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感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专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阵地。
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让他们体验美感,领略美的魅力,激发内心的感知和共鸣。
语文课堂应当是一个可以让学生深入感悟美的地方,让他们在阅读中、写作中、表演中,不断领略美的存在,从而走进审美情趣的深处。
语文课堂应当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美的存在。
文学作品是美的结晶,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情感,是审美的源泉。
通过品读优秀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领略作家的高超技艺和深刻情感,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阅读一首优美的诗歌时,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其中的优美的语言和意象,从而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获得美的享受。
而在阅读一篇优秀的散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其中的行文之美、情感之真、品味之深,领略到文学作品给人心灵所带来的震撼和启迪。
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起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语文课堂应当给学生提供写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美的创造。
写作是思想和情感的流露,也是对美的体验和追求。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力,表达对美的追求和体验,从而激发自己的审美情趣。
在写诗时,学生可以通过选取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和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进行表达,感受到创作的快乐和美的存在。
而在写散文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再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洗涤和升华。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可以让学生在情感和灵感的流动中,感悟美的存在,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启发。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
如何在高中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摘要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育呢,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其次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最后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关键词语文课教学美感教育
文章不是无情物。
就全国统编中学语文教材而言,选入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佳作,也有被盛赞为“史有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
仔细体味,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一篇篇文质兼优的佳作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的华美世界。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
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不喜欢语文课呢?魏书生在乌鲁木齐市一中上《反对自由主义》时问学生:“如果三天不上课,你最着急的是哪门课?”学生回答的结果是英语排第一,语文排第五,而且在其他的一些调查中也显示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本来,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语文课堂是学生感受美的重要场所,而体验美感正是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对美的引导和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探讨体验美感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体验美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
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情感表达,而体验美感是欣赏美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诗词、文言文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
通过讲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诗中的美景和美情,从而渐渐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还可以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比喻手法,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发他们对美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体验美感是拓展学生审美视野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习不仅是关于书本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更是关于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的拓展。
而体验美感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拓展审美视野和情感体验。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欣赏自然景物、艺术品等,感受其中的美和魅力,从而拓展他们的审美视野和情感体验。
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进行写生活动,让他们在绘画和写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让他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不同文化和情感的表达,从而丰富他们的审美视野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就能深入体验到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
要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美感,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引导他们从内心感受美的存在和魅力。
可以通过朗读和品诵诗词,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味声韵和意境意象;可以通过观察和描绘自然景物,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丽色彩和变幻风姿;可以通过欣赏和评析名家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设计各种美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存在和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品味。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感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美感教学摘要:美感是人在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在高中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文章,感受到各种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利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章的意境来吸引学生,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加强美感教学在对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这些优美意境的文章具备欣赏的动力,虽然有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但是有些学生却对高中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
这是由于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他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不做考虑,这就使得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忙于记忆一些字词句,而对优美的文章没有时间去欣赏、分析,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感觉就是机械记忆,没有美的体会。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美感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想探索语文知识的内在动机。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的现状,却并不那么令人乐观。
那么,该如何加强高中生的美感教育呢?一、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在品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需要具有良好的审美情操,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审美的要素。
如今的审美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是融洽的,充满了情感的愉悦和朋友般的默契,在这样的课堂交流中,师生之间平等地相互探讨、启发,有助于产生新的观念、思路、灵感,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如何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因为”亲其师而能信其道”(《礼记·学记》),对学生要倾注全部爱心,时时报以微笑、期待、和赞许,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师要甘当配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激发起更大的主体参与热情。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学
他们 的 成 就 动 机 以 及 与 此 相 联 的 抱 负水 平 密 切 相 关
因此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尽 力去 污发 学 生 的 成 就 动 机 . 提 高
心 来 阅 读 一 篇 文 章 ,甚 至 有 部 分 学 生 认 为 自 己 每 天 都
生 活 在 语 文 的 海 洋 中 .根 本 不 需 要 花 太 多 的时 间去 学 习 。在 我 看 来 , 造 成 这 种 现 状 的 原 因就 在 于 我 们 的 语文
抱负水平 . 使他们产生 “ 自我 效 能 感 ” . 就 能 够 唤 醒 学 生 主 体 的 内在 学 习动 机 .就 能 让 课 堂 的一 定 时 间 实 现 效
益的最大化 . 实现 课 堂 的高 效 。
课 堂 教 学 缺 乏 美 感 和 创 新 以 及 过 于 单 调 的 教 学 模 式
是各不相同、 极其广泛的。
,
教学相长 。只有保 持了学 生主体与 教 的“ 平 衡” 关
系. 不 让 学 生 主体 处 于 失 重 状 态 . 我们 的 课 堂 教 学 才 能
走 上优 质 高 效 的 大道 为 了学 生 的 未 来 . 为 了教 育 的 未 来 . 我 们 必 须 要 努 力打 造 高 效 课 堂 。坚 决 转 变 教 学 的观 念 .转 变 学 的 方 式, 确 立 学 生 在课 堂 教 学 中 的 主 体 地 位 . 把“ 学 习还 给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
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高中语文课本的组成主要是一篇篇经典的文章和诗歌,特别是新课标的课文,它们本身就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获得语言和文学的“美”的体验。
而且,因为信息的发达,接受能力强,个性鲜明,因此,当前的高中学生比起过去的学生而言,简单的讲解课文,照本宣科已是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语文课堂的要求。
而语文老师想要教得好,教出新意,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对教材有自己的“审美”体会。
我们的高中课文,或含蓄隽永,或清新动人,或经典严谨,但是当学生面对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或茫然迷茫,不知所云;或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这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缺少“审美”体验。
什么是“审美”呢?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感情的关系状态。
简单而言,教学审美就是通过课文这个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发掘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因素。
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充满“美感”呢?一、教师在课堂中处主导地位,一名语文教师能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对“美”有没有自己的体验,决定了教师能不能深层次地掌握教材、课文,能不能引导学生体会“美”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就像传统手工中的绣花,不但是慢工,更是硬工。
语文教师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便是这个道理。
因此,语文教师平时应该耐住寂寞,静下心来多读书,专心读书。
并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
现在各种媒体的“文化快餐”铺天盖地而来,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带给人们很多方便,而教师夜读华章还是有必要的。
“文化快餐”大多缺乏对人们语言文字的启迪,因此,没有深层次阅读,就无法真正把握文章的内涵。
读书是语言文字对人们的思维进行启迪的过程,引发人们对所描绘的事物进行感悟,使人得到美的熏陶,极大开阔人们的想象空间。
如教《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节选,如果教师没有从头到尾看过《红楼梦》,没有对《红楼梦》的不同人物有整体的认识,没有对林黛玉曲折身世,细腻情感的感受,教师又如何能生动具体地带领学生跟从林黛玉的眼光看贾府,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又如何在讲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对《红楼梦》产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美的享受,即是独特语言的韵味,又是深厚的人文底蕴,非借读书不能提高。
让美在课堂中流动——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教学的一点感想
文 学 常 识 的点 拨 、 文言词语 的解释 , 在感 悟 的过程 中 , “ 以天地为教 室 , 奉 自然为宗师 。” 爱美之心 , 人 皆有之 , 语 文 的魅 背 景 介 绍 、 力应该 在语文 的美上 , 语文课 本应该 是用语 言描绘 的美 的画卷 , 学 生感情得 以升华 。文字这 一信息 载体 已经被 阅读解码 通过解
2 0 1 3年 1月 2 8 E t
理 论研 究
让 美在课 堂 中流动
— —
关 于高中语文新教材课 堂教 学的一点感想 文/ 罗 瑁 Nhomakorabea摘
要: 《 全 曰制普通高 中语 文教 学大纲》 对 新时期的语文教 育教学提 出 了新的要求 。语 文课 到底怎 么教是 新世纪语文教 师的一
个心病 , 心病还 需心 药医, 语文 的魅 力在哪 里?就在 于语文 的美 , 语 文教 学应该是优 化教 学模 式 、 美化教 学过程 、 净化 学生心灵 的一
第三步 , 整体感知 , 螺旋式 上升 , 达 到审美 的 目的。 课外 活动课 三种 ,我认 为三课 并行还 是为 了适 应社 会对人 才 的 位 语言 ; 二、 美化教学过程 需求 , 充分发展学 生 自主学 习 、 自觉学 习 、 乐于学 习的 主体 性 , 培 养全 面发 展 、 健 全人格 的新世 纪人才 。《 普通 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 汉 语的一大特 点就是重视语境 和语感 。 汉语是人治语 言。张 “ 中国严格地说 是没有语法 的 , 可是 中国几千年来 的 规定 : 语文 是最 重要 的交 际工具 , 是人 类文 化 的重要组 成 部分 。 之洞先生说 :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1. 引言1.1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朗读、默写、背诵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感受语言之美的也体验到文字、形象、声音等多种美感的融合与共鸣。
美感不仅是审美的基础,更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
在语文课堂上,体验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感知、领悟、体味文字之美,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通过体验美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意境,感受到语言的奇妙之处,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细腻的审美情趣。
体验美感不仅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起到美育的作用,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带来更多的美好体验。
美感的培养是一种终身的修炼,通过语文课堂的体验,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美的敏感与追求,使美成为生活中最美的修饰。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契机。
体验美感,感知美好,从语文课堂开始,让审美情趣成为学生终身的宝藏。
1.2 审美情趣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需求审美情趣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需求。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美有着特殊的追求和感受。
审美情趣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美的欣赏和追求,更体现在对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交流中。
美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是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元素。
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可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活,更可以提高个体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语文课堂中,通过体验美感,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审美情趣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需求,也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通过语文课堂的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美的存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可以丰富个体的精神生活,更可以提高个体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2. 正文2.1 体验美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验美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美感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情感和意志的完美结合。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而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的元素,激发学生对语言的热爱,是当前语文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的存在美,是一种对人类感官的愉悦和震撼。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感知美的存在,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诗句、精美的文章段落,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美感;或者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或影视作品,在学生中引发共鸣和情感。
通过这些感知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让学生在阅读、写作、表达中体验到美的力量,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老师在选择教材时,可以注重选取一些具有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和优美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去品读、去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美。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文学艺术活动,如组织朗诵比赛、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感受美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美学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徜徉美的还应该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性思维。
美是创造性的产物,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才能真正领略到美的魅力。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诗、写小说、编故事等,让学生在创造中体验到美的存在;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文学情感和审美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融入文化元素美是文化的体现,文化是美的沃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感受中领略到美的博大精深。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间传说,从而让学生在文学之美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传统文化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融入美的教育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融入美的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新课程改革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感体验。
在这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融入美的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美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
融入美的教育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描绘优美的语言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曹雪芹的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让学生感受到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美的价值。
2.通过开展艺术欣赏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邀请艺术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并通过欣赏、评论的方式深入了解艺术创作的内涵及其所蕴含的美学意义。
例如,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古代字画、陶瓷器、书法作品等,并引导学生在导赏员的讲解下进行细腻入微的艺术欣赏活动。
3.借助多媒体技术,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提升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教学《西游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美术作品、音乐和动画片等融入到教学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通过组织一些文学活动,拓宽学生的美的视野。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比赛,提倡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组织学生剧本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话剧的兴趣和创造力;组织学生参加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感体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摘要】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诗词歌赋的学习,我们能够培养审美情趣,感受美的魅力;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我们能够感受美的力量,启发自己的审美情感;通过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深入体会美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通过写作作文,我们能够表达个人的审美情感,展现自己独特的美感体验;通过语文教育的塑造,我们能够培养美好心灵,培养出有审美情趣的人。
体验美感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途径。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美的本质,拥有更为细腻、丰富的审美审视能力。
【关键词】审美,体验美感,语文课堂,诗词歌赋,名人传记,经典文学作品,作文,美好心灵,教育,学生,关键途径1. 引言1.1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在语文课堂中,体验美感是通向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美感不仅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品味,一种欣赏,一种领悟。
通过体验美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拓展审美视野。
美感之于语文课堂,就如同清泉之于山谷,清新而生机盎然。
在语文课堂中,学生通过诗词歌赋的学习和朗读,能够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美好,体会到文字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
通过阅读名人传记,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更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赏析经典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悟美的内涵,领略文学之美,历史之美,人生之美。
通过写作作文,学生可以表达个人审美情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独特的审美眼光。
通过语文教育,塑造美好心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情商和智商。
体验美感不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途径。
通过体验美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领略美的魅力,感受美的力量,培养细腻的审美情感,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加自信、优雅地行走。
2. 正文2.1 通过诗词歌赋培养审美情趣通过诗词歌赋这一传统的文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字之美,体验诗意之美,感悟音乐之美。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
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美学元素可以被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以下是一些可以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的方法。
一、使用美丽的文字语文教学需要借助文字进行教学,选用美丽的文字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上使用古诗词、优美的散文、寓言故事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也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力。
此外,通过分析这些文字的美学元素,如词语的音韵美、形象生动的描写、内涵深远的意境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加深对美学的认识。
二、传递美好情感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传递美好情感。
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说笑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来启发学生的同情心、友爱心和责任感,并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美好的情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情感素质提升。
三、注重视觉效果语言和视觉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图片、影视资料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视觉体验。
例如,在教学诗歌时,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意。
同时,在纠正学生写作中的错误时,可以通过制作图片或者漫画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和学习知识,并注重美学体验。
四、提高语言的美感语言是美学的载体,通过加强语言美的培养,再结合阅读和写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获取美感。
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今汉语的区别,注意语言的韵律、音调和语气等要素,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认识。
在写作时,强调清楚、流畅、有节奏感的文字表达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质量和美感。
这样可以让语文之美深植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之中,从而建立对语文的好感。
总之,让美在语文教学中徜徉,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注重鼓励学生发现和创新,创造一个让学生愿意投入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美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素质。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美是一种纯粹的情感,它让人心灵愉悦,情感丰富。
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它可以瞬间点燃人的灵魂,激发人的创造力。
而语文课堂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感体验,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审美情趣的深处,激发他们对美的认知和感悟,促进其审美情操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美感体验,让学生走进审美情趣的深处。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优美文字、优美形象和优美情节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感体验。
可以通过教学《小荷才露尖尖角》,让学生感受到夏日里荷叶娇嫩的触感和婀娜多姿的身姿,欣赏其中的意境和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感悟。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等手段,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真实的美的形象,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美的魅力和魅力对人的震撼力。
在进行美感体验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体验美,用心去感受美,用心去品味美,从而使美成为学生丰富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们通过感官和思维活动对事物进行审美认知和评价的能力,它包括对事物的美感及美学的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通过美感体验,可以引导学生获得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学习古代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意蕴、品味其中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和对美的感悟。
在学习古代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散文的结构、语言和意境,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美感,从而使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认知得到提升。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写景诗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从而使审美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美感体验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美的世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感悟,促进学生审美情操的提升。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审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感受美的魅力,开启心灵之窗,从而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阵地,而体验美感则是通往审美情趣深处的一条重要路径。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诗词音韵的体验以及书法绘画的感悟,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升自己的美学修养。
本文将从文学赏析、诗词体验和书法绘画三个方面阐述体验美感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审美情趣。
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如课文、散文、小说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来感受其中的美感。
选择一篇经典的散文《岳阳楼记》,通过阅读和赏析,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万里共婵娟”的壮美景色,体验“古人云:‘岳阳楼在何处?’”的禅意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感悟。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情感、人生哲理等,让他们在赏析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震撼,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热爱。
诗词音韵的体验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古代诗词以其精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闻名于世,体验诗词的音韵美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和鉴赏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名篇,让学生品读和朗诵,感受其中的音律之美,领悟其中的情感之深。
选取李白的《将进酒》:“银鸭(yuān)推(tuī)绿水(shuǐ)昏(hūn)鸦(yā)静”,通过学生的朗诵和品读,让他们感受到这一句诗的音韵之美和意境之深,从而激发他们对诗词美的向往和感悟。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和创作,让他们深入体验诗词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书法绘画的感悟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书法和绘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和体验中国书法和绘画,让他们感受其中的艺术美感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碑帖,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韵律之美和笔墨之妙;通过学习国画,让学生感受绘画的意境之美和线条之韵。
引导高中生在语文课中感受美
引导高中生在语文课中感受美本来,美能生乐,美能使人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文质兼美、美感洋溢的语文不感兴趣呢?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即为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浓烈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
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
正如古人所言:“披之以情,以情悟文”。
如《最后一课》中的小佛郎士,课文的开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贪玩的孩子,这很容易让学生们想到自己也曾经像他一样爱玩,甚至逃学。
可是在最后当他知道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节法语课时,他开始为他的贪玩而后悔,为他曾经不好好听课而懊恼,为这最珍贵的母语课而倍感珍爱。
可以让同学们设想一下当日本侵略中国时所爱实行的文化奴役政策,在唤起情感的共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感受小佛郎士上课时的心情,学生不难理解这不仅是一节母语课,更是一种民族情结,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愫。
让学生跟着主人公的脚步,一同去恨法西斯的暴政,一同去捍卫民族的尊严,一同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2 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一篇文章的组成由许多材料组成,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
怎样让中学语文课堂充满教学美感
怎样让中学语文课堂充满教学美感【摘要】每个学生都喜欢享受美的教育,中学语文教师要尽情展现美的教学色彩,彰显美的教学魅力,发挥出教学的智慧和活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美感【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中学教师要努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教学美感,实现教学美感的教育,就要努力从以下方面行动。
一、散发教学的激情,展现激情澎湃的课堂教学教师要保持饱满的激情,保持一颗童心,始终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观察外面的世界,欣赏世界的花草树木和万事万物。
在教师的眼里,要出现的是不断成长、追求进步、追求完美的学生,就像一朵朵粉嫩的花儿,要尽情绽放花的芬芳和色泽。
教师教给学生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文,就像等着教师开采的可以充分挖掘的宝藏。
教师带着学生尽情地解读课文,就像教师带着学生去旅游,去尽情感受世界的美妙。
因此,在教师课堂讲解的语言里,一切都应该是激情澎湃,充满新鲜的气息的,充满着激情的活力,张扬着世界的美好。
二、彰显教师的语言美,散发课堂教学的综合魅力语言的美、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异常丰富的情感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东西所无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教师要发挥出教学的美感,重视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首先发挥演讲的作用,领会美文的朗诵技巧。
学生选择课文,都是具备着美的特点。
美好的风光让我们对之神往,人物的崇高品质让我们产生钦佩,深刻的哲理引导我们进行仔细深入的研究。
美文需要我们用激情来进行演绎,需要我们用美的语言来进行赞颂。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只是追求精准,不能将课文分割开来,这样文章就缺少美的语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经过含蓄精练的语言来仔细品味,让学生思考出语言的精彩之处。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语音、成语、病句等考查加强重视,适当模糊,不能过度重视精准性的语言讲解,而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的把握,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保证学生敏锐的审美感觉。
教师要会运用诗化的语言,来激情展现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和学生心灵的沟通,促进学生情感的沟通,情理的交融,保证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浅谈高中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ʻ 语文教学与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浅谈高中语文课的美感教学
周华贵
摘㊀要: 在教学中进行美感教育 , 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 个 难 点 . 文 章 以 此 为 探 讨 的 对 象 , 首先介绍了我国当前语文教学的 现状 , 然后简单地介绍了语文的教学与美感相结合 , 提升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美的感悟 ,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 关键词 : 高中语文 ; 美感 ; 教学 很多文章本身 就 具 有 非 常 美 好 的 ㊀㊀ 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 , 美感 , 给人以一种 美 的 享 受 . 在 众 多 语 文 教 材 中 , 很多都属 于大师作品 . 在对大师作品进行讲解 品 读 的 时 候 , 会给学生 一种非常美的享受 , 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 之 中 增 加 对 美 的 感 悟, 提升对美的把 握 . 在 高 中 语 文 学 习 的 时 候 , 既可以学习 到毛主席过雪山的豪壮胸襟 , 也可以感受 到 史 学 家 司 马 迁 的 千古绝唱 ; 既可以领 会 到 中 华 五 千 年 的 灿 烂 文 化 , 也可以领 会到国外悠久的文 明 佳 作 ; 学 生 在 学 习 的 时 候, 可以学习到 人类不同时期的佳 作 , 感 受 不 同 时 期 人 们 的 生 活 情 感, 这些 文章都可以很好地给学生美学的感受 , 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 情操 . 语文课本给学生学习美的机会 , 但是学生往往对这种 机会不感兴趣 , 对于语文的学习甚至 会 出 现 抵 触 的 态 度 . 出 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我国还是实行应 试 教 育 的 教 育 机 制 ,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是教学生如何考 出 更 高 的 分 数 , 而没 有告知学生如何学 习 文 章 的 优 美 情 感 . 在 应 试 的 教 育 体 制 下, 学生的绝大部分 的 精 力 都 是 在 机 械 记 忆 文 章 , 而对于文 章的美感学习非常缺乏 . 在遇到优美 的 文 章 的 时 候 , 人们都 会发自内心地感受美好的文字 , 例如在曹 操 的 « 观沧海» 一文 中, 我们可以从诗文中感受一代枭雄 的 广 阔 胸 襟 . 针 对 在 实 际教学中存在的这些现状 , 教师应当减少 教 学 生 机 械 记 忆 的 教学 , 增加培养学生对美的领悟 , 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一 ㊁让学生体会课本深意 在语 文 课 本 中, 课 本 中 的 文 字 都 是 作 者 思 想 的 体 现, 带 有作者独到的见解 , 饱含作者当时的 情 感 . 教 师 在 讲 授 课 文 的时候 , 应当重现作 者 当 时 的 客 观 环 境 , 使学生可以身临其 境地感受作者当时的思想 , 并将自己作为 主 人 翁 去 看 待 课 文 中所描述的事情 , 用心 去 体 会 作 者 的 想 法, 从而体验到作者 文章中的美 . 学生在学习课本的时候 会 感 受 到 语 言 的 美 丽 , 并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美丽的语言运用 到 自 身 的 写 作 之 中 , 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 例 如 在 学 习 « 面 朝 大 海 ㊀ 春 暖 花 开» 一文中 , 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读 , 感受 到 远 离 都 市 喧 嚣 , 呼吸 田园空气的美妙 . 在对课文进行深入 讲 解 之 后 , 学生的感情 与海子的感情相互融合 , 使学生可以感受 到 当 时 海 子 复 杂 的 心理状况 对世俗生活既向往 , 而又不 想 沦 为 一 个 世 俗 的 人的复杂心情 . 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 地 理 解 文 章 , 教师也有 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 首先 , 教师 要 对 文 章 的 美 进 行 深 刻把握 , 用专业的素质引导学生体验 文 章 的 美 . 在 引 导 学 生 对美进行理解之后 , 让 学 生 自 读, 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的魅 力, 并将这种魅力运用到自身的写作 中 去 . 同 时 学 生 在 学 会 了发现美之后 , 还可 以 将 发 现 的 美 进 行 融 合 消 化 , 创造出自 身的美 , 将优美词句 运 用 于 自 身 的 作 文 写 作 之 中 , 提升自身 的能力 . 二 ㊁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形式美 作者用文 字 记 录 自 己 的 生 活 , 其中不乏自身的独到见 解 . 在具体写作的 时 候 , 作 者 将 自 己 的 感 情 融 合, 并将这种 融合体现在字里行间之中 , 使得文章 达 到 和 谐 之 美 . 学 习 这 一点不仅有利于分 析 文 章 , 也 有 利 于 写 文 章, 还有利于感受 文章的美 . 例如 , 在学 习 « 荷 花 淀» 一 文 中, 学生通过品读文 章, 可以了解到很多可歌可泣的抗日 故 事 , 感受一群机智㊁ 勇 敢的妇女保家卫国的伟大形象 . 通过 对 这 篇 文 章 的 学 习 , 学 生可以树立爱国的高尚美德 , 增加对 于 自 己 家 乡 的 情 感 . 在 本文的写作过程中 , 全文布局严谨 , 逻辑清晰, 给人一种和谐 统一的美感 . 三 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语文教材 中 的 作 品 都 是 上 乘 作 品 , 都是作者的精华之 作 . 在作者的文章中 , 我们可以阅读 出 心 旷 神 怡 的 美 感 . 教 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 应当把主要的教学 经 历 放 在 分 析 情 字上 , 通过自身对于 文 章 中 的 人 物 情 感 进 行 剖 析 , 使学生感 悟到文中人物之美 , 并 联 想 到 文 中 的 主 题 思 想, 切身感受作 者爱恨交织的情感 . 在这种教学方法 指 导 之 下 , 学生可以准 确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 . 在 « 百合花 » 一文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 通 读 全 文 , 在 此 基 础 上, 可以让学生观察 文中的只言片语 , 通过 细 微 处 感 受 作 者 的 思 想, 使得学生感 受到纯真的情感 . 在细节的分析中 , 可以重点分析通讯员的 破陋的衣服等细节 , 感受通讯员纯洁 的 心 灵 . 通 过 对 护 送 员 细致的描写 ,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最纯真的人性美 . 四 ㊁引导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在文 学 作 品 中, 体 验 文 学 之 美 并 不 是 唾 手 可 得 的, 不是 水中的月亮 , 可以 伸 手 触 摸 , 不 是 夏 日 小 虫, 可 以 抬 头 观 望. 在品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需要具有良 好 的 审 美 情 操 , 在教 学的时候 , 教师应当 有 意 识 地 培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情 操 , 使得学 生可以掌握审美的要素 . 例如在讲授 « 荷塘月色» 一文中, 我 们可以利用文章中优美的月光以及荷叶 的 形 象 , 启迪学生对 于美的感受 . 例如 , 文 中 提 到 出 水 的 叶 子, 就像婷婷的舞女 的裙 , 我们可 以 引 导 学 生 联 想 到 生 活 中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的 荷 叶, 再联想到芭蕾舞 中 翩 翩 起 舞 的 女 演 员 , 从而体会到荷塘 月色中优美的荷叶 . 根据 上 文 的 阐 述, 教 师 在 教 学 的 时 候, 可以将美感教学 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 , 增强学生的审 美 能 力 . 通 过 这 种 教 学 方法 , 可以显著提升 学 生 对 文 章 的 把 控 能 力 , 使得学生的审 美技巧得到有效的提升 , 使得学生可以自 觉 地 发 现 生 活 中 的 美, 达到教学的目的 . 参考文献 : [ ] 卢向阳 .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 1 ] ( ) 应用 [ 素质教育 , J . 2 0 1 2, 8 . [ ] 索桂芳 , 高翠任 . 新课程 体 系 下 高 中 语 文 探 究 式 教 学 2 ] ( ) 模式的实验研究 [ 石家庄学院学报 , J . 2 0 0 6, 5 . [ ] ] 郑宇 . 论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教 学 中 的 应 用 [ 小 3 J . ( ) 学科学教师论坛 , 2 0 1 2, 8 . ( ) 攀枝花市七中教育集团 , 四川 ㊀ 攀枝花 ㊀6 1 7 0 0 0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1. 引言1.1 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体验美感是语文课堂通向审美情趣的深处。
审美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而体验美感则是审美活动中产生的直接感受和情感体验。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触文学艺术的主要途径之一,扮演着重要角色,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学之美、语言之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体验美感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还能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学艺术的探索欲望。
通过体验美感,学生不仅可以感知到美的存在,还能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建立起对美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体验美感被视为开启审美情趣的关键,语文课堂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体验美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探讨美感的来源和意义美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和情绪体验,是人类对于美的直接感知和体验。
美感的来源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以下几点:美感来自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感受。
人类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对于环境中的美丽事物产生美感,比如一幅优美的画作、一首动人的音乐或是一段深情的文字,都会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美感体验。
美感可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
当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时,会产生一种愉悦和享受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在心灵深处激起共鸣和感动,促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美的存在和价值。
美感还可以提升人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
当人们体验到美感时,会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情绪,促使他们通过表达和交流来传递这种美的感受,从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美感的来源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心灵世界,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审美情趣的深处,开启心灵的美的探索之旅。
2.2 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体验美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美感。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美感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和解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文学之美。
加强美感教学,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加强美感教学,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感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本情感美。
抓住文章布局,体悟文本形式美。
【关键词】美感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美感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强化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使其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构架,体会文本的形式美,感受文本语言美,领悟文本意境美;有助于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获得情操陶冶,情感熏陶,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本情感美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章多为优质文学作品。
在每篇课文中,其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有着形象逼真、多元化的人物形象,给人以思考,给人以美的感受。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剖析文本情感,以自己的感知与丰富的想象思维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真实的人物形象,然后指导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来细细品味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发掘人物形象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文本产生思想共鸣,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由细节突显浓浓的情感,使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对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如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捕捉典型,通过分析细节描写来感受母爱的深沉。
在写作中,利用几件事情来体现人物,这是惯用的写作手法。
而本文作者并未选择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来描写母亲,而是捕捉一些生活典型,利用细节描写来反映出母亲那深沉的爱。
如在文章第二节中,主要表述了史铁生缅怀已过世的母亲以及对自己当时未能及早感悟母爱的深深忏悔。
在这一节中,虽然作者主要着墨在忏悔与反思上,对母亲进行直接刻画的语言较少,然而在寥寥数语中依旧可找出与母亲有关的细节描写,蕴含着浓浓深情。
譬如:①“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美感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摘要】美感教学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呢,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使学生深入人物心中,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爱。
一起去恨,产生共鸣。
让学生体会作品的谋篇布局,体会作品中建筑式的美。
并且也要帮助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感悟中得到熏陶。
【关键词】高中语文体味美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09-01
文章不是无情物。
我们高中语文的教材,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大作,也有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契诃夫的名篇,同时也四大名著最高代表《红楼梦》。
仔细体会,题材新颖、体裁全面、格调清幽,一篇篇文质兼优的好作品构成一个华美、绚丽多彩的世界。
可以说,包阔了宽广深厚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美感情调四处洋溢。
原来,美能快乐,美能使人产生浓郁的兴趣。
可学生们为什么对美感洋溢、文质兼美的语文学科兴趣不高呢?探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师发掘文章时不注意美感教学,机械地向学生讲令人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用美来吸引学生。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邀游。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要引
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
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方式,要大力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感性能,对学生要不断进行美感教育,让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高涨起来,是当今语文教学急需研究的主题。
那么,在语文课中如何进行美感教学呢?我尝试从以下几点来阐述。
1 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让学生深入人物心中。
同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爱,一起去恨,进而产生共鸣
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抒发的力作,无不是情景交融的喷涌结晶。
文章中宣泄澎湃着感情的激流,塑造着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人以艺术的魅力和美感。
语文教师要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引发学生体唯美的能力。
使学生自然而然体味到作者浓郁情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体味作者之所痛,感受作者之所恨,怜作者之所爱的同化境界。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投入到人物的内心去,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去爱,一起去恨,产生共鸣。
例如:汪曾祺先生的《金岳霖先生》写得形象鲜明,栩栩如生。
教学时我们应抓住文章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描写,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剖析,用真挚深厚的感情感动学生。
几个细节分析下来,学生就能被主人公的风趣、幽默、崇高感情深深打动。
2 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谋篇布局,体味作品的建筑式的美
一篇课文的组成由许多材料组成,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
那它是
如何构成整体,达到统一和谐、相宜搭配、生流畅动之美呢?我认为,不仅对阅读有帮助,而且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也有很大帮助。
正如建造一座高楼,如何总体构架,如何安排层次,如何布置装饰,形成建筑式的创新和独特的美感。
如,把握杨绛《老王》一文的材料安排,及几件关于老王的事件,首尾呼应,提示中心,抒发对老王人性的凸显,展现出老王的美好心灵。
全文布局紧凑严谨,结构完整,给人和谐统一的美感,这体现了建筑式的美。
诸如像这样所讲的文学形式的建筑美,都能给人形式与内容完美与统一。
3 引领学生根据文章中的语言,充分调动想象,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康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
”我们知道,编入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充满了艺术美,不是露天的贝壳,伸手便可以摸住;也不是天上的银河,抬头可以看得见。
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们深刻的意境中。
因此应调动学生审美想象的积极性,通过作者的笔法来完成。
艺术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在美感欣赏和想象中得到熏陶。
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我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去想像,用语言去描述“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叶的轮廊,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身影、翩扇起舞的视觉形象,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出荷叶就如同轻盈舒展的她们一
样优美。
再如学习作者用歌声通感香的形象描写一段,先引导学生利用嗅觉感知体验过的荷花的清香,然后再想象那种隐约轻微、飘忽不定、时断时续的荷香之美。
借助美的语言和想象使学生流连于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共鸣,进而领悟这优美的意境中所蕴含的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光明、自由的人生理想,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完美的熏陶。
通过以上的方法,让学生带着美感走进课堂,不仅使学生感悟文章中形鲜明的形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高昂的学习兴趣,不断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