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粉体工程-粉碎机械力化学及表面改性(精)
《粉体工程》word版
粉碎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其内聚力使之破碎的过程。
粉碎比物料粉碎前的平均粒径与粉碎后的平均粒径之比称为平均粉碎比。
粉碎级数串联粉碎机台数粉碎流程(1)开路流程从粉(磨)碎机中卸出的物料即为产品,不带检查筛分或选粉设备的粉碎流程。
简单、效率低、产品合格率低(2)闭路流程带检查筛分或选粉设备的粉碎流程。
效率高循环负荷率不合格粗粒作为循环物料重新回至粉碎机中再进行粉碎,粗颗粒回料质量与该级粉碎产品质量之比。
选粉效率检查筛分或选粉设备分选出的合格物料质量与进该设备的合格物料总质量之比。
强度:指对外力的抵抗能力,通常以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受的力来表示(N/m2)理论强度不含任何缺陷的完全均质材料的强度(相当于原子、离子或分子间的结合力)实际强度一般为理论强度的1/100~1/1000硬度材料抵抗其他物体刻划或压入其表面的能力,也可理解为在固体表面产生局部变形所需的能量易碎(磨)性一定粉碎条件下,将物料从一定粒度粉碎至某一指定粒度所需的比功耗。
----比功耗单位质量物料从一定粒度粉碎至某一指定粒度所需的能量。
脆性脆性材料受力破坏时直到断裂前只出现极小的弹性变形而不出现塑性变形,抗冲击能力较弱。
采用冲击粉碎方法可粉碎。
材料的韧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塑性变形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
断裂材料的断裂和破坏实质上是在应力作用下达到其极限应变的结果。
脆性材料在应力达到其弹性极限时,材料即发生破坏,无塑性变形出现。
韧性材料在应力略高于弹性极限并达到屈服极限时,尽管应力不断增大,但此时材料并未破坏,自屈服点以后的变形为塑性变形。
粉碎方式(a)挤压粉碎(b)冲击粉碎(c)摩擦-剪切粉碎(d)劈裂-裁断粉碎挤压粉碎:粉碎设备的工作部件对物体施加挤压作用,物料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粉碎(挤压磨及鄂氏破碎机)挤压-剪切粉碎:挤压和剪切两种粉碎方法相结合的方式(雷蒙磨,立式磨)。
冲击粉碎:包括高速运动的粉碎体对被粉碎物料的冲击和高速运动的物料向固定壁或靶的冲击。
6粉体工程-粉碎机械力化学及表面改性
是双亲分子。该分散剂的主要作用是空间位阻 效应,同时可显著降低表面能。如用高沸点的 伯醇对纳米粉体如SiO2、TiO2等弱酸性或中性无 机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可使原来亲水疏油的 表面变成亲油疏水的表面。
b.偶联剂法(如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
3、超分散剂
超分散剂是一类高效的聚合物型颜料分散助 剂。其概念是国外在8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的。它 的主要特点是: 快速充分地润湿颗粒,缩短达到合格颗粒细度的 研磨时间;
可大幅度提高研磨基料中固体颗粒含量,节省加 工设备与加工能耗; 分散均匀,稳定性好,从而使分散体系的最终使 用性能显著提高。
(1)超分散剂简介
可提高粉体的应用性能和附加值。许多高附加 值产品要求有要有良好的光学效果和视觉效果 ,使制品更富色彩,这就需要对一些粉体原料 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赋予制品良好的光泽和装 饰效果。
环境保护。某些公认的对健康有害的原料,如 石棉,对人体健康有害主要在于其生理活性; 一是细而长的纤维形状在细胞中特别具有活性 ;二是石棉表面的极性点(这些极性点主要是 OH-官能团)容易与构成生物要素的氨基酸蛋白 酶的极性基键合。可用对人体无害和对环境不 构成污染,又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其他化学物 质覆盖、封闭其表面的活性点OH-。
粉体工程与设备
1.粉碎机械力化学 2.粉体表面改性及分散技术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一、粉碎机械力化学
1、 粉碎机械力化学概述 2、 粉碎机械力化学作用及原理 3 、高能球磨工艺
学习重点
1、粉碎机械力化学概念 2、粉碎平衡出现的原因 3、粉碎机械力化学工艺特点
1 粉碎机械力化学概述
固体物质在各种形式的机械力作用下所诱发的 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称为机械力化学效应。 研究粉碎过程中伴随的机械力化学效应的学科称 为粉碎机械力化学,简称为机械力化学。
第五章 粉碎机械力化学
• 等离子区处于高能状态,粒子分布不服从 Boltzman分布。这种状态寿命仅维持10-8~107s,随后体系能量迅速下降并逐渐趋缓,最终 部分能量以塑性变形的形式在固体中储存起来。 • 无机械力作用时,反应速度非常慢;引入机械 力作用时,反应速度迅速提高,随后达到稳定。 停止机械力作用则反应速度迅速下降。 • 活化态热力学模型:认为活性固体是一种热力 学和结构上很不稳定的状态,其自由能和熵值 较稳态物质高得多。缺陷和位错影响到固体的 反应活性。物质受到机械力作用时,在接触点 处或裂纹顶端产生高度应力集中。
• 粉碎机械力活化作用机理 • 1、粉碎使颗粒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 导致粉体表面自由能增大,活性增加。粒 度减小的一个效应是表面断裂的化学键数 量增加。化学键的断裂导致表面结构弛豫 或重构(对离子晶体表面层的阴离子要向外 偏移,阳离子则向内偏移。离子晶体的表 面结构与其内部结构不同。) • 2、表面层的晶格畸变储存部分能量,使表 面能升高,活化能降低,活性增强。
• 粉碎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 • 机械力活化作用提高矿物的溶解性
• 粉碎提高颗粒的吸附能力
• 粉碎提高臵换能力
机械力化学活化 作用可以改变矿 物的离子交换能 力。
密度变化 • 石英转变成SiO2时,密度从2600 kg/m3 下降到2200 kg/m3. • 方解石的密度为2720 kg/m3,转变成文 石后密度提高到2950 kg/m3。
粉碎平衡
• 粉碎平衡是指经过一定时间粉碎后,颗粒表面 活化(不饱和力场及带电结构单元出现) ,在 较小的引力作用下,颗粒之间产生团聚(比表 面积减小),颗粒的粉碎过程与团聚过程方向 相反,当两者速度达到相等时,颗粒尺寸达到 极限,即粉碎平衡。 石英粉的粒度、比 表面积同粉碎时间 的关系
《粉末工程》课件——4 超微粉体制备之固相法
采用同一粉碎机械,在相同物料尺寸变化 条件下。某一物料的易碎系数Km:
强度还与测定条件(如试样的尺寸、加载速 率及所处环境等)有关。
材料名称 金刚石 石墨 钨 铁 氧化镁 氧化钠 石英玻璃
理论强度/GPa 200 1.4 96 40 37 4.3 16
实测强度/MPa 约 1800 约 15
3000(拉伸的硬丝) 2000(高张力用钢丝)
100 约 10
50
④易碎(磨)性
当分别以n=1、1.5、2代入
dE cxndx
分别为基克、邦德定律和雷廷格尔定律
适用范围
• 据芬兰R.T.Hukky等人的验证研究: 基克学说适用于产物粒度大于50mm的粉碎 邦德学说适用于产物粒度为50~0.5mm 的粉碎 雷廷格尔学说适用于产物粒度为0.5~0.075mm
原因
• 超微粉粉碎作业中,外加的机械能不仅仅 用于颗粒粒度的减小或比表面积的增大, 还有颗粒因强烈和长时间机械力作用导致 的机械化学变化以及机械传动、研磨介质 之间的摩擦、振动等消耗。
4. 超微粉体制备之固相法 (6课时)干式粉碎 机械来自碎法 湿式粉碎热分解法
固相法 固相反应法
其它方法 共沉淀法
粉
沉淀法 化合物沉淀法
体 制
水热法 水解沉淀法
液相法 溶胶-凝胶法
冷冻干燥法
备
喷雾法
气相分解法
方
化学气相反应法 气相合成法
法
气-固反应法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位置不同
分级精度差,不适于精密
分级
静 态 分 级
惯性 分级
碰撞式、 附壁式
由于不同粒径颗粒 的惯性不同,形成 不同的运动轨迹, 从而实现大小颗粒 的分级
构造简单,不需动力;适 于较大的颗粒(10250μm);较大的处理能 力;不适于精密分级
机
离心 分级
旋风式、 DS式
自由涡或准自由涡 离心力粉体场表中面改离性心技术力
乙烯基 乙烯基三甲 CH2=CHSi(OCH3)3 硅烷 氧基硅烷
A-171、 SCA1603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29
硅烷偶联剂
作用机理:
与硅相连的3个Si-X基水解成Si— OH;
Si—OH之间脱水缩合成含Si—O H的低聚硅氧烷;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30
硅烷偶联剂
低聚物中的Si—OH与基材表面上的OH形 成氢键;
– 铝酸酯类
– 锆铝酸盐
– 有机络合物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27
硅烷偶联剂
硅烷类偶联剂: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 化合物,通式为RSiX3 。
R------代表与聚合物分子有亲和力或反应能力 的活性官能团,如氨基、乙烯基、环氧基等;
X------代表能够水解的烷氧基,如卤素、酰氧 基等。
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加入的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起缓冲剂作用,当钛 盐加热水解时,析出的偏钛酸沉积在云母薄片 表面上,伴随生成的酸则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反应生成盐。
由于这种成盐反应,使悬浮液的PH值得以缓冲, 酸度相对稳定,有粉利体表于面改偏性技钛术 酸平滑地沉积在云38
表面化学改性法
表面化学改性法:采用多种工艺过程, 使表面改性剂与粉体颗粒表面进行化学 反应,或者使表面改性剂吸附到粉体颗 粒表面,进行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
粉体表面改性
粉末进行表
面改性,推测在CH4
和H2
的共同作用下TiO2
表
面将形成Ti-C-O结构,使其导电性与TiC类
似。Yamada等〔12〕先后用Ar和N2
等离子体改性
处理TiO2
膜,在通入N2
之前首先进行Ar处理以
除去吸附在TiO2
表面的水分子、清洁表面,最后
得到的掺氮TiO2
不同,得到的涂层组成也会不同。文献〔23-24〕中还指
出,经无机表面沉积改性以后,粉体的性能提高了,
在基体中分散性较好。章金兵〔25〕用液相沉积法对
纳米ZnO/TiO2
进行表面改性,改性后的粉体表面存
在致密的Al2O3
膜,产物经充分分散后在有机介质
或水中的稳定时间明显提高,紫外线透过率则由改
性前的大于8.5%降低到小于7%。
粉体表面改性
前言:粉体是无数个细小固体粒子集合体的总称。根据固体粒子的尺寸不同可以将固体粒子分为颗粒、微米颗粒、亚微米颗粒、超微颗粒、纳米颗粒。通常粉体是尺度界于10-9m到10-3m范围的颗粒。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相应的各种性质也随着尺寸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小尺寸颗粒有如下几个特征:
1.比表面积增大促进溶解性和物质活性的提高,易于反应处理。
粉体的团聚现象减少了,分散性提高
了,并且改性后的纳米SiO2
粉体与有机基体聚氨
酯弹性体( PUE)的相容性增强了,PUE材料的力学
性能也有较大的改善,能同时达到增强增韧的效
果。余江涛等〔9〕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钛白粉
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粉体的疏水性有所改善,其中
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硬脂酸的复配体系其接
向排列,使其表面性质或界面性质发生显著变化;
粉碎的机械化学力效应在粉体材料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粉碎的机械化学力效应在粉体材料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机械力化学效应是研究物质在机械力作用下引起的化学变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介绍了粉碎机械力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其理论研究及基础研究作了概括的论述,例举了该学科在粉碎中的应用,还闭明了粉碎机械力化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机械力化学;粉碎;粉体1.引言在机械力作用下,所诱发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化学变化称为机械力化学。
机械力包括的范围很广,可以是普通的冲击力、研磨力、压力,还可以是液体中的空穴作用和空气中冲击波作用所产生的压力,故各种凝聚状态下的物质,受到机械力的影响而发生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的现象都称为机械力化学现象。
人们在对物料进行超细粉碎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如粉碎食盐时产生氯气,粉碎碳酸盐时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石膏细磨时脱水,石英受冲击后无定形化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机械化学反应。
随着机械化学研究的兴起和不断深入,揭示了粉碎过程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物质的细化过程,而且还伴有复杂的能量转换的机械化学过程。
一方面,机械化学效应同众多工业密切相关,许多被忽视的或难以解释的现象应从机械化学角度作深入研究,特别是在新型材料高技术领域中,利用机械化学赋予材料的独特性质,可以研制出一般化学方公和加工方法所不能得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因此,深入开展粉碎机械化学理论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粉体深加工技术的发展,也能为材料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另一方面,粉体的超细化及表面改性是当今粉体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2.机械力化学产生的机理与特点物质的粉碎,尤其是细粉碎是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在机械力的不断作用下,起始阶段主要是颗粒尺寸的减小和表面积的增大,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小颗粒的聚集而出现粉磨平衡。
粉磨平衡并不意味着粉体的性质不变,若继续施加机械应力,能量会以多种形式贮存起来。
粉磨过程中机械能用于生成新表面的部分仅为1%,而以弹性应力造成的局部应力集中形式的贮能为10%-30%,另外还可通过粉体结构变化(表面结构变化、晶格畸变、多晶转变等)将一部分能量贮存起来,其余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发。
粉碎和设备专题教育课件
19
(2) 粉碎功耗新观点
1) 田中达夫粉碎定律
提出比表面积增量对功耗增量旳比与极限比表面积
和瞬时比表面积旳差成正比
数学体现式为
d dE SK (SS)
式中,S∞为极限比表面积,它与粉碎设备、工艺及 被粉碎物料旳性质有关,S为瞬时比表面积,K为常数
将上式积分,当S远远不大于S∞时,可得
S S ( 1 e K E )
提出相同重量,相同物体粉碎时所需旳能量只与粉
碎比有关
数学体现式为
E
CK'
lg
x1 x2
CK
lg
S2 S1
此式为Lewis式中旳常数n=1时积分所得
4) 邦德(Bond)定律
提出粉碎所需能量与颗粒粒径旳平方根成反比
数学体现式为
E
CB'
1 x2
1 x1
CB (
S2
S1 )
此式为Lewis式中常数n=1.5时积分所得
ng 32 / D0 0.2D ng n 32 / D0
ng n (1 ~ 1.5)
湿法间歇球磨机则按下式计算:
当D0>1.75时, 当1.25m≤D0≤1.75m时, 当D0<1.25m时,
n g 3 2 /D 0 ng 35/ D0
式中ng为磨机旳实际工作转速,r/min;n为磨机旳 合适转速,r/min;D0为磨机筒体旳有效内径,m ;D为磨机筒体旳规格直径,m 41
式中,E为粉碎能量,x为粒径,CL、n为常数。上式 是粉碎过程中粒径与功耗关系旳通式
17
2) 雷廷格尔(Rittinger)定律
提出粉碎物料所消耗旳能量与粉碎过程中新增长旳 表面积成正比:dE=CRdS
粉体工程试题与答案
粉体工程一、粉末的性能与表征1.粒径:粉末体中,颗粒的大小用其在空间范围所占据的线性尺寸表示,称为粒径。
2.粒径的表示方法:①几何学粒径②投影粒径③筛分粒径④球当粒径。
3.粉体粒径的分布常表示成频率分布和累积分布:①粒径分布的表格、直方图、曲线可直观地反映粉体粒径的分布特征。
②数字函数表达式有: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Rosin—Rammler分布;RRB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工业上粉磨产品的粒径分布特征。
4.平均粒径:若将粒径不等的颗粒群想象成自由径为D的均一球形颗粒组成,那么其物理特性可表示为f(d)=f(D),D即表示平均粒径。
5.粉末的测量方法:显微镜法;激光衍射法;重力沉降光透法;筛分法。
平均粒径测量方法:比表面法。
6.粉末的性质:堆积性质;摩擦性质;压缩性质与成形性(压制性)。
安息角:又称休止角、堆积角,它是指粉体自然堆积时的自由表面在静止平衡状态下与水平面所成的最大的角度。
(用来衡量与评价粉体的流动性)。
在0.2mm以下,粒径越小而休止角越大,这是由于微细粒子间粘附性增大导致流动性降低的缘故。
粉体颗粒形状愈不规则安息角愈大,颗粒球形愈大粉体流动性愈好其安息角就愈小。
二、粉体表面与界面化学1.粉末颗粒的分散:①在气相中,主要受范德华力、静电力、液桥力,分散方法,机械分散、干燥分散、颗粒表面改性分散、静电分散、复合分散;②在液相中,主要受范德华作用力、双电层静电作用力、空间位阻作用力、熔剂化作用力、疏液作用力,分散调控有,介质调控、分散剂调控、机械调控和超声调控。
2.颗粒表面改性:粉末颗粒表面改性:用物理,化学,机械方法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的改变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界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性和反应特性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3.改性方法:①表面化学改性:偶联剂表面改性、表面活性剂改性、高分子分散剂改性、接枝改性;②微胶囊包覆——化学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③机械化学改性;④原位聚合改性——无皂乳液聚合包覆法、预处理乳液聚合法、微乳液聚合法。
《粉体材料表面改性》课程教学大纲
《粉体材料表面改性》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542002课程英文名称:SurfaceModificationofpowder(A2)课程总学时:24讲课:24实验:0上机:0适用专业:粉体科学与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3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粉体表面改性是粉体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课,为选修课。
本门课程讲授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工艺、设备及表面改性剂的性能及应用、各行业典型粉体及纳米粉体饿表面改性方法、实践及改性产品的检测及表征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粉体表面改性的相关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精密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
为学生将来从事粉末材料、粉体工程领域的生产、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粉体材料表面改性工艺的方法和原理;2.使学生掌握目前工业表面改性典型设备;3.使学生了解表面改性剂的种类、性质、使用条件;4.掌握粉体改性前后的物性变化及相关的检测方法;5.进一步结合创新创业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粉体表面原位修饰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粉体表面改性一般知识,包括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方法、工艺、设备及表面改性剂的性能及应用、改性产品的检测及表征方法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粉体表面的物性,粉体表面改性的基本原理、掌握粉体表面改性工艺设计和设备;了解常见工业粉体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应用。
3.基本技能:掌握粉体改性工艺设计计算、独立进行设备选型的技能等。
了解特种粉体的生产工艺、制备技术及行业发展趋势。
具备制备、加工特种粉体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施说明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学习,共24学时,其中理论讲课24学时。
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各部分学时数可适当调整2学时。
粉体工程
第2章统计平均径:弗雷特直径≥马丁直径体积直径:面积直径:面积体积直径:表面积形状因数:体积形状因数:球形度:一个与待测的颗粒体积相等的球形体的表面积与该颗粒的表面积之比。
第5章内摩擦角确定方法:三轴压缩试验、直剪试验、破坏包络线方程破坏面与最小主应力作用方向夹角:破坏面与最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铅垂方向)夹角(摩擦角):第6章粉碎:固体物料在外力作用下克服内聚力,使颗粒的尺寸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的过程。
粉磨:使小块物料碎裂成细粉状物料的加工过程。
平均粉碎比:粉碎前平均粒径D与粉碎后平均粒径d之比i。
乘积。
粉碎级数:串联粉碎机的台数。
粉碎的作用和意义: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利于不同物料的均匀混合,便于输送储存,利于提高高温固相反应程度和速度。
搅拌磨:1分类:4结构形式,3工作方式,2工作环境,安放形式,密闭形式2工作原理:内置搅拌器,搅拌器的高速回转使研磨介质和物料在整个筒内不停翻滚,产生不规则运动,使研磨介质和物料之间产生相互撞击和摩擦的双重作用,使物料被磨得很细并得到均匀分散的良好效果。
第7章活化点的分布模式:表面层分布、局部区域分布、整体均匀分布机械力化学导致的化学变化:脱水效应、固相反应第10章分离效率:分离后获得的某种成分的质量与分离前粉体中所含该成分质量之比。
m/m0*100% 分级精度:实际分级曲线相对于理想分级曲线的偏离程度,其偏离程度即曲线的陡峭程度可以用来表示分级的精确度,即分离精度。
筛分设备三种筛序:由粗到细的筛序、由细到粗的筛序,混合筛序筛孔大小表示:用筛目数M表示;或用1cm2面积上所具有的筛孔数表示K=(M/2.5)∧2。
筛分机械:六角形、超细分级原理:离心分级、惯性分级、迅速分级、减压分级气固分离设备收尘效率:串联时:收尘器按原理分类与特点:重力惯性离心过滤电收尘器第11章混合:物料在外力(重力机械力等)作用下发生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使各组分颗粒均匀分布的操作过程。
07310200粉体工程教学大纲
粉体工程(Powder Engineering)课程编号:07310200学分: 3学时:45 (其中:讲课学时:45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数理统计与概率论、工程力学、流体力学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教材:《粉体工程与设备》,陶珍东,郑少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粉体工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建立在数学、力学等课程知识的基础之上,为无机材料类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法使学生掌握粉体的几何形态、颗粒群的构造特性、粉体的流动和流变特性、粉体力学和颗粒流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获得关于粉体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解决粉体处理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课程学习方法2、基本要求(1)了解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主要内容;(2)了解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课程学习方法。
二、颗粒的几何形态特征1、教学内容(1)颗粒的粒径三轴径、球当量径、圆当量径、统计平均径和筛分径等(2)粒度分布频率分布、累积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罗辛-拉姆勒分布(3)颗粒形状形状因子和形状指数(4)形状数学分析 Fourier分析、分数维方法(5)粒度测量方法及选择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激光法等其它方法2、基本要求(1)了解颗粒几何形态特征;(2)掌握颗粒粒径和颗粒群粒度分布的表征方法及其测量方法。
三、颗粒群聚集特性1、教学内容(1)颗粒填充结构均一球形颗粒群的规则填充与实际填充结构、非均一球形颗粒的填充结构、不同粒径球形颗粒的规则填充结构(2)颗粒间附着力分子间引力、静电引力、附着水分的毛细管力、磁性力和机械咬合力(3)湿颗粒群特性填充层内的四种类型的液相静态、液体架桥、颗粒间持液量、抽吸势和液体在粉体层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2、基本要求(1)了解颗粒群的堆积构造特性;(2)了解粉体层的粘附力及其影响因素;(3)掌握填充层内的四种类型的液相静态,了解液体架桥、颗粒间持液量、抽吸势的概念。
粉体表面改性课题
粉体工程改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粉体改性的原理和方法2 表面改性剂3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4粉体表面改性产品的检测与表征粉体表面改性的原理利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法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应用的需要有目的地改变颗粒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表面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界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反应特性等,以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启发:物理、化学、机械方法都可应用于水泥粉体,可改变其颗粒表面性质:表面晶体结构——机械粉磨时可造成颗粒晶格畸变,引起晶格变形;表面活性剂可降低颗粒表面的界面处的晶格内聚力,使裂纹更容易扩展(助磨剂)官能团——聚羧酸减水剂可使水泥颗粒表面“生长”出带有羧基和羟基的长链润湿性——聚羧酸减水剂可使颗粒表面因带有亲水性基团而更容易润湿电性——聚羧酸减水剂等高聚物使颗粒表面因带有相同性质的静电荷而相互排斥;助磨剂分子能时水泥颗粒表面因化学键断裂而产生的价键力被饱和,哪能防止颗粒发生团聚表面吸附——减水剂与水泥水化颗粒表面具有亲合力,吸附后形成长链;助磨剂可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及断裂面上,可避免裂纹重新闭合粉体改性的目的在使用无机填料的时候,由于无机粉体填料与有机高聚物的表面或界面性质不同,相容性较差,因而难以在基质中均匀分散。
故而必须对无机粉体填料表面进行改性,以改善其表面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强其与有机高聚物或树脂等的相容性和在有机基质中的分散性,以提高材料的机械强度及综合性能。
(启发:减水剂并不是与所有的水泥都匹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某种减水剂对一种或几种水泥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但对另一种或几种的水泥应用效果很差,这说明水泥的化学组成及表面性质对减水剂的应用效果有很大影响,我们可以在不改变水泥化学组成的条件下只改变其表面性质,如在任何水泥干粉中加入一些改性剂使其在加入某种减水剂后效果都很好)表面改性方法表面改性的方法很多,能够改变非金属矿物粉体表面或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方法,如表面物理涂覆、化学包覆、微胶囊包覆、机械力化学等可称为表面改性方法。
《粉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粉体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406课程名称:粉体工程英文名称:Powder Engineering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64/4. 0 (讲课学时:56实验学时:8)适用专业:功能材料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粉体工程是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材料制备过程中涉及的粉体材料的表征、制备、贮存与运输等技术知识的专业课。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若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备方法的讲解;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表征手段和基本制备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对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有一定了解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功能材料物理性能等大量学科基础课后学习的,为将来学习特种陶瓷、功能复合材料做好基础,为从事相关粉体材料的制备做好准备。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应用之前所学习的学科基础课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从事相关的研究、设计工作。
三、课程教学目标1. 学习粉体材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粉料技术指标的相关规定。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 3, 4, 12)2. 学习粉体材料的粒度表征手段极其方法,掌握粉料物理、化学性能分析方法,具备针对不同粉体材料合理选择分析手段的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 4, 5, 7, 12)3. 学习固相法、液相法制备粉体的工艺技术及其基本理论,掌握化学法和物理法制备超微粉的基本工艺过程,具备开展超细粉体材料试验设计的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 3, 4, 5, 7)4. 学习粉体材料的分散与输送技术,掌握粉体材料的均化技术。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 3, 4,5, 7)5. 了解粉体的应用领域和粉体材料的危害与存储,具备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 4, 5, 7)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六、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实验、课堂讨论、期末考试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淀反应改性:通过无机化合物在粉体表面的
沉淀反应,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或多层“包膜
”,以达到改善粉体表面性质的目的,如光泽
、着色力、遮盖力、耐候性、电、磁、热等方 面的改性。
机械力化学改性:利用超细粉碎及其他强烈机
械作用有目地的对粉体表面进行激活,在一定程
度上改变颗粒表面的晶体结构、溶解性能(表面
的产品。
二、粉体表面改性及分散技术
粉体表面改性 纳米粉体表面改性 超分散剂
学习重点
1、粉体表面改性意义 2、粉体表面改性常用方法 3、超分散剂结构特点及作用机理
超细粉体分类
分类 微米粉体 直径 >1m 原子数目 >1011 特征 体效应
亚微米粉体
纳米粉体 纳米粉体 团簇分子
100nm~1 m
快速充分地润湿颗粒,缩短达到合格颗粒细度的
研磨时间;
可大幅度提高研磨基料中固体颗粒含量,节省加 工设备与加工能耗;
分散均匀,稳定性好,从而使分散体系的最终使 用性能显著提高。
(1)超分散剂简介
超分散剂分子量一般在1000—10000之间,
分子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锚固基团。常见的有—NR3+、—
表面活性剂由亲水基和亲油基两部分组成,
是双亲分子。该分散剂的主要作用是空间位阻 效应,同时可显著降低表面能。如用高沸点的 伯醇对纳米粉体如SiO2、TiO2等弱酸性或中性无
机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可使原来亲水疏油的
表面变成亲油疏水的表面。
b.偶联剂法(如钛酸酯偶联剂、硅烷偶联剂) 主要目的是提高纳米粉体与其他物质,特 别是有机高聚物分子的相容性,改善其在有机 高聚物基料中的分散性的同时增强两种不同性 质材料之间的结合力。常用于高聚物/无机纳米 复合材料和涂料中应用的无机纳米粉体,如 SiO2、ZnO、CaCO3等表面改性。
缓释作用。对药物等进行微胶囊化即包膜处理 改性,即出于使药物定时、定量、定位释放, 或减少服用痛苦的目的。
(4)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表面改性剂改性:表面改性剂种类很多,如硅 烷、钛酸酯、铝酸酯、有机铬等各种偶联剂, 各类表面活性剂,不饱和有机酸,水溶性有机 高聚物等。利用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在无机 粉体表面的吸附或化学反应对颗粒表面进行包 覆改性。
COOH、—COO-、—SO3H、—SO3-、
多元胺、多元醇及聚醚等。它们通过离子键、
共价键、氢键及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紧紧地
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防止超分散剂脱附。
2 粉碎机械力化学作用及机理
固体物质受到各种形式的机械力(如摩擦力、
剪切力和冲击力等)作用时,会在不同程度上被“
激活”。若体系仅发生物理性质变化而其组成和结
构不变时,称为机械激活;若物质的结构或化学组
成也同时发生了变化,则称为化学激活。
机械力化学反应与一般的化学反应所不同的
是,机械力化学反应与宏观温度无直接关系,
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赋予制品良好的光泽和装
饰效果。
环境保护。某些公认的对健康有害的原料,如 石棉,对人体健康有害主要在于其生理活性; 一是细而长的纤维形状在细胞中特别具有活性 ;二是石棉表面的极性点(这些极性点主要是 OH-官能团)容易与构成生物要素的氨基酸蛋白 酶的极性基键合。可用对人体无害和对环境不 构成污染,又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其他化学物 质覆盖、封闭其表面的活性点OH-。
(4)粉体分散的基本过程 ①润湿过程
液固界面取代气固界面 ②破碎过程 团聚体在机械力作用下被打开,形成独立的原 生粒子或较小的团聚体。
③稳定过程 将原生粒子或较小的团聚体稳定,阻止其再发 生团聚。 总体来讲,即利用物理手段解团聚,再加入分 散剂实现浆料稳定化。
(5)纳米粉体改性方法 ①有机表面改性 指采用有机表面改性剂对纳米粉体进行 表面处理,主要目的是解决纳米无机粉体的 分散性及与有机基料的相容性问题。有机表 面改性剂包括各类表面活性剂、偶联剂、聚 合物、水溶性高分子等。
c.小分子量无机电解质或无机聚合物,如硅酸钠
等。离解而带电,吸附在粉体表面可以提高颗粒
表面电势,使静电斥力增加,提高浆料稳定性。
根据扩散双电层结构因颗粒表面带电荷,纳 米粒子被离子氛包围。离子氛产生斥力正是纳米 子避免团聚的主要原因。离子氛所产生的斥力的 大小取决于颗粒的表面电位,作用范围取决于双 电层厚度。
反应机理
(1)摩擦等离子
区模型
等离子体是物质在高温或特定激励下的一种 物质状态。由大量带正负电荷的粒子和中性粒子 组成的,并表现出集体行为的一种中性气体,为 物质的第四种状态。
(2)活化态热力学模型 缺陷和位错影响固体的反应活性。当机械力作 用很强时,使得形成裂纹的临界时间短于产生这 种裂纹的机械作用时间,或受到机械力作用的颗 粒的尺寸小于形成裂纹的临界尺寸时,均不会产 生裂纹,而会产生塑性变形和各种缺陷的积累,
即为机械活化过程。
由于机械活化,反应物的活性增强,使化学反 应的表观活化能大为降低,最终导致反应速率常 数显著增大。
3 高能球磨工艺
3.1 高能球磨设备 振动磨、搅 拌磨、行星磨
行星磨与球磨机差异:
(1)磨筒个数
(2)磨筒安装方式
(3)磨筒的运动方式
3.2 粉碎机械力化学工艺特点 (1)减少了生产阶段,简化了工艺流程。 (2)不涉及到溶剂的使用及熔炼,减少了 环境的污染。 (3)可以获得用传统工艺很难或不能获得
比如, 2CaO· SiO2和Fe2O3在粉碎过程中分别 会发生如下转变: β-2CaO· SiO2→γ-2CaO· SiO2
γ-Fe2O3 →α- Fe2O3
2.2.3 机械力作用导致的化学变化 (1)脱水效应 (2)固相反应 ①机械合金化 ②分解反应 ③化合反应
④置换反应
2.2.4 机械力化学
d.聚合物(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这一类分散剂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吸附在
固体颗粒表面,其高分子长链在介质中伸展,
形成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厚的吸附层,利用位阻
效应阻止颗粒的聚集。
依其能否离解分为离子型(即聚电解质, 分子链上带有各种可电离基团的高分子,位阻 加静电)和非离子型(只是位阻作用)
e.水溶性高分子 聚合物分子链上含有一定数量的强亲水性基 团,如羧基、羟基、氨基、醚基和酰胺基等,具 有水溶性质的高分子。也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 水中能溶解形成溶液或分散液。
改性目的主要是利用吸附提高纳米粒子在水 相中的分散。分子中含有亲水和疏水基团,具有
表面活性,可以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有助于
水对纳米颗粒的润湿,这对于纳米粉体在水相中
及其他无机相中的分散特别有利。
3、超分散剂
超分散剂是一类高效的聚合物型颜料分散助
剂。其概念是国外在8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的。它
的主要特点是:
基本目的是增加与基体的相容性和润湿性, 提高它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增强与基体的界 面结合力。
在此基础上还可赋予材料新功能,扩大其应 用范围和应用领域,如用氧化铝、二氧化硅 包覆钛白粉可改善其耐候性。
可提高粉体的应用性能和附加值。许多高附加
值产品要求有要有良好的光学效果和视觉效果
,使制品更富色彩,这就需要对一些粉体原料
在使用无机填料的时候,由于无机粉体填料 与有机高聚物的表面或界面性质不同,相容性 较差,因而难以在基质中均匀分散。故而必须 对无机粉体填料表面进行改性,以改善其表面 的物理化学特性,增强其与有机高聚物或树脂 等的相容性和在有机基质中的分散性,以提高 材料的机械强度及综合性能。
(3)粉体表面改性的目的
于多种场合。
根据实际需要,强化或减弱粉体在某方面的
性质。如在纳米TiO2粉体表面包覆一层SiO2, 可抑制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防止涂料使 用过程中有机助剂分解,从而提高涂料的耐 久性。
改性后,与基体间有较强亲和力和相容性,
生成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更佳。
对一些有害健康的粉体进行表面改性,既不
注意!
到达粉碎平衡后,即使继续进行粉碎,颗粒 的粒度大小将不再变化;但作用于颗粒的机械能 将使颗粒的结晶结构不断破坏,晶格应变和晶格 扰乱增大。
2.2 晶体结构变化
2.2.1 晶格畸变
2.2.2 晶形转变 具有同质多晶型矿物材料在常温下由于机械 力的作用常常会发生晶型转变。这是由于,由于 机械力的反复作用,晶格内积聚的能量不断增加 ,使结构中某些结合键发生断裂并重新排列形成 新的结合键。
(1)粉体的用途 在橡胶、塑料、涂料、胶粘剂等高分子材料 工业及高聚物基复合材料领域中,无机粉体填料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碳酸钙、高岭土等,不仅 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还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刚性 和尺寸稳定性,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并赋予材料 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耐侯性
、阻燃性和绝缘性等。
(2)粉体表面改性的必要性
层,因此降低 了碳
2、纳米粉体表面改性
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 面能,具有互相团聚来降低其表面能的趋势 。另外氧化物纳米表面羟基间易形成氢键及
其他化学键作用,也易导致粒子间团聚,从
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纳米特性。因此,纳米
粉体的表面处理或表面改性是纳米粉体应用
影响其使用功能,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成为环境友好的粉体。
(3)纳米粉体分散的方法
物理法 超声波分散、机械力分散等。
化学法(重点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散剂,使纳米颗粒在介质 中获得立体或静电立体稳定性能,以克服颗粒 间存在的范德华吸引作用。从这个角度理解, 聚电解质类分散剂是最有效的一种。
无定形化)、化学吸附和反应活性(增加表面活
性点或活性基团)等。
高能改性:利用紫外线、红外线、电晕放电、 等离子体照射和电子束辐射等方法对粉体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