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课后习题详解-(均 衡)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课后习题详解-(均 衡)](https://img.taocdn.com/s3/m/554aa6759e314332396893ba.png)
第16章均衡1.在一个具有水平供给曲线的市场上补贴的作用如何?在一个垂直供给曲线的市场上呢?答:当供给曲线为水平的时候,补贴后,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补贴的好处全部由消费者得到,而当供给曲线垂直的时候,补贴后,商品的需求量不变,补贴的好处全部由生产者得到。
假设补贴是针对消费者的(补贴针对生产者的结果也一样),在补贴之后,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右移。
如果供给曲线是水平的,那么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不变,同时还可以得到数量为t的补贴,所以补贴的好处全部由消费者得到(如图16-1所示);当供给曲线是垂直的,那么商品的需求量不变,但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升高,除去补贴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价格不变,但是生产者在每件商品上却可以得到t元的额外利润(如图16-2所示),所以补贴的好处全部由厂商得到。
图16-1 水平的供给线图16-2 垂直的供给线2.假设在一个具有垂直的需求曲线和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的市场上征税,谁是最后的纳税者?答:在一个具有垂直需求曲线和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的市场上征税,消费者将是最后的纳税者。
如图16-3所示,由于D S p p t =+,以消费者价格为纵轴,对产品征税以后(假设对厂商征税)供给曲线由S 变为S ',向上移动了等于税收额的t 个单位,此时比较新、旧均衡点可知,消费者支出的价格增加了t 个单位,而生产者得到的价格没有变化,因此对产品征税后,消费者是最后的纳税者。
图16-3 消费者是最后的纳税者3.假设所有的消费者都认为红、蓝铅笔是完全替代品。
假设红铅笔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令红、蓝铅笔的价格分别为r p 和b p 。
如果政府只对红铅笔征税,会出现什么结果?答:假设政府对每支红铅笔征税t 元。
由于红铅笔的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也就是说供给曲线一定的价格弹性,生产者通常承担部分税收,除非红铅笔的需求具有完全弹性(需求曲线水平),这种情形下生产者才会承担全部税收。
不妨假设消费者承担的税额为at ,其中a 为常数且[]0,1a ∈如果b r p p at +<,则消费者仍然只会购买红铅笔;相反,如果b r p p at +>,则消费者只会购买蓝铅笔,这时生产红铅笔的企业会退出市场或者改成生产蓝铅笔。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10章)【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讲义(1-10章)【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1496a5cf61fb7360a4c6532.png)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市 场
1.1 本章要点
●最优化原理与均衡原理 ●保留价格和需求曲线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帕累托效率
1.2 重难点解读
一、经济模型 一个模型的作用就是说明外生变量是如何影响内生变量的。图 1-1 揭示了内生变量和 外生变量之间的关系,外生变量来自模型以外,并作为经济的投入;内生变量在模型之内决 定,并作为模型的产出。
●预算约束、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 ●税收、补贴和配给
2.2 重难点解读
最优化原理指出,行为人总是在一定约束下选择最优方案。消费理论部分运用这一原理 进行消费行为分析——消费者总是选择他们能负担的最佳物品。本章分析“能负担”的含 义——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一、预算约束
6 / 110
4 / 1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和完全价格歧视垄断市场中的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状态,虽然两个市场的最后结果截然不 同。
5 / 1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2 章 预算约束
2.1 本章要点
3.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是指在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状
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例如,
蛛网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分析。
五、帕累托效率 不同市场机制下,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也会不同,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 用来评估资源配置效率的一个尺度。帕累托有效(也称“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状态是指没有一种方法能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同时而使任何人境况变好的一种资源 配置方案。反之则称为帕累托无效(Pareto Inefficient),并存在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从帕累托无效到帕累托有效的渐进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帕累托有效状态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在租房市场模型中,竞争性市场
微观经济学之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之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0effb0f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3.png)
微观经济学之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一、一般均衡论一般均衡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市场经济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问题。
一、均衡的概念和条件在一般均衡论中,均衡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达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既没有供过于求的现象,也没有需求过于旺盛的问题。
一般均衡的实现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包括市场的完全竞争、信息完全透明、无交易成本等。
在这些条件下,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均衡关系可以通过价格来体现。
二、价格决定在一般均衡论中,价格是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达成均衡的重要因素。
供给和需求都受到价格的影响,当某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时,供给量会增加,需求量会减少,直到供给和需求之间达到平衡为止。
均衡价格是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也被称为市场清算价格。
均衡价格的确定是通过供求关系的调整来实现的,市场上的价格会根据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动,最终达到均衡价格。
三、福利效果一般均衡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福利效果。
福利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个人的福利为出发点,通过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活动对个人福利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福利最大化来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福利效果是指一般均衡下资源的最优配置对个体福利的影响。
在一般均衡下,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均衡状态,这时资源的配置是最有效的,可以最大化个体的福利。
福利效果的研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商品的价格和品种、个体的偏好和收入水平等。
通过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确定资源的最优分配方案,以实现福利最大化。
四、政府干预与一般均衡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会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来调整供求关系,以实现一般均衡。
政府的干预通常包括价格管制、税收和补贴等。
这些干预可以修正市场失灵的问题,避免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出现。
政府干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通过调整价格和收入分配,政府可以改善市场经济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然而,政府干预也可能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影响市场的自发性,打破供求关系的自发调整机制等。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均衡(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均衡(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79d7b26c0b4c2e3f56276327.png)
第16章均衡16.1复习笔记1.市场均衡(1)均衡的定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借用其他学科名词的例子。
均衡这一概念就是马歇尔从物理学中借用的一个概念。
均衡原指由于受到大小相同而作用相反的两种力的作用而使得物体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指的是在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市场力量:需求和供给,当需求恰好等于供给时,市场就会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2)均衡的分类市场均衡分为局部市场均衡(亦称马歇尔均衡)与一般市场均衡(亦称瓦尔拉斯均衡)。
本章主要研究局部均衡。
如果用()D p 表示市场需求,()S p 表示市场供给,则达到均衡时,就有()()D p S p =,称满足这一等式的价格*p 为均衡价格,()()***q D p S p ==为均衡产量。
同样,利用反需求函数和反供给函数,均衡就可以表示为:()()**S D p q p q =。
2.税收对均衡的影响(1)征收从量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①从量税的定义从量税是指对购买或出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一定量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在征收从量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S p 和D p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率):()()D S D S D p S p p p t=⎧⎪⎨=+⎪⎩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③图形分析由谁来支付税收并不影响均衡的最终结果,但是会影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如图16-1所示(在a 图中,对消费者征税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b图中,对生产者征税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图16-1征税的影响(2)征收从价税时市场均衡的条件和征税的影响①从价税的定义从价税是指按每单位商品价格的百分比征缴的税收。
②征税后的市场均衡条件在征收从价税时,市场达到均衡的条件是(其中S p 和D p 分别表示供给价格和消费者的购买价格,t 是税率):()()D S D S D p S p p p t =⎧⎪⎨=+⎪⎩由此可以解得均衡时的产量以及相应的价格。
微观经济学第第七章课后答案资料
![微观经济学第第七章课后答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edfbd3ec3a87c24128c432.png)
微观经济学第第七章课后答案第7章 课后练习答案一、基本概念 1、一般均衡: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2、帕累托最优条件:1)交换的帕累托最化条件:A B XY XY MRS MRS =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C D LK LK MRTS MRTS = ;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XY XY MRS MRT = 3、帕累托改进: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如果经济社会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在不使得他人境况受到损害的条件下使得某些人的境况得到改善,则社会福利得到增进。
二、分析简答1、什么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局部均衡是指:仅仅是某一种产品实现了均衡或某一种市场(例如,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实现了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所有经济单位及其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
局部均衡把市场上其他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数量与价格对这种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忽略不计或视为不变,即假定这一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而在一般均衡分析中,不仅要分析影响该商品价格变动的供求关系,还要分析影响该商品生产的生产要素市场、消费者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把经济中的所有经济单位和所有市场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和分析。
2、为什么完全竞争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所需具备的三个条件?完全竞争经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存在着一般均衡,即存在一组价格,在该组价格下市场中的供求平衡。
假设该组价格为Px ,P Y ,…,P L ,P K ,…。
其中P X ,P Y ,…表示商品X ,Y ,…的均衡价格;P L ,P K ,…表示要素L ,K ,…的均衡价格。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消费者在既定价格下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生产者在既定价格下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对于消费者而言,任意一个消费者在完全竞争经济中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对于消费者C ,有:/A XY X Y MRS P P = ;对于消费者B ,有: /B XY X Y MRS P P =;将以上两式整理可得:A B XY XY MRS MRS =;此公式就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课后习题详解-(福 利)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课后习题详解-(福 利)](https://img.taocdn.com/s3/m/9232edf002768e9951e738c7.png)
第33章 福 利1.假定一个配置x 被认为比另一个配置y 更为社会所偏好,仅当每个人都偏好x 胜过偏好y 。
(有时这被叫做帕累托顺序,因为它同帕累托效率概念密切关联。
)它作为社会决策的规则有何不足之处?答:这一规则的不足之处在于有许多配置不能相互比较,换言之,这一比较规则不具有完备性。
例如:有甲、乙、丙三人,他们对A 、B 、C 三种物品的偏好顺序如表33-1所示(数字越小表明此人越偏好该商品)。
表33-1 社会偏好的不完备性显然,按照这一规则,物品A 和B 之间就不能相互比较。
2.与罗尔斯福利函数相反的是所谓的“尼采”福利函数——一种表明配置的值只取决于处境最好的行为人的福利水平的福利函数。
这种福利函数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答:“尼采”福利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为:(){}11,,max ,,n n W u u u u ⋯=⋯。
3.假定效用可能性集是个凸集,消费者只关心自己的消费。
哪种配置能代表“尼采”福利函数的最大福利?答:因为“尼采”福利函数只关心境况最好的那个人。
所以当把所有的资源都配置给某一个人时,就可以使这个消费者群体的效用最大化。
4.如果某行为人i偏好另一行为人j的商品束胜于自己的商品束,就说i妒忌j。
根据“妒忌”的这个定义,请证明:如果一种分配是帕累托有效的,并且每个人只关心自己的消费。
那么必然存在某些不“妒忌”他人的个人。
证明:先分析两个人的社会,因为很容易将这个情形下得到的结论推广到多人社会。
采用反证法。
假定这两个人互相妒忌。
根据妒忌的定义,这两个人必然会进行交易,从而这两个人的状况比交易前更好。
或者说,既然妒忌意味着这两个人更喜欢对方的商品束,那么就让他们将两个商品束对换,这样他们的状况都改善了。
然而,这样就得到了矛盾,因为题目告之初始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换句话说,初始时,每个人的效用都已经实现最大。
由此可知,题目中的结论是正确的。
5.由于对选举日程的不同安排常常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安排选举日程的权力可以被视作一笔很可观的资产,假定每次投票只在两种物品之间做出选择,胜出者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和其他物品做比较,再假定社会偏好是按这种方法确定的。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著)题及答案精讲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著)题及答案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1d5e3fe08bd63186bcebbcc5.png)
第一部分 消费者选择理论1.有两种商品,x1和x2,价格分别为p1和p2,收入为m 。
当11x x ≥时,政府加数量税t,画出预算集并写出预算线2. 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1,x2),如果花同样多的钱可以买(4,6)或(12,2),写出预算线的表达式。
3.重新描述中国粮价改革(1)假设没有任何市场干预,中国的粮价为每斤0。
4元,每人收入为100元。
把粮食消费量计为x ,在其它商品上的开支为y ,写出预算线,并画图。
(2)假设每人得到30斤粮票,可以凭票以0。
2元的价格买粮食,再写预算约束,画图。
(3)假设取消粮票,补贴每人6元钱,写预算约束并画图。
4. 证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5. 一元纸币(x1)和五元纸币(x2)的边际替代率是多少? 6. 若商品1为中性商品,则它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7. 写出下列情形的效用函数,画出无差异曲线,并在给定价格(p 1,p 2)和收入(m )的情形下求最优解。
(1)x 1=一元纸币,x 2=五元纸币。
(2)x 1=一杯咖啡,x 2=一勺糖, 消费者喜欢在每杯咖啡加两勺糖。
8. 解最优选择 (1)21212(,)u x x x x =⋅(2)2u x =+9. 对下列效用函数推导对商品1的需求函数,反需求函数,恩格尔曲线;在图上大致画出价格提供曲线,收入提供曲线;说明商品一是否正常品、劣质品、一般商品、吉芬商品,商品二与商品一是替代还是互补关系。
(1)212x x u += (2)()212,m in x x u =(3)ba x x u 21⋅=(4) 12ln u x x =+,10. 当偏好为完全替代时,计算当价格变化时的收入效用和替代效用(注意分情况讨论)。
11. 给定效用函数 (,)x y xy =,p x =3,p y =4,m=60,求当p y 降为3时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2. 用显示偏好的弱公理说明为什么Slutsky 替代效应为负。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圣才出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生产(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c1d196a5a8102d276a22fd0.png)
第32章生产32.1复习笔记1.鲁滨逊·克鲁索经济(1)模型假设在该经济中,鲁滨逊·克鲁索扮演了双重角色:他既是一个消费者,又是一个生产者。
作为消费者,他可以选择在海滩上散步,消费闲暇,也可以消费椰子;作为生产者,他可以通过劳动收集椰子。
(2)行为人的最优选择如图32-1所示,在该图中,生产函数描绘的曲线就是鲁滨逊·克鲁索的预算线,在这样的预算约束下,他选择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从而最优组合就是无差异曲线和生产曲线的切点对应的点。
图32-1未引入价格机制的鲁滨逊·克鲁索经济2.引入价格机制后的鲁滨逊·克鲁索经济(1)模型假设①作为厂商,鲁滨逊先按照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劳动力工资决定生产多少椰子。
②作为消费者,鲁滨逊利用生产利润和工资收入去市场上购买椰子。
③所有商品以椰子作为计价物。
(2)厂商的最优决策作为厂商,鲁滨逊需要决定“雇佣”的劳动力的数量,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如图32-2所示,数学表达为:()max maxL LL C wLπ=-其中()C f L=表示厂商的生产函数。
图32-2作为厂商的鲁滨逊的最优决策(3)消费者的最优决策消费者在预算约束C wLπ=+下,最大化个人效用,如图32-3所示,数学表达式为:()max,..u C Ls t C wLπ=+图32-3作为消费者的鲁滨逊的最优决策(4)市场均衡当市场达到均衡时,劳动和椰子的供需相等,此时,厂商和消费者在均衡价格下分别达到了利润和效用的最大化。
如图32-4所示。
图32-4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均衡2.转换曲线及相关概念(1)转换曲线转换曲线亦称“生产可能性曲线”或“产品转换曲线”,表示在既定要素数量和技术状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充分利用资源而获得的不同产品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
比如在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他每天的劳动时间是固定的,为10小时,但他可以选择生产椰子或鱼,假设他生产鱼和椰子的生产函数分别是:10f F L =,20c C L =,而且10f c L L +=。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件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3e3ba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2.png)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件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一、引言一般均衡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它的核心概念是“均衡”。
福利经济学是一种用于评估社会福利的经济学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一般均衡理论1. 定义一般均衡理论是指整个经济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现在和未来之间达到一种互相协调、相互依存的均衡状态的理论。
它强调了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和互动,通过分析市场的均衡条件来揭示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规律。
2. 基本原理一般均衡理论有两个基本原理:供给和需求的相互匹配以及价格的自动调整。
- 供求匹配: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必须相互匹配,即供求数量相等,这样才能实现市场的均衡。
- 价格调整:当供求不匹配时,价格会自动调整,通过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来达到供求的平衡,从而实现一般均衡。
3. 数学模型一般均衡理论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经济系统,其中最著名的模型是沃尔拉斯(Walras)模型和莱昂考夫(Leontief)模型。
这些模型基于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的基本原理,通过建立方程组来求解均衡状态。
4. 应用和扩展一般均衡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政策制定、国际贸易、产业组织和金融领域等。
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一般均衡理论进行了扩展和改进,例如增加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和动态因素等,以更加贴近真实的经济现象。
三、福利经济学1. 定义福利经济学是一种研究如何评估和衡量社会福利的经济学方法。
它强调了通过经济政策的选择和实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福利。
2. 基本原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两个:效用最大化和社会公正。
- 效用最大化:福利经济学认为个体的目标是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通过优化个人的选择来实现整体的福利最大化。
- 社会公正:在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同时,福利经济学还强调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3. 应用和扩展福利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社会保障、税收制度、环境政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
微观经济学之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之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f1442c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9d.png)
微观经济学之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对经济体中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福利经济学是一种分析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影响的经济学分支,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对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般均衡理论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起步的,是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拓展和发展。
一般均衡理论的出发点是认为经济体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各种经济因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
当一个经济因素发生变化时,它将会对其他经济因素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
一般均衡理论试图通过研究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并对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般均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均衡状态。
均衡状态指的是经济体中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供给等于需求,市场上不存在剩余和缺口。
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只有在均衡状态下,经济体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
福利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影响的一门学科。
福利经济学通过对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分配社会资源以实现最大的整体福利。
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一般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将供给和需求、价格和数量等因素纳入考虑,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福利经济学通过一般均衡理论,研究不同的资源分配机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以及通过税收、补贴等政府干预手段来改善资源配置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可能性。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均衡理论提供了福利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和工具,通过对市场和经济体系的整体分析,揭示市场机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福利经济学则将一般均衡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运用到实际政策分析中,通过对各种政策措施的评估,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7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第01节 一般均衡理论和瓦尔拉一般均衡模型(讲)
![《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7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 第01节 一般均衡理论和瓦尔拉一般均衡模型(讲)](https://img.taocdn.com/s3/m/234988dd08a1284ac85043bd.png)
GET《微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7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理论学习要求⏹重点掌握◇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标准问题⏹一般掌握◇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一般了解◇交易和生产各自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严格地说,上述微观经济学各章讨论的内容均属局部均衡范畴,为使研究深入,应该引申到一般均衡分析。
在一般均衡的基础上,应该分析市场经济均衡状态是否具有经济效率,这就是福利理论问题。
本章主要讲述一般均衡理论和帕累托最优状态、交易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易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和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
第一节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及其假定条件局部均衡(partial equilibrium),是指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问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其特点是假定一个市场价格变动对其他市场价格没有显著影响条件下的供求与价格关系分析或均衡状态分析。
这种假定内容有三:(注: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局部均衡的代表人物。
)(1)对商品市场而言,商品A的价格变化不影响其替代品B和互补品C的价格变化,商品B和商品C价格变化不影响其替代品1B,1C和补充品B,2C价格的变化,最终B,C,1B,1C,2B和2C商品价格变2化不影响A商品的价格变化。
(2)对要素市场而言,要素F的价格变化不影响其替代要素G和补充要素H价格的变化,要素G和H价格的变化不影响其替代要素G,1H1和补充要素G,2H的变化。
最终G,H,1G,1H,2G和2H要素价2格的变化不影响要素,价格的变化。
(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间,没有联系互不影响,即商品市场价格不影响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价格也不影响商品市场。
现实经济生活中,这三种假定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这里只是为分析问题方便而确定的假设。
二、一般均衡及其案例分析一般均衡(general equilibrium)是指在承认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或均衡状态。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1a20b1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e.png)
目 录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计算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市 场第2章 预算约束第3章 偏 好第4章 效 用第5章 选 择第6章 需 求第7章 显示偏好第8章 斯勒茨基方程第9章 购买和销售第10章 跨时期选择第11章 资产市场第12章 不确定性第13章 风险资产第14章 消费者剩余第15章 市场需求第16章 均 衡第17章 测 度第18章 拍 卖第19章 技 术第20章 利润最大化第21章 成本最小化第22章 成本曲线第23章 厂商供给第24章 行业供给第25章 垄 断第26章 垄断行为第27章 要素市场第28章 寡头垄断第29章 博弈论第30章 博弈论的应用第31章 行为经济学第32章 交 换第33章 生 产第34章 福 利第35章 外部效应第36章 信息技术第37章 公共物品第38章 不对称信息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外部性[中山大学2018研、武汉大学2019研]答: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未经补偿影响。
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增加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得到报偿。
外部经济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价值大于其私人价值。
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
负外部性,又称外部不经济,指一个人的行为减少了旁观者福利却没有为此付费。
外部不经济也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当存在负外部性时,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其私人成本。
因此,市场均衡数量大于社会最优数量。
外部性纠正办法主要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
2合作博弈[厦门大学2012研;中山大学2013研]答:合作博弈是指各博弈方可以谈定能使它们设计联合策略的有约束力的合同的博弈。
厂商之间进行的经济博弈既可以是合作的也可以是非合作的。
如果不可能谈判并执行有约束力的合同,博弈就是非合作的;如果能设计出合同,则是合作的。
微观经济学_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_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525302f964bcf84b9d57ba5.png)
P
P1 P0
0
替
代 关
P
系
P1
P0
0
原油市场 石油危机
P
E1
S1
S0
E0
P1
D0
P0
D
Q1 Q0
Q0
煤炭市场
P
S0
E1
P0
E0
P1
D1
D0
Q0
Q0 Q1
汽油市场
E1
S1 S0
E0
Q1 Q0
汽车市场
E0 E1
D0
Q
互
补
关
S0
系
D0 D1
Q Q1 Q0
第二节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经济效率
P259
1.实证经济学:
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市场经济能否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福利经济学: 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下,研究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及其相关的经济政策。
P260
二、判断经济经济效率的标准(帕累托标准)
(一)假设条件 • 社会只有甲、乙二人, • 只有A、B两种资源配置状态
维弗雷多·帕累托 (1848—1923) 意大利经济学家
第9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一般均衡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经济效率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本章重点题
一、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第一节 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分析研究单个产品市场或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市 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第七版 课件
![微观经济学—范里安第七版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7e5d11fad6195f312ba690.png)
一般均衡分析 存在一组均衡价格使所有的市 场都能出清。
从瓦尔拉斯到阿罗——德布鲁
假设:两人利用两种生产要素、 生产两种产品的经济
交换的一般均衡与效率
1、帕累托效率:在商品有效率的配置中,没有人 能够在不使别人受损的情况下使自己获利。 2、帕累托改进:在不使其他人受损的情况下使某 人获利。 3、交换的一般均衡与帕累托效率:当且仅当商品 的分配使任何两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消费者 相同时,商品的配置才是有效率的。即: MRS克FC=MRS五FC 以用埃奇沃斯盒形图得到说明。
*埃奇沃斯盒形图U克=U克(F,C)
星期五的食品
O五
星 期 五 的 服 装
克 鲁 索 的 服 装
F E
•
•
•
D
U克3
U五3 克鲁索的食品
•C •A U U
五 2
•
B
U克2
克 1 1
U五
O克
地际 当 (替 且 最代 仅 高率 当 ;相 两 尽等 条 管, 无 分这 差 配时 异 不效 曲 一率 线 定已 的 公无 切 平改 点 )进 处 。余 边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 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这 么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P 1 X1 P 2 X 2 P nXn I MU n MU1 MU 2 P P2 Pn 1
消费者均衡条件的经济含义 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 的效用(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 用,这时的商品组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满足 (总效用最大)。
ω0 O L
dC MC 0 dL
(4)劳动市场上(某家)厂商的雇用情况(资本固定)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L=MCL”的利润最大化 条件,可得, MRPL=P•MPL= ω P ω* MCL MRPL=DL L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课后习题详解-(显示偏好)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课后习题详解-(显示偏好)](https://img.taocdn.com/s3/m/bcb207926c175f0e7cd137c7.png)
第7章 显示偏好1.当价格是()()12,12p p =,时,消费者需求是()()1212x x =,,,当价格()()1221q q =,,时,消费者需求是()()1221y y =,,。
这种行为同最大化行为模型相一致吗?答:这种行为同最大化行为模型不一致。
因为1122112254p x p x p y p y +=+=,,可知:()12x x ,被显示偏好于()12y y ,。
同样的,由于1122112245q x q x q y q y +=+=,,从中可知()12y y ,被显示偏好于()12x x ,。
所以这种行为违背了显示偏好弱公理,与最大化行为模型不一致。
2.当价格是()()12,2,1p p =时,消费者需求是()()1212x x =,,,当价格是()()1212q q =,,时,消费者需求是()()1221y y =,,。
这种行为同最大化行为模型相一致吗?答: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可得:11224p x p x +=,11225p y p y +=这就是说消费者选择X 消费束时,他买不起Y 消费束。
类似地,11225q x q x +=,11224q y q y +=,这就是说消费者选择Y 消费束时,他买不起X 消费束。
因此,该消费者的行为没有违背显示偏好弱公理,意味着他的行为符合最大化行为模式。
3.在第2题中,消费者偏好哪一个消费束,消费束X 还是消费束Y ?答:无法判断该消费者偏好的是哪个商品束。
这是因为当消费者购买消费束X 时,消费束Y 是无法购买的;同样地,当消费者购买消费束Y 时,消费束X 无法购买。
4.社会保险金对于价格变动所作的调整,通常使社会保险金领取人的境况至少与基期时的境况一样好。
请问,不论他们具有哪种偏好,哪种价格变动会使他们的境况恰好保持不变?答:只要价格的变化保持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不变,那么消费者的境况就和基期一样好。
这是因为,对于指数化的保险金,当价格从()12b b p p ,变为()12q q ,时,消费者的预算线变为:11221122b b q x q x q x q x +=+(1)如果相对价格保持不变,那么就存在0t >,使得:()()1212b b q q t p p =,, (2)把(2)式代入(1)式中,就有:11221122b b b b b b p x p x p x p x +=+这恰好是原来的预算线,在同样的预算线下,消费者的境况自然保持不变。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c392c7b6137ee06eff918f6.png)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7、8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需求与供给第2章消费者行为理论第3章生产者行为理论第4章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第5章博弈论及其应用第6章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第7章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第8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附录指定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市场第2章预算约束第3章偏好第4章效用第5章选择第6章需求第7章显示偏好第8章斯勒茨基方程第9章购买和销售第10章跨时期选择第11章资产市场第12章不确定性第13章风险资产第14章消费者剩余第15章市场需求第16章均衡第17章拍卖第18章技术第19章利润最大化第20章成本最小化第21章成本曲线第22章厂商供给第23章行业供给第24章垄断第25章垄断行为第26章要素市场第27章寡头垄断第28章博弈论第29章博弈论的应用第30章行为经济学第31章交换第32章生产第33章福利第34章外部效应第35章信息技术第36章公共物品第37章不对称信息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市场第2章预算约束第3章偏好第4章效用第5章选择第6章需求第7章显示偏好第8章斯勒茨基方程第9章购买和销售第10章跨时期选择第11章资产市场第12章不确定性第13章风险资产第15章市场需求第16章均衡第17章拍卖第18章技术第19章利润最大化第20章成本最小化第21章成本曲线第22章厂商供给第23章行业供给第24章垄断第25章垄断行为第26章要素市场第27章寡头垄断第28章博弈论第29章博弈论的应用第30章行为经济学第31章交换第32章生产第33章福利第34章外部效应第35章信息技术第37章不对称信息第四部分模拟试题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内容简介本书是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
范里安 中级微观经济学Ch7
![范里安 中级微观经济学Ch7](https://img.taocdn.com/s3/m/a23b47a2b0717fd5360cdccc.png)
就有: 就有:
b b 2 2
p x +p x <p x +p x 也就是说,在基期价格下, 也就是说,在基期价格下,当期的消费 束是可以承担的,但消费者没有选择, 束是可以承担的,但消费者没有选择, 因此“基期显示偏好于当期 基期显示偏好于当期”, 因此 基期显示偏好于当期 ,消费者状 况变差了。 况变差了。
b t 1 1 b t 2 2 b b 1 1
b t p 1b x 1t + p 2 x 2 Lq = b b > 1时 呢 ? b b p 1 x1 + p 2 x 2
数量指数的福利信息
如果
t t p1t x1t + p 2 x2 Pq = t b >1 t b p1 x1 + p 2 x2
就有: 就有:
偏好信息是通过可选择却没选择传递出的
间接显示偏好
p1x1 + p2 x2 ≥ p1 y1 + p2 y2 ⇒( x1, x2 ) ≻ ( y1, y2 ) ⇒( x1, x2 ) ≻ ( z1, z2 ) q1 y1 + q2 y2 ≥ q1z1 + q2 z2 ⇒( y1, y2 ) ≻ ( z1, z2 )
SARP?
消费束1 消费束2 消费束3 价格1 价格2 价格3 46 39 24 47 41 22 46 46 23
不违背WARP,但违背SARP ,但违背 不违背
7.8 指数
消费束和价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消费束和价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消费 者总体来讲是否变得“更好 ? 者总体来讲是否变得 更好”? 更好 指数: 指数:以某一权重计算的当期支出与基 期支出的比值。 期支出的比值。 两种形式: 两种形式:数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帕累托有效的配置(中央财经大学 2013 研) 答:帕累托有效的配置是现代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 它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V·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 帕累托指出,如果一种可行的配置不可能在不严格损害某些人利益的前提下使另一些人 严格获益,则该配置便是一种帕累托有效配置。
MRTS
C XY
MRTS
D XY
,按此点生产都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相应的,契约曲线上的轨迹是生产的
帕累托最优轨迹。
3.帕累托(Pareto)最优状态(中山大学 2003 研;上海交通大学 2003、2006 研;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研)
答: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是现 代西方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条件的理论。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 家 V·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
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①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的比率;②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 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③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 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图 7-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 7-1 中曲线 PP 为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 可能生产的 X 产品和 Y 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是不能实现的,因 为没有足够的资源;位于曲线左边的点可以实现,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利用的 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且又可以接受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一种产品, 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作为代价。生产可能性边界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 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
替代率都相等,两个消费者按此交换都在既定初始条件下获得最大满足。相应的,契约曲线
的轨迹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轨迹。生产者契约曲线,是指在埃奇沃思盒状图中,不同生产者
1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的等产量线切点的轨迹。在此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满足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局部均衡分析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中山大学 2003 研) A.分析某一部门的变化对所有其它部门的影响 B.分析仅仅局限于某一市场而忽略其它所有市场 C.将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割裂开来 D.上述都正确 【答案】B 【解析】局部均衡是指在假设其他市场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的市场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研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 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七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 生产与交换的一般均衡
一、名词解释 1.一般均衡(华中科技大学 2007 研;中央财经大学 2010 研) 答: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一 般均衡分析从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考察每一种产品和每一个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 时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和相应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供需量。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 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 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939 年,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去研究一 般均衡问题,在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之间架起桥梁。当代经济学教材中一般都采用 这种方法来说明一般均衡理论。
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 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 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2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生产可能性边界(中山大学 2003 研)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 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 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 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 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 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 X 和 Y 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 7-2 表示。
帕累托指出,在既定的社会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 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 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
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 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个非常有 效率的状态。
2.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厦门大学 2006、2009 研)
答:契约曲线又称效率线,可分为消费者契约曲线和生产者契约曲线。消费者契约曲线
指的是,在埃奇沃思盒状图中,不同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在此曲线上的任何一
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S
B XY
,即任意两个消费者对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