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代戏剧
(二)几个重要的戏剧作家 洪琛、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洪琛(1894-1955):名洪达,字浅哉,江苏武进人。 1916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戏剧,是中国到国外专攻戏剧的第一人。回 国后从事戏剧工作,他创立了中国话剧的正规表演、导演体制。作品有 :《赵阎王》、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洪琛的戏剧创作思维侧重理性化,具有概念化倾向。 洪琛积极倡导“国防戏剧”,创作有剧本《走私》、《咸鱼》、《飞将 军》、《鸡鸣早看天》等作品。
剧作赏析——《雷雨》
《雷雨》对挣扎和残酷的表现:周萍——四凤;繁漪——周萍;周冲— —四凤;周朴园——繁漪(现实);周朴园——鲁侍萍(情感);“这 堆在下面蠕动着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 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然而,“愈挣扎,愈深深 地陷入在死亡的泥沼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 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这种带有神秘的宿命论的无知力量对命运 的把持更加增添了戏剧情节的残酷。 序幕和尾声在整个戏剧中的意义:对悲剧情节的消解,符合传统的欣赏 习惯,同时,让观众远距离观照戏剧情节,使之超越于现实生活之上, 达到对观众情感的净化、升华和超越。这种结构,有传统中国戏剧的痕 迹,有借鉴了西方戏剧的手法,使观众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凸现 舞台的地位。目的是将观众交还到现实中来。
30年代新诗
二、现代派诗人创作 1、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末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的(吸收了象征派 的象征手法,去掉了新月派的音乐美,吸收其抒写苦闷、哀叹和意境创 造的特点)。 2、代表人物:有戴望舒、何其芳、施蛰存、废名、卞之琳、金克木等 ,因《现代》刊物得名。
30年代新诗
3、现代派诗歌的特点(4个) 首先,是“纯诗”的艺术观,他们主张写“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 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 诗行”。既是对早期象征诗派“纯诗——贵族化的诗”的继承,又有着 现代性的追求,用现代语言写现代人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感受是现代诗派 的主要特点。 其次,是病态心灵和虚无的观念,写出了中国现代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 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挣扎的无奈与哀伤,对人的孤独、感伤 、异化、丑恶的复杂表现,以及对繁复意象所产生的朦胧性的追求。
1930年8月,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实践着“演剧大众化”的口号,强调演剧是“一种政治的辅助工作,所 以是武器底艺术,斗争艺术”。(叶沉:《演剧运动的检讨》)推动了 戏剧的大众普及。话剧走入农村,突破了话剧只能在都市剧院演出的狭 小圈子,开始进入工厂、农村,走入民众的生活。 2、共产党领导地区的“红色戏剧”:为“巩固红军,巩固红色政权” 而产生的红色戏剧,具有广场戏剧的特征。 3、国防戏剧:1931年九•一八后,为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发 挥戏剧的宣传鼓动效果,配合“国防文学”而产生的“通俗化”、“大 众化”、“方言化”戏剧样式。如“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 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夏衍的《赛金花》、《上海屋檐下》 等。
30年代新诗
4、代表诗人及诗作: (1)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戴梦 鸥,浙江杭州人,是现代诗派最重要和最有代表性的诗人.著名代表作《 雨巷》,《我用残陨的手掌》。 《雨巷》是他的代表作,《雨巷》是诗人在黑暗现实和孤寂的生活中一 种美好而朦胧的理想象征。作者希望找回那失落的理想,然而,这位“ 丁香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和“芬芳”,也有着“丁香一样的 忧愁”,“哀怨又彷徨”,“有着太息一样的目光”“像梦一般地凄婉 迷茫”的幻想。整首诗如一首迷离飘忽的梦幻曲,回荡着浓重的感伤情 绪。
30年代新诗
三,是诗艺的突破与创新。主张“诗不能借重音乐和借重绘画的长处” ,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即在诗情的程度上”(戴望舒《诗论零札》)。艺术上以象征主义为中 心,努力追求象征派的形式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完美结合,突破了新 格律诗的局限,使新诗真正进入了现代自由诗的发展阶段。 四,是对诗的散文化追求,回应早期白话新诗“作诗如作文”的主张, 但更重视诗意的追求。“有节制的潇洒和有功力的淳朴”,“意”与“ 象”的同构,“人”与“自然”同构成为现代诗派一致的追求和特征。 重视诗的思维、诗的情绪与诗的韵律,追求诗的朦胧美与诗的贵族化。 即散文的形式,诗歌的内容。
30年代戏剧
30年代戏剧——曹禺
一,曹禺生平: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 。我国著名戏剧大师,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戏剧教育家。他生 于一个封建没落的官僚家庭,幼年丧母,父亲为军人,曾留学日本,任 过黎元洪秘书等职,能诗书。 1923年入南开中学 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开始了戏剧生涯。在导师张彭村指导下,在易 卜生戏剧《娜拉》、《国民公敌》中扮演娜拉等角色而崭露戏剧才华。 1928年中学毕业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 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毕业进入清华研究院 1934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雷雨》,同年9月回天津在河北女子师 范学院外文系任教。 1936年发表《日出》,同年8月到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1937年发表《原野》。
剧作赏析——《雷雨》
人物分析: 繁漪是一个 “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 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 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样的处境,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 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 一切。她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 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 刻和突出。
剧作赏析——《日出》
表现的是现代大都市的众生像,对“不足者”和“有余者”两个对立世 界的表现,是对人挣扎困境的描写,人处于一种被捉弄和自然的淘汰之 中,进入大都市的人们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大都市。戏剧在高等大旅馆 和下等妓院展开,作者对“不足者”是同情多于嘲讽,对“有余者”是 嘲讽多于同情。 陈白露是一个厌恶一切而又追求物质享受,清醒而又糊涂,热情而又冷 漠,玩世不恭而又空虚绝望性格矛盾的交际花典型,是一个被社会毁灭 ,挣扎不出来的女性。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生存的艰难和女性因为自身 弱点而导致的悲剧性。 《日出》在情节上追求生活化,这点不同于《雷雨》的非现实性。
曹禺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会见社会人士时,赠言曹禺“足下春秋鼎盛,好自 为之”。有剧本《雷雨》(1934年),《日出》(1936),《原野》( 1937)《蜕变》(1939)《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 )、《王昭君》(1979)等剧本。 解放后担任戏剧协会主席。 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奥尼尔心灵 悲剧的影响。
30 年代戏剧 一、30年代戏剧概述
(一)戏剧大众化 1、国统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提出:1929年,上海艺术剧社(上海部 分左翼戏剧家策划成立,成员有冯乃超、郑伯奇、夏衍、钱杏邨等,郑 伯奇任社长)的成立,旗帜鲜明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的主张。 戏剧由社会运动与艺术运动的二元态度转向了一元化的左倾。开始了中 国共产党对戏剧运动的直接领导,使中国的现代戏剧运动由五四开始的 个性解放潮流转而走向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强调中国戏剧运动要以唯物论的立场、无产阶级的意识,“阐明社会的 矛盾,引导大众发生一种革命的热情来反抗奋斗,达到革命的目的”。 (叶沉:《演剧运动的检讨》,《创造月刊》第2卷第6期(1929年1月 ))
30年代新诗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剧作赏析——《雷雨》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本在一天时间在周公馆和鲁家 两个地方展开了周鲁两家30年的复杂矛盾纠葛。其中有周朴园与鲁侍萍 的爱与恨,有繁漪和周平、周冲和四凤的情感纠缠以及鲁大海与周朴园 的劳资纠纷,以此向人们展示了血源的悲剧、爱情的悲剧、阶级斗争的 悲剧、人性罪恶的悲剧以及神秘命运的悲剧。 《雷雨》意象:郁闷。雷雨前的盛夏天气,暗示的是一种情绪、心理、 性格和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雷雨》的人物都陷入一种欲望与追求的 “情热”之中,人处于一种非理性的渴求与走向自毁之路。人在性、情 欲、忏悔、破坏中生存,这些力量的聚积,超常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 的压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使戏剧中人物表现出雷雨似的性格, 预示着一场毁灭性的“雷雨”的到来。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像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 姑娘
30年代新诗
(2)卞之琳(1910-):江苏海门人,现代著名诗人,外国文学学者 。代表作品有:《断章》、《尺八》、《圆宝盒》、《距离的组织》等 《断章》原文及其赏析: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曹禺戏剧的美学特征: 1完整绵密的戏剧的结构; 2浮雕式的人物性格; 3准确、深刻、富于表现力的戏剧语言; 4浓郁的诗意;崇高美的美学风格。
30年代新诗
一、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二、现代派诗人创作(戴望舒,卞之琳等。)
30年代新诗
一、中国诗歌会的诗歌创作 成立:成立于1932年9月,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办 有刊物《新诗歌》。这是属于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与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1937年4月解 体。 特点:对诗歌的大众化追求。“把诗歌写得与大众十万八千里,是不能 适应这伟大的时代的”。要求诗歌表现时代阶级斗争的疾风狂雨,提出 了“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 的歌调,我们自己也成为大众中的一个”(穆木天:《新诗歌》发刊词 ,载《新诗歌》第一卷创刊号,1933年2月11日出版)等口号。 后来抗战爆发,又提出了“国防诗歌”的口号,将爱国激情的鼓动作为 诗歌的己任。如蒲风的《我迎着狂风和暴雨》、《钢铁的海岸线》,穆 木天的《在喀林巴岭上》,焕平的《一二八周年祭曲》等,诗歌呈现出 崇高的美学风格,一扫传统诗歌的阴柔之气。
30年代散文
根据政治倾向,30年代散文主要分为三大类: 1、左翼作家(有鲁迅、瞿秋白、茅盾、唐弢、巴金、徐懋庸等) 2、自由派作家(周作人、林语堂) 3、京派和其他作家的散文(有何其芳、李广田、吴伯箫、师陀、沈从 文、萧乾等,以何其芳的《画梦录》成就最高。) 一、鲁迅的杂文 战斗风格和文体风格的成熟。
剧作赏析——《雷雨》
人物分析: 周朴园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对于 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 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 剧情节——例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 等等,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他对物质、名誉的追求,最后遭到的 是上帝的惩罚,承担现实的罪恶:子女死亡、家庭散去、清醒的接受命 运无情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