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搭车问题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转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搭车问题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转向
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 C. North , 1920—)是1993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系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斯在新经济史层面贡献极大,他不仅使新古典经济学模型与历史计量学的统一得以实现,而且还建立起了统摄产权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目前已在世界经济学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论文和著作可以用卷帙浩繁来形容。有一些学者通过仔细考察后指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是存在前后变化的。如Ankarloo 就曾指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在后期明显背离了新古典模型,而加入了过多的非经济约束。[1]Fine B.和onakis 也指出诺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作品中,神话、偏见以及宗教禁忌等非正式约束较以往更加突出。[2] 中国学者韦森认为,从诺斯2000年后的一些论著中可以发现,他越来越注重研究人们的信念、认知、心智和意向性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3] 晏鹰和朱宪辰则认为诺斯的制度生发观经历了从理性建构到认知演化的发展过程。[4] 虽然不少学者都勾勒出了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变化的轨迹,但却普遍忽略了这种变化发生的深层机制。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我们的研究就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一、诺斯解释“西方世界兴起”的逻辑线索
尽管新制度经济学学者普遍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忽略“制度”这一因素表达过不满,但无可怀疑的是,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之上成长起来的,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修正也就成了新制度
经济学学者们惯用的策略。诺斯也是如此,他虽声称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有必要增加与经济社会变迁相关的制度维度和时间维度,[5] 但他并不谋求颠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因为“新古典理论在分析发达国家的市场时做出了重大贡献” [6] (P14),这种贡献主要来自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那套作为“强有力分析工具的价格理论” [7] 。所以诺斯在进行经济史研究时,首先会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集中去考察经济绩效。如《庄园制度的兴起和衰落:一个理论模型》一文采用的就是“标准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 [8] 。 1 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更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描述制度变革的参数转换” [9] (P5-6)的典范之作。
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中,诺斯首先确立了一个有关“人口增长”的逻辑基点,然后依据此基点运用新古典模型进行推演。诺斯首先分析的是公元10世纪左右的西欧庄园制度。他指出:当封建主义能为当时四分五裂的社会提供稳定保障时,人口便会开始增长。“一旦人口增长使庄园人满之患,总有新的土地开垦出来,并在新领主的保护下耕作。” [9](P17)人口增长会导致土地边际收益递减出现,要想克服上述问题,只能期待技术的飞速提升,倘若短时期内无法实现技术的飞速提升,则只能寄希望于移民了。土地边际收益递减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荒野逐渐被移
民开发的浪潮席卷,商业和作为商业中心的市镇也逐渐发展了起来。到了13 世纪,欧洲的荒野基本上开发完毕,于是更严重的边际收益递减出现了。土地彻底成为了稀缺资源,劳动力则变得十分充裕,相对价格在这个时代出现了重大变化:“农业价格相对于大多数非农业价格上升,也相对于货币工资上升,但也许不像租金上升得那么多。”[9] ( P64)这样就有两个难题摆在庄园
领主面前了,一是物价水平上升引起了货币收入实际价值的下降,而土
地价值上升致使承租人的收益降低。解决的办法经常是领主将领地发还给直接耕作者,以避免出现过多的交易成本。
由于产量的增长一直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饥荒的出现遂不可避免。接下来便是人口数量的大幅度下降,这种下降的态势大概持续了一个世纪。于是土地又一次变得相对充沛,而劳动力却变得短缺不足,相对价格在这个时代又一次出现了重大变化,主要是地租相对于劳动价值下降,政府支出的最低必需水平相对提高,市场中的交易费用上升。这样的变化使降低地租和放宽依附关系成为了可能。诺斯认为,是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了某些产权的固定,制度变迁由此发生。如其指出:“劳动力短缺则改善了工人的谈判实力。在这一影响下,庄园制的主仆关系逐渐消失了。租约延长,农奴开始获得对其土地的专有权。”当14 世纪人口又重新开始增长时,“地区和区际的商业恢复了,新技术得到了开发,庄园制和封建制的一些典型制度已经变得认不出来了。” [9] ( P46)到了16世纪,价格水平持续上升,劳役遂不
可逆转地由货币地租取代了,自由承租人和领取货币工资的工人成为了时代的主角,庄园经济也就走向了死亡。[9] (P102)
16 世纪,欧洲各地的人口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人口的增长导致新增劳动的收益递减出现。相对价格的变化也随之出现:土地价格日益昂贵,农产品价格相对于工业品价格上升,而劳动工资相对于土地价格下降了。这一趋势在16 世纪并没有打住,收益递减进一步发展,最后西欧迈进了受累于马尔萨斯抑制的17世纪,饥荒、瘟疫再次席卷欧洲各国。[9] (P144)但是在17世纪,欧
洲历史上首次有地区和国家逃脱了马尔萨斯陷阱,如荷兰和英国;而有些国家却失败了,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9] (P130)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
异呢?诺斯通过考察指出,法国和西班牙失败的原因就
在于:“这两个专制君主国家在被卷入的争夺政治统治的斗争中不能创建一套提高经济效率的所有权”[9] (P150),而荷兰与
英国在人口增长刺激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能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从而提高了经济组织的效率,这使得私人收益率接近了社会收益率。如此便克服了马尔萨斯危机,实现了经济的持久增长。
[9] (P191)
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诺斯的逻辑显然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模型基础之上的。在研究西方世界几个世纪以来的经济演变过程中,“价格理论”始终是他用以解析问题的锋利武器。通过这一锋利武器,他基本上勾勒了“人口增长――土地边际递减――相对价格变化――调整所有权形式――制度变迁” 这样一条逻辑线索。
二、诺斯解释“西方世界兴起”的理论缺陷如上所述,诺斯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勾勒出了“人口增长――土地边际递减――相对价格变化――调整所有权形式――制度变迁”这样一条逻辑线索,这条线索在解释中世纪庄园领主经济衰败乃至于消亡时环环相扣,逻辑颇为清晰,体现出了令人折服的解释力。
在解释荷兰、英国如何走向成功的时候,诺斯也采用上述的逻辑线索。逻辑的起点无外乎人口增长动力论,即在16 世纪欧洲人口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