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和美术融合课程设计
语文和美术融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景和文学特点;2. 学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体会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并运用美术元素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3. 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一定的美术创作技巧,如色彩、构图等,将诗文与美术作品有机结合。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工具和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展现古诗文的意境;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作和审美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诗文和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2. 学生通过欣赏和创作,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3.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语文和美术融合课程,旨在通过跨学科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美术素养。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和美术基础,对古诗文和美术创作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取得进步。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语文和美术教材为依据,结合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语文内容:- 古诗文篇章:《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 古诗文背景知识:诗人简介、创作背景、文学特点等;- 诗文意境分析:通过解析诗文,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及所表达的意境。
2. 美术内容:- 美术创作技巧:色彩、构图、线条等;- 美术作品欣赏:分析古今艺术家如何运用美术元素表现自然景观和情感;- 实践创作: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与古诗文相关的美术作品。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古诗文背景知识,学习《静夜思》;第二课时:深入分析《静夜思》的意境,学习美术创作技巧;第三课时:学习《望庐山瀑布》,探讨诗文与美术作品的结合;第四课时: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第五课时: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语文教学和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分别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艺术美感的培养。
然而,这两个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形成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
首先,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文字意义,例如通过观赏一幅画作,让学生用文字来描述画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构图等元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语文写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其次,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通过展示名家画作来介绍文学经典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或者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来引导学生创作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的深入和全面发展。
此外,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赏析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审美品味,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与文学作品的结合,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美术元素,让语文教学和美术教育相互交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和有益的教育资源。
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研究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对于一些学科的教学有着跨学科融合的要求,其中美术融合语文目前是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
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因此进行小学美术与语文的融合教学对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自身成长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的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一些学校还存在应付教学任务的心理,在融合课程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
因此对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以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对国内外有关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阅读和梳理,为本文后续的研究进行了理论支撑。
同时笔者也从自己任教的小学中抽取了一个低年级班、一个中年级班和个高年级班来对当代的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了解到目前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完善方案。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本文认真分析了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研究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内容。
接着,全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对该研究论题进行阐述:第一,对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的教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第二,对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成因进行了探究,分析了问题成因主要是语文教师缺乏相应的美术素养和美术教师缺乏相应的文学素养。
第三,对小学美术和小学语文融合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小学美术和语文的共通性,新课标的不断推动以及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第四,对小学美术和语文融合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笔者抽取了低、中、高年级的各一个班对其融合课程进行了观察,主要包括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的实践操作以及教学案例的详解,从而对低年级的先说后画,中年级的日记画和高年级的古诗成语画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五,对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成效进行了总结,对于学生来说,其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其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校园来说,其有助于创建和谐校园文化。
美术教学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美术教学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新课程标准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程设计不应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
”课程综合化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而美术与语文虽然表现手法不同,但两个学科之间教学目的相通,联系密切,将二者融合好,对于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挖掘美术教材中的语文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美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应以美术教材为基础,在基于教材进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教师应擅于挖掘和利用美术教材中的人文资源,使其为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服务。
例如,在教学《汉字的联想》时,我找来甲骨文、象形文、篆书等各种字体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看一看并猜一猜,这些文字都是什么字体?并探究这些文字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字的兴趣。
鼓励他们从汉字的形、义、结构等方面出发,对汉字笔画与结构进行合理变体,引导学生将美术字的书写当作一幅画来创作,将创作过程当作一种娱乐活动。
实践证明,学生不但掌握了美术字的设计方法,而且有效培养了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画故事》一课时,我结合语文书中学生耳熟能详、短小精炼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来展开教学。
《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对牛弹琴》、《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这些成语故事在学生的画笔下一一呈现,稚嫩而又新奇,质朴而又多变。
完成作品后,学生把这些成语故事制成了电影胶片的形式贴在走廊上,并戏称这条走廊为“成语故事画长廊”,由此可见学生对自己作品的满意度。
这种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美术创作的热情,又加深了学生对成语、寓言的理解,深受学生的欢迎。
而低年段的学生对《拔萝卜》、《乌鸦喝水》、《小马过河》这一类的小故事感觉直观易懂,我就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故事,一篇篇文章,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故事画创作,表达他们的感受。
我想这就是很好的整合呀!二、借鉴语文说写训练形式,培养学生在美术上的表现意识与人文素养1.先说再画――低段学生绘画的原则绘画与语言文字都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美术与语文结合,打造“小学生大画家”的学科特色实践探索
美术与语文结合,打造“小学生大画家”的学科特色实践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教育领域,传统的学科分割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学科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美术与语文作为两门常被认为相辅相成的学科,在学科整合中展现出了独特的教学价值和创新潜力。
美术与语文的结合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审美意识,还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和文化积累。
将美术与语文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其观察、表达、想象、批判等综合素养。
将美术与语文结合起来,打造“小学生大画家”的学科特色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美术与语文结合的理论基础,探索学科整合的实践路径,并以具体的案例分析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探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与能力培养,最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
通过对美术与语文结合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美术与语文结合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美术与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其结合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美术与语文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美术与语文的结合,学生可以在观察、表达、创造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美术与语文结合还可以促进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增强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
通过探索美术与语文结合的实践,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表达能力。
美术与语文结合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研究美术与语文结合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并深入探讨其实践路径和效果,对于推动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范文
小学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美术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供参考!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辅助学科,不管从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是从美术课的功能来说,还是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儿童线描画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是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线描画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小孩子的那种“心”像绘画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
在儿童线描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研究,蹲下身子去欣赏孩子们的画,用赏识的眼光去感受,让幼儿在有趣的“乱画”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在不同的线描画创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平等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线描画引入小学美术学科特色的探究与研究过程中,有思想有实践有研究有反思,从而改变教学行为,加速到质的飞跃,让“教书匠”逐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线描画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能培养其做画的耐心和毅力,磨炼孩子的意志。
通过线描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二、课题界定课题为: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研究研究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
涂鸦期的幼儿用笔勾画出一些散乱的点线,远古时代出现在洞穴里的画也是由线条组成。
线描画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线描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装饰性的视觉语言。
线条又是最高级的造型语汇,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术绘画有效整合的实践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术绘画有效整合的实践探究一、背景介绍语文教学和美术绘画是小学教育中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教学需要通过文字的表达和语言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和语言能力;而美术绘画则是通过视觉艺术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何将两者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整合的理论依据1. 融合性教学理念:融合性教学是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多元学科中获得综合发展。
语文教学和美术绘画的整合就属于融合性教学的范畴,通过融合两个学科的内容和技能,使学生在不同学科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2. 跨学科教学理念:跨学科教学是指教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的能力素质。
语文教学和美术绘画的整合也具有跨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语文和美术两个领域都有所提高。
三、整合的具体实践1. 文学作品赏析与美术创作将经典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结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境,然后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在学习《小石潭记》时,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意蕴,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美术创作,绘制相关的图画或者拓展性的美术创作。
2. 课文背景知识与美术创作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木兰的英雄事迹以及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通过美术创作的形式,表达对木兰的赞美和敬佩。
3. 语文表达与美术创作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美术创作,让学生通过美术创作的形式进行语文表达,比如通过绘画、手工、剪纸等形式,将课文内容进行表达和展示。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表达和美术创作中得到全面的锻炼。
四、整合实践的效果评价1. 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通过语文教学与美术绘画有效整合的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学语文和美术欣赏教学整合的内容在人类历史中,美术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和行为之一,是在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中逐渐形成的。
小学美术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倡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教学实践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格得到提升。
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和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有着一致性。
二、学科之间的联系语文和美术都是小学基础学科之一,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起源、作用以及反映形式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一样,都是通过某种形象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现实生活进行反映,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
美术创作既要对事物的可视形象进行描述,还要对事物的神、行、情等进行描述,这点和文学作品也有相通之处。
西方很多著名美术作品均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和古诗词中的神韵、意境等不可分割。
无论在对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人们都常用“诗情画意”来进行评价,说明了文学和美术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在小学语文以及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定的融合。
首先,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美术鉴赏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对自然事物和具体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进行绘画创作。
小学美术学科与语文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
小学美术学科与语文教育的融合途径探究摘要:美术学习融合语文学科知识,可以体会艺术与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艺术中渗透文学,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同时获得提升。
本文从美术学习多个领域融合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意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与文学的熏陶下,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扩散思维、提高审美情趣、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与语文;课程融合;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育本来就涵盖着提高学生感知技能、培育学生审美兴趣的教育内涵,如果老师把语文课堂和美术教育有机融合,就可以使他们借助美术方式感受语言文字中的美感,特别是当他们在阅读诗文后,能够通过优美的语言形象,学生会们完全沉浸在文学作者所描绘的画面里,感觉就像是身临其境。
另外,老师把语文课堂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动漫紧密联系,可以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作用,一举两得。
一、渲染背景,在情境中重构历史记忆革命历史题材类课文,无论是从叙述的历史事件,还是从文章的词句表达、叙述方式来说,都或多或少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部分学生对中国百年来革命历程和革命先辈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知之甚少。
因此,教师可利用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辅助教学。
红色美术经典作品中蕴含大量的革命历史知识,和此类课文内容联系紧密,互相观照,互为补充,为学生了解文章所处的真实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提供了学习支架。
在教学中,教师借助红色美术经典作品,对必要的历史知识进行铺垫,创设表达情境,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实现生本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身临其境,重现历史画面,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精神实质。
在课堂上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老师们根据“勇斗鬼子”这一节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们在文中找到描述雨来语言、行为的词语。
并让孩子抓住“抹了一下鼻子”“摇摇头”“咬着牙”的画面进行思考,感受雨来所遭遇的困难和展示出的顽强精神.这是对雨来的正面刻画。
在他们寻找描述人物言论、行为的词语中,呈现出一幅美术作品《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使他们看到图上少年、军民的衣着与动作。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术元素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术元素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元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一节:美术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美术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术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
其次,美术元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美术作品中丰富多彩的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元素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角色关系等语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美术作品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人物的外貌特征。
最后,美术元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习语言的技能,还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
美术作品中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通过学习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融入美术元素的方法与实践融入美术元素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经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融入美术元素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解读。
例如,在讲授一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时,可以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在学习了一篇诗歌或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创作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美术元素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语文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书中的人物,将故事情节重新表达出来。
美育渗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初探的开题报告
美育渗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初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语文学习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基础学科中的核心科目之一。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表达和交流的技能,更是为了塑造自我、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然而,当前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
美育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教育方法,有着广泛应用的价值。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艺术创造力,提高文化品位,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美育渗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探究如何运用美育元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2.1 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兴趣状况。
2.探究美育与语文学习的关系,总结美育渗透语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教师教学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美育渗透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和比较.2.实证研究法:通过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实证观察和数据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比分析实验结果的差异,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在探究美育渗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方面的研究中,我们将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调查、实验研究等方式,来验证研究假设,最终得出一些有效的结论。
预期成果:探究美育渗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实践方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兴趣。
研究意义: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加有价值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支持。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时间节点学术活动第1-2周确定研究题目及意义,撰写开题报告第3-4周文献资料的查阅与阅读,学习研究方法第5-6周研究设计和方案的探讨第7-10周调查策划、实验准备,研究数据收集第11-13周数据分析和实验总结第14-16周结果撰写,论文完稿五、研究团队及分工本研究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因此需要组建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团队,以达到协同研究的目的。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案
举例:在指导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示例插图,讲解构图技巧和色彩搭配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表现故事中的冲突和和谐,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留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同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在实验操作中,他们动手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绘画中。看着他们专注的眼神,我深感欣慰。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他们分享的成果让我看到了他们的进步,也让我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构图、线条和色彩的使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插图作品,分析其构图和色彩搭配,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事插图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达角色的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练习。学生将尝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一个故事场景,体验如何将语文知识与美术技能结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故事插图的基本概念。故事插图是通过绘画手法,将故事情节和角色以视觉形式呈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它是连接文学与美术的桥梁,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故事插图如何通过构图、色彩和细节处理,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强化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故事插图。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
语文课题开题报告语文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
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
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中学语文组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
教研室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 、“研讨课” 、“说课” 、“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非浅。
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
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
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
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
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学和美术教育都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首先,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同时,美术作品中的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也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表现材料,使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文内容。
其次,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美术,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从而对语文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
同时,通过创作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这对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作品中,学生需要运用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元素进行表达,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美术等多种学科知识,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术绘画有效整合的实践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与美术绘画有效整合的实践探究一、引言语文和美术是小学教育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分别涉及着文字和形象的表达。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将这两门学科划分成了独立的领域,而忽略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事实上,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之间存在着丰富的交叉点和融合的可能性。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美术绘画的有效整合,并提出一些实践探究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理论基础1. 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融合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虽属不同学科领域,但它们在教学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互动。
语文教学侧重于文字的表达和阅读,而美术教学则注重形象的表达和创作。
文字和图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常常可以相互转化和借鉴。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词、文学作品等,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意境的美,而美术教学则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文字所传达的意义和情感。
语文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融合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三、实践探究1. 故事情境引导美术创作在语文教学中,故事情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元素。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在学习了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境进行绘画创作,表达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故事情境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 文字表达与图像表达的比照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文字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美术教学中,图像表达也同样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比照文字和图像进行思考和对照,从而促进对于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寻找与某篇课文相关的美术作品,对比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描述和自己的美术创作,从而加深对文字和图像之间关系的认识。
3. 画中文字、书中画的实践操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作诗画集,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并在画作中加入文字的表达。
在学完了一篇古诗词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在画作中加入相关的文字表达。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程设计不应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
” 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欣赏与语文学科的综合,在有限的画面中诱发学生的丰富想像,使文字、色彩、形象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是更新教学内容、延伸美术课堂的一种好方法。
在传播美术学科文化的教学过程中,用文本架起美术作品和学生理解的桥梁,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要,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美术教育的重心也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而对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受限于两个学科的独立性和教师专业的局限性。
•预计突破:预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融合两个专业领域的特点实现以下突破:1.摆脱美术学科以往那种以单一的技能培训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整合语文学科内容,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形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认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抓住儿童心理,体现美术学科特色,巧妙渗透语文知识,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多元化学习,发挥学生创作个性。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一)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以服务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围绕语文学科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开展(整合对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实验研究,实现美术课以技能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中心的转变。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和满足城市学校更为适合恰当的美术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学校开发、实施美术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独特性;2、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实践体系;3、对其他兄弟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的指引问题;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特别日、韩等东南亚国家都普遍开设了美术自主课程,其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形成,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有许多学者、专家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随着具有美育和智育教育学意义的美术教育思想和美术活动课程理念的进步,学校美术教育的这一领域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现代中小学美术活动课程的内容也逐渐趋向多样化、科学化、人文化、地域化的特征;在一些教育强省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研究与实验,沿海发达省份中小学的美术活动课已不再是单纯的绘画训练,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编织、金属工艺、摄影、美术史、美术批评等教学内容;都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有力的借鉴和反思;从开发主体,开发场所,活动方式等角度对校本课程开发都进行了指引;四、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使两个实验学校金凤二小、奕龙小学美术教师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从普通教师转向“科研型”教师,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2、通过研究发挥实验学校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的建设,以课程的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3、充分利用实验学校美术教师的个性特长,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和发展,探索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形成小学校本课程实践体系;4、以实验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为起点,逐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教师特点开发多门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5、以多种有趣的、吸引学生的课程来开阔实验学校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能力,并在品质、能力、个性、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五、核心概念的界定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是指从美术活动课程的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美术活动课程中产生的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美术活动课程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合作研究以解决美术活动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校本课程开发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学校为整体,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宗旨的课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活动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虽以学校为本,但事实上是以学校为主的开放民主的过程,即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需多方共同的参与、合作,绝不是学校自我封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到组织实施都立足在学生实际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基础上的不断修正与完善,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过程;美术校本课程则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进行的适合学生具体情况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是针对国家美术课程开发对本地师生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美术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我们将课题定义为在新课程理念下树立正确的美术课程资源观,发挥美术课程资源的作用,使各种地方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教师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 ,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因地制宜的把地方美术资源运用到教学中去,创造性地开展地方资源和贴进学生生活的素材,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地取材;让学生以美的渴望去了解生活,以美的眼光去欣赏生活,以美的思想去理解生活,以美的手法去描述生活,以美的激情为学生注入新的活力;六、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文献法:课题组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以及国内目前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资料,让教师进一步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明确学校、教师研究实践者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遵循发展性、创新性、参与性、合作性、趣味性等原则,进行校本课程开发;2、分析法:对区域、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分析,根据区域、学校、教师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生共性薄弱目标,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和子目标,研究确立实验学校对本课程开发模式;3、实验法: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多门校本课程,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设计、编写校本教材;将设计的课程与教材,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调整、丰富、完善,并观察、分析学生的变化状况;4、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详细记录过程和发展中的动态变化;5、经验总结法: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对成功的做法,效果佳的案例及时加以提炼总结,由实践提升至理论,并形成物化成果,以进一步指导课程开发与实践;在以上主要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同时贯穿调查、反思、比较以及成果展示、应用推广等方法进行研究;七、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1、课题申请;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修改课题报告2、拟好研究方案,落实主要成员,明确分工及任务;二、研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1、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实验学校实际,编制课题研究方案;2、组织研究人员培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知识、理论以及相关工作要求;3、做好实验准备,重点研究确定校本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开发编写初稿等;4、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模式;三、实验阶段:2015年3月—2017年3月1、实验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2、探索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策略;3、探索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4、探索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5、开展教学实践,边开展活动边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检查;四、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1、总结提炼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2、举办有关课题研究的成果展;八、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通过研究我们将结合实验学校实际,根据实验学校特有的地理优势和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内在潜力,在本课题开发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将摸索出可学性、趣味性、现实性、有效性、创新性、独特性的课程开发原则;通过研究实践逐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教师特点开发出多门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能力,并在品质、能力、个性、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等;呈现出来的物化成果如下:1、关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研究报告2、形成一套校本课程教材3、调查问卷,阶段性总结,研究课教案集,反思集,案例集,课题论文集,校本培训专题讲座集4、学生各阶段,各类型的作品集等;九、课题组成人员及分工一课题负责人:武建川负责协调课题研究进度及各成员的联系、组织;召集、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处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关事务;汇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等二课题核心组成员冯建军,高级教师,校长,金凤区第二小学;白玉春,高级教师,校长,金凤区奕龙小学;李新娟,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第二小学;刘岩,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奕龙小学;郭正源,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第二小学;负责根据课题要求开展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调研;负责挖掘、筛选、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资源;根据课题要求,开展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案例设计及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参与编写相关的素材性教参;参与建立相关的资源库;负责课题参与研究人员的指导工作;美术课程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研究三资料收集整理:武建川李新娟刘岩郭正源负责资料的整理、分类、归档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1、人员结构本课题组成员由两个学校校长,和最能体现校本课程成果的学科的三位美术专业教师组成;两位校长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调动教师共同参与,发挥群体力量,同时有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课程开发的丰富经验;;三个美术教师个个都是业务好手,人人都有务实奉献精神;课题组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全部具有本、专科学历;2、研究保障课题组所在两个学校金凤二小、奕龙小学对教科研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每年都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用来开展相关教科研工作的,在学校工作中,总是把学校特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供条件,配备力量,真抓实干,有始有终;同时对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尤其热衷,为此课题的资金保障上奠定了基础;十一、主要参考文献美术课程标准及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陈卫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课程管理、开发和评价魏国栋吕达主编。
小学美术融合语文的教案
小学美术融合语文的教案标题:小学美术融合语文的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美术融合语文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和表现力。
2.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3. 通过美术与语文的融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本节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学生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典故和元素,并运用美术形式进行创作。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美术融合语文的目的,激发学生对接下来内容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图片等多媒体方式,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几个重要典故和元素(如“百鸟朝凤”、“四不像”等)。
并结合语文课文中相关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典故和元素有一定了解。
3. 创作活动(30分钟)a.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选择一个典故或元素作为创作主题。
b. 创作过程:学生利用各种美术材料(如彩绘纸、颜料等),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绘制与所选择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
c. 教师指导: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学生将语文教学内容融入美术创作中。
4.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分享自己对创作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美术与语文的融合,以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探索美术与语文的交叉点。
教学评估:1. 老师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评估其创作的完成度和水平。
2. 学生展示和分享作品时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和欣赏。
2. 可以在其他课程中融入美术元素,如数学中的几何形状绘制等。
3.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校内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资源:1. 课件、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2. 彩绘纸、颜料等美术材料。
小学美育开题报告
小学美育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育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美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育教育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美育教育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小学美育教育的质量。
二、研究目的1.探究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2.分析小学美育教育的目标;3.确定小学美育教育的具体内容;4.提出有效的小学美育教育方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献、教材及教育政策的研究,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此外,本研究还将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以获取更多的资料和教育实践情况。
四、研究内容4.1 小学美育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美育教育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此外,美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交交往能力。
4.2 小学美育教育的目标小学美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具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
4.3 小学美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小学美育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绘画: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音乐: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舞蹈:通过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和节奏感,提高他们的形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戏剧:通过戏剧教育,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以融合学科教学的方式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程设计不应再是单纯的美术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了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及科学等学科知识。
” 强调在生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美术欣赏与语文学科的综合,在有限的画面中诱发学生的丰富想像,使文字、色彩、形象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是更新教学内容、延伸美术课堂的一种好方法。
在传播美术学科文化的教学过程中,用文本架起美术作品和学生理解的桥梁,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审美需要,陶冶了学生的高尚情操。
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美术教育的重心也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而对于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受限于两个学科的独立性和教师专业的局限性。
•预计突破:预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融合两个专业领域的特点实现以下突破:
1.摆脱美术学科以往那种以单一的技能培训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整合语文学科内容,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形成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整体性认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
2.创设情境教学抓住儿童心理,体现美术学科特色,巧妙渗透语文知识,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多元化学习,发挥学生创作个性。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服务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围绕语文学科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作用开展(整合对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实验研究,实现美术课以技能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兴趣、爱好为中心的转变。
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研究内容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通过把握文学与绘画两类艺术的相通点,抓住二者的切合点,巧妙整合语文知识和内容以达到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欣赏教学效果并做出以此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教学案例、论文、实验报告等成果。
逐步引导学生将美术学习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增强人文素质。
(1)低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及想象能力的培养)
(2)中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学生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高年级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学生创造能力和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谈话调查法: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收集资料。
采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测试调查等科学方式,收集关于课题研究的素材,对各年级段中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方法、途径等进行调查了解,寻找研究的切入点。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方面的动态研究。
课题组成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
3、案例分析法:由课题组成员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构建具有本学科特色的整合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分析,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案例反思,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4、文献资料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搜索课题相关资料,学习《中国美术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
5、教学经验总结法:有目的地整理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做法,定期进行课题阶段小结,总结不足,提炼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二)研究步骤
1、仔细研读小学美术和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充分学习领会精神。
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寻找美术教材中欣赏内容可以和语文学科相整合的部分。
2、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课程特点及心理特点进行有关内容整合的教学设计。
3、教学实践积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的手段大胆尝试,随时整理教学经验。
4、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小学美术和语文两个学科间相互整合的方式方法策略方向等。
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形成具体的研究。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六、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制定课题计划(2009.9---2010.3)
有关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训;任务落实;开题;成果名称及其形式:实验方案、实施方案、课例、案例、论文。
2、实施阶段:课堂实践,收集案例,调查研究(2010.3---2012.3)
围绕课题开展各类研究活动;编写教案、组织研讨活动;阶段性总结;成果名称及其形式:课例、案例、论文汇总、调查报告等。
3、结题阶段:整理资料,撰写论文(2012.3---2012.7)
整理研究成果;结题鉴定;成果名称及其形式:组织研讨活动,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七、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1、研究报告及论文
2、课堂教学实录
3、教学案例
4、课例与反思
5、多媒体课件光盘
6、学生作品集
7、课题教学听课记录、评课记录
8、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条件和保障
1、我校作为市教育局直属的省实验小学,硬件软件设施齐全,不但有大量教科研刊物还拥有数据庞大的电子图书馆等各种适宜完成科研的优越条件,多次出色完成国家、省、市各类课题研究。
2、参加本次课题研究成员均是市、学校骨干教师,对研究内容兴趣浓厚,并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和掌握,完全具备进行此课题研究的能力,年龄分布合理,均具备本科学历,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利于研究的实践与运用。
3、在此次研究课题开展之前已有数篇相关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获奖。
4、为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学校将从财力、人力上给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