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中一些公式

合集下载

地质学里面符合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公式

地质学里面符合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公式

地质学里面符合于正态分布曲线的公式地质学是一门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复杂而有趣的概念和公式。

在这众多的内容里,正态分布曲线的相关公式可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呢。

正态分布曲线,也被称为高斯分布曲线,在地质学中的应用那是相当广泛。

比如说,在研究岩石颗粒的大小分布、地层厚度的变化、矿产资源的品位分布等方面,正态分布曲线都能派上大用场。

先来说说正态分布曲线的公式吧。

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这样的:f(x) = 1/(σ√(2π)) * e^(-(x - μ)^2 / (2σ^2)) 。

这里的μ是均值,σ是标准差。

这个公式看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头疼?别担心,咱们来举个例子慢慢理解。

就拿岩石颗粒的大小分布来说吧。

想象一下,我们在野外采集了一堆岩石样本,然后把它们放在筛子上进行筛选。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得到了不同大小颗粒的重量或者数量。

这时候,如果把颗粒大小看作是 x 轴,对应的数量或者重量看作是 y 轴,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呈现出一个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

比如说,大部分颗粒的大小会集中在一个平均值附近,而偏离这个平均值太远的颗粒数量就会比较少。

我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学生们去野外进行地质考察。

我们在一条河流的岸边发现了一片沉积岩。

大家都兴奋极了,纷纷拿起地质锤和放大镜开始观察。

有个学生就好奇地问我:“老师,这些岩石颗粒的大小好像不太一样,有没有什么规律呀?”我笑着告诉他们:“这当中就藏着正态分布曲线的秘密呢。

”于是,我们一起采集了样本,回到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实验室里,学生们认真地测量、记录数据。

当我们把数据整理出来,绘制出图表的时候,果然看到了一个近似正态分布的曲线。

那一刻,学生们的眼睛里都闪着兴奋的光芒,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地质学中的数学之美。

再比如说地层厚度的变化。

在某个地区,如果地层的沉积环境相对稳定,那么地层厚度的分布也可能符合正态分布。

均值就代表了这个地区地层的平均厚度,而标准差则反映了厚度变化的幅度。

地质学公式总结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模型

地质学公式总结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模型

地质学公式总结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模型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是地质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总结相关的公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的产生机制。

本文将通过分析地质学中与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相关的公式来总结地壳运动与地震活动的模型。

一、地震活动模型地震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主要的模型包括断层模型、应力模型和能量传播模型。

1. 断层模型断层是地震活动产生的主要构造界面,断层模型是基于断层运动产生地震活动的理论。

在断层模型中,地震活动的发生是由于断层发生断裂或滑动,进而释放能量导致地震的产生。

断层模型描述了地震源的位置、滑动方向和滑动的速率等参数。

公式1:地震矩公式地震矩(Moment)是衡量地震破裂过程所释放能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M0 = μAδD其中,M0代表地震矩,μ代表岩石的剪切模量,A代表断层的面积,δD代表断层的平均滑动量。

2. 应力模型应力模型描述了地震活动产生的力学应力与断层滑动的关系。

地震活动的发生与地壳中的应力分布存在紧密联系,当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压强度时,岩石会发生破裂导致地震。

公式2:库仑判据库仑判据是描述地震发生条件的经验公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σ1 - σ3) - μ(σ1 - σ3)其中,σ1和σ3分别代表断层处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μ代表岩石的内摩擦系数,C代表库仑判据。

3. 能量传播模型地震活动产生的能量会通过地震波迅速传播,地震波是地震能量传播的载体。

能量传播模型描述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等特性。

公式3:速度-滞后模型速度-滞后模型是描述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质介质滞后效应之间关系的公式。

一般情况下,地震波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有关。

V = ρ/κ其中,V代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ρ代表介质的密度,κ代表弹性模量。

二、地壳运动模型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地质现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主要的模型包括板块构造模型和地震周期模型。

岩石应变率计算公式

岩石应变率计算公式

岩石应变率计算公式岩石应变率是岩石在地质力学中的关键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的速度。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岩石应变的概念。

岩石应变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变化的程度。

岩石在变形过程中会发生应力的积累和释放,而应变率则是描述这种应力积累和释放速度的参数。

岩石应变率的计算公式是:ε=ΔL/L×100%,其中,ε表示岩石的应变率,ΔL表示岩石在受力作用下变形的位移量,L表示变形前的岩石长度。

岩石应变率的计算公式表明了岩石应变率与岩石的变形量和变形前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岩石应变率的值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当岩石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压缩变形时,岩石应变率为负值;当岩石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伸展变形时,岩石应变率为正值。

岩石应变率的计算公式还告诉我们,岩石应变率是一个百分比值。

这说明了岩石的应变率与其变形量的比例关系。

通过计算岩石的应变率,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岩石应变率的计算不仅有助于理解地质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还可以指导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例如,在岩石工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岩石的应变率来评估岩石的稳定性,从而决定是否适合在该区域进行工程施工。

此外,在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方面,岩石的应变率也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用于判断岩石的破坏程度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综上所述,岩石应变率作为岩石变形的关键参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计算岩石应变率,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岩石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为岩石工程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因此,在地质力学和岩石工程领域,研究和应用岩石的应变率将会对地质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土的孔隙率的计算公式

土的孔隙率的计算公式

土的孔隙率的计算公式嘿,说起土的孔隙率的计算公式,这可是个在地质学和土木工程中相当重要的概念呢!咱先来说说啥是土的孔隙率。

简单来讲,土的孔隙率就是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这就好比一个装满糖果的罐子,糖果之间的空隙就相当于土中的孔隙,而整个罐子的空间就是总体积。

那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是啥呢?孔隙率 n =(Vv / V)× 100% 。

这里的 Vv 表示土中孔隙的体积,V 表示土的总体积。

我给您举个例子哈。

有一回我去一个建筑工地,看到工程师们正在研究一块准备用来打地基的土地。

他们为了算出这块土地的孔隙率,那叫一个认真!先通过各种仪器测量土地的体积,然后又想方设法测量孔隙的体积。

我就在旁边看着,心里想,这小小的孔隙率,可关系到这大楼能不能稳稳地立在这儿呢!要准确计算孔隙率,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首先得精确测量孔隙体积和总体积。

测量孔隙体积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一些专门的方法,比如注水法、气体法等等。

就拿注水法来说吧,把土样放进一个容器里,然后往里面注水,注进去的水的体积就差不多是孔隙的体积啦。

但这也有讲究,得保证水完全填满孔隙,不能有遗漏的地方。

再说说总体积的测量。

有时候会根据土样的形状,用尺子量出相关的尺寸,然后通过公式计算出来。

要是形状不规则,那就得借助更高级的测量设备啦。

在实际工程中,孔隙率的大小对很多方面都有影响。

比如说,如果孔隙率太大,那土地的承载能力可能就不够,建在上面的建筑物就容易出问题;孔隙率太小呢,又可能影响土地的渗透性,排水啥的就不好办了。

总之啊,土的孔隙率的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就是一个比值,但背后涉及的测量和应用可一点儿都不简单。

它就像一个隐藏在土地里的小秘密,得靠我们用知识和技术去揭开。

希望通过我这番不太专业但还算生动的讲解,能让您对土的孔隙率的计算公式有个更清楚的了解!。

坡度计算公式范文

坡度计算公式范文

坡度计算公式范文坡度是地面或其他表面的斜率或倾角的度量。

在地理学、地质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领域中,坡度的计算与描述经常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坡度计算公式。

一、直线坡度的计算公式直线坡度是指两点之间直线距离与垂直高度之比。

计算直线坡度的公式如下:坡度(%)=(高度差/水平距离)×100例如,两点A和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00米,高度差为10米,则直线坡度为:坡度(%)=(10/100)×100=10%二、水平面上的坡度计算公式当地面或其他表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坡度:坡度(%)= arctan(高度差/水平距离)×100其中arctan是反正切函数。

这个公式可以计算真实的坡度,而不是简单的直线坡度。

三、度数和百分比之间的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将坡度从度数转换成百分比,或者相反。

下面是两个常用的转换公式:百分比= tan(度数)× 100度数= arctan(百分比/100)这两个公式可以方便地在度数和百分比之间进行转换。

四、度数的计算公式度数是指斜坡相对于水平面的倾角。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将坡度转换为度数的计算公式:度数 = arctan(水平距离/高度差)度数 = arctan(坡度/100)五、用百分比计算高度差有时候给定的是水平距离和百分比,而需要计算高度差。

下面的公式可以用来计算:高度差=(百分比/100)×水平距离六、比例尺的应用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坡度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适用于近似计算,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坡度,可能需要考虑更复杂的因素,例如地球曲率、表面不规则度等。

矿体及岩层厚度计算公式

矿体及岩层厚度计算公式

矿体及岩层厚度计算公式矿体及岩层厚度计算公式1、矿体厚度计算公式一、平硐、探槽矿体厚度计算公平硐、探槽矿体真厚度计算公式:L真厚=l?sin(α±β)sinγ平硐、探槽矿体水平厚度计算公式:M水平=l?sin(α±β)/sinα平硐、探槽矿体垂厚度计算公式:M垂厚=l?sin(α±β)sinγ/cosα式中:L真厚—单工程矿体真厚度(m);M水平—单工程矿体水平厚度(m)M垂厚—单工程矿体垂厚度(m)l—样长(m);α—矿体倾角(°);β—样槽坡度角(°),坡度角与矿体倾向相同时为-,相反时为+;γ—样槽方向与矿体走向的夹角(°)。

二、钻孔矿体厚度计算公式当钻孔为垂直钻进且与矿层不垂直时,此时真厚度的计算公式为:L真厚=l?cosβ当钻孔倾斜的方向垂直于矿体走向时(即无方位角偏差),其厚度的计算公式为:L真厚=l?cos(β-α)M水平=l?cos(β-α)/sinβM垂厚=l?cos(β-α)/cosβ当钻孔穿过矿体处,钻孔倾斜的方向不垂直于矿体走向时,其厚度的计算公式为:L真厚=l?(sinαsinβcosγ±cosαcosβ)M水平=l?(sinαcosγ±cosαctgβ)M垂厚=l?(sinαtgβcosγ±cosα)式中:l—矿体长度(m);α—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β—矿体的倾角;γ—钻孔截穿矿体处之方位角与矿体倾向间之夹角。

以上各式中,凡是钻孔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前后两项间为正号连接;若钻孔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一致时为负号连接。

2、通用的岩层厚度计算公式设地层产状为β1∠α1(α1为倾角;β1为倾向),导线产状为β2∠α2(α2为导线倾角,前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β2为导线前视方向的方位角,导线的长度为L),则岩层厚度H为:H=L×{Cosα1Sinα2+Sinα1Cosα2Cos(β1-β2)}运用此公式计算岩层厚度,方法简单,计算迅速而精确例:测得岩层产状为124°∠40°,导线长度为99.85米,导线方位为265°,倾角为-15°(记作265°∠-15°),则岩层厚度H为:H=L×{Cosα1Sinα2+Sinα1Cosα2Cos(β1-β2)}=99.85×{Cos40°Sinα(-15°)+Sin40°Cos(-15°)Cos (124°-265°)}=67.98米。

孔隙率和密度的关系公式

孔隙率和密度的关系公式

孔隙率和密度的关系公式一、引言孔隙率和密度是地质领域中常用的两个参数,用于描述岩石或土壤的孔隙结构和质地特征。

孔隙率指的是岩石或土壤中孔隙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而密度则是指岩石或土壤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本文将探讨孔隙率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公式。

二、孔隙率与密度的定义1. 孔隙率孔隙率是指某一介质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通常以百分比或小数表示。

孔隙是指介质中的空隙或空气、水等可以占据的空间。

在地质学中,孔隙率可以用来描述岩石或土壤中的孔隙结构,对于储集岩石的油气、水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2. 密度密度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据的空间体积,通常以g/cm³或kg/m³表示。

在地质学中,密度可以用来判断不同岩石或土壤的质地特征,进而推断其成因、性质和用途。

三、孔隙率与密度的关系孔隙率和密度是地质领域中两个常用的参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孔隙率和密度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即孔隙率增加,密度减小;孔隙率减小,密度增大。

这是因为孔隙率增加意味着岩石或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增加,而质量或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密度会减小。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孔隙率(φ)与密度(ρ)之间的关系:φ = 1 - ρ/ρ_0其中,ρ_0为岩石或土壤的实际密度,ρ为岩石或土壤的体积密度。

四、孔隙率和密度的实际应用孔隙率和密度的关系在地质勘探、石油开发、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孔隙率和密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岩石或土壤的性质、成因和储集能力,为石油、水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孔隙率和密度也可以用于地质灾害预测和工程建设中,帮助工程师评估地质风险和选择合适的建设材料。

总结:孔隙率和密度是地质领域中常用的参数,它们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孔隙率增加,密度减小;孔隙率减小,密度增大。

这种关系可以通过φ = 1 - ρ/ρ_0来表示。

孔隙率和密度的研究对于油气、水资源的勘探开发、地质灾害预测和工程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中一些公式

地质学中一些公式

地学中常用公式一、 平均品位的计算公式:1、算术平均:(X 1+X 2-……+Xn)/n X 1、X2、X n 为样品品位2、加权平均:(X l ×L l +X 2×L 2+……+ Xn×Ln)/(L l +L 2+……+L n )X 1、X 2……X n 。

为样品品位,L l +L 2+……+Ln 为样品长度3、几何平均为 X 1、X 2、Xn 为样品品位Xn X X n ⨯⨯⨯ 21注:品位为正态分布时,处理特高品位时,可用此公式。

二、 矿体厚度(Vm)、品位(Vc)变化系数:=(X 1+X 2+……+Xn)/n 计算矿体厚度、品位的平均值—X 计算均方差∑--=)1/()(2n X Xi σ 厚度、品位变化系数:Vm 或Vc=100%⨯÷X σ三、 地质剖面岩石厚度计算公式:y=sinα·cosβ·cosγ ±cosα·sinβα--导线坡度角β--地层倾角γ --导线方向与地层倾角的夹角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取正号,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取负号;真厚度=L×y四、钻孔矿体厚度的确定矿体的厚度是根据矿体露头上、坑道中和从钻孔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的。

(一)坑道中矿体厚度的测定当坑道所揭露的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清楚时,取样和编录时可在矿体上用钢尺直接捌量出来。

厚度测量的次数决定于坑道的布置情况,如矿体是用穿脉坑道圈定的,则测量次数与穿脉坑道的数量相符。

如果矿体是用沿脉坑道圈定的,则厚度的测定按一定间隔在取样的位置进行测量。

如果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清时,矿体厚度的测定必须根据取样结果来确定。

(二)钻孔中矿体厚度的测定因为钻孔中所截穿的矿体均在地下深处、只能间接地去测定矿体的厚度。

当钻孔是垂直矿层钻进时,且岩心采取率为100%,可直接丈量岩心,取得厚度的数据。

若岩心采取率不高,除用钢尺丈量岩心长度外,还要按下式进行换算:Lm (11-9)n式中: m——矿体的厚度(米);L——实测矿心长度(米)In——矿心采取率(%)。

矿井水文地质常用计算公式

矿井水文地质常用计算公式

矿井⽔⽂地质常⽤计算公式矿井⽔⽂地质常⽤计算公式⽬录⼀、突⽔系数公式: (1)⼆、底板安全隔⽔层厚度(斯列沙辽夫公式): (2)三、防⽔煤柱经验公式: (2)四、⽼空积⽔量估算公式: (3)五、明渠稳定均匀流计算公式: (4)六、矿井排⽔能⼒计算公式: (4)㈠矿井正常排⽔能⼒计算: (4)㈡抢险排⽔能⼒计算: (5)㈢排⽔扬程的计算: (5)㈣排⽔管径计算: (5)㈤排⽔时间计算: (6)㈥⽔仓容量: (6)七、矿井涌⽔量计算: (6)⼋、矿井⽔⽂点流量测定计算⽅法: (7)㈠容积法: (7)㈡淹没法: (7)㈢浮标法: (7)㈣堰测法: (7)九、浆液注⼊量预算公式: (8)⼗、常⽤注浆材料计算公式及参数: (9)㈠普通⽔泥主要性质: (9)㈡⽔泥浆配制公式: (9)㈢⽔玻璃浓度 (10)㈣粘⼟浆主要参数: (10)⼗⼀、钻探常⽤计算公式: (10)⼗⼆、单孔出⽔量估算公式: (11)⼗三、注浆压⼒计算公式: (11)⼗三、冒落带导⽔裂隙带最⼤⾼度经验公式表 (12)⼗四、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公式 (12)⼗五、巷道洞室围岩塑性破坏圈厚度计算 (14)⼀、突⽔系数公式:㈠定义:每⽶有效隔⽔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最⼤⽔压值。

㈡公式:Ts=P/(M-Cp-Dg)式中:Ts—突⽔系数(MPa/m);P—隔⽔层承受的⽔压(MPa);M—底板隔⽔层厚度(m);Cp—采矿对底板隔⽔层的扰动破坏深度(m);Dg—隔⽔层中危险导⾼(m)。

㈢公式主要⽤途:1.确定安全疏降⽔头;2.反映⼯作⾯受⽔威胁程度。

富⽔区或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Ts⼤于0.06MPa/m;正常块段⼤于0.1MPa/m为受⽔威胁。

㈣参数取值依据:Ts—常⽤⼯作⾯最⼤突⽔系数。

⼀般按⼯作⾯最⾼⽔压,最薄有效隔⽔层厚度计算,或者对⼯作⾯分块段计算最⼤突⽔系数,取最⼤⼀个值作为⼯作⾯的最⼤突⽔系数。

P—最⼤⽔压的取值,⼀般根据⼯作⾯内或附近井下或地⾯钻孔观测⽔位与⼯作⾯最低标⾼计算⽽得,⽔压值计算⾄含⽔层顶⾯。

埃尔法衰变公式

埃尔法衰变公式

埃尔法衰变公式
埃尔法衰变公式,也称作阿尔法衰变公式,是描述某些放射性核素衰变的一种数学模型。

它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中发生α粒子放射而产生的衰变过程而得出的。

在一个放射性核素发生α粒子衰变的过程中,原子核会释放出一个α粒子,从而变成另一个原子核。

埃尔法衰变公式主要用来描述这种衰变过程中的放射性衰变速率。

公式的基本形式可以表达为:
N(t) = N * e^(-λt)
其中,N(t)是时间t时刻的放射性核素的数量,N是初始时刻的放射性核素的数量,λ是衰变常数。

衰变常数λ是一个表征放射性核素衰变速率的物理量。

它与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T/)有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λ = ln(2) / T/
衰变常数的倒数被称为衰变时间,表示放射性核素衰变所需的平均时间。

埃尔法衰变公式的推导是基于放射性核素的衰变速率是一个指数函
数的假设。

实际上,许多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中,衰变速率并不是完全符合指数函数,尤其对于较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来说,衰变速率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埃尔法衰变公式常常是一个近似描述。

埃尔法衰变公式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天文学、地质学和核物理学等。

在核物理学中,它被用来描述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帮助科学家研究原子核的性质和衰变行为。

在地质学中,埃尔法衰变公式可以用来估计岩石的年龄。

在天文学中,它可以用来推断恒星的年龄,并对恒星的进化过程进行研究。

总之,埃尔法衰变公式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提供了一种定量描述放射性衰变速率的方法,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土力学常用公式

土力学常用公式

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换算公式1d wρρ=+1(1)s w n G w ρρ=-+(1)s r s w wG S G w ρρρ=+- (1)1s w G w e ρρ+=-(1)(1)s sat w s G G w ρρρ-=++(1)'(1)s s G g G w ργ-=+ 二、土的级配参数6010u d C d = 2306010()c d C d d =三、基底应力求解max min p P G Mlb W p ⎫+=±⎬⎭四、渗透系数测定公式常水头试验 k =VL /Aht 变水头试验 1212ln ()h aLk A t t h =-平行于分层面的渗流 i iik H k H=∑∑ 垂直于分层面的渗流 i iiH k H k=∑∑五、流土型土的(竖向)临界水力梯度(针对无粘性土的表层流土或者一维均质向上渗流且渗流顶部无有效压重)(1)(1)cr s i n G =--六、单向压缩量公式11eS H e ∆=+ 111v v s a pH m pH pH e E =∆=∆=∆+ e-p 法 1111()()lg[]1()si zi si zi cii i si si C H e σσσσσσ++++++=++ e-lgp 法 七、一维固结相关公式/v s w C kE γ= 2/v v T C t H =2()2221811(1,3)v m T m U e m mππ∞-==-=⋅⋅⋅∑(当T v >0.16时,可取级数的第一项计算)八、极限状态下土中应力状态表达式213tan (45)2tan(45)22o o f f c ϕϕσσ=++⋅+231tan (45)2tan(45)22o o f f c ϕϕσσ=--⋅-313[()]u B A σσσ∆=∆+∆-∆九、圆弧滑动法u s c L RF W d⨯⨯=⨯静水条件下的瑞典条分法 1212('()cos ')['(')cos ']()sin (')sin i iii iiii iii iiiiis ii iiii iiiic l W u b tg c l b h h tg F W u b b h h αϕγγθϕαγγθ+-++==-+∑∑∑∑静水条件下的毕肖普条分法11['()']['(')']sin /'sin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s i i topi i i ic b W u b X tg c b b h X tg m m F W M R b h ϕγϕαγα+-∆+∆++∆==-∑∑∑∑十、地基承载力按照塑性开展区确定的地基承载力012p q c f bN dN cN γγγ=++太沙基极限承载力公式012u q c f bN dN cN γγ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确定承载力设计值的公式0(3)(0.5)a ak b d f f b d ηγηγ=+-+-0a b d c f bM dM cN γγ=++。

采油工常用公式

采油工常用公式

采油工常用公式一、地质1、孔隙度 %100⨯=fPV V φ 式中ф——储油岩石的孔隙度,%; K ——岩石中的孔隙体积; V f ——岩石的外表体积。

2、含流体饱和度%100%100⨯=⨯=fo p o o V VV V s φ 3、饱和度关系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岩石孔隙中有油、水两相,其饱和度关系为: S 。

+s w =1 (1—7) 原始条件下原始含油饱和度为:S oi =l —S wr , (1—8)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岩石孔隙中有油、水、气三相的关系为: S o +S w +S g =1 (1—9) 4、绝对渗透率可由达西定律求得:PA LQ K ∆=10μ式中K ——储油岩石的渗透率,μm 2; L ——岩心的长度,cm ; A ——岩心的截面积,cm 2;Q ——通过岩心的流量,cm 3/s ; △P ——岩心两端的压差,MPa ; μ——流体的粘度,mPa ·s 。

5、气的有效渗透率 )(10222212P P A LP Q K g g g -=μp 1、p 2——分别为岩心入口处和出口处压力,MPa 。

6、油的相对渗透率 %100⨯=KK K oro 7、水驱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wiorwi w S S S ---=11η8、原油体积系数osoo V V B =式中 V o ——原油在地下所具有的体积,m 3;V os ——原油在地面脱气后所具有的体积,m 3。

9、溶解气油比与压力的关系为:P R s α=,α称为溶解系数:bsi s P R P R ==α10、原油体积系数与压缩系数及收缩率概念?公式?ae oso o o P P V V V C ---=1收缩率 oos o 收缩V V V -=δ注意原油的压缩系数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为正,低于饱和压力时为负。

11、综合压缩系数(以岩石体积为基准)P V Vw S w C S C C C f o o f t ∆∆=--=)(φφ12、弹性储量为:)(b i f t P P V C V -=∆13、在正几点法井网中,注采井数比为:23-n 14、折算年产量=12月份产量×365/12月份的日历天数36531⨯=十二月全年Q Q15、月、日注采比woo o wi q B q Q B +=ρ16、累计注采比poopii W B N W B +=ρ17、采油强度与注水强度是流量与油层有效厚度的比值:hQ Q h =18、水驱指数是累计注水量与累计采水量之差与累计采油量的比值:ppi s N W W J -=对于刚性水驱油藏,水驱指数应等于1。

简述七个系属公式

简述七个系属公式

简述七个系属公式七个系属公式是指用于地质学领域的偏析法所采用的七个系属的比值关系。

这七个系属分别是:K系属、Na系属、Ca系属、Mg系属、Al系属、Si系属和Fe系属。

它们的化学元素分别为钾、钠、钙、镁、铝、硅和铁。

在地质学领域中,使用偏析法可以测量岩石中这七个系属的比值关系。

这些比值关系可以用来推断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下面是详细解释:1. K系属公式:K/(K+Na+Ca)。

这个比率可以用来推断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高K系属火山岩通常形成于板块俯冲带,而低K系属火山岩则通常形成于洋岛弧。

2. Na系属公式:Na/(Na+K+Ca)。

这个比率可以用来推断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高Na系属比率通常可以与地幔柱的存在联系起来。

3. Ca系属公式:Ca/(Ca+Na+K)。

这个比率可以用来推断岩石中的铝和硅含量。

高Ca系属比率通常与低铝-硅含量的岩石有关。

4. Mg系属公式:Mg/(Mg+Fe)。

这个比率可以用来推断岩石中的铝和硅含量,以及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5. Al系属公式:Al/(Al+Fe3+)。

这个比率可以用来推断岩石中铝含量与铁的氧化态之间的关系。

高Al系属比率通常与高铝-硅含量的岩石有关。

6. Si系属公式:Si/(Si+Al)。

这个比率通常用来推断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7. Fe系属公式:Fe/(Fe+Mg)。

这个比率可以用来推断岩石中的铝和硅含量,以及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高Fe系属比率通常与低铝-硅含量的岩石有关。

地质学家张家志公式

地质学家张家志公式

地质学家张家志公式
张志新公式是同纬度两点间法截线与平行圈的关系在旋转椭圆体面上,纬度不相同的两点,其法线与椭圆体短轴相交之处亦不相同,纬度高的常低于纬度低的,故此二点的法截线不相重合,因而称为相对法截线。

当椭圆体面上的两点同纬度时,其相对法截线与过此两点的平行圈之间的关系。

因同纬度的点,其法线与短轴同交于一点,故二相对法截线完全重合。

张志新其实是张若昀的爷爷,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以前测绘上还有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式,叫“张志新公式”。

椭球扁平率公式

椭球扁平率公式

椭球扁平率公式
椭球扁平率公式是地质学家用来衡量地球的椭球形状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椭球的长轴与短轴之比,也就是长轴与短轴之差,以百分比表示。

椭球扁平率公式是: F=a-b/a×100% 其中,a表示长轴,b表示短轴,F表示椭球扁平率。

椭球扁平率是不同区域地形特征的重要衡量参数,它反映了地形的坡度,也反映了地形的椭球状。

随着椭球扁平率的不同,地形在某一方向上的变化也不同。

地球的椭球扁平率的变化是由地球的地质运动所决定的。

受岩石的拉伸、压缩及滑动等力的作用,地球表层的构造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地球椭球扁平率的变化。

椭球扁平率公式也可以用来研究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变化。

椭球扁平率表达出海洋和陆地的区别,当海洋的椭球扁平率大于陆地的椭球扁平率时,表明海洋的洋面积比陆地的洋面积大,反之亦然。

椭球扁平率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地球的自转椭圆面积。

地球的自转椭圆面积是地球自转运动时地球椭球状变化的表示,它是由地球的椭球扁平率与自转轴的比值决定的。

此外,椭球扁平率公式还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重力场,地球的重力场是由椭球扁平率与地球重力势能的比值共同决定的。

当椭球扁平率发生变化时,地球重力势能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地球的重力场。

总之,椭球扁平率公式是根据地球椭球形状而建立的重要参数,它不仅可以用来衡量地球的椭球形状,还可以用来研究地球的地质运动、海洋和陆地的变化、地球的自转椭圆面积以及地球的重力场变化等,为地质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学中常用公式
一、平均品位的计算公式:
1、算术平均:(X1+X2-……+Xn)/n X1、X
2、X n为样品品位
2、加权平均:(X l×Ll+X2×L2+……+ X n×Ln)/(L l+L2+……+L n) X1、X2……X n。

为样品品位,L l+L2+……+Ln为样品长度
3、几何平均为Xn
1 X1、X2、Xn为样品品位
n2
X
X
注:品位为正态分布时,处理特高品位时,可用此公式。

二、矿体厚度(Vm)、品位(Vc)变化系数:

X=(X1+X2+……+Xn)/n 计算矿体厚度、品位的平均值
(2n
Xi计算均方差
X
)
/(
)1
厚度、品位变化系数:
Vm或Vc=X100%
三、地质剖面岩石厚度计算公式:
y=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
α--导线坡度角
β--地层倾角
γ --导线方向与地层倾角的夹角
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反取正号,地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取负号;
真厚度=L×y
四、钻孔矿体厚度的确定
矿体的厚度是根据矿体露头上、坑道中和从钻孔中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的。

(一)坑道中矿体厚度的测定
当坑道所揭露的矿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清楚时,取样和编录时可在矿体上用钢尺直接捌量出来。

厚度测量的次数决定于坑道的布置情况,如矿体是用穿脉坑道圈定的,则测量次数与穿脉坑道的数量相符。

如果矿体是用沿脉坑道圈定的,则厚度的测定按一定间隔在取样的位置进行测量。

如果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清时,矿体厚度的测定必须根据取样结果来确定。

(二)钻孔中矿体厚度的测定
因为钻孔中所截穿的矿体均在地下深处、只能间接地去测定矿体的厚度。

当钻孔是垂直矿层钻进时,且岩心采取率为100%,可直接丈量岩心,取得厚度的数据。

若岩心采取率不高,除用钢尺丈量岩心长度外,还要按下式进行换算:
m n L (11-9)
式中: m ——矿体的厚度(米); L ——实测矿心长度(米)I n ——矿心采取率(%)。

当直孔钻进,且与矿层成角度截穿时,其厚度按下式计算:
m=L ×cos β
(11-12)
式中:m ——矿体的真厚度(米);
L ——钻孔截穿矿体的厚度(米)I
β——矿体的倾角。

若斜孔钻进,且与矿层斜交时(图11—25),其厚度计算公式如下:
m=L ×COS(β-α) (11一11)
m ——矿体真厚度(米);
L ——钻孔中矿体的视厚度(米);β——矿体的倾角;
α——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

图11—25钻孔垂直矿体走向、斜孔钻进时矿体厚度的计算
当钻孔截穿矿体处,钻孔倾斜方向不垂直盘矿体走向时(图11—26),矿体厚度按下式计算:
矿体真厚度m=n
L
×(sin αsin βcos γ±cosa αcos β) (11-12)
矿体垂直厚度M ’=n L
×(sin αtg βcos γ±cos α)
(11-13)
水平厚度M ”=n L
×(sin αcos γ±cosa αctg β)
(11-14)
L ——矿心长度,
n ——矿心采取率(%)I
α——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β——矿体的倾角
γ——钻孔截穿矿体处方位角与矿体倾向的夹角。

以上各式中,凡是钻孔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前后两项间为正号
连接,否则负号连接。

五、矿石体重1、大体重样的测定:
一般大体重样每种类型测定
1—5个,大体重样在坑道、探槽、
浅井或采场采取,采样时尽可能凿取规则体如立方体,应准确测量体积。

一般规格不小于0.125立方米。

公式为:
D=P /V D :大体重;P :矿石重量;V :体积。

2、小体重样每种类型测定
20—30个,体积一般为60--120CM 3。

测定的方法,在野外常用封腊排水法,公式为:
D= P
1
/(V-(P
2
一P 1)/d)
D :矿石小体重; P 1:干燥矿石重量;P 2:封腊后矿石重量: V :封腊矿石体积;d :腊的比重。

六、样品误差的计算和处理
1、
以检查分析为对比基数的偶然误差计算:
单个样品的绝对误差=检查分析结果-原分析结果
单个样品的相对误差=单个样品的绝对误差/检查分析结果×100
超差率=超差样品个数/检查样品个数×100
超差率小于20%则认为原分析结果合格;超差率大于20%,需
对检查样品或超差样品重新化验,如果仍然超差,则远分析结果不能利用。

原分析结果平均值=原分析结果的算术和/原分析样品数×100 检查分析结果平均值=检查分析结果的算术和/检查分析样品数×100 平均绝对误差=绝对误差的算术和/检查样品数
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原分析结果平均值×100%
2、系统误差检查计算:
设n 代表检查样品数目,x 代表检查分析品位,y 代表分析品位。

检查分析品位的平均值:n X X /原分析品位的平均值:n
y Y
/检查分析结果的均方差:σx=n X X /原分析结果的均方差:
σy=
n Y Y
/检查分析结果平均值的均方差:mx=σx/
n
原结果平均值的均方差:my=σy/
n
检查分析与原结果的相关系数: =
2
2
Y
Y X
X
Y Y X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