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及护理

合集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如何药物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如何药物治疗

脑卒中后抑郁如何药物治疗
至少有40%〜50%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有抑郁的体验,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

由于抑郁反应的发生非常隐蔽,不易被察觉,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语言障碍,使抑郁症状不能被检出,往往直到意外事件发生后才知道。

如果对抑郁状态的表现早有所认识,多注意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这种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临床上对脑卒中后出现的抑郁首先选择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去甲替林、阿米替林、丙米嗪等,以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舍曲林、西酰普兰等。

药物治疗一般要服用3~6个月或更长时间,如能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的抑郁症状可以完全消除,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尽快得到恢复。

脑卒中后康复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脑卒中后康复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脑卒中后康复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它不仅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诸多功能障碍,如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等,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

在脑卒中后的康复过程中,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身心变化,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问题脑卒中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愤怒、自卑等。

焦虑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患者可能会对疾病的预后感到担忧,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抑郁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

患者可能会因为身体功能的丧失、社交活动的减少、家庭角色的改变等原因而感到沮丧、失落,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恐惧主要源于对疾病复发的担忧以及对康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和痛苦的害怕。

愤怒则可能是由于患者对自己患病这一事实感到不公,或者对医疗过程中的某些不如意之处产生不满。

自卑心理通常在患者面对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况时产生,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脑卒中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脑卒中后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是一个重要因素。

严重的脑卒中往往会导致更明显的身体功能障碍,这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也会影响其心理状态。

性格内向、敏感、脆弱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程度也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患者在患病后能够得到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心理调适会相对容易;反之,如果患者感到孤独、无助,心理问题就更容易产生。

此外,经济负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这可能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康复的重要性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后的康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概况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概况

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及护理概况作者:陈延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4期【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79-02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卒中后引发的一种继发性抑郁症,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绝望、睡眠障碍、焦虑及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多发生在脑卒中后2个月~1年,发病率随脑卒中发病率的增高而增高。

与诸多因素有关,它不仅可以使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精神痛苦,使生活质量下降,增加病死率[1.2]。

同时增加了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极大的负担。

据统计,出现抑郁的脑卒中患者要比没有抑郁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高3~4倍[3]。

因此,卒中后抑郁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通过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对其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从生理上、心理上均得到全面康复。

本文对PS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国内外概况及发病率脑卒中患者中抑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研究对象的选择、脑卒中后评定的时间、评定方法及诊断标准等不同,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临床各家报道不一。

国内孟祥方等[4]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60%。

国外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多在40%~50%[5]。

Robinson[6]等报道脑卒中患者60%在发病后两年内出现抑郁症状。

2.相关因素及相关机制2.1 相关机制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复杂的,有人认为卒中后抑郁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也可能与中枢神经损伤、神经内分泌改变以及患者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7]。

据报道脑卒中抑郁产生的机制多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8],目前多倾向于生物学机制。

贾艳滨等认为左侧半球及后部与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关,前部、右侧有明显的生物学因素[9]。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 曹 泽毅 . 急性 脂肪 肝[ 冲 华妇 产科学 , 1, () 9-9 . 1 1 妊娠 J ] 2 02 3: 02 1 0 5 2 【】 陈静 玲 , 梅 , 金萍 . 励在 老 年患 者 心理 护理 中的应 用 [ _ 2 戴青 武 激 J ] 齐鲁 护理杂 志 , 0 , () 8 . 2 51 2: 3 0 1 1 [] 李 静, 静 . 康 教育 与 剖 官产 术后 母 乳 喂养 相 关性 的研 究 【] 3 何 健 J_ 中 国儿童保 健杂 志 , 0 , 2: 1 2 9 () 7 . 0 9 3
(S P D)。脑卒 中后抑 郁不仅 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 ,也妨碍神 经功 能的恢复 ,甚 至可能导致死 亡 。有文献 报道 , 卒中后急性期抑郁发生率 可高达4 % 脑 0 。为 了提
21神 经功 能缺损的原因 . 脑卒 中后患者大多 会出现失语 、眩晕 、偏身感觉 障碍或局 限性癫
[] 何明娇. 4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_ J 暨南大学学 报( 】 医学版) ,
2 0 , () 7 022 6: . 3 8
脑 卒 中患者急性期抑郁 的相关 因素及护理对 策
穆 丹
( 辽宁省沈 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辽宁 沈阳 10 1 ) 10 3
【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 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 分析 3 5例急性期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脑卒 中急性期
速 度 加快 ,提 高生活 质量 。
【 关键词】脑卒 中;抑郁 ;护理
中 图分 类号 :R 7 .4 4 3 7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7— 14 (0 2 7 06 — 2 6 1 69 2 1 )0 — 2 3 0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抑郁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抑郁情绪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1]对1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评定。

结果有59例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结论通过分析原因给予护理干预,能消除或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抑郁情绪可使组织器官兴奋性下降,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依从性差,甚至出现自杀行为。

抽取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患者110例,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定,其中5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患者,男28例,女82例,均神志清楚能合作。

年龄45~75岁,病程5~10年。

1.2 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在入院7~14 d内进行,按目的抽样,知情同意的原则发放问卷。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不会写字的或不方便书写的由责任护士代写,自评量表由20条目组成,抑郁严重指数=各类目累计分180(最高分),sds评分指<0.50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为中度抑郁,≥0.70为重度抑郁。

其中男21例,女38例,轻度抑郁27例,中度抑郁21例,重度抑郁11例。

2 原因分析2.1 经济状况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59例患者中,其中48例经济状况差,患者认为自己住院治疗又给本来经济较差的家庭带来新的负担,感到格外担忧,思想负担加重。

2.2 家庭支持系统患者是一个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家庭的积极主动支持,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18例患者缺乏家庭的支持,家属陪护的淡漠不关心,使患者产生孤独感,被遗弃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

2.3 性格因素也是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59例患者中,其中50例性格内向,他们往往不把自己内心的压抑表达出来,因此较少得到他人的关注和支持,独自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易发生抑郁情绪。

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护理论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摘要: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情绪。

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通过搜集相关文献并统计分析,发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存在显著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疾病严重程度等。

基于这些发现,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等方法来帮助脑卒中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焦虑;抑郁1. 引言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大脑血液供应不足或者中断,从而造成大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疾病。

脑卒中的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前几天,而恢复期则是指急性期之后的康复阶段。

脑卒中患者在这两个阶段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的情绪,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2. 焦虑抑郁情况的调查结果2.1 急性期据统计,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中有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

这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情绪低落、自卑、丧失兴趣和对未来感到恐惧等。

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还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程。

2.2 恢复期在脑卒中的恢复期,焦虑抑郁情况仍然普遍存在。

研究发现,约60%的脑卒中患者在恢复期时有焦虑抑郁症状,表现为情绪波动频繁、易激动、对家庭和社会生活的不信任等。

这种情绪状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3. 影响因素的分析3.1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得到及时且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而缺乏社会支持则会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康复效果。

3.2 家庭功能良好的家庭功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脑卒中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可导致大脑出现坏死性损害,使得病人在身体上和认知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障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以期提高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1. 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定义认知障碍是指正常人的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的智力发展缺乏、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速度缓慢、判断能力减弱等症状的总称。

而抑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

两者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共同出现。

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

研究人员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较容易出现认知障碍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持续的抑郁症状使得大脑难以得到足够的养分和足够的运动。

而认知障碍的患者则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认知障碍的表现使得患者感到自卑和无能,并且社交能力的降低进一步使得患者产生负担,形成了对自我身份认同的损害。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出现。

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是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医学病史等。

年龄是促成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固定化思维和灵活性逊于年轻人。

因此,在血管疾病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特别关注。

性别方面,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

文化背景是决定人们思维和心理特点的重要因素。

在文化上,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数据,可以发现不同民族的患病率表现风格的区别。

医学病史包括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认知障碍和抑郁的发生程度。

医学病史要详细掌握患者的病史及病情诊疗,制定治疗方案,降低出现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机率。

在预防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方面,首先应该监测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早发现患者的抑郁症状,并对症治疗。

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10 0 %。 针对 患 者 存 在 的心 理 因 素进 行 开 导 ,个 性 化 的 实 施 心
于工作 、生活等原 因不能 陪在 患者身边 ,这会导致 患者觉 得 自身不被重 视 ,甚至 感觉 自己成为了家庭 的包袱 等,往往 会
表现 出暴躁 、焦虑、拒绝与人交往 、不配合治疗等。 32 护理对 策 . 321 建立 良好 基础 .. 对于此类患者应 当亲 切、耐心,让 患 者感受 到来 自医护人员的关怀 ,与患者建立 良好 的关 系是 治
理护理辅导。统计并对 比患者护理前后 的改善情况。 1 S S评定标准 . D 3 根据患者的回答评分进行抑 郁状况的判 定 : 05分 表示患者无抑 郁情 绪 ; .~ .9 间表示轻度 抑 <. 05 05 之
郁 ; .~ . 06 06 9之间表示 中度抑 郁 ; O7表示重度抑郁。 >. 1 统计 学处 理 . 4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处理软件 S S 50 P S1. 进行统计 学处理 ,计数 资料采用 检验, < .5 P O0 为差异具 有
《 国 学 新》 卷 第2期( 第2 期)0 年9 护理 园地 Huiu n i 中 医 创 第9 5 总 3 21 月 5 2 l a d y
中年脑卒 中患者抑郁 心理状 态分析及 护理对策
李朝辉①
【 要 】 目的 : 摘 探讨 和研究 中年脑卒 中患者抑郁 心理 状态及护理 对策 。 方法 : 取本 院近年来 收治的 中年脑卒 中患者中的 3 例存在 抑郁 选 7
同时治疗信心也明显提高 f< . ) P 00 ,具体数据见表 1 5 。
表1 护理前后3 例抑郁患者各项指标的统计 7 例(o / o)
3 讨 论
31 原因分析 .
理情况进 行 了调查和分析 ,针对患 者的心理 障碍 实施 了个 性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而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也随之上升。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的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以下就是相关研究的综述。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据世界卫生组织抑郁症诊断标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至少出现了两周的抑郁症状。

2. 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为两周以上。

3. 抑郁症状凸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 抑郁症状和脑卒中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神经递质、神经元、神经回路等方面的变化。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和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会引起脑神经元的免疫反应,释放出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等,最终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2. 神经变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病理过程主要涉及神经纤维的变性和脑细胞的死亡。

研究表明,神经变性可以导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变化,进而影响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3. 神经回路的改变:脑卒中后抑郁症也跟神经回路的改变有关,这些改变包括:大脑皮层-丘脑下核-杏仁体-扣带回路、大脑皮层-脑干-杏仁体回路等,这些神经回路的改变会影响患者的情感处理和认知能力,从而引发抑郁症状的发生。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目前,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1.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经常被用来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症状。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与多个神经递质系统的不平衡有关,包括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

这些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和行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

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多个脑区的调节,包括情绪相关的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等。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5-羟色胺水平下降,导致神经递质信号传递异常,从而影响情绪的调节。

此外,5-羟色胺转运体(SERT)也参与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SERT是将5-羟色胺运入细胞内的重要蛋白质载体,研究发现,SERT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相关。

去甲肾上腺素是另一个参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的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参与调节注意力和情绪等功能,其不平衡可能导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与患者的抑郁情绪相关。

此外,多巴胺也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相关。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参与调节奖赏和动机等功能,在抑郁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水平降低,可能导致患者对奖赏和乐趣的反应减弱。

此外,炎症反应和神经营养因子也可能参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

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血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

这些炎症反应的异常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系统的紊乱,并促进抑郁症的发生。

此外,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抑郁症的发生中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BDNF水平降低,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相关。

总体而言,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个神经递质系统的不平衡。

研究表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炎症反应和神经营养因子等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为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神经内科医生共情能力对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神经内科医生共情能力对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神经内科医生共情能力对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摘要:目的神经内科医生共情能力对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患者,均于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60,应用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组(n=60,应用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生存质量评分。

结果干预后,康复护理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佳,相比于常规护理,接受康复护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负性情绪评分更低,生存质量评分更高。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生共情能力;住院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影响引言目前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是脑卒中(又被称为脑梗死)。

脑卒中是指脑部循环障碍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死率。

该疾病的病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暴饮暴食等,患病后有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及头晕头痛等表现,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8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伴有偏瘫,严重影响其工作及生活,给其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探寻经济、有效、安全的康复护理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待病情稳定提供科学的康复指导能促进患肢早期康复,改善预后、疗效显著。

经调查研究发现,常规护理以协助翻身、口头宣教及卫生清洁等方式为主,忽视个体差异性、护理单一,未重视康复训练对疾病转归产生的重要影响,效果有限、未获得患者青睐认可。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120例患者,均于2022年5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脑卒中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60)与常规护理组(n=60)。

康复护理组中,男、女比例为38∶22,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为(62.44±5.13)岁;常规护理组中,男、女比例为39∶21,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为(62.34±5.23)岁。

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选患者均符合脑卒中诊疗要求,排除患有其他内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肾脏疾病者。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情绪的护理与研究

4 4例男性 脑卒 中患者 康 复 治疗 、 护 理前后 HA D抑 郁 总评分 下 降 , 显著 M 有 性差异 ( 0 0 ) 其 中 , P< . 1 , 焦虑躯体 化 、 体 重减轻 、 迟缓 、 睡眠障碍较严重 , 经康复后
般资 料 :0 9~2 1 20 0 0年 收 治患 者
在 P D 中是 心 理 护 理 干 预 重 点 。 S
后抑郁 ( S 作 为脑 卒 中还
其 神 经 功 能 障 碍 的恢 复 J 。脑 卒 中 后 患
者除偏瘫 、 失语等功 能障碍 外 , 还常有 情 感障碍 。情感 障碍可直 接影 响患者 的功 能恢 复和生存 质量 , 中抑郁将使脑卒 中 其 患者 的死亡率增 加 3倍 。脑卒 中后抑 J
理护理特点。方 法: 察 6 观 5例 脑 卒 中后
抑郁 症 患 者 康 复 治 疗 和 心 理 护 理 前 后 抑
郁症改 变情况。结果 : 男女抑郁症 患者症 状均有改善 , 男性 脑卒 中患者 H MD抑 A 郁总评分明 显下 降, 有显 著性 差异 ( P<
0 0 ) 其 中 焦虑 躯 体 化 、 重减 轻 、 缓 、 .1 , 体 迟 睡 眠 障碍 经 治 疗后 评 分 明 显 下 降 , 显 著 有 性 差 异 ( <0 0 P .5或 P <0 0 ) 女 性 脑 .1 。 卒 中患 者 H MD 抑 郁 总 评 分 下 降 , 无 A 但 显 著 性 差 异 ( >00 ) 体 重 减 轻 、 眠 P .5 , 睡
郁 ( S ) 碍 程度 轻 的 患 者 , PD 障 主要 表 现 为
体重减轻是 脑卒 中后抑 郁 的一个 显 著变化 。脑卒 中后部分 患者 可有 吞 咽困 难、 饮水 呛 咳 等 假 性 球 麻 痹 症 状 , 及 悲 以

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人被诊断为脑卒中,造成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和抑郁情绪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如何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成为了临床护理的重要课题。

赋能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思考护理干预的方式和方法。

赋能理论认为,护理行为的目的是在患者身上激发内在的积极资源和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疾病和恢复健康。

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强调与患者之间的合作和尊重,注重个体在护理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赋能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激发患者内在的动力和信心,促进他们积极应对疾病带来的困扰和挑战。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和全面的护理策略,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好地调整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深化对脑卒中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通过对赋能理论在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以及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找到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轻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康复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为医务人员提供更科学的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

1.3 研究意义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焦虑和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

通过基于赋能理论的护理干预,我们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主性,提升他们对疾病和康复的信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康复进程。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定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定及护理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 评定及护理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05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
02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评定 04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06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添加章节标题
脑卒中患者的 心理评定
心理评定的目的和意义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为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了解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状况,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监测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理问题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和安慰。
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调整不 合理的思维模式 和行为习惯,提 高应对能力和自
信心。
情绪调节:通过 放松训练、音乐 疗法等手段,缓 解患者的焦虑和 抑郁情绪,促进
心理平衡。
社会支持:鼓励 患者积极参与社 交活动,与家人 和朋友保持联系, 提高生活质量。
添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

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脑 卒中患者常见的 心理问题,表现 为情绪低落、失 眠、食欲不振等
症状。
焦虑和抑郁的发 生与脑卒中的严 重程度、康复进 程和社会支持等
因素有关。
心理干预措施包 括认知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心理 教育等,有助于 缓解患者的焦虑
和抑郁症状。
药物治疗也是缓 解焦虑和抑郁症 状的重要手段之 一,如抗抑郁药、
信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绪调节:关注 患者的情绪变化,
提供情感支持和 安慰,帮助患者 学会调节情绪的 方法,缓解焦虑
和抑郁症状。
家庭和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 与家庭和社会活

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脑组织受到缺血性损伤所致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通常通过NIHSS(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评分来进行评估,而抑郁则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文将对缺血性脑卒中的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

一、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NIHSS评分是用于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的一种常用评估工具,包括了意识、眼运动、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和语言等方面的评分项目,总分范围为0-42分。

NIHSS评分高低反映了患者脑卒中的严重程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脑功能受损越严重。

二、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济、自我评价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据统计,脑卒中后大约有30%-50%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且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表明了NIHSS评分与脑卒中后抑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些研究发现,高NIHSS评分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即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其后抑郁的风险也越高。

而且,一些研究还发现,脑卒中后抑郁与NIHSS评分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时间相关性,即患者在脑卒中后3个月内出现抑郁的风险与脑卒中时的NIHSS评分有一定的关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其出现抑郁的风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四、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那么,为什么NIHSS评分与脑卒中后抑郁之间存在相关性呢?有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抑郁可能与大脑局部损伤、神经递质的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等多种因素有关。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 8 o ・临床护理 ・
少医疗 纠纷的 出现 。护理路径的执行 ,可 以为患者 开通一条急救 绿色 通道 ,使患者 能够 在最短 的时间内被送至急救 室 ,急救人员在 此基础 上快 速掌握患者 的病情状态 ,早 期给予 明确诊 断 ,同时也便于 尽早展 开手 术治疗 ,降低了并发症 的发生率 。护理 路径与常规护理 另一不 同 点在 于更加规 范了急救 中的护 理操作流程 ,通过规范 了工作 流程 ,使 以往 在混乱 下翻阅医嘱后再 执行护理 的工作 得以改变 ,护理 人员通过 明确 的护理流 程便可熟练 、主动 、有 目的性 的完成各项护 理工作 ,从
作用[ J ] . 国 际护理学 杂 志, 2 0 1 2 , 4 ( 5 ) : 1 9 8 — 1 9 9 . [ 3 ] 雷 金菊 . 快捷 护理 路径 在重 症颅 脑损 伤患 者 急救 中 的应用 [ J ] . 当 代护 士( 学 术版) , 2 0 1 2 , 2 ( 1 1 ) : 2 3 6 — 2 3 7 .
异, P > 0 . 0 5 。
综 上所述 ,重 型颅脑外伤 患者采取护理 路径措施急救 可以有效缩 短抢救 时间 ,节约急救成 本 ,减少住 院时间 ,提升 患者 抢救成功率 、 生存率 及康复率 ,同时也使护理工作变 得更为准确 、高效及全面 ,临 床应用 效果 显著 ,值得推广。 参考 文献 [ 1 ] 唐静 . 型颅 脑外 伤患者 急 救 中的护 理路 径研 究 [ J ] . 中 国医药 导
时 ,患者会 因病 情连累 家人而产 生负疚感 ,进而加 重其抑郁 情绪 】 。

和脑 出血等 ,该疾 病的发生 会对 人们 的健康 造成较为严重 的威 胁 ,并 给患 者家庭造成 较大的心理和 经济负担 。患 者发生脑卒 中后 ,受到心 理 、精神 、生理 和经济等方 面压力 的影响 ,常会出现抑郁情 绪等心理 障碍 ,进 而对 其预后造成严 重的不 良影响。本次临床研 究对 脑卒 中患 者 抑郁的 发生原因 以及护理对 策进行 了分 析 ,现将本 次临床研究结果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
者 家属讲 解 患者 疾 病 的性 质 , 明家 庭 成 员 的态 说
度会 影 响到 患 者 的情 绪 和预 后 , 他 们 对 患 者 的 让
生 活 、 能锻 练和 心理上 给予 充分 的支持 和帮 助 。 功
13 评定 指标 .
例; 年龄平均 (7 5± . ) ; 程平均 ( . 5. 7 6 岁 病 3 6± 13 个月 ; .) 对照组 3 0例 , 1 , 1 ; 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咸 宁学 院学报 ( 医学版 )0 2年第 2 第 3期 [om  ̄a i me i( ei cne) 21 6卷 Ju Mo n n U vm ̄ Md MSics] f ng c e ( 00 )两 组 A L评分均 明显提高 ( O0 ) P< .1 ; D P< .1 ,
23 6
害 , 神 上更 是充满 恐惧 和绝 望 , 时加 重 了家庭 精 同
果, 对降低肺结核合并大咯血发生率及死 亡率有 重 要意 义 。
( 稿 日期 :020 .8 收 2 1-41 )
心理 护 理对 脑 卒 中后 患 者抑 郁 情 绪 的影 响
徐次兰, 黄晓清 ( 成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湖北 成宁 47 0 ) 3 10
患者均意识清楚 , 无严重智能损害及交 流沟通 障 碍 。两组患者一般 资料 比较差 异无显著 性意义
( 0 0 ) P> . 5 。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采用 x 检验。 P<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
2 结 果
I2 方法 .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 , 研究组 同时根据 患者 的病情和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 观察 时间
且研 究组显著优 于对照组 ( O0 ) P< .1 。见表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别
A组 B组
佳心理状态, 此时加强实施心理护理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
可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 如缓慢深呼吸, 全身肌肉放松及
听 音乐[3 1等;⑤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诊。患者出院时, 护士要
向患者及家属做详细的健康指导, 包括出院后如何服药, 每3 - 6 个月复查 1 次, 指导患者生活有规律、 劳逸结合, 保持乐 观情绪, 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主治医生每月做 1 次家庭 随 访, 护士电话随访, 及时掌握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给予正 确指导, 同时也加强心理护理, 促使患者肢体能早 日 恢复。
检查证实为脑卒中。排除明显失语、 严重认知障碍、 意识障 碍不配合以及既往有精神异常及有严重的躯体性疾病者。 1. 2 方法 抑郁情绪评定方法:168 例患者抑郁情绪评定均 采用汉密斯抑郁! 表( HAMD) , 分别在人院初、 人院 2 周后 用开放式问卷对护理对象进行评分, 由患者 自填, 对文化程 度低或视力存在问题者由研究人员口述。患者 HAM 评分 D > 17 分诊断为卒中后抑郁, 将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 A, B 两组, 组患者采用一般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 组患者 A B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抗抑郁心理护理方法。统计学处 理方法: 计i 资料用均数 , t 标准差表示, 两组差异采用 ‘ 检验。
2 结果
3. 1 准确及时的收集资料, 做出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情绪状 况。患者人院后由于突发疾病或初到医院, 有不可名状的恐 惧感。护士应将患者安排在较安静的房间, 避免与焦虑患者 接触。护士主动为患者介绍病区环境、 主治医生及责任护 士, 消除患者的陌生与恐惧, 通过沟通与观察, 对患者出现的 护理问题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3. 2 分析问题 , 制订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的不同护理问题 , 进行了系统地分析, 经责任组讨论后, 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制 定详尽的护理计划。 3. 3 实施护理计划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正确倾听, 引 导患者, 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患者需要.及时发现并帮助其解决问题 , 在给患者交谈 时, 语速要慢、 语调要平静, 使患者有被尊重感;②加强健康 宜教, 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 将同种患者尽量集中在同一病 区, 互相提供经验勉励。护士要面带微笑, 用通俗易懂的语 言, 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 治疗方法及转归, 药物的 使用方法等情况, 指导患者看书、 聊天, 从身体、 心理、 认知和
精神各方面提高健康水平[21。根据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进
行心理疏导, 正面引导患者, 鼓励患者面对现实, 适应社会环 境;③指导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责任护士应会观 察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与躯干肌控制的相关性, 同时根 据患者的情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日 常活动, 进行反复训练; ④ 人体每天9:00 一 11:00 , 16:00 一 :00 精神活性较高, 17 处于最
168 例 脑 卒 中患 者 人 院 时采 用 汉 密 斯 抑 郁 量 表 ( HAM ,80 例诊断为卒中后抑郁, D)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 47. 61% , 将此80 例患者平均分为 A, B两组, 每组40 例。卒 中抑郁的临床表现: 情感优郁、 表情淡漠、 说话声低、 认知能 力下降, 表现为疲乏、 衰弱感等。A, B 两组患者人院时及人 院2 周后 HAMD 评分情况 ( 表 1 ) , A, B 两组患者人 院时 HAM 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 =0. 92) ;A 组 值 患者人院时和 2 周后 HA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D 0. 05 ,: 值 二 11) ;B 组患者人院时和 2 周后 HAMD 评估差 1. 异有显著性, 即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二 65 ) 。出院 值 3. 后随访结果, 9596患者对抗抑郁护理方法表示满意, %患 % 者描述了抑郁情绪护理的经历。 裹 1 A,B 两组患者人院时及人院2 周后 HAMD 评分任t a)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 年12 月第1卷第11 期 Chin J M D Appl,D 2007 ,V 1,N 11 od rug ee ol. o.
93
脑卒 中患者抑郁情绪 的 临床研 究及护理
王晓敏 高文萍 李小燕
【 摘要】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 分析相关因素并提出适当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对 80 例脑卒中患者在人院初、 人院 2 周后采用密斯抑郁量表( HAMD) 用开放式问卷对护理对象 进行评定, 分析与抑郁相关的因素。结果 本组脑卒中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7. 61% , 两组治疗效果差 异有显著性( P <0. 05 ) . 结论 减少脑卒中患者情绪抑郁的发生, 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的 日 常生活能力,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使其正确认识疾病, 减少负性情绪产生, 以利于疾病 的治疗和
. 考文献
李树贞, 赵曦光. 康复护理学.人民 军医出版社, 2001:187.
刘王英, 叶慈华. 偏瘫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程序及临床应用
人 院初
22 . 37 t 2 . 84 22 . 43 t 3 . 89
人 院 2 周后
t 4 . 89
的 研究. 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 :11.
李椒娟, 张立新, 阎清. 等. 音乐疗法在妇科息者手术中的应用. 中
华护理杂志, 2002,37(6) :56.
作者单位:46100[) 河南省许昌市公疗医院内一科
康复。
【 关键词】 脑卒中;抑郁;观察; 护理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 多发病,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统计,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 150 万
3 护理
人, 致残率约86. 5%1 , 成生活 `' 是造 质童下降的主 要原因, 脑
卒中后抑郁是指脑卒中后引发的抑郁症。2005 年 2 月至
2007 年2 月, 我院神经内科开展脑卒中抑郁情绪的临床研
究, 针对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 , 减少了抑郁发生, 报
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脑卒中患者 168 例, 其中男 88
例, 女80 例, 年龄45 一 岁, 80 平均年龄61 岁, 1995 年全 符合 国第 4 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 MK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