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2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9bfc88c77da26925c5b091.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增长不等于 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终目标, 没有经济的发展增长难以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转变转经济增长 方式的全部内容,还涉及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模 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 性、战略性的转变,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和各个领域。
2008年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为35.3%,同期美国居民 消费率为70.1%,印度为54.7%。中国现有的消费率 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低于61.0%的世界平均 消费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为什么要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发展国有企业即全民 所有制企业等公有制经济是为了实现劳动平等,包 括地位平等、分工平等、决策平等、分配平等,而 现阶段的条件下劳动平等最本质的表现就是按劳分 配,人们只凭借自己劳动的多少来获取收入。这样 就避免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和由此造成的有效需 求的不足,从而保证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进而 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第一、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转变 粗放式增长方式 结构性矛盾: ●三次产业比重失衡,服务业比重太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10年金砖国家GDP产业结构一览
国 家
中国
巴西
印度
俄罗斯 南非
三 产 Ⅰ:10.2 Ⅰ:5.8 Ⅰ:18.2 Ⅰ:4.0 Ⅰ:2.5 比 Ⅱ:46.9 Ⅱ:26.8 Ⅱ:26.8 Ⅱ:36.7 Ⅱ:30.8 重 Ⅲ:43.0 Ⅲ:67.4 Ⅲ: 55.0 Ⅲ: 59.3 Ⅲ:66.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028f1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4.png)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教案一、教材分析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的成就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回首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怎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理论?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必备知识】识记:(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是什么。
理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能力】通过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认识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核心价值】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和联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容、地位和联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明确中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科学精神】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2018考研政治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_毙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2ee72f5a8102d276a22f61.png)
2018考研政治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在考研政治中所占分值达到30分左右,又是仅次于马原难度排第二位的学科,因此考研政治想要拿高分,学好毛中特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为了方便考生复习,下面梳理2018考研政治毛中特基础知识点,以供考生参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一)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其次,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在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社会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没有改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队伍迅速壮大。
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工人阶级中知识分子的比重大大增长,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进城就业的农民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职工所依存的经济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日益多样化,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职工已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
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大为减弱,自主性大为增强。
(2)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2018年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附全答案
![2018年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附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8408f5b8f67c1cfad6b889.png)
2018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附全答案一、单选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D )。
A、与时俱进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D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 A ) 。
A、把发展生产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B、把发展文化教育放在首位C、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D、把军队建设放在首位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的核心力量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C )A、任何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B、任何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阶段C、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起始阶段D、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要经历的阶段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D )A、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B、改革、发展和稳定C、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 A )A、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解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C、建立一个好制度D、改变我国的落后状态8、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这是指( A )A、我们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B、我们的对外开放有宽阔的活动领域C、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按照不同的开放程度梯次展开的D、们的对外开放要全盘吸收国外的一切思想文化9、实现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B )A、提高劳动者的素质B、科技进步和创新C、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D、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10、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 B )A、组建大型企业集团B、加快企业技术进步C、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D、加快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步伐11、党的十五大指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行( D )。
20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ff563fe7f1922791788e810.png)
第一讲、古今中外不同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理想是古今中外不同社会理想之一,本课程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十九世纪前欧洲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一、指向封建王权教会的社会主义。
(1)《乌托邦》作者:(英)托马斯·莫尔(1478-1535)因拒绝宣誓拥护英王亨利八世为英国最高的宗教领袖被砍头。
(2)《太阳城》作者:(意)托马斯·康帕内拉(1568-1637)因反对罗马教廷和西班牙侵略者入狱30年。
(3)德意志农民运动领导人:(德)托马斯·闵采尔(1489-1525)◆家境富裕◆学识渊博◆爱好旅游◆主张:暴力反抗领主特权和压迫,建立千年太平天国。
认为德国现存社会是个人间地狱,统治者随心所欲,穷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私有财产的存在,要废除私有制。
“永久议会”政权的目标:废除特权、消灭领主、财产公有、人人劳动、人人平等,建立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
◆起义失败被砍头2、无法避免的禁欲主义前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力低下“不患贫而患不均”二、指向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理想1、英国“掘地派”与法国“平等派”的困惑(1)(英)温斯坦莱(1609-1660?)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权,取消了对圈地的限制,却镇压“掘地派”。
温斯坦莱(出身学徒、短工)《自由法》主张“真正自由的共和国”是:◆真正的自由是使用土地的自由,这种自由才是理想共和国的可靠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劳动果实按需分配,并且不准买卖。
◆生活资料可以属于私人性质。
◆家庭拥有自己的房屋、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
温斯坦莱最后销声匿迹(2)(法)巴贝夫(1760-1796)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发表《人权宣言》,最后资产阶级掌权。
出身地契档案管理员的巴贝夫疑惑:“人民群众明明是革命的主力军,为什么胜利后制定的各种法令却限制人民的自由,加重人民的负担呢?”(1)对于大多数穷苦人来说,革命不过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完整版)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完整版)第三章-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19bff53a2161479171128e2.png)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1956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2)政治上:工人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人民民主专政(工、农、小资、民资)
•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
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
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
了高潮。到1956年底,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
农户已达1.17亿户,其
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
全国农户总数的87.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 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
完整表述了党在
毛泽东在中央 政治局会议上
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
正是提出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
和总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 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新民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分析五种成分来源性质地位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社会主义领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半社会主义个体经济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个体经济绝对优势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社会主义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工人阶级?个体经济农民手工业者?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矛盾结论
2018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考答案(7月19日更新)
![2018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参考答案(7月19日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3843fac6a58da0116c17498d.png)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
(5.0分)A.一种方法B.重要手段C.基本方式D.根本遵循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A)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0分)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B.经济高速发展C.政治清明D.文化繁荣3.十九大报告提出,用(C )武装全党。
(5.0分)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这是由谁提出的?(A )(5.0分)A.邓小平B.毛泽东C.习近平D.江泽民5.十九大报告提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0分)A.全部B.完满C.部分D.基本6.关于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定位“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由(D )提出的。
(5.0分)A.党的五大B.党的六C.党的七大D.党的八大7.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坚持正确(D)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突出政治标准。
(5.0分)A.组织安排B.群众投票C.领导推荐D.选人用人8.1978年,我国规定的土地承包期是(C)年。
(5.0分)A.五B.十C.十五D.二十9.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A)。
(5.0分)A.“三农”问题B.基本矛盾问题C.就业问题D.教育问题10.军队建设必须加强( B)的领导。
(3.0分)A.干部B.党C.群众D.人民11.我国的政体是(B)。
(3.0分)A.立足于群众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当家作主D.以人民为中心12.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做?(C )(3.0分)A.仅仅依法治国B.仅仅以德治国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普世价值13.下列对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2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2018)](https://img.taocdn.com/s3/m/098bee97d0d233d4b14e693b.p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3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4、应当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对资本主义认识方法的几个问题: (4)只看到社会主义出现的曲折,没看到社会 主义取得的成就。
如果资本主义真像其认同者描述的那么美好, 那么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 更不可能出现直接以摧毁资本主义为目的的社会主义 运动,也根本不可能建立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 度;如果社会主义真像其反对者描述的那么糟糕,社 会主义发展不可能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社会主义也不可能令其反对者如此恐慌,社会主义运 动也不可能如此持久。
2018/9/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7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异同 社会主义一词主要在知识分子和英法的空想社 会主义者中使用,强调社会公正平等; 共产主义一词主要是首先在工人当中、在法国 秘密结社组织中使用,强调消灭私有制,建 立公有制。 共同点:公有;劳动者是主人;坚持马克思主 义 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公有化程度;分配原 则;国家的存在
专题一:
从概念内涵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2018/9/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究
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的词源: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Socialis,原 意为“同等”、“同志”、“同伴”;近代,这一词 演变为英文的Social,意为“社会的”。这个形容词 再加后缀ism,即构成为现在英文中的Socialism(社 会主义)。 在英文中,Socialism是individualism(个人主 义)的反义词。而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正是 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流行的价值 观。
2017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8年12月更新)
![2017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8年12月更新)](https://img.taocdn.com/s3/m/2afa4d5a1711cc7930b7160a.png)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版)(第八版)文字版(2018年12月出版)序号中文刊名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 中国社会科学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3 学术月刊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7 社会科学8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2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江海学刊14 南京社会科学15 中山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社会科学研究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天津社会科学19 学术研究20 文史哲21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 求是学刊26 社会科学战线27 学习与探索28 探索与争鸣29 浙江社会科学30 人文杂志31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江汉论坛3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5 中州学刊36 江苏社会科学37 学海38 广东社会科学39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0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2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 江淮论坛44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5 浙江学刊46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7 贵州社会科学48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0 江西社会科学5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2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3 河北学刊54 甘肃社会科学55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6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7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5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9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 东南学术62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63 东岳论丛64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5 社会科学辑刊66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7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9 湖湘论坛70 山东社会科学7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2 学习与实践73 国外社会科学7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河南社会科学7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7 思想战线78 齐鲁学刊79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0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3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4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5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87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8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9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0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版91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2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93 学术交流9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5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97 云南社会科学98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9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0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1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2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4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05 内蒙古社会科学106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09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0 湖北社会科学111 学术论坛112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14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6 社会科学家117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8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9 学术界120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1 理论月刊B(除B9、B84).哲学(除心理学)1 哲学研究2 哲学世界3 中国哲学史4 哲学动态5 道德与文明6 周易研究7 现代哲学9 伦理学研究B84.心理学1 心理学报2 心理科学进展3 心理发展与教育4 心理科学5 心理学探新6 心理与行为研究B9 宗教1 世界宗教研究2 世界宗教文化3 宗教学研究4 阿拉伯世界研究5 中国道教6 中国宗教C8.统计学1 统计研究2 统计与决策3 数理统计与管理4 统计与信息论坛C91.社会学2 社会3 社会学评论4 青年研究5 妇女研究论丛C92.人口学1 人口研究2 中国人口科学3 人口学刊4 人口与发展5 人口与经济C93.管理学1 管理学报2 管理科学学报3 中国管理科学4 管理工程学报5 领导科学C96.人才学1 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1 民族研究2 广西民族研究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4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 世界民族6 民族学刊7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广西大学民族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 黑龙江民族丛刊10 贵州民族研究11 青海民族研究12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3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 回族研究D1,D3,D5,D7,D8.国际政治1 世界经济与政治2 当代亚太3 外交评论4 国际问题研究5 现代国际关系6 国际政治研究7 国际观察8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9 欧洲研究10 美国研究11 国际政治科学12 东北亚论坛13 国际安全研究14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5 国际论坛16 国外理论动态17 俄罗斯研究18 太平洋学报19 西亚非洲D0,D2,D4,D6(除D035.3,D631),A.中国政治(除公安工作)1 中国行政管理2 政治学研究3 公共管理学报4 开放时代5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6 求是7 行政论坛8 马克思主义研究9 社会主义研究10 公共行政评论11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12 教学与研究13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5 探索16 理论探讨17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8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19 理论探索20 科学社会主义21 人民论坛2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3 中共党史研究24 新视野25 理论与改革26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7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8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改名为:治理研究)28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改名为:学术前沿)29 台湾研究集刊30 党政研究31 党的文献32 求实33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34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35 红旗文稿36 理论学刊37 学习论坛38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39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40 长白学刊41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42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43 台湾研究44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45 理论导刊46 行政管理改革47 中国青年研究48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D9 法律1 中国法学2 法学研究3 中外法学4 法学5 法商研究6 法学家7 现代法学8 法律科学9 清华法学10 当代法学11 法制与社会发展12 政法论坛13 法学评论14 政治与法律15 中国刑事法杂志16 比较法研究17 法学论坛18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19 环球法律评论20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1 法学杂志22 河北法学23 行政法学研究24 法律适用25 东方法学26 北方法学27 知识产权28 政法论丛F.综合性经济科学1 经济研究2 管理世界3 经济学4 南开经济研究5 经济学家6 经济科学7 经济评论8 经济学动态9 当代财经10 财经科学11 经济管理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3 当代经济科学14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 经济纵横17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8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19 现代财经20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1 经济问题22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3 当代经济研究24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5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F1(除F12).世界经济1 世界经济2 世界经济文汇3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4 世界经济研究5 现代日本经济6 国际经济评论7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8 亚太经济9 外国经济与管理F0,F12,F2(除F23,F27).经济学,中国经济,经济管理(除会计,企业经济)1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3 政治经济学评论4 改革5 地域研究与开发6 城市发展研究7 上海经济研究8 宏观经济研究9 南方经济10 中国经济问题11 经济问题探索12 城市问题13 经济体制改革14 西部论坛(重庆)15 中国流通经济16 华东经济管理17 科技管理研究18 科学管理研究19 技术经济20 现代经济探讨21 消费经济22 产经评论23 当代经济管理24 运筹与管理25 经济与管理评论26 区域经济评论27 生态经济28 中国经济史研究29 宏观经济管理F23(除F239).会计(除审计)1 会计研究2 会计与经济研究3 会计之友4 中国注册会计师5 财会通讯6 财会月刊7 财务与会计F239.审计1 审计研究2 审计与经济研究3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改名为:南京审计大学学报)F3.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1 农业经济问题2 中国农村经济3 中国土地科学4 农业技术经济5 中国农村观察6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 农村经济8 农业现代化研究9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 林业经济15 林业经济问题16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17 农业经济F4/F6(含F27,除F59)工业经济/邮电通信经济(含企业经济,除旅游经济)1 南开管理评论2 中国工业经济3 管理科学4 管理评论5 产业经济研究6 软科学7 预测8 经济与管理研究9 工业技术经济10 企业经济11 工业工程与管理12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3 技术经济与管理14 管理现代化15 建筑经济16 工业工程F59.旅游经济1 旅游学刊2 旅游科学F7 贸易经济1 国际贸易问题2 国际贸易贸易探索3 财贸经济4 商业经济与管理5 国际商务6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 国际贸易8 国际商务研究9 财贸研究1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11 商业研究12 国际经济合作13 价格理论与实践14 商业经济研究15 对外经贸实物16 价格月刊F81 财政1 税务研究2 财政研究3 地方财政研究4 财经研究5 国际税收6 税务与经济7 税收经济研究8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9 财经论丛10 财经问题研究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1 金融研究2 国际金融研究3 金融经济研究4 证券市场导报5 金融论坛6 上海金融7 中国金融8 投资研究9 财经理论与实战10 保险研究11 新金融12 金融理论与实战13 金融评论14 金融监管研究15 南方金融16 金融与经济17 金融发展研究18 武汉金融19 西南金融20 征信G0/G21.文化理论/新闻事业1 新闻与传播研究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大学5 新闻记者6 当代传播7 新闻界8 新闻爱好者9 新闻与写作10 青年记者11 传媒G22.广播、电视事业1 电视研究2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G23.出版事业1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 编辑学报3 出版发行研究4 编辑之友5 科技与出版6 中国出版7 出版科学8 现代出版9 编辑学刊10 中国编辑11 出版广角G25 图书馆事业、信息事业1 中国图书馆学报2 图书情报工作3 大学图书馆学报4 情报学报5 图书与情报6 图书馆论坛7 图书馆杂志8 图书馆学研究9 图书馆建设10 图书情报知识11 情报资料工作12 情报理论与实践13 国家图书馆学刊14 图书馆15 情报科学16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7 情报杂志18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改名: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G26 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类核心期刊1 中国博物馆G27 档案学1 档案学通讯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4 档案管理5 浙江档案6 北京档案7 档案与建设G3 科学、科学研究1 科学学研究2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 科研管理4 中国科技论坛5 科技进步与对策6 中国软科学7 研究与发展管理G40/G57,G65.教育学/教育事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1 教育研究(北京)2 开放教育研究3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4 远程教育杂志5 中国电化教育6 教师教育研究7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8 电化教育研究9 全球教育展望10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1 教育发展研究1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3 现代教育技术14 教育学报15 比较教育研究16 现代远距离教育17 教育与经济18 外国教育研究19 中国教育学刊20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1 教育理论与实践22 教育科学23 教育学术月刊24 现代教育管理25 当代教学科学26 当代教育与文化27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8 国家教学行政学院学报29 当代教育论坛3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2/G6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各科教育)1 课程、教材、教法2 教育科学研究3 外国中小学教育4 人民教育5教育研究与实验6上海教育科研7 教学与管理8 基础教育9 中小学管理10 基础教育课程G623.1,G633.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政治)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 思想政治课教学G623.2,G633.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1 中等语文教学2 语文建设G623.3,G633.4.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外语)1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 中小学外语教学G623.41,G633.51.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 1 历史教学G623.45,G633.55.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地理) 1 地理教学G623.5,G633.6.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1 数学教育学报2 数学通报G633.7.中等教育(物理)1 物理老师2 物理数学G633.8.中等教育(化学)1 化学教育2 化学教学G633.91.中等教育(生物)1 生物学教学G64.高等教育1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 中国高教研究3 复旦教育论坛4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6 中国高等教育7 现代大学教育8 江苏高教9 思想教育研究10 高校教育管理11 高教探索12 研究生教育研究13 大学教育科学14 中国大学教学15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6 高教发展与评估17 黑龙教高教研究18 中国高校科技G71/G79.职业技术教育/自学1 中国特殊教育2 职教论坛3 职业技术教育4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5 民族教育研究6 中国远程教育7 教育与职业8 成人教育G8 体育1 体育科学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3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4 体育学刊5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6 体育与科学7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8 中国体育科技9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0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1 体育文化导刊12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4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5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体育学研究)16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H(除H3/H9)语言学,汉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1 中国语文2 中国翻译3 世界汉语教学4 汉语学报5 语言教学与研究6 语言研究7 当代语言学8 语言科学9语文研究10 汉语学习11 古汉语研究12当代修辞学13 上海翻译14 方言15 语言文字应用16 民族语文17 中国科技翻译H3/H9.外国语言1 外语教学与研究2 外语界3 外语教学4 外国语5 现代外语6 外语与外语教学7 中国外语8 外语学刊9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0 外语电化教学1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2 外语研究13 外国语文I(除I21/I29)文学(除中国文学作品)1 文学评论2 文学遗产3 外国文学品滚4 当代作家评论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6 外国文学研究7 文艺争鸣8 当代外国文学9 文艺理论研究10 文艺研究11 外国文学12 南方文坛13 中国文学研究14 鲁迅研究月刊15 中国比较文学16 明清小说研究17 国外文学18 红楼梦学刊19 民族文学研究20 当代文坛21 小说评论22 新文学史料23 现代文学刊24 曹雪芹研究25 文艺理论与批评26 中国文化研究27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8 华文文学I21/I29.中国文学作品1 人民文学2 上海文学3 当代4 收获5 花城6 十月7 扬子江8 作家9 江南10 小说月报.原创版11 中国作家12 北京文学.原创13 长江文艺14 民族文学15 小说界J(除J2/J9).艺术(除绘画/电影、电视艺术)1 民族艺术2 艺术百家J2,J3,J5绘画,工艺美术1 美术研究2 新美术3 装饰4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5 美术6 美术观察7 美术学报8 美术大观9 美苑(改名为:艺术工作)J6.音乐1 中国音乐学2 音乐研究3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4 中国音乐5 音乐艺术6 人民音乐7 黄钟8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9 音乐创作J7.舞蹈1 舞蹈J8.戏剧1 戏剧艺术2 戏剧3 戏曲艺术(北京)4 四川戏剧5 戏剧文学6 中国戏剧J9.电影、电视艺术1 电影艺术2 当代电影3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4 世界电影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7 电影评介8 电影文学K(除K207.8,K85,K9)历史(除中国学、汉学和文物考古)1 历史研究2 近代史研究3 史学月刊4 中国史研究5 清史研究6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7 抗日战争研究8 安徽史学9 史学集刊10 史学史研究11 史林12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3 世界历史14 史学理论研究15 历史档案16 西域研究17 文史18 中国农史19 中华文史论丛20 民国档案21 民俗研究22 中国藏学23 西藏研究K 207.8中国学、汉学1 文献2 中华文化论坛3 中国典籍与文化K85.文物考古1 考古2 考古学报3 文物4 考古与文物5 江汉考古6 华夏考古7 中原文物8 四川文物9 东南文化10 故宫博物院院刊11 敦煌研究12 北方文物13 南方文物14 敦煌学辑刊15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6 文博17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O3力学1 力学学报2 爆炸余冲击3 固体力学学报4 振动与冲击5 计算力学学报6 工程力学7 振动工程学报8 实验力学9 应用力学学报10 应用数学和力学11 力学季刊12 力学与实践13 力学进展O4物理1 物理学报2 光学学报3 中国激光4 物理学进展5 光子学报6 发光学报7 中国光学8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9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0 声学学报11 量子电子学报12 波谱学杂志13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4 量子光学学报15 计算物理16 原子核物理评论17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18 物理19 高压物理学报20 低温物理学报O6/O7化学/晶体学1 分析化学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3 化学学报4 色谱5 有机化学6 物理化学学报7 分析测试学报8 催化学报9 化学进展10 无机化学学报11 分析实验室12 中国科学.化学13 分子催化14 质谱学报15 分析科学学报16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7 化学研究与应用18 化学通报19 人工晶体学报20 分子科学学报21 合成化学22 功能高分子学报23 化学试剂P3地球物理学1 地球物理学报2 地震学报3 地震地质4 地震工程学报5 地震6中国地震7 地震研究8 震灾防御技术9 水文10 地球物理学进展11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P4大气科学(气象学)1 大气科学2 气象学报3 高原气象4 气象5 应用气象学报6 大气科学学报7 气候与环境研究8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9 热带气象学报10 气象科学P5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表2 矿床地址3 地质学报4 地学前缘5 地质通报6 中国地质7 地球学报8 地质论评9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10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1 岩石矿物学杂志12 沉积学报13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4 地球化学15 古地理学报16 地球科学17 高校地质学报18 矿物学报19 第四纪研究20 现代地质21 地质与勘探22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4 地质科技情报25 地质科学26 地层学杂志27 西北地质28 新疆地质29 物探与化探30 岩矿测试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32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P7海洋学1 海洋学报2 海洋地质与第四地质3 海洋通报4 热带海洋学报5 应用海洋学学报6 海洋科学进展7 海洋与湖沼8 海洋工程9 海洋学研究10 极地研究11 海洋预报12 海洋科学13 海洋湖沼通报K9,P9地理学1 地理学报2 地理科学3 地理研究4 地理科学进展5 人文地理6 中国沙漠7 经济地理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9 干旱区地理10 山地学报11 地球科学进展12 冰川冻土13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4 湿地科学15 世界地理研究16 热带地理17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8 干旱区研究19 湖泊科学20 中国岩溶Q(除Q94/Q98)生物科学(除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1 生态学报2 生物多样性3 应用生态学报4 生态学杂志5 遗传6 水生生物学报7 微生物学报8 生物工程学报9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0 微生物学通报11 古生物学报12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3 古脊椎动物学报14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5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16 生物技术通报17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18 微体古生物学报19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 生命科学21 生物学杂志Q94植物学1 植物生态学报2 植物学报3 西北植物学报4 植物生理学报5 植物科学学报6 菌物学报7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8 植物研究9 广西植物1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Q95/Q98动物学/人类学1 昆虫学报2 兽类学报3 动物学杂志4 应用昆虫学报5 人类学学报6 四川动物7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8 野生动物学报R71妇产科学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 实用妇产科杂志4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5 生殖与避孕(改名为: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6 中国围产医学杂志7 现代妇产科进展R72儿科学1 中华儿科杂志2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4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5 临床儿科杂志6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7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R73肿瘤学1 中华肿瘤杂志2 中国癌症杂志3 肿瘤4 中国放射肿瘤学杂志5 中国肿瘤6 中国肿瘤临床8 临床肿瘤学杂志9 中国生物治疗杂志10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R74神经病与精神病学1 中华神经类杂志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4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5 中华精神科杂志6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7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8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9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1 中华皮肤科杂志2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3 临床皮肤科杂志R76耳鼻咽喉科学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R77眼科学1 中华眼科杂志2 中华眼底病杂志3 中国实验眼科杂志4 眼科5 眼科新进展R78口腔科学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 口腔医学研究5 上海口腔医学R8特种医学1 中华放射学杂志2 介入放射学杂志3 临床放射学杂志4 实用放射学杂志5 放射学实践6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7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8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9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10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1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2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R9药学1 药学学报2 中国药学杂志3 药物分析杂志4 中国新药杂志5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6 中国药理学通报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9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0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1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2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3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4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5 中国药房16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S综合性农业科学1 中国农业科学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3 华北农学报4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7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8 西北农业学报9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0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1 西南农业学报12 江苏农业学报13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5 新疆农业科学16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7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8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1 南方农业学报22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研究生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PPTword版
![研究生考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PPT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ad56261610a6f524ccbf85ce.png)
一、当代中国基本国情概述1、国情的含义2、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①社会发展阶段;②历史文化传统;③自然地理环境;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⑤国际关系。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读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二、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①历史方位的含义:②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的特点;2、把握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①战略机遇期的含义: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系统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②这一战略机遇期的依据:(带圈的编号)3、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治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人民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形、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级攻击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820f03fad6195f312ba691.png)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的共同思想基础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 推动力量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成果
5.文化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我们坚持不懈地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6.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我们坚持创新文化的内 容形式、方法手段, 切实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
1.坚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 2.人人都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3.全社会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1.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3)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 能搞多元化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成就与挑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成果
1.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我们始 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文化凝结着全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坚持构筑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怎样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7第八版,2018~2022适用)
![2018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7第八版,2018~2022适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16c209f111f18583d05aeb.png)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1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2.社会3.青年研究 4.妇女研究论丛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1.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D0,D2,D4,D6
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 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2. 中国法学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 7. 中外法学8. 法学评论9. 法律科学10. 法制与社会发展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13. 环球法律评论14. 当代法学15. 法学论坛16. 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22. 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5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的词源: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Socialis,原 意为“同等”、“同志”、“同伴”;近代,这一词 演变为英文的Social,意为“社会的”。这个形容词 再加后缀ism,即构成为现在英文中的Socialism(社 会主义)。 在英文中,Socialism是individualism(个人主 义)的反义词。而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正是 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流行的价值观。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9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一词源于古代拉丁文Communis, 意为公共。19世纪80年代法国工人开始把“共产主 义”一词用作他们要努力争取的在消灭资本主义之 后实现的理想社会的目标。 西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于80年代传入 日本,日本人用古汉字把英文Socialism译为“社会 主义”,把英文Communism译为“共产主义”。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共产主义开 始在我国得到自觉的有系统的传播。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8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1、为什么被科学社会主义断定为腐朽、垂死的资本 主义,还能带头掀起以信息化为先导的全方位、 加速度大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主 义更加发达? A、科技大发展需要科技人员的主观努力 B、科技大发展需要有利的客观社会条件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法治管理 多元文化 素质教育 思想自由 社会需求 对外开放
24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4、应当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对资本主义认识方法的几个问题: (1)只看到资本主义的现在,没有看到资本主 义的历史。
A、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曾制造了历史上凄惨的“羊吃人”的景象; B、最初作为资本的货币财富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劫掠 取得的; C、在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时期,由于资本 主义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势力范围,曾发生了两 次世界大战。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2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二)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出现 的,是人们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及其所引发的社会 动荡,给人们所带来的痛苦,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 提出的用于替代资本主义的更美好、更理想的社会制 度。 广义社会主义:包括所有批判资本主义,追求理想 社会的思潮和运动。其共同特征:批判资本主义,追求 理想社会,使人从资本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消灭剥削和 压迫,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共同富裕。 狭义社会主义:专指科学社会主义。
二、主要著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写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3. 2、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建武: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6 4、靳辉明: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合肥:安 徽人民出版社,2000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7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 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其理论 成果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其主 要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 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从苏联一 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到十几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 其主要标志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主要标志 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越南、古巴、朝 鲜、老挝等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3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3、为什么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等十 几个国家都竞争不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 发生剧变,并且倒退去发展资本主义? 4、应当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
参考文献
三、主要杂志
1、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4
专题一:
从概念内涵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8世纪时德、意等国出现此词是指人的社会性; ※19世纪20-30年代圣西门派和欧文派开始把“社会 主义”一词用作一种新社会思潮、新社会制度的名称。 ※19世纪20—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开始和完 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特别是 1825 年出现首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许多有识之士从各 自的阶级和阶层利益和意愿出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设想和方案,社会主义思潮 和运动成为当时欧洲社会的一种时髦。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6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的词源: 从词源上看,社会主义用个人主义的反义 词来表达,暗含着社会主义是以个人主义为价 值核心的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是指与资本主义 不同的理想社会。所以,现在人们一般在泛义 上把社会主义理解为反对资本主义,主张和追 求建立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理想社会制 度的所有思潮和实践。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3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存在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批判资本主义,倡导社会
主义,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揭示社会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思想体系;是关于无产
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广义:与“马克思主义”同义 狭义: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4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存在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是指无产阶级在自己 的政党的领导下,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开展 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义建设。 从运动的主体和目的来看,又可称为无产 阶级解放运动。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社会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以现代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科技革 命为坐标,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外部条 件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 展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封建资本主义,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末, 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 第二阶段,自由资本主义,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 蒸汽化产业革命和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胜 利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 锴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
参考文献
一、原著部分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一卷 2、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参考文献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1
社会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从19世纪末到20 世纪70年代,电气化产业革命和垄断组织 获得大发展后; 第四阶段,社会资本主义,从20世纪80年代 以来,信息化产业革命和社会化程度极大 提高后;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2
社会资本主义 2)当代社会资本主义的六个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 第二,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化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发生大变化; 第四,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社会化程度大 为提高; 第五,国际关系的社会化,各国之间的竞争 与协作大为增强; 第六,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
2019/5/8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5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存在形态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是相对于资本主义制度而言 的,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纵向替 代物,既源于资本主义又高于资本主义的更高级、更
美好的社会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所要实现的制
度目标。 基本特征: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以生产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异同 社会主义一词主要在知识分子和英法的空想社 会主义者中使用,强调社会公正平等; 共产主义一词主要是首先在工人当中、在法国 秘密结社组织中使用,强调消灭私有制,建 立公有制。 共同点:公有;劳动者是主人;坚持马克思主 义 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公有化程度;分配原 则;国家的存在
2019/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6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 4、应当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 对资本主义认识方法的几个问题: (3)只看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风光的一面,忽 视发达国家阴暗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