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关于雇佣制度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雇佣制度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r\n [摘要] 雇佣制度随着
、
和
形势等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日本长期雇佣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
。即使在美国,长期雇佣制度仍有着一定的市场。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雇佣制度将向着基于市场调节的长期而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知识经济雇佣制度长期雇佣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本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因此,如何留住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促进核心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我国企业已与许多跨国公司处在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尽管我国企业经历新一轮整合后,企业核心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企业人才流失严重。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比例多达60%,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高级
人员、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70%以上来自国有企业。人才的流失直接导致企业核心能力的衰退,研究如何从制度安排和设计上彻底解决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不仅对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也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雇佣制度的演变历史,并以美国和日本为例,说明雇佣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等客观因素在发生变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长期雇佣制度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二、西方国家雇佣制度的演变历史
雇佣制度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商品经济出现之前是不存在的。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家与劳动力之间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西方国家雇佣制度的产生最初源于英国对失业者的救济问题。工业革命初期,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英国议会制定《济贫法》和《国民
法》,再辅之以工会自助的形式解决职工的失业问题。此后意大利、奥地利、波兰、德国等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并制定了类似的雇佣制度。此一阶段雇佣制度的实施对缓和劳工矛盾,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西方国家面临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飙升等一系列问题。为了缓解劳资激化的冲突,促进经济发展,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在公共事业领域和一些地方州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失业和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频布了专门针对解决失业问题的《社会保障法》,一方面积极进行经济改革,通过政府增加公共
投资等扩大需求的政策,减少和消除非自发性失业,促进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对失业者进行救助。美国在雇佣制度上的成功,使得在二战以后,各发达国家仿效。这一阶段,“完全雇佣制度”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宝典。1944年国际劳动
了《费城宣言》,阐述了完全雇佣政策,被多数成员国遵循和采用。同年英国发表《雇佣政策白皮书》,将“完全雇佣制度”作为政府的主要政策之一加以规定。
随着经济的恢复和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提高和物价上涨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政府此前承诺的增加工资和保护失业在一定出现了无法兑现的情况。为了抑制工资上升和降低成本,企业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方式,完全雇佣制度受到了新经济形势的制约。基于通货膨胀不断加速的现实,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从“完全雇佣”向“维持一定的失业率”的政策转变。同时,由于凯恩斯扩大需求的理论解决不了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各国开始调整与之
相应的雇佣政策。20世纪50年代瑞典率先实行积极的雇佣政策,1964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发表《关于经济成长和劳动力政策的理事会建议书》和122号公约,也积极倡导积极雇佣政策。在技术革新、
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以及资本市场强力作用的大前提下,其他一些发达国家也先后采取了积极的雇佣政策。特别是1973年全球性的石油危机和20世纪80年代末期泡沫经济的破灭,以短期而灵活为特点的积极雇佣制度成为许多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到上世纪90年代,各国更是根据不同的国情从实际出发,重视对雇佣制度实行长期的、系统的、更加重视劳动力市场机能的雇佣政策。
三、典型国家雇佣制度评述——以美日雇佣制度为例
上述研究表明,国家或地区的雇佣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等客观因素在发生变化。西方国家经历了不同的雇佣制度。这种现象也说明,在当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发生变化时,雇佣制度也可随之进行调整。本部分以美国和日本这二个典型国家来加以说明。
1.美国雇佣制度评述
美国是世界上主张积极雇佣制度的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从二战后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长一段时期,美国劳动关系的特点是正规的专职工作,通常劳动者终生只为一位雇主效力。主导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雇佣模式有两种。一种被称为产业工会模式。在这一体系中,确定工资时年资比个人的业绩更为重要。工作职责在雇佣
中规定得非常明确;另一种模式被称为竞争雇佣模式,是一种非工会模式。在这种体系中,公司寻求通过沟通
和雇员调查等方式来建立与雇员的直接性的关系。工资中个人因素的成分较重,而工作安排则比较灵活。在这一时期,就业安全被认为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企业被看成“扩大
的家庭”,对工人承担的义务也不仅是发工资。
从美国官方提供的数据来看,属劳动力中主要部分的30岁~55岁被动失业人群的雇佣率是比较高的,表明长期雇佣状况较为乐观。从短期雇佣的情况来看,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最近调查,最有可能接受临时性工作的是16岁~24岁的年轻人,妇女的比例也在上升,这显然与这两类人较难从事常规工作有关。而从产业来看,则主要集中于
、
业和服务业等季节性强、需求变化较大的行业。从这点来看,临时性就业并不是由于有大量的人找不到常规工作才发展起来的,因而也不能成为长期雇佣制度恶化的证据。从来看,美国的雇佣期限并不是想像的那样短。数据表明,在美国,一般工人在同一企业平均工作8年以上,有25%的工人在同一企业工作超过20年,在年龄超过30岁的职工中,有40%的职工在同一企业至少工作20年。因此,维持较长时期而稳定的雇佣关系在美国仍有着一定的市场。
2.日本雇佣制度评述
日本是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业管理最成功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日本失业率基本上是在1%~3%之间徘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大多数时间失业率最低,失业人数最少。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是典型的长期雇佣制度,它有着成功的历史,一直以来,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吸引了众多理论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日本终身雇佣制产生于明治后期和大正时代,当时正是日本模仿欧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大量兴办工厂企业,发展民族工业的时代。技术人才、熟练工人是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为了确保企业的稳定,规模较大的一部分企业对员工采取了终身雇佣的经营战略。军国主义时代的军事化管理,使这一用工制度被大大加强了。二战以后,日本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的企业范围不断扩大,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为基础的日本企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终身雇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