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公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
43
(一)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绘地面线,熟悉沿线地质资料 2、标准控制点:影响纵坡设计标高控制点 3、试坡:初步定纵坡设计线 4、调整: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符合 5、核对:用横断面检测纵坡是否合理 6、定坡:把坡度值、变坡点桩号、高程确定下来 7、设计竖曲线:
31
第六节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
(一)组合原则 (二)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三)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四)与景观的协调配合
32
(一) 组合原则
1、引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不 产生错觉 2、保持平纵线形设计指标大小的均衡 3、选择合适的合成坡度,保证排水和行车 安全 4、与周围环境的配合
33
(一)各种地形下的纵坡设计
41
(一)各种地形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均匀平缓,注意保持最小填土高度, 最小纵坡的要求 2、山岭重丘:沿河线尽量平缓,注意最大值极限 值的运用 3、越岭线:坡高均匀,注意各种极限值的运用 4、山脊和山腰坡尽量缓和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纵坡
42
二 纵断面设计方法、步骤及注意问题
6
二 最大纵坡
1、最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公路所允 许采用的最大坡度
2、确定最大纵坡要以典型的载重汽车作为 标准车型 3、确定最大纵坡时不能只考虑汽车的爬坡 性能,还要看汽车行驶速度及安全性能。
7
8
三 最小纵坡
各级公路,为满足排水要求而设置不小于 0.3%的 最小纵坡,城市道路应 不小于0.5%的最小纵坡。
12
13
? 合成坡度: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路线纵坡 和超高横坡所构成的坡度。
14
15
第三节 竖曲线
第三章 公路纵断面设计 4.21
加以控制。
2)经行时间不宜过短
当竖曲线两端直线坡段的坡度差很小时,即使竖曲线半径 较大,竖曲线长度也有可能较短,此时汽车在竖曲线段倏 忽而过,冲击增大,乘客不适;从视觉上考虑也会感到线 形突然转折。因此,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的时间不能
太短,通常控制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间不得小于3
秒钟。
1)计算竖曲线要素 ω=i1-i2=5%-(-4%)=0.09所以该竖曲线为凸形竖曲线 曲线长:L=Rω=2000×0.09=180m 切线长:T=L/2=180/2=90m
T2 902 2.03 外距: 2 R 2 2000
2)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竖曲线起点桩号=(K3+030.00)-90=K2+940.00 竖曲线终点桩号=(K3+030.00)+90=K3+120.00
思考题与习题:
1.某公路变坡点的桩号为 K2+260,高程为387.62m ,前 一坡段 i1=5% ,后一坡i2=1%;竖曲线的半径R=5000m ; 试确定: 1)判别竖曲线的凹凸性,计算竖曲线的要素; 2)计算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 3)计算 K2+200.00 、K2+240.00 、K2+380.00 、 K2+500.00各点的设计标高。 2.山岭重丘区某三级公路,时速30KM/h,某坡段为 6% 坡 长采用 300m;紧接设坡度为5%的坡,坡长采用 200m, 问 在其后面是否还能接7%的陡坡?坡长最长为多少?
凹形竖曲线 i1
O1
ω =|i1-i2|
i2
i3 O2
ω =|i2-i3|
(完整版)公路纵断面设计
公路纵断面设计一、概述1.纵断面设计定义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一个立面。
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状况。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的性质和等级,汽车类型和行驶性能,沿线地形、地物的状况,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的要求,具体确定纵坡的大小和各点的标高。
为了适应行车的要求,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及相邻坡度代数差大于1%的其他道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因而,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通过路中线的原地面上各桩点的高程,称为地面标高,相邻地面标高的起伏折线的连线,称为地面线。
设计公路的路基边缘相邻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设计线上表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
在同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
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上时,路基构成填方路堤;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下时,路基构成挖方路堑。
施工高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路堤的高度和路堑的深度。
2.纵断面设计原则2.1设计原则(1)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
(2)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
(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
(8)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2.2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列各点:(1)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排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
(2)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
公路纵断面设计
最小坡长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如果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增重与减重的频繁变化,导致感觉不舒适,车速越高感觉越突出,而且路容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断面的视距等也要求坡长不能太短。为使纵断面线形不至于因起伏频繁而呈锯齿形的状况,并便于平面线形的合理布设,应对纵坡的最小长度做出限制。最小坡长通常以设计速度行驶9~15s的行程作为规定值。
三、平均纵坡
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该路段长度的比。平均纵坡是衡量路线线形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对山区公路行车的实际调查发现,有时虽然公路纵坡设计完全符合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但也不能保证行车顺利安全。如果在长距离内,平均纵坡较大,汽车上坡用二挡时间较长,发动机长时间发热,易导致汽车水箱沸腾、气阻;同样,汽车下坡时,频繁刹车,易引起制动器发热,甚至烧毁制动片,加之驾驶员心理过分紧张,极易发生事故。因此,从汽车行驶方便和安全出发,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还应控制平均纵坡。
HZK2+253.96
3.75
3.75
0.00
0.08
0.00
3.填满所有空格(路肩宽a=0.75m,路面宽b=7m,路拱坡度2%;路肩坡度=3%,超高横度=6%;
合成坡度考虑的因素
汽车在有合成坡度的地段行驶,若合成坡度过大,当车速过慢或汽车停在弯道上时,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的方向产生侧滑;同时若遇急弯陡坡,汽车可能沿合成坡度方向冲出弯道之外而造成事故;此外,当合成坡度较大时,还会造成汽车倾斜、货物偏重,致使汽车倾倒。 当陡坡与小半径平曲线相重叠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采用较小的合成坡度为宜。特别是在下述情况时合成坡度必须小于 8% 。 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地区; 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 非汽车交通量比率高的路段。
公路纵断面
8 公路纵断面8.1 一般规定8.1.1本规定主要适用于各级公路标准横断面的情况。
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中央分隔带过宽,分离式路基或一般公路的超宽路基等,则公路纵断面和路基设计标高位置,在利于线形设计的要求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位置。
8.1.2本条针对路基设计标高与洪水位关系而定,其目的是要求路基高于洪水位某一高度,以保证基本的行车条件。
从路基横断面上看,路基边缘位置最低,故应以路基边缘控制与洪水位的关系。
公路纵断面设计中,以路基设计标高作为路基及相关部分设计的依据,当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边缘标高时,两者与洪水位的关系是一致的;若以中央分隔带边缘或路中心线为设计标高,两者将相差一个由路拱横坡(或由超高)引起的高差,在实际设计中,应考虑这个高差的影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和东西地理环境差别较大,本规范表8.1.2所列设计洪水频率仅针对一般情况,路基边缘标高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也只作了一般性规定。
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公路所在地区情况,充分考虑水文环境对路基的影响。
若遇特殊地质、地理、气候条件,尚应进行专项水文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8.2 纵坡8.2.1 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主要考虑载重汽车的爬坡性能和公路通行能力。
一般公路偏重于考虑爬坡性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偏重于考虑车辆的快速安全行驶。
根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991年“关于纵坡与汽车运行速度和油耗之间关系研究”实验分析结论及2003年《公路纵坡坡度与坡长限制》专题结论,标准中各级公路的极限纵坡是可以成立的。
但随着纵坡增大,每提高速度1km/h的油耗和每增加一吨货物的油耗是急剧增加的,当纵坡坡度大于7%时尤其突出。
考虑到我国较长一段时间内像解放和东风这类的载重汽车仍占很大比例,所以当汽车交通量较大时,各级公路尽量采用较小的纵坡,最大纵坡应慎用。
8.2.2高原地区公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空气温度密度都逐渐减小(见表8.2.2)。
空气密度的减小,使汽车发动机的正常操作状态受到影响,从而使汽车的动力性能受损。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纵坡坡长限制
道路纵断面设计
非机动车车行道纵坡度宜小于2.5%。大于或等于2.5%时,应 按表5.2.5规定限制坡长。
道路纵断面设计
三2、、关最于小设坡计长标限高制的规定 理由:坡长过短,行车频繁颠簸;坡差较大时易造成
视线中断;不易设置竖曲线, 公路纵坡最小长度按下表规定:
道路纵断面设计
城市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5.2.3-2的数值,并 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
城市道路最小坡长
道路纵断面设计
六、缓和坡段 1、城市道路 当道路纵坡度超过5%,应在不大于最大坡长的坡段之间设
置缓和坡段。缓和段的坡度为3%,长度应符合最小坡长的规 定。
2、怎么折减? 位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对道路最大纵坡度折减。
道路纵断面设计
四、最小纵坡 为保证路面、边沟排水顺畅,道路一般应考虑设置不宜小于
0.3%的纵即前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坡长。 1、 最大坡长限制 限制理由:长距离大坡对行车不利。持续上坡易使发
道路纵断面设计
高程 米 554
552
550
548
546
544 542 540 地质情况 坡度/坡长 填挖 地面高程 设计高程 里程桩号 平曲线 ×××设计院
三、竖曲线最小半径 这是对竖曲线半径作出的限制。 竖曲线最小半径要满足: (1)缓和行车冲击(径向的超重、减重不要剧烈); (2)行车时间不应少于3 s; (3)满足行车视距。
道路纵断面设计
§4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
一、组合设计的原则 (1)自然地诱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视觉连续性; (2)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大小均衡,保持视觉和心理协调; (3)合成坡度组合得当,有利行车和排水; (4)注重与道路周围景观的配合。
道路纵断面设计
各级道路的最大纵坡一般是根据以下因素确定的:
汽车的动力特性:按照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类型及其 动力特性来确定汽车在规定的速度下的爬坡能力;
道路等级:道路等级越高,交通密度越大,行车速度 越高,要求纵坡设计越平缓;对于等级较低的道路, 可以采用较大的纵坡;
自然因素:在纵坡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地 形起伏情况、海拔高度、气候条件等对汽车行驶的影 响,如阴湿多雨地区、长期冰冻地区,均应避免过大 的纵坡。
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当纵坡的设计达到限制坡长时,应设
置一段缓坡,用以恢复在陡坡上降低的速度。 一般缓和坡段的坡度应不大于3%,长度不小于100米; 缓和坡段应设置在直线或较大半径的平曲线上,最大限
度地发挥缓和坡段的作用; 当有必要在较小的平曲线上设置缓和坡段时,应适当增
加缓和坡段的长度,使缓和坡段端部位于平曲线之外。
合成纵坡
合成纵坡——指在设有超高
的平曲线上,路线的纵坡和弯道 超高所组成的坡度。
i i I 2 2 h
I—— 合成坡度(%);
i ——路线设计纵坡坡度(%);
i h——超高横坡度或路拱横坡度(%)。
合成纵坡
各级公路允许的合成纵坡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计算行车速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度(km/h)
纵断面图
§3.2 竖曲线
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
折处,为了便于行车,用一段曲线 来缓和,称为竖曲线。
竖曲线分凹形和凸形两种
§3.2 竖曲线
形式——抛物线和圆曲线两种。
纵断面只计水平距离和竖直高度,斜线不计角度而计坡度; 竖曲线的切线长与曲线长以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计,切线支 距是竖直高程差,相邻两坡度线的交角用坡度差表示。
公路勘测设计第三章纵断面
2、对桥上及桥头路线的最大纵坡:
① 小桥与涵洞处纵坡应按路线规定采用;
② 桥梁及其引道的平、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 体布设相协调,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大、 中桥上纵坡应≤4%,桥头引道纵坡≤5%,引道紧接桥头部 分的线形应与桥上线形相配合(引道纵坡=桥上纵坡);
③ 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大的路段,桥上及桥 头引道纵坡均应≤3%。
(二) 最小纵坡
为使道路上行车快速、安全和通畅,希望道路纵坡设 计的小一些为好。但是,在长路堑、低填以及其它横向排 水不通畅地段,为保证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 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 ≥0.5%为宜。
当必须设计平坡或纵坡<0.3%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 设计。在弯道超高横坡渐变段上,为使行车道外侧边缘不 出现反坡,设计最小纵坡不宜小于超高允许渐变率。 干旱少雨地区最小纵坡可不受上述限制。
第一节 纵坡及坡长设计
一、汽车行驶与公路纵坡的关系 (一)汽车行驶要求
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即: T≥R
充分条件是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于路面之间的 附着力,即: T≤φ²Gk
(二)汽车在坡道上的行驶要求 (1)纵坡力求平缓 (2)陡坡宜短,长坡坡度应限制 (3)纵坡度的变化不宜太多,忌急剧变化
四、平均纵坡
1.定义 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它是衡 量纵面线形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作用 (1)在山区高差较大地区,尽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缓和 坡段及最短坡长等均满足《标准》规定,但为了防止交替使用极 限长度的最大纵坡和最短长度的缓坡形成“台阶式”纵断面线形, 应对路线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平均坡度加以限制,以提高行车 质量。 (2)汽车在长上坡上行驶,会长时间地使用二档,造成发动 机长时间发热,导致车辆水箱沸腾;下坡则频繁刹车,司机驾驶 紧张,也易引起不良后果。
道路勘测设计纵断面设计(最全版)PTT文档
7.2.6 最小纵坡
为满足排水的要求而在长路堑、低填方以及横 向排水不通畅路段,设置的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 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
道路勘测设计纵断面设计
7.1 概述
沿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再展开即为路线纵断面
纵断面图上有两条线:地面线—地面标高 设计线—设计标高
7.2.4 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q 理想的最大纵坡i1 :设计车型即载重车在油门全开的情 况下,能持续以V1 (对低速路为设计车速,高速路为载 重车最高速度)的速度行驶所克服的坡度i1。
2R
7.4 爬坡车道
一、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二、爬坡车道的设计
7.4.1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1、沿上坡方向载重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允许 最低值时
2、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 量时
3、对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可不另设爬坡车道,将 其外侧车道作为爬坡车道即可。
7.5 合成坡度
7.6.2.2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4 理想的最大纵坡和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41112>2一4道沿>2沿 沿设概道1注一是注2沿14目一1是、、、、、、00、路道道道计念路意、保意道的、保理设竖理竖理设凹 凹沿上上上上沿设 勘 路 路路 线 : 勘 : 设 证 : 路 : 设 证想置曲想曲想置行行上坡坡 坡坡上置测中中 中—坡测路置车路中是置车的爬线的线的爬竖竖坡路路 路路坡设爬设线线 线度设堤爬辆堤线为爬辆最坡要最要最坡曲曲方段段 段段方计坡计竖竖 竖较计、坡安、竖了坡安大车素大素大车线线向的的 的的向标车纵直直 直小纵干车全干直合车全纵道的纵的纵道载设设 设设载高道断剖剖 剖的断旱道顺旱剖理道顺坡的计坡计坡的重计计 计计重的面切切 切能面少的利少切运的利和条算和算和条汽通通 通通汽条设然然 然使设雨条的雨然用条的不 件 公 不 公 不 件车 行 行行 行 车件计后后后车计地件行地后最件行限式限式限的能能 能能的再再 再辆区驶区再大驶长长长行力力 力力行展展 展速道的道展纵的度度度驶小小 小小驶开开 开度路限路开坡限的的的速于于 于于速即即 即恢最制最即制,最最最坡度设设 设设度为为 为复小指小为指大大大长降计计 计计降路路 路的纵标纵路标纵纵纵和低小小 小小低线线 线坡坡坡线..坡坡坡缓到时时 时时到纵纵 纵度可可纵和允交交 交交允断断 断(不不断坡许通通 通通许面面 面不受受面长最量量 量量最大上上的低时时 时时低于述述规值值限限3定时时%制制;,。。长度不应小于最小坡长)。 1 设置爬坡车道的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纵断面设计一、概述1.纵断面设计定义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一个立面。
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状况。
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的性质和等级,汽车类型和行驶性能,沿线地形、地物的状况,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的要求,具体确定纵坡的大小和各点的标高。
为了适应行车的要求,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主干路及相邻坡度代数差大于1%的其他道路,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因而,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
在纵断面图上,通过路中线的原地面上各桩点的高程,称为地面标高,相邻地面标高的起伏折线的连线,称为地面线。
设计公路的路基边缘相邻标高的连线,称为设计线,设计线上表示路基边缘各点的标高,称为设计标高。
在同一横断面上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称为施工高度。
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上时,路基构成填方路堤;当设计线在地面线以下时,路基构成挖方路堑。
施工高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路堤的高度和路堑的深度。
2.纵断面设计原则2.1设计原则(1)纵坡设计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有关纵坡的各项规定,如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按排水要求的最小纵坡等。
(2)为保证汽车以一定的车速安全顺利地通过,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
(3)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应作通盘研究,依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分别处理,使公路畅通和稳定。
(4)按路线起伏综合考虑农田水利方面的特殊要求。
(5)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考虑适当的路基高度。
(6)在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填挖平衡,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7)考虑到今后公路改建时,尽量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
(8)纵坡设计应与平面设计密切配合协调。
2.2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除参照公路纵断面设计的原则外,尚须注意下列各点:(1)为使道路两侧街坊地面水的顺利排除,一般应使路缘石顶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
(2)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并保证人防工程与各类管线有必要的最小覆土厚度。
(3)对一些具有影响的立面控制点,必须与道路平面控制点综合分析研究。
(4)应与相交的道路、广场等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5)对非机动车行驶较多的道路,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和下坡时的安全性。
(6)研究附近地区的竖向设计,以协调城市地区的立面布置和填挖土石方的调配。
3.纵断面设计要求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要求,除了前面讲述的最大和最小纵坡、坡长限制、合成坡度、平均纵坡、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短长度、平纵组合的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由城市道路的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要求。
(1)纵断面设计应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适应临倚建筑立面布置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确定道路中线设计标高时,必须满足下列各控制点标高的要求。
(2)应与相交道路、街坊、广场和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3)山城道路及新建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应尽量使土石方平衡。
在保证路基稳定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接近,以减少土石方工程数量,保持原有天然稳定状态。
(4)旧路改建宜尽量利用原有路面,若加铺结构层时,不得影响沿路范围的排水。
(5)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车行道,最大纵坡宜不大于3%,以满足非机动车爬坡能力的要求。
(6)道路最小纵坡应不小于0.5%,困难时不小于O.3%,特别困难情况下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或采取其它综合排水措施。
(7)道路纵断面设计必须满足城市各种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的要求。
二、纵坡设计的一般规定与要求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2)为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行驶,纵坡应具有—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缓和坡段应自然地配合地形设置,在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之间,不宜插入最短的缓和坡段,以争取较均匀的纵坡。
垭口附近的纵坡应尽量放缓一些。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设置反坡。
(3)纵坡设计时,应对沿线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以保证公路的畅通和稳定。
(4)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微丘区和潮湿地带的路段,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
(5)纵坡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应考虑填挖平衡,并尽量利用挖方运作就近路段填方,减少借方和废方,以降低工程造价。
(6)纵坡设计时,应照顾当地民间运输工具、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2.最大纵坡与最小纵坡2.1 最大纵坡最大纵坡是指各级公路容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它是公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指标。
(1)确定最大纵坡应考虑的因素①汽车的动力特性:要根据公路上主要行驶车辆的牵引性能确定。
在一定的行驶速度条件下确定。
②公路等级愈高,要求行车速度愈快,但从汽车的动力特性可知其爬坡能力愈低,因此不同等级的公路有不同的最大纵坡值。
③自然因素:公路所经地区的地形、气候、海拔高度等自然因素,对汽车行驶条件和爬坡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2)最大纵坡的确定最大纵坡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公路等级和自然因素,但另一方面还必须保证行车安全。
表2-3-1 最大纵坡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最大纵坡可增加1%。
在非汽车交通比例较大的路段,可根据具体情况将纵坡适当放缓,平原、微丘区一般不大于2%~3%;山岭、重丘区一般不大于4%~5%。
小桥涵处的纵坡可按表1-3-1的限值设计,但大、中桥上的纵坡不宜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大于5%;位于城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大于3%;紧接大、中桥桥头两端的桥头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一致。
隧道内的纵坡不应大于3%,并不小于0.3%;独立的明洞和长度小于50m 的隧道其纵坡不受此限;紧接隧道洞口的路线纵坡应与隧道内纵坡相同。
(3)高原地区纵坡折减《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各级公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2-3-2的规定予以折减,最大纵坡折减后若小于4%,则仍采用4%。
表2-3-2 高原纵坡折减值2.2 最小纵坡《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在各级公路的长路堑路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均应采用不小于0.3%的纵坡,否则应对其边沟作纵向排水设计。
干旱地区以及横向排水良好的路段,其最小纵坡可不受上述限制。
3.坡长限制与缓和坡段3.1 坡长限制与缓和坡段坡长限制包括最小坡长和最大坡长两个方面的内容。
(1)最小坡长限制最小坡长的限制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乘客的舒适性、纵面视距和相邻两竖曲线的布置等方面考虑的。
我国综合考虑了计算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等情况,规定最小坡长如表2-3-3所示。
表2-3-3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2)最大坡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是指比较大的纵坡对正常行车的影响。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连续陡坡由几个不同坡度值的坡段组合而成时,应对纵坡长度受限制的路段采用平均坡度法进行验算。
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对纵坡长度应加以限制,以利提高车速和行驶安全。
在实际纵坡设计中,当大于5%的坡长还未达到其规定的限制坡长时,可变化坡度(应为连续上坡或连续下坡),但其长度应按坡长限制的规定进行折算。
例如:某三级山岭区公路的第一坡段纵坡为8.0%,长度为120m,即占坡长限制值的2/5,若相邻坡段的纵坡为7.0%,则其坡长不应超过500×3/5=300m。
也就是说8.0%的纵坡设计了长度120m以后,还可接着设计坡度为7.0%的300m 坡长,此时坡长限制值已用完。
4.平均纵坡平均纵坡是指一定长度路段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它是衡量纵断面线形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限制性指标。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和缓和坡段,以利汽车安全顺利行驶,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的平均纵坡.一船以接近5.5%(相对高差为200~500m)和5%(相对高差大于500m)为宜,并注意任何相连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5%。
5.合成坡度合成坡度是指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路线纵坡与超高横坡或路面横坡组合而成的最大坡度。
其方向为流水方向,又称流水线坡度。
汽车在有合成坡度的路段行驶时,如果合成坡度过大,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可能引起汽车向合成坡度方向的倾斜和侧向滑移,给汽车行驶带来危险。
因此,应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的最大容许合成坡度值如表2-3-4所示。
表2-3-4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的坡度6.爬坡车道爬坡车道是指在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右侧设置的专供载货汽车行驶的专用车道。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大于4%时,可设置爬坡车道.其宽度一般为3.5m。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在其纵坡长度受限制的路段,应对载货汽车上坡行驶速度的降低值和设计通行能力进行验算,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在上坡方向行车道的右侧设置爬坡车道。
(1)沿上坡方向载货汽车的行驶速度降低到容许最低速度以下时,可设置爬坡车道。
(2)上坡路段的设计通行能力小于设计小时交通量时,应设置爬坡车道。
设计爬坡车道时,应综合考虑爬坡车道与主线线形设计的关系,其起、终点应设在通视良好、便于辨认和过渡顺适的地点。
长而连续的爬坡车道,其右侧应按规定设置应急停车带。
三、竖曲线设计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平顺用一段曲线来缓和,这条连接两纵坡线的曲线叫竖曲线。
竖曲线的形状,通常采用平曲线或二次抛物线两种。
在设计和计算上为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形式。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相交形成转坡点,其相交角用转坡角表示。
当竖曲线转坡点在曲线上方时为凸形竖曲线,反之为凹形竖曲线。
1.竖曲线设相邻两纵坡坡度分别为i 1和i 2,则相邻两坡度的代数差即转坡角为ω=i 1-i 2,其中i 1、i 2为本身之值,当上坡时取正值,下坡时取负值。
当i 1-i 2为正值时,则为凸形竖曲线。
当i 1-i 2为负值时,则为凹形竖曲线。
(1)竖曲线基本方程式我国采用的是二次抛物线形作为竖曲线的常用形式。
其基本方程为:若取抛物线参数为竖曲线的半径,则有:(2)竖曲线要素计算公式① 切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间的竖距通过推导可得:② 竖曲线曲线长:L=R ω③ 竖曲线切线长:T=T A =T B ≈L/2= ④ 竖曲线的外距:E= ⑤ 竖曲线上任意点至相应切线的距离: 式中:x —为竖曲任意点至竖曲线起点(终点)的距离,m ;R —为竖曲线的半径,m 。
2.竖曲线的最小半径2.1 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1)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确定考虑因素① 缓和冲击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使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重量减小,Py x 22=P R Ry x 22=R x y 22=h ==PQ h )()(2112li y l x R y y A A q p ---=-Rl 22=2ωR RT 22Rx y 22=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