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精准治疗指南
药理学阿司匹林PPT课件

心绞痛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从而 缓解心绞痛症状。
心肌梗死
在心肌梗死后使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再梗死和 死亡的风险。
外周动脉疾病
如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等,阿司匹林 可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阿司匹林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阿司匹林可减少TIA后的脑卒中风险。
缺血性脑卒中
THANKS
感谢观看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 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PGs)的 合成,从而发挥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解热镇痛
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关节痛等,以及降 低体温。
抗炎作用
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
抗血小板聚集
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通过抑制 血小板聚集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探索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可能性,以期在治疗复杂疾病时 发挥更好的效果。
阿司匹林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研究阿司匹林在新型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缓控释技术等, 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降低副作用。
阿司匹林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研究阿司匹林在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领域 的应用前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药理学阿司匹林 PPT课件
目 录
• 阿司匹林概述 • 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 •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 阿司匹林的用药指导与注意事项 • 阿司匹林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CATALOGUE
阿司匹林概述
阿司匹林的历史与发展
早期发现
临床应用
阿司匹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柳树皮, 人们很早就发现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 的功效。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指南中的定位

二级预防
• 大量研究证明,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少 其后的死亡率
• 二级预防每日50~325mg,即相当有效,且副作用较少 • 目前尚无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优于阿司匹林
• 所有AMI 患者只要无禁忌症都应长期服用,常用量每日50~150mg
• 溶栓患者,ASA过敏或胃肠不耐受,推荐使用氯吡格雷(证据级别 IIa,证据水平C);
• 计划施行PCI的患者,除长期使用ASA,还应加用氯吡格雷75mg/ 日(证据IB),术前尽早使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证据级别 IIb,证据水平C);
• 有抗凝治疗适应征(房颤、左室血栓、脑栓塞或广泛的室壁运动异常), 应加用华法令,维持INR 2-3(证据级别IIb,证据水平C);
< 5%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方案
ASA禁忌
无
计算10年CHD风险
有
不用 ASA
风险≤0.6%/年
风险0.7%-1.4%
风险≥1.5%/年
否
不用ASA
患者强烈用药倾向
治疗的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或DM
卧床
是
ASA( ≤100mg/天)
现在是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五
阿司匹林 在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中的应用及评价
血管性死亡
13%
10 20 30
40
非致死性心梗
31%
非致死性卒中
42%
阿司匹林 300~1500mg/d
阿司匹林使血管事件
危险性降低%
现在是27页\一共有4S0页ep\编te辑m于b星e期r 五1, 199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pci术后阿司匹林最佳维持剂量的指南解读

Moderate Dose
101 to 199 mg
n = 538
High Dose
≥200 mg
n = 1,064
High vs. Low Dose
Adjusted HR (95% CI)
P Valu e
Composite Endpoint
7.1%
7.4%
8.6%
1.00 (0.67-
TIMI Major Bleed
1.03
0.97
0.94 0.73-1.21 0.71
CURRENT Major Bleed
2.3
2.3
0.99 0.84-1.17 0.90
CURRENT Severe Bleed
1.7
1.7
1.00 0.83-1.21 1.00
No other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SA dose group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0(8):900-7, 2009
21
ASA Dose Comparison
Primary Outcome and Bleeding
ASA
ASA
HR 95% CI
P
75-100 mg 300-325 mg
CV Death/MI/Stroke
PCI (2N=17,232)
Low-Dose Aspirin
P Value
结果表明,行直接冠状(n动= 脉56介2)入术的ST段(n抬=高2,心28梗9) 病人,出院服用大剂
MA量CE阿司匹林出现大出血2并0.发5%症的几率比给予18小.0剂% 量的阿司匹林患0.者41高,
GP1BA、PTGS1、LTC4S、ITGB3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阿司匹林使用

㊃论 著㊃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9455.2024.07.014G P 1B A ㊁P T G S 1㊁L T C 4S ㊁I T G B 3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阿司匹林使用*冯 淳1,姚 杨2,甄拴平1,王 慧1,赵家骏3,王 华1ә1.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检验科,陕西宝鸡,721001;2.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陕西宝鸡721004;3.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陕西宝鸡721001摘 要:目的 对陕西宝鸡地区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与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的突变率㊂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阿司匹林药物相关的4个基因[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α多肽(G P 1B A )基因㊁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 T G S 1)基因㊁白三烯C 4合酶(L T C 4S )基因㊁糖蛋白Ⅲa (I T G B 3)基因]进行检测,然后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㊂结果 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 a r d y -W e i n b e r g 平衡定律,G P 1B A c .482C >T 基因型分布频率C C>C T>T T ,I T G B 3c .176T>C 基因型分布频率T T>T C>C C ,P T G S 1c .-842A>G 基因型分布频率A A>A G>G G ,L T C 4S c .-444A>C 基因分布频率A A>A C >C C ;不同性别㊁年龄的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 对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患者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对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辅助性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㊂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阿司匹林; 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α多肽基因; 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基因;白三烯C 4合酶基因; 糖蛋白Ⅲa 基因; 个体化治疗中图法分类号:R 44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7-0929-05G P 1B A ,P T G S 1,L T C 4S a n d T G B 3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t e s t i n g f o r g u i d i n g a s p i r i n u s e *F E NG C h u n 1,Y A O Y a n g 2,ZH E N S h u a n p i n g 1,WA N G H u i 1,Z HA O J i a j u n 3,WA N G H u a 1ә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B a o j i M u n i c i p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B a o j i ,S h a a n x i 721001,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p r o d u c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B a o j i M u n i c i pa l M 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l d H e a l t h C a r e H o s p i t a l ,B a o j i ,S h a a n x i 721004,C h i n a ;3.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i c M e d i c i n e ,B a o j i M u n i c i p a l H o s p 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B a o ji ,S h a a n x i 7210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fg e n o t y p e s o f a s p i r i n d r u g -r e l a t e d g e n e s i n B a o j i a r e a o f Sh a a n xi ,a n d t o d e f i n i t e t h e m u t a t i o n r a t e o f a s p i r i n d r u g-r e l a t e d g e n e s .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475i n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i n g a s p i r i n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e c a r d i o l o g i c m e d i c i n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B a o j i M u n i c i p a l H o s pi t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f r o m J a n u a r y 2022t o M a y 2023w e r e s e l e c t e d .T h e f o u r g e n e s r e l a t e d t o a s pi -r i n d r u g s (G P 1B A g e n e ,P T G S 1g e n e ,L T C 4S g e n e ,I T G B 3g e n e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t h e t i m e -o f -f l i gh t m a s s s p e c t r o m e t e r ,a n d t h e n t h e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o f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r e s u l t s w a s a n a l yz e d .R e s u l t s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r e q u e n c y o f e a c h g e n e w a s i n l i n e w i t h H a r d y -W e i n b e r g e q u i l i b r i u m r u l e ,G P 1B A c .482C >T g e n o t y p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f r e q u e n c y C C >C T>T T ,I T G B 3c .176T>Cg e n o t y p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T T>T C >C C ,P T G S 1c .-842A>G g e n o t y p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f r e q u e n c y A A>A G>G G ,L T C 4S c .-444A>Cg e n o t y p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A>A C>C C .Th e r e w a s n o s t a t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g e n o t y p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d if f e r e n tg e n d e r s a n d a -g e s .C o n c l u s i o n A s p i r i n d r u g -r e l a t e d g e n e t e s t i n g f o r th e p a ti e n t s w i t h a s p i r i n d r u g tr e a t m e n t c o u l d p r o v i d e t h e a u x i l i a r y g u i d a n c e f o r c l i n i c i a n s t o f o r m u l a t e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t r e a t m e n t r e gi m e n f o r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h i c h h a s a n i m po r t a n t c l i n i c a l 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 a s p i r i n ; G P 1B A g e n e ; P T G S 1g e n e ; L T C 4S g e n e ; I T G B 3g e n e ;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t r e a t m e n t心脑血管缺血事件二级预防的主要障碍是高血小板反应(H T P R ),而引起H T P R 的主要原因之一为㊃929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 ,A pr i l 2024,V o l .21,N o .7*基金项目:陕西省宝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2021-42)㊂ 作者简介:冯淳,男,技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㊂ ә通信作者,E -m a i l :1020329451@q q.c o m ㊂阿司匹林抵抗(A R )[1]㊂阿司匹林在临床作为经典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被广泛使用[2],临床发现部分血栓患者在服用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再次出现血栓[3],从而引起预后不良,因而有必要对引起患者A R 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完善的药物治疗方案㊂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 α多肽(G P 1B A )基因㊁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P T G S 1)基因㊁白三烯C 4合酶(L T C 4S )基因㊁糖蛋白Ⅲa (I T -G B 3)基因的异常表达会通过活性㊁功能等对血小板产生影响[4-5]㊂本研究将回顾性分析近年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资料,探讨G P 1B A ㊁P T G S 1㊁L T C 4S ㊁I T G B 34种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指导临床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意义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 20130087)治疗并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住院患者475例,其中男322例㊁女153例,平均年龄(66.3ʃ10.7)岁㊂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㊂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㊂1.2 方法 先对临床送检的患者全血标本进行核酸提取,然后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 C R )对目的基因进行体外扩增,最后采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扩增产物中的药物基因位点进行检测㊂全血基因组D N A 提取: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乙二胺四乙酸(E D T A )抗凝血2m L ,利用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的N P 968-C 型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和全血基因组D N A 提取试剂盒(20T /盒)提取全血基因组D N A ,并用T h e r m o F i s h e r 公司的N a n o D r o p On e 检测D N A 水平,将D N A 水平ȡ10μg /μL 的标本贮存于-20ħ冰箱待测㊂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浙江迪谱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的D P -T O P 飞行时间质谱仪及其配套的飞行时间质谱检测试剂(心血管药物基因检测试剂盒,384T /盒),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实验操作,基因检测位点主要包括G P 1B A c .482C>T ㊁I T G B 3c .176T>C ㊁P T G S 1c .-842A>G ㊁L T C 4S c .-444A>C ㊂抽取随机标本对阿司匹林药物相关4个基因位点使用S a n g e r 测序技术进行验证:使用4组引物对4个位点进行P C R 扩增,外送至浙江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测序㊂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㊂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飞行时间质谱平台与S a n ge r 测序法检测结果比较 分别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与一代测序仪,抽取随机样本进行阿司匹林药物相关4个基因位点检测(G P 1B A c .482C >T ㊁I T G B 3c .176T>C ㊁P T G S 1c .-842A>G ㊁L T C 4S c .-444A>C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㊂见图1㊂注:箭头所指为飞行时间质谱与一代测序检测结果一致处㊂图1 4个基因位点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结果2.2 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型分布频率 475例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患者,药物基因分布如表1所示,㊃039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 ,A pr i l 2024,V o l .21,N o .7其中G P 1B A c .482C >T 基因型分布频率C C >C T >T T ,I T G B 3c .176T>C 基因型分布频率T T>T C >C C,P T G S 1c .-842A>G 基因型分布频率A A>A G >G G ,L T C 4S c .-444A >C 基因型分布A A >A C >C C㊂2.3 阿司匹林药物相关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475例患者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见表1㊂各基因分布频率符合H a r d y -W e i n b e r g 平衡定律㊂表1 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n (%)]基因位点分布频率G P 1B A c .482C >T基因型C C429(90.32)C T46(9.68)T T0(0.00)等位基因C 904(95.16)T46(4.84)I T G B 3c .176T>C基因型T T 469(98.74)T C 6(1.26)C C 0(0.00)等位基因T 944(99.37)C6(0.63)P T G S 1c .-842A>G基因型A A 470(98.95)A G 5(1.05)G G 0(0.00)等位基因A945(99.47)G5(0.53)L T C 4S c .-444A>C基因型A A 336(70.74)A C130(27.37)C C9(1.89)等位基因A 802(84.42)C148(15.58)2.4 不同性别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分布情况 对322例男性患者和153例女性患者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型分别进行分析,不同性别的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2㊂2.5 不同年龄段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分布情况 将475例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55岁(72例)㊁55~70岁(218例)和>70岁(185例),发现不同年龄组的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2 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分布与性别的关系[n (%)]基因位点性别n 基因型分布频率χ2PG P 1B A c .482C >T男322C C 287(89.13)0.5570.456T T 35(10.87)女153C C142(92.81)T T 11(7.19)I T G B 3c .176T >C男322T T 320(99.38)0.2550.614T C2(0.62)女153T T 149(97.39)T C 4(2.61)P T G S 1c .-842A >G男322A A 319(99.07)<0.01>0.999A G 3(0.93)女153A A 151(98.69)A G 2(1.31)L T C 4S c .-444A >C男322A A 229(71.12)2.0090.366A C 90(27.95)C C 3(0.93)女153A A 107(69.94)A C 40(26.14)C C6(3.92)表3 阿司匹林药物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分布与年龄的关系[n (%)]基因位点基因型基因型分布频率<55岁组(n =72)55~70岁组(n =218)>70岁组(n =185)χ2PG P 1B A c .482C >TC C64(88.89)195(89.45)170(91.89)0.6670.717C T8(11.11)23(10.55)15(8.11)I T G B 3c .176T>CT T 71(98.61)217(99.54)181(97.84)2.7930.247T C1(1.39)1(0.46)4(2.16)P T G S 1c .-842A>GA A 71(98.61)215(98.62)184(99.46)<0.01>0.999A G 1(1.39)3(1.38)1(0.54)L T C 4S c .-444A>CA A 46(63.89)155(71.10)135(72.97)4.2500.373A C 25(34.72)60(27.52)45(24.33)C C 1(1.39)3(1.38)5(2.70)㊃139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 ,A pr i l 2024,V o l .21,N o .73讨论阿司匹林作为环氧合酶抑制剂可以通过乙酰化血小板C O X-1的丝氨酸529位点,阻止花生四烯酸进入酪氨酸385处酶的催化部位,进而抑制血小板依赖性血栓素A2的形成,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6-8]㊂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已经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广泛使用[9],但是有5%~45%患者存在A R[10],A R发生的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报道指出A R与细胞及遗传等因素有关[11]㊂G P1B A基因编码的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G P1b)是由两个二硫键连接的α和β亚基组成的异二聚体[12]㊂G P1B A作为糖蛋白抗体可以对血小板细胞膜产生针对性作用,该基因异常会影响血小板的活性㊁免疫性及功能等[13]㊂G P1b是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和α-凝血酶的主要受体,其α和β亚基可以和血小板糖蛋白Ⅸ㊁血小板糖蛋白Ⅴ结合形成受体复合物(G P1b-Ⅸ-Ⅴ),该复合物与VW F结合促进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膜的黏附,并且还启动血小板内信号传导,促进血小板活化㊁止血或形成血栓[14]㊂研究发现G P1B A基因145T h r突变为M e t(即5792C>T)后对阿司匹林敏感性增强,A R发生风险降低[15]㊂本研究结果显示,475例患者中,C C基因型429例(90. 32%)㊁C T基因型46例(9.68%),等位基因C占95.16%㊁T占4.84%,表明G P1B A基因在本地区人群中大多数为野生纯合型C C,即A R风险增加,临床应该关注患者G P1B A基因型进而实现精准用药治疗㊂I T G B3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受体,存在于血小板和巨核细胞表面,有调节细胞黏附㊁凋亡㊁迁移和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连接的功能[16],I T G B3可以诱导血小板生成素活化,激活造血干细胞(H S C)并维持其活性,促进血小板合成,当血小板受到活化刺激后,G PⅡb/Ⅲa复合物就会发生空间构型改变从而暴露纤维蛋白原受体结合部位,促进血小板聚集[17]㊂G PⅡb/Ⅲa 是血小板㊁血栓形成的共同通路,然而不同个体血小板表面受体表达存在差异,尤其是I T G B3基因突变后会导致A R㊂I T G B3基因r s5981(P1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 R有关,基因突变后引起药效下降甚至无应答[18]㊂本研究中,I T G B3基因T T型有469例,占98.74%,T C型有6例,占1.26%,说明该基因位点在本地区人群中大多数是阿司匹林低抵抗型,对于少数药物高抵抗者建议临床选用不受I T G B3基因多态性影响的抑制血小板药物,如血栓通等㊂P T G S1活性部位第530位丝氨酸乙酰化后抑制花生四烯酸与乙酰位点结合,进而阻止血栓素A2合成,这是阿司匹林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机制之一[19-20]㊂P T G S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其蛋白构象有所影响,其通过引起启动子连接部位变化及氨基酸替换,影响内显子和外显子功能,进而使其对阿司匹林产生抑制作用㊂P T G S1基因突变会催化前列腺素I2生成异常,导致血管收缩㊁血小板聚集,进而影响阿司匹林治疗效果[21-22]㊂本研究的475例患者中,A A基因型占98.95%,A G基因型占1.05%,说明本地区P T G S1基因突变率较低,但是单基因单核苷酸突变并不足以说明体内整个药物代谢过程,还应该对药物代谢过程中的其他基因从整体过程全面研究㊂L T C4S是半胱酰白三烯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半胱酰白三烯广泛参与多种炎症病理过程,是很强的炎症介质,半胱氨酰白三烯能激活半胱酰白三烯受体1和受体2,改变内皮细胞通透性以及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介导平滑肌痉挛㊁微血管渗透等㊂L T C4S c.-444A>C突变会增加冠状动脉的钙含量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该基因位点突变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3]㊂研究表明L T C4S基因-1072A A 可以增加脑血管的患病风险,相反444C C可以降低脑血管患病风险[24]㊂本研究发现L T C4S基因C C型仅占1.89%,C等位基因频率为15.58%,说明本地区人群中低风险基因型占比很少,所以应该以基因检测作为精准诊疗的基础㊂本研究针对本地区阿司匹林药物相关4种基因进行了分型,发现基因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会导致药物代谢的个体化差异㊂因此,对患者进行药物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医生对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相关治疗提供辅助性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㊂而且本研究所涉及的阿司匹林药物相关4个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与杨公强[25]报道的枣庄地区相关基因分布相似,但与刘少波等[26]报道的东莞地区以及钱剑宁[27]报道的肇庆地区基因分布有所不同㊂阿司匹林药物相关的这4种基因分布是否具有南北方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基因型分布的地区与种族差异性研究,并建立本地区相关基因数据库,为本地区的精准诊疗㊁精准用药提供参考㊂人体内药物代谢过程较为复杂,后续也需要更加完整㊁全面的关键基因来解释个体化用药差异,为精准医疗提供理论基础㊂致谢:浙江迪谱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朱雨晨女士对本文提供的帮助㊂参考文献[1]F I O L A K I A,K A T S A N O S A H,K Y R I T S I S A P,e t a l.H i g h o n t r e a t m e n t p l a t e l e t r e a c t i v i t y t o a s p i r i n a n d c l o p i-d o g re l i n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㊃239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7a n a l y s i s[J].J N e u r o l S c i,2017,376:112-116.[2]P O L Z I N A,D A N N E N B E R G L,S C HN E I D E R T,e t a l.M a l o n d i a l d e h y d e a s s a y i n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a s p i r i n a n t i-p l a t e l e t e f f e c t s[J].P h a r m a c o l o g y,2019,103(1/2):23-29.[3]F E R R E I R A M,F R E I T A S-S I L V A M,A S S I S J,e t a l.T h ee m e r g e n t p h e n o m e n o n of a s p i r i n r e s i s t a n c e:i n s igh t s f r o m g e n e ti c a s s o c i a t i o n s t u d i e s[J].P h a r m a c o g e n o m i c s,2020, 21(2):125-140.[4]楚明明,王强,张喆,等.西南地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效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9,28(18):15-17.[5]李雪红.G PⅢa基因缺失/插入致血小板无力症家系调查并基因缺陷文献复习[D].南昌:南昌大学,2021.[6]F I N N E R A N M M,G O N Z A L E Z-B R OWN V M,S M I T HD D,e t a l.O b e s i t y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a s p i r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h i g h-r i s k p r e g n a n t w o m e n t r e a t e d w i t h l o w-d o s e a s p i r i n[J].A m J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2019,220(4):385.e1-385.e6.[7]Z HA O Y X,Y A N G S J,WU M.M e c h a n i s m o f i m p r o v i n ga s p i r i n r e s i s t a n c e:b l o o d-ac t i v a t i n g h e r b s c o m b i n ed w i t h a s p i r i n i n t re a t i n g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t i c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s[J].F r o n t P h a r m a c o l,2021,12:794417.[8]S C H RÖR K.A s p i r i n a n d p l a t e l e t s:t h e a n t i p l a t e l e t a c t i o n o f a s p i r i n a n d i t s r o l e i n t h r o m b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p r o p h-y l a x i s[J].S e m i n T h r o m b H e m o s t,1997,23(4):349-356.[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160.[10]C HA D HA D S,S UMA N A B,K A R T H I K E Y A N G,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 a s p i r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A s i a n-I n d i a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s t a b l e c o r o n a r y a r t e r y d i s e a s e[J].C a t h e t e C a r d i o-v a s c I n t e r v,2016,88(4):E126-E131.[11]R E V I A K I N E I.N e w h o r i z o n s i n p l a t e l e t r e s e a r c h:u n d e r-s t a n d i n g a n d h a r n e s s i n g p l a t e l e t f u n c t i o n a l d i v e r s i t y[J].C l i n H e m o r h e o l M i c r o c i r c,2015,60(1):133-152.[12]B E R N D T M C,G R E G O R Y C,K A B R A L A,e t a l.P u r i f i-c a t i o n a nd p re l i m i n a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f t h eg l y c o p r o-t e i n I b c o m p l e x i n th e h u m a n p l a t e l e t m e m b r a n e[J].E u r J Bi o c h e m,1985,151(3):637-649.[13]常升,王铭,奚志,等.A T1R及M C P-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0,23(16):1448-1452.[14]杨秀峰,刘净,乔馨,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抵抗阿司匹林干预与G P1B A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8):1251-1253.[15]MA T S U B A R A Y,MU R A T A M,WA T A N A B E G,e t a l.E n h a n c i n g e f f e c t o f t h e145M e t a l l e l e o f G P I b a l p h a o np l a t e l e t s e n s i t i v i t y t o a s p i r i n u n d e r h i g h s h e a r c o n d i t i o n s [J].T h r o m b H a e m o s t,2008,123(2):331-335.[16]UM E MO T O T,MA T S U Z A K I Y,S H I R A T S U C H I Y,e ta l.I n t e g r i nαvβ3e n h a n c e s t h e s u p p r e s s i v e e f f e c t o f i n t e r-f e r o n-γo n h e m a t o p o i e t i c s t e m c e l l s[J].E M B O J,2017, 36(16):2390-2403.[17]杨承志,李再利,孟新颜.血栓通与阿司匹林对I T G B3基因多态性药物抵抗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493-496.[18]K N OW L E S J W,WA N G H,I T A K U R A H,e t a l.A s s o c i-a t i o n o f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i n p l a t e l e t a n d h e m o s t a s i s s y s t e mg e n e s w i t h a c u t e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J].A m H e a r t J, 2007,154(6):1052-1058.[19]S C HWA R Z B A C H S V,M E L O C F,X A V I E R P L P,e ta l.M o r p h i n e,b u t n o t m e t h a d o n e,i n h i b i t s m ic r o s o m a lp r o s t a g l a n d i n E s y n t h a s e-1a n d p r o s t a g l a n d i n-e n d o p e r o x-i d e s y n t h a s e2i n l i p o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s t i m u l a t e d h o r s e s y-n o v i o c y t e s[J].B i o c h i m i e,2019,160:28-33. [20]刘盈盈,易兴阳,王淳,等.C O X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西部医学,2019,31(6):883-888.[21]S I V A P A L A R A T N AM S,M E L I S S A H,L E N T A I G N EC,e t a l.C o n g e n i t a l a s p i r i n-l i k e d e f e c t a s a r e s u l t o f a u t o-s o m a l r e c e s s i v e v a r i a n t s i n P T G S1[J].B l o o d,2018,132(S1):1156.[22]许海宁,秦润祥,李俊飞,等.P T G S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的相关性[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1,28(6):646-650.[23]邓淑敏.C Y P4F2㊁C Y P4A11及L T C4S基因多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0.[24]F R E I B E R G J J,T Y B J A E R G-HA N S E N A,S I L L E S E NH,e t a l.P r o m o t o r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i n l e u k o t r i e n e C4s y n-t h a s e a n d r i s k o f i s c h e m i c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J].A r t e r i o s c l e r T h r o m b V a s cB i o l,2008,28(5):900-996.[25]杨公强.枣庄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相关药物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3,21(4):53-57. [26]刘少波,黄灿,钟婉平,等.药物基因多态性检测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1,31(10):79-83.[27]钱剑宁.P T G S1㊁L T C4S㊁G P1B A基因多态性与肇庆地区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阿司匹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8):181-183.(收稿日期:2023-09-22修回日期:2023-11-28)㊃339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4月第21卷第7期 L a b M e d C l i n,A p r i l2024,V o l.21,N o.7。
用阿司匹林前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用药之道用药用阿司匹林前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云南省阜外心血管医院主管药师 钱懿轶阿司匹林是一个“百年老药”,年龄超过120岁,它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
最早,阿司匹林作为退热止痛药广泛应用在临床,后来发现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它现在更多地被应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过了40岁,床头需放‘救命三宝’”,其中一宝就是阿司匹林,指出胸痛和胸闷时来两片儿能救命,平时睡前吃1颗还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和心梗。
在有些人眼里,阿司匹林俨然一个万能的“神药”!究竟阿司匹林是不是万能的?今天我就针对阿司匹林的常见疑问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药的科学使用。
●所有40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吗?阿司匹林有严格的适应症要求,在治病同时也有导致出血等严重副作用的可能性。
因此,是否可以吃阿司匹林,需要根据用药的风险与获益进行评估后确定。
对于做过造影确诊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外周血管疾病和做过支架、心脏搭桥手术的人,如果没有禁忌,都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没有确诊过上述疾病的人,是否需要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需要由专科的医生进行个体化的评估。
当医生评估认为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获益超过风险时,才可以遵医嘱服用。
根据各个国家和地区指南的建议,一个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越多,使用阿司匹林的获益就越大,需要评估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10年冠心病风险(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肥胖与超重、血脂紊乱、肌酐中度增高等)。
因此,并不是每一个40岁以上的人都适合常规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
换句话说,对于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经系统体检后确认没有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人,服用阿司匹林带来的好处与不良反应相比并不明显,就不需要常规服用阿司匹林。
●自觉心脏不舒服、胸闷或胸痛时可以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吗?对于既往诊断为冠心病和心梗的患者,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应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毫克,可以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和抢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显著降低死亡率。
2024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

2024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急性冠脉事件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
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为了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与治疗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中国心血管病学会于2024年发布了《中国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典型的心绞痛,通常是剧烈的胸痛、憋气和出汗。
2. 心电图表现:持续ST段抬高≥1mm,出现在两个连续导联,并伴有持续性的动态变化。
3.血清生化标记:肌钙蛋白T及I的升高。
二、治疗原则:1.急性期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是关键,包括溶栓治疗和冠脉介入治疗。
对于患者的溶栓治疗,一般选择溶栓药物尽早静脉输入。
冠脉介入治疗是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冠状动脉通畅,减少心肌坏死范围。
2.慢性期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三、溶栓治疗:1.适应症:在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发病6小时内)可以考虑溶栓治疗。
2.禁忌证: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视网膜出血、近期创伤、手术等。
四、冠脉介入治疗:1.适应症: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尤其是高危的患者应尽早接受冠脉介入治疗。
2.介入时间窗口:冠脉介入治疗应在发病后的2小时内进行。
3.支架类型:DES支架比BMS支架更适合急性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五、抗血小板治疗:1. 阿司匹林: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剂量为300mg。
2. 氯吡格雷: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剂量为300mg。
3.贝那普利:适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
六、抗凝治疗:1.低分子肝素: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剂量根据体重调整。
2.依诺肝素:适用于PCI术后的抗凝治疗。
3.华法林:适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七、抗心律失常治疗:1.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腺苷等。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9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本刊发表《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近期发表的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参照我国相关指南和共识,结合我国国情,对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更加精准的适用人群、不适宜人群及相关的其他问题等给予了明确和实用的推荐,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至今为止,众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重要地位,在心血管高危风险患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获益大于其引起的出血风险;在缺血风险相对较低和(或)危险因素控制相对良好的人群(如他汀类药物使用比例显著增加的地区人群),阿司匹林的出血不良反应则抵消了其微弱的获益。
因此,该共识结合我国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人群中高风险人群较多、危险因素控制不佳、风险评估方法也不同于欧美人群的国情,提出了客观科学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应用的临床路径,旨在使临床一线医生能够精准地使用阿司匹林。
当然,我们期待也相信将会有更多的阿司匹林用于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循证医学证据,可以肯定的是,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仍有重要价值。
●引言阿司匹林曾经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一级预防[1,2,3,4]。
但阿司匹林用于ASCVD一级预防时不能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病死亡率,其主要获益是显著减少非致死性缺血事件,包括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主要风险是显著增加非致死性大出血事件,包括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5,6,7]。
因此,只有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才有意义。
ACS抗栓治疗指南

ACS抗栓治疗指南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急性冠心病。
抗栓治疗在ACS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ACS抗栓治疗的指南,包括治疗目标、药物选择、使用时机和副作用管理等。
治疗目标:ACS的抗栓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心肌梗死的大小和扩展,并降低再发事件的风险。
药物选择:在ACS的抗栓治疗中,通常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等。
阿司匹林是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怀疑ACS时即应给予患者咀嚼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是ADP受体拮抗剂,常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来减少再发事件的风险。
抗凝药物:在ACS的抗凝治疗中,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低分子肝素通常在ACS的初始治疗中使用,可以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而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适用于STEMI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进行急速对症治疗。
使用时机:ACS的抗栓治疗应尽早开始。
对于STEMI患者,应在发病后尽快实施抗栓治疗,以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
对于非STEMI患者,抗栓治疗应在确诊后的24小时内开始。
副作用管理:在ACS治疗中,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可能会引起出血等副作用。
因此,在给予患者抗栓治疗时需要进行严格的剂量管理,以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对于发生严重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暂停治疗。
总的来说,ACS的抗栓治疗是防止心肌梗死和再发事件的关键措施。
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临床指南来选择合适的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并在尽早开始治疗的同时进行剂量管理和副作用的监测。
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中合理应用

• 2004年第七届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ACCP)
抗栓与溶栓治疗会议循证指南,也有针对冠心病患 者抗栓治疗的专门描述。对于NSTE-ACS患 者,推荐立即给予阿司匹林并每日维持口服治疗 (推荐级别:1A级)。对于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 则推荐服用氯吡格雷。对于中高危的NSTE-A CS,推荐在阿司匹林和肝素的基础上早期应用G 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 (推荐级别:1A级)
第15页,共19页。
• 指南推荐阿司匹林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中的应用
•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则多有冠状动脉的固定
性病变(包括斑块),在炎症、血流动力 学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冠脉病变可以变得 不再稳定,继而发生斑块破溃及血栓,最 终导致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因此,阿司 匹林
第16页,共19页。
• 2002年ACC/AHA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治疗指南(修订版)推荐所有无禁忌证的心绞痛患者 服用阿司匹林,用以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推荐级别: Ⅰ;证据水平:A)。对于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 若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推荐服用阿司匹林(推荐级 别:Ⅰ;证据水平:A);无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也 建议服用阿司匹林(推荐级别:Ⅱa;证据水平:B)
第17页,共19页。
别:Ⅱb;证据水平:C)
第10页,共19页。
• 5.
对于拟行CABG手术的患者,
可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
但需在搭桥术前5~7天停用(至少5天,
最好7天),除非紧急搭桥的益处超过大
出血的风险(推荐级别:I;证据水平:
B)。
第11页,共19页。
• 6 .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阶段,包括心
第8页,共19页。
• 4.对于行诊断性导管检查并计划施行PC
阿司匹林应用问答

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四类病人应注重血栓预防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的第三位病因和成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同时,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
我国为脑卒中高发国家,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估计每年有200万人新发卒中,约150万人死于脑卒中,存活700万人。
目前卒中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残疾的首位原因,估计每年卒中治疗费用约120亿元,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心脑血管病专家迟永春教授认为:一直以来,我们很多中老年朋友认为高血压只要坚持吃降压药、把血压降下来就行了,现在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
临床证明,很多高血压患者一直吃降压药,但最后还是出现中风、心梗、心衰。
有些高血压患者刚开始吃降压药管用,后面效果就不好了。
为什么?因为只降压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根除引起高血压的病灶。
“血液污染”后引起的“血管堵塞”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本原因。
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四类心脑血管常见病就是由于“血液污染”引起。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内科刘梅林教授认为,“随着生理年龄的增长,血管也在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血管壁的柔韧性降低,血管硬化,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
“这就是人到中老年后易与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结缘的症结所在。
”目前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共识,阿司匹林具有经济、有效、服用方便等特点,但在我国阿司匹林的应用仍然不足,脑卒中预防的认知率还相当低。
为此以胡大一教授为主的我国一批心脑血管专家呼吁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即75~150毫克/天)的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来预防血栓,降低心肌梗死及中风危险,能够获得很好的耐受性和显著的疗效。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对致残性中风患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其作用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能有效地避免“阿司匹林抵抗”现象。
阿司匹林.

摘要:阿司匹林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
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可用于治感冒、发热、压痛、头痛、关节痛、风湿,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疾病。
本实验以浓硫酸为介质,通过水杨酸和乙酸酐发生乙酰化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然后通过红外光谱和荧光光度分析法对合成的产品分别进行鉴定和含量测定。
关键词:阿司匹林红外光谱酰化反应荧光光度法Abstract:Aspirin was born in March 6th, 1899,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for the use of antipyretic analgesics . Early in 1853, Charles Frederic Gerard ( Gerhardt ) has synthesized acetylsalicylic acid with salicyl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However,it hasn’t caused people’s attention ; I n 1898,a chemist Fehoffman in German did this experience again.what’s more, this time he has applied it in the treatment of his father’s rheumatoid arthritis.To his surprise,the treatment has a great success; Then in 1899,this intresting compound known as aspirin ( Aspirin )was introduced to clinical by Dreiser. So far, aspirin has been used for hundreds of years,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big classical drug in the chemical history.Aspirin can be used to treat cold, fever, tenderness, headache, joint pain, rheumatism, and inhibit platelet aggregation, it also has great effect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pulmonary infarction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other diseases. We has carried out the experience with the salicylic acid and acetic anhydride acetylation,also the reaction occurrence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was in the medium of concentrated sulfuric acid.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analysis method were also choosed as the best way identify and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the synthetic products. Keywords: Aspirin IR Acylation Fluorometry UK absorption㈠前言1.1阿司匹林的历史简介阿司匹林的正式名称为乙酰水杨酸,人类开始使用这药物的年代,可以上溯到石器时代,那时,居住在洞穴中的我们的远祖,每当身上有什么地方作痛或关节炎发作或体温上升时,便用柳树枝,冬青的浆果来止痛和退热。
脑梗治疗方案

四、治疗流程与时间节点
1.急性期(发病后1周内)
-确诊后立即动抗血小板治疗。
-评估溶栓适应症,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降颅压治疗。
2.恢复期(发病后2周至3个月)
-开始康复治疗,逐步增加治疗强度。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维持基础疾病控制。
(1)定期随访: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健康教育: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降低脑梗复发风险。
四、注意事项
1.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进行调整,遵循个体化原则。
第2篇
脑梗治疗方案
一、方案目标
本方案旨在为脑梗患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通过早期干预、综合管理和精准治疗,达到以下目标:
1.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2.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3.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治疗原则
1.早期识别与治疗:强调早期诊断,尽快启动治疗,以减少脑组织损伤。
-抗凝治疗:对于心源性脑栓塞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评估后可给予华法林或肝素等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适应症的患者,及时进行尿激酶或rt-PA溶栓治疗。
-神经保护:使用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以减少脑细胞损伤。
-降颅压治疗:对颅内压增高患者,给予脱水剂和利尿剂降低颅压。
2.恢复期治疗
-康复治疗:制定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剂量选择

4 9
阿司 匹林 用 于预 防和治 疗缺 司匹林 对预 防和 治 疗卒 中的疗 效和 确定 阿 司 匹林 对每 种适 应症 的 最小有 效 剂量 。方法 : 阅P b e和 M D IE 评 查 uM d E LN 杂 志 , 索 的关键 词有 : 司匹林 、 中预 防 、 搜 阿 卒 急性 缺血 性卒 中、 乙酰 水杨 酸 、 颤 、 肌梗 死 和颈 动脉 内膜 剥 离术 。 房 心 结果 : 量试验提 示 大 低 剂 量(0 8m ) 5~ 1 g 的阿 司 匹林对 于 某些 适应 症是 无 效 的。缺血性 卒 中治 疗要 求的 剂量 是10 3 5 g房颤 要 求的 剂量是每 Y35 g冠 6 —2 m ,  ̄ 2m , _ 心 病是3 ~2 m 。 论 : 13 5 g结 目前得 到 的证 据提 示 阿 司匹林 的治 疗剂 量应该 根据 不 同的适 应 症来 个体 化给 药 。 美国指 南 中推荐 阿 司匹林 的
中图分 类 号 :7 3 R 4 文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编号 :06 0 7(0 12 —0 9 0 10 — 992 1 )4 0 4— 2
在美 国每 年有接 近 8 万 人发 生 卒 中 ,成 为美 国第 三 大致 死 0 因素 。 中能 导致 残疾 、 能性 的损 害 和生 恬 质量 的降 低 。 中预 卒 功 卒 防的 最主 要 的手段是 抗 血小 板 药物 治疗 , 些 抗凝 血药 如 氯 吡格 一 雷 、 氯 匹定 、 释潘 生 丁 、 法林 和 阿 司 匹林 等 已经被 证 实对 急 噻 缓 华 性 卒 中的 预防是 有效 地 。其 中 阿司 匹林 由于价格 便 宜 , 需经 常 不 监测 和对 许多疾 病都 有效 , 因此 通 常为 首选 药 物 。尽 管关 于 阿 司 匹林 的介绍 很 多 , 阿 司匹林 对 卒 中预 防 和治 疗 的合适 剂 量仍 不 但 清楚 。对一 些病 人 ,0 g阿司 匹林 是 有益 的 , 另 一些 病 人需 要 5m 但 更 高 的剂量 (6  ̄2 m ) 10 3 5 g。 1 急 性缺 血性 卒 中 阿司 匹林 是 唯一 一 个 有 文献 支 持 对 急性 缺血 性 卒 中有 益 的 抗 血 小 板 药物 。在 中 国急 性 卒 中试 验 I 对 2 16个 (4 中 10 6 %为 男 性 )可疑 急 性 缺 血 性 卒 中患 者 在 发 病 后 的 4 小 时 内随 机 给 予 8 10 g 6 m 阿司 匹林 治 疗或 安 慰剂 , 随访 时间 为 4 。 周 初级 终点 是在 4 周内的发病率、 出院时死亡或生活依赖性 。次级终点包括致死或 非 致死性 卒 中和 死亡 或非 致 死性 卒 中 的混合 。 司匹林 的治疗 和 阿 发病 率 的降 低有 密切 关系 ,每 10 个 病 例 中使 用 阿司 匹林 治疗 00 的死 亡 患者 数平均 少 5 个 。阿司 匹林 可 降低 缺血 性卒 中复发 的 . 4 风险, 不增加 出血性卒 中的风险。阿司匹林不降低死亡率或生活 依赖 性 , 但可 有效 降低 死 亡或 非致 死 性卒 中的次 级终 点 。这 一试 验提示急性卒 中发生 4 小时内服用阿司匹林 10 g 8 6m 对致死率和 卒中复发降低较小但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 结果 显示 阿 司匹林 在 缺 血性 卒 中发 生 4 小 时 内每 1服 8 5 I 用剂 量 在 10 30 g 够 一定 程 度 的 降低 缺 血 性 卒 书的死 亡率 6 0r 能 a 和复发率 。A C 建议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患者在没有使用纤 CP 溶酶 原激 活 剂时 可早期 使 用 10 35 g 阿司 匹林 。而 A A急 5— 2 m 的 H 性缺 血 性卒 中早 期 治 疗指 南 中指 出首 次 剂 量 为 35a。为什 么 2r g A C 推 荐 的是 10 g CP 5 m 而不 是 C S A T推荐 的 10 g 6 m ,原 因不 是很 清楚 。阿 司 匹林 应 在溶 栓 2 小 时后 恢 复 使用[ 4 2 1 。 2 发生 过心肌 梗 塞患 者 的卒 中次 级预 防 心肌 梗 塞发 生过 的第 一 个 月 缺 血 陛卒 中发 生 风 险增 加 了 4 4 倍[ 糖尿 病 、 5 1 。 先前 发生 过 卒 中 、 龄大 于 7 岁 、 颤 、 年 5 房 高血 压和 周 围血 管 疾病 的患 者在 心 肌 梗死 发生 后 6 月 内卒 中 和死 亡 风 险 个 更高 [ 6 1 。 A C是 一个 最 大 的荟 萃数 据 分 析1 调查 有 高 心 血管 事 件 风 T 3 1 , 险 的患者 使用 阿 司匹林 的 最小 剂量 。对 于 心肌 梗 死 、 中和 死亡 卒 风险 降低 的最 有效 剂量 为 7~ 2m /1 每 日剂 量大 于 35 g疗 5 35 g1 , 5 2m , 效没 有增 加 , 加 了 出血 风险 。 增 冠脉 血 管金 属 、药物 释 放 支架 植 入 后 要求 长期 抗 血 小板 治 疗。 随机 对照 试验 证 实对 于急 性冠 脉 综合 症联 合 使用 阿斯 匹林 和 氯 吡格 雷 的双重 抗 血小 板治 疗 的益 处很 小 。 据显 示 Ⅱ 阿司 数 用 匹林可降低心梗患者发生卒 中的风险。 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 痛预防的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与单独使用阿 司匹林 相 比 , 效没 有差 异 , 出血 风险 明显 增 加 。先 前 M T H 疗 但 AC 试验已经证实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增加 出血风险H 。心血管事件 再发生和死亡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因此 , 对心梗患者最有效的治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2024年6月,《中华神经科杂志》发布了更新版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
该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急性缺血性卒中(AIS)诊治的最新推荐意见,涵盖急性期静脉溶栓、机械取栓、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等多个方面。
本文深入剖析这些关键推荐,结合AIS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解读。
01、血压及血糖管理应谨慎缺血性卒中后70%的患者可见血压升高,多数患者的血压水平在发病后数天内可自行恢复。
血压过高可能增加出血转化风险,血压过低则可能加重缺血损伤。
但是,目前对于AIS的降压目标和时间窗仍没有明确结论。
《指南2023》建议,对于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完全再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维持术后收缩压在140~180 mmHg可能是合理的,应避免将收缩压控制在120 mmHg以下(Ⅱ类推荐,B级证据)。
30%~4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见血糖升高,但急性期血糖控制方案尚不明确。
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引起的损伤尤为严重,可导致脑损伤。
因此,加强AIS患者的血糖监测是合理的,但不推荐过于积极的进行降糖干预,并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02、静脉溶栓时间窗有效拓宽随着“缺血半暗带”理论的完善和推广,基于时间窗的溶栓适应证得到了“组织窗”的有效补充。
WAKE-UP试验提出了一种“扩散加权成像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不匹配”模式,可用来筛选能够从静脉溶栓获益的发病时间不明或醒后卒中患者。
EXTEND试验则借助灌注影像提出了“梗死核心-低灌注不匹配”,旨在筛选出有足够缺血半暗带的患者,成功地将静脉溶栓时间窗拓宽到9 h。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未来将会惠及更多患者。
另外,由“缺血半暗带”衍生出的“组织窗”理论极大地扩展了静脉溶栓的适应人群,并强调了AIS个体化精准诊疗的重要性。
03、替奈普酶获得非劣效证据TNK是一种改良的溶栓药物,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更强的血管再通能力和更低的出血风险,单次短时推注后患者即可进行转诊。
阿司匹林临床应用

04
阿司匹林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在轻度至中度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有效、安全
详细描述
阿司匹林在轻度至中度疼痛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缓解疼 痛并减少疼痛持续时间。阿司匹林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的治疗效果与其他非 处方止痛药相当,但其副作用较少。
阿司匹林在术后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对于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阿司匹林可以作为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显 著降低再次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是,阿司匹林在二级 预防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治疗方案等多方面因素。
阿司匹林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总结词
待进一步探讨
详细描述
尽管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是其在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 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例如,阿司匹林对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还需要更多的 临床证据支持。
02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作用
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
总结词
有效、简便
详细描述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 的发生。在健康人群中,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 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总结词
重要、复杂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阿司匹林应作为紧 急治疗药物,尽快使用以开通血管,减少心 肌损伤。
脑卒中的预防
联合治疗
对于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阿司匹林 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阿司匹林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例如与 氯吡格雷联合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自189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镇痛、抗炎和抗血小板治疗。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已不再局限于这些传统领域。
本文将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
肿瘤预防: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癌症发病率。
一项基于超过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心血管保护: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一项涉及名受试者的研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5%。
糖尿病防治:阿司匹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将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18%。
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包括胃痛、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服药初期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缓解。
出血倾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
虽然这种风险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
如有出血迹象,应立即就医。
肾功能损害: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加重肾病患者的病情。
但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阿司匹林的使用将更加个性化。
基于基因和表型特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新型制剂:目前,新型阿司匹林制剂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这些新制剂可能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更长的半衰期和更少的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联合治疗:未来阿司匹林可能会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治疗多种疾病。
例如,将阿司匹林与抗肿瘤药物、抗炎药物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经典药物,在镇痛、抗炎、抗血小板等领域仍具有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其临床新用途不断被发现,如肿瘤预防、心血管保护和糖尿病防治等。
精准医学药物治疗手册

63ADRB1(1165G>C)
β-1肾上腺素受体,靶点
63
1.对于高血压,CC型(Arg389),舒张压(DBP)降压效果最好(降9-15点),CG型较好(降1-6点),GG型降压效果不理想。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用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治疗;
2.对于没有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女性,GG基因型者,6年间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达3.63,约为19%。
12.氨氯地平套餐:124(氨氯地平)
13.奥美沙坦套餐:17、67(奥美沙坦)
14.硝酸甘油:20(硝酸甘油)
15.单硝酸异山梨酯套餐:87、90(依姆多)
16.地高辛套餐:62、63(地高辛)
17.叶酸:68、93(叶酸)
18.静脉血栓高危基因:27、187
药物
基因名称
基因中文名和功能
基因编号
意义
4.降脂套餐:13、62、67、68(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若使用普伐他汀,加测68)
5.瑞舒伐他汀套餐:67
6.氯吡格雷套餐:(1)全面分析--1、2、60、62、152; (2)部分分析—1、2、60、152(氯吡格雷)
(3)最少分析:1、2、152(仅分析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是否有效)
单硝酸异山梨酯(依姆多)
87NAT2*5(341T>C)
N-乙酰基转移酶2的*5型,代谢酶
87
341 TT和191 GG型,快代谢型: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药物暴露量少,疗效不够理想,尤其是使用缓释片(依姆多)时,可能血药浓度更低。
90NAT2*14(191G>A)
N-乙酰基转移酶2的*14型,代谢酶
精准医学
药物治疗手册
20160529
中日友好医院精准医学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司匹林的精准治疗20150425
阿司匹林单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支架血栓的发生等。
一、阿司匹林基因位点:
1、GPIIIaPlA1/A2
2、PEAR1
3、PTGS1
4、GP1BA
5、GSTP1
6、LTC4S
二、警告:
1、LTC4S:AC、CC基因型,使用阿司匹林发生荨麻疹的风险较高。
建议不用阿司匹林。
2、GSTP1:GG和AG型,使用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较高,建议不用阿司匹林。
3、易出血人群,消化系统溃疡史,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衰竭,痛风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4、妊娠期后三个月禁用。
5、同时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大剂量维生素C会加重粘膜刺激造成出血等不良反
应。
6、服药期间禁止饮酒或摄入酒精。
三、出具个体化治疗报告时,还应注意:
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在临床常面临以下情况:
报告结尾,还应写明以下两点:
1、应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2、本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
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四、阿司匹林单药个体化治疗建议(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1、在无阿司匹林抵抗的前提下,可使用常规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但需高度关注出血风险。
尤其是
消化系统出血(应根据既往史、GSTP1基因及临床反应判断)。
2、如存在出血高危因素(如既往出血史、GSTP1基因的GG和AG型、严重贫血、血小板数量和功能降
低、低白蛋白血症或低凝血因子血症者),则:
(1)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但需关注不同基因型对氯吡格雷药效的影响),或换用双嘧达莫;
(2)联合使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或使用H2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或PPI类药物(如患者使用氯吡格雷应建议使用雷贝拉唑)。
3、上述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五、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建议
(一)如基因未发生突变,可按正常剂量使用。
(二)如发生突变尤其为突变纯合型
1、GP IIIa Pl A2(T > C)CC基因型,行支架术后,其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是TT型的5倍,需要增加阿司匹林剂量才能达到抗凝效果。
但由于高剂量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一旦出血,可能会被认为是用药不当,故首选建议换用标准剂量的双嘧达莫。
若抗血小板强度不足,可加用西洛他唑,行双抗治疗。
应联合使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或使用H2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或PPI类药物。
建议同时关注血小板凝集等数据。
(首选PPI类药物)
2、PEAR1 (G>A):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应答好; GA型可使用单应密切关注血小板等检测,如抵抗,及时调整方案AA基因型,用阿司匹林心梗和死亡率高可换用双嘧达莫。
如仍不能达到抗凝效果可加用西洛他唑进行双联治疗。
3、PTGS1(-842A>G):PTGS1:GG基因型,阿司匹林抵抗风险高(HR:1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HR:2.55)。
AG基因型风险中等应密切关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AA基因型阿司匹林较敏感,心血光事件发生率较低。
如发生突变建议同上。
4、GP1BA:CC基因型,阿司匹林抵抗风增加;CT和TT型,抵抗风险降低。
发生突变用药建议同上
5、GSTP1:GG和AG型,使用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是AA型的2.08倍如发生基因突变应在长期使用阿司匹林时应同时服用PPI类药物,以预防消化系统出血。
6、LTC4S:AA基因型,使用阿司匹林发生荨麻疹的风险较AC,CC型低。
突变患者应注意药源性皮疹的发生。
六、个体化建议格式及顺序
1. 首先确定患者基因类型,个体情况如年龄,病史,出血风险等等。
综合评判患者阿司匹林应答水平如何,如上述“五(二)之1、2、3、4”项中有突变型,则首选建议更换双嘧达莫进行抗凝治疗,如使用阿司匹林建议上调100-200mg但应注意出血风险,可配伍PPI等药物进行消化系统粘膜保护。
2.确定患者5 6项中的出血风险及皮疹风险。
如出血高风险即使正常剂量长期使用仍应建议配伍PPI 类等药物或提示患者高度关注出血风险。
3.确认患者服药期间不服用其他造成不良反应的药物或服用其他易造成出血的抗血凝类药物。
4.在治疗期间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或血栓弹力图来进一步评价抗血小板疗效。
高危患者应较普通患者缩短血液检测间隔,以确定治疗效果。
5、上述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