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

数学教学教研论文范文3篇精品文档----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研究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1.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同时情境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

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

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

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

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惯。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研究,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

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

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机械乏味的知识点,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是教师应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本文集中讨论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

学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导化过程。

可见,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研究情况及自己的课堂教学,浅谈一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新课标背景下,不少教师在努力地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但是花了大量的精力都不见其效,结果还是在使用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教,学生在下面死命地学,最后导致教师对教学失去了兴趣,学生由于学业负担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原因:①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程改革必然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策略的革新。

由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直接发生联系的是教师,教师是否能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涵实施于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是真正掌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的人。

由于教师未曾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者、创新与实践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发展。

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将新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和谐与融洽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学习,所以要实现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

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重要作用。

新课标下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文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意义出发,探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研究性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以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种教学理念。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有效策略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同小学数学相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便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意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般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确定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活动或教学方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其主阵地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此外还可以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来看待,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主体性探究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的生成性课程。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小学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去发现认识数学知识,或利用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它是一种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亲身体验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首先强调研究性。

即把研究作为学习的方式,把学习作为研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学习不应该简单地去理解和掌握前人发现的现成知识,应给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发现者掌握知识能力同步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

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顾班级实际情况,不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时心里没有学生,满足于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出教学形式化的趋势。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增加。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老师们增加了大量的作业。

大量的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批改,使得老师陷入繁重的批改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老师更忙,学生更苦的怪现象。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目的和意义课题界定:教学: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教学是教师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是师生矛盾和依赖的过程。

我们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主动学习的结果。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数学论文范文1000字

数学论文范文1000字

数学论文范文1000字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的发展,才能展现它国立的强大。

数学的发展和至善和国家繁荣昌盛密切相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论文范文1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数学论文范文1000字篇1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科目之一,对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从事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积极探索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前言新课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实现有效性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充分发挥数学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原有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阐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表现为学生数学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协调发展[1]。

教学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从事者所追求的重要教育成果,只有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学习,才能避免无益课程的出现,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因而,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从学生的数学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2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2.1学生兴趣缺乏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生本身便活泼好动,教师单纯的理论化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一旦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便会大大降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确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指教学目标确立要遵循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

即:目标确立应当是开放的,不应该是封闭的;应当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目标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即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整合人文精神的渗透;目标的确立还要考虑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个性发展方向。

2.教材处理的有效性教材本身是已经筛选和提炼了的学习资源,但是,它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就教材本身而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经历经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

3.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

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探究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归纳为下面五句话: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究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探究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方面。

文章对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课堂;有效性引言数学知识的复杂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所以知识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的困难,那么老师要做的就是成功利用课堂方式帮助学生度过这些困难,将一些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让学生学习起来可以更加轻松,也能够保持课堂的顺畅性。

所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安排非常重要,老师需要能够良好地提高课堂内容教学的连贯性,让学生能够保持一个充满兴趣的心来进行课堂学习。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及意义分析第一,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美好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整个社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样一个崭新的环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要求立足学生当前的学习,让学生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第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推动学生合作意识、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创新意识获得突破性发展,极大地丰富数学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第三,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教师的进步与成长。

在小学数学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设计及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在课后也要做出有效的反思。

结合学生课堂上的一些表现,教师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并借助教学进一步在知识、信念、意识方面有效学习和调整,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策略的反思,教学设计的反思,更包括对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和反思意识,以教学的有效性助推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教师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提升发挥服务职能的同时,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教学水准也能获得突破性发展。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论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议对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探讨【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5-01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

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1 激活经验。

感知概念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在进行实际教学中,教师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且把这种生活的体验应用到求知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出示一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的数据:有一商场的衣服降价10%;某班同学的体育合格率达98%;今年出口额比去年增长125%……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样的数是百分数,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了表象,有了这样的开始,再来学习“百分数”的概念就显得轻松、自然了。

2 体验情境,理解概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地融入求知中。

许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现实情境中去理解,这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现实,又扎根于现实”的新理念。

例如,学习圆周长概念,可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一定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但你们肯定没听过米老鼠和唐老鸭赛跑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目睹他俩的赛跑。

比赛时,米老鼠说我沿着圆形的路线跑,你沿着正方形的路线跑,唐老鸭爽快地答应了。

结果是米老鼠赢了(课件演示比赛实况),唐老鸭很不服气地说这场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学生,不由自主地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发现要判断比赛公平与否,实质上就是看米老鼠和唐老鸭所跑的线路是不是一样长,而圆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相关。

同时,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以便教师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往往对感兴趣的事物更容易投入学习。

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实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因此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点的串联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概念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讲授法;对于需要实际操作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实验法或探究法。

五、注重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基础知识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评价与反馈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措施,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共10篇)论文一: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这篇论文探讨了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研究动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论文二: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论文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育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异化教育。

通过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研究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差异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研究效果。

论文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这篇论文研究了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究表明,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研究兴趣,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论文五: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和应用数学。

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论文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法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视听、图像和互动等媒体手段,使学生更加生动地研究数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记忆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论文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这篇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

问题解决教学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探索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论文八: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这篇论文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3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篇一【摘要】有效的教学课堂,是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

本文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摸索、实践,以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来阐述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情景创设的有效性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

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1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1.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

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

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以人为本,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人为本,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人为本,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在教学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致,其中明确指出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全面始终以“以人为本”作为教育的指导理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重点探究了基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教学策略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结合新课改的要求,致力于“以人为本”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

基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感知数学概念以及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以人为本指的是在活动中更加侧重于人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提升学生的价值为己任,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模式需要基于学生进行创新与制定,基于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优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多元化发展。

同时由于社会改革的发展,对于学生有了新的需求,学生成长的品质也是当前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有效地融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以人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一)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不同学生的学情与思维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与需求,才能发挥引导作用,制定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表现与发展,贯穿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能有所提高,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

例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时,首先利用习惯简单测评下上节课学过的小数与整数的掌握情况,了解一下学生的乘法基础。

基于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就需要进一步的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如果掌握力度好,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更好地对新课知识进行衔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1.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确立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指教学目标确立要遵循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

即:目标确立应当是开放的,不应该是封闭的;应当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目标的确立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的确立要符合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即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整合人文精神的渗透;目标的确立还要考虑教师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个性发展方向。

2.教材处理的有效性教材本身是已经筛选和提炼了的学习资源,但是,它不是唯一的学习资源,就教材本身而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但是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还应包括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亲身经历经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能够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

3.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

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探究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对于小学生来说,概念教学的过程是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

通过一年的摸索实践,我将小学概念教学模式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内化——概念的巩固——概念的发展。

具体说来我归纳为下面五句话: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明确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人们感知客观世界,从外界获取知识信息,80%的信息是通过人的多种感官得到的。

钱学森提出,直观性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因此引入是否得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而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的,因此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探求新知的强列兴趣,很有研究的必要。

在概念教学的引入环节,我总结出下列几种主要引入方法:(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引入。

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

(2)从旧概念引入。

有些概念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在学生已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同时又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

(3)通过计算观察引入。

这种引入通常适用于揭示概念的属性、基本法则中。

2.操作感知,运用迁移,掌握概念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为他们打开数学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

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教师应以足够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快乐的感悟体验中,主动地探究概念的内在本质。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的实验老师已能主动地从学生角度去思索,想到学生需要什么,脑子里会想些什么,学好本知识概念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填充好新旧知识间的空缺,从而主动参与新概念的构建过程。

3.比较综合,逻辑抽象,促进内化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学习不应看成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以一个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新发现与新理解过程,教师的任务就应当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创设认知情境、设置矛盾冲突、抓关键词、运用变式、比较异同等合理运用比较、引导抽象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达到概念内化效果。

课题实践让我们明白,科学的运用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概念内化,真正产生学生自己的数学理解。

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通过联系以学习新概念。

数学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只有与其他概念相联系,才能生成和发展。

重视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概念理解的重要方面。

利用已有的概念来定义新概念,同化新概念是数学中常见的,在此不再举例阐述。

通过联系以学习思想方法。

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强抽象、弱抽象、广义抽象的关系,因而概念之间的联系包含着数学方法。

它能使人高屋建瓴地理解数学。

如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的方法化归为矩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都可统一到梯形的面积公式;看上去不相干的“整数加法”、“分数加法”“、小数加法”都可统一到“单位相同的数相加”,等。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时候,就必然会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通过联系以形成概念系统。

引导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纵向联系,形成概念小系统。

如整除、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整数、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等都是纵向发展形成的概念系统。

也可横向组织成小系统。

如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分解质因数、质因数、短除法等就是横向联系在一起的系统。

再如“除法”“分数”“比”看上去是三个“距离”较远的概念,通过它们横向联系类比,能加深理解。

4.多层训练,解决问题,巩固概念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概念教学安排的练习类型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既要注意概念的关键性,又要注意概念的综合性。

研究中,我把关注的目光经常性地投向学生的作业练习中,为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我要求概念的练习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

形成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的结构。

重视相近相似、易错易混的对比练习,相关概念结合练,易混概念对比练,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

在概念教学中基本注重了六种练习方法:操作演示、反馈举例、推理判断、尝试错误、变换叙述、整理归纳。

既注意概念的巩固,又重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5.检测反馈,构建网络,发展概念小学数学概念间是互为联系的,绝不应孤立存在的。

研究概念教学必须遵循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观念贯穿于全过程,突出知识与生活经验间的紧密联系、同一概念不同表示方式之间的联系、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将新知嫁接在原来的知识树上,从而使之成为学生个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部分,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呈现出一种发展的动态。

我归纳的以上五个步骤不是僵化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概念教学中更需要灵活处理,比如正确处理“淡化”与“强化”间的关系,如在教学《百分数》等数的概念时,我们淡化了操作,但强化了举例;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等图形概念时,我们淡化了情境,却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学《克、千克》《时分秒》《年月日》这些概念,我更强化概念与生活间的联系。

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我还可以调整以上五个环节的顺序进行灵活变化。

三、改进当前自身概念教学现状,构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教育科研能力(一)关注教学过程和思想方法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体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经历这一过程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有意识地落实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讨论、合作交流等多中学习方式,经历体验数学学习过程。

我们都知道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是新教材体系的两条主线。

数学概念是明线,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是暗线,体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对于数学概念教师们大多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扎实施教,而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往往视而不见或者认为点破了似乎拔高了教学目标而显得遮遮羞羞。

我们认为,在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加以深化其实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如有一教师在教学“高不变的性质”时,先是通过情景呈现板例“24÷6=4”,让学生写出商是4的算式,观察“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测。

通过活动研究,进一步验证猜测,完善规律,最后适当应用规律。

教师引导反思学习过程中就大胆地提出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即:提出猜测、验证猜测、完善规律、应用规律。

学生不仅对“商不变的性质“的内涵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更可贵的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的认识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发展。

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对数学思想方法避而让之,甚至还被扣上超越目标的高帽子。

在一次教研活动,执教教师在教学“6、7的认识”后安排“连线练习”,教师表达了“一一对应”呢?好象似乎触及“提高教学目标的高压线”,有一教师在教学“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中始终怕提升转换的方法,归纳“加减法”的转换方法好象又会犯“教师负着”的错误,因而学生对转换方法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浅层面。

有一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就提出谁能用某一数学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并同“曹冲称象”结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转化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关注知识解构与建构的有机统一小学数学很多课例有几个概念组成,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式地解剖每一知识点,从而达到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对数学技能的掌握。

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一节课的概念都有很大的相关性和承接性。

因此,教学中我们在注重对一点点数学概念的解构中更要注重对知识整体的建构,从而形成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组建知识的认知结构。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中,引领学生分别对常用的面积单位感性认识后,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把三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重叠在一起,进行知识的沟通,让学生观察比较,闭眼想象等活动,从而使面积单位形成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大小”和其内在联系建立了清晰的表象。

再如上面举例的《24小时认时法》教学后,很多教师把1天中的24小时形成过程全面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对“转换过程”就能自觉感悟和主动建构。

在教学“因数和倍数”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6是因数,6是倍数”,通过辨析,学生清晰地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内在联系,达到对概念的整体认识。

数学概念本身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的,是一个结构严密的整体,一节课中对概念的整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整理加以形成链式知识,也可以通过设计难度适中的综合练习把概念点形成一个网络状的整体。

对于一个单元、一个学段甚至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我们可以以最基本的要领为核心,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如用“份”的概念把乘除概念,倍的概念,分数概念,比和比例概念及解答有机地沟通联系,以降低学生对新概念理解的难度并促进概念的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