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物理实验5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理实验5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2f85595c804d2b160b4ec0b4.png)
物理实验5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5N)1个 木块(带挂钩)1块 200g 钩码1个 长木板一块(80cm)毛巾1块1.下图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水平地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做 运动。
这样做的目的是: 。
根据 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其大小为:(2) 将图(a)和图(b)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 将图(a)和图(c)的实验进行比较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4) (a)、(b)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5) (a)、(c)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 __ 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6) 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7) 在此基础上小易又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
写出你的做法。
(8) 同组的小玉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所做的“探究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记录:(1) 分析比较序号①与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 分析比较序号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 上述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有 (填序号) ①探究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②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③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④研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4) 在这个实验中,使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在第1、2次实验中变量是_______,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随手可做的摩擦力实验
![随手可做的摩擦力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745d60576eeaeaad0f3308b.png)
随手可做的摩擦力实验一、感受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一个变化的物理量,一张桌子放在粗糙的地面上,如果它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00N,当我们用10N的力推它时,推不动,这是因为此时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大小刚好等于10N;当我们用50N的力推它时,还是推不动,这是因为此时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和你的推力同步增大到50N;当我们用100N的力推它时,仍然推不动,这是因为此时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大小刚好等于100N;当我们用101N的力推它时,桌子开被推动,这是因为此时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达到了最大值100N后不再增大。
不过,推动桌子的一瞬间,桌子受到的摩擦力不再是静摩擦力,而是滑动摩擦力,而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力是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的,因此在桌子被推动的一瞬间,你会突然觉得轻松了一点,你的身体会因为摩擦力突然明显减小而推力不变向前倾倒。
关于静摩擦力的这一个特点,我们可以利用书本、弹簧测力计和你的课桌做一下实验来体验一下,如图1所示。
阅读课本我们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稍稍转换一下视角,如果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由此,我们可以借助细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拉书本,开始用0.5N的拉力拉书本,书本没有被拉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0.5N就等于书本受到的静摩擦力;改用1.0N的拉力拉书本,书本没有被拉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1.0N就等于书本受到的静摩擦力;继续增大拉力,记下刚刚拉动书本前一瞬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最大,就等于书本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在此基础上,水平拉动书本在课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这是此时书本在课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明显小于最大静摩擦力f最大。
二、感受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同样条件下,滑动摩擦明显大于滚动摩擦。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利用圆珠笔芯、桌面和手掌做一下实验来体验一下。
随手可做的摩擦力实验
![随手可做的摩擦力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a042bc45fbfc77da269b1eb.png)
随手可做的摩擦力实验一、感受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一个变化的物理量,一张桌子放在粗糙的地面上,如果它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00N,当我们用10N的力推它时,推不动,这是因为此时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大小刚好等于10N;当我们用50N的力推它时,还是推不动,这是因为此时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和你的推力同步增大到50N;当我们用100N的力推它时,仍然推不动,这是因为此时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大小刚好等于100N;当我们用101N的力推它时,桌子开被推动,这是因为此时地面给它的静摩擦力达到了最大值100N后不再增大。
不过,推动桌子的一瞬间,桌子受到的摩擦力不再是静摩擦力,而是滑动摩擦力,而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力是小于最大静摩擦力的,因此在桌子被推动的一瞬间,你会突然觉得轻松了一点,你的身体会因为摩擦力突然明显减小而推力不变向前倾倒。
关于静摩擦力的这一个特点,我们可以利用书本、弹簧测力计和你的课桌做一下实验来体验一下,如图1所示。
阅读课本我们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稍稍转换一下视角,如果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由此,我们可以借助细线,通过弹簧测力计拉书本,开始用0.5N的拉力拉书本,书本没有被拉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0.5N就等于书本受到的静摩擦力;改用1.0N的拉力拉书本,书本没有被拉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1.0N就等于书本受到的静摩擦力;继续增大拉力,记下刚刚拉动书本前一瞬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最大,就等于书本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在此基础上,水平拉动书本在课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这是此时书本在课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明显小于最大静摩擦力f最大。
二、感受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的区别同样条件下,滑动摩擦明显大于滚动摩擦。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利用圆珠笔芯、桌面和手掌做一下实验来体验一下。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案例与评析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案例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d0f0b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c.png)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案例与评析作者:张小迪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年第03期《运动与摩擦力》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该课以“怎样减小摩擦力”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解决真实情境搬箱子费劲,探究滑动时的摩擦力大小和滚动时的摩擦力大小,通过搜集数据证明自己的猜测。
如何搜集可靠、严谨的证据,学生可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合作等环节,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不断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探究实验中明白搜集可靠证据的意义。
一、教学分析《运动与摩擦力》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5课。
本单元的第1课已为本课的探索情境做了铺垫,第1课主要是研究多大的拉力能使重物运动起来,以及用更大的拉力后,重物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本课将研究重点定位至刚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拉力就相当于最少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克服摩擦力让小车动起来。
学生弄清楚这个知识点后,在后续的“利用垫圈个数表示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活动中,才会有更好的实践体验。
在四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摩擦力”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不陌生。
但是,对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如何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减小摩擦力等问题还要进行深入了解,因此本课将以此作为学习的起点。
在动手能力方面,垫圈挂法操作对四年级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前课以及实验前强调并演示,指导学生规范进行实验操作。
同時,四年级的学生虽已养成了记录习惯、实验习惯,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还有待加强。
二、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认识到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
由真实情境搬箱子费劲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发生在运动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提出产生摩擦的两个条件:①两个物体相互运动;②两个物体接触。
由“摩擦”理解“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学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
在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后,联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学的物体的运动方式,分析箱子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式——滑动。
五年级科学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优秀课件
![五年级科学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5220ce4b35eefdc9d3336b.png)
实验流程:
实验名称: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 小车 胶条 抹布
我的猜测: 滑 动 的摩擦力大
不同条件: 运动方式〔滑动、滚动〕 相同条件: 小车的重量、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实验步骤:小 车记下测力计示数F1,测三次
2、取下胶条放在车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 小车记下测力计示数F2,测三次
实验结论: 相同条件下滑动摩擦力 〔 大于 〕滚动摩擦力
练一练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自行车行驶时车轮和地面的摩擦 自行车刹车时车轮和刹车片的摩擦 粉笔写字时,黑板和粉笔的摩擦 圆珠笔写字时, 笔尖和纸的摩擦 足球和草地的摩擦 滑梯
富华 刘小桥
回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本卷 须知
1、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读 出 力 的 大 小
读 出 力 的 大 小
猜一猜:哪一个的摩擦力大 滑动 滚动
分工要求
操作员:1名 记录员:1名 观察员:2名
纪律要求
保持纪律,注意平安 分工合作,细心操作 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d1c82608524de518964b7df9.png)
小学科学试验汇报单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青龙小学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小学五年级学生分组试验汇报单
五年级班第组姓名年月日。
滑动与滚动
![滑动与滚动](https://img.taocdn.com/s3/m/744ee6637e21af45b307a810.png)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6、滑动与滚动使用范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作者:骆新国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哲商小学撰稿时间:2011年7月●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本课将继续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大小与滚动还是滑动这两种运动方式有很大关系,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
学习本课是为研究如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打下基础。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测量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择测量小车轮子滑动时和滚动时的两种摩擦力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是因为,让小车轮子滚动前进和滑动前进操作起来很容易。
真正的汽车就是正常行驶时轮子滚动,急刹车时轮子在地上滑动。
学生对小车“行驶”“刹车”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的差别一般估计不到,实验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印象。
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专门把运动由滑动变成滚动的机械装置。
根据儿童的特点,要学生认识滚珠轴承的作用,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是一个好的办法。
认识滚珠轴承将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体有滑动与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过程与方法:能设计并做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较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能解释物体运动和停止下来的原因。
会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勤于思考,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
了解人类改进搬运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设计并做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较的对比实验,从而得出滑动与滚动运动方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做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的摩擦力比较的实验,能解释物体慢慢停止下来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滚珠轴承、小组材料一份。
小组准备:字典,六支铅笔,小车、钩码4个、盒子、细绳、弹簧秤、玻璃球、大小瓶盖、胶带、剪刀等。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6 滑动和滚动|教科版(4)](https://img.taocdn.com/s3/m/f779b6ee680203d8cf2f2400.png)
《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及说明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6课【教材分析】《滑动和滚动》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6课,是在《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一堂科学探究课。
本课由两个探究活动组成,第一,认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滑动和滚动,知道小车“行驶”“刹车”两种运动情况下形成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测量并比较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
明白用滚动代替滑动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制止轮子滚动是轮驱动车辆刹车的通用方法。
第二,认识和制作滚珠轴承。
知道滚珠轴承的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机械装置,通过动手做一个“滚珠轴承”的制作体验活动,为下一课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重量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但对物体的运动方式跟摩擦力的关系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小车运动入手,通过观察、体验,认识滑动和滚动这两种运动方式,继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运动方式有关?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的的科学探究能力,能主动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体验探究中发展科学素养。
【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通过观察、实验,能说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3、通过制作,初步了解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出小车轮子滚动与滑动摩擦力的对比实验,并通过实验,证实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能用简单物品模拟制作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及真实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态度。
2、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8953e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4.png)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力的作用》中的第5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和滚动的概念;探究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
2. 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了解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及其区别,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块、圆柱体、斜面、测力计、粉笔、黑板。
学具:每组一个滑块、一个圆柱体、一个斜面、一个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滑动和滚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滑动与滚动的区别。
2. 新课导入(1)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2)提问:如何减小摩擦力?引导学生思考。
3. 例题讲解(1)演示用测力计测量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
(2)讲解如何通过实验感受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块和圆柱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并记录数据。
(2)教师点评,强调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滑动与滚动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1)滑动与滚动的区别(2)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一个人推着一个滑块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2)一个人推着一个装有轮子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
2. 答案:(1)摩擦力较大,因为滑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2)摩擦力较小,因为箱子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6)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6)](https://img.taocdn.com/s3/m/80e9573c52ea551811a6872c.png)
一、我们的小缆车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绳子拴在小车车头的正中,防止小车跑偏。
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注意要用手或其他物体挡住小车,防止小车冲出桌面。
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4、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实验有了相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车运动的快慢。
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的增加,这样能准确地找到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
每次增加多个垫圈,这样可以使小车的动力变化更明显,能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和目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使小车运动的外力是垫圈的重力小车由静止到运动是由于受到了外力的作用。
实验结论是垫圈重力或拉力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
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得慢。
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得快。
5、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
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补全解134 135 136实验二、用橡皮筋作动力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汽车是用汽油或柴油来驱动的,火车是用电力来驱动的(教科书72页图片)。
4、橡皮筋往后绕时,带动车轴向前转动,小车前进。
橡皮筋往前绕时,带动车轴向后转动,小车后进。
5、在一定的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小车行驶得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小车行驶得近。
6、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时又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7、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97a6cc102de2bd960588c6.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P21.填一填(1):水、空气、适宜的温度(2):实验对照2.辨一辨×、√、×3.实验探究①取6粒绿豆种子④分别在2张餐巾纸上各放3粒绿豆种子⑤将2个盒子都放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其中1个盒子用里面涂黑的盒子罩住。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P41.选一选A、B2.实验探究(1)阳光(2)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阳光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P61.填一填(1):水、阳光、适宜的温度(2):向水性2.辨一辨√、×3.实验探究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P81.选一选C、B2.实验探究(1)通过测量蚯蚓在亮处和在暗处的时间长短来研究。
(2)通过记录在亮处的蚯蚓数得出(3)小红;理由:收集数据更科学准确,用时更短。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P111.选一选B、B、A2.实验探究(右图)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P131.辨一辨×、√、×2.实验探究生物条件:水草3棵非生物条件:泥沙制作方法:先把水草种活,再把小金鱼、小虾和田螺放进去第七课:《改变生态瓶》P151.辨一辨×、√2.选一选B、C3.实验探究动物多时,耗氧量增大,鱼浮上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P171.辨一辨×、√、√2.分析解答略第二单元光第一课:《光和影》P191.填一填(1)光源(2)投影(3)光源屏2.辨一辨×、√3.实验探究第二课:《阳光下的影子》P211.选一选B、C、B2.分析解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的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长→短→长。
第三课:《光是怎样传播的》P231.填一填(1)直线(2)302.实验探究第四课:《光的反射》P251.填一填(1)光的反射反光(2)直线(3)光的反射(4)反射2.实验探究不能,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烛光被桌子挡住了。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含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15d52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4.png)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含答案)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测试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阅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32分)1.假如没有摩擦,会发生的是()。
A.人可以跑得更快B.运动的物体会在一个没有障碍物的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C.汽车启动时可以一下子开得很快2.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是弹簧测力计。
A。
B。
C。
弹簧测力计2)力的单位是()。
A。
XXXB。
XXXC。
千克3)人们通常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A。
杆秤B。
天平C。
弹簧测力计4)1牛大约是()克力。
A。
1B。
10C。
100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弹簧测力计的一部分。
A。
刻度板B。
砝码C。
挂钩6)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A。
受力大,伸长长B。
承受重力的大小C。
弹性7)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测量的力()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A。
不能超过B。
可以超过C。
无法确定3.下列选项中,靠反冲力运动的是()。
A。
火箭B。
火车C。
汽车4.火箭发射时,会向下喷出气体,同时受到一个向()的反冲力。
A。
上B。
下C。
左5.气球小车是靠()运动的。
A。
重力B。
弹力C。
反冲力6.在“用气球推动小车运动”的实验中,气球的喷气嘴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的关系是()。
A。
气球喷气嘴无论向什么方向,小车都会向前运动B。
气球喷气嘴向后,小车就向前运动C。
气球喷气嘴向后,小车就向后运动7.为了让气球小车行驶得更远,我们可以()。
A。
增加小车重量B。
使用更小的气球C。
向气球吹更多的气8.喷气式飞机是靠()运动的。
A。
反冲力B。
重力C。
弹力9.气球在飞行的过程中,它的运动没有规则可循,这主要是因为()A。
气球太轻B。
气球里的气体太少C。
气球的喷气方向在不断变化10.拉力器是利用了弹簧的()制成的。
A。
拉力B。
弹力C。
压力阅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2分)11.用橡皮筋作动力,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这种方法就是橡皮筋动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https://img.taocdn.com/s3/m/5f4038d3172ded630b1cb6c5.png)
7.6学生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知道摩擦力;(2)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增大摩擦和减少摩擦的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摩擦力的分类及产生条件。
课前准备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砝码、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习动机思考:运动员松手后,在水平冰面上滑行的冰壶,失去动力后为什么会停下来呢?滑冰车的同学停止撑冰后为什么也会停下来呢?讲授实验内容,体验摩擦力。
在分析摩擦力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感受一下摩擦力。
将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但手掌相对桌面静止;将手掌用较小力压在桌面上并向前用力,使手掌相对于桌面滑动;用两根手指在桌面上模仿人走路的情景,感受指尖受摩擦力方向。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
你感到摩擦力是一个什么样的力?作用在哪?作用方向如何?设疑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什么冰面上容易摔倒,为什么体操运动员手上要抹“白粉”,引出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F摩)。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两个物体接触且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不光滑。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讲授新知识从力的三要素看,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呢?那我要想知道某种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比如这个木块放在这个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我该怎么办呢?测量滑动摩擦力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测量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cbaa2f8384868762caaed5da.png)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的大小,并进行比较,从
而了解一些生活中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二、猜想:滚动的摩擦力较小
三、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
力计、胶带、
四、方法设计:学生阅读教材82页,看83页的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制
定实验方案,提示: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
2.小车的载重相同
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
方法:1.按照书上第82页第一图进行测量,轮子可以转动,均匀拉
动
2. 按照书上第82页第二幅图进行测量,轮子可以转动,以
相同的快慢拉动
3. 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五、分析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六:练习: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
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
七、作业:课堂练习第一题。
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615b78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2.png)
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同学们,你们知道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吗?这可有意思啦!先来说说滚动摩擦力吧。
就像咱们骑自行车的时候,车轮在地上滚呀滚,这时候产生的摩擦力就是滚动摩擦力。
你想想,车轮是不是很轻松地就转起来啦?这就说明滚动摩擦力相对比较小哟!那滑动摩擦力又是啥呢?比如说,你把一块重重的木头在地上拖着走,那木头和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拖着是不是特别费劲?这就表明滑动摩擦力一般比滚动摩擦力大很多呢!有一次上科学课,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个实验。
老师拿了一个小球和一个小方块,让它们分别在一个斜面上往下滑。
小球咕噜咕噜滚得可快啦,而小方块呢,慢慢地往下蹭,这差距不是一目了然吗?这不就跟咱们跑步似的,穿着轻便的跑鞋跑起来轻松自在,要是穿着又重又笨的大靴子,那跑起来得多吃力呀!还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滑板车。
我的滑板车轮子转得可顺溜了,滑起来一点儿不费劲。
可是旁边的小明,他的滑板车轮子好像卡住了,滑起来特别艰难。
这难道不是因为轮子正常滚动的时候是滚动摩擦力,轮子卡住就变成滑动摩擦力了嘛!再说啦,如果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一样大,那汽车为啥要用轮子跑,而不是直接在地上滑呢?飞机的轮子为啥能让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那么顺畅呢?所以呀,通过这些例子咱们就能明白,滚动摩擦力可比滑动摩擦力小多啦!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可太重要啦,能让好多东西变得更方便、更省力!你们说是不是呀?示例文章篇二:嘿!同学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好好聊聊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这对“小调皮”!你们有没有试过在冰面上滑冰?那种感觉是不是特别顺滑,一下子就能滑出去好远?这其实就和滑动摩擦力有关啦!那滚动摩擦力又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骑自行车的时候,车轮滚滚向前,这时候受到的就是滚动摩擦力。
你们想想看,滑动摩擦力就像是一个倔强的家伙,死死地拽着两个相互滑动的物体,不让它们轻易地分开。
而滚动摩擦力呢,就像是个稍微温和点的小伙伴,虽然也有阻力,但没滑动摩擦力那么“难缠”。
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专题(含答案)
![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专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82056f69eae009581becb2.png)
力学专题----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1. 第三小组同学想通过实验来了解滑动摩擦及滚动摩擦的特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相同重力的木块和木制小车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动,用测力计来测量手对木块和小车的拉力.(1)在实验中为了使测力计的示数与小车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应使小车和木块做______直线运动.(2)通过测量拉力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应用了______(填“类比”、“转换”或“归纳”)的物理方法.(3)几次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到结论:在相同的情况下,滚动摩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滑动摩擦.2.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为了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根据滑动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应比较______两图: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比较______两图.(1)每次实验都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2)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无关.(3)比较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发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4. 图甲为小刚和小强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提出猜想时的情景.为了验证他们的猜想,他们找来了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长木板一块、质量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和塑料块各一块.(1)要验证他们的猜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他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要准确地测出物体与长木板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使它沿水平长木板______滑动.(2)他们通过用乙、丙所示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保持______一定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3)小强对小刚说:“我只要用丙中的器材再做一次实验,就能验证我的猜想.”小强的做法是:______,重新做一次实验.(4)小刚和小强都感到实验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有一定的困难.经过思考,小刚提山如果按照图丁所示来改进实验装置,实验效果会显著改善.请写出这样改进的好处:______.5. 小鹭设计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案如图所示(1)为了测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小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______运动.(2)下列现象中应用了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______(选填字母)A.足球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B.用力压住橡皮,擦去写错的字C.移动很重的石块时,在地上铺设滚木D.气垫船喷出强气流,在船底和水之间形成气垫(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是否有关,如图丙所示,小鹭竖直向下切去一半木块,测得摩擦力大小是图甲中的一半,于是得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成正比.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6.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明有如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1)实验中,应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根据______知识可知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这个过程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2)由实验①②可验证猜想______(选填“A”或“B”)正确,并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3)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后,接着小明在毛巾表面上,利用如图4的实验装置,使物体水平匀速移动了10cm,则绳端水平移动的距离为______cm,结合表中序号4及(2)结合实验过程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为了验证猜想二,还需增加的实验器材:______.8. 小明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匀速滑动,从而测出摩擦力;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从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______图所示实验,说明摩擦力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2)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丙图所示实验,说明在______相同时,接触面越______,摩擦力越大.(3)小明在进行乙图中实验时,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通过多次实验得到摩擦力F摩与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F压的关系图线如丁图所示,由图可知:F摩=______F压.当木块与砝码的总重力为6N时,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N,则木块将做______运动.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分析表中序号为1、2、3(或4、5、6…)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3)小明比较情况一和情况三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压力相同时,木块在______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更大,分析得出:情况三(木块正面与玻璃面)比情况一(木块正面与木板面)的接触面粗糙.他的依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4)同组的晓宏提出不同意见,他认为玻璃表面比木板表面光滑得多,情况三(木块正面与玻璃面)比情况一(木块正面与木板面)的接触面要光滑.当压力相同时,木块在玻璃表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应该更小.于是,同学们进一步分析了情况三和情况四中的实验数据,发现:当压力为1.7N时,两种情况的摩擦力均为0.4N,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出现压力相同,接触面变光滑时摩擦力更______.(5)为什么出现“接触面变光滑摩擦力反而增大”?晓宏联想到家里使用的吸盘式塑料挂衣钩,如图2所示.把挂衣钩的吸盘压在普通墙面上时,挂衣钩挂不住物体;当把挂衣钩的吸盘同样压在玻璃、瓷砖等光滑的墙面上时,就可以悬挂较重的物体.由此晓宏猜想可能是:______使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增大了摩擦力.这种猜想是否合理?还有其他原因吗?他准备和同学们分头查阅资料,并咨询老师继续进行探究.10.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某小组根据猜想进行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图中的木块、长木板完全相同).(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方向滑动的目的是______;(2)利用图______和图______可探究猜想A;(3)利用图______和图______可探究猜想B;(4)利用图______和图______可探究猜想C.11. 在学习了滑动摩擦力知识后,小明和小华想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究运动鞋的鞋底防滑效果,他们各自带来了洗干净的运动鞋,又准备了一张练习立定跳远用的橡胶垫,一个弹簧测力计和细线.(1)为了能准确地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认为应该让运动鞋沿水平方向做______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2)小明将自己的运动鞋放在水平桌面的橡胶垫上,按正确的方法拉动,读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_N;若实际拉动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匀速直线运动,则鞋子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填“变化”或“不变”)的.(3)小华经过思考改进了小明的实验,让弹簧测力计和鞋保持静止,拉动鞋下的橡胶垫进行测量(如图乙所示),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4)小华测出他的鞋滑动摩擦力比小明的大,但他的鞋却不一定是“防滑冠军”,这是因为______.12. 小明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______力.(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拉力是______N.(3)分析图乙的图象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______.(4)实验结束后,小亮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他由此得出结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他的结论正确吗?______,理由是:______.答案:1. (1)匀速(2)转换(3)小于2.匀速直线;平衡力;乙丙;甲乙3.(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1、2;接触面积(3)1、3;压力4.(1)匀速(2)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3)将塑料块叠放在木块的下面(4)不需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实验操作。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c2fc8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a.png)
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滑动与滚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简单机械》中的第5课《滑动与滚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滑动与滚动的特点,探究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大小,以及了解轮轴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描述滑动与滚动的特点,说出滑动与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差异,了解轮轴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滑动与滚动的特点,摩擦力的大小差异,轮轴的基本原理。
难点: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圆柱体、轮轴模型、测力计等。
2. 学具:每组一辆小车、一个圆柱体、一个轮轴模型、一个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车在地面上的运动状态。
提问: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是滑动还是滚动?它们有什么不同?2. 新课导入讲解滑动与滚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
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滑动与滚动?3. 例题讲解展示圆柱体在水平面上的滑动与滚动,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差异。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滑动与滚动的摩擦力。
5. 知识拓展介绍轮轴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轮轴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滑动与滚动》2. 内容:滑动与滚动的概念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轮轴的基本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滑动与滚动现象,并分析其摩擦力大小。
画出一个轮轴模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2. 答案:生活例子:如滑板、滑冰、轮滑、自行车等。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轮轴模型:轮轴是一个简单机械,由轮和轴组成。
轮轴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或反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物体滑动和滚动的摩擦力
要改变的条件:车轮的滑动和滚动(一组车轮滚动行驶,叫实验组;另一组车轮滑动行驶,叫对照组)。
不改变的条件:小车、绳子、弹簧秤、小车行驶的地面、拉动小车的速度。
实验过程:
(1)安装好一辆玩具小车,并在小车上放上一个透明胶。
(2)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固定在弹簧秤的挂钩上。
(3)在地面上沿水平方向轻轻拉动小车,找到刚好能使小车行驶(运动)起来的摩擦力,并记录下弹簧秤上标明的读数。
(4)反复做几次,观察并记录。
(5)将小车的轮子用透明胶固定在车架上,使车轮不能转动,将其余的透明胶放回车上,使小车的重量不受改变(影响)。
(6)在地面上再次沿水平方向缓缓拉动小车,找到刚好能使小车行驶(运动)起来的力,并记录。
(7)反复做几次,观察并记录。
记录表:
车轮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