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转换与材料利用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知识点归纳(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知识点归纳(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347b2152d380eb62946d94.png)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2.1 金属材料知识点1 金属与非金属1.金属的性质(1)金属都有金属光泽。
大多数金属的颜色为银白色或灰色,但金呈金黄色,铜为紫红色。
除汞外,所有金属在室温下都是固体。
(2)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非金属的性质(1)大多数非金属没有光泽,外表暗淡。
在常温下,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都是气体,也有一些固体,溴是唯一的在常温下呈液体的非金属单质。
固体非金属较脆,敲击时易变成粉末。
(2)非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能均较差,也没有延展性。
3.具有金属光泽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非金属。
知识点2 常见金属材料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及其合金。
2.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
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上都是合金。
3.与纯金属相比,合金的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抗腐蚀性能增强。
知识点3 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1.汞、铅、铬、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等。
2.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
3.基本上所有金属都可以循环再生,而普遍回收的金属包括铝、铅、铁、铜、锡、银和金等。
2.2 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1 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但反应的难易或剧烈程度不同。
镁、铝等活泼金属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
铁、铜等金属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不反应;加热能反应。
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2)在常温下,铝与氧气反应,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能阻止金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这就是铝制器皿耐腐蚀的原因,4Al+3O2===2Al2O3。
2.金属与酸的反应(1)锌、镁、铁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Mg+ 2HCl=== MgCl2+H2↑Mg+H2SO4===Mg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2)铁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中,生成了亚铁盐(铁元素显+2价)和氢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转化》PPT优质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转化》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9042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f.png)
规
解
律
析
方
法
综
合
练
13.[2018·杭州] 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
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
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
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2+4Na
2Na2CO3+C
。
规
解
律
析
方
法
综
合
练
(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
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
应如图B2-5-6所示,则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
图B2-5-6
规
解
律
析
方
法
综
合
练
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规
解
律
析
方
法
综
合
练
5.[2018·台州] 电脑芯片的制作要用到高纯度的硅。目前广泛
采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为原料制取,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SiO2+2C
Si+2CO↑。对该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碳元素的化合价由0变为+4
D.该反应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
100 kg,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fbee61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c.png)
倍 速
还原反应。
课
时 学
Fe+CuSO4=FeSO4+Cu
湿法炼铜
练
1、设计实验除去杂质:ⓐ铜粉中含有的少 量铁粉;ⓑFeCl2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uCl2 。
a.用稀盐酸 b.用铁粉 为什么?
2、调查化工颜料商店出售的涂料添加剂
倍 “银粉”是什么金属,通过实验做出初步
速 课
分析和判断,并提交调查分析报告。
②把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钾放入1小杯滴有硫酸铜
倍 溶液中。 2K+2H2O=2KOH+H2 ↑
速 课
2KOH+CuSO4 = K2SO4+Cu(OH)2↓
时 学 练
有气体产生,硫酸铜溶液与KOH溶液 反应产生氢氧化铜篮色沉淀。
4、把铁片分别放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片刻后 取出,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是( )
是一种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的固体,密度
倍 速
为 7.8χ103 千 克 / 米 3 , 熔 点 为 1535℃ 。 有 良
课
时 好的延展性,有导电性、导热性、铁磁性。
学
练 纯铁较软,含有杂质时较硬。
常见金属的性质: 有光泽、比较硬,有延展性、有导电性、 导热性、具有一定的熔点和沸点等。
②分析常见的金属有哪些用途?例如:铜
1、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
2Cu +O2===2CuO (铜不能燃烧)
点燃
倍
2Mg+ O2===2MgO
速
课 CuO +2HCl == CuCl2 + H2O
时 学
金属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
练 化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结 论: 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知识点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aeb75fc8d376eeafaa3138.png)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1、物质的分类方法:对纯净物可以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3、常见的无机化合物,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物质:⑴纯净物:①单质:金属和非金属②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酸:是否含氧分:含氧酸(H2SO4)和无氧酸(HCl)根据H的个数分:一元酸(HCl)、二元酸(H2SO4)、三元酸(H3PO4)等碱: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盐:正盐:Na2CO3、CaCO3、NaCl;酸式盐:NaHCO3(俗称:小苏打)碱式盐:Cu2(OH)2CO3(俗称:铜绿)⑵混合物:(空气、溶液)4、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P45页第二节物质转化的规律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S+O2=(点燃)SO2现象:在酒精灯上点燃硫磺,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物二氧化硫是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实验要在通风橱里进行。
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填空大法)2K+H2O=2KOH+H2↑2Na +H2O=2NaOH+H2 ↑Ca +H2O=Ca(OH)2 +H2 ↑K2O+H2O=2KOH+H2↑CaO+H2O=Ca(OH)2Na 2O+H2O=2NaOHBaO+H2O=Ba(OH)23、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是以游离态(单质)的形式存在;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4、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C+CuO=(△)Cu+CO2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光亮的金属铜,生成的气体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制取装置:CO+CuO=(△)Cu+CO2↑现象:先通一会儿CO排出试管内的空气,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光亮的金属铜,生成的气体(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有毒,实验时注意安全)制取装置:H2+CuO=(△)Cu+H2O现象:先通一会儿H2排出试管内的空气,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光亮的金属铜,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3课) 九年级科学上: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变用教案浙教版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3课) 九年级科学上: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变用教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fbc0c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9.png)
课题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3课时)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章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质分类。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物质转化的规律。
知道金属和非金属的特点。
3、通过本章的习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1、物质分类
2、物质转化的规律
3、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
器材
小黑板、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内容
本章知识点:
1、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二种或二种以上物质组成
2、物质转化的规律
(1)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学生先看本章课
本P80的复习提
要
学生分小组
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
(2)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
(3)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3、常见的材料
4、材料的发展
三、课堂练习:
作业本(A):P25复习题1、3、5、8、10题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A):P25复习题A层 2、4、6、7、9、11、12、13、
14、15题
B层: A层的题目以及16、17、
18、19、20、21、22、23
学生练习
学生分层次
教
后
感
在本章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学生和学生的小组讨论来归纳和总结
本章知识点,并通过精选一些习题,让学生加强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复习可安排3课时,第1课时专门复习知识点,第2、3
课时进行练习。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2024版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66b8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9.png)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2024版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1.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的定义与特征混合物的定义与特征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与联系2.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定义与分类化合物的定义与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第二部分: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定义与实例化学变化的定义与实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第三部分:物质的转化与利用1. 物质的转化物质转化的基本概念物质转化的实例分析2. 材料的利用常见材料的分类与特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第四部分:实验与探究1. 实验基础知识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2. 典型实验分析物质分类实验物质变化实验物质转化实验第五部分:知识点总结与复习1. 知识点总结重要概念与定义关键知识点回顾2. 复习建议复习方法与技巧典型题目解析文章正文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例如,水(H₂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其成分可以变化。
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在于,纯净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而混合物的成分可以变化。
此外,纯净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都是均一的,而混合物则可能在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性质。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根据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例如,铁(Fe)是金属单质,氧气(O₂)是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纯净物,例如,水(H₂O)和二氧化碳(CO₂)都是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而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此外,单质和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也不同,单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而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单质。
2 1~2 3知识点清单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2 1~2 3知识点清单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fcee74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8.png)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元素组成
作用
在人体内分解后生成。
蛋白质灼烧时有
的气味,同时
脂肪溶于水
有机合成材料
合成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性能
优点:
缺点:
用途
常用于制造试剂瓶;保温器材的外壳;制鞋底、拖鞋、凉鞋等;制造电器外壳
广泛用于制造航天器、飞机、火箭、导弹的绝缘材料、特殊防护材料、增强材料以及人造心脏瓣膜、外科缝线等。
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2.1~2.3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梳理
性质
颜色
可锻性
硬度
密度
熔点
金属
大多数为色
铜:
铁粉:
特例:
非金属
碳:
硫:
合金
生铁
钢
区别
共同点
①
Fe+O2=(常温)
Fe+O2=(点燃)
Cu+O2=
Ag+O2=
②
Al+ HCl=
Cu+ HCl=
实验室制氢气:③C+ AgNO3=Fe+ ZnCl2=
湿法炼铜:
置换反应(通式表示为+→+)
H2+ CuO=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几种简单的有机物
甲烷
丁烷
乙炔
化学式
化学性质
用途
沼气、瓦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打火机内液体的主要成分
燃烧产生的高温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常见的有机物的特性:
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较,受热,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2.绝大多数有机物溶于水,溶于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课件(共96张PPT)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课件(共9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6e8f8165ce050876321348.png)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同时石灰水变浑浊
(3)甲烷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生是_C_O__2 __ 和 H2O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
CH4+2O2 === CO2+2H2O (4)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 发生爆炸,故使用前需要验纯 。家庭在使用沼气 或天然气体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3.除甲烷外,(1) 打火机中液体的主要成分---丁 烷(C4H10) 性质――易被液化、具有可燃性
(1)通常将含 碳 的化合物叫 有机化合物 ,简称 有机物 。 跟有机物相对应的是无机物,它包括 单质 和 无 机化合物 。
(2)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虽是含 碳 的化合物,但由于它们在结构、组成、性质上 都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所以,通常将它们归到 无机物中。
(3)有机物大多含有碳、 氢 、氧 、氮 等元 素。
要评价,说明理由Biblioteka 。运用科学知识, 提高生活质量
1、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D )
A. Fe+CuSO4=Cu+FeSO4 B. 2Al+3H2SO4=Al2(SO4)3+3H2 ↑ C. Mg+2HCl=MgCl2+H2 ↑ D. 3Fe+2O2=Fe3O4
A 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有关。
(3)能表明盐酸浓度对反应快慢有影响的实验编号是: 和___。
(4)如果把实验①中盐酸的质量分数改为4%,请你推出铝丝消失
时间(用t表示)的取值范围:
。
★(5)该实验除了用铝丝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的快慢外,你还能
提出新的方法来衡量该反应的快慢吗? 方法:
。
3. 为测定某铁粉样品(含少量木炭粉)为测定某铁粉样品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660b3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b.png)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转化与材料利用。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水的凝固、冰的熔化等)、形状改变(金属丝的弯曲)等。
-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生锈(铁生锈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等。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3. 物质的转化规律。
- 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
- 金属(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氧化镁):2Mg +O_2{点燃}{===}2MgO。
- 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碱(氢氧化钙):CaO +H_2O===Ca(OH)_2。
- 碱(如氢氧化钠)与酸(盐酸)反应生成盐(氯化钠)和水:NaOH+HCl===NaCl + H_2O。
- 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 非金属(如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C+O_2{点燃}{===}CO_2。
- 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碳酸):CO_2+H_2O===H_2CO_3。
- 酸(如硫酸)与碱(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盐(硫酸钾)和水:H_2SO_4+2KOH===K_2SO_4+2H_2O。
4. 常见的材料。
-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例如,铁合金(生铁和钢),生铁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低。
- 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水泥等。
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玻璃具有透明、硬度大等特点;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f12431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48.png)
first第二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知识点归纳一、金属的性质12.金属与非金属的主要性质差异3.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具有金属特性,其性能比纯金属更好,硬度更大。
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由Fe 和C 形成的合金 金属锈蚀的条件:空气和水分保护膜法: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改变金属内部结构:不锈钢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 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 有些金属能在纯氧中燃烧,如铁;有些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生成氧化物,如铜、铁、铝等分别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铁、氧化铝。
金属跟酸的反应铝、镁、铁、锌等金属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等却不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金属跟某些盐溶液反应能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金属 置换反应2. 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s e c o n d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规律:金属跟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金属跟盐溶液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注:金属和两种盐反应时先置换出活泼性弱的)【注意】K 、Ca 、Na 太活泼,易与水反应,不与酸、盐发生置换反应;铁与酸、盐发生的置换反应 中,产物是亚铁盐(Fe三、简单有机物 1.有机物的定义:一类含碳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盐除外),大多含C 、H 、O 、N 等元素。
2.甲烷 (1)甲烷的化学式为CH 4,它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
(2)沼气、天然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火星的大气层也发现有很多的甲烷 (3)由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使用前需要验纯 。
家庭在使用沼气或天然气体作燃料时要注意安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五节 物质的转化(共79张PPT)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五节 物质的转化(共7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3de6d4ea216147916112839.png)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常见的还原剂有: C、 CO、 H2
还原剂C在高温下也能夺取CO2中的氧
化学方程式:
高温
C + CO2
2 CO
一氧化碳也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产生游离态的金 化学属方单程质式。3:CO + Fe2O3 高温 2 Fe + 3 CO2
为什么用点燃 的方法除尾气?
CO有毒性,所以要 除去。CO能燃烧, 化生学成方CO程2 式:
硫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硫时,可生成二氧化硫 多少吨?
(2).如果要将这些原煤全部制成合格的“环保煤”, 理论上需要含氧化钙 98%的生石灰多少吨?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四、金属的冶炼
1、定义: 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叫金属的冶炼。 2、常用方法: (1)还原法 (2)置换法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
解:设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x 吨。
高温
3CO + Fe2O3
2Fe + 3CO2
160
112
100吨×85%
x×96%
160 :112 = 100吨×85% :x×96%
x = 112 × 100吨×85% = 62吨
160 ×96% 答:炼出的生铁质量为62吨。
例题:某煤厂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供居 民取暖用的“环保煤”,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削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吸收二氧化硫的化 学方程式为 2CaO + 2SO2 + O2 =高=温= 2CaSO4 。该煤厂现有含硫3.2%的原煤1000吨, 问: (1).如果这些原煤不经过“加工处理”直接燃烧,
相应的化合物。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四节 物质的分类(共28张PPT)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四节 物质的分类(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2bd6eb08a1284ac950432d.png)
紫色石 蕊
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紫色
氯化钡 白色 无现 无现 溶液 沉淀 象 象
无现 象
白色 无现 沉淀 象
碳酸钠 有气泡 有气泡 溶液
无现 象
白色 沉淀
无现 无现 象象
5.现有5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HCl、H2SO4、BaCl2、 NaOH、CuSO4,不用任何试剂(包括试纸),用简单 方法 区分。写出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6.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
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
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
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
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 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第二课时 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什么联系?
组成结构 决定 性质 决定 用途
科学家常常根据组成来给物质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1.物质 分类标准 分类 (物质种类 )
混合物 空气、溶液 纯净物 氧气、水、氯酸钾
混合物: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
动植物的分类;自家衣服的摆放……
1、分类时需要仔细观察和研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
观察图中所示的物质,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 分类。 A. 按颜色分类
白色: 氯化钠 氧化镁 黄色: 氯气 紫红色:高锰酸钾 无色:
硫酸 氧气 醋酸
B. 按状态分类
固态: 氯化钠 氧化镁 高锰酸钾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科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科学知识框架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97243a01b9f3f90f76c61bfd.png)
常见合金的主要组成元素、性能和用途污染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会影响土质金属的氧化和锈蚀也会污染土壤危害生态环境像铅、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密度在4.5克每立方厘米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酶等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累积,造成慢性中毒重⾦属中毒的原理回收利用意义节约资源和能源非金属堆积会造成金属资源的浪费并且侵占土地基本上所有金属都可循环再生减少环境污染普遍回收的金属铝铅铁铜锡锌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氧化而生锈能在空气中燃烧如:镁化学方程式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放出热量些金属在空气中不燃烧,但能在氧气中燃烧如:铁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高温加热后能与氧反应,表面由红色变为黑色与稀盐酸的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大基本反应类型16年由于锈蚀而直接损失的钢铁材料约占年产钢铁产量的四分之一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里的水、空气等物质的作用有关持金属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草及动物粪便经过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沼气个氢原子构成的烷具有可燃性,于甲烷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燃时,装在容器中贮存,使用时经减压,使液态丁烷汽化成气体气态的丁烷经压缩后变成液态,丁烷容易被液化由于丁烷容易液化与可燃的性质,得丁烷能成为便携的燃料,可用于乙炔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时能产生℃以上的高温,可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部分有机物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易挥发,易燃烧,不易导电等。
故保存时一定要密封,做实验时一定要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大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许多有机物,如酒精、汽油、乙醚、苯、氯仿等都是常见的、很好的有机溶剂。
11各类别的概念详见下一页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有同种基本微粒(基本微粒指的是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2
![浙教版 科学知识点 九上2](https://img.taocdn.com/s3/m/c5288619a8114431b90dd82d.png)
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按组成进行的简单分类:二、知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物质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金属可以转化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碱;非金属可以转化为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为酸。
三、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规律设计物质制备的方案。
1、金属+非金属→盐2、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4、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5、碱+酸→盐+水6、酸+盐→新酸+新盐7、碱+盐→新碱+新盐8、盐+盐→两种新盐9、金属+酸→盐和氢气10、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四、金属1、区别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普遍特性:有金属光泽,是良好的导电、导热体,有延展性,密度和熔点高,具有广泛的用途。
2、金属的冶炼就是要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
3、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金属的锈蚀与其在周围环境中接触的物质有关,如: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易生锈;同时也与金属的内在结构有关,不同的金属,生锈的难易程度不同。
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金属生锈,如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刷油漆、涂油) ,以及改变金属的结构(掺入一些其他成分)等。
4、废弃金属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要尽可能地使金属循环再生。
五、材料的发展1、合金材料:把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陶瓷、玻璃等。
3、有机合成材料:如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4、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碳纤维等。
5、在合成材料的制造过程中,为了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需要设计绿色工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产量,同时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7c301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f.png)
第1节金属材料(一)金属与非金属2.金属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应物质的性质决定性质 . 一用途反映(二)常见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把一种金属踉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2)性能a)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组成它们的金属b)合金的强度一般高壬组成它们的金属(韧性好、耐拉伸、耐弯曲、耐压打)c)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们的金属d)合金的抗腐蚀能力一般强于组成它们的金属2.钢1)组成:由碳和铁等元素形成的合金2)性能:质地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机械性能好3)用途:制作汽车车身、刀具等(三)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1.金属的污染1)金属一般不会自行分解,会影响土质2)金属的氧化和锈蚀也会污染环境,危害生态环境3)像铅、镉等有毒的重金属被腐蚀之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2.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认为因素所致3.金属的回收利用1)普遍回收的金属包括:铝、铅、铁、铜、锡等2)回收旧金属的意义: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第2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3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二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A.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1.单质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时,生成的是亚铁盐,且亚铁盐溶液都为浅绿色2.硝酸和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而生成水2Fe+6H2sO4(浓)=Fe2(SO4)3+3SO2个+6H2OFe+4HNO3^)=Fe(NO3)3+NO个+2H2OFe+6HNO3(浓)=Fe(NO3)3+3NO2个+3H2OB.置换反应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是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3.通式:A + BC - B + AC(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A.金属活动性顺序K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B.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可判断金属的化学活动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可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而产生氢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3.可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前金置后金,除了K、Ca、Na)。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换与材料利用知识点综述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换与材料利用知识点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03e35c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c.png)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换与材料利用知识点综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材料转化和材料应用知识点概述第一节一、金属和非金属1.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金属非金属颜色有特殊的金属光泽,一般为银白色有多种颜色,无光泽,外表暗淡状态常温下一般是固体(汞为液态)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或气态(溴为液态)延展性有良好的延展性不具有延展性可锻性有良好的可锻性不具有可锻性导电性有良好的导电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导热性有良好的导热性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硬度一般比较硬硬度不一致密度密度高密度低熔点熔点高熔点低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从性质着手去区别3.金属的用途:生活用品、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农业生产等金属特性用途质地较软,延展性是金属中最高的,价格昂贵,在空气中金装饰品稳定,不易与水、co等发生反应银非常优良的导体,较柔软优质导线锡熔点低制保险丝铁易导热,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制铁锅铜良好的导电性做输导电流的导线二、常见金属材料1.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而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合金2.合金:将一种金属与一种或多种其他金属(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是合金混合物3.普通合金:铁合金:1)生铁: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高2)钢: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低机械性能好质地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用途:制作坚硬的汽车车身及制造刀具、量具和模具等,是最常见、应用较广合金材料4.合金的机械性能:与纯金属相比,合金通常具有更低的熔点、更高的硬度和较差的导电性。
第三,金属污染和回收1.污染来源: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工厂排出的含重金属的污水2.金属污染的危害1)浪费大量的资源2)铅、镉等有毒金属被腐蚀后会溶解在水中,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或地下水资源3)铝等金属在自然界不会自行分解,积累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4)大量使用含铅汽油和废弃电池等都可引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3.防治金属污染的方法:1)垃圾进行分类处理2)对各种废旧金属材料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
浙教版九级上册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PPT课件
![浙教版九级上册科学《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64e64e8762caaedc33d4b0.png)
第二章 复习课
常见材料分类
金属材料(合金)
常 见 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的 材 料
合成橡胶 橡胶
有机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 合成塑料
混合纤维 塑料
上一页 下一页
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
稀有气体单质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物质
化合物
碱
混合物
盐 有机化合物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上一页
下一页
铜垃圾
上一页 下一页
铜垃圾的处理
含铜 垃圾
灼烧 黑色固体
A
及残留物
加稀硫酸 蓝色溶液 B 加热 及不溶物
过滤
浸入铁屑 浅绿色溶液
滤液
C
红色沉淀物
过滤
红色 粉末
写出A、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上一页 下一页
铜垃圾的处理
含铜 灼烧 黑色固体 垃圾 A 及残留物
Cu
CuO
加稀硫酸 蓝色溶液 B 加热 及不溶物
哪一个方案更可行?为什么?
上一页
下一页
作业: 调查你周边有哪些金属被腐蚀的现象, 并设计如何防腐蚀。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物质转换与材料运用知识点综述第一节一、金属与非金属3.1.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而大多数金属材料是合金2.合金:将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即为合金——混合物3.常见合金:铁合金:1)生铁: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高2)钢:铁和碳元素组合的合金,含C量较低机械性能好质地坚硬有弹性和延展性用途:制作坚硬的汽车车身及制造刀具、量具和模具等,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材料4.合金的机械性能:合金与纯金属相比,一般具有较低的熔点,较大的硬度,较差的导电性三、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1.污染来源:日常生活废弃的金属垃圾大量工业废弃的金属垃圾工厂排出的含重金属的污水2.金属污染的危害1)浪费大量的资源2)铅、镉等有毒的金属被腐蚀后会溶于水形成金属离子,污染土壤或地下水源3)铝等金属在自然界不会自行分解,积累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结构4)大量使用含铅汽油和废弃电池等都可引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3.防治金属污染的方法:1)垃圾进行分类处理2)分类回收各种废弃的金属材料,循环再生产3)使用无铅汽油4)各种废渣、废水、废旧电池等不能随意堆放、丢弃第二节一、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能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2Mg + O2点燃= 2MgO 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2Cu + O2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能在氧气中燃烧,有些金属虽不能燃烧,但也会反应说明:不同的金属跟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4Al + 3O2 === 2Al2O3铝制品不易被锈蚀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铝制品不能盛放酸、碱性物质2.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 酸盐+ 氢气Mg + 2HCl == MgCl2 + H2↑Zn + 2HCl == ZnCl2 + H2↑Fe + 2HCl == FeCl2 + H2↑2Al + 6HCl == 2AlCl3 + H2↑——实验室制氢气原理Mg + H2SO4 == MgSO4 + H2↑Zn + H2SO4 == ZnSO4 + H2↑Fe + H2SO4 == FeSO4 + H2↑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不同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有的不会反应,如:Cu、Hg、Ag、Pt、Au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 + BC == AC + B3.金属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金属金属+ 盐新盐+ 新金属Fe + CuSO4 == FeSO4 + Cu 湿法炼铜Cu + 2AgNO3 == Cu(NO3)2 + 2Ag注:金属与酸、金属与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铁在发生置换反应时呈+2价二、金属活动性顺序1.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金属与盐反应: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2)金属与酸反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里的氢(元素)置换出来3.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1)4 == ZnSO4 + Cu 说明:金属Zn失电子的能力比强2)氧化还原反应a在反应物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都可称氧化还原反应b元素化合价升高(降低),可看作失去电子(得到电子)c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只要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三、防止金属锈蚀的常用方法1.金属锈蚀的原因1)周围环境中水、空气等物质的作用(水、O2、CO2等)如钢铁生锈:需氧气和水共同作用2)还与金属本身的内部结构有关2.金属防锈的常用方法1)保持金属制品洁净、干燥油漆2)加保护膜表面渡油金属镀层原理:使金属与周围介质隔绝特点:成本低,操作简单,但防锈效果不很理想3)改变金属内部结构:不锈钢原理:组成合金,以改变金属内部的组成结构特点:防锈效果好,但成本较高,工艺复杂,使用较少第三节一、简单有机物1.有机物:一类含碳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除外)1)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虽然也是含碳的化合物,但由于它们在结构、组成、性质上都跟无机化合物相似,故归类到无机物中2)有机化合物大多含C、H、O、N等元素2.甲烷:CH4,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1)天然气、沼气、石油气、可燃冰、瓦斯等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2)甲烷具有可燃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3)甲烷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点燃甲烷(可燃性气体)前要注意检验甲烷的纯度--验纯3.丁烷:C4H101)是打火机、家用液化气的主要成分2)丁烷液化温度高,加压在常温下易液化,使用时减压3)2C4H10 + 13O2 =点燃= 8CO2 + 10H2O4.乙炔:C2H21)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高温,可用于焊接、切割金属2)2C2H2 + 5O2 =点燃= 4CO2 + 2H2O 5.有机物的特性:1)大部分有机物熔点低,不易导电,易燃烧——保存:密封保存,使用时远离明火,防止着火或爆炸2)许多有机物是很好的溶剂,如汽油、酒精6.常见有机物的用途:1)甲烷:常见的清洁燃料2)乙炔:焊接、切割金属3)乙烯:重要的化工原料4)乙醇(酒精):消毒、作燃料5)乙酸:做食醋6)氯仿:化工原料,良好的溶剂7)汽油:石油产品之一,做燃料8)乙酸乙酯:做溶剂、香精和黏合剂二、生物体中的有机物1.有机物是生物体各组织的主要成分2.人体生长发育和体内各组织的新陈代谢,都需要各种有机物的参与3.糖类、蛋白质、脂肪等都是人体内基本的有机物1)糖类:葡萄粮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也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供能物质2)蛋白质: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物质,是细胞结构里最复杂多变的一类大分子物质,由C、H、O、N组成3)脂肪: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贮存能量,是生命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贮能物质4.有机物的意义:人体每天摄取的食物,大部分是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经过消化吸收、贮存、转化、消耗等过程不断地变化着,实现各种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转移5.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基本途径1)自然界中各种无机物通过被植物吸收,从自然环境进入生物圈,变成有机物——植物的光合作用2)各种有机物再通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进行转移;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通过生物的排泄和尸体的分解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环境中——生物的呼吸作用三、有机合成材料1.有机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2.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3.塑料:1)最早的塑料:赛璐珞100多年前由硝化纤维、酒精、樟脑等原料制成2)塑料的物理特性:a可塑性b良好的绝缘性c轻而结实,易加工d绝热性佳e 不会与化学物品发生反应f结构稳定,不易分解2.合成纤维:以石油化工产品等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制得1)聚酰胺纤维(锦纶)——耐磨2)聚酯纤维(涤纶)——挺括耐摺3)聚丙烯腈纤维(腈纶)——保暖、手感良好3.合成橡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具有高弹性、绝缘性、气密性、耐油、耐高温或低温等性能4.白色污染:1)产生原因:废弃的塑料、合成纤维、橡胶等物质(特别是一次性发泡塑料制品)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能被分解,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结构2)污染源:生活垃圾是导致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3)防治措施:生活垃圾分类放置,进行回收利用禁止使用一次性杯、袋等塑料制品回收废弃的塑料等合成材料第四节一、物质分类的方法有色物质:红色:Cu、Fe2O3、红P、Fe(OH)3黑色:C、CuO、Fe3O4、MnO2白色:BaSO4、CaCO3、Al(OH)3、Mg(OH)2、BaCO3、AgCl、CuSO4、KClO3、NaCl 蓝色:CuSO4·5H2O、CuCl2、Cu(OH)2黄色:FeCl3Fe3+绿色:Fe2+1.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2.根据纯净物的化学性质不同,如助燃性、酸碱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可对纯净物进行分类3.根据纯净物的组成和用途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第五节一、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非金属单质+ O2 非金属氧化物1)S + O2 =点燃= 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有毒,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2)2H2 + O2 =点燃= 2H2O3)C + O2 =点燃= CO2(O充足)2C + O2 =点燃= 2CO (O不充足)CO有毒,注意通风4)4P + 5O2 =点燃= 2P2O5用于除去空气中的O2,白炽灯泡内加入少量的红P,可以除去灯泡内空气中的O2,防止钨丝氧化熔断常用于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非金属氧化物+ 水酸CO2 + H2O == H2CO3SiO2 + H2O 不反应SO3 + H2O == HSO4P2O5 + 3H2O == 2H3PO4酸雨的形成:SO2 + H2O == H2SO32H2SO3 + O2 == 2H2SO4合写:2SO2 + H2O + O2 == 2H2SO43.规律:+O2+H2O 酸的通性非金属单质酸盐酸二、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金属单质2金属氧化物2Mg + O2= 2MgO 3Fe + 2O2 =点燃= Fe3O44Al + 3O2 =点燃= 2Al2O32Cu + O2=== 2CuO2.金属氧化物+ 水碱CaO + H2O == Ca(OH)2——放热反应K2O + H2O == 2KOH Na2O +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只有K2O、Na2O、CaO、BaO这四种金属氧化物可以发生上述反应,其余均不可以3.金属+ 非金属盐(无氧酸盐)Fe + S === FeS2Fe + 3Cl2 =点燃= 2FeCl3Cu + Cl2 =点燃= CuCl22Na + Cl2 =点燃= 2NaCl4.规律:+O2+H2O 碱的通性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C、H、CO △碱三、金属的冶炼1.金属元素的存在于单质中——游离态存在形式存在于化合物中——化合态2.金属的冶炼: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1)常用的冶炼方法C + 2CuO =高温= 2Cu + CO2↑现象:黑色固体物质变成红色,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两种黑色粉末3C +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C + CO2 =高温= 2COC + H2O =高温2CO + CuO =高温= Cu + CO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H22O + Cu 现象:黑色固体物质变成红色,试管口有小水珠生成实验注意点:a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b导管要通到试管底部:有利于排尽试管内空气c氢——灯——灯——氢避免还原好的铜氢气不纯而爆炸再次被氧化成CuOd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从含氧化合物中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C、H、CO等能夺取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是得到氧的反应,发生氧化反应能提供氧的物质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是失去氧的反应,发生了还原反应3)炼铁a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b原理:CaCO3 =高温= CaO + CO2↑CO2 + C =高温= 2CO 3CO + 2Fe2O3 =高温= 4Fe + 3CO2CO有毒,故尾气应作处理——在空气中点燃或用贮气装置贮存注意事项:a实验前,先通入CO以排尽试管内空气,再加热b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等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入COc尾气处理:贮气袋在空气中点燃4)冶炼金属原理3.不纯物计算四、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溶洞的形成:2CaCO3 + H2O + CO(HCO3)2石笋、钟乳石的形成:2Ca(32 === CaCO3↓+ H2O + CO2↑2.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1)两条纵线+O2+H2O 酸的通性a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盐△酸+O2+H2O 碱的通性b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碱盐C、H、CO △碱2)四条横线a金属+ 非金属无氧酸盐b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CaO + SiO2 =高温= CaSiO3c酸+ 碱盐+ 水d盐+ 盐新盐+ 新盐3)两条交叉线a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b非金属氧化物+ 碱盐+ 水4)两条外围线a金属+ 盐新金属+ 新盐b金属+ 酸盐+ 氢气实验:物质的鉴别一、酸类物质的鉴别:如:区别H2SO4和水1.紫色石蕊试液/ pH试纸2.锌粒有气泡产生3.CuO 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呈蓝色4.Cu(OH)2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呈蓝色5.Na2CO3气泡6.BaCl2 + 稀硝酸如果是盐酸,则是AgNO3 + 稀硝酸二、碱类物质的鉴别如:区别Ba(OH)2和水1.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2.通入CO2变浑浊3.加FeCl3红褐色沉淀CuCl2蓝色絮状沉淀4.H2SO4白色沉淀三、盐类的鉴别如:区分Na2SO4和Na2CO31.HCl2.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3.BaCl2 + 稀HNO3产生沉淀后溶解的是四、除杂除杂的方法:1.过滤法:除去不溶性杂质2.结晶法: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相关很大时采用3.溶解法:将杂质用化学方法溶解4.沉淀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最好是能生成另一种物质,再滤去沉淀,即除去杂质5.化气法:加入某种试剂,跟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最好是能生成另一种物质,即除去杂质6.加热法:通过加热,使杂质分解,从而除去杂质7.吸收法:用某种物质做吸收剂,把杂质吸收除杂原则:1.所选试剂不能跟被提纯物质反应2.还要防止在被提纯物质中引入新的杂质3.除杂后要便于分离分离题:过滤分离物理方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蒸发结晶化学方法——先采用除杂的方法将一种成份转化,利用溶解性差异,将物质分开,后再进行复原变回原物质如何判断常见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1.酸、碱、盐相互反应中,两种离子要直接生成难溶性物质(不溶于水的沉淀),这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这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3.两种离子能结合易分解产生气体的,也不能大量共存第六节一、材料的发展史1.1)原始人制作的石器、骨针等2)随着火的使用,古代人自己开始创造和使用陶器3)西汉时期:湿法炼铜技术青铜器4)春秋晚期:开始炼铁犁的制成,使农业生产飞速发展5)半导体材料、光纤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涌现并使用2.材料的使用,特别是新材料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二、新型材料1.新型材料:指那些新出现的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2.当前最引人注目的新型材料有: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等3.纳米材料:新型微观材料1)涵义:指其基本颗粒在1—100微米范围内的材料2)机械性能:与普通材料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一般陶瓷材料脆性较大,纳米陶瓷粉末烧成的陶瓷有很好的韧性纳米油墨:色调更浓、字迹色泽更好纳米铅粉末:加入到固体燃料中会使火箭推进器的前进速度加快好几倍三、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1.怎样以CuO CuSO41)44 + SO2↑+ H2O ——SO2有毒性,会污染空气2)CuO + H2SO4 == CuSO4 + H2O3)22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反应复杂,Cl2有毒4)Cu + 2AgNO3 == 2Ag + Cu(NO3)2Cu(NO3)2 + 2NaOH == Cu(OH)2↓+ 2NaNO3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反应复杂,原料价格贵故第二种方法最佳,理由:节省原料,经济,操作简单,安全无污染2.材料的制造1)“绿色”新工艺:无污染或低排放的材料制造过程——化合反应2)探索污染物的防治、转化和综合利用的途径3.环境保护:要及时处理好“三废”,要努力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产量,从根本上降低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1)燃料、煤、石油制品的脱硫处理,减少大气中SO2的污染2)提高原料的利用率3)“三废”不能任意排放4)生产工艺:绿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