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复习过程
藻类水华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初步研究——以贵州乌江思林水库为例
![藻类水华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初步研究——以贵州乌江思林水库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07293d0866fb84ae45c8dcb.png)
藻类水华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初步研究——以贵州乌江思林水库为例摘要:藻类水华会引起水质恶化,造成水体缺氧,造成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本文初步分析了思林水库发生藻类水华的原因,提出了思林水库水环境治理措施初步建议,对水库蓄水初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藻类水华;富营养化;控制措施0 前言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西北部乌蒙山东麓。
乌江流域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
乌江思林水电站位于乌江干流中游思南县境内,是乌江干流规划的第八个梯级。
思林电站的建设形成了思林水库,思林水库正常蓄水位440m,坝址多年平均流量849m3/s,具备日调节性能。
2009 年3 月28 日,思林水库开始下闸蓄水。
蓄水成库初期,在水库坝前、支流和部分河段等断面开始出现藻类水华,其中坝前断面的和文家店断面出现的该现象尤为严重。
思林水库藻类水华,给库周的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为了保护思林水库生态环境,保障水库周边饮用水安全,维护思林电站和水库周边区域的和谐发展环境,思林电站建设单位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组织了专家对思林水库藻类水华开展调查研究,以求充分了解此次藻类水华的基本情况及影响,找出思林水库藻类水华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此,国家水电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廖文根研究员会同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师范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对思林水库藻类水华问题进行了实地诊断调查。
贵州师范大学和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对思林水库水质及浮游植物进行了细致的监测、检测。
本文根据专家现场诊断调查结论、监测检测数据、乌江流域的水环境状况,对思林水库藻类水华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措施进行初步研究。
1 乌江流域水环境基本状况乌江流域位于东经104°18′~109°22′,北纬26°07′~30°22′,流域总面积8.79 万km2。
乌江中上游位于黔中地区,是贵州目前最发达的地区,流域居住人口近2000 万。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decf555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1.png)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 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
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
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1)采用物理方法: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河流蓝藻水华现象诱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
![河流蓝藻水华现象诱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33af8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3.png)
河流蓝藻水华现象诱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摘要:蓝藻水华在淡水河流中较为常见,一旦大面积形成,必然会对河流造成直接影响,打破水生态平衡,还可能威胁到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因此,河流蓝藻水华现象逐渐变成有关部门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为了在环境治理工作中予以帮助,本文以河流蓝藻水华现象为核心,先行介绍河流蓝藻水华的概念与危害,继而分析河流蓝藻水华现象的诱发原因,并指明合理治理蓝藻水华现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河流蓝藻水华现象;诱发原因;治理措施近年来,中国的部分河流开始频繁出现蓝藻水华现象, 尤其是水库,更容易出现蓝藻的生长,只要在气象、物理以及水质等适宜条件下,蓝藻便会处于爆发式生长。
蓝藻水华降低了水中的含氧量,蓝藻产生的溶解微囊藻毒素可直接侵害水生动物和人类,导致水体进一步污染。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现象,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了解蓝藻水华产生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一、河流蓝藻水华现象的综合概述1.概念蓝藻是一种蓝色或者黄绿色的浮游藻类,属于一种单细胞大型淡水浮游植物, 也是大自然在36亿年前就开始孕育,地球最初形成的植物之一。
由于蓝藻也属于一种自养类型的生物,所以其具备较高的适应性能,能承受各种各样的温度、冷冻、缺氧、干燥,和不同级别的盐度、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即便在极寒或酷热之地,蓝藻依然能够自由生长,如:高维度海岸线、荒无人烟的山峰、温泉、冰泉、沙漠以及深海等等,这些地点的最高温度可达85℃,最低可达零下62℃,由此可知,蓝藻属于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生物,所以当河流之中出现大面积蓝藻后,必然会引发水华现象[1]。
2.危害(1)在一些属于钙质高和营养丰富的大型鱼类养殖水体中,有些层状绿色淡水蓝藻常于夏季大量成群聚集洄游繁殖, 在这些蓝藻的顶部沉积一层薄薄的浅蓝或浅绿色、恶臭的分层绿色淡水泡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绿色淡水蓝藻常常成群聚集爆发,被人们称之为"绿潮"。
绿潮期脱水会直接引起鱼类水域内的水质异常或者恶化, 在严重的情况下,脱水可能是由于水中大量的天然氧气耗尽,导致各种大型鱼类的幼鱼大量死亡。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f340ebb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7.png)
水华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一、水华爆发的原因水华是指湖泊、河流或海洋中大量浮游藻类快速繁殖所形成的绿色或蓝绿色浑浊水体现象。
水华爆发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分过剩:养分是水华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使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养分过剩的主要原因包括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工业废水等。
2. 水温和光照条件:水华藻类对水温和光照条件较为敏感。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以及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刺激水华藻类繁殖。
3. 水体流动性差:水流缓慢或污水停滞的地方容易形成水华。
水体流动性差会使养分集聚,加速水华的形成。
4. 水体酸碱度和溶解氧:水体过酸或过碱,溶解氧过低都会导致水华藻类大规模繁殖。
二、水华治理的方法水华治理是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华治理方法:1. 控制养分源:减少农业污染的排放是控制养分过剩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加强农业管理、推广科学施肥、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养分源。
2.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建设合理高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体中有机物和养分的输入。
3. 改善水体流动性:修复河道、湖泊,提高水体流动性,有助于减少水体中养分堆积,阻止水华的形成。
4. 生物防治:引入适当的浮游生物,如苦水藻、小型鱼类等,以控制水华藻类数量。
此外,一些细菌和微生物也可以应用于水华的治理。
5.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水体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质变化和水华爆发,可以更早发现和治理水华。
6. 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华治理的认识,倡导环境友好行为,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加强对水体保护的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华治理的良好氛围。
水华的治理是一个全社会的工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 王秀凤, 严从新, 易恩军. 水华发生原因的探讨与水华发生的预防与治理技术现状[J]. 水科学进展, 2017, 28(1):1-11.2. 杨娟. 水华与富营养化关系研究进展[J]. 深水湾, 2017(4):151-154.3. 林菘泉, 冯军, 杨公明.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防治对策及技术手段[J]. 中国环境科技, 2017, 37(9):29-35.。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库蓝藻“水华”的暴发成因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e6bb7442e3f5727a5e96263.png)
中光合作用 极大减弱 ,从而使水体溶 解氧降低 ,引起
鱼、虾等生物 的大量死亡 ,产生生物污染 。
二 、诱发水库暴 发蓝藻水华的成因 1 水体 中的氮、磷 (、P 比例失调 ,易暴发 蓝藻 . N )
N 、P比例在 水体 中达 到 7:1 ,是浮 游植物 正 常
磷酸盐 的代用 品 。农业生产上应合理控制施肥量 。实
依据水体水华暴发形成 的机理 ,防治水 体蓝藻大 量产生 的根本性措施是减少水 体的氮 、磷含 量,控 制 主要污染物一 藻类 、有机物生成 ,使 富营养化水体得 到净化。
氮 、磷 含量增加 ,使得水体透 明度下 降,深层喜光 的 生物 因缺 光而 大量 死 亡 ,导致 水体 生物 生 态环 境 失
施 污水 分 流 、截 流 和污 水净 化处 理 ,减少 污水 排放 量 。在水 体投 饵养殖 时 ,要做好养殖规划 ,兼顾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 ,且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 。
2 物 理 方 法 治 理 .
营 养盐 的 需求 比例 。一般 暴 发蓝 藻水 华 的水体 N: P 达到 1 0:1 乃至 2 l 0: 。在蓝 藻大量 生长 时 ,此 时增
华 ”的藻类能产 生不好 的气味及毒素 ,会严 重影响城 市供水 。 () 体 生态 环 境 失衡 2水 水体 富 营养 化 ,有 效
条件 ,p 值 达到 8 0 H ~l ,水 体严 重老化 时 ( 久旱不 下
雨) 都可 以诱发蓝藻 的大量生长 。
三、水库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大量暴发的措施
() 响供水 1影 水体 暴发蓝 藻水华 后 ,水质 的感 官性状和饮水安全性均 发生显著变化 ,许 多形成 “ 水
食蓝藻 的生物控制蓝藻 的力度 是有 限的。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b1bc061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f.png)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水藻爆发是指水体中水藻数量急剧增加,形成大面积漂浮或密集聚集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特别是在富营养化的水域中更为常见。
以下是水藻爆发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方法的简要介绍。
原因:1. 富营养化:水体中过多的养分,如氮、磷等,会刺激水藻的生长。
这些养分来自农业排放、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
2. 外源养分输入:水体周围的陆地上,有过多的肥料和农药使用,或者存在河流直接向水体输入富含养分的污水,都会促使水藻爆发。
3. 水体流动减弱:当水体流动减弱,如湖泊的水流停滞或河流的流速减弱,水藻就易于聚集和生长。
4. 水中溶氧含量下降:水体中溶氧含量下降会导致水藻爆发。
溶氧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水体受到污染、腐殖质的增加、大量藻类的呼吸等。
治理方法:1. 控制外源养分输入:加强农业管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减少污水的直接流入水体。
推广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有效控制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2. 增加水体流动:采取措施增加水体流动,如清理河道、引导湖泊水流、增设人工湿地等,以减少水藻的聚集和生长。
3. 改善水体质量: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合理处理农业和工业废水,避免直接排入水体。
促进水体自我净化能力的恢复,如引入水生植物等。
4. 生物控制:引入控制水藻的天敌,如某些浮游动物和鱼类,控制水藻的数量。
然而,引入外来物种需要谨慎,以防止引起新的生态问题。
综上所述,水藻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富营养化、外源养分输入、水体流动减弱和水中溶氧含量下降。
治理方法包括控制养分输入、增加水体流动、改善水体质量和引入生物控制。
为了有效治理水藻爆发,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
![深度剖析蓝藻爆发原因与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aa4b24fc4ffe473368abf8.png)
关于蓝藻水华(1)爆发蓝藻是池塘养殖的噩梦,每年因蓝藻爆发导致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可以说,藻类控制的第一关键是如何避免蓝藻爆发。
其实,一般养殖人员所说的蓝藻爆发在学术上应称为“蓝藻水华”,其关键问题是“水华”。
水华(Algae Bloom),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短期内大量繁殖、老化、大量积累于水面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池塘水华的出现表明藻类生态系统失衡、水体富营养化、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池塘生态系统恶化甚至崩溃。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据考证,大约在34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蓝藻能进行光合自养。
近代研究发现蓝藻没有细胞核、色素体、线粒体及内质网,且其细胞壁的主要组成也是粘缩肽,这些都与细菌相似,被归入原核生物,称为蓝细菌。
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老化形成水华。
蓝藻形成水华时,蓝藻已经处于濒死状态,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
长时间出现缺氧或亚缺氧状态,会使水体持续恶化,进一步破坏水质,水生生物窒息而亡,造成生态失衡。
而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某些有毒蓝藻死亡释放大量的藻毒素,使养殖动物暴发病害或中毒死亡!养殖户需要明白的一点是,蓝藻水华的出现是水质恶化的结果,不是水质恶化的原因!当然,蓝藻的暴发也加速了池塘生态系统的恶化,尤其是老化、死亡的蓝藻释放的藻毒素对所有养殖动物都有剧毒。
因此,应该从源头上防止蓝藻水华的出现(不要让水质恶化),而不是纠缠于蓝藻水华用什么药物能处理(没有一种药物能处理恶化的水质)。
一旦出现蓝藻水华,不是杀了蓝藻就完事,而是必须重建池塘生态系统。
虽然目前蓝藻水华大多归咎于水体的氮、磷和有机污染,但在池塘养殖过程中蓝藻水华的出现也不尽是富营养化所造成的。
有些水质属性本身就更容易生长蓝藻,但只要蓝藻不老化,不形成水华,不产生藻毒素,池塘中蓝藻数量的多少并没有任何问题。
想控制好蓝藻,避免老化和形成水华,必须了解蓝藻的特性。
水华生物知识点总结
![水华生物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93e74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d.png)
水华生物知识点总结水华生物是指在水体中过度繁殖并形成大量浮游生物的现象,通常是由蓝藻和藻类植物引起的。
水华生物不仅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本文将对水华生物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水华生物的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方法等。
1. 水华生物的形成原因:水华生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体中养分过度富集。
这些养分包括氮、磷、硅等,可以是来自于污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等。
养分过度富集会导致水体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从而形成水华。
2. 水华生物的危害:a. 水华会使水体变得浑浊,影响水质。
水华会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增多,使水变得浑浊,降低水质。
b. 水华会消耗氧气,造成水体缺氧。
水华生物过度繁殖后会死亡并分解,这些死亡的水华生物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c. 水华生物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一些水华生物会产生毒素,对饮用水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d. 水华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水华会影响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生存繁衍,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3. 水华生物的防治方法:a. 控制养分输入,减少污染源。
可以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减少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减少水体中的养分输入,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
b. 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质。
可以通过生态修复、人工湿地建设等方式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质,降低水华的发生几率。
c. 控制水华生物的过度繁殖。
可以通过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利用生物和化学手段控制水华生物的过度繁殖。
4. 水华生物的监测和预警:水华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水华现象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测定水质指标、观测浮游生物数量等方式进行水华生物的监测和预警。
总之,水华生物是对水体环境和水生生物构成威胁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只有通过加强污染源的控制、改善水体环境、控制水华生物的过度繁殖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水华生物的发生,保护水体环境和水生生物的健康。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0929806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9.png)
水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引言水藻爆发是一种常见的水体环境问题,给水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水藻爆发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治理方法。
水藻爆发的原因水藻爆发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水藻数量异常增多的现象。
以下列举了几个可能的原因:1. 营养盐过剩:水体中的营养盐是水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当水体中的营养盐(如氮、磷等)过剩,容易导致水藻生长速度加快,从而引发爆发。
2. 光照条件:水藻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如果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或光照不足,会限制水藻的生长。
3. 水温:水温是影响水藻生长的重要因素。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水藻爆发的发生。
4. 水体流动性:水体流动性的改变会影响水藻的分布和生长。
当水体流动性较低时,水藻容易在特定区域内聚集而形成爆发。
水藻爆发的治理方法为了有效治理水藻爆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减少营养盐输入:控制城市、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减少营养盐的输入量。
此外,合理施肥和土壤保护也能减少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流入水域。
2. 提高水体质量:加强水体环境的治理,改善水质条件,减少水中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含量,从而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3. 控制温度:采取保护河道和水体周边植被、增加水体阴凉面积等方法,降低水体的温度,减少水温对水藻生长的影响。
4. 提高水体流动性:加大水体流动的力度,通过增加水流速度、建设人工湖泊等方式,增强水体流动性,防止水藻大量累积。
5. 生物调控:引入某些水生动物(如鱼类、无脊椎动物)来控制水藻的生长。
这些动物能够食用水藻,从而减少水藻数量。
6. 生物降解剂:使用特定的生物降解剂来控制水藻的生长。
这些降解剂可以破坏水藻的细胞结构,减少水藻数量。
7. 多方式治理: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理水体环境,以提高治理效果。
结论水藻爆发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了有效治理水藻爆发,需要从营养盐输入、水体质量、温度、水体流动性等方面入手。
蓝藻水华形成的机制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
![蓝藻水华形成的机制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b6480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d.png)
蓝藻水华形成的机制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近年来,蓝藻水华成为了水体污染治理的一个热点问题。
蓝藻水华不仅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
因此,对蓝藻水华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控制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蓝藻水华的形成与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过高,会促进蓝藻的生长繁殖,从而形成水华。
此外,夏季高温天气,水温升高,也会促进蓝藻的生长繁殖。
此外,流域面积的变化也会影响水华的形成,流域面积大的水域,往往更容易出现蓝藻水华。
二、蓝藻水华的危害蓝藻水华的形成不仅会使水体变得浑浊不清,而且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质,如蓝藻毒素等。
这些物质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同时,人们如果长期饮用含有蓝藻毒素的水,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胃肠炎、脑水肿等。
因此,对蓝藻水华的治理迫在眉睫。
三、对蓝藻水华的治理方法对蓝藻水华的治理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控制蓝藻水华的形成。
这需要从源头上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的输入,减少流域中的污染源,降低水体营养盐的浓度,从而减少蓝藻的生长繁殖。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蓝藻水华,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理。
物理治理:物理治理主要是利用人工或机械等方式将蓝藻水华集中,然后再进行吸收、过滤等方式进行处理。
不过,物理治理方法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化学治理:化学治理主要是通过投放化学药剂来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
不过,这种方法的副作用比较大,会对水体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生物治理:生物治理主要是利用一些对蓝藻具有天然或人工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植物等进行治理。
这种方法比较符合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效果也比较好。
综上所述,蓝藻水华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对其治理迫在眉睫。
在治理蓝藻水华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水华的成因及防治分析
![水华的成因及防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232200a76e58fafab003fc.png)
2.4 其他因子 除上述三大因子外,水体pH 值、沉积物内源释放 等因素也会影响藻类生长和水华暴发,对此也有一 些相关研究[16-18]。张军[19]以广东某水库为研究 对象,人工模拟藻类水华现象中pH 值的变化,发 现水体pH 值与藻类数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刘春光[20]利用水族箱模拟微宇宙系统研究了藻类 在不同pH 值和曝气条件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 果显示在pH=8.0-9.5 范围内,pH=8.5 时藻类生 长状况最好,pH=9.5 时生长最差,人为改变pH 值使其远离8.5 能够抑制藻类生长。另外,曝气不 能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昼间曝气甚至还有明显 的促进作用。是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中最为棘手而又 代价昂贵的难题。
防治措施
1. 政策措施 严格控制水域周边兴建氮肥厂和磷肥厂及氮磷排放 量大的其它化工企业。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农业技 术,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尽快出台禁用含磷 洗涤剂的政策,以减少入库TP 排放。政府应该制定 保护库区环境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库区环保产业, 在税收、许可、政府投入等方面支持环保产业的发 展,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的环保科技发展政策,大力 支持各种实体开展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 水库漂浮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的库区环 保科技攻关研究,确保三峡水库的长治久安,持续 发展。
2.2 水温在光照适宜、高营养盐的பைடு நூலகம்体中,较 高的温度对铜绿微囊藻成为优势种有明显的 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微囊藻水华的形成。蓝 藻最适温度范围是 25—35℃,对高温的耐 受性要强于其它藻类
2.3.流量 流量既影响水质,同时又是水体流速的决定 因素。流量的增大有利于水中有机物、氮、 磷等营养物质的稀释,从而藻类的比增长速 度将会减小,有利于控制藻华的发生。现阶 段有关水量对藻类生长的研究不多,多数都 是模拟水量的变化对水质的研究.也就是限 制藻类生长的营养盐因素的研究。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教学文稿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4ac28086227916888486d7be.png)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 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
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
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1)采用物理方法: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24f49f1b6c175f0e7cd13786.png)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 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
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
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1)采用物理方法: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但是,这些效果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降解营养源,原来水体中的底等生物抗污染抗杀灭的能力比较强,一旦这些药剂的浓度减低、反应作用弱化后,这些低等生物又会迅速生长,恢复原样。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https://img.taocdn.com/s3/m/f65f29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9.png)
水华生物知识点汇总高一水华是指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中大量浮游藻类繁殖形成的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华也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水华的形成原因、影响及防治方法。
本文将对水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1. 水华的形成原因水华的形成是由于水体中的浮游藻类过度生长而引起的。
主要原因如下:(1)富营养化:水体中富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促进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原因。
工农业废水、化肥、厕所污水等的排放,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增多,进而促使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
(2)温度条件:水华的发生与水温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能够提供浮游藻类生长所需的热量。
较高的水温有利于浮游藻类的繁殖,从而加速水华的形成。
(3)光照条件:光照是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较强的光照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促进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4)水体流动性:水流的强弱和流速的快慢对水华的发生也起到一定的影响。
水流缓慢的湖泊、池塘等水体中容易形成水华。
2. 水华的影响水华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1)水质恶化:水华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减弱,进而影响到水体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此外,大量浮游藻类繁殖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水质的安全性。
(2)光照阻断:水华使得水体变浑浊,阻断了光线的透过,导致水中植物类生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饮水安全:水华中的一些藻类会产生毒素,对人畜饮水造成威胁,严重时可能引发食物链中毒事件。
(4)影响渔业:水华的发生会降低水体中养殖、捕捞的产量,对渔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3. 水华的防治方法为了减轻水华带来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1)源头治理:防止富营养化物质进入水体是最有效的控制水华的方法。
对农业、工业、生活废水进行规范处理,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
(2)生物控制:利用一些对浮游藻类有拮抗作用的生物来控制水华的生长,如适量引入食草鱼类、某些浸水植物等。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与防治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ce0ac6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2.png)
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是当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大量输入,导致水体营养物质的浓度升高,形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而蓝藻水华则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给水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原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排放、生活污水、大气降水和土壤侵蚀等。
首先,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的增加。
其次,农业排放主要指农田灌溉、农药施用和畜禽养殖等活动造成的农业废水,其中含有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被输送到水体中。
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此外,大气降水中的氮化物和硫化物也会随降水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最后,土壤侵蚀也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到水体中时,同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二、蓝藻水华的产生机制蓝藻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其产生机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水体富营养化使得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导致浮游植物数量激增。
另一方面,藻类和水体中的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其新陈代谢过程产生了大量的有机物,进一步加重了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
此外,水体温度升高、光照强度增加、水流情况变化等因素也会对蓝藻水华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三、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的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
通过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与评估,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和范围,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合理利用水资源。
减少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这些废水的处理,减少养分输入,从源头上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海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
![海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b533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8.png)
海藻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海洋中的海藻爆发是由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
下面将探讨导致海藻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
原因1. 养分过剩:过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海洋中会促进海藻的生长。
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养分,如果这些养分进入海洋中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导致海藻爆发。
2. 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这对一些海藻的生长是有利的。
高温环境下,海藻能够更快速地进行光合作用并繁殖。
3. 光照不足:过量的浑浊物质、海洋污染以及一些人为活动造成的影响,会减少海水中的透明度,进而降低海藻所需的光照,导致海藻生长不良。
4. 缺氧:海藻爆发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当爆发过于严重时,会导致水体缺氧,对其他生物造成威胁。
5. 外来物种的引入:某些外来物种如赤潮藻可以快速繁殖、适应环境,一旦引入海洋,容易导致海藻爆发。
治理措施1. 减少养分输入:加强农田和城市污水的处理,确保废水中的养分得到有效去除,减少养分进入海洋。
此外,控制农业和养殖业的养分使用,避免过度施肥和养殖。
2. 提高海洋环境水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清除海洋中的浑浊物质,保持光照透明度,为海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推广海洋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宣传、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海洋保护的重视和认识,减少个人和集体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4. 积极引入天敌或竞争物种:引入一些能够控制海藻生长的天敌或竞争物种,如一些食草性动物,以达到控制海藻爆发的目的。
5. 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对海藻生态和爆发机制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及时了解海藻爆发的动态,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海藻爆发的原因多种多样,治理海藻爆发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蓝藻水华防治方法及原理
![蓝藻水华防治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56f1a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3.png)
蓝藻水华防治方法及原理一、蓝藻水华的基本情况蓝藻水华啊,就是蓝藻大量繁殖形成的一种现象。
这蓝藻水华可不得了,就像突然冒出来的一群不速之客。
蓝藻那家伙繁殖起来可快了,一不留神,湖水或者池塘里就到处都是它们的身影。
这东西多了以后呢,水的颜色会变得很奇怪,可能是绿色,也可能是蓝绿色,反正就不像正常的水那么清澈透明了。
而且啊,蓝藻水华还会让水里的氧气含量发生变化,对水里的其他生物影响可大了。
二、防治方法1. 物理防治换水。
就像给水体来个大扫除,把有蓝藻水华的水换一部分出去,再引进干净的水。
这就好比是给生病的人换血一样,把脏东西带走,让水体环境变好。
不过呢,这种方法得看实际情况,如果水体很大,换水的成本就会很高,而且要是换水的水源也不干净,那就可能没效果,甚至还会带来新的问题。
机械打捞。
可以用专门的打捞设备,像那种网子之类的东西,把蓝藻从水里捞出来。
这就像是在水里抓坏蛋一样,把蓝藻这个“坏蛋”抓住扔出去。
但是这方法比较累人,而且蓝藻繁殖太快了,可能刚捞完,过不了多久又有很多了。
2. 化学防治使用杀藻剂。
就像给蓝藻下毒一样,有专门对付蓝藻的药剂。
但是这东西可得小心用啊,就像给人吃药得注意剂量一样。
如果药剂用多了,可能会对水体里的其他生物也有伤害,而且化学药剂残留可能会影响水质,说不定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呢。
3. 生物防治引入食藻生物。
比如说一些鱼类或者浮游动物,像鲢鱼、鳙鱼就很喜欢吃蓝藻。
这就像是请了一群“清洁工”到水里,让它们把蓝藻吃掉。
不过呢,这也得控制好数量,如果这些食藻生物太多了,可能又会对水体生态平衡造成新的问题。
而且有些食藻生物可能还会带来其他的病菌之类的东西。
种植水生植物。
像芦苇、菖蒲这些水生植物,它们可以和蓝藻竞争营养物质。
就像是和蓝藻抢食物一样,让蓝藻没东西吃,这样蓝藻就长不起来了。
但是种植水生植物也得规划好,不能种得太密,不然会影响水体的水流之类的情况。
三、防治原理1. 物理防治原理换水是通过改变水体环境,减少蓝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浓度。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df320141a37f111f0855b49.png)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常增殖形成水华,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体的功能,改变了水生态环境,危害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许多水体已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威胁,且水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加重的趋势。
因此,认识藻类水华的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1.蓝藻水华的成因(1) 营养物质与藻类水华丹麦著名生态学家Jorgensen 指出浮游藻类的生长是富营养化的关键过程,着重研究氮、磷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充足,能给水生生物( 主要是藻类) 大量繁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导致浮游藻类( 或大型水生植物) 爆发性增殖。
通常认为总氮的浓度超过0.2 mg /L,总磷的浓度超过0.02 mg /L 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发生浓度.美国EPA 建议总磷浓度0.05 mg /L,正磷酸盐浓度0.025 mg /L 是湖泊和水库磷浓度的上限。
天然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本身的原生质,临界的氮磷比按重量计为7:1,当氮、磷比小于7∶1 时,氮将限制藻类的增长,否则,磷则可认为是藻类增长的限制因素。
(2) 气象因素在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光照强烈、水流缓慢、适合的水温最适宜藻类生长,其产生的污染有较强的空间差异性。
(3) 水生食物链失衡从本质上来说,水体藻类暴发是水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生物物种失衡的过程,是一个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生物过程,要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
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各能量层次的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而紧密联系,相互间的影响也更大。
如果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数量减少或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发生富营养化。
该理论说明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营养化的唯一原因。
因此,可以说水生食物链的结构失衡,是水体局部反复暴发蓝藻水华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
径
水体藻类爆发和水华形成的原因和治理途径
去除藻类与控制其生长是湖泊水库水体恢复与保护的难题,本文从藻类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着手,试图归纳出一个比较有效的手段来解决长期以来反复困扰人们的难题,供同行参考。
1. 为什么黑臭河道和污染严重的水体没有藻类的产生?
答:黑臭河道内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和浓度都比较高,其中的污染物消耗了水体中的大量的氧,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相当低,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所以藻类等低等微生物和植物都没有生存的条件。
但是藻类生长的营养源还是客观存在。
在河道治理的初级阶段,采取曝气复氧措施后,水体中的溶解氧得到了部分提高,加上温度合适,光照合适,藻类生长的条件就成熟了,因为原来水体中存在的低等生物抗污染能力强、繁殖快、不易消亡,流入水体中及原有水体中的富含磷、氮等营养源给了这些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提供了生物能量。
致使通过污染治理后的初级阶段,藻类等低等生物迅速繁殖,形成另一公害而存在。
而该公害也是表示水体将遭破坏的标志。
2. 治理的总体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水体环境将是继续治理改善和不治理将进一步恶化的关键。
治理的原则是:
(1)标本兼治,分步实施;
(2)物理化学治理为辅(指标),生物治理为主(治本);
(3)对症治理为解决燃眉之急,长期维护为长治久安之策;
(4)单项阶段治理打好基础,建立综合生态体系维系水体健康。
逐步创建水体的自我平衡和自我修复的生态环境。
3. 治理的阶段和过程如何?怎样操作?
答:杀灭藻类和消除水华
(1)采用物理方法:
捞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其它漂浮物。
有条件的地方采用循环过滤的方法去除水藻。
(2)采用化学方法:(经常使用容易引起化学物质积累,造成二次污染;藻类等浮游生物产生耐受性,微生物变异等后果)
使用硫酸铜、季铵盐、活性剂、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硫酸亚铁等化学药剂,对过多的浮游生物、藻类进行杀灭、絮凝、沉降等手段,能够比较迅速改善水质,看到效果。
但是,这些效果只是暂时的、局部的,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降解营养源,原来水体中的底等生物抗污染抗杀灭的能力比较强,一旦这些药剂的浓度减低、反应作用弱化后,这些低等生物又会迅速生长,恢复原样。
更要注意的是,这些化学药剂的经常性、长期性使用,会引起化学物质的积累,引起水体中毒,造成二次污染,要谨慎应用。
(3)采用复合方法:
用含有微生物菌剂的黏土来吸附包裹水体中的藻类,然后用絮凝剂絮凝沉降已经包裹住藻类的黏土,阻断藻类生长的光照条件,达到把藻类从水体中均匀分布的状态中聚集与水体分离的目的,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以上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水体的感官指标:提高透明度、减少异味和减低臭味;能够降低水体的污染指标:降低DOD、氨氮等。
(4)采用微生物的方法:
①曝气复氧:通过设备或其它手段,对水体曝气复氧是一个基本的措施。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
②在水质没有达到一定的健康水平的情况下,在此阶段可以布置一定量的人工水草,模仿污水处理中的挂膜技术,为微生物的寄居、生长、作用创造人工条件。
(细菌的悬浮生长型和细菌的附着生长型)
③投放微生物菌剂:根据水质分析报告的结果,分析水体中COD、氨氮、总磷、亚硝酸盐的含量等主要水质指标,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含量比例的情况,分阶段针对性的投入响应的微生物菌剂。
其主要成分就是:复合芽孢菌、酵母菌、聚磷菌、消化细菌和反消化细菌,当然同样的菌种又分为不同的菌株,其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
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逐步消解和降低水体中的含量,并且能够平衡稳定这些元素的在水体中的含量和比例。
投加微生物菌剂主要达到2个作用,一是激活原水体和底泥中的土著微生物,其中有厌氧细菌兼氧细菌和好氧细菌,分别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分子、无机分子,进而分解成单体分子进入生态体系的循环链。
厌氧菌和兼氧菌把水体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好氧菌把水体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成单质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水。
二是通过投加的微生物菌种来补充水体种缺乏的某些关键的微生物和营养物质,并逐步驯化、增殖、传代、繁衍从而形成适合水体特定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和完备的优势菌群,达到菌相平衡和藻相平衡,协同分解水体中的有害有机物。
(5)采用生物技术(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方法:
采用以上4种方法和手段还不足以恢复和维持水体的自洁能力,要使水体进入比较良好的状态,接下来必须进行生物治理的方法。
逐步建立起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①种植水生植物:选种和当地水体和观赏相适应的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和观赏性植物。
水生植物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
②投加适量的鱼虾苗:鱼虾是生物链中最典型的消费者,它们能将植物状态的碳水化合物、初级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高级蛋白质和脂肪。
食草性鱼类,如草鱼、等;杂食性鱼类,如鲫鱼、扁鱼等;肉食性鱼类,如乌青、黑鱼、桂鱼等;还有的是专门吃浮游生物的,如鲢鱼、鳙鱼等。
这里所讲的水里养鱼,并不是象鱼塘那样高密度放养,更不是象目前淀山湖的网箱养鱼;而是从生物链的连接出发,在一些河道与湖泊中下意识地放养一些鱼虾。
在放养鱼虾时,要注意食草性、食杂性、食肉性之间的搭配。
放养数量要与水体面积相适应;还要控制鱼虾的生长繁殖。
水体中养殖鱼虾可以消耗水体中碳水化合物、初级蛋白质和脂肪,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水中植物和浮游生物的密度;同时,还能为同类提供食物。
鱼虾在的水里自由洄游,增添了水景的观赏效果。
③投加适量的螺蛳、蚌等贝壳类底栖动物:螺蚌等贝壳类动物和大量的底栖动物,在水底形成了另一个世界,它们既相辅相成,又消耗着大量剩下和留下来的枝叶、残体、尸体和排泄物,有一部分的小型无脊椎动物,还兼有将有机物质进行分解的作用。
它们的分泌物是良好的生物絮凝剂,对水体中的有机和无机的悬浮物起到凝聚沉降作用,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④水体面积大的还可以养殖适量的水禽。
形成多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被草食动物所食,草食动物被肉食动物吃掉,植物和动物残体又可为小动物和低等动物分解,这种吃与被吃而形成了食物链关系。
其中的有机污染物不仅被细菌和真菌降解净化,而其降解的最终产物,一些无机化合物作为碳源、氮源和磷源,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参与食物网中的新陈代谢过程,并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逐级迁移转化,最后转变成水生作物、鱼、虾、蚌等产物。
在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中,不仅有分解者生物、生产者生物,还有消费者生物,三者分工协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更有效的处理与利用,并由此可形成许多条食物链,构成纵横交错的食物网生态系统。
如果在各营养级之间保持适宜的数量比和能量比,就可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系统。
从而保持维系水体的健康稳定。
生物链的存在,促使生态环境中简单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简单无机物质……周而复始地反复循环,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
⑤管理经常化日常化
由于城市的水体普遍都比较小,环境容量、纳污能力也相当小,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体系相当脆弱,容易受各种因素的环境污染的冲击,从而切断生物链,导致整个生态体系受到破坏。
水体的维护要建立日常化经常化的跟踪监测干预机制。
通过人的努力,科学管理,在河道、湖泊、水体中维系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的生物链,并积极地、经常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干预,促使其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