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

合集下载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某某省某某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主要X围:世界古代、近代史)一、单项选择(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在古代雅典,Asion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

下列人员可以归纳Asion的有()①法庭陪审员②被放逐的执政官③首席将军的妻子④家庭奴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在遥远的古代,雅典和中国都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关于这两种文明在伯利克里和秦始皇时期治国方略上的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某法制与君主专制 B.贵族制与分封制C.陪审法庭与三公九卿D.轮番而治与中央集权3、“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某某本身,虽然某某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某某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这句话指出古代雅典。

()A.某某制度还是完美 B.不成熟的是司法而不是某某C.某某审判有悖司法独立 D.某某是多数人的暴政4、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撰了《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原因不包括。

()A.它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B.它的基本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C.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D.它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5、罗马法不仅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而且影响深远,包括:()①它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③它直接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X④它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6.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可以清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发展过程。

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A.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成文法B.法律理论—习惯—成文法—习惯法C.成文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某某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某某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六安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題2分,共48分,在给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中国一些古人类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陪葬品都是农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男性的陪葬品依然是石锄、石镰等农具,女性的陪葬品则多为陶制的纺轮。

这种变化说明( )A.生产发展影响劳动分工B.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文明之初性别分工形成D.集体劳作正在瓦解2.下表是关于启继位的相关记载,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当时一部落的首领),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战国策·燕策一》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晋书·柬暂传》益干启位,启杀之A.启因继承王位攻击益B.禹反对王位世袭C.益反对将王位传给启D.支党支持启继位3.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雨”“小雨”“雨小”“雨少”“少雨”“多雨”“疾雨”“雨疾”“雨不疾”等相关词语,还有如“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等短句。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注重科技的实用性D.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4.孟子对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变法表示强烈反对,说他们是“暴君污吏”,高唱“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

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认为攻人之国最为不义。

由此可知,他们都()A.以仁爱之心看待社会B.希望重建社会秩序C.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D.希望建立法治社会5.战国时期,朝觐作为邦交手段主要有诸侯朝天子、诸侯相朝、天子朝诸侯三种。据统计,秦国受朝觐16次,魏6次,周、赵、齐各3次,韩1次,这反映出当时()A.诸侯争霸斗争激烈B.统一趋势十分明显C.周王统治名存实亡D.诸侯外交非常频繁6.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综合训练试题(九)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综合训练试题(九)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综合训练试题(九)(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24.《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由此可知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C. 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商业意识【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

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解题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25.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

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

”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A.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C.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D.否定公心以彭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可知李贽借由肯定私心来宣扬个人自由,并非为权,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私欲膨胀,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公心”或者并未指出天理即是“公心”,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思想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2021年“考古中国”报道,考古人员在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发现了距今约6 700年至4 500年的大规模古稻田遗存,其既有凸起田埂组成“井”字形结构的路网,又有河道、水渠和灌排水口组成的灌溉系统。

这些发现可佐证,此时期()A. 浙江地区最早培植出了水稻B. 文字创造已经进入成熟阶段C. 社会活动已呈现较强组织力D.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2. 西周晚期师㝨簋铭文记载,周王派师㝨率领齐师和其他武装平息东国淮夷的叛乱并顺利班师。

同时期的晋侯苏编钟铭文也记载,周王命令晋侯苏协同自己亲征,参加对东方“夙夷”的作战,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

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B. 客观推动华夏认同的形成C. 铭文记载反映历史全貌D. 诸侯的权力义务实现统一3. 道家认为悟道必然伴随着德行的积累,而德行的积累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由近及远、从身到家,再到乡、邦国与天下的过程中进行,《道德经》载:“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这表明道家学说()A. 强调坚持个人独特的性格B. 蕴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C. 具有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D. 孕育了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理念4. 2019年以来,云南河泊所遗址先后出土了大量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封泥(信件的封缄),如“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县名)令印”“同劳(县名)丞印”等。

这主要表明当时()A. 郡国并行制影响扩大B. 边疆治理具有政治智慧C. 国家统一的进程加快D. 推恩令实施具有策略性5. 据如表推知,光武帝的度田措施旨在()东汉光武帝度田(丈量土地)相关记载内容文献建武十五年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又考实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D 【解析】题干材料“君之宗之”体现了宗法制。

A项体现的是儒家“仁”的思想;B项反映刘邦衣锦还乡的荣耀;C项体现了等级制度和分封制;D项意为: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

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体现了宗法制。

2.B 【解析】从题干材料“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可知A项正确。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以布政使为地方行政长官;行省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D两项正确。

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故B项错误。

3.B 【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中“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察举制主要以品行为选官标准,“举孝廉”是察举制的重要内容,故选B项。

4.B 【解析】从表中广州、上海进口英国商品数量的变化看,广州港的地位被上海取代。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故B项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反映A项,CD 两项不符合史实。

5.D 【解析】近代国人发型变化的因素需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①②属政治因素,③属思想文化因素;清初的“剃发令”体现了清朝的民族政策。

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6.C 【解析】图一中的“天命诏旨书”反映了太平天国浓厚的封建意识,其政权不具有民主性;图二所示文告的发布者是湖北军政府,故排除A、B、D三项。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具有反侵略性质,故选C 项。

7.C 【解析】材料反映的“民变”与清末“新政”有一定关系,立宪派人士转变态度是因清朝“皇族内阁”的设立而离心,频繁的“民变”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

8.B 【解析】材料中的“腊子口”、“六盘山”、“陕甘军民”、“征师”、“吴起”等关键信息,反映了红军的长征和胜利。

9.A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了1938年10月日本占领武汉后险恶的宣传手段和意图,传单内容宣扬“蒋政权灭亡”与事实不符,但日军占领武汉是事实,故不能说完全不符合事实。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

安徽省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

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舜文化①《尚书》云:‚德自舜明。

‛《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虞舜)始。

‛舜帝是‚德‛的化身,简言之,舜文化就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的道德文化,它是一种原生性的道德本体文化。

因此,舜帝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

②舜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折时期。

在这个时期,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的融合已经完成,亦即炎、黄民族的融合已经完成,在部落联盟的体制沿袭了数千年后,国家已经初步形成;作为个体的人,也已经进入了由部落联盟——诸侯国组合起来的‚古国‛大社会。

因此,在社会生产之中,需要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关系和双方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准则,才能维护诸侯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谐。

作为诸侯国联盟首领的舜,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身体力行地创造、想方设法地推行了这些准则,并使整个社会都遵守这个‚道德‛规范,成为人类由文明产生阶段进入文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我们说孔子是儒文化的创始人,然而,孔子的功绩在于集文化之大成;儒家文化实际上只是孔子对舜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纵使是儒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仁‛,也只是孔子在总结商周文化基础之上的画龙点睛。

儒学三重道德——人伦道德、社会道德、宇宙道德的源头来自于舜帝的道德文化。

楚简中的《唐虞之道》写道:‚爱亲忘贤,仁而未义也;尊贤遗亲,义而未仁也……爱亲尊贤,虞舜其人也。

‛由此可以证实,儒家三重道德的基本构架就是发轫于舜帝所创建的道德文化。

④各民族的文化都以本民族的特有形式发展起来,形成本民族的传统。

舜文化产生在炎、黄民族融合之后,所以,它代表的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利益,这也是舜文化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的原因。

舜帝虽然居‚三皇五帝‛之末,但是,舜帝开创了‚德治‛文明的崭新时代,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历史意义。

⑤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帝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三块里程碑。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兑现不修边幅标识(zhì)敷衍塞(sè)责B.保贵五体投地戏谑(xuè)叱咤(chà)风云C.鼎盛不记前嫌揣度(duó)麻痹(pì)大意D.防范一蹋糊涂炫(xuán)耀锒(láng)铛入狱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 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动合同,以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② 华天饮食服务公司由于狠抓管理,杜绝铺张浪费,三个月下来,仅办公经费一项就了五十万元。

③ 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近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从中出第一“新北京特产”。

A. 规避结余遴选B. 回避节余遴选C. 规避节余筛选D. 回避结余筛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天色渐渐暗下来,街道两旁的大红灯笼、气死风灯、走马灯……纷纷亮起,街市上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夜幕下的都市美艳绝伦。

B. 记者注意到,在解释“和谐世界”这一理念时,李肇星引经据典,多次举起随身携带的《联合国宪章》宣读其中的内容。

C.在中华民族园,身着盛装的傣族姑娘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的观众纷纷拍手称快。

D. 欧洲中央银行总裁特里谢呼吁,应对金融海啸不分国界,各国唯有放下成见,一团和气,共同面对金融危机,才能够渡过难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资本经济之所以一定会带来金融泡沫的原因,是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的运作一部分来自企业产品销售的收入,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信贷,这两部分都有其不确定性。

B. 中国政府已与包括美国、意大利、印度、希腊等多个国家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双边协议,共同致力于促进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1月)月考 历史试卷+答案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11月)月考 历史试卷+答案

六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境内,地处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山南麓结合处的山前地带,由内城、城壕(护城河)、外郭城构成,总面积为348.5万平方米,与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古城规模相当。

其持续时间为距今5900年至3800年,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

据此可推断石家河遗址()A.出现了国家的雏形B.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之一C.开始形成城市文明D.文化发展程度高于浙江良渚遗址2.老子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孟子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墨子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韩非子则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些思想都()A.重视以人为本B.强调自强不息C.崇尚天人合一D.关注现实政治3.《史记·范睢列传》载:“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

也就是被推举的人有犯罪的行为,保举者就有了连带的责任。

汉初,也有类似的推荐制度,如前196年刘邦下“求贤诏”,要求各地推选“贤士大夫”。

吕后时期,诏举“孝悌力田”;文帝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规定了选拔的方式和标准。

秦和汉初的这些临时性的选拔()A.适应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B.发展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C.为察举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解决了中央与王国之间矛盾4.北魏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政权后,东魏—北齐大力推行鲜卑化政策,采用胡汉分治、以胡制汉的统治策略;而西魏—北周则推行“外鲜内汉”的“关中本位政策”,最终灭掉北齐。

这反映了()A.文化整合利于国家发展B.民族交融历程艰难曲折C.北周结束分裂实现统一D.异质文化难以协调共生5.三贾(上中下三贾)均市是唐代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市场管理制度,右图为《唐天宝二年(743年)交河郡市估案录文》中三贾均市的例证。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监测监控课》课程设计报告组员姓名学号班级成绩薛晓磊21056128安全05-1杨进宽21056129安全05-1张帆21056130安全05-1张连刚21056131安全05-1张艳鹏21056132安全05-1本组人员的工作分工情况:薛晓磊:负责整理资料张帆:负责资料的收集张连刚:负责资料的收集郑东波: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张艳鹏:负责查阅设备和仪表的类型和价格杨进宽:负责校验资料和设计内容的校对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1.1矿区概述1.2采煤1.3掘进1.4通风1.5瓦斯1.6发火期第二章熟悉有关的煤矿安全法规和设计规范第三章确定监控所需传感器的种类及数量。

第四章确定分站的容量和数量。

第五章确定传输方式、电缆长度和接线盒的种类和数量。

分析比较各厂家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特点,确定具体的煤矿监控系统型号。

第六章绘制监控系统配置图。

第七章系统概算(绘制系统配套清单及价格表)。

第一章矿井概况1.1 矿区概述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40万t/a,服务年限为55.14a。

本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方式开拓,第一水平为+855m。

主井井筒直径为6.5m,净断面积为33.18㎡;副井井筒直径为7.5m,净断面积为44.18㎡。

井下煤炭主要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架线式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带区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1.5t固定式矿车、5t材料车、1.5t 平板车运输。

矿井为低瓦斯矿,煤尘有爆炸危险。

矿井工作制度为“三八”制,提升设备年工作日为330天。

由于矿井的井型较大,所以主井采用箕斗提升煤炭,副井采用罐笼提升设备、材料、运送人员。

1.1.1矿区的地理位置汾西矿业集团新峪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兑镇镇,在孝义市城西20km处,距介休城约45km。

地理坐标东经111°35′12″~111°39′03″,北纬37°00′40″~37°07′29″。

安徽省六安一中第一次月考精品文档8页

安徽省六安一中第一次月考精品文档8页

2019--2009年度六安一中第一次月考数学(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231p x x ->, {}2:|60q x x x +->,则条件p ⌝是条件q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都参加了11场比赛,他们每场比 赛得分的情况用如右图所示的茎叶图表示,则甲、乙两名运动员 的中位数分别为( ) A .19、13 B .13、19C .20、18D .18、20 3.已知函数()cos6xf x π=,集合{}1,2,3,4,5,6,7,8,9A =,现从A 中任取两个不同的元素m,n ,则()()0f m f n ⋅=的概率为( )A.512 B. 712 C. 1436 D. 19364.已知x x f 2cos )(tan =,则22f ⎛⎫-= ⎪ ⎪⎝⎭( )A .-1B .223-C .0D .135.已知向量()1,1=a ,()2,n =b ,若+=a b a b , 则n =( )A .3-B .1-C .1D .3 6.如右图所示,是关于判断闰年的流程图,则以下年份是闰年的为( ) A .1996年 B .2019年 C .2019年 D .2100年7.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所对的边,A ∠=60º,1=b ,△ABC 的面积ABC S ∆=3,则Aasin 的值等于( ) A .338 B . 3326 C .3932 D .32 8.在数列{}n a 中,12a =, 11ln(1)n n a a n+=++,则n a = ( )A .2ln n +B .2(1)ln n n +-C .2ln n n +D .1ln n n ++0 1 2 3 41 12 0 1 03 5 08 7 8 9 7 5 64 3 2 9 6 1甲 乙A D C BA 1D 1C 1B 19.函数tan sin tan sin y x x x x =+--在区间3(,)22ππ内的图象是( ) 10.将函数3sin()y x θ=-的图象F 按向量(,3)3π平移得到图象F ',若F '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4x π=,则θ的一个可能取值是( )A.π125 B. π125- C. π1211D. 1112π-11.若双曲线22221x y a b -=(a >0,b >0)上横坐标为32a的点到右焦点的距离大于它到左准线的距离,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2,+∞)C.(1,5)D. (5,+∞)12.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1111ABCD A B C D -的六个面都是菱形,则1D 在面1A C B 上的射影是1A C B ∆的( )(A )重心 (B )外心(C )内心 (D )垂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3.已知曲线C :()sin xf x x e =+,则在x=0处切线方程为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D.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中“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说明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已遭破坏,集权统治模式基本建立起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是地方分权模式而非君主集权,B项说法错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等级差别明显并不能说明严格遵循分封制度,其实分封制在东方六国也遭到破坏,C项表述错误。

2. 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3.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答案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答案

六安一中2025届高三级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某时期的国家政治空间与地方管理,被划分为王畿、四土及四至,不同的圈层对应具体的空间地域,拥有不同的政治属性与管理方式。

材料反映的是()A.内外服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汉高祖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

诏曰:“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

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

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这反映了()A.汉高祖时期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汉初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并发展C.汉初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D.统治者践行“黄老无为”思想3.吕思勉评述中国古代一个时期:“其大成就有四焉,而皆与民族之动荡移徙有关,故民族之移徙,实此时代中最大之事也。

四者惟何?一曰士庶等级之平夷。

二曰地方畛域之破除。

三曰山间异族之同化。

四曰长江流域之开辟。

”这一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两晋南北朝C.五代十国D.辽宋夏金元4.如图是辽朝中央北面官运作机制图。

金庸创作的《天龙八部》写道:“(皇帝)笑道:‘……封萧峰为楚王,官居南院大王……’……转头向左军将军耶律莫哥道:‘我任你为南院枢密使,佐辅萧大王,勾当军国重事。

’”这一描述()A.肯定辽“蕃汉分治”B.阐释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基层治理C.真实地再现辽朝史D.对辽国官制的认识并不完全准确5.如图是伊朗史学家拉希德丁(1247—1318年)《史集》中一幅描绘成吉思汗追逐敌人的波斯图画和伊尔汗国的基督教徒将畏兀儿人拉班·扫马出使西亚,欧洲经过编纂为叙利亚文的《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译本)。

这些资料可以佐证,蒙古西征()A.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B.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社会经济D.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6.明中期起,以商业为导向的坊刻举业用书产生。

高三试卷历史-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三试卷历史-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六安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相传:神农氏在亲尝百草过程中,分辨出五谷。

《太平寰宇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因名山建庙。

”神农氏因此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农业创始人和药学创始人。

神农氏相关传说蕴含的有效历史信息是()A.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祭祀制度B.种植业与采集业具有关联性C.生产力发展促成了社会分工D.农业和药学的起源时间相同2.在代晋建(南朝)宋的过程中,刘裕通过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的府署机构)网罗人才,实现禅代,推动了晋宋之间的政治结构转变。

如表为刘裕的霸府僚属出身占比表。

这反映出晋宋易代中()非士族次等士族(含北人,吴地士族)高级士族人数13927比例1.49%58.21%40.30%A.南方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不断膨胀C.政治资源得到整合D.门阀士族走向消亡3.下面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出狩”剑南时,在普安郡(今四川剑阁)发布的诏书()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

其诸路本节度、采访、度支、防御等使……其署官属及本路郡县官,并各任便自简择,五品以下任署置讫闻奏,六品以下任便授,巳后一时闻奏A.旨在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B.加速了唐王朝政治统治的灭亡C.缓解了唐朝内重外轻的局面D.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4.通观东汉迄于唐中叶600余年间客与部曲的演变过程,始终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来,即逃亡农民依托豪强充当佃客、佃家、私属等,而国家又企图使他们复归为编户。

这一矛盾()A.推动了赋税征收标准的变革B.是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的根源C.伴随着均田制的推行而消失D.催生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5.两汉时期,涉及朝廷往例时,常有“汉家制度”、“汉家故事”一类的提法;李唐时期,进而有“祖宗之制”、“祖宗之法”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安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颁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基本分布在当时的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清徐栋《牧令书》载:“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C.县官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3、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仍然存在大量的习惯法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两个规定反映了()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6、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关东”一词,但是具体所指是不同的。

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而明清明时期的“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造成这种不同历史时期地理概念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政治中心的迁移B.行政疆域的扩大C.经济重心的南移D.社会制度的演变7、某班同学在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后,形成了以下几个观点,其中正确的有()甲: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某些具有近代化因素的思想乙:洪秀全设想的社会是乌托邦式的丙:太平天国运动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丁: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A.1个B.2个C.3个D.4个8、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

“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抹掉)。

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

”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9、右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

这是因为()A.它是清政府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B.它正式宣告中国两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终结C.它为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提供法律保障D.它正式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0、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中共二大的分析()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D.提出了发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基本方针11、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数量的红军;(4)有便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12、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

这次会战()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3、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有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D.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14、小明在查阅抗日战争时期的旧报纸时,看到一封毛泽东写给蒋介石的信:信的首句是“介石先生惠鉴:……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结尾落款处时间是“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二十九日”。

细心的小明发现其中有误,错误之处应该是()A.十五个月之抗战与民国二十八年时间不符B.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不可能写信给蒋介石C.毛泽东不可能用民国纪年法署名D.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已基本取得胜利15、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

《共产党宣言》最初是()A.第一国际成立宣言书B.声援巴黎公社的倡议书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总结性文件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16、《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17、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18、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

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②“一国两制”得到了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9、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

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和平共处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求同存异20、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外交事件的相同点在于()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体现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C.谋求国家的安全与发展D.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21、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国务院发回的电报中说:“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定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去维持。

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这表明()A.美苏不存在现实的矛盾冲突B.美苏“冷战”的开始C.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美国力图称霸全球22、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

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之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宣言”是在西欧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上升的背景下发表的B.美国力图通过此“宣言”,将西欧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C.发表此“宣言”的实质目的是要维护美国“一超多强”的超级大国地位D.“宣言”发表后,美国成功地遏制西欧经济的崛起23、2011年12月17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去世,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朝鲜半岛的关注。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朝鲜半岛便处于60多年的分裂状态。

在这60多年中()①南北朝鲜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分裂③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局部热战的反映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4、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中说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

”当时冲击世界两极格局的新力量是()①西欧的联合②日本的重新崛起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猖獗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5、二战结束后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必须从文字档案和文字档案造成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必须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语言、符号、农村的证据、土地制度、项圈等一切其他可利用的史料,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的成果和方法。

同时,又要防止把自己分割成许多各行其是的“专门化”部门。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正确的一项是()A.扩展历史学的研究领域,扩大历史学家的视野B.历史研究由个体劳动,变成了集体劳动C.作为现代的历史学家必须把握某一时空的“总体”趋势D.提出了坚持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

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学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4分)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材料二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