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微生物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铁的转化
铁是地壳中数量最多的元素之一,有 亚铁(Fe2+)和高铁(Fe3+)两种氧化状态, 环境中铁的转化,主要是高铁化合物的还 原和低铁化合物的氧化。
5 锰的转化
锰在土壤中以二价和四价状态存在,还原态
的二价锰为可溶性,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酸
度、氧和有机质含量决定于锰的存在形态。许多 微生物能氧化锰,在缺氧及酸性条件下有利于锰 的还原;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锰的氧化。所以植 物缺锰常与土壤反应有关,在缺氧有机质多时,
第12章 微生物与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第1节 碳素生物循环 第2节微生物与氮素循环 第3节 硫、磷等元素的循环 第4节 微生物与甲烷形成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初级生产者
光合微生物 浮游动物 虾等较大无脊椎动物
异养微生物
小鱼
大鱼
• 有机质的分解者 • 物质、能量的保存者
第1节 碳素生物循环
1 碳素循环途径
反硝化作用又称脱氮作用,是指环境中的硝 态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氨和氮
气的过程。硝态氮还原成亚硝酸或氨只是无机态
氮化合物存在形态的转变,硝态氮还原为氮气,
将引起土壤中氮的损失。从狭义上讲,反硝化作
用是指后者,又称为脱氮作用。
5 生物固氮作用
氮气虽然占空气体积的80%,但绝大多数生 物不能直接同化分子态氮,自然界中只有一小部
N + P, K,---CH4 能量
沼气
发酵Biblioteka Baidu
N + P, K,----
沼气
进料口 出料口
厌氧
各种微生物 联合作用 降解各种大分子
产生甲烷
沉积物
分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它们可以将分子态氮还
原为氨,这种分子态氮的生物还原作用称为生物 固氮作用。生物固氮在自然界氮素循环和农业生 产中有重要作用。如果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 的生物化学反应、则生物固氮仅次于光合作用。
第3节 硫、磷等元素的循环
1 硫素循环 2 磷素循环 3 钾的转化 4 铁的转化 5 锰的转化
• 沼气发酵是广义的发酵,指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物转化为沼 气的微生物学过程,又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和甲烷发酵, 沼气的形成主要是厌氧呼吸的结果。沼气形成是一种极其复 杂的微生物和生物化学过程,这一过程是从复杂有机物的降 解,到甲烷的形成,由三大类群微生物协同完成,微生物按 照各自的营养需要,进行不同阶段的物质转化,构成一条食 物链。
1 硫素循环
• 硫是生物体合成蛋白质以及某些维生素和辅酶 等的必需元素,硫的转化较氮复杂。在蛋白质 合成中,硫和氮是密切相关的,缺硫会影响到 氮素的同化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自然界中 硫的循环有重要意义。
• 自然界中,硫素以元素硫、无机硫、有机硫的 形式存在。植物只能直接利用无机硫,因此, 硫素的循环对于植物的硫素营养特别重要。
2 甲烷细菌及生态分布
• 产甲烷细菌产甲烷细菌是古细菌的一个类群。 • 严格厌氧,能利用H2、甲酸或乙酸等来还原CO2 而产生甲烷。 • 产甲烷细菌生存条件:厌气环境、Eh值低于200~-250mv、由其他微生物提供产甲烷的底物 和其他营养物质。 • 适合于产甲烷细菌生存的环境是淡水和海水沉积 物、淤泥、污水、沼气池、动物瘤胃、消化道。
6 木质素的分解
木质素是植物次生代谢合成的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 物质,是构成植物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其含量仅次于 纤维素的第二类天然高分子。一般占植物干重的15%~ 20%,木材中的含量可高达30%左右。木质素在植物细 胞壁中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紧密结合,其含量对纤维素 的生物分解有很大的影响。当木质素含量达20%~30% 时,纤维素的分解速度明显减慢,达到40%时,纤维素 则难以分解。原因并非是木质素有毒抑制微生物生长, 而是屏蔽了纤维素,使微生物不能直接与其接触所致。
2 微生物在碳水化合物
分解中的作用
3 纤维素的分解
4 半纤维素分解
5 脂肪的分解
6 木质素的分解
1 碳素循环途径
在自然界中,化学元素的生物固定是 从碳素开始的,碳素循环包括CO2的固定和 再生。绿色植物和无机营养型微生物如藻 类,以及光合微生物,利用光能或化学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还原为碳水化合物,进而 转化成各种有机碳化合物。
2 微生物在碳水化合物分解中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和能 源,动植物体内化合物主要以多糖形式存 在,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和几丁质等。
• 最易被分解的大分子: 淀粉、蛋白质、果胶 • 较难被分解的大分子:
纤维素、半纤维素、脂类
• 最难被分解的大分子:
木质素、腊质、单宁
3 纤维素的分解
•
4 半纤维素分解
半纤维素在植物组织中含量很高,一 年生的植物占残体重量25%~40%,木材 中半纤维素占25%~35%。半纤维素常同 纤维素和木质素结合在一起,是微生物的 重要能源与碳源。
5 脂肪的分解
• 脂肪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是比较稳 定的化合物,在一般作物茎叶中脂肪类物质含 量约占干重的0.5%~2%。在某些含脂肪特别 丰富的果实和种子中高达50%以上。 • 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 肪酸,但微生物分解脂肪速度缓慢。
有机氮
同化作用
固氮 作用 NO3-
氨化作用
N2
反硝化作用
NH3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
NO2-
2 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与氨化作用
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分解产生氨的过 程,称为氨化作用,这个过程又称有机氮 的矿化作用。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指动物、 植物、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尿素、 几丁质以及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等。
3 产甲烷的生化过程
自然界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厌气条件下经一系列不同微生 物的接力作用,逐渐降解,最终被甲烷细菌转化为CH4。
纤维素 淀 粉 蛋白质 脂 类 (厌氧、兼性厌氧) ①发酵性 非产甲烷细菌 丙 酸 丁 酸 琥珀酸 乙 醇 ②产氢产酸 细菌(厌氧) H2
CO2
乙酸
H2 CO2 乙酸
③产甲烷 细菌 (厌氧)
第2节微生物与氮素循环
1 氮素循环途径
2 含氮有机物质的分解
与氨化作用
3 硝化作用
4 反硝化作用 5 生物固氮作用
1 氮素循环途径
氮元素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构成生物体的必须元素。自然 界中蕴藏着丰富的氮素物质,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这些形态的氮 素不断相互变化和运转,构成自然界的氮素循环。 ① 分子氮:大气中的氮以惰性气体N2为主要存在形式,绝大多 数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固氮微生物的作用,将N2转化为NH3, 才能被植物和多数微生物利用。因此,微生物是氮素循环的核心, 尤其是固氮微生物。 ② 有机态氮:约占土壤全氮量的95%以上,有机氮的含量多少 直接影响土壤全氮的含量及供氮能力。 ③ 无机态氮:无机态氮主要是氨态氮和硝态氮,是植物可以直 接吸收利用的氮素,土壤中的无机态氮只有有机态氮量的1%~2%, 最多为5%~8%,远不能满足植物对氮素的需求。 氮素循环包括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3 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好气条件下转化为硝酸的
过程。硝化作用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
氨氧化成亚硝酸,第二阶段亚硝酸氧化为硝酸。 是由两类不同的细菌完成,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 细菌称亚硝酸细菌,或称氨氧化菌,将亚硝酸氧 化为硝酸的细菌称硝酸细菌,或称亚硝酸氧化菌,
统称硝化细菌。
4 反硝化作用
• 从全球的角度估算,自然界以纤维素形式存在的碳为 1014kg。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主要存在于植 物细胞壁中,与半纤维素、木质素结合在一起,是木材和 成熟植物组织的40%~60%、作物秸秆重的15%~45%、 幼嫩牧草及豆秸重量的15%。是自然界最丰富的有机化合 物,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质约有50%是纤维素成分,纤维 素的分解在土壤碳素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近年来,纤维 素分解和纤维素酶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原因不仅 是它在碳素循环中占重要地位,而且在粮食和能源紧张的 情况下,利用纤维素物质生产酒精和沼气等开辟新的能源, 使纤维素物质循环利用。
3 钾的转化
• 我国土壤中,贮存着非常丰富的钾素资源,但这些钾素大 量存在于云母和长石等矿物中,少量存在于生物细胞及其 残体。钾素它不是生物的结构成分,或在细胞液中或为酶 的辅基,而且都只是一价状态,在分解过程中很容易释放 出来,没有前述诸元素转化中的氧化还原作用。土壤中能 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水溶性和代换性钾仅占土壤全钾量1%~ 2%,约98%存在于矿物晶格内,不易溶解,也很难被阳离 子代换,因而不能直接吸收。矿物钾只能在酸的作用下极 缓慢地释放。 • 钾细菌能分解钾长石、云母等铝硅酸盐类的原生态矿物, 可以使难溶性钾转化为植物能吸收利用的有效钾,同时还 能分解土壤和矿物中难以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无效磷成为有 效磷,并有微弱的固氮能力。
• 如果利用秸秆进行沼气发酵,或用秸秆先喂养动物,再利用动物
排泄物进行沼气发酵,可以获得植物秸秆90%的能量和大量的优 质有机肥。使用这种优质有机肥可降低化肥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达到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的作用。因此,发展沼气发酵可促进农
业的良性循环,是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N 挥发
燃烧 能量 + P, K,---能量 散发 秸杆 堆肥
CH4 CO2
4 沼气发酵的意义
• 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年可固定约7×1011吨CO2,形成大量 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主要以植物秸秆形式存在。如果把这些秸 秆作为燃料,只可获得其中10%的热能,而且有机物中的氮素将 被完全挥发,造成更大浪费。如将秸秆沤烂或直接还田,只能获 得其中氮素和矿质元素,白白浪费了其中的能量。
还原作用过盛,易造成植物锰中毒。
第4节 微生物与甲烷形成
1 沼气形成 2 甲烷细菌及生态分布 3 产甲烷的生化过程 4 沼气发酵的意义
1 沼气形成
• 沼气发酵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现象,各种缺氧的沼泽、池塘、 海洋和水田的底部,经常有气泡冒出水面,将其收集可以点 燃,称之为沼气。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有CH4、H2、 CO2、H2S、N2和NH4,其中以CH4为主,约占60%~70%, 其次是CO2,约占30%~35%。
2 磷素循环
• 磷在所有生命系统代谢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其高能磷酸键是能量 的载体,参与能量代谢;也是组成核酸、辅酶、磷蛋白和磷脂的 结构成分,是植物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 • 地球上的磷素主要存在于土壤、海洋沉积物、地壳岩石、生物体 及其排泄物中。 • 磷素循环主要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循环过程包括有 机磷的分解,无机磷的溶解和磷的同化。土壤微生物既参加了无 机磷化物的溶解作用和有机磷化物的矿化作用,也参加了可给性 磷的固定作用。 • 土壤中的磷素有有机态和无机态两种形式,有机磷约占土壤全磷 的1/3~1/2,主要是以核酸、磷脂和植素形态存在。无机磷约占 全磷的40%~75%,大部分为不溶性磷酸盐(磷酸钙、铁、铝磷 酸盐等),这些形态的无机磷化物很难被植物利用,土壤中被植 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效态磷仅占全磷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