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3第三章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系统
智慧树知到《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8e2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2.png)
智慧树知到《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科学1.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的构成要素?A. 土壤B. 水C. 空气D. 光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科学的定义?A. 它是研究环境构成要素的学科B. 它是研究环境问题的学科C. 它是研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D. 它是研究地球生物圈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答案:D第二章环境的动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A. 生物群落B. 非生物环境C. 食物链D. 能量流答案:C2. 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A. 生物多样性B. 物质循环C. 能量流动D. 生态位分化答案:A第三章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人类活动1. 下列哪项不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A. 工业化和城市化B. 农业活动C. 科学技术的发展D. 人口增长答案:C2. 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问题的类型?A. 空气污染B. 水污染C. 土壤污染D. 文化问题答案:D第四章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1.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A.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B.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 谁污染,谁治理D. 公众参与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政策?A.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B. 环保行动计划C. 环保税收优惠政策D. 环保教育体系答案:D第五章环境保护的行动与责任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人环保行动?A. 节约用水用电B. 垃圾分类C. 购买环保产品D. 推广环保理念答案:D2. 下列哪项不属于企业环保责任?A. 遵守环保法律法规B. 实施清洁生产C. 承担环保社会责任D. 开展环保科研答案:D以上就是《环境科学概论》章节测试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0a26c49b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4.png)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讲义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其生态系统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中的植被、水体等自然要素往往被大量的建筑物、道路和基础设施所取代。
这使得城市的自然生态功能受到极大的削弱,生态平衡容易被打破。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口密度极高。
大量的人口集中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对资源的需求和废弃物的产生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这给城市的资源供应和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再者,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城市需要从外部输入大量的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同时向外部输出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这种高度依赖外部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低。
另外,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城市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往往比较单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较弱。
二、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空气污染是城市面临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活动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
水污染也是城市环境中的突出问题。
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威胁,甚至影响到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固体废弃物污染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大量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会滋生细菌、传播疾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噪声污染在城市中也越来越严重。
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各种噪声源交织在一起,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此外,城市的热岛效应也日益明显。
由于城市中建筑物密集、道路硬化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城市内部的温度往往高于周边郊区,形成热岛,对城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城市生态系统》PPT课件
![《城市生态系统》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f2794131b765ce0408141e.png)
R.E.帕克(1864—1944),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1914—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任教。他认为社 会学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他在社会学研究上
侧重于对种族和城市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是《城市—对都 市环境研究的建议》(1925)、《人类社区、城市和人类 生态学》(1925)。帕克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方 式。人类的生态总是由“生存斗争”进化原理所推动的,它
个象征上流商业地址的权利),也是竞争的目的之一。
长期担任新闻记者的经历,使帕克观察到20世纪早期芝 加哥城市形成过程。
R.E.帕克 (Robert Ezra Park 1864—
1944)
R.E.帕克 (Robert Ezra Park 1864——1944)生于宾夕法尼亚 州。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芝加哥
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
和信息交换,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和抵抗干扰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发育和演化过程。
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是借用生态学进化论原 理,研究城市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系统。
它是由美国芝加哥经验社会学派代表人物R.E.帕克和E.W. 伯吉斯提出.人类生态学注重研究生态对于人类组织形成 和行为的影响。
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城市社
会学的奠基人。主要从事对城市
现象和种族关系的研究,首创了参与观察法,是一位经验Fra bibliotek会学 学派的领袖。
芝加哥(Chicago)是美国第二大城市。1831年,芝加 哥还只是一个村庄,到1837年才形成城镇。1848年完工的 伊利诺伊河与密执安运河,将芝加哥与密西西比河连接起
来。1835年,芝加哥又与东部铁路相连,随着交通的发展, 芝加哥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起来。芝加哥人民有光荣斗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54c736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7.png)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讲义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和聚集地,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所占比例很小,消费者(主要是城市居民)占据主导地位。
这就导致了城市对外部资源的高度依赖,比如食物、能源等的大量输入。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微生物等)也相对较少,使得城市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利用面临较大压力。
再者,城市的生态系统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和改造,自然生态过程被打乱,生态平衡较为脆弱。
二、城市生态面临的问题(一)资源短缺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水资源短缺是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难题,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问题。
能源供应紧张,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面临枯竭,而且其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
(二)环境污染城市中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活动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大气污染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
水污染使得城市的河流、湖泊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土壤污染则降低了土地的肥力和质量,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安全。
固体废弃物如垃圾的大量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产生有害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三)生态破坏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大规模土地开发、填湖造地、砍伐森林等行为,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减弱。
城市热岛效应日益显著,城市中心区域的温度明显高于周边郊区,影响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能源消耗。
(四)交通拥堵城市的快速扩张和人口的集中导致交通需求猛增,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往往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03城市环境生态学__第三章
![03城市环境生态学__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f2add65d15abe23492f4d62.png)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居民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既 是消费者,又是经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5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 3.5.2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
(一)城市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产物 城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环境(自然环境人工化,社会、经
城市生态位:城市给人们生存和生活提供的生态位,分为生产 生态位和生活生态位。生产生态位即资源、生产条件生态位,包 括经济水平、资源丰盛度;生活生态位即环境质量、生活质量, 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物质、精神、服务)
❖ 3.2.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多样、越复杂,则抗干扰能力越强,系统 越稳定。
人口结构 劳动结构 智力结构
政治组织、经济组织 文化组织、群众组织 家庭组织
基础设施
建成区环境 生产设施
生活服务设施
施工环境 自然资源
土地、空气 淡水、食物 能源、原料
地质、地貌
地域环境 气候、水文
土壤、生物
3.4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3.4.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形式
(一) 链结构 食物链结构(自然食物链、完全人工食物链) 资源链结构(主链、副链) (二) 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构 (三) 空间组合结构 ❖ 圈层式:市区生命与环境为内圈;郊区为中圈;区域为外圈 ❖ 镶嵌式:大镶嵌--各圈层内部的各要素按土地利用形成的团块状 功能分区结构;小镶嵌—各功能分区内部组成要素按土地利用形 成的微观空间组合形式。
新石器及青铜时代 景观-
原始自然景观-
城 市 景 观 发 展 变 迁 过 程
自然→人工
3.5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3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3](https://img.taocdn.com/s3/m/e15e70c1b9f3f90f76c61b77.png)
第三章
第二节城市生态评价及方法(一)城市生态评价
1989
一般认为,生态系统健康包含如下含义
第二节
祁连山东段山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山口至乌鞘岭一段称为祁连山。
“祁连”匈奴语意为“天”。
平均海拔4000-4500米,4500米以上发育有现代冰川,数量达3000条以上,面积达1930平方千米,是我国现代冰川中心之一。
团结峰海拔5808米,为祁连山最高峰。
绵延的祁连山以3000米的相对高差俯控着河西走廊,源于祁连山脉的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年径流量70多亿立方米,灌溉着河西走廊18.5万公顷的良田,养育着河西400万人民。
1988年甘肃境内的祁连山北坡建立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66万。
城市生态学——chapter3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学——chapter3城市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2cfbdf17c1cfad6195fa72b.png)
2.能量流动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
(1)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命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 是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以,城市生态 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人口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 其他生物的发展。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A 自然生态系统 人类 B 农村生态系统 三级 C 城市生态系统 消费者
⑧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九州,由于多氯联苯污染水体, 一家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多氯联苯 混入米糠油,造成10,000多人中毒,16 人死亡。
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几乎找 不到一块地方是没有受到污染的“清洁 区”,连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驯鹿,也受 到了农药DDT的污染。 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200多万年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在利用自然、改 造自然、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方面取得了 惊人的成就。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自然 界都报复了我们。虽然眼前的小范围生活 得越来越好,但从长远的、大范围的观点 来看,生态环境却越来越糟。
例 1: 古代的黄河流域曾经有过茂密的植被, 浓郁的森林和草原。有人估计,当时的森 林覆盖率大约为53%, 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毁林开荒,帝 王将相修建宫庭陵墓,战争中的火攻等原 因,使黄河流域的大片森林遭到人为的破 坏,终于被毁灭,演变成荒山秃岭,“黄 土高坡”,森林覆盖率仅为5%。
植被的破坏导致黄河流域的黄土疏松, 粘结力弱,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受到雨 水大量冲刷侵蚀,大约每年地面表土要刮 去1厘米。 黄河每年约有16亿吨泥沙淤积下游, 带走氮、磷、钾近2000万吨,使下游河床 高出地面3—10米,形成地上河,造成黄河 经常性的决堤改道。
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能源结构是反映该 国或该城市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 志。 天然气和电力消费是反映城市能源供应 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546aab6add88d0d232d46a85.png)
如何认识这门课?
★ 课程性质——从课程结构看
准确地讲,该门课程的名称应称为“ 城市化与生 态环境变化 ”,其中的关键词为: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和过程。 生态环境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和过程。 按照目前的学科划分,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变化” 不能完全归并于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属自然 和人文的交叉。
第一章 明天的寓言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 哪儿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 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 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 春天。这儿的清晨曾经荡漾着乌鸦、鸫鸟、鸽子、鹪鹩的合 唱以及其他鸟鸣的音浪;而现在一切声音都没有了,只有一 片寂静覆盖着的田野、树林和沼泽。
故事的继续:一本书
本来,卡逊只是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来写本小册子。 后来,随着资料阅读的增多,她感到问题比她想象的要 复杂得多,是并非一本小册子所能够说得清楚和让人信 服的,“意识到必须要写一本书” 。从1957年开始尽可
能 搜集一切资料,阅读了数千篇研究报告和文章,到1962 年完成以《寂静的春天》之名由霍顿·米夫林出版,卡
据此,该课程具有综合交叉性质!
如何认识这门课?
★ 课程性质——从教学目标看
围绕《寂静的春天》所发生的
● 政府态度
尽管有来自利益集团方面的攻击,但毕竟唤醒了广 大民众,最后导致了政府的介入。当时在任的美国总统约 翰·肯尼迪读过此书之后,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
对书 中提到的化学物进行试验,验证卡逊的结论。“委员会”
后 来在《科学》上发报告“完全证实了卡逊《寂静的春天》 中的论题正确”。随后成立第一个农业环境组织。
●在屋沿下的雨水管中,在房顶的瓦片之间,一种 白色的粉粒还在露出稍许斑痕。在几星期之前,这些白 色粉粒像雪花一样降落到屋顶、草坪、田地和小河上。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c3228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b.png)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讲义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一个高度复杂且独特的生态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着显著的特点。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生态系统。
人的活动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需求和决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运行。
例如,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资源的分配等,都取决于人的意志。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高度的开放性。
城市依赖于外部输入大量的资源,包括食物、能源、原材料等,同时向外部输出废弃物和污染物。
这种高度依赖外部输入和输出的特点,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弱。
再者,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城市中的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种类相对较少,而人工建筑和设施占据了大量空间。
这导致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二、城市生态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
城市扩张导致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原本的农田、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这不仅减少了生态空间,还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带来了巨大的资源需求和废弃物排放。
水资源短缺、能源紧张、垃圾围城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大量尾气排放,加重了空气污染。
城市建设中的不合理规划,使得城市的生态廊道被切断,生态斑块破碎化。
这阻碍了物种的迁移和交流,进一步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此外,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也日益严重。
大量的混凝土和沥青路面吸收和储存热量,导致城市中心的温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给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三、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城市环境保护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城市环境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景观能够让居民身心愉悦,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保护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和技术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3585f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0.png)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 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城市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具体包括:- 生物成分:植物(如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非生物成分: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如城市土壤特性和污染)、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
3. 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 城市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代表性事件:关注城市卫生条件、绿化和公共健康问题。
2. 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帕克和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成果: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重要著作: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
4. 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趋势: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融合。
- 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28390f22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7.png)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讲义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拥有着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活动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的建设、发展和运营都依赖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
这意味着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高度依赖外部输入。
城市本身无法自给自足地提供食物、水、能源等基本生存资源,需要从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调入。
同时,城市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也需要向外输出和处理。
再者,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由于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城市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类减少。
另外,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比较简单。
城市中的植被往往以人工种植的园林植物和绿化树木为主,缺乏自然生态系统中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
二、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住房需求的增加导致大量土地被开发,绿地面积减少,生态空间受到挤压。
同时,人口增长也意味着对水资源、能源和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了生态破碎化。
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原本连续的生态区域分割成小块,阻碍了物种的迁移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环境污染是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空气、水和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污染,威胁着居民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城市热岛效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城市中的大量建筑物、道路等人工表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加上人类活动产生的热量排放,导致城市气温明显高于周边郊区,给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能源消耗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1ec076c58fafab069dc02f1.png)
石油 39.8
天然气 26.3
核能 8.6
水电 1.1
俄罗斯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19.0
6.1 28.9 23.1 17.1
24.5
39.0 40.6 38.2 56.1
50.4
11.9 18.3 28.0 11.3
3.8
40.0 11.7 10.5 14.1
2.3
3.0 0.5 0.3 1.3
中国
人口问题:人口剧增
人口的数量 人口的质量
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交通发展的不良后果:城市向外蔓延,造成土地.能源.空间等资源 的浪费和城市中心的衰落。
住宅问题 水问题:①供水能力低,中国40城市严重缺水;②严重的水土 资源组合不匹配,北方地区已出现用水危机;③一方面水源不足, 另一方面严重浪费水源;④水污染日趋严重。 大气,固废,噪声和电磁波污染等。
世界总计
76.4
27.2
19.2
40.0
2.0
23.0
0.4
7.3
1.0
2.6
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及原生能源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反
映城市能源供应现代化水平的两个指标。 西气东输、三峡发电皆为华东地区。
原生能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量形式.其中有少
数可以直接利用,如煤、天然气等,但大多数需要加
工经转化后才能利用。
第三章 城市生态系统
第一节 城市、城市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 第四节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节 城市、城市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 城市的形成(三次社会分工与私有制) 1、第一次:畜牧业与农业分离—聚落(城市胚胎) 第二次: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产生聚落中心 第三次:手工业与商业分离—“市”(集)形成 2、私有制产生—聚落争斗防卫—“城”(镇)形成
环境科学概论3第三章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系统
![环境科学概论3第三章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a09520edd3383c4ba4cd209.png)
而进入土壤。此类引起的土壤污染最普遍 – 进入大气,以飘尘、降尘的形式淋洗入土壤 – 废渣、垃圾等固体废物堆放,或作为肥料施用
而进入土壤
2020/7/12
2.2 城市生物群落
1 生境特点
– 生存空间狭窄: 群落在条带状或斑块状存在 – 自然光照少, 人工光照多: 夜间照明导致。24h
2.2 城市生物群落
– 鼠类发生变化:沟鼠正在排挤熊鼠--沟鼠以地 下市街为居住场所,随着地下建筑的建成与发 展,沟鼠在那里不断大量繁殖
– 鱼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喜欢清水的鱼类由于 河水污染而已经消失,代之而来的是繁殖量很 大的鲤科小鱼如白票子等
2020/7/12
2020/7/12
3.1 城市社会经济系统
– 土壤酸化: 酸雨影响的结果 – 垃圾污染: 城郊多有发生 – 污水灌溉: 造成土壤潮湿或过潮湿、通气性变
差,营养元素虽丰富但也富集了有害物质。特 别是由于镉和铅的富集,已不再适宜于蔬菜、 农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生长。
2020/7/12
综上述,城市土壤具有较高污染物(重金属、有机 物等)含量。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废物是引 起土壤污染最重要的物质来源
2020/7/12
1.1 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city)—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 以 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 为特点, 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 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 地域综合体 —人类社会与地域空间的高度结合体
2020/7/12
城市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
化工业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 而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服务的追求多样化而发展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2d3ba4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7.png)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保护》讲义一、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特点。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系统。
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基础设施等都是人类设计和建造的产物。
大量的水泥、钢铁和玻璃取代了自然的土壤、植被和水域,使得城市的自然生态元素被极大地压缩和改变。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特殊性。
城市依赖外部输入大量的资源,包括食物、能源、原材料等,同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这种单向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模式,给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再者,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由于城市建设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本土物种失去了生存空间,而一些适应人类环境的物种,如麻雀、老鼠等,数量可能会增多。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失衡,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二、城市生态面临的问题(一)城市人口过度密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住房紧张、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人口过度密集也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水资源短缺、垃圾处理困难等。
(二)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往往缺乏科学规划。
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布局不合理,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一些工厂建在城市上风上水的位置,排放的污染物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城市能源消耗巨大城市的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等。
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
(四)城市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使得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
同时,城市中的污水排放和垃圾倾倒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使得可用水资源进一步减少。
许多城市面临着缺水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难题城市每天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3章 城市生态环境概论及保护与规划原理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3章 城市生态环境概论及保护与规划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e91776e26fff705cd170a77.png)
• 城市发展的资源集约效应: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工 业集中化
3.6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及规划原理
3.6.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原理 3.6.2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原理
3.6.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原理
•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相应性原理 • 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原理 •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原理 • 关注特殊性原理 • 关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原理 • 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原理
• 其二指城市生态环境在空间上的狭与广。狭指城区, 广指城区与郊区结合。
• 其三指城市生态环境系统是隶属于人类生态环境系统 的子系统,是人类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人缘性
• 反映人类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特征。 • 人缘性:是指城市生态环境的构成主体、
作用力主体以及作用力表现形式皆与城市 人类密切相关,人类的作用对城市生态环 境的发展与走向有直接的影响。
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原理
为保持生态系统的再生与恢复能力,需要遵循的原则: • 保持一定的生境范围或寻求条件类似的替代生境,使生
态系统得以就地恢复或异地重建 • 保持生态系统恢复或重建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 保护尽可能多的物种和生境类型,使重建或恢复后的生
态系统趋于稳定 • 保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关键种 • 保护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及其生境 • 对退化中的生态系统,应保证主要生态条件的改善 • 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① 人工环境及复合系统
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集成,是城市人赖以生 存的物质基础。包括: •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和次生环境 • 人工环境:建筑物,道路及配套设施 • 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
② 以人为中心的复合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7/12
– 小气候:温度高、湿度低、风速小, 造成物 候期较郊区提前
– 土壤:盐离子浓、紧实度大、质地较粗 – 生境类型
表面蒸发蒸腾强烈生境: 公园绿地, 绿化良好而 宽阔的街道, 河流湖泊周边, 夏季气温较低、湿 度较高, 冬季较周围区偏冷, 适合多种生物生存 空旷干燥生境: 未绿化的宽阔街道和广场, 高温 、干旱, 不适于耐旱性差植物生存
2020/7/12
1.1 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city)—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 以 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 以聚集经济效益 为特点, 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 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 地域综合体 —人类社会与地域空间的高度结合体
2020/7/12
城市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
污染物质通过 – 人类向水体排放或引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灌溉
而进入土壤。此类引起的土壤污染最普遍 – 进入大气,以飘尘、降尘的形式淋洗入土壤 – 废渣、垃圾等固体废物堆放,或作为肥料施用
而进入土壤
2020/7/12
2.2 城市生物群落
1 生境特点
– 生存空间狭窄: 群落在条带状或斑块状存在 – 自然光照少, 人工光照多: 夜间照明导致。24h
2020/7/12
城市化景观
现代农业景观1950~
传统农业景观1800~1950
历史乡村景观1100~1800
铁器时代末期景观约公元前1000
新石器及青铜时代 景观-
原始自然景观-
2020/7/12
城 市 景 观 发 展 变 迁 过 程
自然→人工
海岸地面抬升(1cm/a)促使港口向河流下游深水处迁移, 船只吨 位(吃20水20/7深/12 度)的增加亦加速了该过程—港口城市形成
2020/7/12
封闭狭窄生境: 狭窄的街区、被高大建筑物环 绕的小空地; 夏季气温低, 风速小; 冬季暖, 小气 候条件良好, 适合许多生物生存
人类活动产生的特殊生境:
屋顶 (干旱, 阳光充足, 瓦松生长) 建筑物外墙 (越老越利于植物生长) 路旁 (污染严重, 改变种间竞争关系, 地衣/苔藓 生长受抑) 铁道侧 (热条件好,喜城市植物可沿此分布很远 ) 2020/7/12
2020/7/12
2020/7/12
2.1 城市的土壤
1 城市化对土壤的影响及城市土壤特点
– 城市发展与建设导致形成废墟式土壤 这类土壤较利于植物根系伸展,但养分布不 均;通气良好,但土体甚为干燥
– 城市道路交通使其两侧土壤性质发生改变 瓦砾、砖、砂、混凝土等建筑废料多,pH值
高,铅金属含量大,紧实度增加
野 大 麦 ( Hordeum murinum), 大 蒜 芥 (Sisymbrium altissimum)等
2020/7/12
–生活的最佳生境局限于城市环境,或者说 是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的环境,即城市或乡 镇附近,在城市以外地方亦可存在,这类植物 被称为城市环境中立种(urban neutral
2020/7/12
• 城市的形成(三次社会分工与私有制)
1 第一次:畜牧业与农业分离—聚落(城市胚胎) 第二次:农业与手工业分离—产生聚落中心 第三次:手工业与商业分离—“市”(集)形成
2 私有制产生—聚落争斗防卫—“城”(镇)形 成
• 城市的发展
自然条件:大河冲积平原区; 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冲破自然束缚向外扩张拓展
– 土壤酸化: 酸雨影响的结果 – 垃圾污染: 城郊多有发生 – 污水灌溉: 造成土壤潮湿或过潮湿、通气性变
差,营养元素虽丰富但也富集了有害物质。特 别是由于镉和铅的富集,已不再适宜于蔬菜、 农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生长。
2020/7/12
综上述,城市土壤具有较高污染物(重金属、有机 物等)含量。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废物是引 起土壤污染最重要的物质来源
2020/7/12
城市化发展过程
2020/7/12 交通线形式对不同城市景观类型形成的影响
1980
2020/7/12
1994
城镇用地 林地 果园 稻田 水域 湿地 灌草地 裸地
1988
深圳 市的 土地 利用 变化
2020/7/12
欧洲的城市化发展
• 城市问题: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 、工业、建筑的高度集中, 带来了一系列的 城市问题。当城市人口膨胀到一定程度, 城市扩大到一定规模时,势必造成城市用 地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短缺、基础设施 滞后、环境污染、生态条件恶化,并导致 失业率增加和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现代城 市社会弊病。
2.2 城市生物群落
2 城市植物群落的区系特征
• 城市植物—通常指仅限于城市地区出现的植物 种类,主要包括以下两类:
–以 建 筑 群 密 集 地 段 为 最 佳 生 境 , 在 城 市 以 外地带缺失或即使存在,但只选择该地带内 有限的特殊生境的种类,这类植物通常被称 为喜城市环境种(urbanophile plant),如
1.2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城市化(urbanization)—通常是指农业人口 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其表现为:
– 空间上城市规模的扩大 – 数量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 质量上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城市人口增长: (以前)自然(目前)机械
2020/7/12
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2020/7/12
城202市0/7/1道2 路侧旁土壤中及其上生长的植物体内铅含量
– 城市化过程常常导致土壤含水量减少和地下水 位降低 大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而流失,地下水得不 到补偿 城市地下设施(地铁/地下停车场等)施工需要排 出地下水
2020/7/12
不同地表状况下形成的地表径流占降水量的平均比例
地表性质
屋顶 水泥、沥青和接缝处胶结石子路面 接缝处未被胶结的石子路面 铺以矿渣的人行道 未铺石子的道路、广场和林荫道 运动场 花 园 (小 ~大 ) 公园
2020/7/12
地表径流占降水 量 的 平 均 比 例 (% )
100 90 80 60 50 25 10~15 0~5
2.1 城市的土壤
2 城市环境污染对土பைடு நூலக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