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常州市教师职称考试复习资料《走进新课程》查找目录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新课程》资料查找目录

序言

1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通过课程来体现、实施。P1

2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

3 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p2

①知识传授——积极主动学习态度

②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③内容繁难偏、书本化——生活、趣味、经验

④主动学习、参与、探究、动手⑤评价促进教师、学生、教学实践的发展⑥三级课程管理。

4 综合实践课程为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5 加强德育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渗透。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2)

1 “知识经济”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组织《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提出。

2 基础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P7 李岚清、邓小平的话

3 各国课改的共同趋势。P8 政府参与;协调与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的目标 (11)

1 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p11

2 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转变课程功能; 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联

系;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建立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二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的调整 (17)

1 课程的类型p17

2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自的主导价值。P17

3 现行课程结构的不足p18发展单一性——多样化科目之间比重失衡——均衡化

4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p18-19

5 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各自体现p19(结构上的三大基本特征)

6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p22 一贯强调了连续性和顺序性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25)

1 分科课程的优点p25三点

2 分科课程的缺陷p25概要阐述

3 分科课程的特点p25①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②内容选择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

4 综合课程类别p26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者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不同学科的互相整合。

5 实施综合课程注意点p28

综合实践活动 (28)

1 综合实践活动阐述p28和序言p3一样

2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p29

3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p29(整体性; 实践性; 开放性; 生成性(本质特性); 自主性)

4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p30-31(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实施的重要手段更是实践探究的重要内容)

5 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的关系p32

6 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的遵循原则p32

7 “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和课程的关系p34

8 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原因/p35

9 “研究性学习”课程注意问题( 其中六”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p37

10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p38

11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p41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优秀传统

12 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p44 三个承接任务

“绿色证书”教育 (46)

1 农村的”绿色教育”证书是”三教统筹”

三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49)

1 课程标准的定义/ 课程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的功能/ p49

2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p50

3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p51

4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的转变p52(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着眼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关注教师教学向关注课程实施; 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 (53)

1 目标陈述(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

2 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

3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p61五点

新课程标准与现行大纲的比较 (65)

1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P65

2 以能力目标为主导,是课程标准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方法论基础。其核心是采取了行为目标陈述的方式。P82

3 由能力目标来主导教学内容,在组织方式上呈现为“网络化”。“网络化”,指内容和目标相交织,“课程目标”“专项内容”“内容目标”三个层级相交织的整合方式。作为内容目标体系,它的内在关系具有显著的特点。P84

4 由能力目标来主导教学内容,在操作方式上呈现为“行为化”。“行为化”指对内容目标的具体操作提出行为要求和指导,一操作行为的实施否作为衡量的标准。P85

四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意义 (111)

1 课堂教学依旧是我中小学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P111

2 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改革观念,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观与学生观 (113)

1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p113 p114

2 过去的教学观p114

3 教学是师生交往, 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p115-116

4 教学重过程。教学结论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教学过程指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P117

学生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5 教学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p118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时教学活动一条基本规律。

6 新课程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7 人?独立意义?(独立的头脑,学习主体,责权主体)p122

8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P122

新型师生伦理关系的努力(尊重,民主,发展)p123

新型师生情感关系(真心对待真心爱护,展现魅力品味喜悦,完善个性展现魅力)(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p124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124)

1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p125-128 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上——行动研究——课程开发——社区型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教学关系:帮助、引导;对待自我:反思; 与其它教育者:合作<与家长的关系>)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经验理论化。

学习方式 (130)

1 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单一、被动——多样、主动)p130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价值观、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2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 独立性; 独特性; 体验性; 问题性)p131-133

独特性意味着差异性。

“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

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135)

1 现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p135

2 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强调内容(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考评制度)p136

现代教学技术 (138)

1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运用的原因。

五新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重点 (141)

1 新课程评价发展的特点(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②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④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p141-144

2 基础教育评价主要问题(内容偏,标准无个性,方法单一,主题被动,重心偏移)p145

3 新课程教育评价改革重点(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实施评价,考试的改革重点)p1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