助我的人)那你帮助别人后的心情呢?(我帮助别人后感到很快乐,因为我帮别人解决了困难,分担了烦恼)大家把掌声送给他们。
是啊,我们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这就是所谓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刚刚,小嘉宾们都谈论得特别兴奋,你们的这些事迹也都很感人,世界会因你们而美丽,因你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谢谢你们!
同学们,其实爱不分大小,一个真诚的微笑是爱,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是爱,一句友好的问候也是爱。
爱随处都有,爱就在身边。
三. 用心之爱
在这么多的关爱中,有些爱显而易见,有些爱则是不露痕迹的,需要留心才能发
现。
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65,看阅读角的故事,边听录音朗读,边思考:他们真的在偷懒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文中的实习老师为什么会认为他们是在偷懒呢?
师:他们的爱隐藏得多深啊!这是一种无声的爱,这种爱特别地用心,他们真是有心人。
孩子们,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爱! 我们以后也做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去发现好好去体会身边那些用心的爱吧!
四. 爱心在行动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就让我们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传递我们的关爱。
来看看我们的同龄人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敬老院献爱心》视频中的小朋友她做了什么?我们要向她学习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填写学习记录卡)
师:刚才视频中的小朋友说了一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指要像对待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对待其他的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其他的孩子。
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在社会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的关爱、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生1:我们可以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献书本和衣物。
生2:我觉得残疾人需要关爱。
生3:我认为老年人也需要关爱给他们泡杯茶,陪他们说说话,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
师:残疾人,老人,小孩都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包括灾区的人民,贫困山区的人们,他们都需要人们的关爱。
为了更好地关爱他们,人们成立了很多公益机构,这些公益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比如红十字会,爱心基金会等。
(出示课件)这些就是红十字会,爱心基金会组织的一些献爱心的活动。
我们都在爱心中成长,我们要把爱的种子撒播到每一个角落,我们要把爱的幸福带到每个人身上,因为我们都是爱心的传递者。
(板书:传递)
五. 爱心传递
师:生活需要有爱心,但爱心更需要传递,请看视频《爱心传递》看了这个视频后,大家有什么感想?
1、这世界上有爱心的人真不少,我也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2、爱心会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爱心感染别人,让他们也拥有爱心
4、得到帮助的人会感到很温暖,付出帮助的人会很快乐
5、爱心是阳光,能给人们心灵带来光明
6、爱心像接力棒,一个一个传递下去……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是的,人间处处皆爱心,(板书:画心),爱心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爱心可以感染别人,爱心就像接力棒,可以一个一个传递下去,请欣赏歌曲《把爱传递》。
六. 课堂总结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都能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
板书:
10 爱心的传递者
爱心
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