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案例探究式教学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式教学”好处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好处及方法“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学生探究学习的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想政治课运用“探究式教学”有三点好处:1.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用教材,教教材,学生读教材,背教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其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运用“探究教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把学习的主体性还给学生,而且还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利于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交流机会,培养合作精神。
2.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通过运用“探究”方法获取知识,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学生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方面,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读书,学会运用某种工具读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会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有利于解放学生,拓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传统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
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方法,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阵地留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交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那么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在充分认知和了解学生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和谐适宜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在这种环境中顺利激发和开展,使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初中政治社会探究作业教案
初中政治社会探究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2.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社会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证法等。
2. 社会探究的步骤:确定课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结论、提出建议等。
3. 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身边的社会现象等。
4. 政治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公民权利与义务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
2. 讲解社会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的过程和要求。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互相学习、交流。
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结果,选择一个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究,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 成果展示: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包括探究过程、分析结论和提出的建议。
6.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提高政治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社会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传授相关知识。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互相学习。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政治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展示法: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提高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数据分析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建议可行等。
3. 政治素养评价:考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政治知识的能力,如法律法规运用、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认识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政治教材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社会热点问题资料、政治知识资料等。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1 . 1 主动 参 与性 探 究 式 学 习 提 倡 面 向全 体 学 生 , 以 学 生 为 主体 , 鼓励 全 体 学 生 积 极 参 与 学 习 的 全 过 程 , 以提 高 自 己 的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实 施 探 究 式 学 习. 一 方 面 教 师 要 根 据 学 生 的不 同层 次 的 水 平 、 能 力 和 特 点 制 定 适 宜 的探 究 活 动方案 , 促使 学生人 人参与 , 发展学 生的个性 ; 另一 方面 , 对 些综合性 、 复杂性 的问题 , 要 依 靠 集 体 的 力 量 进 行 合 作 探 究、 取长补短 , 培 养 学 生 的 团 队合 作 精 神 。 1 . 2 实 用 性 探 究 式 学 习 的一 个 显 著 特 点 就 是 学 以 致 用, 即 重 视 知 识 的 运 用 。它 能 综 合 提 取 知 识 , 跨 学 科 解 决 比 较复 杂 的 、 综合的 、 涉 及 面 比较 广 的 问题 , 拉 近 学 生 与 生 活 实 际、 社会实际的距离 , 有 利 于 培养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 。再 则 , 探 究 式 学 习 本 身 就是 一种 实用 性 很 强 的 学 习 方 式 , 能 为 学 生 的 终 身 学 习 奠定 良好 的基 础 。 1 . 3 活动性 探究式学习 以活动为载体 , 活 动 贯 穿 于 教 学 过 程 的 始 终 。 实施 探 究 式 学 习 , 一 方 面 要 积 极 开 展 课 内 活 动, 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究事物和现象 , 寻 找 问题 , 理 解 知 识 的 内在 联 系 , 灵 活地 掌握知识 和运用 知识 , 从 而 达 到 解 决 问 题 的 目的 。 另 一 方 面 要 把 文 化 知 识 和 科 学 方 法 有 机 地 结合起来 , 在 学 生 掌 握 科 学 文 化 知 识 的 基 础 上 开 展 丰 富 多 彩 的课外活动 , 培 养 学 生 的观 察 能 力 、 分 析能力 、 交 流 与 合 作 能 力等 , 发 展 学 生 的思 维 能 力 , 培养 严 谨 的 科 学 态 度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和 实 践 能 力 。 1 . 4 问题 性 探 究 的 源 头 是 问 题 。有 了 ” 问题 ” 才 有 可 能进行探究 , 才 能有 创 新 和发 展 。探 究 式 学 习 就 是 从 学 生 产 生疑 问、 提 出 问 题 开 始 的. 然 后通 过各种 途径 、 采 取 各 种 方 法、 应 用各 种 手 段 去 解 决 问题 。探 究 式 学 习 使 学 生 在 解 决 一 个接一个的 问题 过程 中形 成共 同探 究、 合 作 学 习 的 学 习 群 体, 学 生 在 解决 问题 的过 程 中不 仅 掌 握 了 解 决 问题 的 科 学 方 法, 体 验 了 知识 产 生 的过 程 , 更 重 要 的 是 对 知 识 加 深 了 理 解 和 有 了适 当 的拓 宽 延 伸 , 逐 渐 形 成 问题 意 识 , 从 而 培 养 了 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方法探究及案例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导入方法探究及案例分享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712082)马军宁[摘要]课堂导入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导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果和质量。
文章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兴趣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情绪感染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以实现课堂导入的科学化、理论化和艺术化。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导入方法;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2)10-0039-03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而言也是如此。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堂课该怎样开头,本就没有固定的模式。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同,导入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即使同一内容,不同的授课教师也会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因此,对于导入方法的设计,一定要本着灵活务实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不拘泥于任何的模式,大胆地去创新和探索。
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方法,仅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一、兴趣导入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强大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特别地重视和在意,学习的动机也会更明确。
有趣的导入,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鉴于初中生好动贪玩的天性,课堂导入中若是能加入他们喜欢的元素,便可以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进而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案例展示】“共筑生命家园”新课导入背景:上课伊始,由学生做微演讲导入,PPT 展示本节课的题目。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地球变得更美丽》。
46亿年前,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诞生在浩瀚的宇宙中,她是那样美丽,那样的动人。
46亿年后的今天,她虽也风华正茂,却不再意气风发。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初中政治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将学生变成课堂主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对此,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了达到学生主动活跃课堂,施展自身才华,突显自己个性的目的,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值得被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起到巩固学生知识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字: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应用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03-01传统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内容丰富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容易走向枯燥乏味发展道路,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还会让初中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瓶颈,教师势必要转变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作为授课导向。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现实生活里的真实事件、真实情况在课堂上给予客观的表述,这样不仅使得课堂具备现实性、针对性,还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创造性,为课堂培养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1]因此,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1.案例精选根据课题内容挑选科学合理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法前提与保障,教师在挑选案例时要遵循方向性、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四大原则。
例如:在对《教师伴我成长》进行教学时,就可以直接引用教材上案例,“课堂上,副班长即小强的旁边坐着的几个搞蛋学生一直在课堂上说个不停,对此老师一再的警告,并让小强起来走到最后一排位子坐下,而小强却生气地坐在座位上不动,此时大家都感觉到气氛的不融洽,预感会爆发冲突”,通过这一案例,教师可以让同学思考案例中老师的想法、如何你是老师你的想法、冲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这一就有有效帮助大家处理师生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法治观念、社会和谐、国家意识、政治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内在融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而议题式教学在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还有助于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调整学习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因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创新应用议题式教学方法,有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一、以学生实际发展为支点,确定中心议题议题是指商议或探讨的相关问题、话题等,其作为议题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既要发挥知识传输功能,又要具备价值导向作用,引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因此,选择适宜的议题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品质的基本保障。
我主张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具有生活性及价值性的议题作为议题式教学的内核,为后续议题式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 李剑名确立生活性中心议题。
生活性中心议题是指该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择取而来,能够对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起到良好的培育及导向作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生活性中心议题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想共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氛围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中的“中学时代”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生活,我确定了生活性中心议题:“终于步入了中学校园,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围绕该议题,我先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认知,描绘心目中的中学生活,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就校园中的新发现展开讨论,并交流分享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存在的显著区别。
此时,议题构建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特别是具有生活性的议题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完整,课堂更具灵魂与价值。
其二,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确立价值性中心议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探索
·145·教材教法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交际语境的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只有会说,才能会写。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同二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口头作文课程和合理情境的创设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表达方式和技巧的传授来增加学生表达和文字表达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交际语境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后续需要面对难度更高、信息量更大的进阶学习,所以这一阶段对于各科学习基础的奠定是十分重要的,语文教学同理。
语文教学中,写作环节是提升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关键,而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对于任务交际语境的把控决定着整篇文章的质量,因此本文将以交际语境为基础,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进行分析。
一、结合学生交际需求创建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下的写作教学重点在于交际语境的创建,学生需要在自然语境下,对写作内容进行自然构建,于表达交际中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但在教师创建交际语境过程中,经常可以发现一厢情愿的现象,教师没有结合学生思维特征以及心理特点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使学生在这种较为陌生的语境内十分困扰,不知所云。
比如引导学生针对童趣这一主题进行写作时,如果教师单纯从自己童年角度进行引导,没有充分关注学生在新时期的成长历程,便会对学生写作思维造成一定的阻碍和影响。
为此在创建交际语境过程中,需要符合学生自身生活经历以及写作心理,确保学生能够有内容所写,有话可讲。
引导学生将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写出来,能够充分利用生活库存,扩展自身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倾吐情感过程时也更为自然。
为此教师需要从学生入手,结合学生角度对交际语境进行合理设计,使学生在交际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指引与启发。
二、创设生活化的命题形式,让学生源于生活而作在初中语文写作中,学生大多写过身边熟悉的人之类的作文,单从字面理解,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作文很好写,但在真正去批阅这样的作文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
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课程中应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
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实验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以个人、小组、集体为单位进行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就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做一点探索,以抛砖引玉。
探究式教学主要探究要素有: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活动、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考查论证、交流探讨等。
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其探究过程应与教材和教学活动相适应。
具体到思想政治课,需要探究的奥秘也是多方面的:如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依据及其指导意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基本国策的依据及其实施措施和意义,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及重要概念间的内涵、外延,甚至是某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等。
总之,凡是教材设置的活动探究内容,都适用于探究学习。
探究式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形成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情景的形成是整个探究活动的开始,因此,问题提出得好与坏将决定着探究的方向,并影响着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2.启发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
这个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同学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探究。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教师要先进行指导、梳理、点评、提炼,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4.学生收集用于论证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些证据可以是教材知识,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收集的文献资料等。
5.学生们对自己探究结果进行交流。
这样做有利于相互提高,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最终的正确结论。
初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的教师作用例谈
I h u irmidesh o oi clesniq i t n tp ec igSta hrrl e a l dsusd n tej no d l c olp lia so n us i y et hn ’ ec e oe xmpe i se t l io a c
Re u n n Sh ya
一
个 令人疑 惑的事 件为 开端 。以 上 面提 到 的教 学 实例 为 例 , 在 不 到对真 理性 知识 的认 识 , 识 不 完整 , 师 要高 瞻远 瞩 , 认 教 注意
课 堂 开 始 阶 段 , 师 可 以 展 示 我 国 春 运 期 间 铁 路 客 运 人 满 为 患 总结 和强 调 。教师对 探究 问题所 得 出的结论 的 强调是其 主导作 教 的 录 像 材 料 。 这 个 现 实 问 题 一 下 子 就 引 出 了 我 国 人 口众 多 的 用发 挥 的关 键 阶段 , 其作用 至关 重要 。有 的教师忽 视了这 一点 。
l 做 学 生 探 究 活 动 的 引 导 者
究 问题 的结 论有政 策倾 向性 。像初 三 思想 政 治课 第 四课 , 是对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有 关 理 论 、 策 的 理 解 和 把 握 , 有 时 代 政 具
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和 初 叶学 生 的适 应 程 度适 当 、 引起 学 生 们 的 求 知 欲 望 、 有 可 1 能 具 操 作 性 和 具 有 探 究 价 值 的政 治 观 点 . 发 初 中 学 生 的探 究 兴 趣 . 激 激 活 学 生 的探 究 思 路 , 励 学 生 的探 究 精 神 , 激 以达 到探 究 式 教 学 方 法 所 追 求 的初 中政 治 课 堂氛 同 。 例 如 ,在 讲 授 初 二政 治 教 案
.
过组 织 初 中 学 生 开 展 “ 拟 法 庭 ” “ 虚 、 开展 法 制 辩 论 会 ” “ 制 演 及 法 讲 比赛 ” 培养 学 生 初 中政 治 教 学 的探 究 能 力及 兴 趣 ,
参考文献 :
[】 1实用 课 堂 教 学模 式 与 方 法改 革 全 书 f . M] 北京 : 央编 绎 出版 社 中
究 方 向 : 中数 学 教 学 , 表 相 关 教 学论 文数 篇 。 初 发 江西 省 南 昌市 洪 部 中学 , 西 南 昌 3 0) 江 3(4 2
字 叫什 么 ?从 而对 商 品及 商 品生 产 定 义加 以 复 习 。 ( 本课 的关 与
系并 不 密 切 )
—
1 8— 7
中 的 义 务 》 教 学 中 , 师 通 过 教 学 要 求 学 生 做 好 “ 女 对 父 母 的 教 子 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宣传活动 , 式是探究教学, 的 方 自我 评 价 。在
探 究 式 教 学 方 法 的应 用 中 ,初 中政 治 教 师 可 以 让 学 生 自 己来 设 计 一 些 既 能 深入 探 究 , 能发 挥 学 生 创 新 思 路 的 内容 。 又
— —
含 义 、 称 、 实 等 方 面 的 体 现 外 在 现 状 的 知 识 以及 受 初 中学 生 名 事
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近些年来在教育部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多学科融合等理念的引导下,项目式教学方式也应运而生。
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中,能够实现从真实的问题出发,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等方式来实现各种资源、技术的整合,进而解决项目相关的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的核心和精髓,实现对道德与法治内容的透彻理解和认识,进而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一、项目式学习的概述项目式学习从字面含义上来说其共有三层解释,主要包括计划、规划事业以及课外自修项目三个方面,其中课外自修是将其定义在教育领域,是一种课外拓展式的教学方式。
项目式学习是以“项目”为导向来完成教育最终目标的形式。
从项目式学习的内涵来看,当下教育界并没有对项目式学习有统一的权威认定。
相较于我国来说,项目式学习方式在国外的应用逐渐趋于完善。
从国外文献可知,国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主要集中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从不同的维度来对项目式学习进行解释。
但从其内涵来看,所有的解释都强调了项目式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总的来说,项目式学习主要是通过借助学科概念和原理概念,将课本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产生的真正的学习。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其不仅是对新课改理念的践行,更是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同时,也有助于构筑全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体系,为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一)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初中的道德与法治不但承担着教育教学的作用,而且对于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责任。
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有效凸显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运用
“实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实例教学法”也叫案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它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
实践证明,运用“实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例教学法”的优点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更何况思想政治课本身具有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抽象、偏重知识、趣味少的特点。
例如:我在讲“量变质变”这一问题时,先请学生一起回顾初中语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蔡桓公的病情发展是如何体现了量变和质变原理的,结果,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在学生乐学的情景中,结合具体实例讲授理论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选用学生较感兴趣的案例,会变学生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
2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实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创造了条件。
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的知识时,首先口述2002年前几个月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
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实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有些观点还会出于教师的意料之外。
这样会大大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探究实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探究实例摘要:在初中教育过程中,教育的偏重在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中,主体教学内容是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以国家倡导的教育改革为前提,教学教育方面出现了很多非常惊喜的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有相关教学改革,以项目化学习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了解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任务有效性展开做出重要贡献。
本文通过概述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理解项目化教学习的意义。
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项目化学习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研究,着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探究对策实例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展望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实例前言:项目化学习并不是一个突然出现的新词,这个思路很早就出现在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中。
这个理论主要是为了引导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逐渐成就自我。
项目式学习是脱身于杜威先生的理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学生为重心,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性学习。
1项目化学习的概念将项目化学习进行词句理解性拆分,会发现“项目”的概念是相对事物的分门别类。
将项目加入到教学模式中形成项目化教学,对学习参与者以“项目”为中心进行模式化讨论研究[1]。
主要通过解决相关问题,对问题进行讨论性解决,然后对结果开展梳理性分析和评价。
2项目化教学的意义项目化教学的意义体现在它的关键要素中:它照进现实生活,贴近教学任务,以问题的形式促进学生理解生活现象。
其次,它的探究活动具有真实性,以触动学生心理为主要依据。
学生可以在进行项目化教学学习中提升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学科知识的体会。
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项目化学习的具体研究方法及操作步骤3.1 研究方法首先,文献研究法。
这种方法是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前后,要对知识进行拓展或延伸,善用多媒体工具,丰富知识库。
网络上的信息可能不够准确,教师要注意选择,必要时查阅图书馆文献[2]。
文献研究不一定针对学生知识拓展,还能让教师通过对比,发现教材的局限性等等。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很多初中政治教师在积极实践“案例教学法”,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教师在政治课堂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案例教学法不失为初中政治教育的一种新选择,它能够促进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基本的法治素养。
与此同时,案例教学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优势,也彰显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价值,值得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具体的实践方法。
一、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活动,探讨案例的实质案例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单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故教师理应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这不仅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也有助于学生把握案例的理论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实行案例教学法,这能够让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
如七年级下册“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一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到:“什么是挫折?”“同学们,什么情况下会遭遇挫折?”“面对挫折应该如何调整心态改变挫折?”或“在挫折中能收获哪些成长?”这些问题直接关乎着教材主题,而且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因此更具说服力,这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的含义,增强了他们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熟练度。
其次,教师可以采取与学生讨论事件或问题的方式实行案例教学法,这能够激发学生关注思想政治的热情,培养他们通过学习理论指导实践的双向能力。
如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一节,该节主要讲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因此,教师不妨在课堂上与学生讨论相关的现象,比如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凝聚了古人的精神信仰与思想文化精髓,世界上各个国家也都有带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因此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传统节日和表现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把握我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这对理解教材内容也具有启发意义。
初中道法校本教研个案(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道法)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道法课程的教学质量,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团队协作、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我校初中道法校本教研个案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二、个案介绍我校初中道法校本教研个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研究主题:初中道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 研究目标: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道法课程的全面发展。
3. 研究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
4. 研究对象:我校初中道法教师及学生。
5. 研究过程:(1)问题诊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在道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法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对策探讨: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4)实施与反馈:将改进措施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个案实施1. 问题诊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教师在道法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4)家校合作不足,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2. 案例分析以“孝敬父母”这一主题为例,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优点:(1)教学内容贴近生活,通过讲述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1)教学过程缺乏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
(2)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对策探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思政融合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政治(思政)课程与各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政融合教研活动。
本案例以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为载体,通过跨学科整合,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探索初中思政融合教研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三、案例实施(一)确定主题,明确目标本次教研活动以“爱国情怀”为主题,旨在通过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跨学科整合,设计教学1. 语文课堂:诗歌朗诵与爱国情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选取了《我爱这土地》、《七律·长征》等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解读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诗歌背后的历史背景,加深对爱国情怀的理解。
2. 历史课堂:历史人物与爱国精神在历史课堂上,教师以“伟大的爱国者”为主题,介绍了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历史人物,通过讲述他们的爱国故事,让学生感受爱国精神的伟大。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新时代,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爱国精神?3. 地理课堂:地理知识与国家命运在地理课堂上,教师以“地理与国家命运”为主题,介绍了我国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特点。
教师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我们应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三)互动交流,深化理解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诵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在历史课堂上,学生结合历史人物,探讨如何传承爱国精神;在地理课堂上,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
四、案例反思1. 跨学科整合,实现思政教育目标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认识到,跨学科整合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2 2 4 睐案 例 教 学 法 。 但是 , 这 并 不 意 味着 只要 引进 了案 例 教 学 法 就 可 以使 课 堂 变 得 活 跃 起 来 。 如果想要达到预想的效果 .
在 运 用 案 例 教学 法 的过 程 中就 要 不 断 变 化创 新 。 最基本的 , 一 个 案 例 不 可 能 反 复 连 续 使 用 , 即 使 是 这 个 案 例 可 以 多 次 使 用, 也 应 该 避 免 这 种 情 况 的发 生 。 同一 案 例 使 用 一 两 次 是 可 以的, 但 是如果 多次使用 就会 大大 降低教 学效果 . 会 让 学 生 感到乏味。 2 . 专 业教 师 不 足 。虽 然 案 例 教 学 法 需 要 学 生 慢 慢 接 受 并 适应 , 但 也 需 要 专 业 教 师 的 传 授 。不 能 不 说 的是 , 不 是 所 有 的 教 师都 能 灵 活 运 用案 例 教 学 法 , 所 以我们 要 培 养 专业 的学 科 教 师 。也 有 一 些 教 师思 想 比较 老 化 , 潜 意识 里 并 没 有 真 正接 受 案 例 教学 法 , 这样一来 , 在 讲 课 的 过程 中就 会 大 大影 响 教 学 质量 。 所 以我 们 要 培 训 出更 多 的 专 业 教师 运 用 案 例教 学 法 。 3 . 案 例 教 材 不 恰 当。在 很 多 政 治 案 例 教 材 中 , 普 遍 存 在 缺 乏 综合 案例 , 把 知 识 点局 限化 的现 象 。 这就 要 求 教 师 找 到 或 自 己 编排 出合 适 的案 例 供 学 生 们 探讨 学 习 。 另外 , 也 有 的教 师 会 在 案 例选 取 的 时候 不 恰 当选 取 .有 时候 不 被 学 生 喜 爱 或 跟 所 讲 内 容无 大 关 联 等 现 象 都 是 需 要 教 师 注 意并 改 正 的 。 三、 案 例 教 学 法 的 合理 实施 措 施 1 . 精 心 挑 选 合 适 教 材 内容 的 案例 。在 授课 之前 , 教 师 首 先 应 该 做 到精 心 挑 选 案 例 , 这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 在 挑 选 案 例 时在 正 面案 例 与 反 面 案 例 间好 好 计 较 。 认真分析 , 尽 量 做 到所 选 的案 例 中反 映 出来 的观 点 与 教材 内容 相符 合 。 案 例 选 择 必须有针对性 、 典型性 、 教育性 和一定 的趣味性 。 精 确 地 找 出理 论 和实 践 的 结 合 点 。 一般来说 . 教 师 在 找 案 例 的 时 候 可 以 选 择 在 真 实 的生 活 实 践 中 ,从 身 边 的人 或事 那 里 找 到更 为 现 实 具 象 的案 例 。 这 一 方 法 找 来 的 案 例 来 源 于学 生 的生 活 , 有 较 强 的针 对 性 , 并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 . 组 织 讨 论 案 例 。在 进 行 案 例 教 学 法 的 时候 。 其 中 关 键 的 环 节 就 是 组 织 学 生 一 起对 案例 进 行 探 讨 。 在探 讨 的过 程 中 , 学 生 可 以 自 由地 展 开 想 象 和 思 考 。 把 自己 内 心 的 想 法 表 达 出来 . 同学 之 间相 互 纠 正 相 互 补 充 。 这样一来 , 把 学 生 学 习 的 自主 性 释 放 出来 , 也 创 造 出更 多 的灵 感 , 使 学 生 真 正 参 与 到课 堂 教 学 中, 真正 变 成 课 堂 教 学 中的 小 主 人 。 3 . 进 行 案 例探 究 总 结 。在 课 堂 上 。 当学 生 的 讨 论 接 近尾 声 的时 候 ,每 位 学 生 差 不 多 都 在 心 里 形 成 了 自己 的答 题 思 路 和 最终的答案。 这个时候 , 教 师 就 可 以挑 选 几 位 学 生 把 他 们心 中 的答 案 讲 出 来 。 在 学 生 讲 出 自己 的答 案之 后 。 即 使 有 什 么不 正 确 的地 方 , 老师也不应该全盘否定 , 而 要 善 于 找 出学 生 答 案 中 可取的东西 , 委 婉 精 确 地 给 学 生 讲 述 正 确 的答 题 思 路 和 答 案 。 要 注 意 保 全 学 生 们 的 自尊 心 和 自信 心 , 同时 要 让 学 生 知 道 自 己的 错 误 所 在 , 使得学生扬长避短 , 真 正 深 刻 了解 所 学 的案 例 和 案 例 中 所 隐 含 的知 识 点 。 4 . 时 常 进 行 巩 固 练 习 。案 例 教 学 的 最 后 一 个 环 节 是 巩 固 练习。 教 师 要 给 学 生 布 置 一 定 的课 下 练 习题 , 让学 生结 合 自己 所 学 的 知识 或通 过查 找 资 料 自 己完 成 练 习 题 ,加 强 巩 固在 课 堂 上所 学 的 知识 , 使 得课 上 和课 下 形 成 良性 互 动 总之 ,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 案 例 教 学 法 效 果 是 毋 庸 置 疑 的, 是一种高效的方法 , 教 师要 合理 使 用 , 使学生容易接受 , 并 逐 渐提 高 自己学 习思 想 政 治 课 的 能 力 。
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探究(3篇)
第1篇摘要:初中思政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以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校本教研在初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引言初中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的应用,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的应用1. 校本教研的组织形式(1)教师自研: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需求,开展独立的研究活动。
(2)教师互研: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3)课题研究: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开展专题研究。
(4)专家引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指导,提升教师教研水平。
2. 校本教研的内容(1)教材研究:分析教材内容,挖掘教材内涵,为教学提供依据。
(2)教学方法研究:探讨适合初中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学质量。
(4)课程资源开发: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三、初中思政课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1. 教师教研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2. 教研内容单一:教研活动多围绕教学方法、教材分析等方面展开,缺乏对思政课内涵的深入挖掘。
3.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部分教师将教研成果束之高阁,未能有效应用于教学实践。
4. 校本教研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部分学校对校本教研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四、改进策略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研意识: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研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研素养。
2. 丰富教研内容,拓展教研领域:关注思政课内涵,开展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3. 建立健全教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一位美国记者问 道:“温总理您好,现在大家对中国在因特网方面进 行的内容审查都很反感,觉得侵犯了公民的自由与民 主”。温总理微笑着回答说:“我想引用两句话回答 这个问题,一句是萧伯纳的‘什么是自由?自由意味 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人斯特朗斯基的‘要讲民 主的话,不要只坐在屋子里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 铁和公共汽车’。正因为我们是负责任的政府,因此 进行内容审查,我也请这位美国朋友多来中国做地铁 和公共汽车好吗?”在场记者哈哈一笑。然后提出问 题:温总理的回答既不失风范又巧妙拒绝,既融洽气 氛又维护了祖国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想一想 你从温总理身上学到了什么呢?
我来回答
(2) 通过这一故事,谈谈你对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1.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 一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2.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
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
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
(四)引导学生探究案例
(1)个人分析:由学生自己阅读案例并进行独立思考。 把自学课本的知识与案例结合起来,加深对课本理论知识 的理解。 (2)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一般4—6人一组, 小组讨论使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 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做 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 是反对意见,也பைடு நூலகம்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然后老师或学生 对案例讨论作总结。相互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以 “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的 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全班交流:针对小组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进 行讨论或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采用分析报告式、辩论式 等。
初中政治案例探究式教学法
临朐县九山初中
刘世英
实施背景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出现了书本中心、课 堂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这种 教学失去了素质教育的功能,导致学生的主 动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丧失。新课程 倡导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 为本,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有机整合,要 求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景的创设者、引导 者、促进者、合作者。
1.主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尴尬 的局面?从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欣赏 感悟
(二)学生自学感知
没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一定的理论储备, 案例探究只能就事论事。 因此,案例探究教 学需要教师精心“导演”,认真组织编写预 习导学案,在案例课前一至两天发放给学生, 要求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自学课 本,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 疑难点。自学教材目的是为案例探究提供理 论依据,从而为课堂上的案例探究打下良好 的基础。
(三)巧妙地呈现案例
有些例子可放在课前讲,以导出问题,引起学生 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有些例子可放在课 中讲,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些例子可放在新授 内容讲完后讲,以说明前面的理论或说明前面理论的 根据。最常用的时机是在学生感知新知识,对新教材 有了一定的印象后,在教师对新教材进行讲解时运用, 这时运用例证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 解。其他时机有:新概念、新知识引入时;学习内容 可能产生负迁移时;学习内容复杂难懂时;学生在学 习中产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呈现案例的方法也多 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案例进行实施。既可以采用 教师口述或幻灯片文字叙述法,也可以采用多媒体展 示法。
教学实践反思
•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应用新的教学模式 对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的 主导作用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学生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激发。但这一新 的教学模式只是刚刚开始,仍还需要不断实 践和完善。
请领导老师们
批评指正
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事例运用得越多越好,应围绕所授知识 点精选用事例,做到有的放矢,所引事例与知识点应有机结 合。 2、案例探究过程中,要创造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 鼓励不同观点的提出与争辩,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组织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讨论的实质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 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教师 在引导学生讨论,防止讨论偏题的同时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评 指责。此外,在全班交流告以段落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 回答给予概况,提升,对不准确或不正确但富有创意的回答 给予鼓励,对学生没有回答或回答不全面的方面要加以补充。
预习内容
1、阅读教材第49页内容,思考并回答:倾听的重要性是什么? 2、阅读教材第49页内容,说出倾听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阅读课本第50页学会表达是学会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 回答向他人表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4、阅读课本第51页思考回答: (1)在我们的交往中,学会赞美有什么意义? (2)被人赞美是令人喜悦的事情。要学会赞美他人,赞美的技 巧有哪些? 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 来。(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
涵义
案例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 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启发诱导学生 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 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行为方式
实现目标
1、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战胜的困难 3.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 团结才有力量。
试一试
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 成城,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克服 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一个个成就, 创造出一个日益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这靠的是什么?你能列举出一些这 样的事例吗?
(五)及时地总结点评
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 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 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 拨,有时还需要对案例进行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分析 , 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 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 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 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 会热点、时政焦点及自身实际问题,把学到的理论 知识延伸、应用,内化为自己的具体行动。
具体实施过程
(一)选择案例
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收集、 整理、归纳。案例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或学生查阅现有的文献 资料。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和有关媒体上通过观察和收集,然 后加以整理、归纳,也可以从报刊杂志上摘录或从网上下载。 选择案例时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从学生的知 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出发,选用学生容易观察、 便于想像的例子或亲身经历的事情,可以是有直接针对性的 一个理论概念具体对应物,或是具有类似价值的客观事物, 也可以是反例。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 联系,能典型地反映出问题的要害和事物的规律。举例要尊 重客观事实,具备科学依据,并且原理正确,说服力就强了, 容易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探究活动三:团结就是力量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一个瞎子和一个瘫子困在 屋里,危在旦夕。瞎子虽然手脚利落,但却辨不出逃 命的方向。瘫子虽然耳聪目明,却无法动弹。在这生 死存亡的关头,如果他们各自逃命,无疑都是死路一 条,唯一的办法就是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身体健壮 的瞎子背起眼睛完好的瘫子,在瘫子的指引下,迅速 的逃离火海,死里逃生。 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瞎子和瘫子两人为什么能成功的逃出火海呢? 请分析一下原因 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两人把各自的长 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两人组成了一 个团结的集体„„
有个人邀请几位好友到家中做客,其中两位先到,一个 迟迟未来。主人很焦急,便说:“急死人了,该来的怎么还 不来?”一个敏感的客人听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是 不该来的罗?”于是借故有事走了。 主人一看走掉一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不 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 的是不该走的,那我是该走的了!”于是又走了一个。 最后剩下的一个跟主人是老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 就劝他说:“你说话应该注意一下,他们都生气走了。”主人 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听了 大为发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 头也不回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